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虎论坛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black白夜

《春秋三百年》第2部:流浪君王晋文公--吴闲云最新作品(<吴大师讲西游>作者)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4-10-12 08:00
  • 签到天数: 95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12-5-29 21:07:29 | 显示全部楼层
    41. 古人周游列国多因冷遇不得志

        一个人好端端的,干嘛要四处流浪呢?
        对比中国古代的两位大旅行家孔子和重耳的遭遇,我们分析认为:之所以要周游列国,多是因为不得志才不停地寻觅机遇,在寻觅机遇的过程中,又屡屡受到冷遇,这才不得不周游列国。
        (公费、自费游玩者除外。)
        树挪死,人挪活。
        一个人在不得志的时候,不妨改变一下方向,说不定就会有新的机遇出现。万一不行,再变也无妨。

        话说晋国公子重耳,从晋国出发,到了翟国;经过卫国,来到齐国;逃离齐国,又到曹国。曹国只呆了一天,因受到冷遇,再加上人格上的侮辱,洗澡时被偷窥了,他就又走了。
        现在,他到了宋国。
        宋国的国君是宋襄公,宋襄公是个仁义之人,听说晋国的公子重耳来了,就马上派他的大司马公孙固出城来迎接。
        这是重耳自流亡以来,受到的最高级别的接待。即使他到齐国时,也没有什么重要人物出城去接待他。
        公孙固对重耳说,欢迎,欢迎!我们的国君本来是想亲自迎接你的。但是他,自不量力,与楚国争胜,屁股上挨了一枪,把腿子打残废了,至今不能起床。所以就派我代劳了。
        于是,重耳一行就跟着公孙固进了城,在宋国最高级的宾馆里住下。

        这宋襄公久闻公子重耳的大名,知道他是个贤能且尚未得志的人。又因为宋襄公痛恨楚国,为了报仇,日夜都在重金寻求贤人相助,今天听说晋国的公子来了,喜欢的不得了。
        但因为宋襄公腿上有伤,不方便下床,就叫公孙固安排他们先住下来,好酒好肉招待,先住一段时间再说。
        第二天的时候,重耳客气的推辞说:“多谢贵国的盛情款待,我们不好意思打扰宋公养伤,还是走吧。”
        公孙固再三挽留,见重耳执意要走,就私下询问狐偃道:“当初,你们到齐国的时候,齐桓公是如何款待的?”
        狐偃就如实说了:嫁了一个女儿,送了二十辆车。
        公孙固就把这个“账目”报给了宋襄公听。宋襄公说,哦,嫁女儿,我现在可没有了,但车有的是。他就毫不犹豫的学齐桓公的样子,也一次性赠给了重耳二十辆车。
        重耳感激不已,又在宋国住了一些日子,每天都去看望宋襄公,祝福他早日康复。但当时因为没有青霉素,宋襄公的伤口开始溃烂,化脓,病情一天天的恶化。
        狐偃见宋襄公的病体没个痊愈之期,就悄悄对重耳说,公子,咱们还是走吧,我看宋襄公的伤是好不了啦,我们要想回晋国复国,看样子,是不能指望宋国啦。
        这回,不是人家瞧不起他,而是他瞧不起人家。虽然人家没有冷遇他,但终因不能得志,不能复国,呆在这里又有什么用呢?
        于是,重耳再次坚决要走,宋襄公不得已,只好又赠送了他许多粮食、衣服之类,让他们满载而去了。重耳的随从们也都说宋襄公是个仁义之人。

        自从重耳离开了宋国之后,宋襄公的病情就一日日加重,不久,他就薨了。诸侯之死谓之薨。
        宋襄公临终的时候,对他的儿子说:“儿子,你听着,楚,大仇也,世世代代不许跟他们通好!晋公子如果回去了,他就一定可以夺位,只要他能上位,他就一定能够纠合诸侯,号令群雄,与楚国争胜!你只需要谦虚的顺着他,我们宋国就可永保平安无事。”
        所以后世有人说,宋襄公迂腐了一辈子,但此时却一下子看的明明白白,无根无据的,难道是因为久病心静,而突然产生了智慧吗?
        这一年,是公元前637年,也就是宋襄公在位的第十四年。他儿子接班继位,这就是宋成公。诗曰:

                一事无成身死伤,但将迂语自称扬。
                腐儒全不稽名实,五霸犹然列宋襄。

        再说重耳离开了宋国,继续向东,就到了河南的郑国。
        早有人报知郑文公。
        郑文公就对群臣说:“重耳,是个不孝之人,背叛了他的父亲而逃跑,列国都不接纳他。他是个灾星呀!他到齐国,齐公死了,他到宋国,宋公死了,这种人,还是不要放他进城,不必理他。”
        上卿叔詹说:“晋公子有三助,乃上天庇护之人。不可怠慢。”
        郑文公问:“有哪三助?”
        叔詹回答:“他呆在一处时,有贤名;他外出走动时,无祸患,这是上天对他的眷顾,此一助也。
        “自从重耳流亡以来,晋国国内就灾祸不断,这难道不是上天有意在制造混乱,等待治国之人回去接替吗?此二助也。
       “赵衰、狐偃,魏犨等人都是当世之英杰,却乐意追随重耳流浪许多年,此三助也。
        “有了这三助,他就好比一条潜龙,不飞则已,飞必冲天!现在他正是落魄之际,我们应该尊贤才,顺天命,主动与他结交。”
        郑文公说:“可是,重耳已经快老了呀,你也不看看他的年纪,四处奔波了大半辈子,到今天还是这副穷样,就算他以后发迹了,又还能有多大作为呢?结交这种人,不值。”
        叔詹生气了:“你若不想接待他,那就把他杀掉!免得留下仇恨的种子,以遗后患。”
        郑文公笑了起来:“有毛病吧,杀他,他跟你有仇啊。”
        于是,郑文公传令:把城门都关起来,不要放他们进来,等他们都走远了,再把城门打开。

        重耳见郑国不接待他,大白天的关上城门,就只好绕道而行,又向南走,行过多日后,就到了当时最强大的楚国了。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4-10-12 08:00
  • 签到天数: 95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12-5-29 21:07:53 | 显示全部楼层
    42.大国为何特别喜欢收容流亡政权?



        晋国公子重耳一行来到郑国,郑文公紧关大门,不予接待。
        于是,重耳只好绕道南行,来到了当时最为强大的楚国。

        楚国是个大国,国君楚成王,是他老爸抢来的桃花夫人所生的。自继位一来,和齐桓公订下“昭陵之盟”,承认齐国为老大,一直隐忍了十多年,直到齐桓公死后,才重霸诸侯,是个目中无人的人。
        但是,他对公子重耳,却是特别的优待,并不像其他小国那样瞧不起他。
        《史记》上说:“重耳去之楚,楚成王以適诸侯礼待之,重耳谢不敢当。”
        就是说,重耳来到楚国以后,楚成王以“诸侯之礼”来款待重耳。重耳吓的只敢称谢,而不敢接受。
        为什么呢?因为重耳的身份,仅仅只是一个晋国公子的身份,并非晋国君主。现在,楚成王按照晋国君主的规格来招待他,他哪敢接受呢?
        那么,楚成王为什么要按晋国君主的规格来接待公子重耳呢?
        如果不看其他资料,大家可能会误以为楚成王是个礼贤下士的好人。但只要看看他是怎么虐待、欺负宋襄公的,就知道这楚成王并非什么好鸟。毕竟,宋襄公也可以算作仅次于楚成王的一霸。

        下面,我们不妨看看公子重耳的流亡简历:
        1. 经过卫国,卫文公紧关大门,躲着不见。
        2. 来到齐国,齐桓公厚礼款待,视他为女婿。
        3. 来到曹国,曹共公避而不见,趁机奚落。
        4. 来到宋国,宋襄公厚礼款待。
        5. 来到郑国,郑庄公文公紧关大门,躲着不见。
        6. 来到楚国,楚成王以诸侯之礼接待。

        这样一列出来,问题就很清楚了:
        卫国、曹国、郑国,这三个不能左右天下局势的小国,都不愿意接待重耳。反而是齐国、宋国、楚国,这三个大国,都非常乐意热情招待重耳。
        为什么呢?
        重耳,一个流亡公子,一穷二白,对于小国来说,并没有什么利用价值可言,不仅没有利用价值,反而还会带来不测之灾。因为流亡的公子重耳,正是晋国官方的敌对势力。
        谁敢收容流亡的重耳,那不就是挑明在与晋国政府为敌吗?为了一个流浪汉而得罪一个国家政府,对于小国来说,怎么算,都是不划算的。
        所以,小国没有必要去惹这个骚,不接待重耳,也就再正常不过。
        我们再说大国。
        大国的策略正好相反,以收容流亡势力为最佳选择。其中的利弊,是可以计算的:
        1. 弊端就是与晋国政府(中等国家)的关系闹僵。
        2. 但是,大国并不怕与中等国家闹僵关系。反而是中等国家不敢轻易和大国翻脸,即使颇有怨言,也只敢表示口头抗议。
        实际上并没有什么过于明显的弊端。但好处却多多:
        3. 收容流亡者,成本其实非常低廉。还可以轻易获得“保护弱者”的美名,为自己近乎于免费的造势。
        4. 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其他流亡者,都自愿的加入到自己的阵营里来。
        5. 有利于制造矛盾,在恰当的时候,可以扶持流亡者回国,把自己的国家搅乱,而从中渔利。
        6. 甚至可以扶持流亡者回国夺权,成为效忠自己的势力。
        ……
        总之,大国收容流亡势力,成本低廉,好处多多,风险几无。而流亡势力逃往大国,也是好处多多,机会多多,庇护最有效。

        这样,就不难理解楚成王如此专横跋扈不可一世的人,为什么偏偏要格外敬重重耳了。不是敬重重耳的品格,不是敬重重耳的贤能,而是看中了晋国这块大蛋糕的利益。
        此时的重耳,在楚成王的眼里,就是一个可以低价买进长期囤放的“货”。
        当然,可能还有另外一层意思,那就是:我现在私下的承认你是晋国的君主,那你也应该承认我才是天下的大王。
        所以,“楚成王以诸侯礼待之”。把重耳当作了晋国的君主,也就是说,并不怎么承认那个晋惠公为晋国的君主。他恨不得重耳回去天天和晋惠公争位,兄弟俩打的头破血流,国无宁日,那他就喜欢了。
        因此,《史记》上接着说:“成王曰:“子即反国,何以报寡人?””
        就是说,楚成王问重耳:“如果你回到晋国后,成功的夺取了政权,你打算怎样报答寡人呢?”
        重耳谦虚的回答说:“美女,你多的是,金银,你也多的是,你们楚国的垃圾扔到我们晋国也会当作宝贝,我真不知道该用什么来报答您。”
        楚成王说:“虽然如此,你还是说说看,拿什么报答我。”
        重耳喝多了,就发狂道:“将来,万一不得已,我的兵车和你的兵车撞到了一起,若打起仗来,我会主动先让你,退避三舍,然后再跟你交手过招。”
        “退避三舍”这个成语,就是重耳先生原创的,表示万一和楚成王打仗,会主动让他。古时行军以三十里为一舍,三舍就是九十里。
        此言一出,楚成王的上将成得臣勃然大怒!
        成得臣是个打仗非常厉害的人,前不久,是他指挥了“泓水之战”,把宋襄公打残废了,杀的宋军落花流水。
        成得臣喝道:“狂妄无知之徒,出言不逊,杀了他!”
        楚成王大笑不止。

        从这之后,重耳就留在了楚国,又再次过上舒适而安逸的生活。楚成王依旧三日一小宴,五天一大宴,把他待为上宾,养了起来。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收起 理由
    宝宝寒 + 10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4-10-12 08:00
  • 签到天数: 95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12-6-8 22:53:05 | 显示全部楼层
    43.“秦晋之好”为何第二次破裂

        历史上有些事情类比起来,实在有趣,比如晋国的君主晋惠公和宋国的君主宋襄公,这两个人本来是毫不相干的,但却有着诸多的共同点。
        下面,我们不妨将晋惠公和宋襄公这两个人做个比较:

        1. 他们都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公元前651年,“葵丘会盟”的前夕,宋襄公的爹突然去世了,宋襄公就成为宋国君主;而“葵丘会盟”一结束,晋惠公的爹突然去世了,晋惠公也成为了晋国君主。
        2. 两人继位的时间都差不多。但宋襄公是在兄弟间的相互谦让中上台的;而晋惠公则是在兄弟间的相互残杀中上台的。
        3. 两人的性格相反。宋襄公诚实守信,以仁义闻名;晋惠公则出尔反尔,以狡猾著称。
        4. 两人都遇到了野蛮型的对手,并尅制他们终身。晋惠公的对手是土包子秦穆公;宋襄公的对手是大老粗楚成王。
        5. 两人都打过历史上的著名战役。晋惠公是“韩原之战”(公元前645年);宋襄公是“泓水之战”(公元前638年)。并且,两个人都作为战争的失败者,而留下笑柄。
        6. 两人都被对手抓走过,都被对手关押起来,受到侮辱后,又都被释放出来,继续回国为君。
        7. 之后,两人都在强大对手的阴影下,郁闷的了此余生,再也不敢出头逞强了。公元前637年,宋襄公在无奈的痛苦中死去了,而巧的是,晋惠公竟然也是在同一年中死掉了!
        尽管晋惠公和宋襄公两人之间并没有什么纠葛纷争,甚至还没见过面。但在那个大国争霸的年月,这两位中等国家的君主的命运遭遇,就像中了魔咒一样,竟是惊人的一致。
        也许,在那样的环境中,就该是那样的命吧。

        公元前637年,抑郁成疾的晋惠公在临死之前,他唯一挂念的就是他的儿子——在秦国当人质的太子圉。
        此时的秦穆公,已经成为西北地区的老大。秦国的势力扩张到了中原的黄河边上,把晋国牢牢地控制在手板心里,无论晋惠公怎样狡猾,再也摆脱不掉被秦国操控的命运了。
        因为晋惠公的儿子太子圉,还押在秦穆公的手上。
        秦穆公为了便于操控晋国的下一代君主(太子圉),就把他的女儿怀嬴嫁给了太子圉为妻。
        怀嬴的妈,是太子圉的姑妈;太子圉的爹,是怀嬴的舅舅。两个人亲上加亲。这是秦穆公为了进一步有效控制晋国,而人造的第二次“秦晋之好”。这样,秦穆公的女儿怀嬴就成了未来的晋国夫人。
        太子圉在秦国当人质期间,过的很不如意。他既恨秦穆公太霸道,他也恨自己的老爸太软弱。但此时的他,却是无能为力,只有受人摆布的份。
        太子圉在秦国作人质的第二年,秦穆公派百里奚灭了梁国。太子圉说:“梁国,是我的外公之国,秦灭了我的外公,是轻视我。”越发怨恨秦穆公。
        到了第六年,晋惠公病的不行了,太子圉就对他的老婆怀嬴说:
        如果我不回去,我就得不到晋国。如果你爹出兵送我回去,则不知我们晋国又要割地多少。如今之计,我只有逃回去,但你我终究夫妻一场,我若一个人独自逃走,又对不起你,你还是和我一起走吧!
        怀赢哭泣了起来,她说:
        我爹命令我把你看守住,我如果跟你逃跑了,我就对不起我爹,罪就大了。但你作为一国的太子,却拘押在这里受辱,我不放你走,又对不起你。你一个人逃走吧,我不会跟你走,也不会对人说。
        于是,太子圉就化装成了一个羊皮贩子,在怀赢的帮助下,悄悄溜出了秦国,随着来往的客商们,乘上小划子渡过黄河后,就又终于成功的回到了他的祖国——晋国。

        晋惠公夷吾在临终之前,意外的看到的他儿子居然一个人逃回来了,那真是悲喜交加啊,于是,他终于可以长长的吐出最后一口郁闷之气:
        “儿子,你有本事能够摆脱秦国人的樊笼,我把晋国交给你就安心了!”
        于是,晋惠公托孤于吕省、郤芮二人,叫他们尽心辅佐太子圉,一要谨防重耳趁乱回来夺位,二要收复当年不得已失去的河西八城。否则,死不瞑目。
        吕、郤二人慌忙匍匐于地,顿首受命。
        当夜,晋惠公就薨了。太子圉继位,这就是历史上的晋怀公。
        年轻的晋怀公自从偷偷跑回来以后,晋国就再没有什么软肋被秦国掐住了。他一上台,马上宣布与秦国断绝关系,他父亲与秦国签订的种种不平等条约,也一概作废。
        河西的八城,本来就是晋国的领土,现在,他要把在河西的秦国官员们全部赶走,他要把秦国人重新赶回到崤山以西!恢复到他爷爷晋献公的时代,他再也不用怕秦穆公了!
        就这样,秦穆公精心人造的第二次“秦晋之好”, 因太子圉的成功逃脱,而宣告破裂了!


        秦穆公知道了太子圉不辞而别的消息后,勃然大怒,骂道:“背义之贼!天不佑汝!”又骂他女儿真没用,看不住个大活人。
        穆公对秦国的诸位大夫们说:“夷吾父子二人,都是一样的货色!我对他父子都有大恩大德,可他二人屡屡负了寡人,翻脸就不认人了!寡人若不废了这小子,还有什么脸面混诸侯!”
        此时,他好后悔当年没有立重耳为君。于是,他就派人去四处寻访重耳的下落,决定扶持重耳回国篡位!誓要在晋国掀起一场腥风血雨!
        重耳在楚国,已经好几个月了。当秦穆公的使者来到楚国时,重耳已经隐约感觉到,属于他的时代,就要来临。

    [ 本帖最后由 black白夜 于 2012-6-8 22:54 编辑 ]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4-10-12 08:00
  • 签到天数: 95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12-6-8 22:55:20 | 显示全部楼层
    44. 古人如何利用卡拉OK私下达成内幕交易


        秦国要再次控制住晋国,就派人来楚国迎接重耳,想扶持重耳回国,篡位夺权。
        重耳故意对楚王说,我希望作为您的臣子,不想到秦国去。
        楚王就说,还是从秦国到晋国方便些,我们楚国隔的太远了,帮不上什么忙,就让我为你提供活动经费吧。于是,楚王“厚送重耳”。
        这个“厚送”是多少呢?价格肯定不菲,如果无足轻重的话,史书上是不会浪费笔墨竹简的。
        因此,重耳发迹的第一桶金,实际上是楚成王和秦穆公这两个老大提供的。由楚成王出钱,秦穆公出力,这才有了后来的晋文公。

        话说当时,重耳来到了秦国,秦穆公好酒好肉招待,就是不提帮他回国夺权的事。
        因为秦穆公是一个喜欢布德的人,他怎么肯说出篡位夺权大逆不道的话来呢?说出去多难听啊,多阴险啊。他更不会像楚成王那样直截了当的问,我帮你夺权,你付我多少报酬?
        楚成王就这样,太不注重形象,人家不回答,他还逼着问,你究竟付我多少?怎么报答我?
        所以,秦穆公是不会说这样的话的。
        而重耳也是一个贤人,有着良好的声誉,所以他也不可能说,你帮我出兵吧,杀了我侄儿,让我当国君。这种话,是说不出口的。

        既然大家都是文明人,都是有身份、有素质的人,那交易还谈不谈呢?如此阴谋、血腥、暴力的买卖,如何开口呢?
        秦穆公一直避而不谈,就该重耳着急了。
        于是,某一天晚上,大家在一起喝了酒之后,都去唱歌。
        喝了酒,唱歌。就跟现在的生意人唱卡拉OK一样,在歌厅里一边唱着歌,一边谈着条件。
        那个时候,主要唱的是“东周流行歌曲三百首”,即后来闻名于世的《诗经》。
        重耳说,唱歌,我不会,还是请赵衰先来一个吧。于是,赵衰就点了一首歌,当场赋了一首诗经里的《黍苗》。
        歌词里的“芃芃黍苗,阴雨膏之”,什么意思呢?就是借着唱歌的机会来表达:把自己比喻成了一颗小小的禾苗,蓬蓬松松的,奄奄一息了,正等待着秦国的甘霖雨露来滋润救命。
        这就等于是在向秦国求助,暗示秦穆公,您能不能送我们回去当国君?
        歌词里的“召伯劳之、召伯营之、召伯成之”,什么意思呢?召伯就是历史上的召穆公,领兵出征,平定四方。在这里就暗指秦穆公,有劳您了,是您的苦心经营,才成就了我们。
        赵衰就用这首《黍苗》,向秦穆公发出了求援信号。

        一曲终了,秦穆公接过话筒,也扯着嗓子,吟了一首小雅里的《采菽》。
        菽,是一种大豆。《采菽》描绘的是一副采摘大豆的情景。
        “采菽采菽,筐之筥之。”歌词大意:大豆熟了,快来采啊,你用筐去装,就可以得到一筐,你用筥去装,就可以得到一筥。
        筐和筥,都是采摘、装载用的工具。方的叫筐,圆的为筥。
        大豆熟了,你只要拿着工具去采摘,你就会有收获。
        这是一首暗喻性极强的夺取政权的歌曲。“中原有菽,庶民采之。”这一片大豆是没有主的,哪怕一个庶民,也可以把它采来,据为己有。
        什么意思呢?
        赵衰向秦穆公求援,秦穆公没有答应他的要求。
        晋国,就是这片大豆,没有主的大豆,谁都可以去采,谁采了就是谁的。你们应该自己回去采啊,关我什么事呢?你们能够采到,那就是你们的。
        秦穆公知道,没有秦国的帮助,他们是采不到的。所以,出兵是要条件的,不是白帮忙的,就看你们给出的价格如何了。
       
        于是,重耳一听,马上明白了,做生意本来就有赔有赚嘛,只要能赚回来,你这点勒索算什么呀。他就一把接过话筒,清了清嗓子,牙一咬,赋了一首《河水》。(《左传》记载:“公子赋《河水》。”)
        《河水》是一首什么样的歌呢?
        就是说自己万川归海,最后流入到了秦国这个地方。“沔彼流水,朝宗于海。”百川入海,就好比诸侯朝见天子一样。
        什么意思呢?
        重耳如果夺权成功,成为了诸侯,就会把秦穆公比做天子。意思就是说,如果你肯出兵,帮我蹬上晋国君主的宝座,那我们晋国以后就是你们秦国的附属国了。
        这个价钱开的高啊。比晋惠公父子可要大方的多了。
        秦穆公如果扶持重耳上台,那可是要报酬的,天下没有免费的晚餐,即使周天子请诸侯们帮忙,也都是支付了报酬的,又何况区区一个重耳呢?
        晋惠公夷吾当年上台的时候,谈的条件是割地八城,相当于小半个晋国了,现在,重耳如果不能支付大于夷吾当年的价格,秦穆公费一趟力,他划算吗?

        所以,当重耳开出了如此高昂的价格之后,秦穆公就又接过话筒,朗诵了一首《六月》。
        《六月》是一首什么样的歌呢?
        是一首记述、歌颂周宣王回国中兴、重振威风的歌。意思就是提前祝贺重耳,你可以回去振兴你的晋国了。

        双方就这样都没有明说,在卡拉OK中达成了一致,谈妥了条件,完成了交易。
        既然秦穆公已经表了态,于是,赵衰激动地喊到:“重耳!你还不快快下拜!”
        《左传》中说:“赵衰曰:“重耳拜赐。”公子降,拜,稽首,公降一级而辞焉。衰曰:“君称所以佐天子者命重耳,重耳敢不拜?””
        当卡拉OK一唱完,双方的谈判也就基本结束了,也都心照不宣了。赵衰立即要重耳快点拜谢秦穆公的大恩大德!于是,重耳就慌忙走下阶来,拜在地上,稽首称谢:“孤臣之仰君,如百穀之望时雨!”
        秦穆公也很谦虚的降一级台阶站立,表示不敢承受。即:不愿意承认自己阴险。咱这不是在唱歌吗?我也没说什么呀,你拜什么拜。
        赵衰就劝秦穆公接受,说:是您把重耳扶立为了诸侯呀,重耳他敢不下拜?(“佐天子者”,就是诸侯,只有诸侯对天子负责。)

        这样,重耳获得了秦穆公的支持,就要准备回国夺取政权了。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4-10-12 08:00
  • 签到天数: 95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12-6-8 22:57:37 | 显示全部楼层
    45. 秦穆公为何强行嫁给晋文公五位老婆

        古时候,诸侯间的结盟,多以婚姻为纽带。
        因此,诸侯间的婚姻,一般都是以政治为第一目的,其次才是经济,再其次才是生殖,最后,结了婚以后,才开始恋爱。

        晋国公子重耳与秦国结盟,秦穆公为了更有效的控制晋国,就把女儿嫁给他当老婆,《史记》上说,一次性就嫁了五个老婆!搞得跟批发商品一样。
        其中一个就是怀嬴。
        重耳漂泊半生,已经好几十岁了,而怀嬴还不到十九岁,怀嬴原来的丈夫是晋怀公(太子圉),也就是重耳的侄儿。所以重耳和怀嬴两个人都不愿意,觉得十分尴尬、别扭。
        秦穆公就分别去做这两个人的工作。
        先劝他女儿怀嬴。怀嬴不干,我还没离婚呢,怎么又要我嫁给他伯伯?这以后怎么相处啊。
        秦穆公说,谁叫你看不住人呢?那小子无情无义,把你甩了,你想当一辈子寡妇啊,他是不会再来了的,你还想着他干什么!重耳也很不错,嫁给他,你将来还是晋国夫人。秦晋两国,世代友好。
        怀嬴默然了良久,为了秦晋两国之好,便只得点头答应了。

        秦穆公就又派人来找重耳谈话。
        重耳一听,啊,别,别,这样不太好吧,有违伦理的事,我怎么做的出来呀,你们还是就别强迫我了,她可是我侄儿子的老婆呀,叫我跟侄媳妇结婚,这不是逼着我搞乱LUN嘛。我有很严重的心理障碍!
        劝他的人就说,这有什么呀,这怎么会是乱LUN呢?
        当年,尧是帝喾的儿子,黄帝五代之孙。而舜则是黄帝的第八代孙。按辈分算,尧的女儿,是舜的祖姑,舜应该叫她们姑奶奶才对,可是,当尧把他的两个女儿嫁给舜当老婆的时候,从来没听说过舜要推辞的话。
        古人婚姻之道,就是这样的,你有什么好推的呢。
        以亲而言,你们是姓姬的,她们是姓嬴的,也不沾亲,更不比舜娶他的两个姑奶奶。
        以德而言,子圉的德,能和公子您相比吗?子圉是个缺德的人,无德的人,他把他的女人甩了,一个人跑了,他还有德吗?公子,您并不是夺人所爱啊,您是在收其所弃,这才是真正的大德啊。
        还有什么想不通的呢?

        重耳听后,就没有话说了。想了几想,又去和狐偃、赵衰几个人私底下商量:你们看,这有违人伦的事,我怎么能答应啊?
        狐偃就问他:公子,你回到晋国后,是准备在子圉手下做事呢?还是准备取代他呢?
        重耳不应,不作回答。
        狐偃说:现在,晋国的统系,是子圉为君。你如果打算回去在他手下做事,那你今天就娶了一个国母,有什么不好的呢。你如果打算回去取代他,那你们就是仇人了,仇人的老婆,你还有什么好客气的!
        重耳听了,面有惭色。
        赵衰在一旁听的不耐烦了,插口道:你马上就要夺他的国家了,难道还怕夺他的妻吗?你若怕受人非议,难道夺人之国的非议不比夺人之妻更大吗?成大事而惜小节,你后悔都来不及啊!
        你不娶秦穆公的女儿,就不能结秦国之欢。我听说,“欲人爱己,必先爱人;欲人从己,必先从人。”今天,你又不想结秦国之欢,你又想借用秦国之力,你觉得这可能吗?公子,你万万不能推辞!
        重耳这才拿定了主意,答应和怀嬴结婚。

        怀嬴比齐国的齐姜更美貌,更年轻。
        这样,重耳的桃花运一次胜过一次,这次达到了极点:秦穆公又安排了宗族里的四个女子,都随着怀嬴,全部一起嫁给了重耳为妻。
        重耳稀里糊涂的又一次当上了新郎官。数一数他的老婆:徐嬴、逼姞、季隗、齐姜,原先已经有四个了,这次又一下娶了五个,一共是九个老婆了。

        结婚的第二天,早上起床后,怀赢捧着盛水的器皿,伺候重耳洗脸。
        重耳洗了以后,也没用毛巾,就这样习惯性的挥了挥手,把手上的水甩干。
        怀赢看了,很生气,大吵大闹道:“老东西!你竟敢轻视我!”
        重耳慌忙向她解释,说没有没有,我在外面流浪的时间太久了,养成了太多的坏习惯,我以后注意就是了。
        但怀赢不依不饶,大喝道:“你说什么?老东西!你好大的胆子,还敢跟我顶嘴!”
        五个女人一起上,七手八脚地把重耳的衣服扒掉,用绳子把他反绑起来,光光溜溜的,关押在一间小屋里,叫他跪在那里悔过,不许起来。
        《左传》上这样记录重耳这次的悲惨遭遇:“公子惧。降服而囚。”
        因为怀赢上次看不住人,所以这次她老爸秦穆公就一次性安排了五个,把重耳牢牢看住。
        这五个女人就给重耳来了个下马威!把重耳整怕了,所以“公子惧”。降服,就是把衣服扒了,跪在地上请罪。囚,就是关押、拘捕的意思。
        就这样,重耳跪了一天一夜,怀嬴才消了气:“现在,你应该知道谁才是真正的主子了吧。”

      “洗脸盆风波”后,怀嬴让重耳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才是两国关系上举足轻重的人物,重耳必须听怀嬴的,否则就没有他的好日子过。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4-10-12 08:00
  • 签到天数: 95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12-6-8 23:00:25 | 显示全部楼层
    46. 晋文公周游列国明细一览表



        一、流亡路线

        晋国公子重耳,是晋献公的长子,因为是庶出的,不能立为太子,所以按地位排为“二公子”。为躲避父亲晋献公的追杀,从晋国逃到了北方狄人部落里的翟国。
        重耳在翟国生活了十二年,开始游历天下。从翟国出发,历经两千里途程,经过许多小国,到达了最东边的齐国。
        在齐国生活了大约四五年左右,又从齐国出发,途径曹、宋等国,来到最南边的楚国。
        在楚国得到楚成王的资助后,在秦穆公的邀请下,又从楚国出发,来到了最西边的秦国。
        最后,在秦穆公的帮助下,把他从秦国送回了晋国。
        周朝东南西北四方的边境,分别是:齐、楚、秦、晋,重耳就围绕着周朝(当时的中国)转了一大圈,整个天下都被他踏遍了。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重耳历经十九年的磨砺,阅人无数,把他造就为当时最有人缘、最有见识的一位新君主。


        二、随行人员

        1. 介子推:重耳下属。
        2. 颠颉:重耳的下属。
        3. 狐偃:重要谋臣。重耳的小舅(母亲的弟弟),年龄大重耳几岁。
        4. 狐毛:狐偃的哥哥,重耳之舅。
        5. 赵衰:重要谋臣。其父为晋献公扩张时的功臣。后追随重耳。
        6. 魏犨:重要武将。其父为晋献公扩张时的功臣。后追随重耳。
        7. 先轸:重要武将。追随赵衰,投奔重耳。
        8. 胥臣:晋国旧臣。
        9. 贾佗:不详。一说晋国公族(重耳堂兄弟);一说狐偃的儿子狐射姑。
        人物资料不够齐全。但对晋国产生深远影响的主要人员有:赵衰、狐偃、先轸、魏犨等人。


        三、获得资助

        1. 在齐国虽然得到很好的待遇,但离开齐国的时候,仅剩一车。
        2. 宋襄公赞助车马二十乘。于是,重耳来到了楚国。
        3. 楚成王提供经费,厚送重耳。
        4. 秦穆公出兵,帮助重耳回国夺权。
        5. 晋国大臣:栾枝、栾盾、卻溱等,偷偷来到秦国“送款”,拜见重耳,表示归顺,以做内应。
        这样,在楚国出资、秦国出力、晋国内部合谋的情况下,重耳被推上了晋君的权力宝座上。


        四、出征晋国

        公元前637年底,狐偃请求秦穆公出兵护送重耳返国。
        秦穆公说,寡人知道你们等不及了,但是我担心你们那帮人办事不力,寡人要亲自把公子护送到黄河边上。
        于是,在冬天的十二月,太史选了一个吉日之后,大军出发了。
        秦穆公亲自带着百里奚、公子絷、公孙枝等人,以邳豹(晋国旧臣)为先锋,率兵车四百乘,护送公子重耳,离开秦都雍州城,望东进发。

        半路上,重耳、狐偃、赵衰等几个人,在车上暗暗对天祷祝,起卦占问吉凶,筮得《泰》卦,六爻安静。
        卦辞上说,这是小往大来之象,吉祥亨通之卦。喻示天地相交,万物生养,上下同志,内外一心。是个大吉之卦。
        群臣都向公子贺喜。
        但此时的重耳,却是喜忧参半,狐疑不定。
        因为他有他的考虑。一方面是怎样才能顺利回国夺权;另一方面,则是如何才能踹开秦国,摆脱任人宰割的命运。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马上注册

    x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4-10-12 08:00
  • 签到天数: 95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12-6-8 23:01:10 | 显示全部楼层
    47. 古代职场:向上司邀功请赏的技巧


        公元前636年,也就是晋怀公的元年,春正月。
        晋国公子重耳在秦国军队的扶持下,回国夺权。
        秦穆公亲自率领兵车四百乘,把晋国公子重耳护送到了黄河边上。准备渡河的船只,早就预备好了。秦穆公设下一桌宴席,款待重耳,交代道:“公子回了国,不要忘记了寡人!”
        然后,秦穆公将军队分了一半,叫公子絷、邳豹护送重耳过河,自己则屯兵河西,等待他们的好消息。

        却说重耳等人正准备乘船渡河的时候,他的佣人在那里收拾行李,一件件的都往船上搬运。
        公子重耳睹物生情,回想起他经过卫国时,差点被饿死,又回想起他在曹国时,受到的侮辱,往事历历在目,不堪回首。
        破帐篷、破席子、烂衣服、烂鞋袜,每一件物品,都有着说不尽的心酸,道不尽的苦水。
        十九年的痛苦,十九年的磨砺,十九年的蹉跎岁月。人生能有几个十九年!
        重耳一生的遭遇,实在是坎坷不平。
        但是,据说,人如果一直都走平路的话,走不了多远就会脚疼,因为平坦的路面,并没有什么变化,两脚始终都是在使用同一块肌肉重复的做工,这样很快就会产生疲劳感了。
        而崎岖不平的路面,就不一样了。不平的道路,只会让双腿的各块不同的肌肉都得到充分的锻炼,肌肉可以轮番的做工、交替着休息,也就不会那么劳累了。
        仆人们还在继续搬运行李。
        一个仆人将重耳吃饭用过的碗、饮酒用过的杯,还有刚才没吃完的剩肉残菜,也都当作宝贝似的一股脑都搬到了船上。
        总之,逃难以来的所有破烂玩意,都搬上了船。因为这是在很早以前就形成了这种习惯。
        重耳见了,呵呵大笑着说道:“我马上就要回到晋国当国君了,玉食一方,再不会挨饿,什么新东西没有?还留着这些个破烂玩意干什么?都给我扔下船去吧。”
        于是,他的仆人们便遵照他的命令,把那些旧东西都抛弃在了岸上,一点也不留下。

        不料,这一切,都被狐偃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他私下叹了口气道:“哎!如今公子还没得到富贵,却先忘了贫贱。他日登基,怜新弃旧,万一也把我们这些同甘苦共患难的人,都当作垃圾一般,一股脑扔了,可不枉自辛苦了这十九年的奔波经营!”
        怎么办呢?
        狐偃就拿出一双玉璧来。那块璧,是秦穆公所赠,当时随臣每人一双。恭敬地跪献在重耳的面前,说道:
        “公子,如今马上就要渡河了,一过黄河,便是晋国的地界。你现在外有秦国的大军相送,内有晋国的大臣迎接,不愁晋国不入公子之手。可喜可贺!”
        重耳笑道:“是呀,是呀,你跪着干嘛咧?”
        狐偃说道:“臣,如今只有这白璧一双,愿献给公子,聊表寸意。”
        重耳疑道:“你给我干嘛?”
        狐偃说道:“臣,这一身,什么值钱的东西也没有,我就不用过河了吧,过去了也没用,因为我再也不能帮你什么忙了,你现在大功告成,我也可以就此功成身退,隐居去也!公子,你保重!臣去也!”
        重耳大惊道:“啊?我正要与你们共享富贵,你怎么突然要走呢?何出此言?我哪里得罪了你吗?”
        狐偃说:“没有。是臣有罪,臣对公子共有三罪,所以今后再不敢跟着公子您了。”
        重耳问道:“三罪?是哪三罪?”
        狐偃就这样回答:
        “第一,我听说‘圣臣能使君尊,贤臣能使君安。’作为你的臣子,我太没用了,流亡时,几次差点把你饿死,这都是我的罪过呀!
        “第二,经过曹国、卫国时,得不到人家的尊重,受到轻视怠慢,人家瞧不起你,戏弄你,这也是我的罪过啊!
        “第三,为了你能够回到晋国,当上君主,我乘你喝醉的时候,把你偷偷劫持出齐国,是因为这样才有了今天的这个机会啊。但我当时的做法,触怒了公子,致使公子不快,这也是我的罪过啊!
        “但是,那时公子还在流亡之中,我必须保护你,所以我不敢辞去,也不能辞去。今天,你已经回到了晋国,我为你奔波了那么多年,惊魂几绝,心力交瘁,我的使命已经完成,就好比那一堆破烂玩意,你还留着干什么呢?再也没有利用价值了。你留着我没有什么益处,扔弃我也没什么损损失。所以我还是自己走吧!”

        重耳愕然,然后脸上挂着眼泪说:“你批评的对,这是我的过错。”
        就叫人又把那些扔弃了的破旧物品,一一拣上船来。
        狐偃还是说他要走,重耳急了,就拉着他,对着黄河盟誓:“我当上了国君,若忘记了你的劳苦,若不与你同心共政,不共享富贵,我的子子孙孙都不会兴旺!”
        说完,重耳就取出一块很贵重的白玉,投到河中:“请河伯为我们的盟誓做证!”
        这样,狐偃才不说要走的话了,脸上也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

        但不料,这一切,也都被介子推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介子推叹了口气道,哎!狐偃这个小人,居然花言巧语,骗取公子和他盟了个誓。
        公子之所以可以返回晋国,那是上天的天意!是秦穆公的支持,楚成王的赞助,你狐偃又起了多大个作用呢?竟敢把这些功劳都窃为己有,你这种贪图富贵之辈,我羞于和你同朝共事!
        自此,介子推就有了归隐的念头。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4-10-12 08:00
  • 签到天数: 95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12-6-16 13: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48.孔子编《春秋》是怎样为晋文公遮丑的?

    中国历史上时间最短的篡位夺权

        公元前636年,春。
        晋国公子重耳依靠着秦国的强大兵力,返回到他的祖国,杀死了当时的晋国君主——晋怀公,也就是重耳的亲侄儿。从他的手中,一把夺过了权力的宝座。
        关于这一段血腥而残酷的历史细节,史书上记录的非常模糊。
        我们可以根据《左传》里的时间顺序,把这一过程做尽可能的复原:

        当重耳带领着秦国的大兵,渡过黄河,攻打晋国的时候,晋怀公也调遣了本国的军队,前来抵抗。
        二月甲午日:晋国的军队已经开到了“庐柳”这个地方,(晋师军于庐柳)。庐柳在晋国的境内,这是当时与秦军交战的前线。
        秦穆公派遣公子絷为使者,来到晋师的军营之中,与晋国方面谈判。谈判的结果非常有利,还没交战,晋国就退了兵,把部队后退到“郇城”这个地方。(师退,军于郇。)
        晋军退兵,说明晋国军方还是比较倾向于公子重耳的。晋怀公此时多少已经有些“众叛亲离”了。
        这一天是甲午日,到了第八天,也就是辛丑日:狐偃作为公子重耳的代表,来到了晋师的军营之中,与秦国的大夫、晋国的大夫们坐在一起三方会谈,终于达成了一致协议。(狐偃及秦、晋之大夫盟于郇。)
        狐偃与他们谈判交涉的时间,最多不会超过四个小时,很快就搞定了。这说明:晋国方面非常乐意重耳回国为君。
        于是,第二天,也就是壬寅日:重耳亲自来到了晋师之中,与晋国的大夫将军们亲切的见面、会晤。(公子入于晋师。)
        群臣们山呼万岁:“陛下,您早在十九年前,就该是我们的国君了!”
        又过了三天之后,丙午日:公子重耳在秦军、晋军的簇拥之下,来到了“曲沃”。( 丙午,入于曲沃。)
        曲沃城,是他出生的地方,也是他爷爷晋武公的发迹之地。他们家族曾经在这个地方夺取了晋国的大权,后来,他的兄弟太子申生也是被分配到了这里。
        次日,丁未日:公子重耳来到他爷爷晋武公的庙里,在这里祭拜了祖先,接着就在晋武公庙,举行了登基大典仪式,正式即位为晋国君主,这就是晋文公。(丁未,朝于武宫。)
        他在外面流浪了十九年,踏遍了天下的险山大川,历尽了人生的艰辛苦难,终于回到了他的晋国,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摧,按照司马迁的说法,他已经是个六十二岁的老人了。
        一个落下一身臭毛病的糟老头子,只剩下一双淡定的眼神,当年的翩翩公子,早已不复返,逝者如斯夫。
        晋文公的“文”,是个好字,有多种意思:经纬天地、道德博闻、勤学多见、忠信接礼、化成天下、经邦定誉、赐民爵位、与贤同升、坚强不暴、慈惠爱民……
        次日,戊申日:晋文公重耳派人追杀他的侄子晋怀公。
        晋怀公是一个很可怜的人。以前在秦国做人质,受尽了屈辱,现在当国君才几个月,又被伯伯追杀,成了丧家之犬,仓惶逃走。辅佐他的吕省、郤芮二人,见大势已去,只好宣布投降归顺,承认文公重耳为晋国新君,一面又掩护晋怀公躲到山里去打游击。
        但是很不幸,晋怀公逃跑不到一天时间,就在高梁这个地方被抓住了,当场把他杀死。(戊申,使杀怀公于高梁。)
        晋怀公死后,得到了一个“怀”的谥号,怀这个字,表示昏乱又可怜,同时,又还有些值得晋国人民怀念的意思。

        从甲午日到戊申日,总共才整整半个月十五天,就完成了改朝换代的全部过程。这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时间最短、行动最快的夺位篡权了。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他也不可能那么快,那么顺利。
        虽然如此,但这里面也有两个细节,非常值得玩味。说出来可能会对晋文公这样的大人物的声誉产生影响,甚至是污点,晋文公可能比较忌讳。那是什么呢?
        第一点:晋文公想当国君,就勾结别国人,依仗外族的势力,强行打过黄河去,占领全晋国。
        第二点:晋文公想当国君,就不顾手足亲情,打跑了侄儿,还不放过,快速处决,斩草除根。
        因为晋文公当时本已很得民心,并且后来又成了春秋时期非常伟大的人物,所以这两点说出去,总不太好听,有损于他的光辉形象。

        孔子虽然评价晋文公“谲而不正”,但他们二人在维护封建礼教的大原则上其实是一致的,区别是前者用思想,后者用行动。
        再者,孔子在编写《春秋》的时候,往往会“为尊者讳”,这些大人物身上不好的事,还是别说出去让人知道为好。但是,孔子也还是比较尊重历史的,他又不愿胡乱编造篡改,那怎么办呢?
        那就干脆不写了,把这两点都不写进去,这样,就既隐藏了这些劣迹的事实,同时也是一种变相的尊重了历史。
        所以,熟知内幕的《左传》作者,在为孔子的《春秋》做注释时,是这样解释孔子为什么不写这两点的:

        1. “秦伯纳之,不书,不告入也。”
        2. “使杀怀公于高梁。不书,亦不告也。”

        什么意思呢?
        1. 晋文公勾结外国人当国君,是仗的秦穆公的势打回去的。为什么不把这一点写进去呢?因为当时写历史有一个惯例,叫做“不告则不书”。怎么叫不告则不书呢?告,就是通告;书,就是书写。
        也就是说,即使是发生了的真实事情,如果没有通告神灵、没有通告祖先、没有通告天子、没有通告其他诸侯,即:没有正式发布新闻记者招待会的事情,那就不用写进史书了。
        晋文公出卖国家主权,勾结秦穆公的暗箱阴谋,为什么不写?因为他没有发布正式的新闻记者招待会嘛。
        2. 晋文公指使别人暗杀了他的侄儿,为什么不写?同样的,也是这个道理,因为他没有正式的通告于天下呀。那当然就用不着写了。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4-10-12 08:00
  • 签到天数: 95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12-6-16 13: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49.谁是春秋历史上最出色的谈判高手?


        话说晋文公重耳在曲沃即了晋国君主之位后,择吉日来到晋国的国都绛城,成为了这里的新主人,开始了他的新生活。
        文武百官都来朝贺。吕省、郤芮二人,因迫于秦国的压力,虽然一时归顺迎降,但心中的疑虑,到底不能释然。
        他们暗暗观察,发现晋文公即位以来的这些日子,没有赏一个有功之臣,也没有罚一名有罪之人,没有任何动作,平静的犹如一潭死水,这种气氛,令他们感到窒息。
        二人越想越疑,商量之后,觉得还是应该先下手为强,杀了重耳,再立其他的公子为君。于是,他们就把那个和晋文公有仇的寺人勃鞮找来密谋,因为寺人勃鞮曾经追杀过重耳两次,已是深仇大恨。

        三个人一拍即合,定下一条毒计:
        先在宫中制造一起不明不白的火灾,然后,大伙再以救火的名誉,乘乱将晋文公杀掉,毁尸灭迹,造成失踪,这样,就可以再次改立其他的公子为君了。
        约定的时间,就在三月底。


        却说勃鞮虽然当面答应,但心中不以为然。
        他暗暗想道,当初奉献公之命,去蒲城暗杀重耳,后来又奉惠公之命,去翟国刺杀重耳。这是身为人臣,各为其主。如今怀公已经死了,重耳即位,晋国方定,若再去干这种事情,却没有什么好处了。

        于是,勃鞮就在深夜来见狐偃。
        狐偃大惊,你早就得罪了新君,怎么还没跑呀?你来见我,却是为何?
        勃鞮就说,我这次来,正是为了能见新君一面,特求国舅引进。
        狐偃说,你去见他,是自寻死路。
        勃鞮说:“我有机密事特来相告,可以救一国人之性命。必须面见主公,方可言之。”
        狐偃便引他来到公宫门外,叫他在外面等着,自己先进去见了文公,把勃鞮求见的事说给晋文公听。
        晋文公大怒:这个人,不见!就叫人出来传话说:

        “当年,骊姬进谗言陷害我的时候,你躲在屏门内向我射箭,寡人我只要一听说到你的名字,就会感到寒心。
        “我父亲献公命你来蒲城杀我,两天的路程,你一天就赶到了,还斩下了我的衣袍,那件断了袖子的衣服我至今还留着。
        “后来,我弟弟惠公命你来翟国杀我,三天的路程,你又一天就赶到了,把追我到渭水岸边上还不放过。用不着这么快吧?
        “你两次这么卖力的杀我,我究竟和你又有什么怨仇呢?幸亏我的命大,才没遭到你的毒手。我现在当了一国之君,你竟然又厚着脸皮来见我,还好意思吗?你还是快点跑吧,迟了,你的小命难保!”
        晋文公指责了寺人勃鞮的一通不对,不想见他,但也没有要杀他的意思。这样就说明:完全是寺人勃鞮对不起晋文公,而晋文公则表现的像一个宽宏大量的人。

        勃鞮在门外听了,知道文公并没有记仇,只是还在生气而已,他就呵呵大笑道:

        “主公!你在外面奔波了十九年,难道人情世故方面,你还没有熟透吗?
        “我以为你已经完全明白了这里面的道道,但是今天才发觉,你其实并不明白,所以,你的灾祸还会继续发生,并不会停止。”
        寺人勃鞮虽然是个武林高手,但在谈话方面,境界似乎更高,他一不承认自己不对,二不领文公私放他的情,绕开话题,反说晋文公不懂人情世故。并且恐吓他说还会继续因此而产生灾祸。
        这就一下子把文公给懵住了,不得不继续听他往下说。
        “当时,小臣勃鞮,只知道国家有献公、有惠公,因为他们是君,而我是臣,所以我不会管你是重耳还是板肋,我都只会奉命行事,当时杀你,不是因为我们有仇,而是我的职责所在!
        “我勃鞮只不过是个外人,你看,晋献公是你老爸;晋惠公是你老弟,连你最亲的父亲、兄弟都要置你于死地,我一个外人又算得了什么,你干嘛都记在我头上呢?
        “以前的时候,管仲为了公子纠,去射杀齐桓公,一箭射在了桓公的带钩上,但桓公还是重用了管仲,便成为天下的霸主!若按照你的意思,桓公老是记仇,不用管仲,他就没有霸主的伟业了!
        “何况我虽然追捕过你,但还没有管仲射桓公那么大的仇恨。今天,你不见我,我其实并没什么损失,但对于新上任的你来说,灾祸就不远了呀!难道你就没有仇人吗?你不需要人去帮你铲除吗?”
        寺人勃鞮的对答,不仅全部否定了晋文公的看法,而且还表达了以下三重意思:
        1. 我当时的行为,公事公办,其实没有错,
        2. 我和你没有仇,有仇的是你的亲人,
        3. 你不仅不能处罚我,还应该重用我,因为你得到我,就好比齐桓公得到了管仲。否则,倒霉的不是我,而是你!

        文公听了,就叫他进来说话。


        勃鞮进门之后,并不谢罪,大咧咧的坐在那里,望着晋文公,只说了两个字:“贺喜!”
        晋文公冷哼一声:“寡人即位也已经有这些日子了,你今日才来称贺,你不觉得太晚了吗?”
        勃鞮从容对答道:“呵呵,呵呵呵,你虽然已经即了君位,但还不值得为你贺喜。今天,你得到了我勃鞮,从此才可以把你的位置坐稳了,我正是为这件事才来向你贺喜的呀!”
        文公觉得他话中有话,就屏开左右,与他细谈。
        勃鞮便将吕、郤二人的阴谋,和盘托出,如此这般,细述了一遍。最后,他又为晋文公出了个如何消灭吕、郤二人的主意。晋文公这才大喜,向他道谢,从此也就重用了勃鞮。

        勃鞮原本是与晋文公有过节的,但为了这次的自我推销,为了将来的荣华富贵,他凭着过人的口才,先讲出一番合情合理的大道理,再点出对方利害关系中的死穴,然后说出自己的利用价值,最后再帮他出谋划策想个解决的办法。

        谈话谈到这个份上,自然也就无往而不胜了。所以文公大服,二人尽释前嫌,既往不咎。



        勃鞮一生只做一件事:帮历任君主铲除最需要铲除的人。

        之后,他就紧紧跟随着文公,专做这一件事了,成为晋文公时代的大功臣。

        未知吕、郤二人性命如何,却听下回分解。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4-10-12 08:00
  • 签到天数: 95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12-6-16 13: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50. 春秋时期最才华却最失意的大臣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吕省、郤芮二人,都是当时非常有才华有本事的能人,他们尽心辅佐过晋惠公、晋怀公父子二人,平心而论,他们的业绩那是相当不错的。
        但是后来,在与新上台的晋文公的较量中,却惨遭失败,被历史无情的淘汰掉了,落下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吕、郤二人,很早以前就追随着晋惠公,他们的身份,就好比是晋文公身边的狐偃、赵衰;好比是齐桓公身边的管仲、鲍叔牙。
        最初的时候,晋文公重耳逃到了北方的翟国,吕、郤二人就建议晋惠公夷吾不要盲目的跟风,而是有策略的逃到了西方的梁国,躲在那里观望。
        事实证明,他们的选择比重耳更具优势。
        不久,晋国发生内乱,没有了君主,重耳不敢回国即位为君;而吕、郤二人却凭借着地理优势,向秦国借兵,冒险回到晋国,成功的继承了大统。
        论名分,夷吾不及重耳,但在吕、郤二人的谋划下,却使得夷吾要比重耳更早的提前成功了十九年。
        晋惠公夷吾上台之后,吕、郤二人辅佐他继续采用晋献公诡诈而毒辣的那一套做法,对外狡猾的周旋,寸土不让;对内残酷的镇压,狂剪异己。
        当晋惠公与秦穆公战败之后,又快速妥协,割肉止损,应对上也有条不紊,谈判上伶牙俐齿,无甚指责。
        总之,在晋惠公夷吾的有生之年,重耳始终无法回国夺权。

        在晋国的权力宝座上,夷吾一系要比重耳一系更有计谋,更有胆略,他们这方始终步步领先,一直占尽了先机。
        重耳这方,也就只能技不如人,碌碌无为了。



        可是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扶持下,杀回晋国的时候,吕、郤二人迫于秦国的压力,他们选择了向重耳投降归顺。
        也就从这个时候起,他们的命运开始悄悄改变。
        投降之后,由于担心害怕,怕重耳也像他们当年剪除异己一样,迫害自己,就先下手为强,阴谋干掉重耳。
        于是,吕、郤二人联合寺人勃鞮,定下一条计谋:先在宫中制造一起火灾,然后,大伙再赶去以救火的名誉,乘乱将晋文公杀掉,毁尸灭迹,造成失踪,这样,就可以再次改立其他的公子为君了。
        不料,寺人勃鞮转身就把他们给出卖了。
        晋文公重耳得到消息后,吓个半死,便躲在宫中,称病不出了。
        一天深夜,重耳按照寺人勃鞮的计谋,从厕所的后门偷偷溜走,又逃回到秦国,请求秦穆公出兵庇护。
        而寺人勃鞮为了不让吕、郤二人怀疑自己,就干脆住到了郤芮的家里,假作商量。
        到了三月底,宫中如期火起,吕省从前门赶来救火,郤芮守住后门救火,寺人勃鞮带着兵丁冲入宫中救火。
        那火势异常凶猛!只见火光中戈甲纷纷,东冲西撞。
        宫人们都从睡梦中惊醒,大呼小叫,乱了起来。遇到火的,都被烧的焦头烂额;碰到兵的,都被砍的肢伤体损。哀哭之声,不绝于耳。
        不一会,狐偃、赵衰、栾枝、魏犨等人也赶来救火。直至天亮的时候,才把大火扑灭了。四下里寻时,哪里还寻得见重耳的人影?就这样离奇的失踪了,都传言说主公不幸,已经葬身火海了。
        就这样,重耳用诈死之计,成功的蒙骗住了吕、郤二人。



        吕省、郤芮大喜,决定立公子雍为新君,便国书一封,通报秦穆公。
        这公子雍是谁呢?他是晋文公不知名的一个私生子。当时,晋文公在秦穆公的扶持下,回国为君的时候,就留公子雍在秦国做官。实际上,这就和当年晋惠公为君时,送太子圉在秦国作人质是一样的。
        秦穆公回信说,重耳死于火灾,很不幸,既然吕大夫、郤大夫都愿意立他的儿子公子雍为君,我还有什么话好说呢?请二位大夫速速来我国共商大计!
        于是,吕省、郤芮在得到秦穆公的书信后,欣然而往,来到了秦国。
        秦穆公早在十几年前就想把这两个家伙骗来杀掉,使尽了计谋,都被他二人一一识破,从来也没上过当。但这一次,终于把他们给骗来了。



        吕省、郤芮拜见了秦穆公后,说起迎立公子雍之事,要求见上一面。秦穆公说:“公子雍就在我这里,你——出来吧!”
        只见屏后转出一人,不慌不忙,走了过来。吕省、郤芮睁眼看之,吓得魂不附体,口称“该死!”叩头不已。
        原来,那人正是诈死的晋文公重耳也。
        重耳大骂道:“逆贼!寡人何曾有负于你二人?若不是勃鞮告发,寡人早被你们烧为灰烬了!”
        吕、郤这才知道是被勃鞮所卖。狡辩道:“当时歃血合谋的人,也有勃鞮,他脱不了关系。”
        重耳笑道:“勃鞮若不与你们歃血同盟,寡人又怎么会知道你们的密谋呢?”就叫武士拿下,命寺人勃鞮为监斩官,把他二人就地正法了。
        须臾,两颗人头,献于阶下。


        可怜吕省、郤芮辅佐惠公、怀公,也算一时豪杰,在晋国政坛上风云一十八年,垮台却不到两个月。当初若索性与重耳做个死对头,顽抗到底,也不失为一忠臣!既已投降,投降了又背叛,又被秦穆公诱骗,死于他乡,身名俱败,岂不哀哉!

        吕省、郤芮二人算得上那个乱世中出类拔萃的人物,他们的舌辩口才,谋略之术,流传到我们现在,也早已成为了教学用的教材了。但在他们当时,却落得个身首异处的悲惨结局。
        为什么会这样?
        有一种解释是“因果报应”,说吕省、郤芮二人曾经利用屠岸夷出卖过七舆大夫,把他们全部捕杀了,现在天道轮回,就该遭报应了,所以让寺人勃鞮来出卖吕、郤二人,就像当年的翻版一样。

        其实,当强大的外力袭来时,个体的智商再高,也不堪一击。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6 收起 理由
    宝宝寒 + 16

    查看全部评分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及公众号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星虎 ( 黔ICP备05004538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2 18:3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