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慵懒 2024-10-12 08:00 |
---|
签到天数: 95 天 [LV.6]常住居民II
|
楼主 |
发表于 2024-2-16 17:55:31
|
显示全部楼层
她口中滔滔不绝,手上的锤子也毫不停顿,一下一下地砸到厚厚的圆木砧板上。
桥屋空间狭小,店里只放得下两张桌子。其中一张桌子上坐了一名老者和一名年轻男子,看样子像是父子,这便是金三娘目下的听客了。
那年轻男子有些口吃,结结巴巴地问道:“三娘说……说……辛……辛提刑……有……担待,为……什么……又说他……他不会去……去看朱……朱……”
金三娘见他说话费时又费力,忙道:“三娘听明白小哥儿的话了。我觉得吧,朱老夫子和辛提刑,那就是完完全全不同的两个人——一个手拿书本,开馆授徒;另一个是手提长剑,‘咔嚓’一声,砍下敌人的首级。这能一样么?就算他们两个坐到一块儿,也说不到一起去。”
年轻男子听她说得有趣,忍不住笑出声来。一旁老者也捻须微笑。
金三娘又道:“其实啊,朱老夫子自己很清楚这一点,所以当年才有意不赴那个鹅湖之会。”
昔日朱熹与另一大儒陆九渊[9]齐名,但二人学术主张相悖,经常互相攻辩。淳熙二年(1175年),应吕祖谦之邀,陆九渊与朱熹在铅山鹅湖寺[10]展开大辩论。朱熹承认性善,但气质之性则有善有恶,主张“先道问学”和“即物而穷其理”,克服“气质之性”。陆九渊则以为人心全善,主张“尊德性”和“发明本心”,认为“心即理也”,只要明心,自然见性。陆指责朱“支离”,朱讥讽陆“禅学”。两方各执己见,争论不休。此即史学家所称“鹅湖之会”,是学术史上极为光彩的一笔。但与朱熹和经学家唐仲友因观点不同而涉及人身攻击不同的是,陆朱的争议始终只限于学术观点范围,二人私下友谊极厚,鹅湖之会后,依然书信往来频繁,论辩不已。
朱熹为学者宗师,名满天下。他的学术思想虽然是唯心而论,但在抗金问题上,却是旗帜鲜明的抗战派,明确提出:“金人与我有不共戴天之仇,则不可和也明矣。”坚决反对和议,一度被认为“赤手丹心扑不破”,是“四海所系望”。
除朱熹之外,天下还有一人被名士陈亮推为“长江大河,一泻千里”的非凡人物,那就是归正人辛弃疾。辛弃疾本人极赞赏朱熹,称其学术成就“历数唐尧千载下,如公仅有两三人”,可谓推崇备至。
陈亮本人也是当世奇人,没有师承,没有家学,全靠自学成才,以学问著于当世,世称龙川先生。他好谈霸王大略,曾六达朝廷上书,纵论上下两千年英雄人物之策略,主张起用人才,成汉、唐大业,气势激越,笔锋沉雄,深为时人传诵,名噪一时。然其言辞激烈亦遭当权者嫉恨,曾三次被捕入狱,惨受笞刑,经人力救才得出狱。他读书完全以“经济”为目的,倡导经世济民的事功之学,反对空谈道德性命、不讲求实际事功的理学,由此被朱熹称为“可忧”“可畏”,两方曾就“王霸义利”问题展开了一场大争论——
关于王霸义利问题,自古以来就有争论。在王霸问题上,春秋战国时孟子主张王道,商鞅主张霸道,荀子主张实行王道兼采霸道。在义利问题上,孔子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孙武则主张“非利不动”,孟子主张“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而韩非主张“明割利害以致其功”,后期墨家主张“义,利也”。西汉时,董仲舒发展了孔孟思想,主张“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到了南宋,朱熹认为天理则王,人欲则霸,天理则义,人欲则利,将王与霸、义与利绝对对立。又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反对功利,并致书陈亮,称其主张抗金是“直在利欲胶漆盆中”,劝其绌去“义利双行,王霸并用”之说。陈亮则回信反驳,认为义利应该表现在事功之中,王和霸并无本质区别,义就在于最大限度地满足利,王就在于最高程度地实现霸。二人唇枪舌剑,几度信函往来,始终未能在观点上取得一致,但这场辩论却对当时和以后的思想界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虽然学术上针锋相对,但并不妨碍私交。淳熙十五年(1188年),陈亮出面邀请朱熹到辛弃疾上饶[11]带湖居处相聚,仿当年“鹅湖故事”,畅谈国事与学问。然而,朱熹未能如约而至,只有陈亮一人来到上饶,与辛弃疾在带湖雪楼“长歌相答,极论世事,逗留弥旬”。此即世称第二次“鹅湖之会”,因朱熹没有出席,不免小有缺憾。
关于朱熹不肯赴带湖之约的缘由,坊间也有颇多流言:一说朱熹一向主张以穷理尽性为首务,反对仓促出兵。而辛弃疾本身就是北方人,自南渡之日起,便以恢复宋室江山为己任。因而从政治主张上而言,这二人其实是完全背道而驰。尤其当时辛弃疾正好是被弹劾后罢职在家,朱熹不肯赴这次带有极强政治色彩的“鹅湖之会”,显然是刻意回避。
两次鹅湖之会均是哄传一时的佳话,广为人知,但金三娘不过是个卖馄钝的商贩,那老者见她非但知道经过,还能谈得头头是道,很是诧异,问道:“三娘怎么对鹅湖之会知道得这么多?”
金三娘笑道:“我家住在同由里,就在宋巩宋先生隔壁。他家大舅子吴先生是朱老夫子的高徒,常常端坐在门前的大槐树下,给后生小子们讲课。无事可做的时候,三娘我也会凑过去听上一耳朵。鹅湖之会不算什么,我听吴先生讲过很多次了。”
老者闻言深为感叹,道:“原来如此。建阳到底是理学之乡,果然跟其他地方不同。”
话音刚落,就听到桥东有人大声对骂争吵,尽是些不堪入耳的污秽之语。金三娘笑道:“不好意思,叫老先生和小哥儿看笑话了。理学之乡,也有许多无赖之徒,这是卖鱼的在争夺地盘呢。”
老者闻言便站起身来,道:“我们先过去看看。”与他同行的年轻男子急忙提起行囊,跟了出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