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奋斗 3 天前 |
---|
签到天数: 96 天 [LV.6]常住居民II
|
楼主 |
发表于 2021-5-18 06:37:18
|
显示全部楼层
《Delta的悲剧》中使用的诡计包括以下三种:
①时间诡计
在本书的引子之后,浦贺先生(八木)在斋木明满二十岁的成人礼那天造访了斋木家,这便是故事的开端。之后,浦贺先生也接触了丹治和绪川。读者以为浦贺先生是在同一段时期拜访的三人,但书中没有任何一处地方涉及到时间的描写。事实上B部分(丹治)是A部分(斋木)的十年后,而C部分(绪川)则是A部分的二十年后发生的事。因此包括浦贺先生在内,他们的年龄为:
A 二十岁
B 三十岁
C 四十岁
C部分的文风与A部分相比有些平稳,这也表现出年轻时候虽然很暴躁,但人到中年也会相应地安稳下来。
②人称诡计
《Delta的悲剧》的结构为,浦贺先生为了揭发出杀死山田的凶手而依次拜访与杀人案相关的斋木、丹治和绪川。只要其中一人坦白交待就会结束了,所以读者能够在“谁会坦白罪行”的悬疑之下阅读本书。然而,这正是作者设下的圈套,三人其实都是同一个人。
书中描写到,绪川最有可能屈服于八木的追问,而到结局的时候确实也坦白了罪行。但是,绪川与斋木和丹治相比,他究竟是为什么更后悔于杀死山田信介呢?这只能是因为明经过了几十年的岁月而年满四十岁后,终于后悔于年轻时候犯下的过错了。
③性别诡计
为了让三人为同一个人的诡计得以成立,那就必须要改变姓氏。目前虽然也在积极讨论着夫妇不同姓的议题,但现状仍然是结婚之际必须要更改为夫妇中一方的姓氏。而这种情况下,妻随夫姓的案例则是占压倒性的多数。
笔者认为,浦贺先生打算写《Delta的悲剧》的契机原本就是他知道明在十年前与丹治结了婚,后来又离了婚而与绪川再婚了。明的姓氏更改了两次,所以浦贺先生便思考出了这样一个诡计:表面上是分别追查了三人,而实际上则是同一个人。因此,《Delta的悲剧》在向读者挑明了明其实是女性之后便落下了帷幕。
以描写真实事件的纪实文学来说,有人会批判到这类作品太过于煽情了。然而浦贺先生是娱乐向的作家,他在这个以实力为主导的严苛的世界里努力着多卖出自己的书。
笔者这回是头一次听说山田信介死亡的事件。虽说在书中也有提及,但溺水事故也是频繁发生的,很多孩子因此丧生。这部纪实文学的题材发生于二十年前,而且案件还被当作意外来处理了,缺乏话题性这一点也会让出版社很难办吧。所以浦贺先生才充分地发挥了自己的风格,将《Delta的悲剧》写成了一部推理小说。就算作为题材的案件没有话题性,只要小说有趣的话就能畅销,从而案件本身也会成为话题——浦贺先生一定是这样考虑的。
为了写这篇解说,我读了好几遍,而每次的阅读都会有新的发现。这证明了浦贺先生在注意着每个细节的基础之下完成了本书。如果浦贺先生还在世的话,《Delta的悲剧》一定能成为完成度更高的杰作吧。我对此感到非常遗憾。
试举一例:浦贺先生生前曾将《Delta的悲剧》的大纲密封成文件后交给了笔者。如前所述,笔者认识浦贺先生是在他三十四岁的时候,故而四十岁的浦贺先生与绪川的谈话中出现本人这名记者也并不矛盾。然而重读后发现,浦贺先生在他二十岁见到斋木的那时起,似乎就已经为自己被杀而加了一道保险。
“这点不用担心。我提前作好了准备,如果我有什么三长两短,那么记载了我今天跟您谈过话的文件就会公之于众。”
这是浦贺先生初次拜谢斋木明时所说的话。从此处可以得知,这份文件并非是浦贺先生交给笔者的《Delta的悲剧》的大纲。当时笔者还不认识浦贺先生,而且斋木分别和丹治、绪川结婚之后,浦贺先生才构思出了《Delta的悲剧》。
当然,《Delta的悲剧》是浦贺先生满四十岁之后才写下的小说。因此,也有可能是对二十年前的那段对话补充之后进行了创作。本书作为纪实文学的特例,是融合了强大诡计的一部小说,所以这种程度的虚构或许也是在容许的范围内的。
然而,当笔者在写这篇解说的时候,无论如何都想见一见浦贺先生在这二十年来一直紧追着的绪川明(二十年前是斋木明,十年前是丹治明),于是便跟仍旧住在京都的她见了面。那时,她断言道:二十年前第一次见到浦贺先生的时候,他确实提到了文件的事。就像书中她认为的那样,这可能仅仅只是浦贺先生在故弄玄虚——即便如此,事实也就是这样的。浦贺先生在二十年前,确实对斋木说了文件的事,而在《Delta的悲剧》中也写下了这件事。这究竟有什么意图呢?我们已经无法再从浦贺先生的口中寻求答案了。
不过思考这个答案也算是一种乐趣吧。当然,杀害了浦贺先生的丹治义行是难以原谅的,他必须要受到相应的惩罚。然而,本书是融合了叙述性诡计的纪实文学,这种形式超脱了常规,所以情不自禁地会认为这部作品未完成也是命中注定的。浦贺先生是出于何种意图才写下这部小说的呢?留下了这个永远也解不开的谜团算是他对读者最后的馈赠吧。
——桑原银次郎(记者)
《Delta的悲剧》是新发表的作品。
【*注:日本的书籍发行时,若书中的内容未在其他地方(比如通过杂志连载的方式)发表过,则通常会在正文和解说结束后附上这样一段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