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虎论坛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宝宝寒

[转帖] 乱世里的枭雄们--一个比三国更为精彩的时代-----小马连环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4-29 14:4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元909年的六月十六日,刘鄩的先锋部队到达了潼关的外围。正在行进当中,突然下面报告:在路边抓住几十个鬼鬼崇崇探头探脑的人。
   三人为伍,这么多人没事在外面闲逛,不是聚众闹事,就是对方的探子。
   经过突击审问,这伙人马上就招供了,他们正是刘知俊在潼关的守兵,出来是为了打探消息的。
   该套的话都套出来了,讲仁义的关到战俘营内,心狠点的直接干掉,免得浪费军粮,可刘鄩下了一个命令:将他们全部放走。
   放走?他们已经知道了我们的行踪,要是回去报告怎么办?
   刘鄩微微一笑,仿若蒙娜丽纱的微笑让人费解,蒙娜姑娘的微笑能倾城,刘鄩的也可以。
   这伙潼关侦察兵在度过惶恐的一段时间后,有人进来给他们松了绑,告诉他们:你们可以离开了?
   事实证明,这伙侦察兵被抓不是偶然,他们的素质实在不怎么样,被放了以后,竟如倦鸟归巢般直往潼关奔去。路上连个迂回试探都没有。
   在他们的身后,是紧紧尾随的刘鄩大军。
   放哨的被活抓了,军情被对方拷问了去,而且还变成对方向导,刘知俊真够苦。
   可刘知俊的苦还没有结束,因为这些侦察兵就算到了潼关,也未必能进去。毕竟这是一级战备时期,关门岂能轻易就打开。
   这些侦察兵到时,潼关关门却像金莲碰到西门官人,小白兔看到了妈妈,轻易打开了。平时禁闭森严的潼关在关键时刻松了链子是有原因的。
   就在不久前,潼关前来了一伙灰头垢面、狼狈不堪的人。
   这伙人不是别人,他们是刘知俊的弟弟刘知浣。
   刘老弟简直是位超级路盲,算起来,他至少比刘鄩先出来半个月,却是今天才到达潼关,都不知道他路上干什么去了,据说,他是迷路了。估计一路心慌慌意乱乱,不择道路,迟到了。
   但总算到了,没有糊涂到转一圈回到洛阳。
   到达潼关的刘老弟完成了坑哥的最后一步,打开关门。
   别人不能进关,刘知浣是带头大哥的弟弟,当然可以进关,而刘知浣进得来,说明目前局势还算稳定,那自己的侦察兵也可以进来。
   一人当关,万夫莫开的潼关再一次打开,用事实验证了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战友。
   刘鄩的大军趁着关口打开那一刻,群起而上,很快就冲开了关口,占领了潼关。刘知浣同志当初让他跑都跑不快,现在人家追着跑,更是逃不掉,半路就被人赶上砍了。
   前军旗开得胜。
   智夺潼关的刘鄩不久后随杨师厚攻下长安,论功行赏,成为长安市长,在后面的数年里,他坚守着这份工作岗位。
   离他统率梁朝大军,与李存勖直接斗智斗勇的日子还有很多年。
  
  
   会联想的刘知浣死了,坚固的潼关也失去了,没多久,华州也被杨师厚收复。在同州的刘知俊当然坐不住,数一数,差不多正是十天,十天,他的叛变就已经败局已定。
   据可靠消息,原单位的兵马纷纷开拔出来,连老首长朱三也从洛阳起驾,向他逼近,准备亲自来清理门户。
   让你到中央来,给你加官封爵的,你却反水。敬酒不吃吃罚酒,那就不要怪我下手无情了。
   朱老板一生气,后果太严重,留给刘知俊的路只有一条:接着逃。
   打开城门,刘知俊弃城而逃,一如当年他弃时溥而走。选择很多,像他这样的高级人才放到深圳能领房补,放到杭州可送别墅,反正饿死的又不是他,基本上太原可以去,蜀地可以去,凤翔也可以去。
   最终,刘知俊选择了李茂贞。这些年,他经常跟这位歧王打交道,知道对方高端人才紧缺。此去,定可以填补缺口,而太原人才过剩,竞争太过激烈,当然不排除当日夸下十日取两京的海口,现在去见李存勖会不好意思。
   离开同州那日,刘知俊挺拔的身影略显沧凉,据史料记载,刘开道先生的脸有点黑,这个黑跟周德威的黑不同,刘知俊的脸色是古铜色,发亮。跟古天乐的差不多。可他的命运坎珂也跟那张脸一样,发黑发亮。
   这是他第二次叛主外逃,可遗憾的是,这不是最后一次。
   在到达凤翔后。李茂贞热烈的接见了他,还封了高官,薪水也高,唯一的缺陷是没有地方安置他。
   按刘知俊的工作能力跟工作经验,再按跳槽的人身价上涨的规则,至少也得混个节度使当当。
   李茂贞的庙太小了,那里容得下刘知俊。李茂贞又不能老把一个大男人留在凤翔吃劳保,懒人闲置了浪费粮食,英雄闲置了可是会出乱子的。
   最后,李茂贞想了一个办法,他告诉刘知俊,面包会有的,封地也会有的,但一切要靠自己去争取。
   连争取的目标,李茂贞都选好了:灵州(宁夏宁武县)和夏州(陕西靖边县白城子)。
   这两个地方远离朱三的大本营,而且水草丰茂,素产良马,很多年以后,史学家总结宋朝军事失败的原因,其中有两个地理因素,一是失去了燕云十六州这个北面屏障,另一个是失去包括灵州夏州在内的良马产地河套平原。
   交付兵马,寄以厚望,李茂贞临行前鼓励刘知俊:刘将军此去一定能成功,我们已经跟太原李存勖联系好了,他会出兵相助我们。
   李茂贞以前经常忽悠自己的干儿子替他卖命,但这一次,他没有欺骗刘知俊,李存勖真的出兵相助了。
  老革命李茂贞需要开拓领地,而青年才俊李存勖需要一个突破口。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4-29 14:4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坐稳了帅位,解了潞州之困,锻炼了队伍,整治了辖地,可站在太原城头,前路依旧茫然。
   未来,将会有无数的血战在等着李存勖,可下一步要从那里开始?
   评估形势,很容易就看出来,虽然拿下了潞州,打通了去河朔的道路,但河朔地界已经没有一个盟友,以前还有个定州王处存是老关系户,下去了会安排食宿,现在到了那里,人家只会热情招待他吃刀菜饮箭汤。
   而在西边,李茂贞,王建们一直都是反梁联盟中的铁杆盟友,跟他们打成一片也许才是当务之急。
   在收到李茂贞的求助信后,李存勖继承了李克用军事活雷锋的光荣传统,唯一的区别是李克用做雷锋做到山欲穷水将尽,而李存勖要用这一招风生水起。
   从那里跌倒的就该从那里爬起来。以什么样的方式跌倒就该用什么样的方式站起来。
   为了帮助刘知俊顺利夺取灵夏二州,只好再辛苦周德威同志出动一下。而目标就在晋州(山西省临汾市)。
   晋州离太原很近,李存勖在太原城内听场戏,可能过两天,晋州就能知道李存勖听的是那一出。这个地方算是攻太原的桥头堡,当年张浚总司令统率各大门派围攻太原府,就在晋州扎的大本营。
   没多久,周德威兵至晋州城下。
   周阳五同志的专业是野战,攻城不是其特长,这一次,他又拿出了打地洞的老招数。甚至都做好了与对方玩地下城与勇士的游戏。
   但这次运气比攻泽州要好一点,对方没有跟他拼地道战。
   事情总是戏剧性的,晋兵的地下工作者挖汗如雨,大干苦干时,突然哄的一声,塌方了!这一次,没有跑出来粽子之类让人惊喜的东西。
   从事地下工作的晋兵不幸被埋在了里面,但他们的牺牲并非没有意义,上面的城墙倒塌下来后,露出一个二十多步的口子。
   地道没了,但城墙倒了,正所谓地下不亮,地上亮。晋兵马上转向这个缺口,蜂涌而至,破城就在眼前,可冲到缺口处,不少人都大叫着退了回来。
   再不退,就有可能冲上去的是人,出来的是肉串。
   晋州远不是想像中那么好攻的。
   守晋州的是刺史边继威,这位市长史书无传,可他验证了朱三手下无弱将。
   在缺口处,边继威淋上了火油,堆起了柴草,点起了冲天大火,组成了一道火墙。火墙内还有箭射出。
   凭着这道火墙,边继威堵住了缺口,这位市长还安排了抢修队,边打边修,到了第二天时,竟然把塌倒的城墙修补好了。
   当然,临时修的可能质量并不过关,周德威同志再努把力,组织敢死队再挖挖墙脚,说不定还能打开缺口。但他已经错失了时间。
   梁朝的救援部队来了。
  
   秋风里,一支部队正在急奔晋州,领队的是梁朝大将杨师厚。
   北上的路杨师厚应该很熟悉,很多年以前,他跟一百多人也走过这条路,那时,他是做为非优秀人才由李罕之保送到太原参加深造的。
   李罕之不笨,知道人才的宝贵性,可面对带头大哥救命恩公立世靠山的要求又不好不给面子,只好从军中随便找了一百多名去应付应付。
   可在这些人里面,真有不少人在太原干出了成绩,后面有个叫王建及的,统率了李存勖最精税的一支部队。而奇妙的是那支精锐的部队却是杨师厚组建的。
   而杨师厚是北漂一百人当中最成功的一位,只是他的成功是在太原死敌梁朝取得的。
   李罕之将他抛弃,李克用将他闲置。只有朱三对他悉意栽培,给了他展露才华的机会。
   风吹过杨师厚的发梢,天气微凉,秋叶微黄。当年太原的失意人已经意气丰发。现在,他终于有机会向太原人证明自己的价值。
   策马执枪,杨师厚挺进前面的第一道险恶关口,进军晋州的关隘:蒙坑。
   周德威早就安排好了一支骑兵队伍等这位老朋友。
   那天,黄沙漫天,铁蹄动地,风卷起汉子嘶杀的声音横穿过蒙坑那条黄土大沟。
   半天过后,尘埃已定,乱刃满地。
   据后来的史书介绍,这一战,周德威的打援部队取得了全胜,而据另一个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杨师厚逆关而上,击溃晋军,大获全胜。史书里有不少这样矛盾的例子,原因不是别的,史书也是人写的,人写的东西自然是不能全信的。
   好在,还有分析这种东西。
   胜利应该是属于杨师厚的,因为蒙坑之战结束后,这位历经坎坷的大将还活着,更气宇轩昂踏过蒙坑这道天险,向晋州挺进,而周德威在听到前线战报后,点起部队,烧营而退。
   黑烟冲天而起,与烟同色的是周德威的脸,进攻再一次受到挫折。打马后退的路上,周德威冷竣,沉默。
   但阳五兄不必沮丧,也不必灰心,毕竟哥哥只是来助拳的,真正的大戏将由刘知俊奉献。
  
  
   刘知俊的活其实叫来料加工,李茂贞提供原材料(大兵),刘知俊负责加工(攻城),产生的利润(城池)大家分成。在周德威进攻晋州时,他已经将灵州围了起来。而他也有一个同样的问题,怎么打援。
   杨师厚并不是唯一的救援部队,在围绕晋州进行交战时,另一部队也奔走在救援的道路上,领军的是梁朝另一位大将康怀贞。
   刘知俊的选择不多,大多数人会攻城打援两手一起抓,周德威就是这么干的,围着晋州,然后在险要之地蒙坑分兵阻击。
   可刘知俊做了一个奇怪的举动,在听到康怀贞的大军将到时,他一不据险拦截,二不呼叫新老板李茂贞帮忙,反而全营开拔,从灵州撤走了。
   而更奇怪的是,没多久康怀贞也接到了朱三的最新指示:退兵!
   大战将临,两路兵马却选择了撤走?正所谓山雨欲来风满楼,突然转眼变青楼。
   刘知俊确是在灵州吃了苦头,驻灵州的朔方节度使叫韩逊,唐末托黄老班长的福发的家,但此人善于招抚部下,而且对州民很好,按今天的话说就是干群关系处理得好。灵州百姓主动为其立了生祠。
   生祠,就是立个庙,然后加以奉祀,肉身在外面吃酒肉,泥身在庙里吃香火,两不相误,这算是古代人的双薪。唐朝那会,民风还算纯朴,百姓能自愿出钱立生祠,那是民间最高荣誉,到了后来,特别是明朝魏忠贤到处给自己搞生祠,生祠就不再是生祠,而跟公厕差不多了。
   攻一座军民和谐的城简直比攻玉皇大帝的灵宵宝殿还要难。
   但刘知俊撤走,并不是全是逃跑主义作主,他只是修正了目标值。
   刘知俊是位名将,他的功力在五虎降将当中可能要排到第二位。第一位不是康怀贞。后退只是大战的开始,正如高手过招,先划圈儿。
   在从灵州撤走后,刘知俊向凤翔大本营方向做出了一个撤退的姿势,然后突然转身抄向了康怀贞的后路。
  这一次,刘知俊同志终于露出了他的獠牙:全歼旧日同事。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4-29 14:52:2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切没有逃过朱三的法眼。他太了解自己的那帮手下了,因为没事时,他就在琢磨员工们的思想波动,举止习惯,打仗模式。有时候,他还会关注一下员工的家庭成员。
   刘知俊外号刘开道,唐僧西游,悟空开道,领导下巡,城管开道。没有胆量和腹黑怎么去开道?刘知俊肯定不会未战而退,这其中必然有诈。
   朱三同志英明神武,这些日子来虽然身体有些差,年纪大了,又跟我们一样为房的操劳(他的叫房事,我们的叫买房事,都是一个事,咋差这么远)。这些年又被丁会王重师刘知俊们气的头昏,但还是保持了其一贯清醒的头脑。完全猜到了刘知俊的行动计划,但唯一的遗憾是,那会不像现在,一个电话打过去,就能轻易调动军队。
   等侦察骑马将朱三的命令传递到康怀贞的军中,一切已经太迟了。康怀贞倒是坚决执行了领导的指示,只是紧急后撤没多久,在一个地势险要的地方,就碰上了刘知俊的伏兵。
   一脸古铜色的刘知俊站在高处,将挺拔的身影投在下面的低洼地里,那是带着死亡气息的阴影。
   康怀贞大叫一声:不好!
   只记得那时伏兵四出,乱箭像暴风般从高处坠落,时不时还有大石头,像极了气象上的大雨加冰雹。
   康怀贞阵脚大乱,那一刻,他似乎想起了潞州城下夹寨被人奇袭的那一幕,那时自己侥幸逃出,这一次,只怕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
   也许上天还没准备好接收康怀贞,阎王的编制也紧张。
   危难关头,救星来了,军中有人暴喝一声,跃马而出,此人骑枣青大马,挥器入阵,甩下一声怒吼:不想死的跟我冲。
   此人,梁朝猛将,传奇人物王彦章。
   王彦章,郓州寿张(今山东东平西南)人。
   在演义戏曲等各种类型的艺术话本里,王彦章与太原的第一高手李存孝曾经面对面交过头,那时,王彦章被描写为一位聚众呼啸,纵横江湖的总舵主,具体工作跟混江龙李俊一样在江面上做些私活。
   为了烘托李存孝的举世无双,王彦章成了配角,被李存孝一招搞定,很多年后,李存孝命断五牛,王彦章才敢重出江湖。
   这两个人都很历害倒是真的,但他们确实没有交手,李存孝活着时,梁晋还没有大规模的正面冲突,而且王彦章同志也没有上过山下过江混过黑社会,在很年轻的时候,他就已经走上军人这个很有前途的道路。
   还是长安刚从草军手里收复那年,朱三同志分配汴州,到了地方后广募士兵。有一天,来了一个年轻人应聘,此人正是王彦章。
   那时,王彦章二十出头,衣衫褴褛,乱发蓬生,一脸质朴,但此人身材魁梧、腰杆挺直、目光锐利,嘴角不屈的上扬着。按行话说是霸气外露。
   到了晚些时候,招聘情况不错,共招到数百人。王彦章刚穿上汴州军服,很帅,很精神。此时,他突然走到招聘主将面前,大大咧咧说道:请让我当这些人的队长!
   当年毛遂自荐于平原君,也是在平原君的家里吃了多年白食的,况且荐的也是一凑数的位置,那有第一天招到的员工就想当队长的。
   其实我当年第一天上小学,也曾经自荐当班长,当时,我被一干人耻笑,至今引为笑话。
   王彦章这一举动立刻引来数百人的齐声反对。王彦章回过头来,指着众人,慢慢说了一句话:我天与壮气,自度汝等不及,故求作长耳。汝等咄咄,得非胜负将分之际耶!且大凡健兒开口便言死,死则未暇,且共汝辈赤脚入棘针地走三五遭,汝等能乎?
   说这么长,王新兵蛋子肯定是有备而来,大概意思是:哥哥我天生不凡,你们确实是比不上我。所以勉为其难当你们的老大。现在你们不服气,是不是要跟我练练?但我一旦开了动手的口,只怕要死人的。你们还没上过阵就死太可惜了。不如大家文明点,谁光着脚从有蒺藜的地上走过去,谁当老大。
   走二步?开玩笑么,大家又不是江湖艺人。
   可王彦章真的拿来蒺藜铺在地上,然后从容脱下草鞋,来回走上了两趟,有人数了数,有一百多步。
   这明显是练过的,王彦章如履平地,丝毫不伤。可能王新兵平常就不穿鞋,所以脚底大茧奇厚,才能在这里发挥奇用。据说后人因此总结,光脚的确实不怕穿鞋的。
   下场后,王彦章一摆手:不服的,来试试。
   众人汗流一背,没有一个敢上场试试。大脚板王彦章成功震惊了高管,朱三同志亲自过问,将王彦章提拔重用。
   参军第一天,王彦章同志就把自己的两大特点展示了:脚板大,嘴巴也挺大。
   英雄总是有缺陷的,关羽骄傲,岳飞愚忠,袁崇焕偏执,王彦章大嘴。英雄因缺陷而真实,可惜的是,缺陷总有一天会让英雄摔跟头。关羽命丧东吴,岳飞呃腕十三道金牌召唤令,袁崇焕没有死于战场,却受千刀于京城。
   王彦章迟早要在他的大嘴上吃大亏。
   跟着朱三干了很多年,现在朱三都当皇帝了,王彦章还只是禁军中的左龙骧军使。
   朱老板没敢把他外放,一直留在汴州保镖部队。这一次为了配合康怀贞,终于把这位压箱底的猛人放了出来。
   正是这个安排救了康怀贞们。
   回到那天,梁军被突然袭击,康怀贞同志又患上战场恐惧症,一时不能指挥突围,眼见着要全军覆没。
   直要那声巨吼震醒了众人。
   因为过去的太久,又在乱世,文人大都躲在深山里练避世神功,导致战地记者奇缺。于是这一场大战没有留下多少细节。
   但很多年以后,施耐庵在水浒传写下一段:宋江再与卢俊义、吴用道:‘我闻五代时大梁王彦章,日不移影,连打唐将三十六员。今日张清无一时,连打我一十五员大将,虽是不在此人之下,也当是个猛将。
   没羽箭张清是玩暗器的高手,连打十五将的技术含量可能要低一些。而王彦章的战斗比较费力,他用的是铁枪。
   王彦章的外号就叫王铁枪。
   王彦章同志仙去以后,很多地方修了庙宇来记念他,庙名就叫铁枪庙,金庸先生就安排著名的毒二代玩蛇艺术传承人色中急鬼非著名私生子欧阳克死在一座铁枪庙里。而又据说在滑县的一座铁枪庙里有王彦章曾经用过的铁枪,不知道现在此庙还在不在,但如果在,那枪估计也不是原装正货。现在大街上铁做的下水道盖都有人偷,王彦章同志的铁枪要是论斤卖,都得值十来个下水盖。王彦章的铁枪有一百多斤。
   这么重的铁枪要是打在身上,不知道还有没有骨头是完整的?这个答案,刘知俊的手下最清楚。
   王彦章的铁枪有两把,那声怒吼之后,他舞动铁枪,杀入敌阵,直如秋风扫落叶,而另一把铁枪横放在马鞍上备用,要知道战场上也有看到铁制品眼睛发亮,拼着老命去抢的。
   康怀贞们被王彦章喝的猛然醒悟,紧紧追随着王铁枪,世界上本没有路,只因为有了不怕死和怕死的人,路才开拓了出来。
   在一把漆黑,血色,厚重的铁枪怒啸下,重重包围圈被扫开了一条血道。
   站在高处的刘知俊也不由心惊。刘哥,把你的开道雅号送于王彦章吧。
   刘知俊望着昔日的同事们杀出包围,冲险而去。他叫住手下,开始打扫战场,这一次重创梁朝援兵,已经完了一半任务,现在是时候完成剩下的另一半:夺取灵夏二州。
   上天似乎再一次给了刘知俊机会,就在他赶跑康怀贞没多久,目标城池之一的夏州内乱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0 收起 理由
宝宝寒 + 20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5-2 22:59:50 | 显示全部楼层
o o ! 貌似不错 !顶来看看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5-3 13:24:14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元910年的春天似乎比往常要更热一些,在夏州辖地外围,风吹黄沙,烈日当空,有一座军营孤独的耸立在边境处。有一天,来了一匹快骑。此人到了军营外,翻身下马,冲进营房,找到部队的老大,向他报告了一个惊人的消息:夏州军将反叛,杀死节度使,幸好夏州城里都是自己人,做乱的军将已经就地正法,现在家族选举,请你回去主持大局。
   收到报告的边防将军名叫李仁福,刚被武装推翻的那位倒霉节度使叫李彝昌。这两位是党项人,原姓氏为拓跋。李彝昌是位不值大书的人物,而他的父亲却不能不提。
   一百多年后,这一脉雄据西北建立了一个独立王朝:西夏。而西夏的割据史正从李彝昌的父亲开始。他的父亲叫拓拔思恭。
   拓拔思恭成功为部落争得夏州这块起家地,他实在应该抽空到狼虎谷上柱香,对老班长黄巢说一声谢谢。
   公元881年,黄四哥占据长安,号称大齐,而在凤翔,郑畋传檄天下,号召天下藩镇,有钱的出钱,有兵的出兵,重新夺回长安。
   许多人派使者打了瓶酱油就回去了。而在夏州,有一位军将召集部落,设了誓坛,杀了两只小肥羊。然后披甲执锐,领着部落健儿奔赴凤翔。
   这个人正是拓拔思恭,那时,他只不过是夏州的一员偏将,夏州的节度使还没有表态呢,他这样私自领武装算是越级行动。
   越级打报告是错误的,但越级行动却有可能是正确的,特别是关键时刻,还讲层层上报等批复,那就是跟机会过不去啦。
   在乱世里,聪明人选择避世,胆怯的人选择听天由命。拓拔思恭是一个聪明又有胆量的人,成功抓住了这一次机会,搭上了唐未称雄的班车。
   善于把握机会,乱中取利,乱中取胜可能是这一族人的遗传,而拓拔思恭还不是把这一特点发挥得最出色最极致的一位。
   拓拔思恭领着族人策马南下,成为了最先响应郑畋号召,兴兵勤王的部队之一。
   接下来的战斗岁月里,拓拔兄可谓没有功劳,却有苦劳,在长安外围的城乡结合部与草军数战,结果无一例外:败败败。
   在数次交锋中,拓拔思恭都败在了一个人的手下,此人,那时是草军新生代的猛将代表,后来成为大唐新宠,现在是梁朝皇帝。
   当然,败并不可耻,败还意味着敢与敌人交战过,那时,许多其它藩镇的兵团都在虚张声势。
   等长安收复,唐僖宗念其屡败屡战的精神,封他为定难节度使,封地夏州,还顺便赐李姓,反正赐姓这玩意又环保又经济。
   从此,这支党项部落有了李的姓氏和争霸的基地。
   现在这份大业送到了李仁福的手上。
   李仁福何其幸运,本来出差在外喝西北风呢,这会就有人请他出去当老大了。
   李仁福回到夏州,主持军政,还给朱三打了报告,拿到了正式任命。
   可枭雄还真不是人当的,跟蹲大牢一样,进去了,说不定第一馒头还没咬上呢,就得先得挨牢中前辈们一顿揍。
   当上夏州州长的半年后,曾经的友好单位凤翔来了,领兵的是刘知俊,曾经的井水不犯河水的单位太原也来了。领军的是周德威。算起来,李茂贞原名宋文通,李仁福原姓拓拔,而李存勖原姓朱邪。唐朝李家只管收编异姓,却对进了户籍的外来人员不进行爱兄弟要团结的教育,眼见着他们就要搞三李战夏州了。
   这一次,晋歧决定合兵一处,趁着李仁福新上任的机会打一个措手不及。
  李茂贞大叔,李存勖同学,对不起,还个夏州城还真不好攻。

  66.
   公元413年,刘知俊攻夏州的五百年前,夏州这里聚集了十万多民工,他们挑沙掘土,打桩立柱,开始修建一座坚固的城池。奇怪的是,他们还在蒸一种东西。
   等蒸熟以后,数名赤身大汉抬着蒸柜来到工地,没有给工作的建筑工人发碗筷而是直接将蒸好的东西倒进了做好的模子里。
   别说现在盛世陈谷烂仓了都提倡不浪费粮食,何况古代粮食还经常短缺呢。况且平常只听过用粮食酿酒,没听过用粮食修城。
   可他们确实是在修城墙,这种工艺叫蒸土筑城。把白石灰,粘土和糯米混和蒸熟,然后进行灌注,相当于一种绿叶无污染全天然的有机水泥。
   据说这种墙修好后,越久越坚固。
   一面城墙很快立了起来。等硬化之后,工程验收的来了。有一个武士拿着一把锥子到了城墙处,用力往城墙一刺。
   刹那间,旁边站立的工匠脸色死白,全身竟然发抖起来。
   铁锥刺进一寸!
   也就一工程验收而已,刺不进说明质量不好,重新返工就是,工匠发抖干什么?
   外面高地,一人脸色冷峻,只一挥手,数人涌到工匠处,一剑刺穿了其胸部。然后一脚踢倒在地上,直接就地掩埋。
   这就是此城的工程验收法:锥入一寸,即杀作者而并筑之。
   在杀了数千名工匠后,城终于修成了。如长城一样,世人皆知是人间奇迹,谁人想那城墙之下埋了多少白骨。
   那时,一人站在新修好的城楼上,惊喜异常,兴奋的说道:朕方统一天下,君临万邦,可以统万为名。
   此城逐命名为统万城。
   这人叫赫连勃勃,是另一个出名乱世:五胡乱华时期的一位暴君。此人曾经攻占长安,以夏州为基地,建立了大夏国,他的一生占过很多地盘,如果按中国统计学变通的精神,村庄也算城,他倒真的打下过万座城池。
    当然,城修的再好,也未必江山永固,赫连勃勃修的这么费力,他的大夏国也不过在统万城修成十八年后就被北魏灭掉。
   真正决定胜负的只有一种东西,那就是人。
   对刘知俊这位军事外包商来说,很不幸,统万城内军心比灵州城还要齐整。
   来之前,刘知俊就该想一想,为什么夏州内乱这么快就被他们自已摆平了,而且还用和平的方式顺利选举出了新的领导。
   夏州,这不仅仅是一座,而是一个部落唯一的生存空间,城在,族在,城破,族亡。
   而刘知俊只不过是一个高级军事打工仔,得,不过是多记点工分,多领点赏赐。不得,也不影响他的工资待级。
   关于这种心境的比较,大家可以参见为什么猎狗跑不过兔子的故事。
   李仁福同志率领族人登城御敌,击退了一次次猛烈的进攻,终于等到了朱三的救兵。
   虽然迟了点,但总算来了。
  朱三同志的援兵一到,刘知俊撤军退走,而周德威连统万城都没见到,据说他们一直在夏州附近的沙漠地里转圈,这一趟周阳五同志除了把本就很黑的皮肤晒得黑得发亮之外,什么也没有捞着。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5-3 13:29:0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刘知俊围攻夏州时,朱三同志亲自动了,他不是把别人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办的国际主义战义白大夫,也不是做好事不留名的雷锋。
   救人其实也是救已。
   朱三召集大军屯营黄河一线,保证洛阳不受威胁以后,才抽调兵力奔赴夏州。
   当听到太原的兵马并没有南下,而是跑到夏州附近的沙漠搞野外拉练时,朱三同志长松一口气:没事了,没事了。
   灵夏之地的得失并不能决定中原的归属。
   正如选举,朱三现在是执政党,而李存勖是在野党,太原要在下一界选举当中获取,必须要争取朱三阵营的选民。
   朱三阵营的选民分三种,一种叫基本盘,也叫铁票,或者叫死党,比如老基地汴州,老哥们张全义,好亲戚罗绍威等。可谓经营已久,树大根深,感情深厚,轻易不会改变主义,投靠他营。
   第二种叫见风使舵盘,比如灵夏两州就是,远离中原,属于小数民族聚居区,对中原政权没想法,不作为。谁在中原称帝,就跟谁混,才不管皇帝是姓朱还是姓李。
   第三种选民才是选战的关键,这些人是中间选民,也可以叫骑墙派,他们依附朱三不是因为传统友谊,也不是因为朱三有皇帝这块招牌。
   他们抛弃以前的盟友,叫朱三一声老大,只是因为朱三手上的棍棒比较粗而已。
   这些选民,没有称雄中原的实力,却有足够的能力去影响最终的选举结果,在他们中间,份量最重的两位,是河朔地界两个老牌藩镇,一个是定州,一个镇州。
   李存勖同学,是时候把目光从西边收回了,西方不亮东方亮,到河朔来,在这里你将寻找到你的盟友,而且要马上来。如果再错失机会,你家庙里那三枚箭头氧化生绣了都未必能让李克用同志在九泉之下瞑目。
   朱三要把河朔的骑墙派选民变成他的基本盘。
   事情是从两个人的死亡开始的。
  
  
  
   公元910年的五月二十五日,那时,李茂贞与李存勖这两位李家外子正合计着攻打夏州。他们都忽略了魏州城内发生的这件事将比灵夏两州的得失更为重要。
   这一天,朱三的亲密战友罗绍威因病永远的离开了我们,这一年,罗绍威才三十二岁,可谓天妒英才,英年早逝。据说是风湿病引起的。这可能跟罗绍威同学喜欢伏案看书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有关。来,电脑前的同志们起来运动一下。
   其实罗绍威是一个好同志,除了不符合当时的审美趣向:好战外,其它都算优等,积极投身文化产业,紧抓教育,而且还善于政务。他不是乱世之枭雄,却是治世之能臣。要不是善于打理魏州那一亩三分田,按朱三同志的胃口,他早就捉襟见肘了,那能要鸡腿给全鸡,要猪腰给全猪呢。
   现在他去世了,大梁朝失去了一位善治的大臣,朱三失去了最亲密的伙伴,可朱三同志可能在偷着笑。
   罗绍威在他活着的事情,紧跟朱三脚步,积极配合工作,要人给人,要粮给粮。就是要到另一个世界报到了,都准备送一份大礼给朱三。
   临死前,罗绍威给朱三写了一封信,据说朱三看完信后,感动得差点掉眼泪,其实那也是惊喜的眼泪。那封信的大概意思:亲家,我快不行了,魏州的事就交给你了。
   从安史之乱开始后一个半世纪里,河朔三镇就是独立王国,创造了元和中兴的唐宪宗,人称小太宗的唐宣宗都没能真正制服河朔地界的这三块硬骨头。而魏州是他们的老大。
   现在,魏州要主动放弃自治,真正融入到中央来。
   朱三按难捺住狂喜的心情,当即回信:你别担心,为我多吃两碗饭,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我也保你一家世代享尽荣福贵。
   朱三同志自己世代都不能保证享受高福利,但听了朱三的话后,罗绍威多吃多喝多占了点,最终也应该不是撑死的。
   罗绍威一死,朱三同志决定一下盘大的棋,这一次,他不但要把魏州的自治权收回来,还连着定州镇州一锅端了。
   朱三突然雄心勃勃,要把蛋糕做大的起因是另一人死了。
  
  
   这一年,似乎老天要集体收人,还有一个人我们很熟悉,写秦妇吟的大才子韦庄也死在了这一年,死之前,他是王建的宰相。而自己死去,挥一挥衣袖,让河朔大混战的人是一个妇人,老妇人,生平从没上过战场的妇道人家。她是镇州王镕的母亲。
   如果魏州罗绍威让魏州军将失望的话,那镇州王镕简直让手下绝望。
   算起来,罗绍威只能算枭雄二代,还有些劳动的愿望和本能。而镇州王家祖代数代经过将近一百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在王镕这一代成功培育出了一位贵族。
   网上经常有所谓贵族展示自己的生活,丰富的让人羡慕嫉妒恨。但除去外在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东西,贵族也就只吃只拉不干活罢了。
   王镕同学平常的活动就是游园赏景,偶尔还涉猎一下宗教问题(主要是道教升仙术),没事时也搞化学实验(炼仙丹)。
   这样的人简直活脱脱是一位五代贾宝玉。
   据说其母亲在世时,经常规劝他好好学习,认真工作,不要一天到晚玩个不停。这位母亲不容易,老公在儿子十多岁就去世了,丢下偌大的家业和不懂事的孩子。在没有警察的帮助下,把王镕养大已经算了一个奇迹,在儿子的教育问题上,她实在是没有余力。
   但她还是对儿子最后的走向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只是她没想到,这件影响是从自己的葬礼开始。
   王老夫人躺在棺材里,安静祥和。而外面很热闹。堂堂镇州州长高堂的追悼会当然不会冷清。不但镇州治下的各县市都来瞻仰遗容,其它同级的友好单位也派来了致哀代表。
   只是该来的人来了,不该来的人也来了。
   该来的人是朱三派来的,做为王镕的亲家(朱三的女儿嫁给了王镕的儿子),以及领导,朱三自然会来。
   来自洛阳的使者到了镇州后,送上了真诚的慰问,献上了花圈,表达了痛惜的心情,最后说了一句:节哀顺便。然后就被镇州治丧委员会安排到镇州的高级招待所进行休息。
   在那里,洛阳来的使者看到了一些熟悉的面孔。
   他们跟洛阳来的一样,也是来参加王老夫人的追悼会。只不过他们来的地方有些不同。
  按道理,这些人绝不应该出现在这里。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5-3 13:32:5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人来自太原。
   镇州虽然比不上幽州梁朝以及契丹三家在太原的死敌榜上登记入册,但算起来,其仇恨史渊远流长,当年李存孝在的时候,就经常欺负镇州的孤儿寡母。
   王镕的老娘死了,李存勖不在太原摆两桌喝两杯以示庆祝已经够厚道了,还派人来吊唁干什么?
   比如布什同志今天去世了,然后你在老布的葬礼上看到了塔利班的人,那么基本可以断定这些人的口袋里不是揣着随礼,而是藏着AK47或炸药包。还有可能戴着MP3,里面放着音乐:今儿个老百姓真啊真高兴。
   但这些太原来的人很老实,见到王镕面露苦情,虽不像自己死了亲娘般与家属同悲,但亦显得心情沉重。送上来的慰问品又不失礼仪。何况见人就作揖,吃完饭就回招待所,天没黑就吹灯拔蜡,一点也不像来捣乱的。
   那只有一个解释,这些人真的来表示哀悼,顺便联络感情来了。
   斗争其实无外不在。二次世界大战打响之前,德国人就在谈判桌上将英国法国们玩得团团转。而在我们一直以为他纠缠灵夏二州之时,李存勖早就将目光放到了河朔。
   李存勖跟他的父亲李克用不同,李克用一生耿直,在他的眼里,只有黑白两色。不是朋友就是敌人。所以到最后,他几乎没有朋友。而李存勖奉行的灰阶法,有的对手永远是黑,比如朱三,有的需要拖住等到后面再算帐,有的,还可以团结到自己的队伍当中来。
   李存勖同学的春秋没有白读啊。
   很多年以后,有一个人将这个思想理论化,具体化。其核心内容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这个思想还有一个名字叫统一战线。
  
   洛阳的同志看到太原人时,惊讶,气愤,虽然没有激动得马上撩袖子冲上去群殴,但已经面色铁青。
   毕竟这些人是外交人员,搞外交的有一千方法让对方难受,但直接动手除外。
   暴力上的事情,就交给领导去安排吧。洛阳使者们在追悼会结束之后,也不顺便旅游了,匆忙回到了老家,将镇州的新发现报告给了朱三。
  
   镇州的异常,早在朱温意料当中,毕竟当年只是兵临城下,吓唬一下,王镕小朋友就举了白旗,太容易的投诚往往不可靠,要不然,诸葛亮为什么要玩七擒七纵,当年朱温同志三打魏州之后,还花了不少心思才把魏州变成最忠实的盟友。
   只是让朱温没料到的是,情况会变的这么快。
   但既然王镕不老实,那就只好跟他讲道理了,朱三讲道理的方式就是拳手。
   这一次,他不再搞自治式的收编,准备魏州定州镇州一起办了。连办法都想好了,方案叫搬迁,让他们三家互相换换地方,以前大太监田令孜用这招对付过王重荣。
   人挪活,但枭雄一挪就死。
   正所谓整合资源、统一步骤,多快好省,大踏步的建设一个团结忠诚和平的新河朔。
   但有时步子大了,会扯着。。
   在朱温给河朔三家下搬迁令时,有一个人也将手伸到了河朔。这个人我们很熟,他叫刘守光。
  
  
   杀回来的刘守光不再是偷偷摸摸跟父亲小妾约会的小西门,也不是下放边疆锻炼身体意志的边防战士,自从强制父亲刘仁恭未到退体年龄就内退后,他顶班成为了幽州的老大。
   可老刘家的事情并没有就此靠一段落,因为在不远的沧州,老刘家的长子刘守文还在。
   听到父亲被弟弟关起来后,刘守文再也按纳不住他那不暴的脾气,召集众将,痛哭流涕,誓要清理门户,在誓师动员大会上,刘守文亲切的把弟弟刘守光叫成禽兽。
   可后面的事情证明,刘守文不但是一个孝子,还是一位很好的哥哥。所谓刀子嘴豆腐心就是说他的。
   幽州与沧州打打停停,谁也吃不掉谁(刘守光略占上风)。直到公元909年的五月(那时,王重师刚被炒鱿鱼),这哥俩决定最后决一胜负。
  
   河北蓟县郊区古沙场,千年之前,刘守光领着部队信心百倍的到达这里,他相信这一次胜利必然属于自己的。
   刘守光素来自负,但这一次,他还是有充分理由的。
   刘守光的身边有五千骑兵,这是太原李存勖派来的义务兵,不收钱的。刘守光对此表示十分感谢,兄弟单位太原自己兵源都紧张,可仍然本着国际主义精神,送来了强有力的支持。
   只是刘守光不知道,支持你有两种情况,一是看好你的前途,二是看死你的前途。而李存勖绝不是雷锋叔叔。
   有了太原劲兵的支持,刘守光没有把哥哥放在眼里,可等他到了阵前,才发现有一些不对。
   大哥刘守文的队伍很奇怪。左边的一队兵马深眼窝高鼻子,那一边的留八字胡戴皮帽穿兽衣。
   左边的方阵来自吐谷浑,自从民族领袖赫连铎败给李克用后,吐谷浑就一蹶不振沦为了军事民工,四处搅活干,给钱就行。右边方阵是契丹人,他们倒不是全奔钱来的,让刘家兄弟打个热闹,最好二败俱伤,好插手幽州事务才是终极目标。
   家庭内哄已经不再是关起门来就能解决的了,刘守光能请太原人组成同盟国,哥哥就不能请帮手搞轴心国?
  
   五个方阵怀着五种心思,不远千里来到这里,自然都是想自己站着回去,别人躺着成白骨。
   交战之后,至少四种语言的喊杀声(汉语,契丹语,沙陀语,吐谷浑语)响彻沙场。因为太乱,据说战场上发生了一些友军误伤事件,但这已经不重要,因为友军是暂时,今天的友军,明天未必不会成为敌军。
   而事实证明,民工干活总是比义务工要更负责任。契丹人记着刘守光请他们赴鸿门宴的仇,把出工和报仇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吐谷浑人最近没有地盘,也想干掉幽州后要一块根据地。短期利润和长期利益的诱惑让他们格外卖力。而太原人还记着李存勖跟他们说的话:我们只是帮忙的,仅此而已。
   太原人第一个退出了战场,再不退,可能就要为他人死而后已。而刘守光同学也开始边喊兄弟们给我冲,然后回马撤退。
   可兄弟们实在抵不住了,刘守光一动,他们就决定紧跟领导,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一时之间,四条腿的扬鞭,两条腿的开抡,只恨人群拥挤,不能尽快逃离这片死亡地带。
   大败就在眼前!
  
   突然(战场要是没有突然,仿佛相声没有包袱,了无趣味),有一个人打马从轴心国的中军急驰而出,边走还边大叫:你们等一等。
   等一等?一秒钟太久。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5-3 13:36:49 | 显示全部楼层
沧州兵杀的性起,用李逵的话杀他一个天昏地暗血流成河再说。现在别说一个人来叫停,就是安理会主席来劝架也不管用,可听到这个人的喊声。沧州兵真的停住了脚步。
   能喝住李逵的只有宋江,能命令沧州兵的只有一个人,跑出来破坏战斗气氛的这位和平使者正是沧州老大,刘守文。
   刘守文气喘吁吁,振臂高呼:你们不要杀我的弟弟啊。
   真是个好哥哥!不知道刘守光听到这句,会不会泪崩。
   这个东西我们曾经见过多次,公元前638年的那个夏天,宋襄公跟楚国交战,当时楚军要过河。宋襄公的谋士建议:等对方渡到江中,我们就杀过去,一定能胜利。宋襄公翻翻白眼,指着指后面的大旗:人家河都没过就打人家,还讲不讲仁义?
   宋大王的军队是仁义之师,其大旗风扬,上有气势恢宠两字,一个是仁,另一个是义。
   而跟刘守文同学心有灵犀的第一人不是宋襄公,而是明朝皇帝朱允炆,他的叔叔朱棣在北京造他的反。大军前去平叛时,朱同学找到领军的大将,真诚的交待了一句:千万不要伤害我的叔叔啊。
   仁义是要讲的,亲情也是该顾的,但有的地方实在不流行这一套,讲仁义的宋襄公大败,还在逃跑当中负了伤:中一箭。人家可没管败退之军不可追的仁义。爱亲人讲和睦的朱允炆丢掉江山,成了失踪人口。
   而刘守文比他们还要惨。
  
   当刘守文呼喊着冲出阵时,一下震惊了所有的人,沧兵纷纷勒马收兵,因为不收,就有可能伤到宝贝刘守光。
   这一下,幽兵也莫名其妙。
   本来恨不得爹娘多生两条腿,却突然听到有人大唱和平口号,回头一看,本来在追杀他们的大兵都停住了,只见一个和平使者向他们跑了过来。就差挥舞橄榄枝和放鸽子了。
   而且只有一个人。
   刘守文动情(或入戏)太深,冲动之下,忘了自己已经脱离了自己的大部队,孤身一人冲到阵地的最前面。
   送上门来的,再不收就对不起对方的好意了,在惊讶当中,幽州大兵里有一个人最先回过神来,这个人倒不是刘守光。刘守光一看兵败,早就跑到前面去了,我们中国人的习惯是有事大家不要慌,让领导先走。古今皆如是。
   及时清醒,把握这个千载难逢好机会的人,是留下断后的幽州猛将元行钦。
   元行钦定睛一看,哟,这不是老板的哥哥吗,当下调转马头,迎了上去。去时,手上没有橄榄枝,只有寒光掠胆的金枪。
   有爱的刘守文发现不对劲时,已经来不及了。因为是来宣传和平,调解矛盾止兵戈的,所以冲出来时连剑都没拔。
   元行钦杀到时,连过招都省了,直接将刘守文拿下。
   什么叫风云变幻?什么叫徒转直下?什么叫瞬间崩盘?眼下就是。
  
   吐谷浑一看不妙,直接跑了,他们本来是给刘守文打短工的,现在资方老大都被抓了,剩下的工钱是别想拿到手了,趁早走了减少损失,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吧。
   契丹人也走了,见利就上,见好就收,是他们这一族一贯的传统。他们可不想把老命丢在这异乡。
   现在走了,以后机会有的是。契丹人有像狼一样的野心和耐心。
   沧州的跑的更快,领导对他们最后一句是:不要伤害我弟弟!再不跑,要么抗命,要么丢命。
   而奇怪的是刘守光同志并没有乘胜追击。
   胜利来得太突然,还在路上跑得如丧家之犬,这么就有人报告战场突变,我方已经抓拿对方主将,敌军跑了个精光。
   重新跑回来的刘守光看到被捆起的哥哥,才敢相信这是事实。高兴之下,他忘了应该宜将剩勇追穷寇。
   刘守光将哥哥请到一个小房间里,门上挂了大锁,俘虏工作做完之后,才点起大军进沧州,可走了一会,想想不安全,又返回来,下了一个命令:用丛棘将这个房间围起来。
   事实证明,这纯粹是浪费体力。
   过了十多天,刘守光又回了这间临时监狱,下令把丛棘搬开(领导总是让人干这种反复的无用功。)然后打开大琐,将哥哥请了出来。
   大哥,还有个事请你帮忙,让他们把沧州城门给我打开。
   沧州城还在坚守!
  
   刘守光以为抓住了大哥,沧州城群龙无首,只要派个工作组过来接管沧州就是。可等到地方一看,沧州城门紧闭,城上守兵林立。
   组织沧州军队闭城死守的不是某位大将,而是两位文人。
   当年,刘仁恭前辈攻下沧州,为了让大儿子治理好这处分公司,给刘守文派了二个助手,一个叫吕兖,一个叫孙鹤。
   这两个人应该都是有才能的,要没他们辅助刘守文这位书呆子,只怕沧州早被朱温攻下了。
   两位不但有才,硬骨还相当硬,吕兖的骨头硬度跟钢差不多,而孙鹤的可能是钻石级的。人家兄弟相争,已经定了胜负,皇帝老子都不管家务事。可这两位觉得还没到最后的关口,于是关上城门,死守沧州。
   刘守光没有办法,只好让哥哥刘守文来城下喊话。
   那会,刘守文同志已经瘦的不成人形,弟弟对他相当照顾,有一顿没一顿的,但他还是决定配合弟弟的工作,毕竟他是一个有仁有义的大哥么。
   到了沧州后,刘守文鼓起丹田之气(没多少),喊道:是我,快开城门!
   寂静,城门似乎在回应:密码错误。
   刘守文又喊了几声,实在没力气了,这时,城上终于有人回应: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什么刘守文,现在我们的老大叫刘延祚。
   刘延祚是刘守文的儿子。
   完了,城内已经换界选举了。刘守文没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只好又被请回了小黑屋,从此再也没出来。
   政治思想做不通,只好来硬的了。
   沧州的攻防战持续了一百多天。
  
   沧州城内有三位少年,一位面容善良的略显呆板,他正是刘守文的儿子、现任沧州领导刘延祚。刘延祚像父亲,平时比较低调,还经常看看书,对人也很随和,当了老大(名义上的),还是跑出去跟老朋友玩。
   他有一个好朋友叫赵延寿,是沧州军将赵德钧的养子。长得英俊,甚至帅的有些邪气。
   另一个少年叫吕琦,沧州实力派人物吕兖的儿子,据说此人不好好学习,天天仗着父亲的权势在城内拿弹弓打人家的玻璃,有时还在城内扬鞭飙马。还好没出过什么交通事故。
   这三位少年很早就认识,虽然这些年日子一天比一天乱,但世界对他们来说是宁静和平的。
   青春总会飞逝,他们要慢慢学着长大,在硝烟里学会生存,在斗争中学会努力,在黑暗中寻找光明或在黑暗中习惯黑色。
  很多年以后,这三位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5-3 13:4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决定他们各奔前程的时刻马上就要到了。坚持了一百多天以后,吕兖向刘延祚报告:我们守不住了。
   吕兖已经尽力,为了守住沧州,他做了所有的一切,甚至包括一些绝不该做的事情。
   沧州那块地方不是产粮区,在被刘守光围起来后,就是地主家也没有余粮。
   但一些人有饭吃,军营里请来了一些瘦弱无力的居民,请他们吃酒曲麦粉。这么做不是为了军民共建。而是为了完成一个任务:宰杀务。
   吃完东西后,这些人就会被送进大锅,成为军人的晚餐。
   这个事情正是吕兖安排的。
   无论是出于忠诚,还是出于意气,甚至是为了正义。将无辜的百姓当做军粮都是不可原谅的,而吕兖很快为他的行为付出了代价。
   城门打开之后,吕兖全族被带到菜市场。这里面还有小孩,妇女,老人。
   在所有的人跪成一排后,有一个突然跑到监斩官面前,说道:大小,里面有个是我的弟弟,不是吕家的人。可不能随便杀啊。
   说着,这人指着一位十多岁的少年。
   这个人叫赵玉。他本不该来,吕家满门抄斩,旁人与吕兖划清关系都来不及,何况赵玉还真和吕家有点关系,他是吕家的门客,要是搞点打击扩大化,他赵玉也应该跪在那一排里。
   可赵玉来了,他去而复返,却不是真为了自己的弟弟。
   这位赵玉将要演绎一段五代的赵氏孤儿,因为他指的这位少年并不是他的弟弟,而是如假包换的吕家族人,还是直系亲属。
   少年正是吕兖的儿子:吕琦。
   奇怪的是,监斩官因技术原因不能验DNA就算了,连滴血认亲这样方便操作的民间检验法都省了,直接点点头,将吕琦从刑场上放了下来。
   更奇怪的是,旁边的百姓有不少认识这位少年,在这时,却集体保持了沉默。他们恨吕兖,却没有以凶残对凶残。
   赵玉领着吕琦径直出城,西逃而去,走了三十里地后,吕琦突然停了下来。
   快走啊,要是他们发现了就来不及了。赵玉回头急道。
   吕琦苦笑着,指了指自己的脚,因为在狱中受到了一些特殊照顾,腿上有伤。
   赵玉跑过来,一把背起吕琦继续前行,据说一背就跑了一百多里,赵玉同志可能是千里马变的。
   从此,西云的路上多了两名衣衫褴褛,神色紧张,面容憔悴的乞丐,他们甚至还变换了名字。
   坚持下去吧,活着到达刘守光找不到的地方。
   经过无数个痛苦恐惧的逃亡日,他们终于脱离了刘守光的势力范围,进入了山西境内,然后找了一个地方隐居了起来。
   赵玉,人称义士,他的所为当得起这个称赞。
   吕兖犯下了不可原谅的错误,但吕琦是无辜的,而吕琦也终将证明自己对得起赵玉的冒死相救。
   在山西隐居后,活下来的吕琦没有被悲痛压倒,一改以往的少爷习气(就是想当,物质上都不允许了),开始苦读经书,要从书籍中找到家族灭亡的原因。
   学吧,这总是件好事,至才学点道理,不要像父亲那样钻入死角而祸及百姓。
   数年以后,吕琦的名气开始在山西传开,被李存勖请过去当了文官,在仕途中渐居高位。据说吕琦的骨头跟他的父亲一样硬,唯一不同的是多了一些仁慈。在主管刑事案件时救下不少无辜的人。
   而吕琦对历史最大的贡献也许是他生了一个儿子叫吕瑞。
   吕瑞,人称大事不糊涂的北宋名相。到了那时,吕兖身上传下的偏执凶狠已经散去,取而代之是清正廉洁,温软大气。
   读书,读好书,实在可以改变一个家族的气质与命运。
  
  
   沧州城破,吕兖死了,不久以后,刘守文也死在了小黑屋,对好弟弟刘守光来说,他已经失去了价值,关着也是要浪费粮食、占用居住面积的。好在他的儿子刘延祚活了下来,另一位少年赵延寿也活了下来。但这两位也许并不值得活下来。
   有一个人是值得活下来的,他是跟吕兖一起守城的孙鹤。
   刘守光虽然狂妄,但也知道人才是宝贵的。何况刘守光还有一个梦想:称霸天下。
   孙鹤信心满满甚至是庆幸加喜悦的到幽州上班去了,这么做不是因为没有了骨气,骨气还在,但孙鹤也是有梦想的。
   他是一个谋士,谋士的天职就是帮人打倒别人。
   跟吕兖在一起守沧州,是为了帮刘守文打倒刘守光,失败了没关系,刘守光又给了他一次机会。
   倾尽所学,学以致用,在现实中证明自己的所学,从学术上看,这些谋士,不过是一些社会学的实践家。
   孙鹤同志相信,拥有幽沧两州的老板刘守光绝对有机会在眼下这场群雄争霸中笑到最后,只是他绝没想到,最有信心的人不是他本人,而是刘守光。
  
   有一次,孙鹤被刘守光叫去开会,到了会议室后,老板迟迟没出来,正当大家左右顾盼,以为老板耍大牌时,刘守光出来了。
   一出来,把在座的各位吓了一跳。
   刘守光换了一身光鲜的衣服,衣服是大紫袍,上面有龙的那种。刘守光不是想扮紫衫龙王,也不是来请各位来观摩他的910年秋冬服装发布会。
   出来之后,刘守光走了两步,倒有些猫步的样子,还转了二圈。
   诸位请看,我这身衣服还合体不?(其实原话是这样的:当今海内四分五裂,吾欲南面以朝天下)
   刘守光要趁乱当皇帝!
   有志向,而且远大,作为军事暴发户的刘守光志向也是暴炸式的。
   刘守光望着一干手下,一脸诚恳的征求意见:你们看可行不可行。(诸君以为何如?)
   万万不可!
   刘守光话音刚落,有一人起立大声喊道。此人正是孙鹤。
   世界上总有一些人对风云变幻的世界有着清醒的认识,他们能够从混乱的局面当中找到最主要的东西,然后寻找到正确的方向。
   当年在乡下种地的诸葛亮跟蔬菜有机肥打交道之余还能洞察局势,找到三分天下的奇思妙想。
   孙鹤也是具有这种才能的人。
   孙鹤否定了刘守光的称帝妄想。他分析道:我们西边有太原,北边有契丹,这些人无时不想找我们的麻烦(乘时观衅),万一他们联合起来,抢我们的地盘,我们就算地势险要,兵马众多,只怕也挡不住他们的群殴。
   孙鹤说的很正确,契丹人做梦都想抢他们的幽州,而幽州的名字已经刻在一把箭上供奉在太原的祖庙里,等着离弦的那一刻。
   当然,指出问题并不算一流的高手,孙鹤说这个话时,刘守光的脸色很不好看,好不容易穿身新衣服出来,却被人指责不合身。
   但孙鹤告诉他:要想当皇帝不是没有办法。
   什么办法?刘守光眼睛重新冒出了火花。
   孙鹤正了正身体,大声说道:招聘贤才,爱护百姓,补充兵力,完善税赋。等我们做好这一些,我们的名声就会传遍天下,到时,只要时机成熟,诸侯自然推举我们当老大。
   做好这一切,我们只要等待一个好的机会。
   前面那些道理,估计从刘守光的右耳进去,连大脑都没过,直接到此一游,左耳游完就走。但后面那句他倒是留了点神。
   什么时候我们有机会?
   孙鹤神秘的说了一个字:等!
   等待是世间美好的东西,倚门的父母等待远征的儿子,妻子从厨房的小窗张望下班的老公,白桦树下连衣裙的少女等着相约的情人,断桥上白娘子化身为人手持青伞,等待着前世结缘的许仙,牛顿在苹果树下等待瓜熟蒂落,五指山下猴儿等待着和尚,我们在星期一等待着星期五。。。。。
   可刘守光等不及了,毕竟朱三都已经当了三年皇帝,全国各地有点地盘能收上税的也在紧锣密鼓的赶制龙袍龙裤,再不抓紧,就成后进生了。刘守光恨不得今天打太原,明天攻洛阳,然后一扫天下合。
   面对老板急迫的心情,孙鹤表示理解,但给了第二套方案,如果实在要攻,就先攻镇定吧。
   刘守光同学并不笨,马上理解了孙鹤的意思,姑娘的手要捡软的捏,对手要捡弱的欺负。
  幽州的大军再一次出城南下,当部队到达镇州辖区附近时,决定河朔归属的大战终于开始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5-3 13:44:26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元910年底,有一支三千多的小分队到达深州,深州,今天的河北深县,王镕的下属城镇。
   到达深州后,城门已经紧闭。这些天,幽州人将大举进攻的消息已经传到了这里,城内的守备加强了不少。
   这突然来到的三千人倒不是幽州人,而是来自魏州,领队的是朱温的两位亲信,他们号称是来帮忙的。到达城下后,他们派人进去说明了情况,然后提了一个要求:天寒地冻的,请让我们进城吃点热饭。(又云分兵就食)
   这个要求不过份,毕竟人家千里迢迢,冒风雪踏白霜的来到这里,是为了帮助你们对抗幽兵。而且不要工钱,只是要求管吃管住,这样的队伍要是放到今年的招聘会上,会被一抢而光。
   正当深州刺史要派人去打开城门,欢迎亲密的盟友时,一个人大声喝斥道:谁也不许动,擅开城门者,斩!
   大喝者,镇州军将石公立,他其实也是到深州改善伙食的,论职位他比不上刺史,但枪杆子里出权威,他不让开,刺史也懂得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的道理。
   石公立不让友军进城,倒不是因为怕城内粮食不够吃,影响了自己部队的伙食水平。
   放军队入城,实在是风险太高,好比高家庄招女婿,开始以为是劳动力,谁知道是妖怪变的。当年在许昌,薛能只不过放了些旧日同事进城住了一个晚上,第二天,自己就身首异处,还引出了秦宗权,王建,韩建这些大虫。
   但人家毕竟是中央来的领导,要是因此破坏了地方与中央的和谐关系,上面追究起来,谁负责?
   石公立拍了桌子:我负责!
   说完这句话,石将军转身就派人给老板王镕送了信,石将军是个粗人,但粗人不代表脑子也粗,什么事情多请示总是对的。
   很快,王镕的批示就下来了:请友军入城!
   说王镕跟太原有联系是真的,太原的使者就在镇州招待所住着,但说有什么阴谋推翻大梁朝那就是黑人三字经:莫须有了。克林顿也去朝鲜访问了,但能说山姆大叔将联合大胖子进攻大棒子吗?
   所有的一切都是外交罢了,外交并不像谈恋爱那样排他,更不是小时候搞小团伙,你跟他说了悄悄话,就不能跟我玩。更何况王镕同志办白喜事,太原的人拿着慰问品,伸出一张苦脸,能打他一巴掌吗?
   王镕实在是想跟着朱温同志好好的活在这个世界上,这些年他跟着朱三,日子比以前更安宁了,据说别的地方大街上都是大兵横窜,镇州的大街是大姑娘逛街悠悠然不知乱世为何物。
   听说朱老大为了维护镇州的安定繁荣,又不辞辛劳的派出了维和部队,而自己的手下竟然不顾大局,拒绝与友军联欢,他连忙给深州发了整改通知,让手下为友军妥当安排好食宿,甚至为了让友军在自己的地盘能感受到宾至如归的感觉,王镕还将驻防深州的石公立调出了深州。
   好比客人来了,自己出去露营,让客人睡大床。王镕真是一位好东家。只可惜,客人并不是客。
   石公立出城那刻,正看到外面的部队鱼贯而入,那时,一阵心痛,不禁仰天长叹:城内的人就要当俘虏了。
   在石公立看来,这简直是开门迎盗,而用不了多久,王镕也醒悟了,他又给在野外露营的石公立下了另一个命令:夺回深州!
  
  
   在朱温的三千兵轻松入城,鸠占雀巢之后,有一些人也来到了镇州城。这些人来时,面容憔悴,衣衫褴褛,一看还以为是洪七公的手下。
   他们说自己是朱三的手下,到镇州来是避难的,为了留在镇州不被遣返,他们透露了一些重要情报:朱三要将镇定魏三州的节度使互调,然后一网打尽。
   情报很准确,只是这些人其实太可疑,史书上只记载他们是梁朝的公民。问题是:如果只是小人物,怎么能得知朱三的军事机密?朱三同志素来重视保密工作,三镇互调的事不要说一般市民,就连一些大将都未必了解,因为就在不久前,朱三还放出风,说要调集大军,收复潞州。
   况且他们要是逃难,也应该逃到太原,或者淮南去,怎么会跑到镇州,镇州是梁朝小弟,两地引渡系统完备,跑到这里,就不怕成为王镕的投名状?
   联系王镕母亲追悼会上突然出现在的太原使者,再到这数位突然冒出的政治难民,这一切,也许正是隐秘战线上李存勖的精心安排。
   史书未明写,我们只能姑妄猜之。
   到了这时,王镕同学才从丧母之痛中清醒过来,连忙给朱老大写了报告,说明了自从大哥手下的三千大兵进城后,老百姓很不适应,治安情况严重恶化,而现在幽州兵也退去了,还是请大哥把部队调回去吧。
   朱三表示谅解,回复道:亲家,你放心,过二天,我的部队就会撤出来。
   王镕放心了。不听领导的话会死的很难看,但死的更难看是只听领导的。
   一个深夜,朱三在深州的兵马突然发动攻击,将守城的原班兵马尽数诛杀,然后军事接管深州的一切。
   王镕这才想石公立,命令这位在外面喝凉水睡冷坑的军将赶紧攻城,收复深州。
   有的东西出来容易,想回去就难了。如果国企的编制,前妻的被窝。石公立领着部队攻了数天,也没有夺回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但好在王镕同学虽然打仗不行,但对世界局势有非常清楚的认识,又对引进外援有丰富的操作经验。知道要对付朱三,非得请动大神不可。
   既然你说我勾结外人造反,那就勾结给你看。
   在王镕的引援名单上,太原并不是第一位,太原从来都不是镇州的盟友,论传统友谊,镇幽两镇源远流长,在二十五年前,镇州就跟幽州结下了一对一帮扶对子。
   当然,当年的李可举不在了,李全忠李匡威也不在了,刘仁恭倒活着,只是他的天空跟少年鲁迅的天空一样只有尿布般的大小。
  今天的幽帅是刘守光。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及公众号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星虎 ( 黔ICP备05004538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9-28 09:2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