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虎论坛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宝宝寒

[分享] 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整理扩充 长篇连载)-----万国咸宁天下平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5-11 10: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263
  
  
  
  
  
  
  
   致命的直角(Ⅱ)
  
   在这个世界上,还没有哪一支陆军能像德国人那样,在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之后,情绪低落。他们没有被数倍于己的敌人打败;没有被苏联恶劣的道路环境打败,却败在了自己“敬爱”的元首手中。8月23日,当极度难过的哈尔德飞往前线,通告陆军总部“抗争失败”的事实后,可以想象,整个中央集群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博克和霍特心灰意冷,一句话也没有多说。古德里安则显得义愤填膺,情绪激动。他提醒哈尔德,坦克急需大修——自开战以来中央集群没有补充过一辆坦克。
   因此,他只能完成南下基辅或是北上莫斯科两个任务中的一个。换言之,打基辅就意味着冬季会有战事,因为莫斯科的冬天比南方来得要早,而德国陆军对一场“冬季战争” 显然毫无准备。
  
   古德里安一番话令众人茅塞顿开。几个老先生私下一合计,顿时觉得可以再去尝试劝说希特勒回心转意。最后,博克提议古德里安和哈尔德上将一同去谒见希特勒,以一个前线将领的身份,把这些事实直接讲给希特勒听。古德里安后来写道:“这是促使希特勒同意我们意见的最后一着棋了。”
  
   8月23日深夜,当古德里安赶到东普鲁士“狼穴”大本营的时候,他首先去觐见了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契。 据他后来的记录,陆军总司令竟一反常态,不许他再提莫斯科的事。他说:“我禁止你在元首面前提到有关莫斯科的问题。向南面行动的命令已经下达,现在的问题只是如何执行而已。任何的申辩都将毫无意义……”
  
   古德里安很生气,不讨论莫斯科千里迢迢赶回来做什么?寻开心么?!于是他愤怒地表示要“立刻飞回前线”,不再去和希特勒磨叽了。可勃劳希契却严令他必须去,但就是不准提到莫斯科。
    几分钟后,当古德里安大将见到希特勒时,又一次使他感到震惊。在这里,他仅看到了凯特尔、约德尔和希孟德等元首亲信,而陆军代表一个也没有出席——就连说好了陪同觐见的哈尔德也不知躲到哪个异次元空间去了。看到这一幕,古德里安便暗暗下定决心,不提莫斯科。(因为提也没用)
  
   就这样,会议变得琐碎起来。古德里安也尽可能的敷衍了事——他将前线士气、环境、气候等因素做了一个潦草的汇报后便准备溜走。但希特勒却叫住了他,漫不经心地问了一句:“你对莫斯科和基辅之事有什么看法?”
  
   好吧,元首不问则已,一旦问了,古德里安便再也憋不住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5-13 09:04:35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264
  
  
  
  
  
  
  
  
  
   致命的直角(Ⅲ)
  
   古德里安是个直率人,他一个劲地说莫斯科好,并把希特勒南下战略形容得一无是处。他认为,莫斯科不仅是苏联的首都,而且还是铁路、公路和一切交通上的中心。只有占领了它,才能使这个屡败屡战的敌人屈服。
  
   古德里安滔滔不绝地说了很长时间,中途没人打断他。这不免使古德里安产生了一种幻觉——元首终于被说服了!
   但是,幻觉终究是幻觉。希特勒听完他所陈述的种种理由后,猛地站起来,一个字一个字地回敬道:我的将军除了会打战,对军事经济一窍不通!
  
   反正,千言万语归纳为一句就是:我,希特勒,才是最牛逼的!他不仅是元首希特勒;而且还是三军总司令希特勒、扫雷兵希特勒、飞行员希特勒。总之,是“全才希特勒”。 古德里安第一次、但绝不是最后一次体验到了实际生活中的元首到底是什么样子。在这里,他还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每当希特勒说一句,在场的各高级将领就跟着点一点头。不得不承认,最高统帅部的官员实在太好当了——只要会点头就成。
  
   古德里安后来写道:“我感到非常遗憾,由于最高统帅部诸公都一致反对我的见解,所以在这个场合之下,我也就不再和他们辩论了……”
  
   就这样,希特勒南下的战略终于被确定下来。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预示了陆军统帅部的全面失势。然而,希特勒却又是极其幸运的——就在他与陆军诸公争论的这些天里,乌克兰大草原的整条战线上出现了一幅令人拍案叫绝的景象:由于中央集团军群在斯摩棱斯克取得的巨大成功,中央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向东突击的两支部队已成齐头并进之势,几乎形成了一条直线(见下图),而苏联尚存最强大的野战方面军(西南方面军)便位于这个直角的顶端。
   看得出来,希特勒是想重演一次“坎尼”。而这一次的坎尼,其规模要比历史上的那次大上许多许多。
  
  




外国基佬的图没发看!还是老规矩,自己花草图……在1941年8月份,中央集群与西方方面军呈对峙之势,而龙德斯泰特的南方集团军群则受阻于基辅城下,而基辅实际上又位于中央集群的后方……两者相距约550公里,一旦古德里安往下面拉一条直线(图中红线箭头),便可以把苏联最强大的野战方面军一口吞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马上注册

x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5-26 18:41:37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357
  
  
  
  
  
  
  南方集团军群Ⅱ
  
   6月22日凌晨3时15分,在沿卢布林——托马舒近500公里的战线上,南方集群下辖几百个炮兵连的上万门火炮。对已查明的俄国工事、兵营、前线机场实施了炮火准备。与此同时,空中响起了第一批远程轰炸机的马达声。紧接着,炸弹就倾落在交通线和机场上。
   战斗打响了!
  
   按计划,南方集群应该在开始阶段肃清边境敌人,然后再投入第1装甲集群,于乌克兰西部地区合围苏军主力。但是,苏军在国境线上的顽抗使计划落了空。坦白来说,基尔波诺斯上将要比他的同僚巴甫洛夫要称职得多——就在巴甫洛夫先生看电影那功夫,基尔波诺斯上将便已经向其下辖的各司令部传达了“以一切手段抗击德军进攻”的命令。因此,德军一越过边境就遭到了苏军的迎头痛击,位于左右两翼的步兵集团军几乎是以“龟爬”速度向前推进, 一直到冯·克莱斯特第1装甲集群投入战斗后,情况才稍有好转。
   6月23日,克莱斯特的第1装甲集群终于在苏军5、6集团军之间劈开了一条突破口,可就当德军像潮水一般涌向该突破口时,正好与6个苏军独立机械化军迎头撞上。原来,基尔波诺斯上将为了拯救国境线上苦战的戍边部队,命令第4、8、9、15、19、22机械军在卢茨克——罗夫诺(均为乌克兰边境城市)一线展开。结果集结尚未完毕,德国佬就冲到了跟前,只好被迫交战。于是,双方在该地区天昏地暗激战了5天5夜……最终,苏德双方的战略计划都不约而同地流产了:德第1装甲集群非常不幸地停顿下来与敌人缠斗①;而苏军也无法救援国境线上那些快要弹尽粮绝的部队。
  
   巴格拉米扬上校后来写道:“按照我们最乐观的估计,戍边部队在与后方失去联系的情况下只能坚持两天。”结果,一直到6月27日,许多边防军仍在战斗!(有支边防小分队竟然奋战了十一昼夜)他们退至村落和碉堡工事内拼命死战。尽管被团团围住、尽管双方的实力极为悬殊,但支撑每一名边防战士继续战斗下去的信念就是:上级肯定会派兵救援的……因此,当许多战士打完最后一发子弹被迫投降时,内心都是极其复杂的。他们愤怒地认为,自己的拳拳报国之心换来的却是上级的遗忘。
  
   基尔波诺斯上将何尝不想救援边防军,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罢了。从纸面上看,他麾下6个机械军共计坦克3700辆,是德军的5倍。但由于兵力分散,无法形成强有力的拳头。譬如,机械化第4、22、15军从战争第一天起就已经在仓促间投入了战斗。而罗科索夫斯基的第9机械化军却在赶来的路上—— 一路上坦克、车辆抛锚不断。另外两个机械军(第8、19机械军)也要通过200公里的长跑才能赶到战场。这样一来,德军便可以利用其“时间差”,逐一击败强大的敌人。
  

南方集群将步兵集团居于外圈,装甲集群居于内圈。这样,大包围就打不起来了!仔细看图朋友们便会发现,南方集群不过是将苏军往东赶走,而不是设法包围他们。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马上注册

x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5-26 18:42:1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强烈的对比!这是前文提到的中央集群的战斗:步兵集团军居于内圈,霍特与古德里安装甲集群居于外围。圆环套圆环,终于在明斯克合围了巴甫洛夫与他的西方方面军主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马上注册

x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5-26 18:45:08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358
  
  
  
  
  
  
  
  
   南方集团军群Ⅲ
  
   6月24日,当第1装甲集群攻克边境重镇卢茨克后,克莱施特马上电令下辖其第48摩托化军向右急转,攻占了通向基辅的铁路线—— 一座名叫杜布诺的小城。
   果不所料,西南方面军眼见自己的铁路被掐,十分愤怒。鉴于第9机械化军及19机械化军已陆续赶到,苏军便毫不犹豫地发起反击,结果惨遭失败——被德军一顿猛打,撵回了出发阵地(详见连载349)。
  
   紧接着,第8机械化军各部也陆续赶到了,基尔波诺斯上将于是又电令第8机械化军改变行进轴线,继续向杜布诺方向施加压力。不得不提一句,这个第8机械军是所有西南方面军中武装最优良、同样也是最悲催的:它的驻防地离前线最远,从战争开始到现在,该军一直都在跑路。它一会儿接到26集团军长官的命令行军至边境小城桑博尔,一会儿又奉命要开到国境线附近,在被划归第6集团军后,又根据新长官的指示开到了西北部边境……正好与德军装甲集群擦身而过……当苏军总参谋长朱可夫亲至第8机械化军视察时,该军仍在为各上级长官相互矛盾的命令疲于奔命。同时,该军也完成了战争史上的一次“壮举”——在敌人轰炸机不断骚扰下武装游行近400公里,未经一战,却损失约400辆坦克(占该军总数的50%)。
  
   不过,该军军长里亚贝舍夫少将是乐观的。据朱可夫后来追述,当德国轰炸机前来投弹时,里亚贝舍夫少将还乐呵呵地跟他开玩笑说:“X他妈,我们还没有来得及挖防空壕呢……朱可夫同志,您就当我们已经躲在防空壕里好啦!”
  
  
   终于在6月26日,第8机械化军不用跑了——在基尔波诺斯上将的直接命令下,第8机械化军一头扎进了杜布诺镇,结果却在进攻途中陷进了一片开阔的沼泽地里(由于缺乏侦查,第8机械化军并不知道沼泽的存在)。后来,许多西方学者以此为理由,嘲笑红军指挥官呆板、愚蠢。说他们“竟然驱赶每辆重达42吨的T-34坦克群驶进沼泽地。”殊不知,此时的第8机械化军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红军侦查做得很糟糕,但德国人却做得很到位。隶属于德第57步兵师的炮兵部队在侦察机的直接引导下,对陷入泥潭的第8机械军一阵火力急射,呼啸而来的炮弹摧毁了大量无法动弹的苏军坦克。很快,德军一个装甲师——第16装甲师(隶属第48摩托化军)的160辆坦克也赶赴战场,围攻苏军。
   尽管如此,苏军仍然倚仗着数量上的绝对优势,越过沼泽,向德军发起了猛攻。这场战斗给德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Ⅲ、Ⅳ号坦克根本无法击穿T-34的正面装甲!而第8机械军恰恰又装备着大量T-34和KV新型坦克。经过一日血战,第8机械军竟然杀出了一条血路,向前推进30—35公里,收复了杜布诺,并威胁着德军后方交通线的安全。
  
   能顺利收复杜布诺这样的交通枢纽,里亚贝舍夫少将很是高兴。尽管第8机械化军坦克损失过半,燃料几乎耗尽,但向基尔波诺斯上将拍去的电报读起来却是振奋人心的: “业已击溃敌人,第8机械化军通过战斗冲进了杜布诺!”
  
  

因陷入泥潭被德军缴获的坦克.......T-34越野性再好也经不起这样折腾呀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马上注册

x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5-26 18:48:38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359
  
  
  
  
  
   向旧国境撤退
  
   与西方方面军司令员巴甫洛夫大将一样,当时的西南方面军高层依然存在着一种颇为不现实的想法——用强有力的反突击迅速击垮德军机械化部队,从而扭转整个战争的局势。
   总之,进攻就等于胜利,防御就是退却,是失败主义。因此,收复杜布诺的捷报在西南方面军高层引起了震动。政治委员瓦舒金同志得意非凡,一脸满足感——因为此次进攻是在他力促下进行的①。
   在政委的感染下,基尔波诺斯上将也变得快乐起来。西南方面军的副总参谋长后来写道:“我们相信我军已经争取到转折点了!”
  
   然而,他们没能高兴几个小时。因为按照基尔波诺斯最初的计划,里亚贝舍夫少将应该与罗科索夫斯基将军的第9机械军、弗克连科将军的第19机械化军在杜布诺会师后,合兵一处,以3个机械军的强大力量,横扫整个德军装甲集群的侧翼。
  
   可是,第9机械军跑哪去了呢?现在我们都知道了,罗科索夫斯基将军在进攻失利后,立马转入了防御,压根没想过要跟里亚贝舍夫少将会师。而弗克连科将军的第19机械军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它被德军阻挡在杜布诺外围,攻势受挫。
   基尔波诺斯上将是不了解这些的。由于通讯系统遭到破坏,一直到6月27日凌晨,司令部才与第9、19机械军建立联系。这样一来,胜利的喜讯变成了惊天的噩耗。
   后来,朱可夫在回忆录中感慨说,“要是再多1—2个步兵军就好了……”但他就是不肯承认,反击失利并不是由于兵力不足,而是6个机械化军分批投入战斗所致。
  
   现在,严峻的形势终于迫使基尔波诺斯上将意识到:他和莫斯科都曾寄予厚望的反突击失败了,边境交战已经输了……这对基尔波诺斯心理上的打击是致命的,而瓦舒金同志则脸色苍白,一声不吭地离开了司令部……
  
   这就苦了里亚贝舍夫少将,他的机械军实质上已陷入重围而尚不自知——他还眼巴巴地盼着友军跟他“顺利会师呢!”
   6月27日凌晨4时,司令部终于和里亚贝舍夫少将联系上了!基尔波诺斯要求他“赶快撤退”,因为第8机械军有被合围的危险。但奇怪的是,不到3个小时,里亚贝舍夫又接到了一个新命令:要求他继续进攻!
  
   就在少将同志为两个相互矛盾的命令纠结、蛋疼之际,政治委员瓦舒金竟然乘飞机来到了他的指挥所——手上紧握着一把手枪。他威胁里亚贝舍夫,“如果不进攻,现在就枪决他。”
   眼见瓦舒金凶神恶煞的模样,里亚贝舍夫只有服从(至少死在德国人手上还能当烈士)。刚刚杀出重围的第8机械军不得不再次掉转矛头,将撤退的后队改为前队,以25辆坦克为前导,其余的180辆坦克紧随其后,靠着最后一点燃油发动了新的攻势。
  
   对面的德国第16装甲师其实才是最惨的,好不容易送瘟神似得将苏军赶走,结果他们又杀回来了。苏联人到底在玩什么花样?!拍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么,杀进敌阵三进三出???
  
   还没等德国人回过味来,第8机械军再次突进12公里,于德军战线上撕开一条口子(果然不愧为最精锐的机械军)。谢天谢地,苏军的汽油终归是用完了。最后,第16装甲师在4个步兵师有力的增援下,进而反包围了孤军深入的第8机械军,里亚贝舍夫少将只好将那些没有燃油的坦克埋进土里,充作固定炮塔抵挡德军的冲击。6月29日,德军又调来了2个装甲师阻止第8机械军突围。在7个德国师的围殴下,身负重伤的里亚贝舍夫少将跳进一辆坦克,组织残部且战且走,终于在德军合上“口袋”前跳出了包围圈。但是,第8机械军的损失是惊人的:里亚贝舍夫后来承认,由于战斗和不断的调动,成功撤到第聂伯河左岸的只有不超过10%的坦克。要知道,仅仅在一周前,第8机械军一共拥有856辆坦克呀!
  
   对此次进攻负有主要责任的瓦舒金同志绝望了——他选择了自杀。当副总参谋长巴格拉米扬拿着一份新计划去找他时,正好撞见乌克兰第一书记赫鲁晓夫,赫鲁晓夫粗声粗气地告诉他,“没有必要啦,现在用不着向他报告了。尼古拉.瓦舒金的战争已经打完了。”
  
   当然,赫鲁晓夫的日子也好不到哪儿去。因为他也是此次进攻的倡导者之一②。斯大林一旦追究起责任来,他肯定是跑不掉的(完全可以参考巴甫洛夫的下场)。
  
   真是好笑之极,赫鲁晓夫和瓦舒金两个共产党员从未带过兵,甚至对军事一窍不通,却总爱充内行,对基尔波诺斯指手画脚。瓦舒金同志倒是很有政治觉悟,直接找马克思报道。但赫鲁晓夫同志,你为何不买块豆腐撞死呢?
  
  
  ① 事实上,此次大反攻从一开始就遭到了西南方面军总参谋长普尔卡耶夫将军的反对。他的理由很简单:
   所有第二梯队军队距边界远近不一:步兵第31、36军需要走5至6天(步行)。前文提到的机械化第9、19军也要走3至4个昼夜。
   因此,他建议边境部队积极防御,等消耗了德军实力、并判断出德军主攻方向之后,再集中力量反击。但他的意见却遭到了瓦舒金的无端指责,说他是失败主义,“不加抵抗地把主动权拱手让给侵略者……”“胆大包天地放法西斯分子深入祖国腹地云云……”
  
  ② 根据巴格拉米扬的记载,正当普尔卡耶夫将军和瓦舒金吵得不可开交,差点掐起架来的时候,朱可夫和赫鲁晓夫走了进来,他们纷纷支持瓦舒金“马上转入反攻,把德军赶过国境线”的计划。
   少数服从多数,这才迫使基尔波诺斯下定决心,不待兵力完全集中就仓促地投入反击。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5-29 16: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360
  
  
  
  
   挺进,前方就是乌克兰!
  
   瓦舒金同志的死亡是对西南方面军有帮助的。不管怎样,基尔波诺斯上将终于能不受那些所谓“政治委员”干扰,按自己的意愿行事了。
   此时此刻,基尔波诺斯的想法很简单,那就是撤退。但我们都知道,斯大林是不允许撤退的。据说有一次,列宁格勒军区司令打电话给斯大林恳请撤退,斯大林竟然咆哮着对电话筒吼道:“撤退,还能往哪撤?到北极去吗!?”
  
   但是到了6月30日,也就是西方方面军陷入重围的那一天,莫斯科突然又批准基尔波诺斯全线撤退的命令,同意将部队后撤240公里,大体上到了科罗斯田——奥伦斯基新城——普罗斯库罗夫一线的苏联旧疆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斯大林防线”。)
  
   上天帮了苏联人的大忙。就在那天夜深,乌克兰下起了一场暴雨,雨水冲垮路基,导致德军机械化部队陷入泥泞之中。而苏军则抛弃了重型装备,一边进行顽强战斗,一边缓慢退却。
  
   可是, 传说中的“斯大林防线”实在太坑爹了。照理说,这条以国家领袖命名的防线应该很坚固才对。但当疲惫不堪、浑身湿透的红军将士撤退到那儿后,才发现“斯大林防线”杂草丛生,已经荒弃很久了。负责管理这些阵地的将军向基尔波诺斯汇报说,“只有寥寥几处筑垒地域驻有常备军,至于其它筑垒地域。实际上什么也没有……”另一位将军的汇报就更有意思了,他表示,“正在对废弃的工事进行修复,但没有武器储备……”他问:“能否寄托退却军队手中自己的武器战斗?”
  
   不是废话吗,如果能战斗还跑这来做什么?你总不可能对德国人说,我们先停手,等把防线修复好了再打过吧。
   没有办法了,苏军只好继续跑路。但是在措辞上,苏联人很谨慎,他们纷纷表示,这不是撤退,而是“战略转移”。在7月份的第一个星期,西南方面军就一直做着这样的“转移”。很快,第聂伯河沿岸的森林和丘陵已被抛在身后,德军越过“斯大林防线”,推进至乌克兰大平原。
  
  
   从地图上看,由于边境交战的巨大失利,红军此时的战线实际上已被分割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波塔波夫少将率领的第5集团军。这位波塔波夫少将也算是红军中少有的牛人了,他的集团军从交战第一天起便被德军包围在国境线。但波塔波夫少将却从容地将残部带进普里皮亚特沼泽,并利用那里的地形做掩护,不断扰袭德第6集团军。令德国人特别愤怒的是,一旦德军发起进攻,苏军又立刻远离大路,退进沼泽腹地。士兵们不得不穿过灌木丛和齐腰深的芦苇进行冲锋,即便在攻下目标后,隐藏在灌木丛中的苏军狙击手仍然继续骚扰,并有计划地杀死那些无人救护的德国伤兵,用刺刀将他们逐个捅死。此举大大激怒了第6集团军总司令赖歇瑙元帅。他下令,“将苏军战俘像游击队员那样对待,不论他们是否身着军装”。
  
   普里皮亚特沼泽地的阻击战打得卓具成效,但另一部分,也就是红军西南方面军主力却过着凄惨兮兮的日子。乌克兰大平原遍地都是麦子和向日葵,一望无际,无遮无拦。英国二战学者艾伯特 西顿后来形容那里的地形时写道:“大地疏疏落落地点缀着藏在槐树荫中的一排排农舍。牲畜和家禽仍在田野里,只是马匹和人员已经离去。广阔又单调的天际,更加重了大地的荒漠和空落落的气氛,给人以茫茫无际的感觉……”但我觉得,老外形容得太繁琐,太没诗意。因为用我们的话说就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在这种地形下,苏军能往哪撤?平原这么大——方圆160万平方公里,一马平川,无险可守。甚至连乌克兰第一书记、半个乌克兰人的赫鲁晓夫也对保卫家乡失去了信心。
  
   7月份的第一个星期,赫鲁晓夫乘车回到基辅,着手组织乌克兰首府的防御工作。可他同样发现,这里啥也没有。(那些饱食终日的政府官员还以为战争离自己很远呐,是在远离基辅的旧国境一线进行的)。据赫鲁晓夫自己的说法,他计划组织一支工人军队保卫基辅,并打电话到莫斯科要武器。国防委员马林科夫却告诉他“这儿一片混乱,什么事情也闹不清楚……”他指示赫鲁晓夫,可否“让大家自己打造武器、做长矛、做刺刀。用瓶子、燃烧瓶去跟法西斯坦克搏斗?”
  
   德军仍在迅速挺进。7月8日,德军几乎在所有地段上越过了“斯大林防线”。 7月9日,乌克兰西北部首府日托米尔也被德军占领,离基辅不到150公里了。这一消息吓得赫鲁晓夫魂飞魄散,遂决定转移基辅的重要物质、粮食。但这一情况很快通过肃反人员汇报给了斯大林。7月11日,斯大林向赫鲁晓夫拍去了一封电报——电报同样吓得赫鲁晓夫魂飞魄散。
  
   因为电报内容是:“假如你们向第聂伯河左岸后撤一步,你们所有人都将被作为懦夫和逃兵而加以严惩!”
   斯大林的意思很明白——丢弃任何地方都忍了,但你们丢了基辅试试。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6-2 23: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361
  
  
  
  
  
  
  
  
   保卫乌克兰首都
  
   基辅,一座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城,9世纪第一个俄罗斯国家基辅罗斯的首都,素有第聂伯河上的“帝王之都”、“俄国众城之母”之美誉。将这座城市拱手让与敌人,斯大林的震怒可想而知。
  
   当然了,赫鲁晓夫同志是很灵光的,尽管同僚们在谈及他时都忍不住蹦出“那个土豆政客”的评语。但不可否认,在那个时代,赫鲁晓夫揣摩上意的本领无人能及。他很清楚,这是斯大林的底线。基辅若是丢了,跑回去叫斯大林一百遍“我最伟大父亲”也没用。
   第二天,也就是7月11日,赫鲁晓夫拍了回电,他说:将竭力保卫基辅,战斗至最后一兵一卒!
  
  
   与此同时,另一位苏军高级指挥官也来到了基辅,他就是苏联内战中的老英雄,被列宁称为“世界上最杰出骑兵统帅”的米哈依洛维奇·布琼尼元帅。
  
   长期以来,布琼尼是很不得斯大林信任的。原因是,他在人民和军队中享有太高的声望。伏罗希洛夫元帅曾写信给斯大林,说布琼尼"小农意识浓厚,名望太高,也很狡猾……当时,伏罗希洛夫曾惊慌地打小报告说:当问及一名年轻红军战士,他是为谁而战时,后者竟回答说“为布琼尼而战”,而不是为“斯大林而战”。因此,斯大林一直把布琼尼留在身边,不委以实权。
   但是到了危急存亡之秋的关头,斯大林也顾不得为谁而战了。他于7月10日任命布琼尼为西南方向总指挥,统一指挥西南方面军和黑海舰队。给布琼尼送行时,场面还是极为动容的——斯大林拉着老元帅的手千叮万嘱:“无论如何要守住基辅呀!但暂时没有预备队,不管多么困难也别来要 ……”
  
  
   布琼尼元帅是开着坦克到前线的……对,没错,坦克!前来迎接他的赫鲁晓夫看到这一幕真是哭笑不得——布琼尼得意洋洋地告诉他:“现在不比国内战争那时候了。德国人有技术、有飞机,我就藏到坦克里躲他们,还开着它当汽车使呢”。
   笔者弱弱的问一句,骑兵元帅开坦克算不算与时俱进呢?
  
   不管怎么说,布琼尼下车伊始,嗯不对,是下坦克伊始,便对基尔波诺斯的撤退战术产生了质疑。尽管对局势缺乏基本了解,但布琼尼元帅大手一挥,颁布的第1号命令便是:“不准后退一步。要坚守和反击!”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6-2 23: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362
  
  
  
  
  
  
   保卫乌克兰首都(Ⅱ)
  
   看来这一次,苏军又要遭殃了。波塔波夫少将的第5集团军本来在沼泽地里打游击打得很开心,结果却奉命杀出沼泽,在向德军展开猛攻。特别是当西南方面军高层看到德军先头部队离基辅已经近在咫尺的时候,遂决定牺牲第5集团军,为保卫基辅争取时间。 (据苏军的侦察报告显示:截止7月11日,德军先头部队已出现在基辅近郊,距市区不到二十公里了)
  
   巴格拉米扬上校后来承认,“靠这样小的兵力当然无法扭转局面,不过是想迟滞一下敌人罢了……因为我们在基辅城外只有第213师的一个坦克团!
  
  
   这一次,波塔波夫少将立功的机会终于来了,它从普里皮亚特沼泽地的南部边缘再次杀出,并与第9、第19和第22机械化军的残部一道,夺取了沃伦斯基新城——基辅公路,将突向基辅的德军后勤线拦腰斩断。
   是恢复自己赖以生存的供应线?还是不顾一切地冲进基辅?谨小慎微著称的克莱施特上将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如果换成古德里安,结果就大不相同了)。第1装甲集群被迫回过头来,并在赖歇淄元帅第6集团军的配合下,将波塔波夫赶回沼泽。
  
   然而,波塔波夫是一位很能“折腾”的将军。他死死地将德军缠住——当德军增兵至10个步兵师后,仍寸土不让,奋力反击。德国人后来狡辩说,“未能拿下基辅并不是苏军反击所致,而是事出有因的……”但事实上,从一份苏军缴获的文件来看,德国统帅部正是担心波塔波夫的战术反击发展为战略胜利,遂决定将用于进攻基辅的主力调来对付它——不管怎样,对于一位有军事修养的指挥官而言,当看见部队的后勤线被切断,不可能无动于衷,而是想方设法的恢复它(像古德里安那种宣扬“大胆总是有理的”异类除外)。
  
   这一次,德军又被激怒了。但波塔波夫滑如泥鳅,他的战略无非就是,“敌进我扰,敌追我跑”,在与德军激战5天之后,他又退回沼泽,并从那里大摇大摆地向第聂伯河右岸退却。对此,希特勒本人都对第5集团军恨之入骨,直到后来基辅大合围,中央集群南下,也念念不忘将其消灭掉。
  
   7月15日,当德军终于赶跑了那位“令人生厌”的波塔波夫少将,扭头再看基辅的时候,个个都追悔莫及。
   简直不可思议!仅仅5天时间,赫鲁晓夫竟然动员起了35万市民——其中15万(包括妇女和儿童)更是没日没夜地在基辅城外挖战壕;在近郊和城镇周边构筑反坦克锥。这样的防御纵深挖了足足30公里,并构筑了750个土木发射点、100吨炸药及长达16公里的电网。而电网的后面,则敷设有10万颗反坦克地雷。
  
   赫鲁晓夫说了,“誓与基辅共存亡”;而二十万基辅民兵的口号则是:“不胜利,毋宁死”。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6-6 23:40:01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263
  
  
  
  
  
  
  
   乌曼围歼战始末
  
   一些军事专家事后议论说,倘若第1装甲集群大胆进击,基辅还是可以拿下的。苏联民兵部队虽然号称二十万,可毕竟武器低劣,是一群乌合之众。此时,勃劳希契元帅恰好在南方集群的指挥所里。尽管陆军总司令对南方集群的前进速度颇有微词,但还是信心十足地表示“基辅可以通过强攻拿下”——至少大可一试。
  
   然而,元首又很合适宜地跳出来横加干涉了。希特勒已经决定,不再强攻基辅,因为强攻的代价实在高昂。他做出了惊人的决策:仅在基辅当面留下一条由若干步兵师组成的警戒线。这样一来,德军便失去了占领基辅的最后良机。
  
   现在,希特勒的全新战略变成了这样:停止对基辅的直接进攻,代之以 “在基辅外围实施大规模扫荡作战”。也就是说,吞噬乌克兰所有地盘,将基辅彻底孤立起来。尽管希特勒的“新思想”历来饱受争议,但笔者却始终认为希特勒的战略要比陆军高明。因为,基辅接近两百万人口,并在赫鲁晓夫的鼓动下全民皆兵。加之斯大林死守命令在先,一旦逼急了,肯定会不顾一切地顽抗到底。
   并且,苏军统帅部一直在拼凑新的预备队,斯大林说什么“暂时没有预备队”云云,那是说给自己人听的,当不得真——在此期间,西南方面军获得10个整编师的增援,另外还有数不清的空军师、骑兵师被拆散了当步兵投入战场(另外,新组建的第26、第37和第38集团军已经从内地开拔,调往第聂伯河一线)。反观德军,竟然连一支预备队也没有——唯一称得上“预备队”的,是墨索里尼承诺会派遣三个“精锐”意大利师,与南方集群并肩作战。 兵法有云:兵者,诡道也。兵法又云:能而示之不能。既然所有人都认定德军必会强攻基辅,并把注意力集中在这里的时候,何不另辟蹊径,换一种全新的打法呢?
  
  
   就事实而论,元首的战略取得了空前成功——西南方面军的指挥官们果然如希特勒所料,认死了德军下一个目标必然就是基辅(不然还有哪里呢)。他们亦低估了苏军第6及第12集团军所面临被包围的威胁。此时此刻,在南方集群司令部,参谋们开始拟定新计划,准备反击布琼尼一拳。“若想拿下基辅,必先击败布琼尼”成了德军上下50万官兵的新口号。
  
   这一次,龙德斯泰特选择了一种全新而大胆的大纵深包围战术,这个战术甚至要比中央集群的两翼合围战术还要高明。因为龙德斯泰特看到苏军已在全线撤退,从正面进攻,不过是将苏军往东赶走,势必使大批敌人漏网。①龙德斯泰特计划:以第6集团军为锤把、克莱施特第1装甲集群为铁砧、第11集团军为锤头,围绕着基辅外围画一个大圆弧,把二者之间的苏军第6、12集团军砸成粉末。
  

没有什么能比地图更能说明事实了。龙德斯泰特的高明处在于,先让克莱斯特的装甲集群绕到苏军后方经别尔季切夫直至五一城(如图)。与此同时,施蒂尔普纳格尔的德军第17集团军将与数个匈牙利机动旅一起经过文尼察东进,将苏军第6和第12集团军赶向德军第1装甲集群,届时到达阻击地点。然后……苏军两个集团军就完蛋了。这便是后来乌曼围歼战。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马上注册

x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及公众号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星虎 ( 黔ICP备05004538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9-28 16:1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