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3-5-2 11:07:59
|
显示全部楼层
草鞋军团(465)
觉得部队体育水平上去了,杨森即以团营为单位,组织体育竞技比赛,并利用各种机会与民间高手们进行切磋。
杨森主川两年半,共举办了两次省运会,省运会的各项冠军几乎全部为第二十军选手所囊括。统一之战后,不管如此落魄,也不论行军何处,驻防那里,第二十军一定是球不离手。每到一个地方,他们也必定要和当地运动员开展友谊赛。
抗战时期,军中体育继续成为杨森独树一帜的练兵法宝。他在平江县城建起一座大型体育场,需要时用于集会,平常就供军队和老百姓举行各类比赛。
驻军平江的第一年,杨森便举办了平江军民联合运动会,第二年大发英雄贴,邀请湖南各学校派代表队参加。此后,平江一连举办了五次大型运动会,使得这座小县,俨然成为湖南省的体育中心。
在第二十军内部,体育训练逐渐与操典训练、射击劈刺并驾齐驱,成为练兵的第三大科目,而且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项。
别人练兵都是时间越长越好,杨森独不以为然。他认为,一名新兵要是认真训练,只消两个月就可以上阵打仗,时间拖得太长,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这两个月,一个月用来进行精神纪律训练,也就是出操,一个月用来进行纯军事训练,其时间分配为,每天早上射击劈刺,从下午到黄昏,就全部是体育锻炼,在提高士兵身体素质的同时,也借以培养其斗志。
杨森的这一做法曾引起很大争议,一些部下僚属都表示反对,因为在他们的观念里面,作战间隙的训练时间相当紧张,体育训练属于旁门左道,业余时间玩玩还可以,放到主课上来,这不是白白耽误时间吗?
杨森正色相告:“不然,体育这一科目,比什么都要紧。”
第二十军居于平江最前线,作战相当频繁。要打仗,自然就有伤亡,有时伤亡还很严重,这就需要尽快补之以新兵,一般的规律是,新兵越多,部队战斗力下降越厉害,这也是很多友军包括一些川军都畏惧作战的原因。
杨森不怕打仗。因为不管如何补充,第二十军的整体战斗力都没有太大的下降,不但如此,随着仗越打越多,具备更多作战经验的部队,在战斗力上反而还呈不断的上升趋势,
在这其中,体育练兵当然功不可没。
在发现自己指挥出现严重失误的那一瞬间,杨森曾经有过廉颇老矣式的惶恐,但这也就那么几分钟的事。
桥归桥,路归路,活着就得有点抗击打能力,这叫强人本色。
杨森当初攻占通山,出发点是为了巩固平江,但收复南林桥,让他有了意外发现,那就是打日军侧面或背后的破袭战,代价不高,收获很大。
军委会和第九战区总结第一次会战胜利的经验时,也提到,先前杨干才攻克南林桥,影响了日军运输系统,打乱了冈村的战略部署,使其不得不进行相应调整和准备,会战由此拖延了将近半年之久。半年时间,对于湘北的防御部署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杨森前后贯通,对破袭战、游击战、运动战与民众组训有了进一步认识和掌握。当然,所有战术究竟高明与否,靠的都不是纸上谈兵,而必须在实战中得到检验和进一步打磨。
第二十军身处抗战最前沿,机会从来不缺,这次试验的对象是通城日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