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虎论坛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宝宝寒

[转帖] 乱世里的枭雄们--一个比三国更为精彩的时代-----小马连环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5-27 16:43:55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月十八日,滑州
   雨,酒,夜色。
   雨是平添忧愁的雨,酒是断人心肠的酒,夜是扰人思绪的夜。
   至少在有些人的眼里是如此,他们正在陪王彦章喝酒。
   王彦章急行百里,这一天的晚些时候,满头大汗的到达黄河前线,他的任务是退敌,具体一点说,就是将晋军赶回黄河以北,再具体一点,就是要攻取李存勖在黄河线上最重要军事堡垒:德胜寨。
   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只余一天。
   可到了后,王彦章却下令:摆酒,吃了饭再说。
   这也是对的,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可在众将士看来,新任招讨使可能是自暴自弃了。
   王铁枪杯走如龙,一点也不谈怎么退敌的事。
   酒蹲将尽,夜色已浓,雨仍在下。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通宵膀胱催,喝到天昏地暗,王彦章终于动了,他红着一张大脸,踉跄着站了起来。
   不好意思,兄弟们接着喝,老夫要去方便一下。
   摇摇晃晃,王彦章推开了要扶他的军士,走出了营门。
   一道闪电划过,照亮了王铁枪的脸,红,通红,但那不是美酒渲染的红,那是热血沸腾的红。
   王彦章突然变了一个人,大踏步钻进夜色,在不远处,翻身上了一匹马。
   渐渐地,许多灰色的人影显现,数千人不知道从那里钻出来的人,开始围拢到王彦章的身边。
   这一幕,我们无比熟悉,当年朱温在汴州打秦宗权,也玩过这样半席而退,醉酒出击的事。
   事隔三十六年,那只嗜血,无畏的梁军又回来了?
  
   王彦章策马环顾,这些人中有当年跟他一起从军的兄弟,有从朱温时代起就征战沙场的老兵,但更多的是新招来的大兵,他们没有见过朱温前辈的雄风,他们没有领略过横扫天下的霸气。
   大战将临,他们也许有畏惧吧。
   王彦章喊道:前面就是李存勖的德胜寨,你们害怕李存勖么?告诉你们,他不过是太原的斗鸡小儿,实在没什么可怕的。
   今天,我就证明给你们看。
  
   李存勖小时候斗过鸡是真的,但人家都三十多了,皇帝都当上了,还叫人家斗鸡小儿,真是外号一上身,一世甩不掉,现在还有人不厚道的叫我。。。
  
  
   王铁枪一马当先,数千骑兵紧随其后,一柱香的功夫,他们来到了黄河岸边。王彦章策马而上,对着黑黑的夜色喝道。
   将士可有?
   有!
   火把点起,照亮了数百人的身影。
   工匠可有?
   有!
   刀斧可有?
   有!
   皮鼓可有?
   有! 石炭可有?
   有!
   舟船可有?
   有!
   好!现在随我前进,拿下德胜!
  黄河之上,舟船如箭,黄河岸边,铁枪惊醒夜色。

  4.67
  
   在王铁枪急奔在黄河堤岸时,李存勖也在急行军。
   前些日子李存勖在魏州办公,估计是在画日。当听到王彦章成为招讨使时,他马上发现情况有些不妙,因为德胜城内无大将。
   驻守德胜城的唐将叫朱守殷,小名会儿,也不知道倒底会些啥,据记载小时候是李存勖的书僮,主要工作内容有拎书包,欺负同学、哄骗老师、打架帮拳,翘课望风之类。
   从目前来看,当年那些工作没白干,李存勖掌管太原之后,将从小玩到大的书僮、家丁等组织起来,成立一只长直军(警卫队),会儿同志就是队长。
   眼下,朱守殷是蕃汉马步都虞候,主持德胜防务。
   让自己的书僮去对抗对方的第一猛将,算起来,李存勖这个人胆略不输朱温,但在管理下人的水平上,还是跟朱前辈差了一条街这么远。
   李存勖倒对自己这位跟班兼发小的实力很清楚,给个军职是卖人情,但要是靠他打仗是不现实的。
   丢下画日笔,李存勖进军到澶州,还派人先去给朱守殷打了招呼。
   你要小心王铁枪这个人,这两天,他肯定要来袭营。
   稍作休整,李存勖又急赴德胜,在离城二十里时,担忧得到了证实,从德胜寨传来消息:王彦章正在猛攻南城。
   快马加鞭,轻装急驰,李存勖总算赶到了德胜。然后,他在黄河岸上看到了朱守殷。
   那时,朱守殷在一条小船上,正手忙脚乱,批挥一批军人登船。见到李存勖后,朱会儿更示,德胜南寨情况不明,但陛下不要担心,我马上率兵渡过黄河,救援南寨。
   攻城发起时,朱守殷在德胜北寨睡大觉,显然,这位会儿兄对领导的警示并没有放在心上,而且他已经打听清楚了,王铁枪还在喝酒呢。
   看来,他虽然伴读李存勖,但并没有抓住机会旁听一下讲课,也没有得闲时去翻一翻《春秋》,没知识实在太可怕,连兵不厌诈这一说法都不知道。
   等浮轿被断,南北顿失联络时,会儿同志才发现不妙,更不好的消息是领导已经在来的路上,只怕马上要达这里。
   关键时刻,朱书僮做出了一个决定,登船渡河!
   虽然南寨没保住,但领导要来,自己努力工作的形象还是应该挽救一下的。
  
   一个时辰前,王彦章水陆并进,顺利逼进德胜南寨。
   刀斧队听令,斩浮轿,断敌援!
   工匠听令,准备炭火,熔城铁锁!
   余将士听令,随我攻城!
   王铁枪是有备而来,不久后,晋军连接南北寨的浮轿被斩断,南寨也被攻破。
   此时,东方开始泛白,新的一天马上就要来到,而这一天,距离王彦章立军令状时正好过去三天。
   三天,王彦章完成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用自己的行动有力的回击了那些嘲笑他的人。
   没有什么比让那些宵小闭嘴更痛快。
  
   望着对岸冲天的烟火。李存勖明白,现在去救,已经来不及了。
   李存勖立刻就在对朱会儿进行了批评教育,原句就不转了,反正是奴才之类,大家这一辈子也用不上这种词。
   但肯骂,说明还有希望。朱书僮惊魂稍定,马上,李存勖又交给他一个任务。
  赶紧将北寨拆了,用拆下的木材做成筏子,将粮食物质全部装上,退保杨刘!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5-27 16:45: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朱守殷虽然大意失南城,但此人倒不是一无是处,要是今天,绝对是热门紧缺型的人才。
   他会拆迁!不到一天的功夫,北寨在这位拆迁大队长的指挥下夷为平地,想来,领导发了火,他的压力很大,再不好好表现,到时上军事法庭治他一个失城之罪可不耍的。
   放下木筏,朱守殷指挥大部转移,只要顺利到达下游的军事要塞,事情还有转机。可没多久,他看到了一样让自己胆颤心惊,差点掉进黄河喂王八的情景。
   枪,枪体漆黑,尖泛寒光,缀有红缨,长丈余,重百二十斤,从对面横扫而来。
   在小说里,王彦章外号不叫王铁枪,他的花名很威武,叫浑铁篙无敌大王。在从军以前是在水上混饭吃的(也就是江河上打劫的),第一次跟打虎将李存孝的交锋就发生在水上。那时,王彦章甘当绿叶,倾情演出河匪落水记,被李存孝击落下水后,在水下潜游到岸上,从而顺利完成烘托主角的任务。
   说这个故事,只是想表明,王彦章可能水性很好,不信大家去搜图片王铁枪,就会出来一京剧脸谱。
   王彦章的脸谱以绿色为基调(给李存孝当过绿叶的经历坑了他一千多年),最奇异的是额头有一只金蛤蟆。民间传言,王铁枪同志是蛤蟆精变的(正式名称叫天河摆渡星),两栖动物,能在水下呆三天三夜。端的是来头神秘,技术全能,适应力强,活动范围广,海陆空里只有天空才是他的极限。
   这一传说可能就源于当下。
   在看到北面干得热火朝天,拆屋下梁,破门为筏,要从水上开溜时,王彦章马上做出一个决定:拆南寨做筏。当然,比拆迁,王彦章稍逊一畴,但总算及时完工,数千梁军弃马登船,随流而下。
   于是,就在黄河之上,展现了一幅奇特的战斗场面,两方大军所登之船,简陋异常,所载之兵,也全是步兵,全然没有水上交战的经验,这是一场低技术含量,高伤亡率的水战。
   论士气,论战斗值,论经验,论胆量,就算不论王铁枪的前身,朱书僮也完全不是浑铁篙无敌大王的对手,但经过一天的激战,朱书僮竟然活了下来。
   答案很简单,因为双方的水上交战事出突然,使用的都是最原始的水上交通工具:木筏,这个东西也就孙悟空这等级别的人能控制自如渡洋过河,想来天河摆渡星虽然利害,但毕竟比不了齐天大圣,所以王彦章有杀敌之心,却无近敌之术,只有在水流转弯之处,才能靠近对方。
   刚练开手,河流变宽,两军又被水流冲开。
   所以,每到河流转弯处,朱书僮的心就会提到嗓子眼,连忙求龙王开恩,让自己的筏子离对方远一点,等转过弯来,朱书僮又重新放下心头大石。
   据记载,那时的黄河虽已到中流,但转弯颇多,大大小小近百个,朱书僮的心就到嗓门一游近百次。
   一天之内,被吓了一百次,朱守殷还没有暴血管,他实在是有一颗大心脏。
   但奇迹还是发生了,朱书僮虽然损掉一半的兵力,但依然成功避开了那柄铁枪,到达杨刘外围。到此时,他的心终于放下一半,也许李存勖看他拼死运送物质的份上,会放他一条生命。
  朱守殷的心情可以理解,毕竟他是犯了错误,但此时在胜利的一方,大梁的阵营里也有一批人像热锅上的蚂蚁,坐立不安,胜而惶恐的是赵岩们。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5-27 16:49:20 | 显示全部楼层
消息传到大梁,五小福彻底慌了,连忙召开帮会,商讨对策。
   大哥,你说没事没事,现在完了,王铁枪已经攻下德胜城,我们死定了。
   张汉杰等四人毕竟年纪轻,当场就向赵岩帮主开了炮。
   可帮主毕竟是帮主,面对危机,赵岩拿出了黑社会老大的气概,只是微微一笑。
   慌什么,我早有应对。
   说完,赵岩掏出一样东西:报捷信。
   报捷信这个东西相当于工作汇报,谁动笔不一定,有文采的自己写,没文化的秘书写,但著名署名权一般是最高指挥者的,眼下,能从黄河战线向上面写报捷信的自然就是王彦章。
   可在王彦章的工作报告送到大梁时,另一个人的报告也同时抵达。
   赵岩拿出来的就不是王彦章的,这份报告是王彦章的副官,北面副招讨使写的,作者姓段名凝。
  
   段凝,原名段明远,开封人。其父亲在朱温手下工作,他本人则在渑池县当主簿,副处(县)级,比宋江干过的押司高一级。这个起点算是不高不低,但很快,他连这个主簿也干不了。因为父亲犯了事受了处分,按父亲坐牢,儿子下岗的规则,段主薄只能下岗分流上大街卖薄饼。
   但段凝有志气,本着父亲从那里跌倒,儿子就从那里爬起来的精神,改名段凝,来到汴州,给朱温投了简历,一举进入大梁公司(那时,大梁还在筹备阶段。)
   段凝在朱温那里很吃得开,原因有二。
   第一,他有一个漂亮的妹妹。在段兄的眼里,妻子如衣服,妹妹迟早是别人的妻子,用别人的衣服给自己换身官服是等价交换。于是,他专程将妹子送给了朱温。朱温的年纪应该可以给段妹妹当爹了,但年龄不是距离,权力拉近距离。妹子进宫后,段凝很快成为了刺史。
   第二,他是一位优秀的接待人员,大家都知道,工作干得好不好,全看招待到不到位,在数次接待中,段凝倾其所有,用心安排,受到了领导们的一致表扬。随便提一下,因为其接待工作做得太好,直接暴露另一位刺史在此项工作上的散漫,导致朱温龙颜大怒,先流放后赐酒(有毒的)。那位倒霉的刺史是曾经的梁朝单挑王李思安。
   但段凝同志的未来并不是一片坦途。很快,他就受到了一次沉重的打击,他的妹夫,也就是朱温在一次突发事件中丢掉了性命。关系户死了,妹妹是白送了,招待费也浪费了。
   但好在段凝及时调整思路,抓住当朝官场上的新变化,很快就找到了新的突破口。
   皇帝在变,但钱规则没有变,只是收钱的手变了而已,现在收钱的手属于赵岩,而段凝马上发现,赵岩要比朱温好对付多了,
   赵岩们对官职都是名码标价,而且定价合理,童叟无欺,更不要妹子这样的不可再生资源。实在是行贿者的福音。
   段凝做好前期工作,交了预付款,定下招讨使这个职位。但没想到敬翔同志一棍草绳横扫一杠。这下就不好办了,自己钱都交了,效果却没出来。
   赵岩也挺为难,他收了钱,但老婆已经买了新项链,儿子移民海外,刚买了跑车,自己也在东大街买了新宅藏了新娇,退是退不出来的。
   虽然节外生枝,但合作还是必须的。赵岩告诉段凝,这个时候,大家一定要沉住气,这个世界只有不努力的同志,没有搞不垮的大将,只要功夫真,不怕那把铁枪磨不成针。
   听到这句话,段凝放心了,自己送的钱没白瞎,五小福还是站在自己这边的,那剩下的事就好办了。
   段凝别的本事没有,背后搞小动作,整整黑材料,煽阴风等等官场密技,他还是很精通的,就在前年,他还成功搞垮过自己的上司刘鄩,导致刘鄩自动辞职,然后领了朱友贞一杯毒酒。(事情太多,略过未提。)
   十步一计的刘鄩都搞得倒,一步十话的王铁枪有什么可怕。

  4.70
  
  
   在王铁枪雨夜袭德胜时,段凝还在边喝酒边等王彦章出恭,可没多久,他就收到风声,老大已经在德胜干上了,回过神的他连忙赶到现场,留给他发挥的就只有拆板房搭筏子的工作。
   但没关系,这个世界上干了什么不重要,会写报告的才是胜利者。在看到王彦章吩咐手下给朱友贞报捷时,他偷偷也写了一篇《关于德胜城之胜利夺取》的论文。
   王彦章的书里有没有表扬段凝,就不知道了,但可以肯定的是段凝的那篇里绝对不会夸王彦章。估计段兄的论文应该还是他本人亲自捉刀,毕竟以前干的就是主簿,怎么不动声望的突出自己,抹杀别人当然是笔到渠成。
   当然,论文写的怎么样并不是唯一要素,关键要找到肯发表的地方。按惯例,段凝没资格写这篇论文,但就中国论文来说,会写的往往找不到发表的地,能发表的往往。。。
   段凝相信自己的这一山寨论文能顺利发表,从而被论文总评定师朱友贞看到,原因我们在上面已经讲过,他上面有人。论文的传达人赵岩是他的同志。
   朱友贞马上看到了关于德胜城之战的报告,因为他本人没有千里眼,只能通过文件了解情况,于是,他根据这份报告赐下奖品送到前线。
   前线的将士看到这份赏赐名单时,不禁吃了一惊,最丰厚的一份不是给王彦章的。
   王彦章不笨,自然知道这又是五小福搞了鬼,相应的,他却没有采取什么行动。
   赏赐让他们随便发吧,等我将唐军彻底打败,再回去彻底收拾他?
   英雄,总有一个共同的弱点、致命的弱点:骄傲。
   在喝上两杯,趁热骂了两句赵岩那帮孙子后,王彦章一点不耽误干活,提起铁枪就开工。
   从德胜城顺河而下时,王彦章横扫潘张、麻家口、景店等寨,这些地方的晋军望梁旗就逃,他们都进入到同一个地方。
   杨刘城,晋军在黄河线上的最后希望。
  
   如果大家记性好,应该记得大概在五年前,李存勖本来是在黄河边打猎,突然发现黄河结冰了,于是,奉天好意,顺便就打到黄河对岸,拿下了杨刘城。
   这一回,李存勖也是边打猎边来救杨刘的,等打发朱书僮下河后,他自个晃晃悠悠的前往杨刘,一路上,严格按照行动计划,一日六十里,绝不多走一米,这速度连驴友都不如,我曾经参加过一次户外百公里,快的兄弟步行一天就能完成。
   而且李存勖还每天必要去打猎,猎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心情。
   稳住,淡定,绝不能让自己的惊慌暴露出来,
   李存勖到了今天总算把他急火撩原的性子改了一改。这个时候,最怕不是敌人又夺去杨刘,而是暴露怯意。今天的唐军正处在青黄不接的时候,周德威死了,李嗣昭死了,李存审又远在幽州,据说身体很差,当日到幽州上任都是会着车子去的,希望他重新站起来已经不太现实,而李嗣源又玩空降兵,深入敌境。
   没有了大将压阵,李存勖只能靠自己。
   慢点,再慢点,让所有人知道,自己根本没有把王铁枪放在眼里。而且,李存勖还告诉左右,大家不要当担心,专心打猎,杨刘营内有一个人帮我们守城,梁朝那些将军绝不是他的对手。
  李存勖说的是李周。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5-27 16:5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周,邢州人,唐代名臣李抱真之后。只是到了李周同志这一代,已经好几辈不知道当官是什么滋味,他本人倒算是上进,愿意从基层干起,十六岁时成为一名光荣的捕快,也就是刑警,武侠小说里常称他们为六扇门的。 
   李捕快的工作成绩不错,照这个职业发展下去,成为名捕是不成问题,直到有一天,如鲁提辖碰到了金翠莲,他的命运被一个在旅店里哭的人改变了。
   情节很老套,李捕快可能是去喝酒,喝到兴致处,被一阵哭声打断。一打听,原来是一位叫卢岳的老乡携了老婆孩子以及全部身家要回太原。
   那时候世道不太平,正所谓处处是梁山,长途施行难免碰上打家劫舍的,而保镖这个行业据考证要到大清国才有。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显然也是李周行走江湖的行为准则,当下表示,愿意免费护送卢先生回家。
   路上,果然有人来劫道,李周同志平地一声吼。
   何人拦道,报上名来。
   李周同志常年从事打击抢劫犯罪活动,只是吼一声,这些惯犯就听出来了。
   李捕快来了,风紧扯乎。
   卢岳一家顺利回到了太原。因为免费用了人家的镖,却没有支付镖钱,卢岳实在过意不去,就免费发挥特长:相术。给李周看了一次相。他正色告诉李周,我看你是大将之才,而太原李氏必将得天下,你赶紧投奔到太原李府。
   送人家一程路,人家给你指一条路,这个交换合情合理,没多久,李周不干捕快了,投奔到太原,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他在部队的成绩很不错,因为够义气,能够与士兵同苦共苦,所以颇受士兵拥护。这样的人是守城的不二人选。而据史书记载,他最大的成绩就是在守卫杨刘取得的。
   这个据点在黄河南岸,经常受到梁军的攻击,但在他的防守下,杨刘城顶住了许多次攻击,包括那次贺瑰与谢彦章的。
   包括现在要顶住王彦章的进攻。
  
   王彦章的大军抵达杨刘后,马上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四面八方一起下手,一天二十四小时轮番进攻,数次差一点就攻陷杨刘。但差一点跟差很远并没有质上的变化。
   在发现猛攻可能并不起作用后,王彦章开始在杨刘附近安营扎寨,根本他的判断,杨刘城是一个靠外面物资接济的营寨,只要围住了,用不了多久,里面就得当饿死鬼。
   这个判断没有错,李周就是四大名捕也支撑不了多久,手上有粮的朱书僮虽然成功到达杨刘外围,但根本进不入杨刘。
   王彦章在黄河上连起了数条大船,截断了河道,当然,这是贺瑰当年的失败案例。
   失败的东西并不代表永远失败,正如成功的东西并不保证永远成功。当日贺瑰的横船阵是碰到了王建及,现在王建及死了,这数条船对付一个书僮算算是尊重知识界了。
  能救杨刘者,非李存勖本尊不可。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2 收起 理由
宝宝寒 + 12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5-30 12:26:51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天后,李存勖终于悠悠然抵达杨刘。
   这一次,他赌对了,李周没有让他失望,以一已之力保住了杨刘。可要是再打二天兔子,事情就难说了。
   登上高处,观看王彦章的围城寨时,李存勖露出了不屑的表情。
   明白了,王铁枪是想打持久战,拖垮我们。
   前面是一重又一重的濠沟,间杂以壁垒,搞不好像桃花岛上的奇门八卦阵一样有讲究的。而且里面确实设有伏兵,兼机关重重(主要是弓箭),如此险境,就算有十三太保横练的功夫,也免不了站着进去,横着出来。
   但李存勖还是进去了。再不进去,李周连粥都没得喝。
   重甲的士兵跳下濠沟,开始愣头愣脑的向前迈进,走了两圈,他们开始有点发晕,连世界上是不是只有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开始怀疑,正当琢磨左转还是右转时,对方告诉他们方向只有一条,前进,然后仆街。
   某个角落里,或是某个壁垒后面,突然冒出一队弓箭手,对勇敢冲进阵地的唐兵表示了热烈的欢迎。
   箭雨之下,唐兵纷纷倒地,再没爬起来。
   经过十多年前的改良,当年由康怀贞、李思安在潞州城下修建的夹寨终于有了质的突破。现在,连李存勖也徒唤奈何。
   也许,只好眼睁睁看着杨刘南城像德胜南城一样被攻破。如此,等于宣布四年来,李存勖辛辛苦苦在黄河南岸的经营尽告失败,而且更坏的结果是,不但赔回这些地盘,还要付上利息。
   李嗣源同志还在黄河南岸的郓州城孤零零的呆着。如果被断去了后路,李横冲难免走前辈史俨走过的路,南下吴国,成为流亡将领。
  
   从阵地回来后,李存勖显然已经没有了当初那般镇静。
   阵就在那里,敌人的意图十分明显,可攻或是攻,都无法进入杨刘。
   怎么办?
   变!
  
   人总是有思维死角的,比如法国人怕德国进攻,就修建了坚固无比的马其诺防线,最终,那些东西成为了高卢雄鸡的笑话,人家转一个弯就把钢筋水泥甩在了身后。
   李存勖似乎也陷入了思维的死角,其思维路线是这样的,要守住郓州,就得保住杨刘,要守住杨刘,就得通过王彦章的不知什么阵,而要通过个阵,就得用大量的兵力去冲击,而要运送大量的兵员,就得打通黄河。于是,问题从头开始推倒。
   因为王彦章在黄河上连船横江,大军过不来,过不来就攻不破杨刘的包围圈,接下的事情大家自己推。
   到了这个时候,应该玩玩脑袋急转弯,再不转弯就撞树了。
   物理学告诉我们,物体一般做直线运动,除非受到外力才会改变其运动轨迹。
  
   有一天,一个乔装打扮的军人来到李存勖的军营,他是从郓州穿越火线过来的,据说还是自愿担当了这个危险的任务,这位唐军罗文上尉叫范延光。我们知道李嗣源手下无弱将,记住这个人对了解以后的剧情发展会有帮助。
   范延光送来了一封绝密信件,外面包有蜡,正式名称叫蜡丸书。在这封密书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情报,正是这封信里透露的信息对最终的结果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除了这封信外,范延光还带来了李嗣源的最新请求,其实这个请求,早先时候郭崇韬也提过。
   在杨刘的下流找一个合适地黄河渡口,再修一处营垒。
   王彦章之所以拼了命的抢攻杨刘,就是不想让晋军过河,但黄河不是深圳河,要走私点兵实在很容易,大可不必在杨刘一颗树上吊死。
  黄河战线上,唐军仅存的这一对老狐狸不约而同的突破思维定式,找到了方法。而且,他们连新的渡河保垒都想到了一块。

  4.73
  
  
   博州(山东聊城),夜。
   郭崇韬领兵急奔博州境内的一处黄河渡口:马家口,他要到那里扩展码头,还要在东岸修起防守用的营垒。
   行军路上,郭崇韬急奔,他已经老大不少了,干了一辈子接待工作,是时候展现一下领军做战的能力。毕竟在太原团队里,光有参谋能力会被认为技术不全面。
   行至半夜,大军疲劳不堪,速度明显慢了下来,连郭崇韬都停住了。
   这位老同志突然叫停,对左右说道:你们看,前面戟尖上有什么?
   光!
   “我听说有火出现在兵刃上,这是破贼之兆也。”郭崇韬信心满满的说道,我从他眼里也看到了火花。
   小时候,老师告诉我们,搞封建迷信的都是另有用心,不是骗小姑娘的手摸,就是骗大妈的钱。我自从翻了历史书,才深刻体会到这一点。
   虽然不是白天,但月光皎洁,金属做成的戟尖反射点光线很正常,你非要说成是破敌之兆,那月亮女神也拿你没办法。
   可唐兵很吃这一套,听完郭大帅的话,像注入了一股神秘的力量,表示腿不酸了,腰不疼了,纷纷请求尽快到达马家口,修好营垒,代表月亮消灭梁军。
  
  
   天亮的时候,这一伙工程兵终于抵达马家口,现在就开始干吧。因为时间不会多。
   出发之前,李存勖找到了郭崇韬。
   马家口离杨刘很近,你们有把握修好吗?
   没有!
   李存勖差点当场晕倒。但好在郭崇韬没有卖关子,及时说出了转折语。
   不过,只要陛下天天派点精兵骚扰一下王铁枪,让他没空往东边看,只要十天功夫,就可以修成。
   骚扰,这是李存勖比较喜欢的运动项目,他马上就批了这个行动计划。
   十天。这是郭崇韬的工期。
  
  
   郭工头真的拼了,要大干苦干十天,还李存勖一条生命要道,他每天吃睡在工地,选址,画图,施工,监理等等全程参与。据史料记载,有一天晚上,郭崇韬实在太累了,就在工地旁边的临时床睡了一会,突然感到裤档里有点冷,连忙叫来手下看看什么回事。
   手下打着火把往档下一照,发现一条神勇的大蛇,本人经常使用比喻,可这一次,我保证是白描,没有使用暗喻,档间的确是发现了一条蛇。现在正是六月盛夏,端午节刚过,白素贞们活动比较频繁也是正常的。
   当手下小心将这条大蛇拎出来时,郭崇韬倒吸了一口凉气,他的官职是枢密使,这个职位在唐朝(正版)是太监专属。这要这蛇发现的晚一点,郭崇韬连手术都不用动,就可以继承前朝传统成为纯正的枢密使。
   被惊醒后,郭崇韬又有了精神,又一头扎到工地,有这种拼搏精神,可能不需要十天,就能将营垒修建起来。
   实质上,他们也没有十天的时间。三天后,王彦章就来了。
   虽然李存勖天天派兵骚扰,一刻也没让王彦章闲下来,但王彦章并不是好忽悠的,一看来的人急如风,势如火,大有拼死一搏的态势,但没两下,遁的比来时还快。
   一定有问题!
   很快,王彦章的侦察兵发现了郭崇韬的小动作。
   我这边旧的违章建筑没拆完,你又选址抢修新的建章?这还了得。
  王铁枪率领大军,直扑马家口。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5-30 12:31:24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柄厚重的铁枪出现在马家口时,我绝对相信枪口上也泛起了红光,那时,太阳刚刚出来。
   而郭崇韬的马家口营建工作刚有个样子,连毛坯房都算不上,基本的了望台和防守设施并没有完成。
   但敌人已经来了,自然不会等你修好了再进攻。很快,梁军在王彦章的指挥下四面围攻。郭崇韬只好亲临第一线,据记载,这是郭崇韬职业生涯第一次操刀上阵。总的来看,郭崇韬的第一次非常认真,做到那里有险情就出现在那里。但就算如此,他也顶不住。在这一天的中午,城墙开始倒塌。
   就在这时,唐军突然群情激愤,个别的还冒着被当场击毙的风险爬到城墙上,上来后,也不射箭砸砖头,直接破口大骂。
   一般来讲敌人是骂不退的,但王彦章却鸣金收兵,退了回去。
   因为李存勖来了。
   答应了郭崇韬给十天功夫,结果只拖住了对方三方,这连抗日战争中打援的民兵标枪队都不如。但总算醒悟及时,在发现王彦章不告而别时,李存勖马上想到了在马家口的郭崇韬。
   黄河岸边,李存勖的军旗飘扬,及时鼓舞了人心。
   分析了敌我军事对比之后,王彦章只能做出了撤退的决定,他虽然平日里瞧不起李存勖,把人家堂堂皇帝比起斗鸡小儿,但这些都是用来给手下打气的。他非常清楚,以自己的实力,如果没有像杨刘外围那样的奇阵配合,根本没有胜算。
   从退走这一刻开始,王彦章不可避免的进入下降通道。
   以前是王彦章猛攻杨刘,然后将晋军的兵力吸引到他的阵里,来一个消灭一个,但自从李存勖开了窍,情况就完全发生了变化,变成杨刘城吸引梁军主力,而晋军可以随时随地进攻梁军任何一个点,包括梁朝心脏开封府。
   很快,就有消息传来,有一个据点遭受了对方的突然袭击,虽然损失不大,但要命的是那个据点位于杨刘的上游,这意味着李存勖的部队似乎已经穿插到他的身后。甚至有可能抛开他,直奔大梁。
   这就要老命了,段凝首先不干了。
  
   段凝已经很恼火,近一个月来,他跟在王彦章的屁股后面玩飘流,玩八卦阵,玩拆迁,玩伏击,每一个游戏都够让段凝血液凝固。
   何必呢!
   大家出来混,这么玩命干什么,意思意思,把对方收拾一下,然后赚点赏金,再从各地送上来的物资贪上一笔,如此领导放心,同事称赞,敌人宽心,皆大欢喜,何乐而不为。
   现在好了,孤军深入,后路都被人抄了,要是李存勖冲到开封府,搞砸了事情,等着我们的只怕是狗头铡。
   段凝再也呆不住,他马上找到王彦章,要求马上搬师后撤,并警告他:出了事,你要负责的。
   面对咄咄逼人的段凝,王彦章第一次认输了,终于同意先退一退,毕竟要是李存勖真的玩阴的,直接杀到大梁,他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退,事情就无法挽回。
   杨刘的围终于解了,李捕快虽然饿得前肚贴后背,但除了血糖偏低,基本没大碍。以后的日子他又活了二十多年,以七十四的高龄去世。
   而王彦章退到了滑州,宣告这一次反攻的失败,这一仗算是惊天动地,日月失色,李亚子胆寒,但就整体而言,不过转了一圈,又回到了原点。
   当日,王彦章告诉左右,等我成功之时,必定斩妖除魔,干掉那帮王八蛋。
   我们知道,做事情得有两手准备,成功了什么都好说,该庆祝的庆祝,想干嘛就干嘛,问题是失败了怎么办?
   很快,王彦章就接到了中央的命令:回大梁交待情况。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4 收起 理由
宝宝寒 + 4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6-7 12:53:38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彦章本人比较配合中央工作,没大牌到需要十二道金牌。接到诏令就直接回大梁述职了。
   小时候常常不理解岳飞为什么要回去,最终的解释大多归于愚忠。这其实是一个比较操蛋的解释。
   不回去能怎么办,另立朝廷,然后跟南宋政府对着干,自个先跟自个打个稀巴烂?
   只有归去,无论前面有多少人挖了坑在等着,亦只能一往无前。因为内心有一样东西必须要坚守。这种东西叫精忠报国,这种觉悟不应该叫愚忠,而是死忠。
   他们无法超越那个时代,从小就被孔老师的思想教育成为臣者必死忠。他们只能选择相信最高领导是好的,只不是是被一些奸人蒙蔽了双眼,如果自己不回去,就等于成全了奸臣,坐实了自己的不忠,让满朝再没有一个人敢说真话。
   王彦章要说真话,确切的讲他要参加辩论赛,主题是到底谁是梁朝大忽悠。
  
  
   见到朱友贞后,五小福果然发起了攻击,从王彦章上班时候喝酒,到不注意团结同志,再到飞扬跋扈等等,其实这些东西准确来说都不算泼污水,王彦章确实喝酒,攻德胜前一刻都在喝,也确实没有团结同志,对朱友贞派下来监督他的干部,经常是一顿臭骂。飞扬跋扈也是真的,王彦章向来我自飞扬,他人吃尘。
   当然,这些指控都是热身,最后五小福抛出杀手锏,当日立下军令状要退兵,现在自己退回来了,王铁枪你说该怎么办?
   在被指控上面的罪行时,王彦章保持了冷静,可等说到败仗时,他终于没办法克制了。情急之下,王彦章拿出了教具。其实,是朝笏。
   朝笏,大家在电视上都见过,一块板子,长2尺6寸,宽3寸,上档次的官员人手一个,根据官阶不同,作料有玉、象牙、竹片。说它是教具也不是瞎扯,因为它本身是一种备忘录。官当到一定程度,难免健忘或者糊涂,所以需要把事情写在上面以示匆忘。
   因为要口头解释这一个月来的军事行动比较困难,所以王铁枪需要借助一下教学工具。
   王铁枪上前一步,弯下腰下,拿着朝笏就在地上开划。(这可是玉做的啊)
   当日,我如此。。。
   那时,我这般。。。。
   起立,除了脸红了一点,王铁枪气不喘腰不疼,终于把问题说清楚了。
   自己成功过,自己也失败过,但我还可以战斗!
   听证会已经结束,王彦章慷慨陈词,舌战群小,大获全胜,但胜利只保持了一天。
   王铁枪走过江湖(传说),上过沙场。可世间最凶险的地方却不是江湖,不是沙场,而是这朝堂之上,在这里,刀藏光,剑敛影,箭自暗处发,枪刺隐无声。当你中招倒下那刻,都未必知道怎么回事。
  第二天,有关部门(有司)纷纷上书,指责王彦章无视上朝纪律,破坏公共财物,且有藐视圣上之意。基本上,这个状告的比较靠谱。毕竟拿着象牙做的朝笏在地上划来划去,给朱友贞上军事课,实在不雅不敬。

  4.76
  
   朱友贞的缺陷
   史书里多将朱友贞描写成一位昏君,特别是在李存勖光辉形象的对比下,更显得不堪。敬翔同志是这样评价他的少东家:人家二代亲自上战场,一不怕死,二不怕累,您老天天在家里面宅着,这不是拱手把江山送给李亚子嘛。
   这个说法,我估计李亚子同学第一个不同意。
   自己辛辛苦苦十多年,差点光荣牺牲在战场,你说我的对手是宅男,是昏君?
   而且朱友贞也不像敬翔说的那样在偷懒,更不贪玩。
   他没有不良嗜好,不贪杯,不好色,不打网游,不玩足球,不好书画,不与太监游江南,不到大明湖畔勾引良家妇女,不进娱乐场所开光,更没有玩炮洛等危险项目,历史上那些亡国之君的业余爱好,他一点也不沾。
   什么都不玩,那他宅在家里干什么?
   答案是人家也要干活的,只是没有到前线去而已。而没有出现在第一线,并不能代表在偷懒。
   又据记录,朱友贞最大的缺陷是不会用人,不知道团结兄弟,重用老臣。这个指控基本靠谱。托朱温传下的基因,朱家兄弟个个腹黑,实在不能相信,朱友硅杀了父亲,朱友贞杀了兄长。这还不是朱家兄弟恩仇录的全部,在朱友贞上位后,还有兄弟要走哥哥的路。
   有一天晚上,朱友贞半夜听到动静,连忙起身抽剑,在房间外亲手击杀一位刺客,经调查,这些刺客是他的兄弟派来的。
   信这样的兄弟,早就见父亲了。
   而不相信旧臣,是因为这些旧臣在朱友硅时期集体保持了沉默。关键时刻你们不帮我,让我怎么重用你?
   这些人不可靠,做为一个领导又必须相信一些人,于是,赵岩们上位了。
   于是,在太原政宣部门的大力宣传下,赵岩等人把持朝政,干涉军队事务,把梁朝搞得一团糟,这个宣传基本符合事实,但尺度上有些夸张。
   事实是,在大将的选择上,五小福还没有达到说了就算的地步。从刘鄩到贺瑰到王瓒到戴思远再到王彦章,这些人没有一个是因为跟赵岩关系好而得到了重用。(王瓒,戴思远两位是王彦章的前两任)
   朱友贞的用人未见成效,这些大将全部失败,却不是朱友贞无能,大将无才,实在是晋军太狡猾。
   但朱友贞就没有缺陷吗?
   有的,他的缺陷不是残暴,不是懒惰,不是智商低下,不是眼瞎耳聋。
   是软弱。
   软弱的症状之一是容易妥协,当刘鄩不听指挥,一意孤行时,朱友贞选择了妥协。当敬翔把绳子往脖子上套时,他愿意妥协。但赵岩,段凝告状时,他用赏赐的多寡形成了妥协,当王彦章退回大梁,按军令状该执行合同条款,又被有关部门指控礼仪问题后,他再一次用妥协进行了处理,让王彦章下岗,让段凝接任。
   大家都是自己人,有矛盾也是内部的,大家还是以和为贵,以德服人,不要斗争得你死我活。就算要斗,也应该枪口一致对外,跟晋军拼个鱼死网破。
   有话好说,这就是朱友贞的为帝之道。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6-7 12:54: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朱友贞的计划
   王彦章被遣送回家,对手又占据着黄河中下游,一切似乎又回到了起点。
   但应该有一种东西改变了,那种东西叫勇气。
   王铁枪已经证明,就算在屡败的今天,只要敢想敢努力,一样有成功的机会。这样的勇气已经感染朱友贞,使这位骨灰级宅男都定出一个倾国而战的大计划。
   这是一个关于决战的计划,这一次,不要夺取黄河战线,不要夺回郓州,一城一地的争夺已经毫无意义,要战就一举决定中原最终归属。
   据史书记载,这个计划是段凝跟王彦章制定的,但考虑到这两位已经撕破脸皮,合作定一个擂台来打打倒有可能。
   不是合作,也不是这两位之一的独立作品。段凝的脑细胞不够想出一个全面突袭计划的量。而王彦章在面壁,他不是达摩祖师,面壁顶多能发现一只壁虎,要顿悟出一个大计划也不太现实。
   这个计划的真正思考者、制定者、拍板者只能是朱友贞。
    
   为了能够启动这个计划,朱友贞将王彦章从家里召唤出来,交给他一个新的任务:帮助董璋夺取泽州。
   董璋,梁朝的一员猛将,但就史书上的记载,轮到他猛的时候还在后面。
   而泽州这个地方我们多次提到,这些年李存勖将战线推到黄河一线,已经不像以前重要。但在朱温李克用时代,这是梁晋争霸的主战场。
   虽然自己的招讨使被夺走,虽然自己还要给晚辈董璋打下手,但王彦章不埋怨不推辞,听到命令,马上把目光从墙壁上转回来,提起铁枪就开工。
   重新回到沙场的王彦章发挥余热,没费多大劲就帮助董璋拿下了泽州,论功行赏,董璋成为泽州刺史。王彦章算戴罪立功。
   现在,得到泽州这个通往太原的咽喉之地,朱友贞的计划可以执行了。
   这是一个四路齐发,让李存勖顾东不顾西,顾头不顾尾的计划,具体的分工是这样的: 第一路:从泽州过石会关直袭太原,端李存勖的老窝。这一路的总指挥是刚升官的董璋。
   第二路:梁朝陕州留后霍彦威率兵绕过魏州,袭击镇州定州。
   第三路:梁军主力在黄河上与李存勖对峙,并护卫京师的安全。当然,这一路归新任招讨使段凝率领。
   最后一路,进攻郓州,吸引晋军注意。
  这是一个有气魄的计划,唯一的缺陷是太大,太有气魄,我们知道,一开始就搞得太大的东西往往能难成功。
作为四路大军的主力,段凝率领大军渡过了黄河。在这之前,他已经决开了黄河堤岸,黄河水在南岸泛滥成灾。段凝美其名曰护驾水。当然,这水到底是护驾还是坑驾实在难以判定,毕竟水是没有倾向性的,报纸上到处有写:水无情人有情。
   渡过黄河之后,段凝同志工作还算努力,毕竟刚上任,成绩还是要做出一点的,于是,他领着六万梁朝精兵,深入后唐乡村,开展了一系列的打砸抢工作,效果不错,抢到了一些粮食,抓获了一些乡民,给当地的鸡鸭生活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
   照此看来,说段凝是纯净的王八蛋也不是太准确,而且有的史书说他早有异心,准备卖国投敌。但据分析,这个判断为时尚早,毕竟以段凝的智商,没理由能这么早就发现真正的胜负会在那一边。
   真正投敌的不是段凝,而是他手下一位先锋将。
   在踱黄河之前的一个夜晚,这位先锋冲锋在前,率先过河,从此神龙见首不见尾,再也没有回来报到过。
   这位失踪人口是右路先锋使康延孝。
  
   康延孝是无间道上的行者,很久以前,这位仁兄就是李克用的手下,据说后来犯了事,逃到梁朝避难。自然敌人的罪犯就是自己的功臣,康延孝成功加入梁朝大军。
   据此看来,梁晋虽然是死敌,但人才交往非常频繁。而康延孝很快又回到了太原阵营。
   那是二个月前,那时,王彦章的大军正在围攻杨刘。康延孝暗中给李嗣源写了信,表示愿意回归大唐,希望能解除通缉令,撤消案件,恢复名誉,安排工作,解决住房等等。
   信一去,就没了音讯。因为那时没有电台,没有电话,通讯基本靠吼,李嗣源也不能派人到梁营去吼两嗓子:康兄弟,你的心思我明白了。
   接下来的这一段,是我个人的揣测,并没有见于史书,之所以做出这个揣测,是为了合理解释为什么康延孝没有再找李嗣源,而是径直去投奔了李存勖。
   在杨刘之战中,梁军抓住了一个探子,经过审讯,这个人交待自己是李嗣源的手下,姓范名延光。是往来黄河两岸的晋营之间,通风报信的。
   于是,我们可以猜测康延孝去见了这位俘虏,进行了一些交谈,而巧的是,康延孝的投诚书就是由这位范兄交给李存勖。
   这下事情好办了,自己已经在大唐最高领袖那里挂上了号,什么时候都可以弃暗投明。
   但康延孝选择留了下来,因为李存勖已经在马家口修了营垒,扭转了局面,梁军已经开始后撤,要是这个时候去投奔,一来没有合适的投名状,二来要是碰上大唐的追兵,直接光荣牺牲了都不一定。
   潜伏下来,等待最佳的时机。
  事实证明,等待是值得的,康延孝只多呆了一个多月,就获取了梁朝总攻的计划,这是一个绝对有价值的情报。
  
  

  4.79
  
   朝城(山东莘县),黄河岸,李存勖的大营
   康延孝受到了高规格的接待。最高领袖李存勖亲自接见,他甚至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
   先是解皮带,然后脱衣服。然后,就送到了康延孝的手上。这件事跟断背山上那些事无关,史书上称这个叫解衣推食,当年刘邦就曾经对韩信使过这招。大概意思是你穿我的衣服,系我的皮带,怎么做,你知道的。
   康延孝兴奋的接过这两样东西,这个意义很重大,这两件东西拿回去洗一下后(注意干洗,以免弄皱。)虽然不能穿戴,但极具收藏价值以及展览价值,以后朋友来串门,先请参观御赐皮带,瞻仰皇帝外套,倍有面子。况且,这个赏赐意味着前途一片光明,当年韩信吃过刘邦的剩饭系过刘邦的腰带之后就封王列侯。
   果然,在赏赐活动结束以后, 李存勖叫退了所有人,要跟康延孝面对面促膝长谈。
   梁朝的内部是个什么情况?李存勖急切的问道。
   康延孝详细介绍了梁朝的情况,因为现在是大唐的人了,所以对老东家梁朝康延孝主要采取以批判为主的介绍方式,在最后,康延孝总结陈词:梁朝的日子是兔子尾巴,长不了了。
   据记载,李存勖听到这个消息,非常快乐。可马上,他就变得惊慌害怕,因为康延孝紧接着就汇报了朱友贞的反攻计划。(及闻其大举也,惧)
   这个情绪的变动记载于康延孝传,根据史书的编写规律,个人传记一般都是从其家族中征集资料,为了突出自己人,偶尔也会牺牲一下领导的光辉形象。
   说李存勖被吓住是不太靠谱的,但我相信李存勖绝对问了下面这句话。
   依康将军看,应该怎么应对?
   真正的领导从来都不会先出自己的看法,他相信这个人丢弃了在梁朝的高官,冒着生命危险投奔自己,绝不是随便换条船而已。
   这是一个有理想的人,有理想的人应该有自己的看法。
   李存勖做出了这个判断。
   康延孝对于怎么防御梁军的四面进攻确有对策,这个对策叫以攻代守。
   梁军人数虽然多,但一分为四就没有多少,请陛下待梁军分开之时,用铁骑五千从郓州直袭汴州。
   他们的后方没有兵马,我们可以出其不意,长驱直入,只需要十天功夫就可以打完收工。(天下定矣)。
  用突袭对突袭,一举而定天下,这便是康延孝的谋略,从这个计划来看,康将军在梁朝只当个先锋实在是屈才了,其计谋可以判定犹在王铁枪之上。当然,就不更用拿段凝来比较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6-7 12:55:10 | 显示全部楼层
听完康延孝的御敌之策,李存勖没有表态,只是说康将军一路辛苦了,赶紧去休息一下。
   然后,李存勖召开了紧急会议,介绍了最新情况,包括对方的四路反扑计划。
   对手将大举反攻,大家看看怎么办?
   有一位同志举手发言,慷慨陈词,为解决困境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这位同志叫马绍宏。
   马绍宏,太原老干部,职位是宣徽使,这个职位比枢密使稍差一级,但也属于核心机要岗位,主要负责的事情跟与皇帝的关系是否密切有很大的关系,不受待见时,也就管管宫里的卫生伙食以及娱乐活动,受器重时,军务政务财务全部插手也不是没可能的。
   顺便提一下,在唐朝(原装唐朝的后期以及李存勖的),枢密,宣徽一共四名,号称无根四相,也就是说,这四个岗位对身体素质有着极高的要求,不残的不要,是太监的保留岗位。当然,时代发展了,情况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是,郭崇韬是枢密使,性别:男,李绍宏是宣徽使,性别:太监。
   马绍宏,也就是马公公以前是郭崇韬的上级,曾经当过中门使,那会郭崇韬是中门副使。可现在,人家老郭官越做越大,马公公越做越回去。究其原因,应该是老马同志的智商出现了问题。
   马公公提出一个可以角逐诺和平奖的解决方案,这是一个大脑缺氧的主意。
   将黄河之南的郓州还给朱友贞,用来交换梁军在黄河以北的地皮,大家以黄河为界,以和为贵,互不干涉,各自发展。
   这个方案充分体现了马公公天真无邪异想天开的气质。
   据我所知,中国历史上以长江为分界,各立朝廷的还能稍停一段时间。而以黄河为界搞分裂的不多,数来数去就只有后秦与后燕,东魏与西魏,陈齐周时期的周与齐。这些分裂皇朝还都扎堆,处在同一个历史时期,叫魏晋南北朝。上过中学历史课的都知道,那是一个没有最乱只有更乱的时代,要是一天不打战就得烧高香。
   显然,这是一个馊主意,可等马绍宏说出这个散发着浓烈馊味的建议时,立刻围上一大堆人,对这个馊主意大拱特拱。
   马公公说的对,这是上策。
   和平万岁!
   发展才是硬道理!
   毕竟打了这么多年仗,不算上一辈李克用的,就在李存勖手下都已经打了十五年,以前是爷爷跟着李国昌打天下,后来是老子跟着李克用打,现在是孙子跟着李存勖打。这什么时候是个头?再说,现在革命基本成功,后唐公司也成立了,大家各分一块地,好好过日子比什么都强。
   李存勖虽然是领导,但并不想搞绝对独裁,大家都说要谈判,他只好大手一挥:“散会。”然后,他又拿出了当年受气时的老习惯,一个人躺在床上蒙着被子生闷气。
   这会,再不会有一双温柔的手抚他的背,告诉他接下来应该怎么做。
   坐起来吧,马公公身体不健全,大脑缺营养,我们不跟他一般见识,况且,晋军中还有靠谱的人。
   请郭尚书过来一下。
   郭尚书,是郭崇韬,任兵部尚书兼枢密使。
  李存勖终于找对了人。
郭崇韬一向能说,但在刚才的会议之上,他出人意料的保持了沉默。有时说话是没有原因的,但不说,肯定有原因。
   原因之一:在会上发言是个技术活,在没搞清楚领导意图之前,最好不要随便表达观点。
   而另一个原因是郭崇韬有点怵马绍宏同志。因为前段时间,郭崇韬利用手中的职权阴了马公公(这个以后再说),内心实在有些抱歉,就不好意思抢马公公的风头,更何况听马公公开了一个头后,他更加决定让对方把话说完。
   说吧,不说领导怎么测定你的智力水平。
   于是,郭崇韬扮演了一个合格的聆听者,认真听完了马公公的演讲。他知道,自己一定有说话的时机。
   现在,他坐在了李存勖的面前,这里不再是大会堂,只有两个人。这符合会议的一个重要原则,越重要的会议参与的人越少。比如中国最重要的会议一般只有九个人参加。
   李存勖问:为什么众人都胆怯了?
   郭崇韬终于拿出了自己的观点,具体说什么就不在这里重复了,因为跟康延孝的如出一辙,甩开梁军主力,奇袭汴州。
   这倒不是郭崇韬跟康延孝心有灵犀,毕竟像诸葛亮与周喻那样摊开手掌,共写一个火字的激情只出现在演义当中。
   之所以方案雷用,是因为郭崇韬实在太聪明,在李存勖见康延孝之前,提前见了见这位梁朝来客,提前了解了情况,预习了功课。
   从这一点看,郭崇韬同志超越马绍宏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当然,郭崇韬也没有抢康延孝的功劳,在最后,他注明,这个方案的原创来自康延孝,而对于这个计划,我看行。
   李存勖也觉得行,而且他比郭崇韬更坚决。在刚才离开会场时,他气呼呼的说了一句话:“照你们的办法,只怕我死无葬身之地。”
   决战,李存勖已经等了很多年,准确的说,他从去年底就真正意识到自己的团队已经拖不起。
  
  
   李存勖的断
   我们知道打仗就是拼经济,而李存勖自从占据魏州以后,就将这里当作大本营,除了这里离朱友贞近,串门容易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这里是产粮大区。如果大家记性好,应该记得前辈朱温跟魏州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就是魏州乱兵杀了他派到这里的粮食采购员,夺了购粮款。
   可这些年,李存勖发现魏州经常拖欠各种税赋。家里没粮,心里发慌。于是,在去年年底,他找来了魏州的司录参军赵季良了解一下税收情况。之所以找这位兄弟,是因为当年进魏州时,李存勖曾与此人有过一段接触,那时,赵季良的谈吐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李存勖就将他留下来接着干革命。
   但现在看起来,李存勖同志并不太了解政府机构的分工,赵季良是司录参军,不属于税务部门,不管征粮的事情。严格起来说,他算是检察院的人员,平时主要干一件事:举弹善恶。也就是监督社会风气,检举官员贪腐等等。
   李存勖不找别人问,偏找他,只能说一声自求多福吧。
   听到李存勖问税款拖欠问题时,赵季良反问一句。
  殿下什么时候平定黄河以南啊?

  4.82
  
   李存勖相当生气,身处万恶的封建社会,他从小的教育里并没有问责制这种观念。
   我问你要点钱,你就敢跟我要河南,反了你。
   于是,他大声斥道:“你是管收税的,我没有追究你拖欠税款的罪,你倒干涉我的军务!”
   赵季良毫不理会,继续说道:殿下要是不爱惜百姓,一旦百姓离心,不要说河南了,只怕河北都保不住!
   猛,果然猛,司录参军是七品官,李存勖同志虽然还没有正式当皇帝,但已经处在筹备阶段。七品官就敢指责准皇帝,这估计是不想好好活了。
   李存勖却非常诚恳的接受了赵季良的质询,并表示一定自查自纠,改进错误,本着对天下负责的态度,尽快完成人民交给的光荣任务。
   据史书记载,李存勖从此非常重视赵季良,但据我看来,有一个人比李存勖更明白赵季良的价值。当然,那还是后话。
   事情到此结束,看起来这是一段佳话,小官员冒死进言,大领导从谏如流,但实际上这一次谈话并非这么简单。
   比如最后一句,像是老调常谈的规劝语,经常在史书上看到这样的一段话,但如果把赵季良的第一句结合起来看就不同了。
   第一句话的意思其实是,你老人家领着你的大军在魏州吃吃喝喝这么多年,天天喊消灭朱梁,可到底什么时候完工啊。
   所以,我们也就知道为什么李存勖会气得火冒三丈,这简直在公然叫板他的军事能力。
   紧接着第二句的意思其实是这样的:别看你屡战屡胜,但你拖得太久,百姓交军粮交得太辛苦,再这样搞下去,你就要被梁朝的经济实力拖垮。
   听了这一句,李存勖才开始正视赵季良,这些年,他听多了部下的恭维之言,什么英勇无双,天下无敌。就连敌人也相当配合,见了他仿若江湖小混混看到了东方不败大侠,纷纷走为上策。
   赵季良在一片凯歌声当中,能发现危机,及时警醒李存勖。这样的人是真正的人才。
   所以,在第二年,李存勖搞完登基仪式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不惜冒险,让李嗣源孤军深入,袭取郓州,为决战做准备。
   接下来的事情我们已经知道,赵季良暗示的情况越来越有变成现实的可能。因为王铁枪突袭德胜,让粮草储备损失惨重,据清点,剩下的也就够大军吃三个月。
   郭崇韬又告诉他,根据秋收情况的调查,这一年租税情况相当不乐观。也就是说过完年,大家全得挨饿。
   看似一路胜利的李存勖走到了悬崖边上,要么最后一博,奋起一跳,跳过断壁,要么照旧前进,直到掉入万丈深渊。
   决战,是朱友贞的需要,更是李存勖的需要。
  这些东西,马公公是绝不会看到的,所幸的是郭崇韬看到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6-7 12:59: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了郭崇韬的支持,李存勖信心百倍,大步走出营帐,重新召集众人。
   朕意已决,渡黄河,直取大梁。
   可关键时刻,又有人表示不同意。具体来说,是天上的星星们不同意,司天部门根据最新观测,得出一个结果,这一年不适合深入敌境,去了也白去。(深入必无功)
   这个就麻烦了,因为没有普及唯物主义科学观,大家都是靠星星点灯照亮前进的方向,它们要说不行,那基本上就是不行。
   但迷信的好处是比唯物主义科学观要灵活,不像定理那么死板。正所谓天生一张嘴,死的可以说成活的,活的也可以说成死的,江湖术士就靠这一招吃遍天下。
   在听到司天监的报告后,郭崇韬请出了更大的神:天命。
   帝王应运,必有天命。现在我们已经已经成算在握,这些老生常谈的东西,有什么可信的。
   天命与星星的PK,星星完败。
  
  
   后唐同光元年(923),十月一日,朝城驿站,离亭。
   李存勖选择十月初一做为突袭的开始,因为据情报,朱友贞将反攻日期就定在了十月。
   十月,金黄的稻谷刚被收进谷仓,十月,清凉的风已经来临,对于朱友贞和李存勖来说,这一月是两位十五年争斗最后的总结。
   无论梁胜晋胜,就此结束这场跨世纪的争霸,让活着的将士解甲归田,让十月的落叶掩埋死去的身躯,让十月的风不再吹起血染的军旗。
   在出征之前,李存勖要送别他的妻儿。
   相送,是因为畏惧分离,分离,是为了相聚。
   而分离的时候如果不喝酒,就鼓不起再见的勇气。
   李存勖喝了酒。
   望着低声哭泣的妻儿,李存勖已然微醉,他说:回去吧,如果我没有回来,你们就聚在魏宫点一把火。
   说完,李存勖毅然转身,我们熟悉这位李亚子的身影,当日潞州夹寨,他一袭白衣穿过浓雾,当日柏乡高岗,他纵马奔驰,当日魏州城外,他汗如雨下,当日胡柳坡上,夜色隐没了他的身影。
   无数次拍板定夺,无数次孤军深入,无数次身冒矢石。但必须得说,此时,是其一生当中最辉煌的时刻。
   李存勖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他有时勇敢得过于鲁莽,任性得以至幼稚,善良的过于懦弱。但他终是一位优秀的统帅。
   因为他拥有统帅才具有的气质:决断。
   毕百战之胜利,质半壁之江山,酬两世之恩仇于一役,是为决断。
   此军南去,事之成败,在此一战。胜则为王,败则为寇。李存勖对他的将士如是说。
   毛泽东翻史书至此页,感概万分,批注:已成摧枯之势,犹献退兵之谋,世局往往有如此者。此时审机独断,往往成功。
   一九四九年的四月一日,在北平曾经举行过一次国共合作会谈,李宗仁先生还希望解放军放弃渡江,大家划江而治。据我估计,李宗仁要么没看过这段历史,要么就是看过就忘了。
在朱友贞的四路大军里,稍看一眼,就知道第四路袭取郓州最危险。
   那一路是诱饵,去者,将陷敌军之腹地,当存必死之决心,这个任务,只有一个人会毫不犹豫的接受。
   朱友贞找来了王彦章,经过这些日子的近距离交往,他摸清了王铁枪的脾气,胆大心粗性直忠诚,总之两个字:好用!
   两人的会面是在校场之上。这是他们第三次见面,第一次时,王铁枪给朱友贞讲了一个关于三天的童话,第二次时,王铁枪客串特级教师,以地为纸,朝芴为笔,写了一个关于进退的童话。而现在,朱友贞要讲一个暗黑的童话。
   那时,上面是忧心重重的朱友贞,下面是刚强的王彦章,再下面,是五百保銮骑士。
   在全盘介绍了大反攻的计划后,朱友贞告诉王彦章,我们需要有人深入敌境,佯攻郓州,以身诱敌。
   臣愿往!
   朕没有多少兵力可派,只有这新招募的五百保銮兵。
   臣愿往!
   很好,国家之希望,寄于将军身上!
  
  
   王彦章离开了大梁,给这座为之奋斗了数十年的城市留下了他最后的身影。在他的后面,是五百没有经过训练的新兵,曾经的龙骧部属全部被段凝领到黄河北岸。而在兗州,倒还有一万士兵等着他的指挥。这一万人,是各路兵马汇集而来。
   所谓各路兵马听来神气,其实泄气,这些人从各地抽调而来,鱼龙混杂,素质不一,而且有组织没纪律,有脚力没战斗力。靠他们攻打横冲都驻守的郓州,结果可想而知。
   王彦章没有回头,我相信,就算是一个人,他也依然会象今天这样毅然走向沙场。
   抛开身后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据我们对王彦章的了解,他胆大脚大手大枪大嘴大,这样的人就算再活六十年,也未必能搞得清政治场上的斗争。
   前方,是马蹄声乱,金戈争鸣,是烽火连天,乱尘飞扬。
   他的生命属于那里,成与败,生与死,在那里变得简单纯粹。
  
  
   王彦章的身边,其实还有一位同志,这一位的存在,证明了一个问题,朱友贞要王彦章去诱敌,但没有腹黑到让王彦章去送死。
   那是朱友贞的心腹,五小福的成员之一张汉杰。
   张汉杰同志是这一路的监军,他并没有多少马革裹尸还的觉悟,在他看来,领导只不过让他们到郓州外围走上一遭,吸引一下注意力,就当出一次苦差,只要11路车开足马力,还不至于有生命危险。
   但很快,张汉杰就发现不对劲,王彦章到达兗州,集合部队,加强训练,开誓师大会,就差没让将士们写遗书交待后事。
   完了,王彦章这是要拼命,张汉杰是以陪太子读书的心情来的,不是来陪送命的。情急之下,他连忙找到王铁枪讲道理摆事实,要求王铁枪保持克制,千万不要轻举妄动。
   王铁枪望了望这位小老弟,告诉他这里没他什么事,你要是实在闲,就管管生活,军事上的事世侄就不要操心了。
   是的,王彦章的字典里怎么会有应付这两个字?
   无论给我多少兵,无论给我什么样的兵,无论让我去面对什么,我将一往直前,绝不退缩。
   这,才是真正的王铁枪。
   训练完毕,王彦章召集部属,下令:进攻郓州。
   这一天,是九月底,距离朱友贞的十月总攻很近。不做骚扰,不虚晃招数,要做就做主力军,要战就战第一场。
   我天与壮气,何人匹敌!
   刚入伍的那天,王彦章对同班同学豪言壮语,这数十年,他一身是胆,纵横沙场,虽没有真正天下无人匹敌,倒总算做到没有畏惧过什么。
  在递坊镇,有一个人正在等王彦章。

  4.85
  
   这个人是李嗣源的义子李从珂。他在后唐诸将领里有一个独特的荣誉,李亚子二号。
   给出这个评定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李存勖。具体评语是这样写的:阿三不惟与我同齿,敢战亦相类。
   这是一个相当高的评价,要知道在晋军中有无数的勇将,会高家枪的高行周,远攻近搏俱精的元行钦,银枪将王建极,金枪老祖夏鲁奇等等,这些人都没有获得如此的赞赏,因为论武功,这些人并不输于李从珂,他们只输在敢战上。
   敢战,不但要不畏战斗,而且还要不管不顾,主动挑事,没事找事,追求的是以身冒险,非险不快,非危不赴。有这个精神的,在晋军中除了李存勖这个没人能管的领导外,也确只有李从珂了。
   史书上记载有一回李从珂在德胜营与梁军交战,最后双方打完,鸣金收兵。可李从珂换上梁军的衣服,悄悄的领着十来人混在梁兵里朝对方兵营摸去。
   悄悄地进营,打枪的不要。
   很快,李从珂来到了对方的垒门,再进去,就是自投罗网,如此,不是阿三,而是有点二了。
   好在,李从珂突然暴喝一声,斩落旁边数名梁兵的首级。然后,冲到对方的瞭望台,轮起斧头,乓乓乓砍起人家的楼脚来,也不知道李从珂没事不多杀点砍,跑来砍这个东西干什么,大概跟踢馆的总是要踢人家的牌匾,重点不在从肉体上消灭对方,而在于从精神上打击对方。
   因为梁兵比较实在,一看这阵势,以为是战斗压力太大,导致这位兄弟精神突然失常,况且这斧头轮起来,要去劝告得问问自己的脖子硬不硬。
   于是,在梁兵的集体注目礼下,李从珂一斧一斧将碗粗的柱子砍断,放倒了梁军的瞭望楼。
   顺利完成踢馆这一高危险动作后,李从珂从容回了营。
  
   天与壮气的王铁枪碰上了敢战的后辈李从珂。可这一次,已经不是一次公平的对决。
   王彦章虽然豪气云天,但他毕竟不是铁臂阿童木,不是钢铁侠,不是铁棒孙悟空。他是一名将军,将军者,统帅诸军。韩信没兵点,只能钻裤裆。没有了精兵的王彦章已经没办法同李从珂做一场真正的较量。
   在递坊镇,王彦章的前锋大败而归。三百名被擒,阵亡二百名,这在史书上并不算是一个大的伤亡,但仔细算一下,王彦章从大梁领出来的菜鸟保銮兵正好是五百名。
   前锋挫败后,王彦章将部队悄悄后撤,驻军中都(山东汶上县),这里,是他最后战斗的地方。
   后唐的精兵大至。
   十月初一,李存勖起军南下。
   十月初二,李存勖从杨刘渡过黄河。
   十月初三,李存勖抵达郓州,与李嗣源汇合,这时,已经半夜。看来,加班是必须的,于是,大军继续西进。
   十月初四的清晨,李存勖遭遇王彦章的外围部队,大败之,遂进军至中都。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及公众号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星虎 ( 黔ICP备05004538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3 07:2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