星虎论坛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宝宝寒

环地中海古文明——美索篇(图文版)----有_的_人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1-25 12: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迦太基派出的这三个活宝指挥能力不行,内斗倒挺在行,虽然领导反复交代要团结!要团结!可三人都没把领导的话放心上,一路吵吵嚷嚷来到决战地点。
  
  可到了地点这三不着调的哥们都没统一思想,拿出个切实可行作战方案,哈斯德鲁巴和包斯达说咱就在山坡上等着罗马自动送上门再打,哈米尔卡说骑兵和战象在山上都发挥不了了作用还是下去打。最后少数服从多数,迦太基军按兵不动,就在山坡等着。
  
  眼瞅那哥几个吵成一团,过了一阵就没动静了,早等得不耐烦的雷古鲁斯不由骂了句“傻×”,招呼自己小弟就往山坡上冲。
  
  虽说三个领导是草包,但手下兵还是有一定战斗力的,第一回合交锋干掉了不少罗马兵,罗马撤退。
  
  三人一看居然胜了一回合,得瑟得不行,下令步兵追击。这下着了罗马的道了,刚冲过去就被罗马军团团围住,骑兵和战象在坡地根本插不上手。
  
  最后,除了骑兵、战象和少部分步兵突围外,其他步兵悉数被灭,三人组之一的哈斯德鲁巴也被逮投降。
  
  得胜后的罗马军在雷古鲁斯的带领下一路扫荡,直捣突尼斯城。守城的迦太基军象征性的抵抗都没有,招呼也来不及打,撒腿就跑,罗马军轻松拿下突尼斯城。
  
  突尼斯城距迦太基首都迦太基城也就17公里,从迦太基城墙上都能望见罗马兵烧饭的炊烟。虽说迦太基人很喜欢炊烟,但在这种情况下,跟看见硝烟无异,罗马军随时都可能来迦太基城外武装游行,迦太基104人最高法院再次举行全体大会。
  
  从战事一开,104人法院就逐渐接过国家最高权力,可前方传回的战报不是丢城就是战败,开战那么久楞是没赢过一次上档次的战役,这次更简单,不用看战报,往城头一站就知道发生了什么,远处的罗马人正磨刀呢,再看逃回来的那两个废柴(包斯达和哈米尔卡)还在夸夸其谈,说什么自己能打仗。他娘的,你们要真能打,罗马人怎么还在那欢奔乱跳?刀都架我们脖子上了,丫的,非得上他们上税不可。
  
  气归气,会议还是得开,对策还是得想。经过大会全体会员表决,一致同意破财消灾,最高法院决定跟罗马进行和谈。
  
  再看罗马这边,雷古鲁斯从替补打成了主力,意气风发,当得知迦太基即将派使者上门和谈的消息后越发得意,头脑也开始变得不冷静了。
  
  因为是迦太基主动求和,雷古鲁斯狮子大开口,对提出迦太基一系列苛刻条件:割让西西里岛、撒丁岛和科西嘉岛,交出全部战船,并赔款一千两百塔兰特。
  
  迦太基本指望破财消灾,把这事糊弄过去,可雷古鲁斯剽捍的人生实在不需要解释,以为打了几个胜仗就天下无敌了,漫天开价,而且还不允许打折。
  
  狗急了要跳墙,兔子急了要咬人,何况迦太基既不是狗也不是兔子,而是一只依然能飞得起来的雄鹰。这么个丧权辱国的条约,严重挑战了迦太基的底线。
  
  既然不能落地还钱,那就跟丫死磕。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1-25 12: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让迦太基将领去死磕是绝对不行地,这帮废柴除了嘴皮子利索啥都干不了,真可谓将到用时方恨少啊,不过迦太基还是有办法,人才嘛,虽然稀缺但也不是灭绝物种,自己没有,可以招聘嘛,以前只招兵,现在兵将一块招。
  
  应聘的是一位从海那边过来的斯巴达将领桑西浦斯(Xanthippus),是一颇具规模的雇佣兵头头。迦太基高官们一看,好嘛,还带了那么多人过来,小子行啊,得,就他了。
  
  104人法院很高兴,给了桑西浦斯一份工作——参谋,负责给军队出谋划策。
  
  之所以不给桑参谋带兵作战,原因就是两个字——信任。因为桑参谋外乡人的身份使得迦太基不敢把宝押在他身上,万一有个好歹,不仅仅是再挨一板砖、割地赔款那么简单,连国家都可能挂掉,所以迦太基给了桑参谋一段时间的试用期。
  
  试用期期间,桑参谋工作勤勤恳恳,提出了一揽子军队改革建议,深得104人法院赏识,桑参谋晋升为桑总监,负责军队训练。再由于部队官兵的一致拥护,彻底打动了104人法院,试用期倒此结束,桑总监正式转正为桑军长。
  
  桑军长一上台就开展冬季大练兵,把自己带来的兵跟迦太基兵合练,又设计了几套战术,官兵士气大振,其中战斗欲望最高的是阿迪斯战役的幸存者,因为三个废柴,一场势均力敌的战役变成了歼灭战,他们是军人,有着自己的尊严,他们迫切需要用一场胜利来洗刷自己的耻辱,外乡来的桑军长给了他们希望。
  
  这次战斗,一定会赢!
  
  公元前255年春,桑军长带领12000步兵,4000骑兵和100多头战象出城迎敌。
  
  雷执政本以为凭自己的王八之气就能震慑住迦太基,乖乖割地赔款,可左等右等就是不见使者过来签约,就这么巴巴地在突尼斯等了一个冬天,把自己神情都给等恍惚了。
  
  正当雷执政的耐心一点点失去的时候,迦太基人终于来了,不过并不是想像中的使者,而是一支杀气腾腾的军队。
  
  虽然这支军队跟以往的迦太基军队并不一样,雷执政依然信心十足,他放弃了主动权,命令士兵摆好阵型,等着迦太基进攻,不过雷执政忽略了关键一点,现在是在平地,对方的超级兵种有足够空间发挥威力,雷执政的好运到头了。
  
  桑军长一声令下,100多头非洲象集体朝罗马军阵狂奔,骑兵垫后,步兵待命。象群不但冲得快,嚎得更是响,罗马军哪见过这阵势,当场吓晕了不少。
  
  象群越跑越越快,直直地冲进罗马军团,撞死的、踩死的不计其数,幸运逃过象群蹂躏的罗马兵又被跟进的迦太基骑兵一阵扑杀,罗马军顿时乱做一团。
  
  在这一关键时刻,雷执政命令各支队火速留出一条通道,希望象群能从过道通过。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1-25 12: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招效果不错,象群照着雷执政的意愿在通道狂奔,混乱得到一定控制,不过象群和马匹扬起的飞尘却遮住了罗马军的视线。
  
  桑军长一见时机成熟,果断命令步兵发起密集冲锋,惊魂未定的罗马军根本没发现自己已经被迦太基包围,还没来得及庆祝脱离象群,就被迦太基步兵长矛戳死,剩下的罗马士兵回头就跑,但迎接他们的是象腿和马刀,倒霉的罗马兵再次遭受摧残。
  
  此役罗马军共阵亡士兵12000人,最高长官雷执政被生擒,只有2000人逃出升天。
  
  迦太基终于胜利了,开战接近10年,终于痛痛快快赢了一回,虽然这一切都拜一个外乡人所赐,但迦太基人民依然很高兴。
  
  在大肆庆祝的人群中并没有突尼斯战役的最大功臣桑西浦斯,这位杰出的将领在领完薪水和奖金后就低调的回到了希腊,犹如一颗璀璨的流星划过北非的上空,从此消声匿迹。
  
  据路边社报道,这位低调的将领随后曾效力于托勒密王朝,直至退休。
  
  突尼斯战役的失利和执政官的被逮让罗马上下一片慌乱,急忙派出舰队到北非接回残部,厄运再次降临,舰队在归航途中遭遇风暴,出航的364艘船沉了284艘,8000多人被淹死,迦太基也借此机会重新夺回制海权。
  
  这次海难几乎让罗马赔光了老本,跟迦太基在海上K了那么久,仗打得有模有样,战斗性减员也不多,一场风暴却让罗马回到了解放前,真是赔了老总又折船。
  
  船沉了还可以造,为了重新夺回制海权,罗马人民勒紧裤腰带,加班加点,在短短3个月又造了200艘新的五层桨战船,但因为上次海难的阴影,罗马战船几乎不远航,一般也就去在西西里岛控制的城市和据点附近转转,运点兵和战略物资上岛。
  
  与此同时,迦太基海军也在调养,先前被罗马K掉了不少战船,虽然趁罗马海军出事故捞回了制海权,但真要跟罗马新战船干一架,迦太基海军心里还是没底,不过海上不行陆上凑,迦太基开始增兵西西里,战事重回西西里。
  
  之后两国在西西里摩擦不断,小规模战事接连不断,迦太基依然是胜少负多。
  
  公元前252年,罗马围攻防卫不足的巴勒莫(Palermo,古名Panormus)城。罗马军利用投石器轰塌了巴勒莫城墙,对城市进行扫荡,15000城市居民沦为为奴隶。
  
  前方战事的不断失利严重刺激了迦太基人民,连年的战争和沉重的赋税使得迦太基人民群众情绪级不稳定,为了稳定国内局势,迦太基高层决定不惜一切代价夺回巴勒莫,用一场胜利来争取民心,哈斯德鲁巴(跟先前投降的不是一个人)奉命带队出征。
  
  公元前250年,两国军队在西西里巴勒莫城下进行了本次战争的最后一场陆上大会战。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1-25 12: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夺回巴勒莫,迦太基下足了血本,其他不说,光战象就用船拉过去一百多头。
  
  迦太基这边心急火燎地跑去拼命,罗马那边却悠闲得很,部队撤掉一半,剩下的一半由执政卢基乌斯•卡埃基利乌斯•梅特鲁斯(Lucius Caecilius Metellus)带着在巴勒莫开联欢会。战前准备?早准备好喽,就等着迦太基前来拼命了。
  
  要说迦太基这次带队出征的哈斯德鲁巴跟早先阿迪斯战役中投降的同名哥们一德性,性子忒急,一打听到罗马就剩一半部队龟缩城里,同盟挨揍了不出来帮忙,就主观认为罗马实力不咋地,也不事先作个侦察,心急火燎地就赶去攻城。
  
  梅执政也够意思,一看迦太基军来了就出城迎战,一见对方战象出动就赶忙撤退回城。哈军长那个得意啊,以为罗马军“恐象症”再一次发作(自从在突尼斯被迦太基战象踩过之后,罗马军是落下过这毛病),急令战象强攻,哈军长做梦都没想到,烧香引出个鬼来,屡屡令敌人胆颤战象这回却成了自己的噩梦。
  
  不可否认,罗马军撤退有一部分原因是惧怕战象,拿人去跟象硬拼显然是不明智的,但更主要是原因是梅执政已经找到了克象之法。
  
  罗马军撤着撤着就撤沟里了,别误会,罗马军眼神好着呢,不是瞎跑掉沟里,而是隐蔽进了护城沟。
  
  迦太基战象为了追罗马军,撒腿狂奔,把后面步兵拉开一大截,毕竟大象的跳跃能力是有目共睹的,到了护城沟也没有硬冲的觉悟,象群在护城沟边一停,罗马军跟着就开始发挥了。
  
  城墙上的和沟里的罗马士兵一齐发力,刹那间成千上万支长矛朝象群呼啸而来,一轮接着一轮。非洲象皮厚是不假,但这么个招呼法谁都受不了,不管受伤的还是没受伤的集体失控,一看到齐发的矛,掉头就跑。这下苦了跟在后面的步兵同志,被象群无情践踏,列好的方阵也被冲散。
  
  梅执政一见战机出现,亲帅万余重装步兵出击,一举击溃迦太基军。
  
  此役罗马战果丰盛(毕竟迦太基是带足了老本前来博命的),共俘获迦太基大小军官13人,战象104头(有说是120头,也有说60头),士兵数千人。并举行了一次盛况空前的凯旋罗马大游行,被俘迦太基官兵被示众游行、战象拖入斗兽场集体人道毁灭。
  
  干完这一架,迦太基虽然有生力量还在,但已经没了脾气,哈斯德鲁巴带领残部退守利利比,胜利的天平似乎已经倾向了罗马。
  
  不过实际情况并非这样,罗马虽然胜仗不断,消耗同样巨大,打仗归根到底拼的就是经济实力,就目前情况来看,虽然罗马基本控制了西西里,但付出了极大代价。反观迦太基,虽然一直被罗马狂殴,在西西里的根据地丢了大半,战船也损失了不少,但继续作战的能力仍在,这仗再打下去,只会拼个两败俱伤,惜财更惜命的迦太基决定再次和谈。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1-28 10:57: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听要和谈,在迦太基吃了五年牢饭的罗马前执政官雷古鲁斯激动不已,这位高开低走、命运坎坷的替补队员跟随使团一起去到罗马游说,并当众发誓:以人格保证,如果谈不拢,继续回迦太基吃牢饭。
  
  迦太基高层一看这情况,以为雷古鲁斯真有什么高招,再说雷替补好歹是个罗马前高级官员,谈判还能当个筹码,于是决定让他随团出使,至于他发的那个誓,信的还真不多。
  
  对于战争形势,罗马也有自己的判断:钱花了不少,胜仗也打了不少,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在陆地K掉的都是雇佣军,只要迦太基还有钱,就会有更多的雇佣军跟自己作战;至于海上,迦太基本来就是老牌军事强国,几次败仗算不得什么,战船沉了可以再造,而且根本用不着全民勒紧裤腰带。反观自己,执政官丢了,子弟兵损失了不少,第一舰队基本挂了,第二、三舰队刚组建,实力还有待检验,国家财政也已经吃紧,再这么耗下去,怕是战争没结束,自个儿就先挂了。
  
  既然迦太基要和谈,那就谈吧。
  
  对迦太基开出的停战条件,罗马动心了,但就在这时,对方使团突然冲出一人,好嘛,原来是雷前执政,这哥们原来还没死那!
  
  关键时刻,雷古鲁斯表明了自己此行的真正目的,原来他不是来游说的,而是来鼓励自己国家的。
  
  身处迦太基五年的雷古鲁斯对双方形势有着更为清晰的判断,迦太基并不全是因为经济或军事问题希望和谈,连战连败,使得国内厌战情绪强烈,保守派占据104人法院多数席位,他们迫切希望结束战争,只要罗马咬牙坚持,最后的胜利就一定会是罗马的。
  
  罗马当局听取了雷古鲁斯的建议,和谈崩了,两国接着K。
  
  要说雷古鲁斯绝对是个实诚人,他没有忘记自己当初的誓言,不顾家人、好友的恳求,毅然决然地跟随使团回到了迦太基。
  
  道一个承诺,背负一世枷锁,以悲歌落幕,这是英雄!
  
  虽然雷古鲁斯打过败仗,做过囚犯,但他是仍是一个真正的英雄!
  
  作为和谈失败的罪魁祸首,雷古鲁斯回到迦太基肯定不会受到夹道欢迎,结局可想而知。再据路边社报道,雷古鲁斯回迦太基后倍受虐待,不许睡觉,不久就被折磨致死。罗马随即展开报复行动,用更残忍的手法处决了两个迦太基高官。
  
  战争还在继续,公元前249年,罗马第二舰队在西西里西北端的德莱帕那(Drepana)同迦太基海军爆发大战,由于士兵素质低下和指挥官的判断失误,罗马第二舰队遭受重创,120艘战船最后只剩了30艘,第二舰队基本覆灭。
  
  祸不单行,罗马海军的运气实在不咋地,同年,罗马第三舰队遭受和第一舰队同样命运,在海上遇到风暴,120艘战船和800艘运输船全部触礁沉没。
  
  几乎失去全部海军,倒霉的罗马人这下不和谈也得和谈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1-28 11:04: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管罗马是得罪了自己的海神尼普顿(也就是希腊神话中的海神波塞冬),还是迦太基大神摩洛克(Baal Moloch))神品爆发,冲破西方四要素(摩洛克是火神)或东方五行,总之罗马海军挂了。
  
  罗马国内再无资金重建海军,别说了勒紧裤腰带,就是把腰勒断也再凑不出钱来。迦太基也没好哪去,同样陷入财政危机,穷的要去埃及借钱。
  
  托勒密王朝跟罗马和埃及都有不错的外交关系,拉偏架的事当然不会做,所以迦太基借钱的事也就免谈了。
  
  没得到国际资本的注入,迦太基很郁闷。同是海角缺钱人,相逢何必常PK,同病相连的两家很快达成一致,宣布有保留停战,双方先歇会,歇完接着掐。
  
  这一歇就是7年。
  
  场上实况:
  
  罗马野狼队在攻入三球后丝毫没有放松,再接再厉,接连又攻入两球。迦太基雄鹰队连吞五蛋,士气低落,面对强大的罗马队,迦队丝毫组织不起像样的进攻,眼看这场比赛将要进入“罗马时间”,关键时刻,迦队“外援”发威了。
  
  这位赛前火速入队的希腊籍“外援”基本功扎实,心理素质也过硬,关键时刻扛起进攻大旗,凭借一次漂亮的防守反击,为迦队扳回一分。
  
  场上比分:1-5 。
  
  罗马队不但失分更失人。迦队“外援”前锋在反击过程中以一个合理冲撞把罗队替补前锋“撞”出了场,经过简单治疗,罗队替扑前锋被抬回了更衣室...
  
  比赛继续,扳回一城的迦队士气大振,运气似乎也站到了迦队一边,之后的比赛迦队虽然没能自己破门,但罗马队“发扬风格”,不但自己进球,还来了个乌龙帽子戏法,场上比分变成6-4 。
  
  主裁哨响,上半场比赛结束,两队进入中场休息时间。
  
  历史实况:
  
  虽然罗迦两方的停战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停战,就像俩老太掐架,掐累了坐下倒气,手停口不停,倒过气来就开骂,虽然暂时没力继续掐,但也不能冷了场子不是?
  
  为了不冷场子,迦太基率先发难,一个传奇家族(别看岔了,不是网游行会)就此走上历史舞台。
  
  公元前247年,迦太基实行军级干部年轻化,把未及而立的青年将官哈米尔卡•巴卡(Hamilcar Barca公元前275年~前228年,不是阿迪斯战役的那个)派往西西里主持敌后抗战(此时罗马已经拿下了西西里大部)。
  
  这一年对哈米尔卡,对他的家族,甚至对整个西方都有着不平凡的意义。这一年,哈米尔卡正式成为一名一线军官;这一年,辉煌的巴卡家族正式浮出水面;还是这一年,哈米尔卡有了第一个儿子,他这个儿子就是被后世誉为“西史四大将”和“战略之父”(这称号也是西方人给的),与亚历山大、恺撒、拿破仑比肩的汉尼拔•巴卡。
  
  儿子那么牛,作为老子的哈米尔卡也不含糊。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1-29 10:26:37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到这里,可能细心的朋友发现一个问题,在讲到迦太基人名的时候,好象就那几个名字来回倒,像什么哈米尔卡、哈斯德鲁巴、汉尼拔、汉诺之类,确实,迦太基高层同名的非常多。
  
  以上提到的一些人名在迦太基贵族中十分普遍,有点类似我们中国满大街的来福、旺财,但意义有很大不同,中国古代下人同名多(有些甚至可以看成是代号),迦太基却是上层人士同名多。
  
  来福、旺财这类名字表示喜庆、通俗、易记,而哈米尔卡、哈斯德鲁巴、汉诺之类的名字表示的是虔诚、对祖先的尊敬以及对自己家族的继承和骄傲。
  
  迦太基贵族的名字多由神祗而来,并且世代相传,“哈米尔卡”意思是“受梅尔卡特神(Melkart ,迦太基航海保护神)保护之人。”“哈斯德鲁巴”的意思是“受巴尔神(Baal ,丰饶之神,跟“大菠萝Ⅱ”里“毁灭之王”是同一个神,至于在游戏里为什么成了反面神,这段历史我们暂不讨论)援助之人。”汉尼拔的意思则是“巴尔神的恩惠”。
  
  哈米尔卡的家族也有个漂亮名字——闪电(巴卡就是“闪电”的意思),作为迦太基政治寡头之一的“闪电”家族在迦国内知名度和声望都颇高,但真正让世人知道这个家族的还是他们在布匿战争中的表现。
  
  公元前247年,告别了襁褓中的小汉尼拔,哈米尔卡带队出征西西里,他带着一支小舰队在西西里各处打游击。罗马因为失去了海军支援,兵力和物资得不到补充,实力大不如前,哈队长瞅准时机,收复了不少失地,但总的来说,这一时期的两军交战强度不高,对整个战局影响不大。
  
  两国就这么倒着气,罗马没什么大动静,迦太基靠哈队长打打游击,支撑战局。好像战局就会这么一时拖下去,直到两国实在耐不住性子,暴力地来个“不是你死就是我死”的大火拼或是温柔地签个什么“你好我也好”的正式停战协定,OK,战争结束。
  
  迦太基高层很傻很天真地选择了后者,他们中大多数人认为战争最后会和平解决,所以主观上逐渐放松了警惕,再加上客观上确实缺钱,迦太基开始裁军。
  
  在裁军的时候,迦太基高层高层做了一件非常不厚道的事——拖欠雇佣军工资,这事当时没起什么波澜,但之后却引起了一场大震动。
  
  把钱看得很重又没大局观的的迦太基高层正做着谈和的美梦,不黄但很暴力的罗马却选择了前者,公元前243年,罗马元老院痛下决心,决定用暴力彻底解决这场拖了20多年的战争,这一决定得到了全体罗马人民的支持。
  
  经过几年的恢复,罗马人民再一次勒紧了裤腰带,出钱新造战船250艘,招募水手75000人,罗马海军第四舰队正式建立。
  
  为了给迦太基致命一击,罗马海军勤加操练,足足准备了一年,而这一切,迦太基高层却毫无察觉。
  
  公元前241年,决定双方命运的一战终于打响。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1-29 10:27:58 | 显示全部楼层
  3月10日,罗马执政官盖乌斯•路泰提乌斯•机图略斯(Gaius Lutatius Catulus)率领罗马第四舰队突袭埃迦提斯群岛(Aegates Islands)附近海域。
  
  还在做着和谈美梦的迦太基高层这才醒悟——原来白天真不是适合做梦啊。汉诺匆忙率领战斗力严重退化的迦太基舰队迎战,结果可想而知,准备充分的罗马舰队轻松解决迦太基海军,至此,迦太基海军完成使命,退出了历史舞台。
  
  败军之将汉诺按照老规矩,被钉上十字架,并且摆在城门示众。
  
  这一仗彻底打垮了迦太基,虽然哈米尔卡还在西西里开拓敌后根据地,奈何海上补给中断,说到这个补给,其实哈队长压根就没享受过这一待遇,迦太基高层对哈队长是不闻不问,任其在岛上自身自灭,但如果海路畅通的话补给这挡子事至少还有些许盼头,现在是彻底完了,罗马海军夺得了全部制海权。
  
  毫无奉献精神的迦太基高层(再要造船要自己掏钱)无奈的委托哈队长同罗马和谈,其实也就是宣布投降。
  
  经过23年的苦苦支撑,罗马依靠全民(包括奴隶)的力量终于打赢了第一次布匿战争,战后统计,罗马共损失了700艘战船(其中大部分是因为天气原因),战死公民50000人,没有公民权的奴隶未详细统计。
  
  迦太基共损失战船500艘,伤亡人员无法统计(是迦太基并没有留下史料,至于原因,以后会说到)。
  
  因为罗马是战胜国,所以和平条约得完全按按罗马说的来:
  
  ①迦太基撤出(割让)西西里岛及其以西群岛(埃迦提斯群岛) 。
  
  ②迦太基无条件交还罗马战俘,但是需要重资赎回自己的俘虏。
  
  ③迦太基不准攻打叙拉古极其同盟。
  
  ④迦太基将西西里岛北面的一些小岛(伊奥利亚群岛Aeolian Islands和乌斯蒂卡Ustica)转交罗马。
  
  ⑤迦太基撤出所有西西里岛与非洲之间岛屿。
  
  ⑥迦太基共需赔款3200塔兰特,1000塔兰特立即付款,剩余2200塔兰特分10年付清。
  
  ⑦两国的同盟不准互相攻打,也不准在对方的疆土之内征兵。迦太基从此无法雇用罗马职业军人。
  
  第一次布匿战争结束以后,罗马把矛头指向了北方(高卢人地盘),继续自己的扩张大业。割地赔款的迦太基却郁闷的不行,其中最郁闷的要数哈队长,在西西里打了7、8年游击,刚有点起色就被生生掐断,心灰意冷的他丢下两万雇佣军独自告老还乡(这一年他也就三十多岁)。
  
  为了稳定军心,哈队长临走前特意交代:拖欠雇佣军的工资和奖金迦太基政府一定会如数发放。事实证明,哈队长判断错了两点:一是自己单方面宣布辞职不会有后顾之忧;二是迦太基政府会付清雇佣军的欠款。
  
  第一点还好点,第二点却闹出了大事。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1-29 10:2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场上实况:
  
  经过中场休息,主裁一声哨响,两队下半场比赛正式开始。
  
  迦太基雄鹰队很快把阵型调整为10-1,前场只留一个前锋,把重兵囤积后场,对他们来说输两球似乎并不是难以接受的,看样子下半场比赛迦队是决定死守了。
  
  开场后罗马野狼队似乎也没什么攻击的欲望,队员跑动并不是很积极,看来两队是准备打打默契球,磨完这剩下的半场比赛了。
  
  场上球员昏昏欲睡,比赛踢得乏味,场下球迷(咦,又冒出球迷了?)不答应了,特别是罗马球迷,对场上队员这种缺乏职业道德的行为提出严厉谴责,罗马球员顿时打起十二分精神,一通狂轰烂炸,终于再次敲开了迦队大门,同时也彻底摧毁了迦队队员的意志。
  
  看台上的罗马球迷放起了烟火(貌似这时代还没烟火这种高级货,不管了,反正放烟火是意大利球迷的传统)庆祝胜利,迦太基球迷则开始了骂娘,看来大势已定,比分也不会再有变动了...
  
  终场哨声响起,全场比分7-4,雄鹰折翅,野狼获胜。
  
  第一回合比赛就此结束,罗马队除获得丰厚奖金外,还按照先前约定,保留了正式比赛用球,顺手还带走了几个备用球。
  
  历史实况:
  
  第一次布匿战争以罗马的获胜而结束,交战双方都付出了极大代价,按照惯例,战后得开个研讨会或座谈会啥的,请几个砖家来点马后炮娱乐一下大众,主办方本来也有此打算,但逮不到砖家(那个时代别说是专家,就是砖家也是珍惜动物,难找得很),要请几个亲历战场的指挥官吧,罗马方面倒没什么问题,迦太基方面就难了,一干打了败仗的将领基本都被钉上了十字架,剩下两个能说得上的,一个早辞职回老家了,另一个在国内正面临审判。
  
  不管怎么样,这场打了23年的仗我们还是得总结一下,官话我们就不说了,就总结一点:罗马胜,胜在团结;迦太基败,败在高层的吝啬。
  
  让我们再把视线转回那两个不能参加研讨会的迦太基将领,为迦太基打了第一个大胜仗的桑西浦斯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经销声匿迹,另一个在西西里苦苦支撑了7年的哈米尔卡此时正被当作替罪羊面临着审判。
  
  输掉第一次布匿战争,又签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迦太基国内群情激愤,为了宣泄民愤,迦太基高层隆重推出了替罪羊——哈米尔卡,谁让他既是从前线回来又是亲自去签约的呢,指控他在主持西西里战事期间贪污军饷,如果罪名成立,哈米尔卡将跟他的那些前辈一样,被钉上十字架处死。
  
  哈米尔卡到底是不是真的有贪污行为其实不重要,迦太基高层需要用他的命来缓和矛盾,贪污只是一个除掉他的借口,但“闪电”家族毕竟是政治能量极大的家族,哈米尔卡获得了重量极人物的支持,虽然上了法庭,但有惊无险,顺利过关。
  
  这案子在迦太基闹得很大,搞得哈米尔卡声名狼籍,不想下岗也得下岗了,但没过多久,迦太基高层的吝啬再次发作,为哈米尔卡的军事生涯带来了转机。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1-29 10:3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打了败仗,又是割地又是赔款,迦太基高层高层很是苦恼,好不容易找了个替罪羊暂时压下国内矛盾,但随着雇佣兵的陆续回归,迦太基国内矛盾再次爆发。
  
  迦太基方面负责遣返雇佣兵的是雄鹰副队长吉斯戈,哈队长当了替罪羊,这会正在老家别墅疗养,西西里的烂摊子只能由吉副队来负责。
  
  由于雇佣兵数目不小,再加上薪水没拿,吉副队决定分批遣返,防止雇佣兵因为欠薪问题上访上告、寻衅滋事。
  
  吉副队的计划倒是挺周密,对迦太基来说是好事,但罗马方面可不觉得分批遣送有什么好,两万多人化整为零,也太墨迹了,不行,得让这么一大群社会不安定因素抓紧滚蛋,要知道虽然罗马是赢家,可损失也不小,虽然有迦太基的赔款,不过还是分期的,这祸水说什么得往迦太基引,于是不断催促,吉副队被催的一个脑袋两个大,没办法,把零又化为整,两万雇佣军短时间内回到了迦太基。
  
  不出吉副队所料,雇佣兵回国后果然出事了。
  
  迦太基政府以战争失败导致GDP出现负增长、国库空虚为由无限期拖欠雇佣兵的工资和奖金。
  
  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雇佣兵为了一个“钱”字走到一起,这回倒好,别说赚了,连成本都没收回。
  
  要知道雇佣兵这行竞争是很激烈的,跟现代的包工头差不多,要想拿到工程得垫资,雇佣兵也是一样,要想挣钱,先得贴钱,粮食、马匹、装备的钱都得自己先掏。迦太基政府不但不发饷,连报销都免了,雇佣兵们这个愁呦。
  
  慢慢地愁变了成怒,雇佣兵开始在城内闹事,本来受雇拿工资天经地义,雇主欠薪,雇员维权,手段激烈一点可以理解,可有些雇佣兵妄图浑水摸鱼,狮子大开口,所要金额远远超出了应得报酬,城里的混乱局势逐渐超出了迦太基政府的可控范围。
  
  吉副队再次出马,找到雇佣兵传达政府旨意:欠薪会在迦太基西南部城市锡卡发放。至于为什么到要锡卡,因为那宽敞,离主城又远,再闹事处理起来相对方便一点。
  
  还是钱的威力大,光是有声还没见影就打动了雇佣兵,他们接受提议,开赴锡卡,就等着数钱了。
  
  迦太基政府倒没完全忽悠,没多久就派吉副队到了锡卡,他此行的目的一是安抚躁动的雇佣兵,再就是要求他们降低索求。结果可想而知,雇佣兵很生气,认为迦太基政府言而无信,后果当然很严重,为了保命,吉副队好说歹说,对灯发誓雇佣军兄弟们的工资、奖金及垫资款政府会全额付清,暂时稳住了雇佣兵。
  
  这帮子只认钱不谈感情的雇佣兵也不傻,他们选出了产地希腊、罗马逃兵、尖刻外加的坏脾气的史潘迪奥斯,一身好功夫又有极大号召力的利比亚战士马托和长得帅、能打仗的高卢人奥塔里托斯三巨头,带领雇佣军讨薪。
  
  吉副队前脚刚走,三巨头就带着讨薪大军围困了突尼斯城,借此向迦太基政府示威。
  
  迦太基政府慌了,突尼斯的围困只是开始,讨薪大军的下一站就是迦太基主城,好不容易把这群瘟神请出去,再回来还不翻天?
  
  104人法院连夜开会,决定再次派出吉副队维和。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及公众号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星虎 ( 黔ICP备05004538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6-22 04:2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