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虎论坛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宝宝寒

[分享] 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整理扩充 长篇连载)-----万国咸宁天下平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7-29 21:07:50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381
  
  
  
  
  
  
  
   神圣的战争——莫斯科保卫战(Ⅲ)
  
  从左到右,西方方面军下辖各集团军的番号分别为:
  第22集团军(司令尤什克维奇少将)
  第29集团军(司令马斯连尼科夫中将)
   第30集团军(司令霍缅科少将)
   第19集团军(司令卢金中将)
   第16集团军(司令罗科索夫斯基中将)
   第20集团军(司令叶尔沙科夫中将)
  
   奇怪的是,科涅夫似乎并未从明斯克的失败中汲取教训,他将六个集团军一字排开,既不算集中兵力,也不呈梯形配置,倒像个巨大的屏风,纵贯南北。它从尔热夫以北,经过维亚济马,南到布良斯克以北。本来兵力就不富足,还在这么宽的正面平均部署,面对敌人强大的突击集团,不但没能形成拳头,反倒更像伸开的五指,在局部力量对比上,明显处于劣势。而德军的进攻方案,就再简单不过了——以霍特第3装甲集群与赫普纳第4装甲集群为矛头,两个矛头将在苏军后方约150公里的维亚济马会合。这与之前在明斯克两翼包围苏军的做法大致相似。
  
   德军的主攻于10月2日发动,卢金第19集团军将要面对霍特第3装甲集群的正面强攻。正所谓不是冤家不聚头,这两个老家伙在7月的斯摩棱斯克交过手后,再次狭路相逢。当时霍特先生可是没占到一点儿便宜,这次也不例外,卢金不仅守住了阵地,还重创了前来进攻的德军。自以为抵挡住了进攻的卢金当时还非常高兴,当罗科索夫斯基打电话前来询问战况时,他拍着胸脯宣称“前线告捷,敌人是冲不过去滴~~”由于部分苏军十分顽强,还能在某些地段上不断发起反击,夺回部分前沿阵地。因此,科涅夫和布琼尼也很乐观,他们甚至产生了这样的错误印象:“局部失利,但整体防线依然完整……”
   但他们万万没有料到的是,他们眼中那无关紧要的局部失利,却是德军统帅部地图上所谋划的一个巨大陷阱。在卢金19集团军与霍缅科少将30集团军结合部处,苏军第244步兵师的右翼在霍特装甲军的强大压力下,已被迫弯曲。该师913团与司令部失去了联系。卢金虽然注意到了这个缺口,但根据他后来的描述,似乎并未加以重视,因为他看到第244步兵师仍能守住主要阵地,丢弃的不过是一些次要阵地而已。
  
   我们都知道,德国人从来都是见缝插针的……他们将大量部队调往这个地域,不断以优势的步兵、坦克和飞机扩大突破口,拼命地往内楔入。当第913团团长乌沙诺夫上校看到有被合围的危险后,不得不放弃阵地,与主力部队会合。
   毫无疑问,这个举动是致命的——等于说是主动给敌人让开一条通道。霍特装甲集群便从这个缺口中一拥而入,越过所谓的维亚济马防线,前出至西方方面军侧后,在正面阵地上的苏军主力,其中包括:第16、第19、第20、第24和第32集团军已不知不觉的陷入到了一个巨大的口袋中。
  
    起初,苏联领导人们拒绝相信西方方面军的阵地已遭突破。10月5日,一架苏联空军的PE-2在一次例行侦察飞行中,发现了一支大约绵延25公里的德国装甲车队已经接近了维亚济马,当莫斯科地区空军指挥官尼古拉 斯比托夫上校向最高统帅部提出这份警报后, 他被指责为在后方散布“恐慌情绪”,以至于在重新派遣了另一名飞行员去证实这个情报后,克里姆林宫仍旧拒绝相信这个事实。内务部秘密警察首脑帕夫洛维奇 贝利亚甚至威胁说,“如果不立即撤回这份胡言乱语的警报,就要将斯比托夫上校移交军事法庭!这个令人哭笑不得的插曲表明了莫斯科的气氛离现实有多么遥远。所幸的是,该消息最后还是传到了斯大林那里,并引起了他的关注。
   第二天,德军装甲矛头不顾两翼暴露的危险,越过了本该两军会师维亚济马,深入莫斯科仅176公里的尤赫诺夫。西方方面军和预备方面军的通信联络中断了,两个方面军司令部之间失去了联系。当时人们盛传,布琼尼元帅已经抛弃了他的方面军仓皇逃跑了。更可笑的是,由于斯大林的顽固不化,禁止各集团军机动防御,部队只能死守阵地,因此,那些没有遭到攻击的集团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德军从它的两翼绕过。罗科索夫斯基的第16集团军部署在维亚济马——斯摩棱斯克公路,根本没有敌人来进攻他。尽管如此,他的集团军还是奉命不准移动,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右翼的卢金第19集团军被打垮。
  
   在此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苏军统帅部不仅没有采取一点儿举动,反而不断的给指挥官们出难题,令人苦不堪言。罗科索夫斯基后来说,当看到卢金的战线上出现一个缺口时,他毫不犹豫地派去了两个步兵师,一个坦克旅和一个炮兵团。显然,这种做法是斯大林明令禁止,但无疑又是正确的。罗科索夫斯基的想法十分简单,那就是全力支援卢金,封闭突破口,将深入后方的德国装甲集群反包围起来。然而,方面军司令员科涅夫中将却犹如梦游一般,他不仅拒绝罗科索夫斯基支援卢金,反令他交出指挥权,将其所辖部队交给左翼的第20集团军全权指挥。
  
   我想说的是……科涅夫同志实在是太有才华了!大家仔细看下地图就会知道,霍特第三装甲集群的进攻矛头位于第30、第19集团军结合部之间,而叶尔沙科夫中将的第20集团军位于德军装甲矛头的内核,也就是说,他的战线是没有压力的。罗科索夫斯基后来也承认,“叶尔沙科夫将军那里平安无事……” 将罗科索夫斯基的部队交给一个平安无事的集团军,而不是去支援卢金。科涅夫同志实在是人生的赢家。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马上注册

x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8-4 22: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382
  
  
  
  
  
  
  
  
  神圣的战争——莫斯科保卫战(Ⅳ)
   朱可夫临危受命
  
   不知科涅夫是出于某种战略考虑,还是他根本就没有头脑,在西方方面军如此危急关头,这位政委出身的将军竟然临阵换将。
  
   10月5日晚, 罗科索夫斯基收到了一份来自西方方面军司令部的电报,电报中命令他立即把防线连同所有军队一齐交给第20集团军,而罗科索夫斯基则被调离前线,负责在维亚济马方向上组织反击。
   然而,当罗科索夫斯基带着他的司令部去维亚济马接收最高统帅部派来的新部队时,原先在电报中说好的5个加强师竟变成了一小撮民兵。罗科索夫斯基简直傻了眼,因为当地警备司令部对于新部队的到来同样一无所知。现在,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摆在了罗科索夫斯基同志面前:怎样依靠这么一群乌合之众去抵挡德军装甲集群的进攻呢?
  
   一开始,罗科索夫斯基试图与科涅夫取得联系,但这根救命稻草断掉了——他和上级失去了联系。于是他又去附近寻找军队,因为他知道这个地区驻有预备队方面军的一个集团军(第32集团军)。
   可是,他围着第聂伯河跑了一圈,却发现掩体内空空如也,阵地还在…但人都跑光了。罗科索夫斯基预感着将有大事发生,但苦于手中没了军队,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一路上,他还看见大批红军将士正一个劲地往莫斯科方向飞奔,拦都拦不住。据罗科索夫斯基后来说,他好不容易拦下一批,问他们要去哪里,士兵们都异口同声地回答说,队伍被德国伞兵打散了,我们都是突围出来的……正在找自己的部队呢。
   得了吧兄弟,东线战场哪来什么德国伞兵!自克里特岛战役后他们就一直被元首先生当做步兵使。然而罗科索夫斯基也不了解太多,他还真信了这批溃兵的话。真是奇怪,科涅夫在电报中答应的那批部队究竟在哪呢?
  
   (2)
   就在罗科索夫斯基中将为寻找自己的部队忙得焦头烂额时,在莫斯科,斯大林却在酝酿着一个新的人事变动。现在,他对科涅夫的指挥才能彻底绝望了,战争这门艺术还是要靠内行才玩得转的。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要是两个月前采纳了朱可夫的建议,局势也不致溃烂到如此程度。当初人们把朱可夫从克里姆林宫赶走的时候,都说离开了他我们一样行,但现在斯大林同志是真不行了……他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朱可夫的好来。此时,朱可夫正在指挥列宁格勒方面军与德军作战,列宁格勒已经脱离了困境。
   “朱可夫应当到莫斯科来,只有他才能挽救莫斯科战局的颓势!10月5日和6日,斯大林两度打电话到列宁格勒,他的语气既和蔼又慈祥,用询问而不是命令的口吻说: “朱可夫同志,你能不能立即乘飞机来莫斯科来呢? ”
  
   当时,斯大林正患着严重的流感。朱可夫再见到他,大吃一惊。短短两个月时间,最高领袖竟变成了这幅模样。据苏联秘密警察首脑贝利亚1953年揭露,那时的斯大林已经在讨论如何向德国投降的问题了,他和莫洛托夫商量把波罗的海、东欧及乌克兰等一大片领土割给希特勒,并通过保加利亚政府和德国产生接触——当年伟大的列宁都可以割地求和,为何我斯大林不可以呢?有意思的是,同为斯拉夫民族的保加利亚大使却鼓励他们说,“德国人永远不能战胜俄国人!”让斯大林不要为此操心。而斯大林却因此一蹶不振,大病了一场。
  
   现在,他独自一人座在办公室里,连说话都是有气无力的。在同朱可夫打过招呼后,才缓缓站起身来,指着桌上的地图说,“你瞧,这里的情况很严重了,而我又无法得到西方面军真实情况的详细报告……也不知道我军的状况,因此很难做出决断。你马上到西方面军司令部去,弄清战局,随时给我打电话,我等着”。
   朱可夫的震惊可想而知了。他意识到了,局势比他想象中的还要严重。没有办法,他只得坐上汽车,连夜赶赴前线,寻找科涅夫中将司令部所在地。
   真是无比蛋疼,笔者最近苏联元帅回忆录读得多了,发现一个怪现象。那就是一旦涉及打战,回忆录中百分之五十以上的篇幅都是描写他们在如何如何寻找军队、如何如何了解情况,或者干脆抱怨和上级失去了联系。到最后,等到他们终于了解情况或者找到部队的时候,这场战役差不多已经接近尾声了。于是乎,接下来的篇幅就是描述自己如何“英勇地”率部突围,真正运筹帷幄的时间少而少之,可以忽略不计——因为根本就不存在
  。
   后来,朱可夫终于在著名的博罗季诺古战场找到西方方面军司令部时,已经是10月6日深夜了。科涅夫、索科洛夫斯基(非罗科索夫斯基)、布尔加宁、马兰金等西方方面军高级领导都在。朱可夫惊讶地发现,堂堂方面军司令部竟然连盏台灯都没有,屋子点着蜡烛,他们围着一个小木桌,正在开会。而且每个人都是熊猫眼,一幅疲劳过度的模样……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8-8 22: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383
  
  
  
  
  
  
  
  神圣的战争——莫斯科保卫战(Ⅳ)
   受命于危难
  
   一项自命不凡的朱可夫初到前线的时候,还幻想着凭一己之力改变局势。但在听取了西方方面军作战部长马兰金中将的汇报后,他便意识到这场战斗是输定了。
   在此期间,科涅夫一言不发,像一名犯错误的小学生——他应该很清楚朱可夫突然到访意味着什么。
  
   朱可夫发话了,他问科涅夫,“布琼尼现在在哪里?”稀里糊涂的科涅夫表示不知道,因为两个方面军之间的通讯早断掉了。
   朱可夫又气又恼,忍不住想骂娘。很显然,维亚济马防线是抵挡德军冲向莫斯科的第一道屏障,保卫莫斯科的军队都集中在这里。现在,这道屏障不仅多处被突破,而且更严重的是竟然有5 个集团军被合围在防线中央的维亚济马。身为方面军司令员的科涅夫中将毫无作为,形同虚设,布琼尼元帅更是神奇般地消失不见了……可以预料,一旦合围圈内的5个集团军被歼灭,敌人就可以通过这条轴线直接扑向莫斯科!
  
   10月8日凌晨2时30分,朱可夫通过高频电话和斯大林联系上了。斯大林没有兜圈子,劈头盖脑地问道:“西方方面军的第16、第19、第20集团军在什么地方?预备队方面军的第24和第32集团军现在在哪里?”
   朱可夫很诚实,坦言相告:“被合围在维亚兹马以西和西北地区”。(此乃朱可夫原话)
  
   听到这里,斯大林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因为在德军前方直至莫斯科几乎没有任何有建制的部队。朱可夫得出的结论简单而又可怕,他认为:“维亚济马防线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西方方面军、预备队方面军、布良斯克方面军,整整3个方面军的大部分兵力已经被装进了两口沸腾的大锅之中。由于没有后备力量,无法弥补由此导致的巨大缺口,所有通向莫斯科的道路实际上是畅通无阻的。”
   他说的没错,在莫斯科城区,苏军只有两个步兵师:第110、第113师。这两个师立即被派往前线。现在,德军离莫斯科还有200公里,但这不过是一个“真空地带”。因为只要有一个德国装甲师大胆地冲向莫斯科,首都就保不住了!
  
   照朱可夫以往的脾气,他肯定会将科涅夫奚落一番,可如今他既没这个心情,也没有这个时间。朱可夫痛下决心——正如他后来说的,“根本无法援救被困在维亚济马大包围圈内的部队了,只得任由他们自生自灭。现在,朱可夫决定把凡可以收集到的部队都放在莫斯科前面120公里的“莫扎伊斯克”防线上①。
   尽管这样,收集到的部队还是少得可怜。朱可夫简直不敢相信。因为总数加起来不超过九万人!!!打了这么久的战,苏联人还从未有过如此窘迫的时候……
  
   莫斯科看来是受不住了。10月13日,惊慌失措的斯大林下令政府机构撤往古比雪夫(原称中伏尔加州)。许多消息灵通的外国大使馆也纷纷跑路了。
  
   很快,这一惊慌失措命令引起莫斯科普通市民的关注。他们本来就很紧张的神经再也忍受不了。许多市民开始听信小道传言,有人说,斯大林本人已经在一场军事政变中被逮捕了,德国伞兵已经降落在红场,很多身着苏联军服的间谍分子已经混入了莫斯科……诸如此类的传言直接导致10月16日和17日两天里,莫斯科陷入无政府状态。成千上万的市民及政府官员拖家带口,不顾一切地冲向火车站,试图逃离这座城市。暴乱、抢劫和醉酒的行为随处可见。部分市民甚至公然地在大街上抢夺汽车,捣毁商铺,最后连英国驻莫斯科大使馆也未能幸免。这样的行为不仅使人联想起了1812年法国皇帝进入莫斯科的情形。一直到10月19日,心狠手辣的贝利亚率领内务部的几支军队进驻莫斯科,射杀抢劫者和醉汉,宣布全城戒严后,方才稳住了人心。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8-8 22:37:4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图所示,“莫扎伊斯克”防线离莫斯科约120公里,全长250公里。为阻挡德军进军莫斯科的最后一道屏障。而守卫这条战线的部队共计:十四个步兵师、十六个坦克旅和四十个步兵团,不到10万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马上注册

x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8-8 22:45:04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384
  
  
  
  
  
  
  
  
   神圣的战争——莫斯科保卫战(Ⅴ)
   维亚济马的泥泞
  
   事实上,斯大林一开始也打算开溜。但城内爆发的骚乱让他意识到,如果连最高统帅都跑了,莫斯科就真的完蛋了。
   他决定留下——高调的留下。 10月19日那天,亚历山大 谢尔巴乔夫(莫斯科市第一党委书记)通过莫斯科广播电台对外宣称:“斯大林同志绝不离开莫斯科,莫斯科城绝不放弃抵抗!”
   令人惊异的是,这通广播就像灵丹妙药一般,莫斯科的秩序转眼间便得到了恢复。在德军兵临城下的时候,莫斯科人表现出了极大的韧性,许多人自发上了前线,莫斯科军校学员也被组织起来,开进“莫扎伊斯克”防线。甚至连监狱里的犯人(包括被判死刑,无期徒刑和长期徒刑的犯人)也被释放了出来,组织成一个步兵师。政府向他们做出保证,只要勇敢杀敌,便可以“洗清对祖国和人民犯下的罪行”。事实证明,这种做法是相当有益的,因为这个“犯人师”后来打得相当顽强。
  
   现在,为了修建所谓的“莫扎伊斯克”防线,莫斯科全城市民——包括妇女和老人也被紧急召集起来,莫斯科本身则被改造成一个军事要塞。根据朱可夫亲自下达的命令,250000名妇女及十几岁的青少年不停地工作,于莫斯科周围建立了沟渠及反坦克壕沟,并在没有机械的帮助下挖走了近3000000立方米的泥土!莫斯科的工厂则仓促地被转为战时体制:自行车厂变成了冲锋枪兵工厂;钟表厂被转为生产地雷;巧克力工厂则改为生产食物,供应前线官兵。
  
   然而,就在莫斯科人民众志成城,等待德军意料之中那最后一击的时候,德军的攻势却突然瘫痪了……简直不可思议!在1941年10月中旬,德军先头部队仅向莫斯科方向推进了不到30公里!他们与其说是进攻,倒不如说是在进行一次“侦查搜索”。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我们还是先来看看中央集群总司令冯 博克陆军元帅最初的构思吧。他的计划其实很简单:德军应以部分兵力包围维亚济马合围圈内的敌人,围而不攻,待他们自行崩溃掉;而另一部分德军:其中包括精锐的党卫军“帝国师”,及其它几个装甲师则应继续东进,一鼓作气冲进莫斯科。
  
   这个计划固然是很完美的。可总所周知,俄国的冬天在这一年提前来临了……陆军预计“4个星期的好天气”缩短成了4天!!!因为就在10月6日晚上,莫斯科地区第一场初雪开始落下。古德里安后来说,寒冷倒是其次的,但小雪融化后,道路就变成了泥泞的海洋。这种现象在俄国被称为“大沼泽地”,而德军显然是没有准备的,他们的轮式车辆很快就陷入泥潭里动弹不得,前进的部队越行越慢,因为有时不得不停止进攻,将正在作战的坦克(因为履带式车辆不受泥泞影响)撤下来,去拖拽陷在泥坑里的大炮和补给车辆。
  
   由于缺乏拖拽车辆使用的钢绳、挽钩,他们又必须派遣空军投下一捆捆的绳子…就这样,到了10月中旬,德国人痛苦地看到,冯 博克元帅整个的集团军群都陷入了史无前例的沼泽之中——他们之前从未见过这种情形。一名希特勒的副官从前线返回“狼穴”向他的元首汇报说,“卡车都陷得没轴了,只好用绞车往外拖。”但事实上,很多车辆就这样被拖得支离破碎。五十万辆卡车顿时损失了十五万辆。
  
   然而这还不算最气人的,因为泥泞天气同样给苏军的军事行动造成了影响。双方陷入了一种从未有过的“静止”状态。德军满以为,维亚济马与布良斯克附近被合围的苏军肯定会投降(或是自行崩溃)。当初西南方面军不就是这样覆灭的吗?他们每天都会从天上撒下传单,招降那些躲在半森林半沼泽地里的苏军。
  
   但是,德军这一次又敲错了算盘。苏军拒绝投降!原因很简单,因为包围圈内的指挥官是米哈伊尔 费多罗维奇 卢金。一个永远都不会服输的汉子。他意识到了,最高统帅部要重建莫斯科的防御体系,但这需要时间。为了给莫斯科创造这个时间,他决心做出他最后的贡献,尽管和后方失去了联系,被切断了一切供应。但他仍然决定血战到底。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8-8 22:50:10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385
  
  
  
  
  
  
  
  
   神圣的战争——莫斯科保卫战(Ⅵ)
  
   血红雪白
  
  
   10月7日,卢金被任命为总指挥,统一调度维亚济马被合围的部队。斯大林非常信任卢金,希望他能再次创造一个奇迹,率领部队突出重围。
   就这样,卢金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西方方面军司令员”,指挥着包围圈内第16、第19、第20、第24和第32集团军。卢金中将后来承认,“如此的信任并没有使他感到喜悦,相反,使他陷入了深深的忧虑。”弹药的匮乏和人员的损失到了难以忍受的程度。更要命的是,各集团军的粮食已经耗尽,部队靠当地居民提供的粮食和屠宰战马为食,医疗器械也用光了,床单、衬衣都用来撕成绷带,剩下的帐篷留给了伤员,部队只能露宿林中……
  
   起初,德军仅以部分兵力看守各交通节点及要道。到了10月中旬,德军抽调了原计划参与进攻莫斯科的24个师,加紧了对包围圈的“勒索”,并计划仅用一周时间,歼灭被困苏军。战斗从一开始就进入到了白热化的阶段。没有阵列、没有口号、没有齐射,两军一上手便是最残酷的白刃混战!德国最精锐的装甲师——“魔鬼”第7装甲师在这场围歼战中被拼得一干二净。
  
   实在是太残酷了……第7装甲师师长汉斯 冯 冯克少将在回忆起这场战斗时仍然心有余悸,双方与其说是在战斗,倒不如说是在泥泞中翻滚。为了鼓舞士气,卢金身先士卒,以嫡系第19集团军为先锋。10月12日夜晚,他集中所有火炮(其中包括一个威力巨大的“喀秋莎”火箭炮连)做最后一次齐射。当时,德军渗透部队已经接近了“喀秋莎”发射场,炮兵连在德军直射火力威胁下打光了所有火箭弹后,为了不让秘密落入敌人手中,他们拒绝突围,而是留下来销毁火箭炮发射架,直至最后壮烈牺牲。正是由于这些战士的勇敢,直至战争结束,德军也未能缴获一门完整的“喀秋莎”!
   与此同时,卢金最后一次召集各师所有指挥员和政工人员,让他们做出保证,只要还有一息尚存,就一定要完成任务,争取突出重围。他将突破方向定于博格洛德茨克耶村,因为该村是一片沼泽,敌人的坦克无法进入。他告诫部下,必须快速行动,因为速度决定生死。如果天亮之前还未成功,大家就全完了。
  
   10月12日凌晨,在“喀秋莎”最后一次的怒吼声中,各师开始进攻。德军完全被火箭弹奇袭打懵了,阵地上堆满了冒着青烟的烂泥和一具具残缺不堪的尸体,一个步兵排从排长到士兵无一生还,全军覆灭!他们的坦克更是陷在泥沼地里动弹不得。第7装甲师师长汉斯 冯 冯克少将后来承认,“这是他经历过的最残忍战斗……”苏军从地里突然冒出,直至将刺刀顶在了德国人的胸膛。即便是久经沙场的西线老兵,也忍受不了苏军像野兽一样的集团冲锋。第一时间,他们的封锁线便趋以瓦解,再也阻挡不了像潮水一般涌入的苏军了……
   当时,一名兴奋的红军军官(苏军第92师师长沃尔科夫上校)跑到卢金跟前,报告说,“将军同志,突破已经成功,请带领您的集团军司令部跟我们一起走吧!”
   卢金一口回绝了他的好意,他说,“至少在一半部队突围以前,我是不会这里离开的。
   士兵突围,将军断后。
   壮哉!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8-11 22:30:42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386
  
  
  
  
  
  
  
  
  
  神圣的战争——莫斯科保卫战(Ⅶ)
  
  
   临行前,卢金曾反复叮嘱,切勿忘记顶住突破口的两翼,掩护后续部队继续突围。但士兵们都争先恐后的逃命,谁也不愿意留下来背黑锅。卢金眼睁睁地看着德军从两翼发起反击,再度封闭了突破口。敌人MG—34通用机枪那高达150发/min的交叉火力致使红军死伤枕藉,简直就是杀人机器!短短几个小时,博格洛德茨克耶村附近红军伏尸竟190000具之多!方圆6-7公里的沼泽地几乎被尸体填满了!
  
   自此,卢金也毫无办法了,处境变得毫无希望……他手下那些指挥员和政委仍然紧紧地跟随他——很明显,他们是在等待卢金能再次带来奇迹(在8月份的斯摩棱斯克会战中,卢金不是成功率领10万大军从合围圈中突出,创造“奇迹”了吗?)
   但奇迹不会再发生了……10月13日,卢金就地解散了部队,命令他们化整为零,自寻出路。而他自己则带领司令部穿越重重封锁——他期望在夜幕掩护下潜伏至第20集团军地段,去那里组织新的突围。
  
   不幸的很,这支千把人的队伍第二天就被敌人发现了。10月14日夜晚,德军突然向他们发起进攻,军官们各自组织突围,直到冲出合围圈后才发现司令员落在了后面——卢金在战斗中被一颗流弹中右膝,晕死了过去。10月15日,他在疼痛中醒来时,发现自己正躺在一所学校临时改建的医院里,右腿已经被锯掉了……
  
   总之,卢金中将的被俘实在是太不幸了。作为红军将领里善于随机应变的一位,他的风格在刻板甚至呆板的苏军将领里可说是异类了。在逆境中收集组织部队,展开战斗,这是他的长项。在1941年战争初期,许多后来成为元帅的红军将领都是一副不知所措的模样。正如罗科索夫斯基后来所评价的那样,“如果不是命运的安排,他本来可以有更大作为的”、
  
   不得不承认,罗帅哥真的是命好啊……卢金被俘了,他却再一次安然无恙。当初罗科索夫斯基在乌克兰作战的时候,他所辖第9机械化军说起来还是波塔波夫第5集团军的下级。在第5集团军最困难时,他被调回了中部战场,成了卢金的同僚。后来…我们都知道了,波塔波夫力竭被俘… 而在“台风”刚刚刮起不久,他又被科涅夫派去后方接手那支根本不存在的队伍…结果卢金在合围圈里再次力竭被俘,他却毫发无损,屁颠屁颠一路从维亚济马跑了出来。他的遭遇更像是一部惊险刺激的冒险小说。
   难道这就是冥冥之中的天意吗?
  
   10月10日,一架飞机找到了罗科索夫斯基和他的司令部,随后不久,他就被接到了后方的“莫扎伊斯克”防线。
   在这里,罗科索夫斯基终于碰到了科涅夫。他还发现,伏罗希洛夫元帅、外交部长莫洛托夫都在这间小屋子里。全都是一副死了爹妈的表情。
  
   罗科索夫斯基前脚一跨进屋,资格最老的伏罗希洛夫站起来怒骂道:“你和集团军司令部是怎么回事, 不呆在第16集团军司令部,在维亚兹马附近搞什么?”
  
   “真是莫名其妙……”罗科索夫斯基又不是第一次收到这种许诺给多少多少兵力的空头支票了,他从衣兜里掏出了那张科涅夫亲自签发在维亚济马接受部队的指令(这东西很重要),伏罗希洛夫一看到这指令火气更大了——当然不是冲着罗科索夫斯基,而是科涅夫,双方爆发了最激烈的争吵,因为身为方面军司令员的科涅夫也不知道这5个师究竟在何处……但是,煮烂的鸭子嘴还硬,中将同志跳起脚来就和元帅杠上了,谁也不服谁。
  
   就在这时,朱可夫走了进来,算是给伏罗希洛夫解围了——他指着朱可夫兴奋道:“好了,这是你们新任西方方面军司令员,以后你们就听他的。”
   科涅夫:#@%¥……&¥###%&*&&¥##&*(*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8-12 11: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苏军那时候真是快崩溃了,就像元首说的,在差在破门上踹一脚的事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8-15 13:48:09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387
  
  
  
  
  
  
  
  
  神圣的战争——莫斯科保卫战(Ⅶ)
  
   奥尔沙会议
  
   就这样,随着卢金将军被俘以及罗科索夫斯基将军安然逃离,维亚济马战役结束了。不到一个月时间,西方方面军、预备队方面军近一百万大军被一扫而空,如此惨痛的失败完全出乎苏联最高统帅部的预料。德国人后来说,他们一共打死了15万名苏军,俘虏62.5万人,是一场“教科书式的胜利……”
   但是,德国人并未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相反的,他们非常郁闷。因为大雨和泥泞将一切道路都毁了。古德里安后来说,他现在唯一所能做的就是枯坐在小村中,等待泥泞季节的结束。因为门外四周全是烂泥,补给只有依赖空运。
  
   更可笑的是,远在东普鲁士的元首先生却是一片乐观,他遥控指挥,命令古德里安“应以快速部队,立即占领一座通向莫斯科的主要桥梁……”
   “完全在痴人说梦!”古德里安后来嘲讽道,车辆最高时速偶尔可达19公里/小时,真不知希特勒口中的“快速部队”在哪里。他意识到了,东线德军现在最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度过雨季过后的冬季严寒。已经接近11月份了,士兵们还身着夏装,冬衣连影子都没有。
   古德里安很担心,曾多次打电话到上峰去督促冬装的发放。但他的举动却引来了后勤官员们得不快,难道我们搞后勤的全是傻逼,不知道冬天要准备服装?需要你海因茨操心吗?他们大手一挥,不耐烦地表示,到时候自然会有冬装,以后不要再做这种无聊的请求了。
  
   的确,德国后勤部门并不是由一群纯傻逼组成的,他们还是为此做了许多努力。11月1日,希特勒亲自来到陆军统帅部,参观了由陆军组织的冬装展览会,陆军总司令找来4名精壮汉子,身着做工精良的冬季服装在元首面前跑了一圈……陆军军需总监——热情奔放的爱德华 瓦格纳将军更是拍着胸脯向元首做出了保证,说他“有绝对把握向军队提供充足的冬季供应。”希特勒没发表任何意见,但瓦格纳在日记中作了记载,他写道:“元首注视着一切倾听着一切;他容光焕发,兴致勃勃,情绪良好。”
  
   总之,希特勒很淡定,虽然他满腹疑惑,但还是接受了瓦格纳的保证。尽管他的东征大军陷入泥潭,没有在预期内攻克莫斯科,但苏联实际上已经完蛋了。在此期间,戈培尔曾与元首推心置腹,因为他很早放出消息说德军会在11月4日入主莫斯科。但现在看来,这一估计实在是过于乐观了。
   戈培尔问他的元首,是否还相信德国会取得胜利,希特勒回答说,“如果1918年在波美拉尼亚的军队医院里,我作为一个无助的、被英军毒气弹熏瞎的下士仍相信胜利的话,那当我控制着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横扫几乎整个欧洲时,为什么不应该相信胜利呢?”他并不在乎困难,实际上,任何战争都会有困难,他还补充说:“世界历史不会由天气创造”。总之,苏联已经完蛋了,再也不可能站起来了!
  
  
   很明显,如果不是瓦格纳的那通保证,希特勒绝不会如此乐观的,但就是希特勒的这种乐观,使陆军做出了更大的错误决定。而这些决定,直接导致了接下几个月里巨大灾难的发生。
   11月3日,精力过人的哈尔德飞抵奥尔沙,召集三个集团军群的高级将领在这座第聂伯河畔的城市开会。会议讨论的问题简单而又实际——在笔者看来,这场并不怎么出名的会议却决定了东线德军的生死。因为在会议上哈尔德提出两个关键的问题:
   (德军是在取得大胜后就此收手沿着目前的战线转入防御呢?还是在冬季的这几个月内继续进攻?)
  
  
  著名的维亚济马泥泞。实际上无论是德军还是苏军都陷在泥泞里动弹不得,按理说,履带式车辆是不大受恶劣道路条件影响的,但德军多数车辆是轮式的。一个装甲师的履带车辆不到300台,可轮式车辆却有3000多台,一上路全陷进去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马上注册

x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8-16 12: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388
  
  
  
  
  
  
  
  
   神圣的战争——莫斯科保卫战(Ⅷ)
  
   奥尔沙会议(续)
  
   德军是在取得大胜后就此收手呢?还是在冬季的这几个月内继续进攻?哈尔德还真犯难了,就如同英国作家休·罗珀说得那样,虽然哈尔德是一个在军事上极为自负的人(脑袋瓜子有时也不太好使),但一支超过100万人的军队在冬季所要面临的困难他是清楚的,因此他急于征询大家的意见。
   南方集群总司令龙德施泰特元帅首先发话了,尽管他的军队在10月份的亚述海会战中打了一场大胜战(此役摧毁了苏军第18和第9集团军,俘敌106000余人)。但老元帅脸上找不出一丝一毫的喜悦,而是用了最激烈的言论来反对所谓的“冬季攻势”,因为东线德军已经达到了 “进攻的顶点”。
  
  
   何谓“进攻的顶点”?这其实是冯·克劳塞维茨那本堪称神作的《战争论》中首先提出来的,归纳总结为一句话就是指,进攻方因战线、补给延长、物资缺乏等因素,进攻能力达到最大限度的那一点;作为统帅,不能被各种表面现象所迷惑,不因一时的胜利而冲昏头脑,而应量力而行,适可而止。以便适时转入防御。
  
   可是,雄心勃勃的中央集团集群总司令冯·博克却主张继续进攻。实在太诱人了!莫斯科就在眼前,不进去实在可惜。他提醒哈尔德,假如真拿下了莫斯科,中央集群就能在温暖舒适的城里过冬啦!这总比顶着大风大雪在荒郊野外喝西北风强得多。
  
   总之,意见的分歧点很简单—— 一方面,到达克里姆林宫的前景是如此具有吸引力,博克元帅馋涎欲滴;另一方面,天气是如此的恶劣,人们普遍担心中央集群是否有能力完成这最后一次冲击。
   但令人意料不到的是,就在11月3日那个晚上,俄国第一次寒潮到来了……士兵们惊喜地发现,大雪纷纷而下,落在地面不再融化,而是将大地封住。这样一来,轮式车辆终于可以通行了,苦苦期盼的“好日子”似乎已经到来。
  
   令人遗憾的是,他们并没能高兴几天,因为气温还在继续下降……士兵们再度惊讶地发现,戈林空军以及党卫军“帝国师”的士兵已早早领到了冬衣,而数量庞大得多的德国国防军却连冬衣的影子都没见着。太TM坑爹了!难道党卫军和空军就是“党妈妈”的亲儿子?国防军士兵就不是人了?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及公众号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星虎 ( 黔ICP备05004538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3 05:4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