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4-8-21 14: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是熊哥,是曹美林在嘉峪关的忘年交。
至此,曹美林才知道,他早就坠入了我们编织的圈套里。
只是直到这时候,曹美林还不知道儿子已经被杀,管家想到回去无法交差,干脆一走了之。
曹美林从三师叔和科长的一问一答中,猜出了科长的身份。现在,科长成为了他唯一能够救命的稻草。因为科长是省府的人。
曹美林天天在县城监狱门外徘徊,等待着科长能够放出来,他看到科长他爹把一车车黄金白银拉给了三师叔,又看到熊哥从中间充当说客,故意让科长他爹不断加码,直到科长家倾家荡产,三师叔才松口了,同意放人。
从县城到卫谷浴,要经过一片小树林,那天,曹美林看到科长从监狱里放出来,他急急忙忙跑到了小树林边,等候科长。
两个人一拍即合。两个人都对三师叔充满了刻骨仇恨,两个人都决心复仇。
然而,三师叔是何等聪明的一个人,三师叔岂能不知道科长会复仇?三师叔岂能不知道他勒索了科长家所有金银财宝,在省府任职的科长不会善罢甘休。三师叔尽管不知道曹美林已经来到了岐山县,但是三师叔知道科长会向他反咬一口。然而,三师叔已经筹划好了,当科长来反扑的时候,他已经远走高飞了。
三师叔眼中就没有这个县长,三师叔的眼中只有钱。
三师叔开始清点金银财宝,要把他们兑付成便于携带的银票时,科长和曹美林已经从省城带来一大批荷枪实弹的警察,奔赴岐山县。
按照当时的法律,三师叔犯有杀人罪、侵犯公权罪、贪污罪,任何一项罪名坐实,三师叔不是死刑,也是无期。
省城的大批警察一进入岐山县境,熊哥就知道了,熊哥知道了,三师叔也就知道了。熊哥是一个非常精明又精细的人,他早就担心他们有一天会露出马脚,所以他在岐山通往省府的路上,安排了坐探。一旦发现省城方向有风吹草动,立即向他报告。省城长安在岐山东面,嘉峪关在岐山西面。所以,坐探们能够看到大批警察突然出现,而看不到曹美林出现。
那天,大批警察穿着便衣,来到岐山县城的时候,将近黄昏,他们已经疲惫不堪,就决定先不动声色地住在客栈里,等到明天早晨,将县衙里的三师叔和我们一举擒获。
就是这个愚蠢的决定,挽救了三师叔和我们。
当天夜晚,我们将还没有来得及带走的金银财宝打包,能带走多少就带走多少,而绝大部分带不走的,就堆在房间里,打开房门。我们悄悄溜出县衙,站在大街上,向着四周高喊:“县衙分金银了,县衙分金银了。”
我们喊完后,就爬上了县衙前面的大树。坐在树杈上,我们看到远远近近的房间里亮起了灯光,最先有几个人走出来,接着有更多的人走出来,他们像一股股溪水一样,从四面八方流向了县衙。几个大胆的人走进去,我们在树杈上听到了他们发出一阵惊呼,然后,更多的人走进去,县衙里变得人声鼎沸,人们争先恐后地脱下衣服,脱掉鞋子,抱着提着装满了金银财宝的衣服鞋子,用县衙里涌出来。外面的人想进去抢夺金银财宝,里面的人装满了金银财宝想出来,密密麻麻的人群在县衙门口形成两股洪流,碰撞后掀起了冲天巨狼,县衙的朱漆大门和高高的墙壁轰然倒塌,滚滚的土灰遮没了天空的月亮。
金银财宝抢劫一空后,人们又开始抢粮食。天亮后,县衙只剩下了遍地狼藉,像大水冲刷过的缭乱不堪的河滩。《岐山县志》把这个夜晚发生的事情叫做“抢金风潮”。
而在县衙朱漆大门和高大围墙倒塌的那一瞬间,我们已经逃离了。
三天后,我们来到了省城兰州。岐山距离兰州和西安距离相当,三师冒充县长的事情,岐山县抢劫县府的事情,那些天在整个陕西都弄得沸沸扬扬,我们不能再在陕西露面,转而向回走,来到了甘肃兰州。
在甘肃兰州,我们将身上携带的金条金砖交给票号,票号查点后,给我们开了一张一万元的银票。这家票号是山西人开设的,山西人是中国最早经营票号的人,他们的票号从清朝一直延续到民国。票号就是今天的银行。
一万元钱也是一笔巨款,它虽然不能让三师叔开设世界上最豪华的妓院,但开设一家中等妓院,还是可以的。三师叔距离他的伟大梦想又近了一步。
我们怀揣着一万银票,赶往张家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