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虎论坛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宝宝寒

环地中海古文明——美索篇(图文版)----有_的_人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3-1 11:56: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开始还是狩猎采集,接着就开始务农定居,说起来,这一时期的安纳托利亚和隔壁的美索不达米亚可谓是旗鼓相当,在“文明化”进程中丝毫不落下风,要不是后来出了个苏美尔人,“文明”的头把交椅还不知道归谁呢。
  
  公元前五千纪上半期,也就是印欧人还在亚欧大草原混的时候,安纳托利亚就有了自己的城市,在恰塔尔休于(Catal Hoyuk)发现的古城遗址是世界上最早的城市之一,顺便说一下,美索不达米亚最早的城市建于公元前五千纪下半期,而我们中国呢,迄今发现的最早城市遗址在安徽省含山县铜闸镇凌家滩村,建城时间差不多在公元前3500年。
  
  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着,公元前3千纪,印欧人的到来打破了安纳托利亚的平静。
  
  印欧人的马蹄(公元前4000年印欧人开始驯马),踏上安纳托利亚高原,对着当地土著就是一顿揍,土著们没招谁也没惹谁,白挨一顿胖揍,满地找牙不说,还被逐渐收编,慢慢地,一个崭新的民族诞生了。
  
  这个新民族学名叫哈梯(Hatti),最早在阿卡德文献出现过这个民族,只不过阿卡德人跟哈梯人交流不多。
  
  从公元前三千纪初,亚述人来到安纳托利亚,早期亚述人可是大大地良民,五讲四美三热爱,做的那叫一个地道,到安纳托利亚也不是为了打架斗殴,而是为了做生意。
  
  安纳托利亚有着广泛的铜矿分布,但锡矿相对较少,美索不达米亚正好相反,锡多铜少,亚述人从美索把货物(布匹、锡矿等)用驴车拉到安纳托利亚,换回大量铜矿。
  
  铜和锡是青铜的主要制作原料,纯铜虽然分布广,开采也方便,但其熔点高(熔点为1083℃),质软铸造性差,青铜就不一样,熔点相对较地低(800℃),质硬又耐磨,而且铸造性好,做农具和武器装备都没问题,我们中国古人就特别喜欢用它。
  
  卡尼什商业公社是亚述人在安纳托利亚最著名的商业殖民地,公元1925年,捷克著名亚述学家、天才学者贝得里希•赫罗兹尼(Bedrich Hrozny,1879.5.6~1952.12.12)在卡尼什遗址发现一批贸易泥板书(卡尼什是亚述人是建立的,所以文字载体是泥板,受其影响,哈梯人也用这一套路),记录了亚述人从东南800公里外的阿淑尔城往安纳托利亚运了好些芳香油和精致布匹,跟哈梯人交换牲畜、贵金属和宝石。
  
  亚述人在把货物运到安纳托利亚的同时,也把楔形文字教给了哈梯人,让安纳托利亚正式迈入“文明”行列。
  
  作为“文明人”的哈梯人腰杆直了不少,基本建设的步伐也迈地更快,这样的“好日子”过到了公元前三千纪末。
  
  公元前三千纪末,色雷斯、黑海沿岸。
  
  差不多一千年前,在色雷斯、高加索山区走出的印欧人在安纳托利亚融合成了哈梯人,差不多一千年以后,在色雷斯和黑海沿岸又陆续走出了几支了不起的印欧人。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3-1 11:57:55 | 显示全部楼层
  哈梯人or赫梯
  
  黑海(Balck Sea),欧洲东南部和亚洲小亚细亚半岛之间的内海,因水色深暗,多风暴而得名。
  
  公元前三千纪末,这里的印欧人依然过着“绿绿的草地上牧牛羊的生活”,由于人口饱和,为了寻找新的水源和牧场,也为了看看外面的世界是否精彩,有识之士们拖家带口,开始迁移。
  
  这时候外面的世界已经很精彩了,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安纳托利亚等地区文明的种子已开花结果,印欧人的迁移使我们的世界越发精彩。
  
  从黑海走出了日后的希腊人、拉丁人、日耳曼人、凯尔特人、伊朗的雅利安人等等著名人群,其中的一支,则沿着先辈的足迹,越过高加索山脉,开赴安纳托利亚,这群人就是未来的赫梯人。
  
  我们先把“未来赫梯人”放一放,他们还得走好一会才能到安纳托利亚,现在,我们来谈一谈“China”一词的来历。
  
  这个思维够跳跃,怎么好好地说着印欧人,一下子就蹦到“中国”了呢?
  
  其实,“China”这一词跟印欧人大有关系。
  
  伊朗雅利安人在西亚折腾一阵后,部分去到印度北部寻找职业生涯第二春(公元前两千纪上半期开始),把当地土著罗毗荼人(棕色人种)殴倒之后(花了好几个世纪),融合(文化融合,人种部分融合)产生新的文明(一般称做吠陀时代),著名的叙事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就是在这一时期诞生。
  
  “雅利安”一词来源于《旧约》,方舟制造者诺亚三个儿子闪、含、雅弗分别是闪米特、含米特和雅利安的来源,“雅利安”在梵文中的意思是“高尚”(或“高贵”,跟种姓制度有关),希特勒则把这一梵文意思扩展后(变成“高尚的纯种”),作为借口发动二战。
  
  再回到印度,《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中都曾出现的“Cina”一词,音译为“支那”、“脂那”(不含贬义),用来指代东方国家,也就是我们中国的“秦”(Chin)国(不是公元前211年大一统的秦帝国),之后慢慢演变为“China”,随着中国瓷器的广泛传播,最后派生出英文的“瓷器”(China)一词(别弄反了)。
  
  时间差不多了,“未来赫梯人”这会已经到安纳托利亚了,等待他们的不是鲜花掌声的夹道欢迎,而是无情地殴打。
  
  公元前两千纪初,哈梯人是安纳托利亚的老大,矮壮强悍的“未来赫梯人”一看就不是什么好人,来抢底盘的吧?小样儿,你们还嫩点!哈梯人微微一笑,上去就踹,揍得“未来赫梯人”哭爹喊娘,抱头逃窜,并放出话:以后见一次打一次。
  
  哈梯人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这一时期的哈梯人最大的娱乐活动就是揍人,可怜的“未来赫梯人”要不是抗击打能力强,早就被揍进土里了。
  
  因为是同宗(都是一个地方出来的,一千年前是一家),哈梯人没下死手,这就给了“未来赫梯人”喘息的机会。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3-4 14:3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未来赫梯人”先找到在美索不达米亚被古亚述人暴揍的胡里特人,同是天涯挨揍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俩倒霉蛋结成互助联盟,相约联合抗击周围大佬们的殴打。
  
  虽然两家联合起来,实力还是不咋地,但基本可以自保。
  
  公元前19世纪中期,“未来赫梯人”已经在安纳托利亚建立起若干定居点,胡里特人在美索不达米亚发展的也不错,触手已经伸到了札格罗斯山脉。
  
  按照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未来赫梯人”的若干定居点也逐渐发展为城邦,这一时期被成为前赫梯时期,从公元前19世纪一直延续到前18世纪。
  
  发展中的“未来赫梯人”的首要任务是学文化,哈梯人成了他们最好的老师,但毕竟两方不对眼,“未来赫梯人”学到的文化知识甚少,还是挨揍居多,而此时,“未来赫梯人”内部可开始分裂成两伙。
  
  一伙人和当地各族人民融合形成卢维人,另一伙人则慢慢有了对抗当地大佬哈梯人的实力,我们还是称之为“未来赫梯人”。
  
  公元前18世纪后期,发育得差不多的“未来赫梯人”把青铜刀砍向了哈梯人。
  
  战争是激烈也是残酷的,“未来赫梯人”在皮塔那(Pithana)及其子阿尼塔(Anitta)的带领下对哈梯人发动攻击,顺带把在安纳托利亚做生意的亚述人也收拾了一顿。
  
  战争的结果是,哈梯人被灭族(部分被收编),其城池大部分被焚毁,倒霉的亚述商人也被驱逐出安纳托利亚,自此,安纳托利亚成了“未来赫梯人”的地盘。
  
  由于以前没学过什么文化知识,半文盲的“未来赫梯人”一并继承哈梯人所有文化遗产,自己的名字也懒得想,直接套用“哈梯”,因为哈梯人曾跟胡里特人打过交道,口音有了少许改变,“哈梯”被他们叫成了“赫梯”。
  
  历史上也由此有了赫梯人。
  
  我们对皮塔那和阿尼塔的生平直之甚少,只知道他们的都城在库萨尔(Kussara),曾经夷平哈梯城市哈吐沙(Hattusa)和亚述最著名的商业据点卡尼什,阿尼塔立下诅咒:“我在夜里攻占了哈吐沙,在该城旧址种上野草。在我之后无论谁成为国王且又在哈吐沙建立居民点,愿闪电雷雨之神击死他”。不过后来的赫梯一把手显然没把阿尼塔的诅咒当回事。
  
  经过一段失落的史料以及赫梯全体人民的艰苦奋斗,赫梯来到古王国时期,时间已经是公元前17世纪。
  
  赫梯古王国的建立者,第一个一把手拉巴尔那/塔巴尔那(Labarna I)依旧是和记载含糊的主(主要是跟其继承人之间的关系),但他的功绩还是值得肯定的,拉巴尔那不但进行对内统一战争,对外扩张也不含糊,他征服了安纳托利亚东部的地区,使赫梯国家的版图扩展到了地中海之滨。
  
  他的继承人哈图什里一世(Hattusili I)更能打,但两人关系一直是史学家们争论的焦点。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3-4 14:3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开疆拓土
  
  哈梯师从亚述,赫梯又继承了亚述,哈梯从亚述那学到了文化,赫梯则主攻军事(相对来说,赫梯文是最容易学的楔形文字),立国后,赫梯人体内的好战基因被彻底激发。
  
  哈图什里一世就是一好战的主,不但在安纳托利亚耀武扬威,更把大军(其实也没多少人)开到了叙利亚北部的阿勒颇。
  
  阿勒颇的文明之花比哈梯开得还早,奈何生不逢时,著名的埃布拉就曾惨遭美索不达米亚大佬们的轮番蹂躏,阿卡德人、阿摩利人都曾烧毁过该城,现在剽悍的赫梯人又来了。
  
  哈图什里一世重启曾被先祖诅咒的哈吐沙,使之成为赫梯的新首都,上台第二年(约公元前1649年)挥师东进,越过托罗斯山脉来到叙利亚北部。
  
  赫梯人现在还没实力找埃布拉的麻烦,哈图什里一世首先拿下的是跟埃布拉关系非常亲密的阿拉拉赫(Alalakh 今泰勒阿恰纳Tell Acana)。
  
  阿拉拉赫的实力并不算差,不管文化(汉穆拉比的断代问题,阿拉拉赫出土的泥板书就出了很大力)或是军事都具备一定竞争力,但还是没能干过赫梯。
  
  哈图什里一世顺道又砍下几个城市后便打道回府,又跑回安纳托利亚开辟疆域。
  
  哈图什里一世就像头狗熊(无贬义),打仗跟掰玉米差不多,攻下城市后不知巩固,这不他前脚刚走,胡里特人就来了。
  
  胡里特人正在作着建国的准备,急需建功立业,增强人民信心,但环顾四周,亚述已基本被蚕食,南面的古巴比伦虽然国内矛盾重重,但忌于其底子深厚,不远处又有加喜特人虎视眈眈,胡里特人没勇气跟古巴比伦叫板,既然不能在美索找人干架,那就走远一点,于是叙利亚成了目标。
  
  虽说赫梯跟胡里特人原先是一伙,但计划没变化快,兄弟有时候也是能出卖的,这不胡里特人就在赫梯背后捅起了刀子,轻而易举地收编了赫梯刚在叙利亚北部的攻下的城市,害得哈图什里一世在安纳托利亚打仗都不安心,急急忙忙往叙利亚赶,花了三年时间才把丢的几个城市重新揣回兜里。
  
  哈图什里一世在前方累死累活,后院却起了火。
  
  赫梯在建国初期,政治体制比较混乱,特别是继承人问题,一直是困扰一把手们的难题,哈图什里一世和拉巴尔那的关系就不甚明了。
  
  有说两人是父子关系,也有说是叔侄关系,哈图什里一世后院的这把火倒是能让我们从侧面了解一下古赫梯的继承制度。
  
  哈图什里一世最先指定的继任者是他的侄子,但这位不知名的老兄显然有更高的追求,等不及哈图什里一世升天就密谋抢班夺权,哈总发觉后气不打一处来,在贵族大会发表《政治声明》,剥夺了侄子的继承权,指定其孙子穆尔什里一世(Mursili I)为其正统继承人。
  
  这位不知名的造反未遂者后来的命运已不可考,但这种临时更换接班的人做法虽然暂时稳住了政治局势,但隐患还是埋下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3-4 14:33:20 | 显示全部楼层
  赫梯这次未遂的宫廷政变不但动摇了国家的政治体制,而且更影响到了远在美索不达米亚的古巴比伦。
  
  公元前1620年,英勇善战的哈图什里一世带着无尽遗憾离开了人世。哈图什里奋战一生,为赫梯开疆拓土,让“赫梯”的名字传遍大江南北,为国家奠定基业,如果不是在继承人问题上闹心过一回,哈图什里应该在临终前没那么苦恼,但是其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是哈图什里做梦都没想到的。
  
  哈图什里崩后,古赫梯迎来新领导人,古巴比伦帝国则迎来了掘墓人。
  
  穆尔什里一世继承爷爷遗志,把工作重心再次移到叙利亚,叙利亚小国家多,能尽着穆尔什里折腾。
  
  赫梯在穆尔什里统治下获得长足发展,在叙利亚打出了自信心的穆尔什里脑中突然浮现出一个疯狂的念头:进攻古巴比伦。
  
  俗话说得好,“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饿死胆大的,撑死胆小的”,穆尔什里变身“穆大胆”,朝着古巴比伦就冲了过去。
  
  “穆大胆”要出征古巴比伦,国内一片哗然,估计人们看“穆大胆”的眼光跟看死人差不多,虽然“穆大胆”现在依然活蹦乱跳外带意气风发,就像一个新新人类,我行我素,勇敢做自己,他的这一性格的形成跟哈图什里一世有一定关系。
  
  哈图什里一世曾谆谆告诫“穆大胆”,除了继承自己的政策和按时按量(祭品数量和质量),其他的怎么想就怎么做。
  
  “穆大胆”牢牢记住爷爷的教诲,而且又有了发挥,哈图什里一世之所以没有进攻美索不达米亚,是因为在他眼里在美索的各个都是强国,要攻打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所以他的对外扩张只限于安纳托利亚本土和叙利亚,对“穆大胆”的要求也是稳固本土和在叙利亚扩张。
  
  但这一次,“穆大胆”要做一件外人都无法理解的事,虽然反对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穆大胆”还是带领大军按时出征了。
  
  “穆大胆”的勇气为他带来了奇迹,公元前1595年,赫梯战车和骑兵踏平了古巴比伦,繁华的古巴比伦城被“穆大胆”敲成废墟,古巴比伦帝国就此灭亡。
  
  胜利来得如此简单,连“穆大胆”都觉得不可思议,自己居然成了古巴比伦的掘墓人,这不光是先辈们,也是其他美索不达米亚大佬们想都不敢想的事,荣誉突如其来,“穆大胆”却陷入了迷茫,这么看来,太简单的实现甚至是超预期设想并不是什么好事。
  
  在巴比伦尼亚陷入迷茫的“穆大胆”碰到了难题,是继续在此地发展呢还是回国,“穆大胆”很苦恼,但很快,他就有了答案。
  
  在赫梯国人眼里,“穆大胆”这次出征跟送死可以划上等号,而且“穆大胆”的继位又有颇多争议,所以“穆大胆”一走,国内的不安定分子就开始闹腾,收到政局动乱的消息后,“穆大胆”不再迷茫,火速回国平叛。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3-5 12:00:38 | 显示全部楼层
  赫梯法典
  
  赫梯人来得快也去得快,古巴比伦人无力无天,赫梯在巴比伦尼亚留下的巨大权力真空很快被操印欧语的加喜特人填补。
  
  “穆大胆”外战利索,平内乱却不行,匆忙赶回国没多久就被其姐夫汉提里一世(Hantili I)谋杀,还没细细品位胜利的喜悦,穆尔什里一世就急急忙忙找他爷爷汇报工作去了。
  
  公元前1590年,穆尔什里成功夺权,赫梯也由此进入动乱期。
  
  上层忙着政治斗争,宫廷血腥斗殴时有发生,下层老百姓也无心生产,更别说对外扩张了,先前几个赫梯领导人拼死拼活扩张的领土被损失殆尽,唯一有点安慰的是首都哈吐沙建起了8米厚的防御墙,为赫梯的自保增加了一个筹码。
  
  动乱还在继续,但赫梯运气不错,胡里特人正忙着跟加喜特人争夺美索霸权,叙利亚各国自保有余扩张不足,安纳托利亚本土除了赫梯,并没什么军事强国,所以在四分之三个世纪的动乱期,赫梯本土并没有遭到强敌的殴打。
  
  动乱总有结束的时候,75年前,赫梯驸马汉提里一世PK掉穆尔什里一世,引发赫梯动乱,75年后,另一位驸马站了出来,用血腥手段结束了这场旷日持久的动乱。
  
  公元前1525年,驸马铁列平(Telepinu)清除所有政治对手,登上赫梯王位。
  
  这位名字有点像我们中国人的赫梯一把手上台伊始就颁布世袭继承法,这也是赫梯建国以来首次明确继位制度,即首先应由长子继承王位,长子如果挂了,由次子继承,依此类推;如果一把手不幸没能生出男性继承人,就由长女的丈夫继位。
  
  这一继承法被保存在档案馆,并严格实行(除了一次例外)到赫梯王国的终结。
  
  原先的继承制度其实并不是不好,而且还相当先进,王位继承人由贵族议会和公民议会联合决定产生,有点民主的意思,不过好经被歪念,制度不符合实际情况,势必会引起混乱。
  
  铁列平继续改革:国王虽然是名义上的国家一把手,但并不能为所欲为,国王行为必须受贵族议会监督,国王不得任意杀戮其兄弟姐妹,如果有犯,代价就是国王那颗宝贵的头颅。
  
  铁列平的治法精神也影响到了其后的《赫梯法典》(有说著名的《赫梯法典》就是铁列平编撰)。
  
  《赫梯法典》(Hittite laws)的颁布时间晚于《汉穆拉比法典》而早于《中亚述法典》(最先颁布于前15世纪末),是赫梯的国家基本法(相当于宪法),用楔形文字写成,20世纪初在赫梯首都哈吐沙王室档案库遗址被发掘。
  
  整部法典由三表组成,共241条,第一表《〈假如某人〉,太阳我父的泥板》,共100条文;第二表《假如葡萄藤》,还是100条文,是第一表的补充汇编;第三表是公元前13世纪对第一表的改编,共41条文。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3-5 12:0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图408:《赫梯法典》泥板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3-5 12:0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比起另两部著名的楔形法典,《赫梯法典》少了霸气,多了些许淡定,整套法律突显了“公道”两字。
  
  《汉穆拉比法典》开篇就是君权神授,无限拔高一把手在整个宇宙的地位,《赫梯法典》则没多少神的描述,有也是以“见证人”,错了,是“见证神”的身份,这也是赫梯的一贯传统。
  
  《赫梯法典》是一部典型的“重民轻刑”法典,除了对国王日常生活诸多规范外,最多的关注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并且强调补偿而非惩罚,比起同一时期其他文明的法律,显得仁慈许多。
  
  只有在强(和谐)奸、兽行和破坏国家安全等少数性质严重的情况下,犯罪人(自由民)才会被判处死刑。而且还规定了大量免责条件,使得真正受到刑罚的人更为减少。
  
  法律虽然宽松(妇女可以和男子从事相同职业,即使奴隶也有一定权利),但赫梯人民的幸福指数并不高,起码在公元前两千纪,赫梯人民活得并不轻松。
  
  当时生活在首都附近的大多数人都住在城墙外面,人民多数以土地为生,其他职业,诸如商人、医生、工匠、祭司等特种职业也为数不少,农民和特种职业者都归国家一把手支配,有时会被征募去从事开疆拓土等艰苦工作。
  
  这还是短期问题,而且并不绝对,有意见允许示威游行,政治待遇还算不错,但人民生活最大的问题还是物价。
  
  牛做为重要的生产资料是赫梯人重要的财产的组成部分,就像现在的住房能出租,赫梯的牛也能出租,但牛的租金可比现在的房屋租金低多了,牛的月租金只相当于两块乳酪(正餐用),如果要买一件吃正餐用的“精美衬衫”则需要自己的牛帮人干一个季度的活。
  
  其实赫梯人的收入并不算低,还是说牛,赫梯人出租牛只是为了补贴收入(每月一西克勒),对比同期巴比伦人的收入,工匠一般月薪都不到一西克勒(约0.8西克勒)。
  
  再说说赫梯的领导阶层(王室、贵族等),他们住在城内,哈吐沙至少有七个城门,由于赫体早期实力不强,安纳托利亚国家林立,赫体免不了遭到殴打,所以哈吐沙城墙宽厚、戒备森严、要塞颇多,而且有一套非常复杂的开门系统。
  
  城防队开门时,城防最高长官必须派特者全程监督,而且在开门之前还需派第二位特使检查门插,每天如此,从不间断。
  
  国王宫殿则位于城市最北角,地势高、视野好,可三面俯瞰多山农村地区的景色,狭窄、有盖的的人行道把王室建筑连接起来,并通向三个庭院,而城内最多也是最重要的建筑则是神庙。
  
  哈土沙迄今已经挖出31座神庙遗址,从简单到复杂,从朴素到豪华,不一而足。由于深受亚述影响,所以哈土沙的建筑材料和风格类似亚述,除了城门和宫殿口的石狮,其他基本拷贝了亚述。
  
  哈吐沙是一座建在高原深处的要塞型城市,易守难攻,非常了得,但最后还是被历史的尘埃湮没了将近3000年。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3-5 12:0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图409:哈土沙遗址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3-6 12:57:09 | 显示全部楼层
  被历史掩埋的哈土沙
  
  安纳托利亚自古就是一个文化繁茂之地,这一点,19~20世纪的考古学家和古董商们都非常了解,
  
  但他们的了解有其时代局限性,他们知道波斯人曾经来过,知道希腊和罗马文明曾在这里安过营扎过寨,知道拜占庭也曾在这里放过风,知道西方“历史之父”希罗多德就出产于此地,更知道凯撒大帝曾在这块土地豪迈地说过那句至今仍在人们耳边振聋发聩的名言:“Veni,vidi,vici——我来、我看、我征服!”
  
  不过对于安纳托利亚早期文明(公元前5世纪以前),他们跟我们现代大多数人没什么区别,都是弹琴丢唱本——没谱。
  
  话说回来,不知道也不一定是绝对的坏事。
  
  1860年,法国人亨利(Henri Mahout)因为捕蝶,无意中发现了震惊世界的吴哥窟;1974年,陕西临潼宴寨公社社员打机井打出了兵马俑;这样的例子古今中外都不鲜见,赫梯古都哈吐沙的重见天日,同样基于一次偶然。
  
  公元1834年,法国建筑师、艺术家兼文物贩子查尔斯•特谢尔(Charles Texier 1807~1871)风尘仆仆地赶往安纳托利亚,他此行的目的是寻找曾经的罗马定居点遗址,当然终极目的还是挖点文物卖钱。
  
  要说特谢尔绝对是个敬业的文物贩子,其敬业程度完全可以媲美当今的保险推销员,他不辞辛苦穿越安纳托利亚中部高原,挨家挨户推销保险,错了,是一个村一个村地打听有无古代遗址。
  
  土耳其人民很厚道,对这个外来的文物贩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特谢尔的提问大多得到的是肯定回答,有些当地居民还会亲自带他前往遗址免费参观,虽然看到的跟特谢尔想象中的有一定差距,但他还是很兴奋,因为他有预感,目的地已经越来越接近,胜利就在不远处,特谢尔仿佛看到了成堆的法郎正在向他招手,擦拭掉嘴角残留的哈喇子,特谢尔继续上路。
  
  当特谢尔来到距现代土耳其首都安卡拉(ankara)以东145公里的小村博阿兹柯伊 (Bogazkoy)时,这种感觉越发强烈。
  
  博阿兹柯伊现在的名字叫博阿兹卡莱(Bogazkale),土耳其语的意思是“峡谷村庄”(地形描述非常贴切),在这里特谢尔再次遇到热心人,村民们很肯定地告诉他山后就有古城遗址,对此回答特谢尔不怀疑,土耳其人民的实在他这一路深有体会,二话没活,特谢尔就跟村民进了山。
  
  费了半天劲,爬到能鸟瞰“峡谷村庄”的陡峭山崖,举目远眺,特谢尔的心脏着实被狠狠震了一下,他看到的远远超出了预想:高大的城墙(残留部分)、宽阔的马路、威风的石狮、巨大的石块,这哪是什么定居点,分明是一座古代城市,而且还是座大型要塞式城市。
  
  更多的惊喜还在等着特谢尔,没等他发出感慨,一位热心的村民告诉他这些都不算什么,还有更大更好的在后头。
  
  啥都不说了,继续上路吧。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及公众号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星虎 ( 黔ICP备05004538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2 18:2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