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虎论坛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宝宝寒

[转帖] 草鞋军团----关河五十州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1-18 11: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草鞋军团(400)

  在南京保卫战打响的最后时刻,蒋介石还要用快艇将杨森接回南京,并加以叮嘱,实在是因为杨森将处的位置太过重要。
  唐生智在南京守一线,杨森在安庆守二线,南京一旦守不住,安庆势必要承受巨大压力。当然,最主要的是杨森麾下已只剩残兵败卒。
  杨森提倡军人常带三分怒,你在他面前昂首挺胸,哪怕是出言顶撞,都要比献媚阿谀吃香得多。杨森自己说,他从懂事起,在战场上就从来没有哭过,不管遭遇多大的打击,受多大的创伤,也不轻易掉泪。
  在杨森看来,吃了亏挨了打之后,第一个反应是如何发起反击,以及如何补救,哪有工夫去哭?
  可是打完出川抗战的第一仗,他就哭了。
  第二十军在淞沪会战中伤亡殆尽,杨森付出半生心血,一手训练出来的巴蜀子弟纷纷倒在血泊之中。
  杨森一边哭,一边骂,说古诗中有一句话不通:什么叫“一将功成万骨枯”?写这诗的人一定没带过兵,一个优秀的带兵官,不会只把士兵当兵看待,而会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兄弟骨肉。
  当杨森真正面对“万骨枯”时,他没有功成的欣喜,只有彻骨的悲痛。
  林相侯战死后,杨森想起他家境不好,特地拍发电报回广安,将自己的一座房子和一些田地赠送给了林相侯家属,这些房田当时价值十多万银元。
  淞沪会战把第二十军打残了,也把杨森弄得无比伤心。
  很多人遭到这种沉重打击之后,或者一撅不振,从此爬不起来,或者开始明哲保身,有意识地躲避作战,不肯再碰硬钉子,但是杨森不是这种人。
  追溯杨森的少年经历,可以窥见他这种性格养成的过程。
  杨森祖籍湖南衡阳,是清末湖广填四川时的移民,世代以耕读习武为本。杨森的父亲考中过武秀才,能百步穿杨。杨森因是家中长子,父母对其期望很高,父亲给杨森立下的规矩是,必须习文,不许习武,以免影响功课。
  可是杨氏家族本有习武传统,杨森的叔伯兄弟习武者众多,杨森在读书余暇也就瞒着父亲,偷偷摸摸地跟着练。
  到了端午节,家族组织骑射比赛,杨森就像传说中的霍元甲一样,猛不丁地大显身手,并勇摘第一。
  杨父这才知道儿子偷练武术的经过,当着面狠批一顿,但是嘴上骂着,脸上却微露笑容。
  不管习文还是练武,都是要出人头地,随着世乱迹象已显,文武兼备显然要胜过单纯习文。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 10:56:29 | 显示全部楼层
  草鞋军团(401)

  广安有一座叫龙台寺的著名古刹,寺门前雄踞两尊石狻猊,每尊都高达六米,为整块白石雕成,作龙腾虎跃嘶吼状。寺僧们为了这两尊石雕,伐木做滑车,用数百人推挽,尽十年之功才搬到寺前。
  这个有如愚山移山的故事,让年少时的杨森深受启发,即只要不计代价,奋斗到底,事业没有不能成功的,理想也一定能够实现。
  当时八股虽废,科举未停,杨森小小年纪就前去报名应考,文武都报了名,结果均名落孙山——文是新试题没练熟,武不是技艺不精,是嫌他身材矮小。
  杨森十分沮丧,师友如此安慰:“假使你考中了文武两秀才,只能取一个,那你怎么选?倒不如一个都考不中了。”
  杨森听了哭笑不得。
  杨森不是不聪慧,《古文观止》、《八家诗选》等书都能背上八页之多,堪称班中翘楚。老师对他期盼甚切,全班命题作文,总是让杨森负责收卷,还告诉他:“你收卷时,一定要先闻一下,那文章条理畅通的,一定有异香,不通的,闻了能让你吐三天!”
  杨森的作文属于有异香的,可惜自从他那次落弟之后,科举很快就废除了,于是他在中学毕业后,便去报考速成学堂。
  尴尬依然如旧,杨森各门成绩都合格,唯独因为身高不够,体检老是过不了关。
  主考官对杨森说明了不能录取的原因。杨森霍然而起:“我年纪小,所以才身高不够,等再过两年,一准是高大魁梧异于常人!现在怎么能因为这个,就阻碍我从军报国的远大理想呢?”
  当时的主考官是周骏,听后大为惊异,感到杨森志向不俗,立即决定录取。
  日后杨森身材魁梧,果然没成为“杨矮子”,非但如此,他那种不混出头就决不甘心的劲头,还得让人仰视才行。
  在四川内战中,杨森算是“混”出了头,成为一线川将中的翘楚。不过那是内战,杨森自己已经羞于提及,他要在安庆东山再起,实现自己人生新的飞跃。
  杨森原先的家当,在川军中属于最破之列,可他的第二十军照样能打仗,不得不说,全是靠血肉硬拼出来的。
  这种不计代价的血拼,终于为他带来了利好。以前第二十军的军饷很少,一直处于饥一顿饱一顿的状态,淞沪会战结束后,军政部开始按照“中央军”标准发饷,再不用杨森搞什么“饥军政策”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 10:58:04 | 显示全部楼层
  草鞋军团(402)

  蒋介石兑现诺言,给第二十军拨来大批捷克式或中正式机步枪以及进口武器,不仅装备了步兵,而且使杨森得以增配特种部队:每营一个重机枪连,每团一个迫击炮连,军、师、团各级,都有独立的通讯兵和工兵,指挥上更加灵活有效。
  从川军中最穷的穷人,一下子跨越到最富的富人,杨森感觉是天都亮了一段。
  接下来是兵员补充,这个很多部队都为之伤脑筋的问题,杨森解决起来要容易得多。四川内战时期,他便以“本军系统化”为号召,在四川广开军校,其中仅军校培养的军官就不下五万人,此外又在他的老家广安大举练兵,广安接受过军事训练的退伍兵和年青壮丁不计其数。
  别的地方无人肯应征入伍,需要拉壮丁来凑,广安完全不用,只需杨森一个电报,召之即来,来之能战。
  年轻人中也有很多像杨森这样,性格热血,就爱打仗,他们为了避免麻烦,甚至自制军服,自垫旅费,直接跑到安庆来投奔杨森。
  杨森在电报中要后方运送一万补充兵,一下子来了两三万,大部分是广安子弟。
  亲不亲,故乡人,新兵走进营房,马上就有乡音招呼,那份亲热和融洽,也是在别的部队里很少能看到的。
  兵员有余,杨森便将军中老弱者替换下来,发放遣散费,仍令其搭轮回川。
  在安庆练兵期间,杨森重点吸取了淞沪会战的经验。
  过去第二十军使用轻重机枪,和国内的大多数军队一样,有一个习惯毛病,就是喜欢扫射。一见阵地前有风吹草动,机枪手马上拼着命地按板机,结果整夹整袋的子弹一次性便打完了。
  淞沪会战是与高手过招,日军机枪手通常就不会扫射,只会点射,很注重命中率,前面不管有多少目标,他都要一个个地予以消灭,十分节省子弹。
  杨森在重新训练机枪手时,与此为戒,特别注重了点射。
  此外就是有针对性地训练防空防毒,教授如何构筑隐蔽工事,这些也是以前国内战争上的空白点。
  经过重组重训,第二十军在较短时间内,便得以恢复和提高了战斗力。
  就在杨森忙于厉兵秣马之际,前方战报传来,日军已攻陷南京。
  南京失陷后,国内舆论曾认为日军会继续乘舰溯江西犯,直达安庆,而当时中国军队尚未完成对江面的封锁,安庆又仅有一个第二十军镇守,眼看着安庆难保,一时谣言四起,都说:“日军明天就要进城了。”民众草木皆兵,纷纷逃亡。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 10:58:59 | 显示全部楼层
  草鞋军团(403)

  为了稳定人心,杨森每天派出军乐队和大队士兵,逢人就宣传,表示川军决不放弃安庆,即便日舰真的明天就到,也要战斗到最后一个人。
  看到军队不慌不乱,人们才陆续返回,市面也逐渐恢复起来。
  杨森内安人心,外部防御,他将主力布置在最前沿,安庆城内只留一个团,战区拨来的重炮兵则被安排于长江北岸。
  安庆除了第二十军,还设有新四军办事处。办事处负责人与杨森协商防区划分,并主动要求向前线推进。
  安庆附近的其他友军,全都在收缩防线,尽可能离日军所占领区域远一些,杨森不知道这支新四军主力究竟强大到什么规模,竟可以在日军眼皮子底下活动乃至于生存,便派人前去实地调查。
  调查的结果让他大跌眼镜,“新四军主力”一共才七八百人,几十条枪。
  随着调查的深入,新四军的生存之道逐渐浮出水面:他们白天不露面,全是晚上行动,到达一处村庄,立刻脱下军装,化装为零,跟当地百姓混杂一处,让人根本分不出谁是民谁是兵。
  过去在四川,杨森曾经有过跟红四方面军交战的经历,那时他只知道共产党的部队厉害,但不知道为什么厉害,现在他知道了。
  杨森早年就有川中第一勇将之称,但也常常被人诟病为是有勇无谋的“川中吕布”,直到淞沪会战,他和第二十军将士给人的印象,仍然只是勇。当获知新四军的“秘密”时,杨森立刻有了一种面壁多年无法破壁,突然被高人敲了一下脑壳,然后大彻大悟的感觉。
  杨森完成了一个自我蜕变,他偷师新四军,处处加以效仿。
  第二十军建立了政工队,由政工人员对官兵进行抗日救国、保土为民的教育,同时还在各基层部队巡回教唱抗战歌曲。杨森甚至把新四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也搬了过来,并扩大为“四大纪律、十四项注意”,要求部队早晚点名时必须集体诵读,齐声高呼,以作为全军的行动规范和指南,
  出川抗战的川军,只要跟八路军、新四军邻近的,大多拜过师,邓锡侯、孙震、李家钰等人在北方,拜师的时间还在杨森之前,但这些“学生”里面,还就数杨森学得最为惟妙惟肖。
  除严明军纪外,杨森自己也率先垂范,经常揣摸如何跟地方和民众打交道。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 11:00:28 | 显示全部楼层
  草鞋军团(404)

  光扯着嗓子装官腔吓人不行了,那叫军阀,现在再不能搞这一套。安徽的教育厅厅长是四川人,通过他的介绍,杨森与安徽省主席蒋作宾相识并且关系融洽。
  当时安徽省政府已迁至金寨,仅留了部分警察在安庆维持秩序,但这些警察根本管不住“荣军”。
  所谓“荣军”,是从前线撤退下来逗留于安庆的负伤士兵。因自恃抗战有功,他们在安庆城内到处横行,进戏园子看戏不买票,搭汽车也不卖票。更有甚者,为了搭到车,晚上在马路上用桌凳设置障碍,以阻止汽车通行,造成安庆的秩序相当紊乱,市面也极度萧条。
  除了骚扰地方,到处滋事外,“荣军”还不时涌入省政府留守机关,索粮讨钱,搞得机关人员走投无路,难以应付。
  前线已经溃败,后方又是如此混乱的一番景象,杨森大受刺激,他在军部召集全军军官训话时,当场痛哭流涕:“你们看日本把我们中国打败成什么样子了,如果再不努力,我们将要当亡国奴,到那时我们还活得出来吗?我们要赶快进攻才行!”
  杨森在部署完防务后,便在安庆城内贴出布告:伤残官兵到指定医院集合,过境官兵尽速离开,被打散了无处可去的部队,也可以负责收容,但必须接受整编。
  有人尚肯听话,有人置若罔闻,直到三天后,发生了一件荒唐事件。
  有三个散兵,不听布告所宣,到处闲逛,他们把安庆公园里的鸳鸯错当成了南京板鸭,砰砰数枪,打死了几只,然后拿到餐馆让厨师烹饪加工,做成了美食。
  这三个哥们是饱了口福,枪声却使居民陷入了恐慌。杨森派出的巡察队跟踪前往,在餐馆里来了个人赃俱获。
  杨森下令将三个散兵予以拘捕禁闭。
  关个禁闭还是刹不住歪风。杨森亲自带着卫士巡街,走进公园,又看到一个“荣军”在抓公园里饲养的野鸭子。
  杨森腾地就火了,立刻让卫士上前,一枪把“荣军”给就地枪毙。
  杨森发威的消息一经传出,安庆市面倏地安静下来,那些不服调遣、惹事生非的伤兵散兵全都消失得无影无踪,当地秩序之良好还倍于平时,这大概就叫“乱世须用重典”。
  蒋作宾感激不尽,地方与军队合作良好,有时,各级机构间出现问题,都主动找杨森协调解决。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 11:01:44 | 显示全部楼层
  草鞋军团(405)

  驻防安庆四个月后,安庆警察厅长给杨森打来电话,说桐城发生了一件间谍案,他让桐城县长将案犯解来,可对方不理不睬。
  要在以前,杨森会桌子一拍,马上派部队去把县长“请”来,但如今他就知道先打个电话了解情况。
  县长解释说,所谓案犯是当地小学教员,大家闺秀,父母又都是桐城的绅士名流,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是女间谍呢?
  杨森决定亲自过问,让警察厅把证人送来。
  证人到场,杨森愣住了,原来竟是两个小孩子:一个男孩,八岁,一个小女孩,也只有十二、三岁。
  杨森诧异地问陪他们前来的警察:“两个未成年人,怎么可以作证?”
  警察说有证物啊。那是一张电报纸条,是从孩子书包里搜出来的,而且两孩子在警察厅都承认了,说系女教员派他们来安庆进行“活动”。
  杨森再看孩子,小脸全都吓到煞白,于是他便把警察支开,和颜悦色地单独与之交谈。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两小孩是姐弟,家里有部队电台借住过,那张电报纸条是报务员扔掉的无用电码,孩子好奇,就收集起来玩耍。他们这次到安庆,其实系逃学出来的,准备在安庆找外婆,外婆没找到,却因为跑来跑去,东张西望,被警察给逮住了。
  警察厅是什么场所,既有书包里搜出的“物证”,又被警察拍桌子敲板凳地一吓,两小孩就糊里糊涂地承认是某老师派他们来的。
  这真是葫芦僧判了葫芦案。杨森很生气,派人把孩子送回桐城,同时又责备了警察局长几句,让他立即结案。
  “间谍案”发生不久,杨森在安庆街上行走,忽然人群中起了一阵骚动,许多人在喊:“抓到汉奸啦,抓到汉奸啦!”
  杨森心中一动,分开人群,挤过去一看,见几个满面怒容的人正抓住一个吓到半死的“汉奸”不放。
  有了“间谍案”的经验,杨森赶紧说:“把他带过来,让我问话。”
  人群中有认识杨森的,便把“汉奸”推到杨森面前。
  这“汉奸”倒在地上,浑身籁籁发抖,吓得身体都软了,经杨森的卫士劝慰,才结结巴巴地说出原委。
  原来当天是端午节,按照安庆风俗,家家户户都要买点红布给小孩做衣服。此人买了布后,不经意地举起来朝着太阳一照,本意是想看看布质厚薄与否,可不凑巧的是,日机正好于此时飞过,便被误解成了给敌机打信号。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1-23 12:26:08 | 显示全部楼层
  草鞋军团(406)

  杨森有军事经验,这事一想就能想明白:飞机飞得那么高,怎么看得见那一点点红布呢?再说了,安庆大街又不是什么军事基地,哪里用得着打信号。
  杨森做主,竭力给群众解释清楚,才帮“汉奸”洗脱冤枉,挽救了一个无辜者的生命。
  杨森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安庆的大街小巷,由此还给他带来了一件奇遇。
  有一天早上,杨森骑马去安庆郊外散步,走到一处公园,发现那里聚集着许多人。
  这些人个个面容憔悴,但是衣冠楚楚,一看就知道是高级知识分子。经杨森下马询问,了解到他们全是山东齐鲁大学的教职员工。
  当年的齐鲁大学极负盛名,有“北燕京,南齐鲁”之称,学校因抗战要迁到后方,可是由于无处寻觅交通工具,师生全都流落到安庆,自身衣食无着,学校的图书仪器也没法运来。
  杨森打听明白,立即出手相助,安排车辆进行运送。听说师生们要去四川,他又积极鼓动齐鲁大学迁去自己曾长期驻防的万县,并把他原在万县的司令部借给齐鲁大学做校址。
  四川军人素重教育,杨森引以为豪,认为协助齐鲁大学迁校,是他在安庆做得最为得意的一件事。此后,杨森还曾派出车船,将合肥几所学校及安徽大学的图书仪器,全部抢运到武汉。
  在很多人眼里,无论“间谍案”,还是“汉奸案”,乃至于迁校,都称不上大事,作为一方统兵将领,杨森微服私访的举动,似乎还有不务正业之嫌——有这空,你应该多研究研究兵法嘛。
  可是,兵法有很多种,这其实也是一种兵法,而且是杨森偷师后学到的顶尖兵法。
  正是从许多看似不经意的小事上,杨森开始有意识地接近民众,了解民众,直至组织民众,从而为他日后叱咤抗日战场打下了基础。
  杨森为人颇有历史情怀,乘着驻防安庆的机会,他特地去参观了包公遗物,瞻仰了李鸿章府邸,甚至还跑到桐城,一一凭吊了周瑜及大小乔的墓地。
  在桐城,看着夕阳西下,白杨萧萧,历史与现实瞬间融会到了一处,杨森默诵起苏东坡的诗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有勇无智的吕奉先渐渐远去,杨森现在的偶像,已变成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的周公瑾。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1-23 12:27:32 | 显示全部楼层
  草鞋军团(407)

  纯战术的兵法,杨森当然也研究。
  日军占领南京后,并未立即向安庆发起进攻,只是派飞机轰炸。本来按照安庆的城市级别,还不够资格挨炸,但安庆附近有座飞机场,日机每次炸完武汉,安庆是必经之地,如果机舱里还有剩余炸弹,一准会全部扔进飞机场。
  杨森于是找来木匠,做了几架木头飞机。日机路过安庆时,发现下面还有一支“机队”傻乎乎地停在机场,立即胸肌澎湃,忙不迭地围过来狂轰乱射,把“机队”打得支离破碎,木屑块飞得到处满地都是。
  其中有一架日机或许是太投入了,一个俯冲,竟然将飞机头扎进地面,顿时机毁人亡,倒是机枪和降落伞全都完好如新,被杨森守株待兔,乐呵呵地捧了回去。
  杨森变聪明了,或者说,变狡猾了。
  兵者,诡道也,除了以硬对硬,直来直去,还可以拥有更多选择。造木头飞机不过小技,杨森还“偷师”了更多精髓。
  日军占领南京后,并未立即沿江西上,但在徐州会战进入收尾阶段后,其战略重心逐渐向淮南转移。
  淮南战场由杨森和徐源泉共同负责。杨森以安庆为中心,徐源泉以合肥为中心,由于这一战场无“中央军”驻扎,守备上相对薄弱。
  1938年5月初,第6师团从芜湖启动出发。这个臭名昭著的“野兽师团”战斗力极强,其前卫部队短时间内便击败了徐源泉所率的鄂军,从而攻占巢县,逼近合肥。
  巢县不是杨森的防区范围,而且他自己承担的防区面积也已经够多了,还得防两头——南面是沿江水路,北面是淮南铁路。
  呆在家里看人打,绝不是杨森的性格,战场上他从来就不肯安分守己,更何况从战场态势来看,帮鄂军就是在帮自己,守合肥就是在守安庆,如何能坐视不动?
  人生就像在打电话,不是你先挂,就是我先挂,怕个什么!
  新四军的作战实践告诉杨森一个道理,有时后方攻袭战,要比前方硬耗有效得多,也讨巧得多。
  1938年5月13日,在杨森的指挥下,原守淮南铁路的第二十军一部架设浮桥,突然渡河杀往巢县。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1-23 12: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草鞋军团(408)

  手上还有份内活,所以原计划并没有要攻占巢县,而只是想发动奇袭,杀些鬼子,挫挫此辈的嚣张气焰。在到达巢县附近时,碰到一个当地农民,听说川军将去巢县打日本人,农民透露了一个秘密:巢县城墙上有一个洞,洞口还不小,扛着机枪都可以通过。
  根据情报,第二十军临时决定改变计划,索性杀进城去。
  这天深夜,由两个营组成的突击队悄悄地往城里摸去。巢县城下有一条护城河,因为来不及准备,搭的浮桥还没有全部完工,但为了抢时间,工兵直接下水,将浮桥扛在肩上,让突击队冲了过去。
  那些天正赶上天气热了起来,日本兵怕热,晚上一个个地跑到街上纳凉,此时睡得正香哩。
  自南京屠城以来,这帮家伙骄横惯了,根本不相信半夜还有人敢相扰,就算是扰的话,登上城头防御不还有的是时间吗?
  城墙上那个洞口,正是将他们送往地狱的绿色通道,突击队进城后,看到街上这么多活靶子,立即大开杀戒,一下子打死了近两百多日本兵,有的人睡梦中就被干掉了,死的时候都不知道外面究竟发生了什么异样。
  惊觉的,还来得及逃的,全都退进了城内高地。
  杀得这么痛快,源于奇袭二字,面对面攻防,尤其是仰攻,难度就大了。第二十军向高地冲锋十余次,均未能得手。
  有鬼子在城内,就不能说真正占领了城池。杨森获悉后,欲邀驻合肥的鄂军会攻,以全歼巢县的这股残敌,不料徐源泉很不济事,没怎么固守,就率鄂军撤出了合肥。
  1938年5月14日,第6师团占领合肥,随后向巢县大举增援。
  这其实都是发生在一个晚上的事,所有变化和意外,均不是计划内所能预料。
  拂晓之前,第二十军边打边撤,离开了巢县。
  看着满街的死鬼子,第6师团气到七窍生烟,想想占领偌大一个合肥,也没死几个人,真恨不得马上将杨森捉住并大卸八块,其主力坂井支队南进之后,便奉令一歇不歇,舍了命地对第二十军发起攻击。
  从合肥到安庆,大、小关是主要防守据点,大、小关有失,安庆便成了死城,因此杨森只得将第二十军主力全部调至大、小关,与坂井支队展开决战。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1-23 12:31:02 | 显示全部楼层
  草鞋军团(409)

  1938年6月10日,坂井支队向第二十军发起全线进攻,战线长达四十里,投入兵力三千多人,且有山炮辅助射击,但当天并未能攻陷阵地。
  第二天,一线日军增至七千,除山炮外,飞机也加入助战行列,多达九架飞机乌鸦似地满天乱飞,进行低空扫射和轰炸。
  飞机对陆军造成的伤亡,其实并不比火炮更多,其恶毒之处主要在于精神上的剌激,嗡嗡叫唤的声音足以令人崩溃。
  第二十军伤亡遍野,战斗兵牺牲殆尽。前敌指挥官向杨森报告:“大关附近激战惨烈,已无法死守。”
  杨森在电话中回答:“谁退下来就枪毙谁!”
  指挥官便将炊事兵、勤务兵全部补充一线,继续死守死战。
  当天,杨森也亲自赶到大、小关督战。在那里,他看到第二十军已死伤了三千多人,但是官兵至死也不肯退后一步,确实已经竭尽全力。
  大、小关决战的同时,日军在水路也没闲着。杨森在江面布设的水雷、两岸修筑的工事,皆被日本海军陆战队所打捞或摧毁。
  1938年6月12日,日本台湾旅团及海军陆战队相继在安庆附近登陆,而此时杨森在主力北调后,能用于守安庆的,不过正规军四个连,再加上城里的守备队和警察。
  安庆无论如何是守不住了。杨森下令放弃安庆,并定于晚上十二点全军撤退。
  唐生智守南京,撤的时候乱七八糟,很大的原因是守城部队皆非其亲兵,关键时候全都不服从指挥。第二十军皆系杨森嫡系,他让怎样就得怎样,说好十二点撤,没人敢提前一分钟走人,因此尽管在放弃大、小关后,安庆实已处于三面包围之中,但整个撤退过程仍然能做到有条不紊。
  杨森将四个连设于山上,尽力抵抗,以掩护安庆市民撤退。杨森本人在安庆市里巡视一周,确认市民已撤离后,方才告别江城。
  杨森虽撤,却不是抱头鼠窜的那种,而是且战且退,一路都很有范。
  两天后,唐式遵奉蒋介石之命,派来两个旅增援第二十军,杨森有了作战资本,他又杀了回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及公众号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星虎 ( 黔ICP备05004538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6-17 11: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