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3-4-1 13:06:59
|
显示全部楼层
草鞋军团(432)
其它师长见王缵绪架势不对,便由彭焕章领着,想去找王缵绪疏通一下。众人在省府等了一个多小时,王缵绪才跚跚而出,开口便说:“现在不来这一套了,你们别想朝我说情!刘、周驻军的地方乃四川富庶之地,如果他们不让开,我的政治就推不动。他们不去前方抗战,老躲在后方干啥?”
彭焕章等人没想到王缵绪如此六亲不让,气得拂袖而去,从此与王缵绪结下了梁子。
外界因此议论纷纷,不是说王缵绪“老乱”,就是评价他“望之不似人君”。靠着王缵绪得志的那些人觉得不对劲,开始帮他多方设法,以挽回人气。
王缵绪的一位友人是张澜的同乡兼学生,便提出应把张澜请到省府来议事,实际是想造成一种礼贤下士的印象,借此抬高王缵绪的个人声望。
王缵绪同意了,友人提出,是否派车去接,王缵绪沉默半晌,说了一番话,差点让友人瞬间石化。
王缵绪说:“我为啥要约他谈?我谈的他听不懂,他谈的我不愿听。我不派车,你就跟他说,让他爬过来吧!”
王缵绪要与四川军政甚至是民间耆老们划清界限,指天打地,一会儿要抓“大烟贩”(指刘文辉,暗指其吸鸦片),一会儿要抓登徒子(指潘文华,暗指其好色),一会儿要打“躺在烟盘子上烧鹅毛扇子的诸葛亮”(指张斯可,同样讽刺他吸鸦片),可谓是四面树敌。
此举乐坏了一个人:“大烟贩”刘文辉。
被刘湘赶到西康后,刘文辉在消沉一段时间后,开始进行反思,思考自己为什么会衰弱得这么快。
成都武侯祠的一幅对联进入了刘文辉的视线:“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自古以来,单靠武力都不行,领悟这个道理之后,刘文辉逐渐改变策略,向水晶猴邓锡侯学习,广交朋友,遂得名“多宝道人”。
醒悟过来的刘文辉一眼就看出,王缵绪是在走他的老路,掉坑是必然的,那他自然要反其道而行之。
刘文辉主动参加纪念刘湘的集会,会上发表演说时,首先引用了一句古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是要追思他同刘湘的感情,见引起了听众的共鸣,他又不失时机地讲到和刘湘曾经的不和,再三说“君子之过如日之蚀”。
这个世上谁没有过错呢,我们叔侄不和,也许双方都有过错,关键是活着的人要知错即改,那他还是君子。
都与刘湘有过节,可你看看人家多宝道人这张嘴,马上就借着刘湘把自个形象给树了起来,这就叫作同是一把剑,耍得不一样。
刘文辉“怆然而涕下”,哭了,王缵绪痛骂加嘲弄,笑了。一哭一笑,得到的反应完全不同。
在甫系军人看来,刘幺爸的哭,表示很成熟,王缵绪的笑,表示不牢靠,他们自然而然地对刘文辉有了好感。
甫系将领各有归属,有的属邓锡侯旗下,有的归潘文华掌握,刘文辉趁热打铁,与邓、潘彻夜密谋,商议如何逐王。
邓锡侯恨王缵绪对老蒋告密,险些害他马失前蹄,潘文华除了这些,还有另外的仇隙。比如王缵绪本来说三个月之后就会将省主席还给他,眼瞅着一年多过去了,也没见“老乱”吭个气,弄得他哑巴吃黄脸,有苦说不出。又比如,王缵绪任用人员,很多是复兴社成员或黄埔学生,潘文华亲信及甫系军人有的便被撤换,这也等于是踩到了老虎尾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