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虎论坛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宝宝寒

[转帖] 草鞋军团----关河五十州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4-26 11:56:42 | 显示全部楼层
  草鞋军团(460)

  在日机和通城留守部队的接应下,第33师团余部抛弃辎重,才得以逃回通城。第二十军尾追至通城,以后便担任通城以南防务,与通城日军形成对峙,原有的通山防务则移交给了友军。
  侧面危机既除,长沙正面亦传来捷报,日军未至长沙,即行撤退,关麟征等主力部队撵在后面猛追,沿途颇有斩获。
  这就是第一次长沙会战。战后,杨森被提升为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仍兼集团军总司令。
  对险境中转危为安,大难不死,杨森心存感恩,不仅感激救他的“杨家将”和子弟兵,更感激老百姓。
  在第一次长沙会战中,第二十军首次整体运用了一种伪装潜伏的方法,即当日军进攻时,部队化装为零,装扮成百姓隐蔽。等日军一通过,立刻化零为整,出其不意地从背后加以袭击。
  这其实就是杨森在安庆从新四军那里“偷师”到的游击战术。游击战术必须扎根民众,依靠民众,换句话说,只有平时保护民众,关键时候民众才会掩护你。
  早在安庆沦陷时,杨森就曾尽全力护卫市民撤退,并最后一个告别安庆。经过第一次长沙会战,他的这种认识更加深刻,也由此形成了颇具杨森特色的亲民风格。
  某次,杨森从长沙回平江,因为天气太热,一路人困马乏,他就让卫士架起行军床,临时在街边露宿。
  天还没亮,一阵轰隆隆的推磨声音便把杨森吵醒了,他起床循声一看,发现一个中年妇女正在门前吃力地推着石磨。
  杨森很好奇:“一大清早的,你在磨什么呀?”
  妇女抬头见是个军人,便没好气地回了一句:“凉粉嘛,天一亮就要挑出去卖,现在不抓紧磨怎么行。”
  杨森反正也不急着赶路,就坐在地上和她聊起了天,问她家还有什么人。
  妇女抹掉额头上的汗水,一指身边:“喏,就是这个伢子(长沙一带方言,指未成年小孩),她爹给鬼子飞机给炸死了。”
  杨森一瞧,果然还有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正使劲地帮她母亲推磨。
  杨森立刻问道:“你这个小孩读书没有?你们的生活怎么过?”
  妇女一脸苦笑地作答:“伢子倒是读书了,但是我一个人推不动这么大的磨子,只好叫他起大早来帮忙。要生活,怎么办呢,只好勉强对付着过日子就是了。”
  杨森想了一想:“如果你把生意做大一些,钱赚多一点,就可以雇一个人来帮忙了。”
  对方听后直摇头:“生意做大?我哪来那么多本钱呵。”
  杨森告诉她:“我想借点本钱给你,就是不晓得你肯不肯要。”
  只听嘎的一声,石磨停了,当母亲的睁大眼睛看着杨森,眼睛里充满了困惑,半晌才问道:“官长,你是在开玩笑?”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4-28 13:49:08 | 显示全部楼层
  草鞋军团(461)

  “我说的是真话,”怕人家以为自己是骗子,杨森索性表明了身份:“我不会跟你开玩笑,我是杨森!”
  杨森的大名,平江没几个人不知道,妇女惊讶地嚷起来:“你是杨——总司令?!”
  见杨森点了头,她这才确信不疑,搓捏着双手,满脸的恭维和感激,一时却不知说什么才好。
  杨森很认真:“你算算看,扩大生意需要多少钱?”
  “有——”,妇女不安地笑着,“有个一两百块钱也就尽够了。”
  这种谈话让她显得有些过于紧张,在深深吸了口气后,又问:“杨总司令,你借钱给我,我是不是要写张借据给你呢?”
  杨森如数摸出腰包,听到这句话笑了起来:“老实说,我这两百块钱是准备送给你的,我根本就没有要你还钱的打算。不过,如果你一定要还钱,那就等你赚到钱后再说吧。”
  母子千恩万谢,收下了钱。
  隔了几个月后,杨森路过这里,特意再次造访,发现她家房子居然翻新,而且开了一家凉粉店。
  显然再不用挑担卖凉粉了。杨森一时高兴,想再照顾一下她家生意,便把随从都带进店来吃凉粉。
  上前招呼的店老板并不是原来那位,而是另一个模样相仿,年纪略小的女人。听到随从称呼杨森的职位,她猛地一惊,立刻跑来询问是不是“杨总司令”。
  得到确切的答复后,女老板兴奋地叫起来:“啊,你是我姐姐的大恩人,你还记得借钱给我姐姐的事吗?”
  据其介绍,原来她姐姐拿钱扩充了生意,赚了钱,已经带着孩子搬到别处去了,这个店就盘给了妹妹。临走时,姐姐特意关照妹妹,假如杨森再来,一定要好好招待,并且归还那两百块钱。
  杨森连忙推托说不记得借钱的事了,但女老板坚决不肯放他们走,杀鸡治酒,请他们吃饭,又坚持要把钱还给杨森。
  杨森再三推托,她说:“借你的钱我们才能发达,你不许我们还,岂不是叫我们从此不得发达吗?”
  听到这话,杨森才笑着把钱收下来。
  在吏治方面,杨森一向开明激进。早在四川时,这位“蛮干将军”就有过修建马路、实施新政等让遗老遗少们连呼吃不消的举措,他在反封建和解放妇女方面,更是有如五四闯将,由于他的督促和严令,四川妇女才真正告别缠足陋习。
  偏偏平江这个地方陋规还不少。有一年三八妇女节,杨森骑马来到平江县城,应邀参加庆祝大会。途中经过一座木桥,见一男子正手执竹鞭,狠狠鞭打一个小女孩,同时像使唤牲口一样喝骂:“你去不去?去不去?”
  小女孩虽然掩面痛哭,但始终倔犟地一步不移。
  杨森大怒,跳下马来,从男子手中夺过竹鞭,抛进河中,然后厉声质问:“你这是在干什么?”
  男子打量了一下杨森,发现他是个高级军官,一时不敢轻举妄动,不过说话时仍然理直气壮:“她是我妹妹,已经嫁了人,可是一到婆家就逃跑,三番五次。她婆家向我们要人,这个脸谁家丢得起,所以我父母让我务必把她押送回婆家。”
  小女孩仅仅十一二岁的样子,杨森大为诧异:“你妹妹才这么小,怎么可以嫁人呢?”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4-28 13:49:46 | 显示全部楼层
  草鞋军团(462)

  再问下去,才知道这竟然还是平江本地风俗,女孩到十一二岁就要出嫁给“小丈夫”。
  杨森实在难以理解这种奇风异俗,他问那哥哥:“你妹妹一再逃回娘家,是不是在婆家受虐待了?”
  答案也不是,说婆家待“小新娘”还不错,只是女孩年幼离不开母亲。做哥哥的咕嘟着嘴:“嫁出门的闺女,赖在娘家不走,亲戚朋友都要说闲话的呀。”
  女孩仍在嘤嘤哭泣。杨森实在不忍,就绕远路随兄妹两人走访其父母,又请他们去平江县城参加妇女节庆祝大会。
  大会主席请杨森发言,杨森就把路上遇到的事情讲了一遍,并且说这种风俗很不好,他一定要下决心进行改良,这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妇女工作。
  开完会,杨森直接和女孩的父母进行谈判,表示自己愿意出一千块钱,帮助他们的女儿继续求学,条件是必须二十岁以后才可以过门到婆家。
  女孩父母同意了。杨森给女孩改了个名字,叫谢平节,乃纪念平江妇女节的意思,随后他便送谢平节上了学。
  杨森亲自抓平江的妇女工作,俨然已成当地的“妇女之友”,但有一件事始终让他感到尴尬,因为这件事显然跟妇女解放这类新事物可以说是南辕北辙。
  每个人都是时代的产物,都可能具有双重性。杨森就是如此,他在外反封建,在家仍然很封建,老婆既多,又绝对容不得别人给他戴绿帽子。
  杨森对此的辩解是:自古美女配英雄,普天之下,多妻的男子到处皆有,在某些教派,甚至把多妻作为一种教规哩。
  杨森从不把多妻归入封建陋规,他说即便在平江,老婆比他多的一定还大有人在,他不希望外界老是围绕他的私生活炒来炒去——你们可以多报道报道我抓妇女工作嘛!
  可惜的是,读者爱看的是八卦花边,媒体也要靠这些来提高发行量,谁关心什么妇女工作呢,于是翻开报章杂志,最热门最吸引眼球的依然还是杨森今天明天又娶了哪位姨太太,一来二去,连平江乡下人都知道杨森的老婆特别多。
  某次杨森召集高级军官开会。开完会,他请军官们吃饭,通知上注明可携眷参加。当天,杨森开了二十多桌酒席,集团军司令部摆不下,干脆就移到了外面。
  杨森本来有一位太太随军,照料其生活起居,但凑巧正好回了重庆,赴席的全是军官们的太太。这些太太要出入正式场合,给丈夫挣面子,因此个个都烫短发,穿旗袍,打扮入时。
  平江风气闭塞,女人平时都是短衣长裤,哪里见过这种情景,于是轰动起来。军官和他们的太太在吃饭的时候,老百姓就站在周围看热闹,指手划脚,评头论足:“哎呀,不得了,总司令有二十多个太太呢,而且全都那么时髦漂亮。”
  杨森面红耳赤,啼笑皆非,可又不便出面解释,只得装傻充愣,好象什么都没听见。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5-2 11:04:44 | 显示全部楼层
  草鞋军团(463)

  很快,卫士看到一些小孩也钻到桌底下,而且自下而上,偷看太太们的旗袍。
  卫士们又好气又好笑,把他们拖出来讯问:“你们这是在干什么?”
  小孩也不害怕,全都振振有词地回答:“是我姆妈叫我来看的,她说杨总司令的太太里面都不穿裤子!”
  童言无忌,苛责不得。杨森和他的部下们面面相觑,困窘到不知所从。围观者见了哄堂大笑,随即都四散跑开了。
  能让老百姓开你的玩笑,也说明你已经有了接近和融入民众的可能。
  杨森经常骑马从平江去长沙,沿途百姓都知道杨森,有一户人家小孩病得很重,发着高烧,见杨森策马经过,就大声求助。
  杨森不是学医的,医药官又不在身边,若抱到长沙吧,又怕抢救不及,杨森一时也束手无策。可是那家人把杨森当成了救命菩萨,好象杨森出现,就没有什么搞不定,这让他骑虎难下,只好硬着头皮充行家。
  杨森先从皮包里取出几粒消炎药,给小孩服用下去,又让那家大人用热毛巾敷在小孩胸口,看到病情缓解,才重新启程。
  杨森所用办法,不过是部队中的急救法,有没有效,他对之全无把握,可是正好长沙公务多,连住两天,方得以返回平江。
  来回都是那么一条路,经过那户人家时,杨森的心情特别紧张。没想到那家人一听到马蹄声,便跑了出来,对之千恩万谢,说总司令的医道真高明,愣把我家没得救的小孩给医活了。
  进屋之后,见小孩果然完全康复,已经能够下地行走。一家人连声感谢杨森的救命之恩,杨森如释重负,那个侥幸,犹如自己的命也让人给救了。
  有了民众基础,才可以顺理成章地进行民众组训。
  杨森在平江建立了民众组织训练委员会,自兼主任,接着又办了一所保甲长训练班,规定平江、浏阳两县大小乡镇,每镇必须选派男女中学生各一名,参加受训,训练期满后分发回乡担任保甲长。
  学生们如期毕业,杨森给他们每人发了一套军装,先打扮起来再说。可是这些穿着军装的学生在回乡任职时还是碰了钉子,被人家毫不留情地赶了回来。
  在湘北一带,保甲长早成世袭制,父传子,子传孙,传到本人手里实在不愿担任,还可以像送礼一样移交给亲戚朋友,稀缺资源啊,哪里肯拱手相让给外人。
  接到报告后,杨森把县长们召集到一起,打了个比方,说中央政府就像是一把伞,伞顶是一块缝合的绸布,完整美观,无懈可击,但伞的牢固绝不是因为绸布,而是下面的十几根铁支架在支撑着,那十几根铁支架就相当于中央政府的各部委。
  再回到地方政府,杨森说连接伞把的变成了一根根细棍子,上重下轻,这是政令推行不下去的症结所在。
  杨森的总结是:“没有老百姓的政府,正如没有部队的司令官一样,他能办得成什么事情呢?”
  杨森发话,县长们不敢怠慢,可是地方势力太强了,县长下命令也没人执行,学生们逐保逐甲去点名,居民在原有乡镇保甲长的撺掇下,也往往采取不合作态度。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5-2 11: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草鞋军团(464)

  杨森被迫再思良策。那时湘北疟疾流行,杨森想办法采购了一批奎宁,便试着拿去让学生发给所在区域的居民,有病治病,无病备用。奎宁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药,在民间珍罕到几如灵丹仙草一般,学生一到,群众都自发从屋里跑出来,争相前来领取。
  不要急不要急,先排个队,点个名,再发药。
  依靠奎宁这个开门钥匙以及大量琐碎的工作,年轻的保甲长们终于站稳了脚跟,两年之间,平江、浏阳的保甲全部编组完成,并与军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配合训练。
  组训民众很重要,但民众毕竟不等同于军队,倘若军队本身不堪一击,那就等于把老百姓推到战场上去白白送死,所以要打好仗,还得练出强兵。
  别人练兵主要是操典、射击和劈刺,杨森另加一项,是为体育。
  杨森对体育情有所种,从小到大,乐此不疲。在他看来,就连武术也是体育之一种,如经常操练,既能强身健体,又可娱乐自遣。上有所好,下必效焉,杨森以后走到哪里,就把体育之风带到哪里。
  “蛮干将军”时代,其实是杨森早期最辉煌的阶段。那时候,他的军队迅速扩充,军校也遍地开花,杨森精力过剩,每天忙完公务,必定还要抽出时间,到校场上去亲自练兵。
  杨森实行的是“饥兵政策”,他发的那点军饷只够填饱肚子,训练之余,士兵们根本没有闲钱到街头消遣娱乐,军营生活又极其单调乏味,只能埋头睡大觉。
  杨森一看,这样不行,时间长了要出事。为了调剂士兵的业余生活,防止他们闲极生变,杨森就出钱买来了一套放电影的器材,成立了一支电影放映队,在军中巡回放映。
  士兵们大多数没有见识过这类新鲜事物,全都簇拥来看,因此开始很是轰动了一下,但当时电影片源很少,杨森又舍不得花大价钱去采购新片,全是一些陈旧的老电影,只能重复重复再重复。短暂的热闹之后,大家又都一哄而散。
  杨森争于寻找新的文娱项目,同时他又有志天下,一心要统一四川,所以也时时在捉摸,如何才能练出更强的强兵。
  两种需求汇合一处。有一天,杨森突发灵感,想到要大力提倡体育,其对象不是周围几个人,或是某几名部下僚属,而是整支军队。
  从此以后,杨森便有计划、有步骤,大张旗鼓地在军队里面推广起了体育。
  军中体育普及开来,情形果然大为不同。首先它花钱少,不需要太大的资金投入,无非是买些篮球、铅球或标枪之类,其次是玩不厌,每天打场球,第二天还盼着再来一场。当然还有一点就是,杨森本人就兴趣浓厚,他肯在这上面花时间花精力花金钱。
  杨森专门在成都创办了一所体育学校,除充实教育设备外,还延揽国内外体育专才担任教授。杨森把他部队里所有年青力壮的军官,都分期分批地送到这所体育学校受训,其认真程度,一如在举办军校培训班。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5-2 11:07:59 | 显示全部楼层
  草鞋军团(465)

  觉得部队体育水平上去了,杨森即以团营为单位,组织体育竞技比赛,并利用各种机会与民间高手们进行切磋。
  杨森主川两年半,共举办了两次省运会,省运会的各项冠军几乎全部为第二十军选手所囊括。统一之战后,不管如此落魄,也不论行军何处,驻防那里,第二十军一定是球不离手。每到一个地方,他们也必定要和当地运动员开展友谊赛。
  抗战时期,军中体育继续成为杨森独树一帜的练兵法宝。他在平江县城建起一座大型体育场,需要时用于集会,平常就供军队和老百姓举行各类比赛。
  驻军平江的第一年,杨森便举办了平江军民联合运动会,第二年大发英雄贴,邀请湖南各学校派代表队参加。此后,平江一连举办了五次大型运动会,使得这座小县,俨然成为湖南省的体育中心。
  在第二十军内部,体育训练逐渐与操典训练、射击劈刺并驾齐驱,成为练兵的第三大科目,而且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项。
  别人练兵都是时间越长越好,杨森独不以为然。他认为,一名新兵要是认真训练,只消两个月就可以上阵打仗,时间拖得太长,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这两个月,一个月用来进行精神纪律训练,也就是出操,一个月用来进行纯军事训练,其时间分配为,每天早上射击劈刺,从下午到黄昏,就全部是体育锻炼,在提高士兵身体素质的同时,也借以培养其斗志。
  杨森的这一做法曾引起很大争议,一些部下僚属都表示反对,因为在他们的观念里面,作战间隙的训练时间相当紧张,体育训练属于旁门左道,业余时间玩玩还可以,放到主课上来,这不是白白耽误时间吗?
  杨森正色相告:“不然,体育这一科目,比什么都要紧。”
  第二十军居于平江最前线,作战相当频繁。要打仗,自然就有伤亡,有时伤亡还很严重,这就需要尽快补之以新兵,一般的规律是,新兵越多,部队战斗力下降越厉害,这也是很多友军包括一些川军都畏惧作战的原因。
  杨森不怕打仗。因为不管如何补充,第二十军的整体战斗力都没有太大的下降,不但如此,随着仗越打越多,具备更多作战经验的部队,在战斗力上反而还呈不断的上升趋势,
  在这其中,体育练兵当然功不可没。
  在发现自己指挥出现严重失误的那一瞬间,杨森曾经有过廉颇老矣式的惶恐,但这也就那么几分钟的事。
  桥归桥,路归路,活着就得有点抗击打能力,这叫强人本色。
  杨森当初攻占通山,出发点是为了巩固平江,但收复南林桥,让他有了意外发现,那就是打日军侧面或背后的破袭战,代价不高,收获很大。
  军委会和第九战区总结第一次会战胜利的经验时,也提到,先前杨干才攻克南林桥,影响了日军运输系统,打乱了冈村的战略部署,使其不得不进行相应调整和准备,会战由此拖延了将近半年之久。半年时间,对于湘北的防御部署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杨森前后贯通,对破袭战、游击战、运动战与民众组训有了进一步认识和掌握。当然,所有战术究竟高明与否,靠的都不是纸上谈兵,而必须在实战中得到检验和进一步打磨。
  第二十军身处抗战最前沿,机会从来不缺,这次试验的对象是通城日军。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5-2 11: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草鞋军团(466)

  杨森把副军长兼第133师师长夏炯唤上阵来。
  夏炯喜欢打个人的小九九,乐衷于往上爬,早年便以“泸讲”首领自居,搞小团体,排斥其它军校的学员。除此之外,他在军中的声誉也不如杨汉域那么好,有“威有余,德不足”以及“为威不怀德”的恶名声。
  从当团长旅长开始,每逢战争,夏炯就派几名卫兵扛着马刀随行。这些马刀都有用途,谁要是敢擅失阵地或临阵脱逃,以及临阵脱逃,夏炯就会毫不留情地砍掉他的头。死在他刀下的连排长和士兵不在少数,当然其中也不乏冤枉的,所以人称夏炯为“夏马刀”。
  正是出于这些考虑,杨森认为夏炯还缺乏整合和统领第二十军的能力,然而与此同时,夏炯又是一个优点和缺点都十分突出的人,你只要冷冻他一下,让他全神贯注地去指挥作战,就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夏炯最大的缺点,恰恰就是他最大的优点,那就是“威”。
  真实的战场之上,并无多少人性存在的余地,流行的便是杀人不眨眼。据汤恩伯集团军的老兵回忆,有一次某连撤退时,丢失了一支步枪和轻机枪,没法向上交差。警戒中看到友军一个排长一个连长落伍,正好手上端的是步枪和机枪。于是该连很客气地予以接待,并留他们住一夜再走。到了晚上,住宿的两人就被暗杀了,武器截留下来。事后这个连偷偷上报,上级不仅没有责备,还表扬:“有办法。”
  看似不可理喻,但汤集团却以能打仗著称,连冈村都一度为之头疼不已,其中的道理其实也很简单,就这个连来说,他们杀人成性,敌人杀,自己人也杀,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也许不适合做楷模,但只要用到合适的地方,那就是传说中的虎狼之师。
  的确,夏炯没有“德”,刀下也有许多冤死之鬼,可人家夏马刀的威风确实是砍出来了,乃至于所到之处,无不闻风丧胆。有人甚至还借夏马刀的威风来吓唬人,特别是在战场上,如果支持不住了,只要喊一声“夏马刀来了”,众人立刻像被施了定身法一样地定在阵地上,死也不敢再往后退了。
  夏炯奉杨森之命,率第133师与通山敌军形成对峙。通山日军大概从来没让人这么盯着看过,很不适应,当下便气势汹汹地派出一千多人马来冲击营寨。
  夏马刀来得真好,一刀砍过去,把日军杀得大败。日军挨了揍还有些懵懵懂懂,摇摇脑袋又来碰硬钉子,紧跟着一刀,这下砍醒了,再不敢跑出来乱蹿。
  看人不爽这件事还是烂在肚子里吧,免得出去找不是。
  夏炯完全把通城当成了破袭战的试验场,他不断派部队夜袭通城日军,并伏击其运输车队。通城与附近大沙坪的日军相互依赖,夏炯就把两地的交通通信全部切断,省得你们眉来眼去,相互壮胆。
  夏炯没来之前,通城日军的日子本来很好过,夏炯一来,日子超级难过。
  事急矣,非得大家凑份子救命不可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5-6 13:06:20 | 显示全部楼层
  草鞋军团(467)

  总部驻于岳阳的第6师团出面,将包括通城、大沙坪在内的周围四县日军抽调出来,凑成四千多兵马,配备以特种部队,对第133师所属的鄂南防区展开大扫荡。
  战斗开始后,第133师所属的凤凰楼、阳台光阵地先后失守。激战至午后,薛岳给杨森打来电话:“凤凰楼、阳台光是第九战区的门户,限当晚二十四时收复两战略要地。”
  又是限时,杨森将此命令转发夏炯。夏炯分配反击任务,将进攻凤凰楼的重任交给了陈德邵。
  陈德邵是行伍出身,时任第399团副团长,此人胆大心细,在战场上能够见微知著,善于发现并牢牢抓住战机。在凤凰楼前,他很快便有了一个让他心喜的发现:日军主力正在搭设帐篷露营。
  想想当天的天气真不错,不太冷也不太热,如此环境下露营,真是既惬意又放松,可就有一样,早晨的营养得加强,驴肉火烧加板肠。
  陈德邵主动送营养来了。他集中十门迫击炮,对着日军炮兵阵地及露营区就是一顿猛轰。
  打得正欢的时候,第二十军辎重兵团恰好送来大批迫击炮弹,于是便都可着劲地往炮膛里塞。
  露营日军的福气好到像突然掉进米缸里的老鼠,平时哪有这么多炮弹奉送啊。炮击前还是花好稻好,炮击后顿成残花败柳。
  炮战的同时,陈德邵挑选精干官兵,组织了三支轻装突击队,总攻即将开始。
  突击队不是现在用,是晚上用。入夜之后,他们分成三路,由小道到达指定地点,发射信号弹后便冲入敌营。
  日军白天大受刺激,正准备躺下来闭目养神呢,根本就没招架的心理准备,突击队呼啸而过,日军前哨阵地被歼灭百余人。
  见突击队得胜,主攻部队乘机猛袭,经反复冲杀,于午夜时分将日军一举击溃。
  夏炯棋先一着,已提前将第397团埋伏于凤凰楼北麓,为的是截断日军退路并阻击其援军。
  陈德邵一面继续肃清固守凤凰楼的残敌,一面指挥十门迫击炮交叉发射照明弹、燃烧弹、榴霰弹,把个凤凰楼的山前山后照得如同白昼一般,日军的一举一动皆清清楚楚。
  前追后截之下,日军东奔西跑,自相践踏,蒙受重大伤亡。直到第二天拂晓,在通城日军炮兵的掩护下,其残部才得以摆脱追击围堵,逃入通城避险。
  这时候,阳台光尚未攻下,陈德邵率部前往助战,亦迫使此处日军退出。
  第133师经一昼夜激战,完全收复失地,并彻底粉碎第6师团组织的鄂南大扫荡。统帅部为此传令嘉奖,给有功人员论功行赏,颁发荣誉勋章。
  因第399团在反扫荡中表现出众,军委会还特地派战地摄影队驻团拍摄了关于凤凰楼反击战的记录片。
  通城日军指望组团扳本,结果是集体蚀了老本,士气由此一落千丈,躲在通城城内犹如惊弓之鸟一般,即使第6师团增派兵力协防,仍无济于事。
  杨森与人为邻的规矩是,你不尊重我,我还尊重你,你最后还是不尊重我,我弄死你!
  他以攻为守,对通城日军袭击袭击再袭击,日军不出城便罢,一出城,第二十军必然要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响叮当之势,上去打把秋风再说。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5-6 13:07:49 | 显示全部楼层
  草鞋军团(468)

  日子要一天天过,日军在城内度日如年,渐渐失去守城的信心和意志。
  要的就是这种效果,杨森纵兵而来,从通城东西两面进行夹攻,经一夜巷战,敲掉了守城日军的脊梁骨,通城被成功收复。
  破袭战小有成就,杨森研究战术的兴趣也越来越浓。
  自1940年起,苏联对中国实施军援,除向地面部队出售俄式轻重机枪和迫击炮外,还派大批军事人员到各战区充当顾问,进行战术指导。
  杨森的第二十七集团军总部也来了一位苏联顾问,名叫车尔卡日夫。
  车尔卡日夫的军衔为上校,具备大兵团作战的丰富经验,能提出许多极有见的的建议。比如通常筑造掩体时,机关枪掩体的枪口一般是正对防线前方,车尔卡日夫说错了,枪口不应正对前方,而应正对侧面,这样才能以侧防火力来构成交叉火网,从而封锁敌方前进道路,敌方为此蒙受的伤亡也将更多更大。
  杨森听后,大为赞赏,认为这位苏联上校一针见血,确有水平,马上按其建议进行改进。
  车尔卡日夫在总部上课,杨森每次都亲自听讲,无论筑垒作业还是防空作战,均让参谋及时纪录,整理后印发各级军官学习,以提高军官们的战术意识。
  苏联顾问的到来,对丰富第二十军的战术和打法很有裨益,但中日军力差距极大,火力方面仍是日方占据优势,苏联顾问的大兵团战术并不能完全照搬套。接下来的冬季攻势,便好好地给杨森上了一课。
  大沙坪位于鄂南崇阳至通城公路上,位置显要,是日军的前进据点,对第九战区防线构成严重威胁,因此第九战区把攻占大沙坪作为冬季攻势的主要目标,共组织包括第二十军在内的七八个师向大沙坪发动进攻。
  自第一次长沙会战后,湘北公路和桥梁被战区完全破坏,日军的机械化特种部队固然无法南下,但自己的手脚也相应被束缚住了,各部的山炮及辎重车辆无法推进,已全部撤至后方衡阳搁置。
  大沙坪与通城、通山等据点不同,日军在这里修筑了大小碉堡群。碉堡周围全部设置鹿柴与铁丝网。这样的攻坚战,纯步兵是无能为力的,可是又缺乏火炮支持配合,于是只能使用迫击炮。
  迫击炮打步兵和阵地还行,却对付不了碉堡,无奈之下,战区采用了人浪战术,即每天出动一个师,作波浪式前进。
  没接近碉堡之前,日军纹丝不动,一进入其有效射程,顿时拉出一道道炽烈的火网,冲锋部队几乎就是上去送死。
  七八个师,每个师都遭受很大损失,弄得残缺不全,第二十军也不例外,只有第133师因有守备通城任务,未去参战才保得完整。
  如此大的代价,要有所收获还差不多,实际情况是日军碉堡群毫发未伤,更不用说收复大沙坪了。
  薛岳咋咋乎乎地组织攻势,到此也惟有偃旗息鼓,来个悄悄收场。
  对杨森而言,这是一个反面教训,也说明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死打硬拼并非良策,适时运用破袭战等新战术,才能使自身拥有尽可能大的生存空间。
  很快,这一结论将再次得到证明。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5-30 13:00:36 | 显示全部楼层
  草鞋军团(469)

  在日方战史中,查不到第一次长沙会战,取而代之的是“湘赣会战”。名字都不是随便乱取,而是有各有用意,据冈村宁次说,他在指挥作战前就没想到要占领长沙,不过是要消灭湘赣两省的第九战区主力而已。
  冈村的“攻而不取”有其合理性,因为以日军当时的动员能力,确实还无法对长沙做到长久占领。
  事情是这么个事情,道理也是这么个道理,让人为难的是,中方并不认可冈村的说法。
  发现日军全面撤离湘北后,国民政府马上向国内外媒体发出通稿:“日军无法攻占长沙,即日已行退却。”
  随后各种庆祝胜利的活动都来了,追击有功的各部队被予以表彰,甚至军委会还利用缴获的战利品,由一个营的参战部队重新现场演绎,拍了一部名为《湘北大捷》的电影,搞得冈村很没面子。
  冈村有苦,但他说不出——如果不为攻长沙,仅为消灭战区主力,那么试问,你消灭没有?
  没有,连影子都没看到,第九战区主力直到撤退追击时才现身,可那时已不是你消灭他,而是他要揍你了。
  自武汉会战以来,冈村在日本前沿将帅中一直既叫好又叫座,他走到哪里,脚底下的闪光灯就追到哪里,涮涮地一片,那真是人见人爱,车见车载,风光啊。
  到长沙,绊住了。
  忙忙叨叨半天,还落一恶评,这点背的。日本人的思维有时很是机械,冈村不检讨自己战略战术上是否有所失误,却埋怨中方在宣传上不配合:你们说我要占领长沙,纯属诬陷!
  冈村从上到下都是一副挨骗受气的样,一个劲对上级嚷嚷着要再攻一次,以证明自己完全有能力拿下长沙,或歼灭中方主力。
  上级当然不会答应,组织一次大会战,所需人力物力惊人,以为是小孩玩家家哪?
  过了没多久,冈村调任华北,第十一军司令官易人。新任司令官园部和一郎中将蠢蠢欲动,颇有超越前任之心,可惜他的运气更糟,一出门便摔一大跟斗,在江西上高被打到鼻青脸肿,而踹翻他的对手正是长官部位于长沙的第九战区。
  第九战区所部按任务划分,可分成两个类别,其一是“中央军”主力兵团,包括第七十四军、第十军等,特点是擅于正面攻防。其二是地方兵团,以杨森的第二十军为代表,惯于潜入敌后,破坏日军联络线和运输道路。
  自第一次长沙会战以后,薛岳以主力兵团发起进攻,以地方兵团进行袭扰,行动活跃,越战越强,已逐渐成为第十一军的最大宿敌。
  1940年3月,木下勇少将接任第十一军参谋长,上任伊始,他就感觉到武汉总部的气氛“普遍沉闷”。
  与中国军队不同的是,日军幕僚一般拥有较大的发言权,在有的部队,幕僚甚至能代替主官进行指挥。木下勇当时就认为,要使武汉总部的气氛由“沉闷”变成“明朗”,必须以战养气,也就是俗话说的,哪里跌倒再从哪里爬起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及公众号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星虎 ( 黔ICP备05004538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2 19: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