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虎论坛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宝宝寒

[转帖] 铁血时代——以霸业为主线的春秋战国史----醉罢君山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5-30 12:55:26 | 显示全部楼层
  
  
  
  
  
  (铁血时代-418)
  
  
  
  
  
  
  皇天不负有心人。
  自从勾践尝粪后,夫差的病,居然鬼使神差地好起来了。这下子夫差非常高兴,完全康复后,他大办宴席,特别邀请勾践参加。在酒宴上,夫差对群臣宣布说:“今天我特地给越王安排了朝北的坐位,大家要以贵宾之礼来对待越王。”
  吴国君臣上下,纵情饮酒,只有一个人闷闷不乐。这个人就是伍子胥。他眼看夫差一步步地落入勾践的圈套中,又听不进去劝谏,心里非常不痛快。当他听吴王宣布要把勾践当贵宾时,一气之下,索性跑掉,离开王宫回家去了。
  这一幕被伯嚭看在眼中。在吴国大臣中,伯嚭是太宰,伍子胥是国相,两人都是元老级人物,位高权重。以前两人也是好朋友,但自从夫差上台后,伯嚭一味溜须拍马,讨好夫差,谋私利,不以国家为重,这使得伍子胥看不起他,两人的矛盾便迅速升级,明争暗斗。
  伍子胥酒宴还没结束就溜了,这下子伯嚭有发挥的机会,他以冷潮热讽的语气对夫差说:“真奇怪啊,没仁德的人溜了,有仁德的人都留了下来。伍相国是刚毅而勇猛之人,却没有侍坐陪酒,大概是看到在座有这么多仁义之士,他自感惭愧吧。”夫差也瞧见伍子胥溜走,溜就溜呗,反正老子早就瞧他不顺眼了,听伯嚭这番讽刺的话,真是说到自己心里去了,夫差便应和了一句:“说得好!”
  没有伍子胥在场,就没有不和谐的声音,这让勾践感到愉快。勾践与范蠡不失时宜地站起身,举起酒杯为吴王祝寿,并献上祝辞:“大王延寿万岁,长保吴国。四海咸承,诸侯宾服。觞酒既升,永受万福。”这些话,把吴王乐得找不到北,可是勾践更乐,只有把你灌迷糊了,我才有翻身的机会。
  这一天的酒宴,大家觥筹交错,皆大欢喜。
  
  第二天,伍子胥又来了。他虽然酒宴半途溜了,可还是打听到勾践那一番祝辞。他一大早便到王宫,入见夫差,劈头便说:“大王昨天瞧见没有?勾践这个人,表面上说得一套溢美之辞,其实内怀虎狼之心,矫情造作,不过是为了保全自己罢了。大王您喜欢图一时之快乐,却不考虑千秋万世的基业,放弃忠直之言,偏听馋夫之语,这样一来可就危险了。以前夏桀明知自己危险,却找不到自救的办法,明知前面有白刃,却没办法躲开。愿大王以此为鉴,迷失不远能及时回头,那还是有希望的。”
  伍子胥有一个毛病,他可能自己也不太清楚,他怎么老是拿桀啊、纣啊来跟吴王夫差比呢?他不知道吴王的脾气吗?当然,伍子胥与伯嚭的不同正在于此,他看不惯伯嚭的溜须拍马,自己的语气虽然尖刻,但拳拳之心溢于言表,吴王应该可以明白。可是他错了,吴王不仅不明白,反倒失去了耐心。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5-30 12:56:46 | 显示全部楼层
  
  
  
  
  
  (铁血时代-419)
  
  
  
  
  夫差以挖苦的语气说:“寡人病了三个月,没有听到相国一句问候的话,也没有吃到相国进献的食物,我看相国心里是根本没有寡人。你作为臣子,这样难道算是忠诚吗?你再看看越王,率臣民归顺于我,自己甘愿当奴仆,妻子当婢女,却一点怨气也没有。我生病的时候,他甚至亲尝粪便,又把国库里金银财宝拿来作为礼物进贡,可见他是仁慈忠信的人。我要是听你的话,把他给杀了,那我岂不是太糊涂了?相国大概是想逞个人的快意吧。”
  伍子胥听得差点没有把肺气炸了,他强捺怒心,耐下心来又说道:“大王!您完全说反了!您怎么会认为勾践做这些事是出于仁慈忠信呢?他能屈身为奴仆,这说明他深谋远虑;进贡大量珍宝却没有怨气,是欺骗大王;亲尝粪便,那是要得大王之心啊!越王越谦卑,说明他机谋越深,吴国危险了。大王您要明察,不然等到社稷变成荒丘,宗庙遍布荆棘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夫差把袖子一甩,不耐烦地说:“相国不要再说了,我没有耐心听了。”说罢拂袖而去。
  伍子胥望着吴王的背影,他突然觉得周围的一切都变陌生了,而自己垂垂老矣,在吴王眼中,他已经什么都不是了。
  
  伍子胥的努力失败了。吴王夫差最终释放了勾践,临行前,夫差还为勾践设酒宴饯行,并说道:“寡人今天赦罪于你,让你回到越国,你得记得这份恩情。”越王勾践诚惶诚恐,倒地磕头谢道:“承蒙大王怜悯,让我得以生还,我与范蠡、文种等人,定为大王尽忠效死。苍天在上,臣不敢忘恩负义。”夫差都被自己的仁慈感动了,他说道:“君子一言九鼎,你走吧,好好努力吧。”
  勾践又磕了两个响头,跪在地上不起。对他来说,已经演了三年的戏了,现在戏要结束了,不可在最后关头暴露自己的内心。可是吴王夫差还当真以为勾践心悦臣服了,他上前扶起勾践,把他拉到马车边上。这时勾践才假装依依不舍地上了车,范蠡手上持着马鞭,挥鞭一吆喝,车子缓缓地远去。
  吴国群臣都拜贺夫差的英明仁德,惟独伍子胥满怀惆怅,他知道,猛虎一旦放出囚笼,很快就会露出凶狠的本性。
  勾践的马车一直到了三津渡口,已经看不到吴国的君臣了。回想起这三年忍辱负重、苟且偷生的日子,他忍不住眼泪掉了下来,泪水顺着脸颊一滴一滴地落下,打湿了衣裳。他望着无垠的天空,为生命的无常感慨万千:“哎!我受尽困厄,谁想竟然能活着渡过这条河。蒙上苍眷顾,生还故乡,可谁晓得还有没有后患啊。”
  范蠡先跳下来,扶着勾践下车,并说道:“大王不要有疑虑。只要两眼向前看,沿着路一直走,越国会得到上天的保佑,而吴国肯定要受到惩罚。”
  过了三津渡口后,又前行一段路,到了浙江边上。这时的天空澄澈而蔚蓝,清风扑面而来,越国的江山已入眼中。勾践与夫人按捺不住激动之情,感叹道:“我本来已经绝望了,以为与越国万民永别,岂料到今天又回来了,可以重建家国了。”
  这下子,勾践泪如泉涌,他赶紧以袖遮面。三年来他每天掩饰着自己的内心,今天他终于可以把压抑许久的心情,以泪水的方式,尽情地释放。
  勾践回国,举国狂庆。臣民们相信这位伟大的统治者,一定会带领他们,使越国走出困境,打拼出一片新天地。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5-30 12:57:17 | 显示全部楼层
  
  
  
  
  
  (铁血时代-420)
  
  
  
  
  四、卧薪尝胆
  
  勾践虽然回到越国,但要复仇并非容易的事。
  自兵败后勾践入质吴国,越国实质处于亡国状态,只是赖几位忠臣的努力,保全了越国的臣民。吴王夫差实质上把越国当作一个附庸国,划拨给勾践的土地,只有区区方圆百里,甚至一座象样的城池也没有。而越国以前国库的钱财,几乎都拿去贿赂吴王了。如今的越国,既弱且穷,想要打败吴国,不啻为天方夜谭。
  如果畏难而退,那他就不是勾践了。
  既然上天可以使自己死里逃生,这不是预兆着自己肩负一个更大的使命吗?在经历那么多的挫折后,他的心志坚强如铁,绝不轻言放弃。梦想虽然远在天边,但只要一步一步地走下去,终究会越来越近。
  百废待兴,千头万绪,从哪里着手呢?
  
  面对破败的国家,勾践首先想到的是建筑一座新城,有了新的城市,才有政治中心,国家才有凝聚力。虽然国家民力、财力都不足,可是范蠡还是很出色地完成筑城的任务。城不大,但设计颇为精巧,分为内城与外城,外城筑有城墙,但在通往吴国的西北角却不筑城墙,这是做给吴国人看的,表示说我们越人对吴国不设防,你们不用担心。
  新的城市建成了,越人有了更好的生活环境,但同时也容易令人产生好逸恶劳的懒惰习性。勾践在吴国过了三年非人的生活,现在他又是一国之君,拥有权力与财富的统治者,对他来说,真正的考验到来了。是选择花天酒地的生活来补偿往日的空虚呢?还是坚定意志,继续为伟大的事业奔波呢?
  人往往不是败给对手,而是败给自己。真正的敌人,是薄弱的意志力。美好的生活会一点一滴地侵蚀掉一个人的锐气,深悉人性弱点的勾践对此深有体会,他如履薄冰,小心翼翼地避开舒适的陷阱。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5-31 13:36:17 | 显示全部楼层
  
  
  
  
  
  (铁血时代-421)
  
  
  
  
  
  力量来源于信念。为了不让安逸的生活冲淡雪耻之心,勾践以苦行僧似的自律严格要求自己。
  “卧薪尝胆”这个典故已经成为古代励志的典范,也让我们见证了一个伟大人物非凡的品格。自新城建成后的第一天,勾践便开始每天上朝处理政事,他谨慎而小心,对外不求奢华,对内不敢放纵自己。可是他还觉得不够,必须要日日、时时警惕自己,因为人很容易健忘。还记得夫差吗?当年夫差为了报父仇,每天要求下人提醒自己,不可忘父仇,可是后来他被胜利冲昏脑袋了,他忘了,甚至把勾践给放跑了。勾践要报仇,就不能象夫差那样健忘,他想出了个办法。
  他在自己房门处悬挂苦胆,每当进出房间时,就用嘴去尝尝胆汗的苦味。十分苦,味道十分倒胃口,可这总比当年为了逃离吴国尝粪便要好吧。尝到这个苦味,就不会忘掉当年的耻辱。不仅房门悬着苦胆,在勾践的座位旁,也悬着一粒苦胆,当他休息的时候,便凝视着苦胆,时刻提醒自己,现在不是享乐的时候,而是奋斗的时候。饭前照例要先尝一口胆汁,自言自语地说:“你忘了自己受的耻辱吗?”
  他的动力来源于雪耻报仇之心,这与伍子胥很类似。孔子曾说:“知耻近乎勇。”有荣辱感才能产生强大的勇气。“尝胆”不是一种作秀,不是表面文章,而是意志的强化。为了杜绝奢华与舒适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勾践对自己的要求到了苛刻的地步。他的生活简朴到极点,作为一国之君,亲自拿着锄头耕地,他的夫人亲自纺织,平时的伙食都是粗茶淡饭,没有肉,身上没有一件华丽的衣着。
  他比任何一个臣民都勤苦,下人都睡着时,他还在夜以继日地工作,或思考着国家的未来,呕心沥血。睡意袭来之际,他用辣蓼来刺激眼睛,以免自己睡着。在他的床上,没有褥垫,只铺些柴草。这些还不够,为了磨练自己的意志,他甚至采取极端的方式。在寒冷的冬天,他抱着冰块,用意志力去战胜严寒;在炎热的夏天,他反倒升起火炉,为的是让身体能适应更恶劣的环境。
  
  勾践不可动摇的意志,是越国得以复兴的保证。
  虽然他无时无刻不忘雪耻,但勾践深知复仇并不是一年半载能实现的,必须要耐心地等待。吴国仍然是最强大的国家,如果不能很好处理与吴国的关系,越国将再次被吴国人所颠覆。勾践继续讨好夫差,自己穿普通的衣料,却将上等葛麻织成的布料进贡给吴国。越王谦卑的态度,令夫差龙颜大悦,忽然又觉得自己是与商汤、周文王能相媲美的明君,便慷慨地赠予土地,使得越国的土地从方圆百里拓展到八百里。
  这么一来,勾践已经恢复了大部分的国土。越国的土地原本方圆上千里,如今虽然还未完全恢复到以前的水平,但对勾践来说,这已经是一大胜利了。作为报答,勾践又送给吴王葛布十万匹、优质蜂蜜九大桶、精美彩色竹器七个,狐狸皮五双,箭竹十船。这下子夫差更神气了,善于拍马的部下纷纷称赞吴王的仁德天下无双,只有伍子胥愤而离开朝廷,跑回家里,他气坏了。夫差不仅放虎归山,又让勾践得寸进尺,在伍子胥看来,吴国迟早要完蛋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5-31 13:37:28 | 显示全部楼层
  
  
  
  
  
  (铁血时代-422)
  
  
  
  
  
  吴王夫差被一群拍马奉承者所包围,而越王勾践的身旁则是一群精诚团结的贤臣。在越国臣僚中,最著名的人物有范蠡、文种、计倪等。为了进一步迷惑吴王,勾践甚至不发布任何政策法令,这只是作作表面文章,让夫差掉以轻心。暗地里他则大力充实府库,开垦田地,缓刑薄罚,减轻赋税,使百姓富实安定,国家逐渐强大。
  春秋是一个极富荣誉感的时代,勾践虽然逃离虎口,但每每思及以前“遁弃宗庙,身为穷虏,耻闻天下,辱流诸侯”的经历,报仇的烈火便熊熊燃烧。这个大耻不报,他在各诸侯面前抬不起头。
  可是吴国还是那么强大。虽然伍子胥渐渐失宠,而以伯嚭为代表的一群溜须拍马之臣充斥朝中,不过吴国还没有衰微的迹象。吴王阖闾所建立的军队制度与伍子胥推广的政策教化,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诸侯国中,吴国是最强大的,晋国与楚国都走下坡路了,齐国也因为齐景公的去世而使政局变得扑朔迷离。
  要凭越国之力打垮吴国,谈何容易!
  
  事在人为。
  机会有时并不是等来的,而是创造来的。
  要打败吴国,就必须要削弱吴国的力量,勾践与文种设计出一个精巧的方案。文种对勾践说:“吴王夫差喜欢建造宫殿楼台,不断地征用民工。我们可以利用他的这个僻好,让吴国大建土木,以弱其力。”
  这是一个阴谋。这种阴谋在后来的战国时代还一再出现,最著名的一个例子,就是韩国派著名的工程师郑国潜入秦国,为秦国开通一条水渠,目的是为了耗费秦国人的人力物力。但是韩国人最后失败了,可是勾践却是成功的。
  要怎么做,才能打动吴王大兴土木呢?文种建议,寻找山中珍奇木材,作为礼物送给吴国,吴王看到名贵木材后,必定想大建亭台楼阁。勾践派了三千人深入山林,花了一年时间,终于找到了两棵珍稀树种,这两棵树,粗二十围,高五十寻(一寻为八尺)。找到这两株奇树后,勾践让能工巧匠将树木经过雕琢打磨上色,制成十分华丽精美的装饰物,并进贡给了吴王夫差。
  果然不出所料,夫差得到这些珍贵木器后,非常开心,打算建造一座姑苏台,将这些精美的木制装饰品安装在楼台之上。为了能配得上这些名贵的木头,夫差在建筑材料上更加考究,光是收罗建台的材料,便花去三年的时间。这座壮观的姑苏台,最终在五年后建成,楼台很高,登台后周围两百里方圆之地,可一览无遗。这个庞大的工程,使吴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行路之人,道死巷哭,不绝嗟嘻之声,民疲士苦,人不聊生。”
  勾践的目的达到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5-31 13:38:22 | 显示全部楼层
  
  
  
  
  
  (铁血时代-423)
  
  
  
  
  
  
  紧接着,勾践又针对夫差的另一个弱点展开攻势:好色。
  当然,这也不是夫差一人的弱点,所谓“英雄难过美人关”,大多数男人都有这毛病。勾践在吴国呆了三年,对夫差的品性,了解颇多,他问文种:“吴王这个人,荒淫无度,沉湎于酒色之中,疏于政事。我打算利用他这个缺点,不知您有什么计谋没有?”
  文种说:“吴王好色,而太宰伯嚭又是个巧言谄媚之人,投夫差所好,如果我们进献美女,他们一定会接受的。大王可在民间寻找两位绝色女子,进献给吴王。”
  越国这个地方,山清水秀,自古以来,还真是出美女的地方。话说在越国境内,有一座山名为苎萝山,山下有两个村庄,一个在东边称为东村,一个在西边称为西村。西村有一个女子,名字叫夷光,这是个很勤劳同时很漂亮的少女,平常帮家人卖柴草,回家后又到溪边去浣洗衣裳,因为她是西村施家女子,所以后来被叫西施。
  西施与汉代的王昭君、三国的貂婵、唐代的杨贵妃并称古代四大美女。其实西施长什么样子,后人也无从得知,但可以说明她确实是一位绝色美女。她原本过着平凡无奇的生活,但却在不小心之间,卷入到了政治漩涡之中。
  同样改变命运的,还有另一名女子,此人叫郑旦,也是苎萝山的居民,同样是个美女,只是她的知名度远不及西施。
  当勾践见到这两位绝色美女时,心里也不禁一怔,可是他很快就摆脱自己感性的一面。他是一个意志极其坚强的人,特别是心怀大志,为了理想,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他不会因为女人而破坏自己的计划。
  得到西施与郑旦后,勾践并没有立即送给夫差。光有绝色倾国之貌是不够的,还必须要培养其内在气质之美。首先是从外表上打扮这两美女,穿上绫罗绸缎后,美女更加光彩照人。勾践又找来美容师与礼仪师,教她们如何化妆,如何走路更显得轻盈而优雅。为了让她们熟悉宫中各种礼节,勾践又在会稽东部一座小丘上修筑一土城,又被称为“美人宫”,内有庭台楼阁,让西施与郑旦两人居住。有时也让两人到都城内,熟悉各种建筑、里巷。
  西施与郑旦的任务,就是送给夫差后,以美人计迷惑吴王,让他荒于政事。说白了,两个美女都是怀有特殊使命的间谍。
  勾践做了精心的准备,耗费三年的时间包装两位美女。经过严格训练后的美女,无论是外貌、气质、举止上都是超凡脱俗,宛若天仙。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勾践是何等的耐心,何等的深谋远虑。
  现在已经是时候了。勾践派范蠡前往吴国,向夫差进献两位美女。夫差大为高兴,宣美女进殿,只见西施与郑旦凌波微步、衣裳飘飘而至,再定睛一看,那美貌,可谓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把夫差看得是两眼发愣。
  正当夫差心花怒放之时,又一个人出来泼冷水了。谁呢?当然是那个讨厌的伍子胥,他又开口说话了:“大王,不可接受这两名女子。”夫差一听气急败坏,吼道:“又怎么啦,越国进献两个女人,说明勾践对吴国是忠心耿耿啊。”
  伍子胥可不管那么多,脱口就说:“贤臣是国家之宝,美女是国家之祸。以前夏桀因为妺喜而亡,商纣因为妲已而亡,周幽王因为褒姒而亡。大王如果接受这两位美女,一定会遭殃的。”
  夫差最不喜欢伍子胥这套说辞了,怎么这家伙向来都把自己比作夏桀、商纣、周幽王呢?为什么不说商汤、周文王、周文王这些明君呢?他扭过头去,不理睬伍子胥。
  伍子胥的据理力争,除了让夫差对他更加讨厌外,没有一点效果。吴王夫差还是收下了勾践送出的这份厚礼,这正中了圈套。果不其然,西施与郑旦很快就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女人,日日宴饮,夜夜笙歌,不知今夕何夕了。
  勾践就像一个耐心的猎人一样,要捕捉到猛兽,必须牺牲诱饵,他所进贡的稀贵名木也好,美女也罢,都是扔出去的诱饵,目的是让对手失去应有的警觉心。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5-31 13:39:27 | 显示全部楼层
  
  
  
  
  
  (铁血时代-424)
  
  
  
  
  
  
  当然,要削弱吴国的力量,越国不能一味地给予,也要适当地索取。
  勾践谋吴,是有明确的计划。从这个意义上说,吴国虽然得到孙子兵法,而勾践才是兵法的实践者。“上兵伐谋”,他将孙子这个重要战略思想发挥得淋漓尽致。
  公元前484年,这是勾践归国后的第六年,他与文种再次联手设计一个大阴谋,这个阴谋是要从吴国购买大量的粮食。购买粮食怎么是个阴谋呢?请看勾践是怎么做的。
  在春秋时期,粮食是最重要的战略物资之一。吴国地处鱼米之乡,一般来说,粮食是不缺乏的,而越国的地理条件就略差了。可是越国并不缺粮,这主要得益于勾践采纳大夫计倪的建议,鼓励种植,大建粮仓,从公元前486年到前484年三年时间里,粮食储备增长了五倍。既然不缺粮,为什么还要向吴国购买呢?一方面这是对吴王夫差的心理试探,看看他是不是对越国有戒备之心;另一方面,为了备战,越国的粮食储备多多益善。当然,勾践还有另一个不为人知的阴谋,此后文再说。
  文种奉越王之命,前往吴国求购粮食。他对夫差说:“越国地理环境不好,地势较低,容易受旱灾与涝灾的影响。今年粮食减产,百姓饥饿,希望能向大王购买些粮食。我们保证明年一定归还,恳请大王救援。”
  夫差根本没有意识到这是个陷阱,这些年来,越国大量进贡珍稀物品,当然还有美女,这使他认为勾践对吴国忠心耿耿哩,现在既然越国受灾了,提供救援物质,理所当然。他很爽快就答应了。
  举国浑浊,只有伍子胥一人清醒。他又跳出来,要制止吴越粮食交易,他警告道:“粮食是一国之本,卖粮食给敌国,是资助敌人,对自己不利。越国一帮臣僚如范蠡等人,都是有大智慧的人,善于出谋划策,我看越国前来购粮只是个借口,实际上是来探测我国的虚实。我们应该要乘他们受灾之际,出兵消灭他们,而大王却反倒给他们送粮食,这岂不是颠倒黑白了?”
  吴王夫差早已养成习惯,伍子胥反对的,他偏要做,对着干。他没好气地说道:“越国有难,我资助粮食,我对他们有恩,他们必报我以义,我德行昭昭,有什么好担心的?”
  伍子胥的努力还是付之流水了。吴王夫差征收了上万石的谷子,交给文种,并嘱咐说:“这次我可是顶住了臣下的议论,才能把粮食卖给你们,你们等明年粮食收成了,一定得按时归还。”
  文种连连称谢,并保证来年一定准时奉还。
  
  一年过去了。
  越国人果然没有食言,粮食如数归还,而且还是挑了上等品。可是勾践却偷偷作了手脚,他将谷子蒸熟了后,才送去给吴国。吴王夫差一看越国送来的谷子,颗粒饱满,他不禁暗想到,看来越国的土地肥沃,谷子的品种优良,如果种在吴国,那肯定能大丰收。于是夫差便交待伯嚭,把这些种子拿去播种。
  可是吴国人上当了。这些蒸熟的种子怎么可能生根发芽呢?种下去的谷子全部烂死了,粮食迅速减产,曾经是鱼米之乡的吴地,饥荒大规模地蔓延。
  吴王夫差被勾践暗算了。可是这时的夫差却没有把这当回事,因为他正雄心勃勃,意欲称雄中原,完成号令天下诸侯的旷世霸业。
  我们不要忘了,吴国的军事力量,已经足以傲视天下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5-31 13:40:40 | 显示全部楼层
  
  
  
  
  
  
  (铁血时代-425)
  
  
  
  
  
  五、艾陵之战:
  
  吴王夫差在刚上台的那几年,还是奋发有为的,他打败了越国,并迫使勾践称臣,入质吴国,捍卫了吴国东南霸主的地位。
  在这段时间里,北方晋国爆发内战,齐国借机干涉晋国内政。在赵鞅的杰出领导下,晋军打败了叛乱的中行寅、范吉射,并成功地阻击齐国。然而经此一役,晋国与齐国均元气大伤。晋国已经失去中原霸主的地位,齐景公的去世,也意味着齐国短期的霸业渐渐偃旗息鼓了。
  中原一向是霸主们争夺的战场,如今随着晋、齐的衰落,谁能逐鹿中原呢?
  夫差的答案是:舍我其谁。
  破楚服越之后,吴国偃然成了南方新霸主了,确实也只有吴国有实力问鼎中原。夫差雄心勃勃,欲伐齐攻晋,称霸中原。他首先在邗地筑城(位于扬州附近),开凿一条人工运河,称为邗江,又称邗沟,南引长江水,经高邮向西,入射阳湖,又延伸到淮河,这是世界上最早的运河之一。这条运河开凿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通漕运,运输粮食与其他物资。
  吴国的魔爪伸向中原,夫差的第一个目标,便是实力较弱的鲁国。
  
  公元前488年(吴王夫差八年),吴王夫差与鲁哀公在鄫城举行最高级别的会晤。夫差根本不把鲁国放在眼中,在会议中,夫差提出一个十分无礼的要求,令鲁国用“百牢”之礼。什么叫“百牢”呢?就是在宴会中,牛、羊、猪各百头。这有什么讲究呢?当然有了。周代有一套十分完整而严格的礼制,周天子宴请诸侯时,礼制是“十二牢”,就是牛、羊、猪各十二头。可是夫差一下子狮子大开口,要用“百牢”之礼。
  吴国是继楚国之后,又一个僭称王号的国家,这说明吴国根本不理会名存实亡的周天子。周室已凋零不堪,还有“十二牢”的礼制,我吴国如日中天,“百牢”之礼就是我规定的,看你鲁国人从不从?
  以前鲁国仗着有晋国这座大靠山,可晋国乱了;后来投靠了齐国,可齐景公死了。如今的鲁国宛如一片飘零之叶,无依无靠,面对强横的吴王夫差,鲁哀公也只有学习“阿Q精神”,一方面对吴国的要求唯唯诺诺,另一方面则诅咒道:“吴国快要灭亡了。”
  吴国利用这次会议捞到不少好处,最重要的一点,是将鲁国的邻国邾国划入到吴国的势力范围内。
  这件事在鲁国国内引起轩然大波。要知道鲁国内政,一直是由“三桓”家族掌控大权,孔子曾经想扭转这种权力倒悬的格局,可是最终他失败了。当吴国以外交手段,步步紧逼时,鲁国执政首相季康子把傀儡君主鲁哀公推到前台,但鲁哀公居然把邾国的保护权划给吴国人,这岂不是断了鲁国的扩张之路吗?
  季康子不打算承认这份由国君缔订的协定。夫差与鲁哀公的鄫城会晤刚刚结束,季康子担心吴国抢先一步控制邾国,便迫不急待地大举用兵,进攻邾国。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6-3 13: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铁血时代-426)
  
  
  
  
  
  邾国的军事实力是不如鲁国的。邾国拥有六百辆战车,而鲁国拥有八百辆,实力上有一定的差距。邾国大夫茅夷鸿便对邾隐公说:“这下糟了,还是快向吴国告急吧。”邾隐公是个大昏君,他说道:“鲁国击柝之声都听得到了,而吴国还远在两千里之外呢,现在告急,没三个月的时间吴军是来不了的,有什么用呢?况且我们自己就挡不住鲁国人吗?”
  邾隐公显然有自信,自信到鲁军打到城门外了,他还气定神闲地听乐钟演奏。结果鲁国人一下子就攻破邾都了,这位自负的君主成了阶下之囚。
  值得庆幸的是,邾国还有茅夷鸿这样的爱国者。他逃往吴国,并游说吴王夫差出兵拯救邾国。针对夫差好大喜功又好面子的特点,茅夷鸿一见面就说:“鲁国仗着人多势众,欺负邾国,明摆着就是不把大王放在眼里。夏季刚与大王签订协议,秋天就违背条约了,这分明是藐视大王您。”
  被茅夷鸿这么一激,夫差的面子挂不住了。鲁国人也太不讲道义了,还自称是礼仪之邦呢,呸!不教训一下鲁国人不行。
  夫差当即答应,出兵讨伐鲁国。
  
  吴国之所以能强大,有一个原因是广泛接纳各国的人才。曾经在鲁国发动叛乱的公山不狃,在失败后逃到吴国,这时夫差有志于北伐鲁国,便找来公山不狃咨询。
  可是公山不狃虽然以前在鲁国占山为王,搞叛乱,骨子里却还是一个爱国者,如今吴王夫差想要颠覆鲁国,他绝不做帮凶。他先是跟夫差说:“大王想要攻打鲁国,准会失败的。为什么呢?鲁国与晋国、齐国之间关系紧密,唇亡则齿寒,晋国与齐国一定会救援的。”
  夫差本来就不把晋国、齐国放在眼中,听了公山不狃的话后,他不以为然说:“这您别操心,您只需给吴军带路就行了。”
  好吧,带路就带路吧。公山不狃心想,我就带他们走险路,鲁国会怎么样,这得看运气了。这位爱国者就将吴国人领到一条崎岖难行之路,一路上巴不得有鲁军埋伏在此。可是公山不狃的计划却因为一个偶然事件而落空了,原来半路杀出了个程咬金,有一个家伙因为一件小事,曾被鲁国地方官员给抓起来,他小鸡肚肠,就自告奋勇给吴军带路。结果吴军在这家伙的带领下,一路攻下武城、东阳,并在夷地大败鲁国军队。
  显然,鲁国军队不是经验丰富、训练有素的吴国军队的对手。在此时候,有谁能挺身而出,扶大厦于将倾,力挽狂澜呢?
  鲁国将领微虎是一个勇敢的人,既然正面战场不能取得胜利,那便采取刺杀的手段吧。当时吴国兵团屯兵泗上。微虎打算夜袭吴军营地,擒贼先擒王。他挑选了三百名体格强壮的勇士,其中包括孔子的学生有若,组成一支敢死队,准备干掉夫差。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6-3 13: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铁血时代-427)
  
  
  
  
  
  不要看鲁国军事力量不怎么样,这也是盛产勇士之国。夫差打听到消息后,心里也很慌张,担心深更半夜的,项上人头突然不翼而飞。他一个晚上换了三个住处,用这种土办法来预防敢死队的突击。
  这支敢死队向吴王夫差传递了一个消息:鲁国人虽然打败仗,但还没打垮,士气还是高涨的。夫差对手下人说:“看来我们还不能奢望得到鲁国。”在远离本土之外作战,一定要强调速战速决,可是鲁国人顽强的抵抗精神,让夫差打起退堂鼓了。
  夫差主动与鲁国媾和,鲁国人当然求之不得,双方签订停战协定。
  过了不久,邾隐公被释放回国,然而,吴王夫差却以邾隐公不行仁义为理由,出兵讨伐邾国,倒霉的邾隐公又一次成为俘虏。夫差也没杀掉邾隐公,但将他囚禁起来,与外世隔绝,并立新国君邾桓公。这样,吴国完全控制了邾国。
  吴国势力的北扩,使其与齐国的矛盾剧增,吴齐战争已是不可避免了。
  
  这时,一个战争借口出现了。
  被囚禁的邾隐公逃走了。他先是到了鲁国,鲁国人可没敢给自己找麻烦,拒绝收留;邾隐公又逃到齐国,齐悼公接纳了他。
  意图实现中原霸图的夫差,马上利用这事大做文章,吴国精锐部队立即北上,同时拉拢鲁、邾、郯等国同时出兵,发动伐齐之战。
  这次战争有一大看点,吴国不仅出动精锐的陆军,同时出动水师参战,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海陆协同作战。吴国将领徐承,在中国历史上默默无闻的名字,却是第一个有历史记载的海军将领,他率领船队从海上发动进攻。水师最早是出现在吴楚战争,但作为沿海国家,齐国也不甘示后,建立了一支海上力量。两只舰队在黄海展开了一次大战,这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海战,史书中却没有留下详细的作战过程,最终的结果是齐国海军挫败了吴国海军。
  海上战斗的胜利,并不能减轻齐国在陆地战场上的劣势。自从齐景公死后,齐国的政权又一次被权臣掌控,一度复兴的齐国霸业很快又走向凋零。更严重的是,齐国陷入到三面受敌的尴尬局面,既要面对晋国的报复,又得提防吴国的扩张,同时还有鲁国的威胁,甚至一向安全的沿海,由于海上攻击战术的出现,也变得不那么安全了。
  面对强悍的吴国兵团,齐国人并不打算血战到底。权臣要牺牲国君来保全国家,一起弑君案发生了,齐悼公被谋杀!
  热衷于表示自己仁德的吴王夫差,果然恪守“不伐有丧之国”的政治传统,他不仅下令退兵,而且还为齐悼公之死哭丧三日。
  
  此时中原的局面,只能用一个“乱”字来形容。
  为了让历史背景更加清晰,长话短说。吴国退兵后,一向不太遵守道义传统的晋国人却为齐悼公之死幸灾乐祸。赵鞅率领晋国军队,一路东进,侵入齐国,攻城掠地。面对晋国人的猖狂,齐国人却将怨气倾泄到鲁国人身上,毕竟软柿子好捏嘛。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及公众号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星虎 ( 黔ICP备05004538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2 12: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