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虎论坛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宝宝寒

[转帖] 草鞋军团----关河五十州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10: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草鞋军团(380)

  在武汉开会时,王缵绪曾听到一句话,说“川局好象鼎锅里的开水,不是瓢把冷水就能扑得下去的”。
  这话的原意是形容川局之复杂,王缵绪正好把它拿来作为反对贺国光的理由,指使他人发出联名通电,把贺国光说成外来的那一瓢“冷水”。
  贺国光和张群、顾祝同一样,都知道川情复杂,内心并不想来趟这浑水,只不过难违上命,勉力为之而已。
  获悉成都军界集体反对其主持川政,贺国光颇有些哭笑不得,说:“我好比是四川嫁出去的姑娘,这次如果能回到娘家,亦不过将房内床被陈设打扫干净,整理就绪之后就离开,哪里会久呆。你们哪一个自觉适宜,便可以回来做这个省主席,我都欢迎,也不会和谁争抢,又何必恶语相加呢?”
  第三个钦命大吏也就此歇火。
  张群、顾祝同、贺国光先后被拒,潘文华再三推辞,成都军界见一个反一个,蒋介石被这帮四川人弄得要发疯了,恨不得冲出去挨个揪住领子,来个琼瑶式的咆哮:那你说让谁当?!到底让谁当?!
  打了这么多年交道,早就知道四川这潭水很浑,本以为刘湘去世会解决问题,没想到不仅什么都没解决,水反而更浑了。
  四川是抗战大后方,这样动荡不定怎么能行,蒋介石为此不得不抽出相当一部分精力来关注四川动态,并通过委员长侍从室等机构,下大力气搜集相关情报,以掌握四川方面的活动情况。
  研究出真知,蒋介石很快发现,当受到外来威胁时,四川军政大员们极易抱团,外来者很难渗透进去,但这并不表明其内部完全铁板一块,尤其是在刘湘死后,潘文华立足未稳,在缺乏绝对核心的情况下,各方势力又形成了新的平衡。
  既然从外面钻不进去,那就只能采取一个办法:以川制川。
  1938年3月16日,蒋介石推出一系列措施,将邓锡侯奉调回川,出任川康绥靖主任,潘文华任副主任,向刘文辉作出许诺,答应在西康建省后,由他任西康省主席。
  当时日军正大量收集有关中方的情报,华中派遣军司令部分析认为,蒋介石把邓锡侯调回四川,将四川问题的解决托付给他,如此软弱妥协的态度过去少见。再联系蒋介石腰间缠有绷带,单独步行困难的传闻,日军方面大感庆幸,甚至认为蒋政权的前途已经靠不住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10: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草鞋军团(381)

  他们并不知道,这只是蒋介石“以川制川”的第一步。通过这一步,不仅从表面完备了西康人事结构,更重要的是借此挤掉了一直在幕后“兴风作浪”的钟体乾和乔毅夫,而后面这两人还有苦说不出,称得上是一套极其漂亮的组合拳。
  接下来再敲定四川省主席。蒋介石要来了侍从室整理的调查材料,这份材料对四川军政首脑的情况逐个进行了跟踪,在“王缵绪”这一栏上如此记录:刘湘逝世之日,留川部队中以王缵绪资望较高,但是在“中央”让邓锡侯回川任职后,王缵绪“极失望,怨恚颇甚”。
  蒋介石反复斟酌之后,决定给这个王缵绪一点“希望”,特召其到武汉见面。
  接到电报,王缵绪那个激动。正兴冲冲要奉召启程,他意外得知,杨森也将前往汉口。这让他马上着急起来,担心杨森半路抢了他的省主席,便约杨森一道前往汉口,路上好用话语试探。
  见面之后,杨森快人快语:“过去我不该与刘甫澄冲突,其实我和他就是哥俩,他当大哥,我为二哥。如今大哥死了,就应该二哥继承,那不是顺理成章的事吗?”
  王缵绪一听脸色都变了,这不摆明来截道了吗?
  孰料杨森倒是另有打算:“你和潘文华要主持四川军政,我支持,不过第七战区不应该因刘甫澄死了便告结束,你们应该主张恢复第七战区。我可以给你们效劳,来当这个第七战区的司令长官,这样内外维护,对大家都有好处。”
  王缵绪这才弄明白,杨森对“绿玉杖”没兴趣,对打仗和指挥川军有兴趣。也是,杨森从来没觉得他比刘湘矮过一头,怎么肯当刘湘的“孝子贤孙”或者是接班人呢?
  发现是虚惊一场,王缵绪这才吁了口气。他根本不关心第七战区是否要恢复,他关心的是省主席大印。
  当谒见蒋介石时,王缵绪那神情真是受宠若惊,诚惶诚恐,私下里的那些咒骂和牢骚都不知飞到了哪个爪哇国去了。
  说白了,王某就是后宫一不得宠的妃子,如今老头子翻了他的牌,眼见着要招寝了,能不喜出望外吗?
  当蒋介石问他家里有几个子女时,王缵绪一时紧张,竟然回答:“因为多娶了几个老婆,便多生了几个儿子,我一生就做了这一件混帐的事。”
  蒋介石向来不苟言笑,听到这里,也不由笑了起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1-16 13:43:16 | 显示全部楼层
  草鞋军团(382)

  回川之后,王缵绪还得意地向别人描述,说着说着,他也觉得有些不妥,便自我解嘲说:“我娶了几个老婆,他老蒋还不是有过好几个老婆,只不过跟我不同,是离了婚再娶罢了。我混帐,他不是一样的混帐吗?我这是幽默,在暗讽他哩。”
  1938年4月26日,蒋介石改派王缵绪代理四川省政府主席,邓汉祥仍任秘书长,把省政府的一套班子装备了起来。
  当一张张板凳安好,大家各就各位,蒋介石曾发现并为之头疼的那个特点再次重复:两套班子五个人,抱起了团。
  两套班子是绥靖公署和省政府,五个人分别是主持西康军政的邓锡侯、刘文辉、潘文华,主持四川军政的王缵绪、邓汉祥。五人轮流作东,以吃饭为名,商量如何表面拥蒋,暗中防制,以使蒋介石对川康无从下手。
  眼看“以川制川”即将前功尽弃,全面破产,“犹大”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局面。
  这个“犹大”,就是王缵绪。
  犹大不是白做的。王缵绪对潘文华说,三个月后把省主席交出来,并非真心话,他不仅不想交还,还记挂着早日转正,把头衔上的“代”字给去掉,为此,他甘愿冒大不韪,上演一出潜伏的好戏,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王缵绪认为自己已经是老蒋的人了,给老蒋充当探子,为其通风报信,乃是理所当然的事,没什么好亏心的。
  刘湘生前,很多人都说王缵绪早就是复兴社分子,其实并非事实。事实是,直到王缵绪担任代理省主席之后,四川复兴社才以此为契机,试图发展王缵绪入社。
  正好那时候王缵绪急欲转正,却又找不到关系和门路,四川复兴社便通过王缵绪的秘书,告诉王缵绪说,只有加入复兴社,得到蒋介石的信任,那个省主席的位置才能做得牢靠。
  王缵绪一听果然动了心,某天晚上,他跟着四川复兴社的人,偷偷跑进一间会议室,填了入社表,并向蒋介石的头像行三鞠躬礼,就此加入了复兴社。
  虽然入了社,王缵绪自认还只是个小社员,所谓明知没地位,坚信有机会,不先立点功还行?
  “五人团”每天的谈话内容,都会被王缵绪暗暗记住概要,然后通过复兴社这条线层层上报给蒋介石。
  刘文辉找邓锡侯商量,认为留守川军的枪枝多,子弹少,想让王缵绪少成立两个保安团,用节省下来的薪饷密购子弹,以备将来和蒋介石抗衡。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1-16 13:44:34 | 显示全部楼层
  草鞋军团(383)

  邓锡侯去跟潘文华一说,潘文华一拍胸脯,便去说服王缵绪。王缵绪表面一口应承,背地里却向复兴社告了密。
  1938年5月,蒋介石任命潘文华为川陕鄂边区绥靖主任,前去修筑大巴山防御工事。
  这其实是一条“一石二鸟”之计。抗战当然是第一需要,大巴山工事可防止日军沿当年红四方面军的路线入川,从而动摇抗战后方,另一方面,潘文华的绥署由国防部指定设在阆中,与居于成都的邓锡侯、刘文辉隔开,主管西康的“邓、潘、刘”也就不能整天在一块咬耳朵了。
  可是潘文华自有他的办法。房子是死的,人是活的,工事告一段落,他便称病赴蓉医治,又与邓锡侯、刘文辉凑到了一起。
  随着武汉的“中央”各机关陆续全部迁往重庆,西南地方自保的欲望也越来越强烈。当时便有谣传,说云南要投降日本人,蒋介石便催促云南军政首脑龙云前去汉口会面,以正视听。
  龙云从汉口返回后,中途在成都与“五人团”闭门密谈,双方签定了一项对抗蒋介石,巩固各自地盘的联防密约。
  王缵绪和众人一齐签约,签完了,他就捉摸着,如何把谈话和条约内容报告蒋介石。
  正好这时蒋介石电约王缵绪前往汉口。王缵绪欣喜若狂,认为一定是自己的密报起了作用,但同时还要装模作样,他把另外四人请到家里吃饭,吃饭时出示蒋介石的电报,一脸天真地征求意见,问究竟是去还是不去。
  大家说去好了,怕什么呢,肯定是好事不是坏事。
  即便是坐上飞机之后,王缵绪仍然不知道,在蒋介石发出电约之前,尚有许多的曲折,其中的一条就是,对于他加入复兴社这件事,康泽事前不知道,事后不同意,蒋介石更是被蒙在鼓里。
  复兴社的加入规定十分严格,凡是上层将领,必须蒋介石本人亲自批准才行,何况当时蒋介石已决定成立三民主义青年团,以代替复兴社,这个时候根本不可能再吸收社员。
  王缵绪以为他的密报会通过四川复兴社,直接报告蒋介石,其实四川复兴社并无这一职权,那些密报都是经康泽汇报的,康泽也并没有透露过王缵绪就是复兴社员,等于他是在为别人做嫁衣裳。
  眼看事情要穿帮,四川复兴社负责人史良骑虎难下,只得先到汉口见康泽,请康泽权宜从事。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1-16 13:46:08 | 显示全部楼层
  草鞋军团(384)

  康泽跟复兴社的大多数头目一样,缺乏新政学系那样的政治头脑和谋略,当着史良的面大发雷霆,说他是在胡作非为,应受纪律处分,坚决不肯让王缵绪入社。
  无可奈何之下,史良找到国民党元老邵力子,请他给蒋介石进言。
  经过邵力子说项,蒋介石召见史良,问明王缵绪的态度后,他点了点头:“可以,只要你们有把握,就照这样决定。”
  蒋介石立即叫来侍从室主任俞济时,电召王缵绪来汉。
  老头子都同意了,康泽也转怒为喜,带着史良一道去机场迎接王缵绪,并亲自领王缵绪去见蒋介石。
  1938年8月1日,王缵绪在汉口正式就任四川省主席,终于如愿以偿。
  联防密约是王缵绪带给蒋介石的一件礼物,蒋介石闻之勃然大怒,当即免去邓汉祥秘书长一职,其余省府人员也全部更换,邓锡侯、刘文辉、潘文华虽未受到处分,却也被吓到面无人色,再也不敢抱团生事。
  蒋介石以一记敲山震虎,把“五人团”拆得七零八落,“后刘湘时代”川局动荡的状况自此基本告一段落。
  在被召回后方之前,邓锡侯正与孙震一道,率第二十二集团军开赴鲁南前线。
  因为军纪问题,川军在山西曾饱受诟病,这次去山东,邓、孙早就听说,山东、山西虽是一字之差,但民风区别很大,此地老百姓可以用强悍两个字来形容。
  说是有一支过境部队,路上看到一个牵着骡子的山东人。部队要征用这头骡子,山东人抵死抗争,就是不肯给,最后部队还是没征成。
  邓、孙听在了肚子里,又吸取山西的教训,就特别整顿了军纪。邓锡侯对全军说,山东乃孔孟礼义之乡,知书达理所在,民间居室是绝对不允许你们随便闯入的。
  此时鲁南大地已是冰天雪地,川军中仍有人穿着短裤,但纪律严整,沿途秋毫无犯,与鲁军西撤时的军纪荡然形成鲜明对比,老百姓见到后十分惊异。
  川军所过之处,家家户户都把门前的雪打扫了个干净。这有个讲究,山东人以鲁军为耻,称山东因此得了伤寒病,必须用大黄才能医治,而川军就是四川的大黄。山东只要一服药,立即会药到病除,门前扫雪暗含的就是这层意思。
  消息传到武汉,曾对北上川军感到失望的蒋介石也相当高兴,特电予以嘉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1-16 13:47:26 | 显示全部楼层
  草鞋军团(385)

  川军所要做的,是趁南侵的第10师团(矶谷师团)主力汇集之前,尽可能向北延伸空间,以便进行逐次抵抗。
  1938年1月14日,第二十二集团军前卫部队向最前沿的两下店日军据点发起攻击,结果迎头就吃了个败仗。
  和娘子关战役时一样,还是武器太差,参战的各步兵连竟然没有一挺轻机关枪,更没有大炮,光靠川造步枪很难有所成就。
  青春就是要撞破头,川军并不气馁,没有枪,就用刀。战场区域内恰有需要予以破坏的津浦铁路,官兵们就地取材,把铁轨拆下来后,雇请大批当地铁匠日夜打造马刀。
  1938年2月8日,邓锡侯奉调回川,孙震就任集团军总司令,在他的命令下,前沿部队再次做好了攻击准备。
  1938年2月14日,两下店烽火又起。川军的头两次进攻依旧未能得手,到第三次,便组织了八百人的敢死队,敢死队员把不堪使用的川造步枪扔到一边,一人拿上一把马刀和四颗手榴弹。
  当天晚上,正逢天降大雪,指挥官灵机一动,下令敢死队员将棉衣反穿。因棉衣里层为白色,可以与漫天飞雪相混和,在偷袭中起到了极好的隐蔽作用。在重机枪的掩护下,八百壮士冲进镇内,砍死砍伤敌人甚多,并趁势夺取两下店据点。
  日军尔后从邹县调来大批援兵,因力量悬殊,且缺乏火炮支援,两下店得而复失。
  1938年2月17日,在距离两下店十多里的郭山,双方再战,日军攻,川军守。此役日军采用大炮轰击,经过密集炮击,连山上的野兔都给炸死了。
  野兔不能幸免,人可以没事。炮一来,官兵就躲到山梁背后,炮停了,又迅速回到阵地,依托重机枪阵地,屡屡击退日军进攻。
  两下店和郭山两战,虽规模均为中型,孙震前前后后所用也不过一团,但它们都是实实在在的硬仗。更重要的是,与娘子关战役时,川军呼拉拉上去了一大堆,最后却大部分糊里糊涂,窝窝囊囊地败下阵来不同,这次他们打得既顽强又灵活,可以说首开鲁南抗战之先声。
  正面攻防极少回旋余地,一般都是硬碰硬,尤其是与优势装备的敌军打阵地战,损失大是难免的,比如两下店一战,八百壮士最后就只剩下了两百多人。与之相比,敌后游击战要划算得多。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1-17 10:32:21 | 显示全部楼层
  草鞋军团(386)

  在洪洞休整时,川军曾与由红军改编的第十八集团军(八路军)相邻而居。两军在内战时彼此为敌,因抗战中又成了友军,平行一比较,八路军的军容军纪包括作战能力,让邓锡侯和孙震几有自惭形秽之感。
  同是参加太原会战,川军在晋东娘子关损失折将,折了个大本,八路军却在晋北平型关巧妙伏击,赚了个过瘾。尤其是参与那一仗的林彪第115师,很多人都穿上了缴获的黄呢大氅,骑上了东洋马,扛上了“歪把子”轻机枪(又称牛腿机枪)、三八大盖、掷弹筒……
  邓锡侯和孙震看到眼珠子都要瞪出来了,对八路军的游击战术相当服膺。他们把作为四川老乡的八路军总司令朱德请到军部,专门给连长以上的军官传授游击战术。
  孙震在组织两下店、郭山两战的同时,也效仿八路军,派了一个团潜入日军已占领的邹县、曲阜之间,展开游击作战。
  邹县相当于日军的前沿,曲阜是后方,二者中间的小雪村、凫村一带为输运军火补给的交通要道,就仿佛是太原会战时的平型关,川军便在两村附近伺机下手。
  就在两下店之战打响的同一天,曲阜开出三辆小轿车,经过小雪村时被伏击部队发现。
  此前川军已破坏了公路,但因消息封锁,日军并不知道,一看无法前进,一行人便下车察看。这时远处伏兵出其不意地从后面切断了公路桥梁,迅速包围上来。
  日本人大吃一惊,正要寻路开溜,近处伏兵呼地一声杀了出来,先猛掷手榴弹,再用步枪密集射击,横竖非得热闹一下不可了。
  遇上伏击,都是一群打你一个,累吧?累就对了,舒服是留给死人的!
  小汽车上的鬼子全都变成了死人。
  那天下午,这一幕在凫村得到复制,不过这次网到的是一辆大卡车。两次伏击,共消灭日军四十人,内含一名翻译官级别的高级官佐,缴获三挺歪把子及几十支步手枪,还有一批军用地图和文件资料。
  尽管没有平型关大捷那样大的收获,可是川军上下还是开心不已,因为损失极小,风风火火打了一天,除上午伤亡了三人外,下午无一人损失。
  川军的异军突起,引起了日本统帅部的极大重视,认为自川军进入鲁南战场后,活动就“特别活跃”,需谨防其大规模北上。中方舆论也给予川军以较高评价,《大公报》专门登载了川军作战的经典战例,川军士气为之大振。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1-17 10:34:13 | 显示全部楼层
  草鞋军团(387)

  对孙震及其川军而言,遗憾之处是因无炮兵配合,无法彻底收复失地,只得在两下店一带与敌形成胶着状。
  进入三月,孙震得到情报,矶谷师团主力已经集结,并组建濑谷支队大举南下,形势越来越紧张。
  1938年3月10日,孙震亲赴前线部署。他把滕县设为固守中心,在滕县以北设立两道防线,其中界河为第一线,北沙河为第二线,同时任命第122师师长王铭章为前敌总指挥,坐镇滕县指挥防守。
  四天之后的拂晓,濑谷支队从两下店发起攻势。
  日军在华作战,为使其行动更加高效灵活,往往都会以支队形式对出击部队重新进行编组。濑谷支队的主干是濑谷启第33旅团,成为支队之后,由师团配属了大量特种部队,从骑兵、工兵,再到重炮、野炮、坦克,统统齐全。
  武装到牙齿的日军主力精锐,仅就武器而言,就根本不是川军所能抵御的。川军没有大炮,只有迫击炮,其命中精度差,有时炮弹还会触地不炸甚至于炸膛,此外,射程也很短,两千米开外就没什么杀伤力了。步枪更要命,所有枪支,枪膛内的来复线几乎都被磨平了,子弹出膛的声音,是嗵嗵嗵,跟土枪相仿,那叫一个难听,以致于士兵都不太愿意用枪射击,仅准备在短兵相接时,用马刀和手榴弹解决问题。
  由于感受到的威胁不大,濑谷支队在战场上跟演习一般,他们先以坦克、骑兵搜索,再用步兵纵深跟进,有条不紊,完全是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
  照面之后,一个迂回,川军在界河的后方预备队便被冲散,以致指挥官在撤往滕县时,都来不及给前线部队发去指示。
  这样打法造成的后果是,尽管川军的前线主阵地还在,但日军往往已迂回到其身后,其进展速度快到出乎想像。
  孙震得报,立即乘火车赶到滕县,在视察战况后,他告诉王铭章,万不得已,必须依城死守三天,以待汤恩伯军团来援。
  1938年3月15日,日军发起攻势的第二天,北沙河防线也遭遇到了和界河一样的窘境,对手不断从左右两侧迂回。
  打到下午,涌进来的敌兵越来越多,除濑谷支队外,还加入了杂色伪军,服装也分成三色:穿黄制服的是正宗日本兵,穿灰制服的是满洲伪军,穿黑制服及便衣的是华北悍匪刘桂堂部。
  王铭章虽从正面临时抽兵堵漏,仍不免顾此失彼,傍晚时终被日军从右翼迂回成功,至此,两道防线都失去了屏障作用,滕县岌岌可危。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1-17 10:35:17 | 显示全部楼层
  草鞋军团(388)

  作为前敌指挥部所在地,滕县兵力最为空虚,基本上全是师部旅部和警卫,没有任何野战部队。王铭章在十万火急的情况下,七拼八凑合,才就近凑足了三千人,而其中真正能战的尚不满两千。
  1938年3月16日,濑谷支队开始攻城,首轮炮击就惊心动魄,显示出日军对滕县志在必得。
  王铭章久历沙场,从枪炮声就能判断出来敌的规模。他和几个师旅长及幕僚一商量,认为滕县别说三天,连一天也难以守住,因此均倾向于放弃滕县,撤往城外。
  在向孙震报告时,孙震问:“你现在人在哪里?”
  王铭章回答:“在城内第122师师部。”
  孙震又问:“那么你的指挥所在哪里?”
  指挥所却不在城内,而在城外的西关电灯厂。
  孙震明白了,当即告之:“我负责催促汤军团北上,你负责死守滕县,等待援军,所以你的指挥所应当赶快移到城内,以便亲自指挥守城。”
  王铭章嗫嚅着说城内兵力不够,难以抵挡强敌,孙震并不理会:“兵力不够,可以把城外一个军的野战部队统统调进城。你还有什么意见?”
  城外部队都在与日军胶着作战,白天调不进来,只能入夜以后进行,王铭章便提出,眼下只能依靠现有守城部队,而这些部队充其量不过一团,派一个团长负责就可以,但也立即遭到孙震的否决。
  王铭章再次提出了那个老问题:“汤军团究竟何时才能到达,究竟要我们死守多久?”
  王铭章已经讲过他连一天都守不住,孙震沉思片刻,报出了一个连他也没有把握的数字:“四个小时吧,四个小时后援军即可到达。”
  川军再不济事,不至于四个小时守不住一座城池吧。王铭章无话可说,只好把话筒交给旁边的另一位师长:“请你再和总司令谈谈,最好还是把几个师部放在城外。”
  这位师长刚拿起电话,说了声报告,孙震就以很严厉的口气说:“你有什么话,快说!”
  师长连声音都颤抖了:“我的部队全在城外,我可不可以到城外去指挥?”
  孙震斩钉截铁:“不行!马上把你的部队调回城内,你一定要在城内坚守。反正我的命令是这样,守不守在你们。”
  说完之后,也不管师长还有没有其它话,啪地一声把电话挂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1-17 10:37:45 | 显示全部楼层
  草鞋军团(389)

  室内一阵沉默,都知道没有任何退路了。
  王铭章随即派人将自己的指挥所搬入城内,任命张宣武为城防司令,强调:“没有我的手令,任何人不准出城,违者就地正法!”
  与此同时,他按照孙震的指示,要求前线各部紧急回援。
  滕县保卫战最得力的武器是手榴弹。
  在交通未被日军截断之前,后方正好运来一列军车,满载粮弹,其中手榴弹充足,供满城守军一人一箱还有余。
  濑谷支队轰击滕县,一方面是威吓,一方面是为了炸开缺口,等到步兵端着剌刀沿缺口进入时,火炮便会延伸射击,用于掩护的轻重机枪也会暂时停火。
  川军以五十人为一单位,两个手榴弹为一捆,一俟发令,就一齐投出。这样一次就是一百颗手榴弹,每次投出去都跟下雨一样,日本兵刚才还摇头晃脑,转眼间就被炸到遗尸遍地。
  一轮进攻结束,在下一轮开始前,都有一个调整间歇。由于沙包用尽,利用这个间歇,川军从城里的商店仓库搬来一两千包粮袋盐袋,全部堵在了缺口和城头之上。
  日军连续发动两轮总攻,都未能入城,在策动第三轮总攻时,特别增加了火炮尤其是威力最强的野炮数量,不仅集中轰炸城墙,而且有针对性地进行纵深炮击,以阻止守军的调动和增援。
  炮击之后,仍然还得靠步兵。
  前两轮总攻,采取方式是每次一排,逐次攻击,结果每次都有来无回。
  这一轮日军也进行了调整。步兵不是一次一排,而是一次三排,每排相距百米左右,前后重叠,形成波浪式攻击。
  最前面一波自然在弹雨中灰飞烟灭,但第二波又会迅速端着剌刀冲上来,川军的手榴弹刚好扔完,来不及再回去拿,只好进行面对面的肉搏战。
  日军主力师团的野战步兵通常拼剌技术十分娴熟,与之进行肉搏绝对配得上惨烈二字。为了拼掉第二波的鬼子兵,川军一连一百多人仅剩一二十人,结果到了第三波,就怎么也防不住,张宣武临时从预备队里拨了一个连上去,一场拼杀,川军伤亡三分之二,四十多个日本兵竟然还能剩下二三十个。
  幸好这时天已入暮,因炮火无法支援,日军停止进攻,未再派后续援兵。可那一小股钻进来的日本兵总是祸害,不干掉他们,你晚上都不敢合眼。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及公众号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星虎 ( 黔ICP备05004538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6-17 20: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