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虎论坛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black白夜

[转帖] 《春秋三百年》第三部:《问鼎天下楚庄王》--吴闲云最新作品[五霸创业史]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4-10-12 08:00
  • 签到天数: 95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13-4-20 17: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39.历史上最早用藏獒害人的国君

      屠岸贾陪着晋灵公游玩于桃园,正欢笑之际,屠岸贾忽然叹道:“快乐呀,可惜这是最后一天!以后再没这种好日子了。”
      晋灵公问:“大夫为何发此感叹?”
      屠岸贾说:“赵相国明日早朝,再也不肯放主公出来玩乐了。”
      晋灵公忿然不悦道:“自古都是臣听命于君,岂能君听命于臣?有赵盾在,碍手碍脚,寡人诸事不便,爱卿有何计策可以锄了他?”
      屠岸贾说:“臣有力士一名,叫做鉏麑,此人武功盖世,义气过人,家中一贫如洗,臣经常周济于他,他也深感臣之恩惠,愿效死力!若让他去刺杀了赵盾,主公从此无拘无束,任意行乐,还怕谁呀?”
      晋灵公问:“好!你说,此事若成,要给他多少钱?”
      屠岸贾道:“不要钱,一餐饭足矣。”
       
      当天夜里,屠岸贾密召鉏麑,赐以好酒好肉,让他饱餐了一顿,命他五更时分,潜伏于赵相国门前,专等赵盾一出门,便将他刺杀,结果了赵盾性命!让他上不了朝。
      鉏麑带着一把匕首,领命而行,躲在赵府门口。
      到了五更时候,大概也就是早上的四五点钟,赵府的门开了,车驾已经停在门外。
      鉏麑躲在暗处,仔细观看,只见里面灯光影影,堂上一位官员,朝衣朝冠,垂绅正笏,端然而坐。这位官员,正是相国赵盾,因为起床早了,坐在那里等待着上班的时间,嘴里还叨念着劝君的说辞。
      鉏麑看了大惊,退出门外,叹道:“这个人,即使独自在家也穿的整整齐齐,言行恭恭敬敬,不忘国家,真乃民之主也!我若杀了他,是为不义;但不杀他,则又负了君命,是为不忠。不忠不义,何以立于天地间?”
      于是,鉏麑站在门口大声喊道:“赵相国听着!我,鉏麑也!既不愿违抗君命,又不忍谋杀忠臣,自古忠义难两全,不如我死!我今自杀!”
      说完,照着门前的一株大槐树,一头触去,脑浆迸裂而亡。
      赵盾大惊!急出来看时,鉏麑已经死了。
      这时,赵盾的车右(战车右边的武士,一般都由大力士担任)提弥明说:“相国,你今日不可入朝,恐怕凶多吉少。”
      赵盾很为难:“主公已经答应了我今天早朝见面,我若不去,就是无礼。再说生死有命,想那么多干嘛?”就叫家人将鉏麑埋在了槐树旁边。然后,登车入朝,按时上班,面见了晋灵公。
       
      晋灵公见赵盾居然还没死,就问屠岸贾是怎么回事。
      屠岸贾也不知道,回答说:“鉏麑去而不返,有人说他莫名其妙的触槐而死,我怎么也不相信。”
      晋灵公问:“此计不成,奈何?”
      屠岸贾说:“臣还有一计,可杀赵盾,万无一失。”
      晋灵公问:“爱卿有何妙计?快快说来!”
      屠岸贾说:“中午的时候,留赵盾在宫中饮酒,先埋伏勇士五十名,三杯过后,主公向赵盾索要佩剑观看,待赵盾捧剑呈上时,臣在一旁喝破:‘赵盾拔剑于君前,欲行不轨,左右可救驾!’众勇士齐出,缚而斩之!此计如何?”
      灵公笑曰:“妙哉,妙哉!可依此计而行。”
      到了中午,晋灵公慰劳赵盾,让屠岸贾引着赵盾进入宫中饮酒。
      赵盾的车右提弥明紧紧跟随着赵盾,不离左右,刚走到台阶旁,屠岸贾拦住说:“国君宴请相国,其余闲杂人等,不得登堂!”
      提弥明只得站在堂下等候,两眼紧盯着堂上,不敢有丝毫懈怠。
      赵盾登堂而拜,晋灵公让他免礼,坐在国君的右边,让屠岸贾坐在左边。君臣三人开始畅饮。
      酒过三巡,晋灵公开始向赵盾炫耀他的灵獒。
        灵獒,也就是藏獒、高加索一类的巨型獒犬,平均体重一百多斤,大的可达两百六十斤,估计那时的会更大。据史书记载,自周穆王之后,烈性獒犬已广为帝王将相所豢养。
        晋灵公的獒,理应是等级、品相非常高的了。赵盾却答道:“君之獒,不若臣之獒也。”
        晋灵公面有不悦之色,问:“何也?”赵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
        晋灵公很扫兴,但还是强装笑脸对赵盾说:“寡人听说你佩带的宝剑,价值连城,其锋利盖天下之罕有也,能不能解下来,让寡人观赏观赏。”
      赵盾不知是计,欣然答允,便将随身携带的宝剑解了下来。
      提弥明在堂下看见,大惊,高声喊道:“君臣之礼,酒不过三杯!如何要酒后在君前拔剑?”
      赵盾马上就醒悟了过来,又将剑收回,站起身来,鞠躬告辞。提弥明怒气勃勃,大步跨到堂上,扶了赵盾便走。
      刚走下阶,屠岸贾急呼獒奴,叫他快快放犬,上!上!咬死那个穿紫袍的人!
      只见那头猛犬灵獒,疾走如飞,望赵盾身上扑了过来!
      赵盾跑的再快,哪里比的过灵獒?说时迟那时快,这车右提弥明,也是个著名的勇士,双臂有千钧之力,一抬手,便接住灵獒,再一拧,咔嚓一声,扭断了脖子,就一招,灵獒死了。
      晋灵公见爱犬突然死去,大怒,唤出早埋伏在那里的五十勇士们,一拥而上,挥刀乱砍赵盾。
      提弥明毫无惧色,用身体掩护着赵盾逃跑,自己一个人留在那里死守硬拼,独战了多时,纵然盖世英雄,也终究寡不敌众,可惜提弥明被砍的遍体鳞伤,力竭而死。
      有诗赞曰:
      君有獒,臣亦有獒。君之獒,不如臣之獒。君之獒,能害人;臣之獒,可保身。呜呼二獒!吾谁与亲?
       
      却说多亏提弥明与众甲士格斗之时,赵盾脱身先走了。
      恰好赵盾的儿子赵朔带着全部的赵家家丁前来接应。当众甲士砍死了提弥明追来时,赵盾已经被众家丁扶上了车,急忙逃去了。众甲士见赵家人多势众,也不敢追逐。
      晋国突然经此大变,国君与总理的关系,一下子也就彻底的无可挽回了!
      晋灵公害怕赵盾,赵盾当然更怕晋灵公。
      赵盾吓的不仅不敢上班了,连家也不敢回了,他要以最快的速度逃到国外去,去寻求政治避难。
      赵盾对他的儿子赵朔说:“我现在已经顾不了家了!我这一去,或者是北方的狄国,或者是西边的秦国,哪里可以容我,我便去哪里。”
      于是,赵盾出了晋国西门,一路夺命狂奔而去。
      就这样,一手遮天的晋国总理,在独断专政了许多年后的一个晚上,突然仓皇出逃了。
        晋灵公终于夺回了早就属于他的权力。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4-10-12 08:00
  • 签到天数: 95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13-4-20 17: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40. 惨遭门卫杀害的古代君王

      话说晋灵公谋杀赵盾,虽然没有成功,但好歹把他逼走了,再也没有人碍手碍脚了,胸中十分舒畅,快不可言,便在桃园住了下来,日夜不归,不理朝政。
       
      再说仓皇而逃的赵盾,在半路上遇到了他的堂弟赵穿。
      赵穿,就是那个喜欢在战场上唱反调的人,不听指挥,瞎打硬拼也能出奇制胜的牛人。
      他在西郊射猎,遇到了赵盾,停车相见,询问缘由。
      赵盾一言难尽,只把上朝遇刺一节简要说明。赵穿说:“大哥不必害怕,先别急着逃出国境,过几天之后,等我的信到了,你再决定是去是留,如何?”
      赵盾说:“既然如此,我就暂且在首阳山住几日,看看风声再说。为兄有一句话要交代你:你是个冲动之人,凡事务必要小心谨慎,千万不可鲁莽,莫要再让我们赵家祸上加祸了!”
       
      赵穿别了赵盾,回到国都绛城。
      此时,晋灵公搬到桃园去住,已经多日没有上朝了。赵穿便只身一人,来到桃园,面见晋灵公,跪在地上,稽首谢罪。
      晋灵公问:“卿有何罪?”
      赵穿回答:“臣虽无罪,然而,臣乃罪人之一族,故不敢复侍国君左右,请主公罢了臣的官,撤了臣的职!”
      晋灵公见他如此真诚,便宽慰他说:“爱卿快快起来,都是那赵盾欺压寡人,寡人实忍无可忍,与你有什么关系?你可继续安心供职,不必多心。”
      赵穿这才谢了恩,服侍灵公左右。从此,赵穿也像那个屠岸贾一样,天天向晋灵公介绍哪里好玩什么好玩,大得灵公赏识。
       
      一天,赵穿对晋灵公说:“主公,您还是不会玩呀,天天打个弹弓,喝个小酒,难道这就是人间欢乐吗?”
      晋灵公愕然:“我怎么不会玩?”
      赵穿回答说:“你不会玩女人。你的身份,就是当年的齐桓公呀,他一生女人多的数都数不清。然后就是你爷爷晋文公,即使在最落魄的时候还连哄带骗的娶了九个。你可差远啦!你看,你贵为一国之君,天下霸主,住这么好的桃园,身边却没个美女,遗憾呀,何不广搜国中女色,充牣其中,享尽天年之乐,岂不美哉?”
      晋灵公大笑说:“爱卿所言极是,正合寡人之意。今欲搜括国中女色,你看,派谁去办这件事最为合适?”
      赵穿说:“让大夫屠岸贾去,保您满意。”
      晋灵公便给了屠岸贾一个美差,让他在国内四处搜索美色,凡十八岁以下未嫁者,都要登记报名,以供选择,限一个月内回话。
      就这样,赵穿用这一招遣开了屠岸贾。
      接着,赵穿又对灵公说:“您这桃园的侍卫,都是绣花枕头,不如让臣去军中挑选骁勇武士两百人,为您守园如何?”灵公也答应了。
      于是,赵穿回到军营,挑选了二百名关系较好的甲士。
      那甲士们问:“将军有何差遣?”
      赵穿骗他们说:“主上不恤民情,终日在桃园行乐,要你们去给他当门卫呀!唉,你们都是有家室的人,这一去必然立风宿露,白天要站岗,黑夜要站岗,再也不能随便回家了,这何日才是个尽头啊?”
      众甲士们都纷纷抱怨起来:“如此无道昏君,他怎么不快点死啊?若赵盾相国在这里,我们必然不会枉受这种凄苦之罪!”
      见众人的情绪已经被调动起来,赵穿便和他们密谋了一起晋国弑君大案,因为桃园不比深宫邃密,很便于将国君快速控制,然后挥袖为号,杀了晋君,迎回相国,再立一位新君上台,也就万事大吉也!
      众军士都叫:“甚善!”

      赵穿带着二百名甲士来到桃园,这些国家的正规军人,也就成为私家花园站岗的门卫了。
      晋灵公站在高台之上,远远看了,见人人精勇,个个刚强,顿时大喜,留了赵穿陪他饮酒。
       饮到半夜,忽然听到外面杀声震天,那些门卫们反戈一击,破门而入,要杀晋灵公。但是,当他们冲进来之后,却不认识谁是晋灵公,也不知道人在哪里。
      灵公大惊,忙问赵穿怎么回事。
      赵穿稳住众人,对灵公说:“大伙站岗站了半夜,已经累了,等我们睡了,他们还不能睡,辛苦的很。因为知道主公正在请我喝酒,所以也想求点酒食犒劳犒劳,别无他意。”
      晋灵公便叫内侍取酒肉出来,依次分赏给那些门卫。
      赵穿站在晋灵公旁边,将袖子一挥,指着灵公高声叫道:“同志们辛苦了!主公亲自犒劳你们,还不快快上前领赏!”
      就这样,那些门卫们才终于认得了哪个是晋灵公。
      于是,众门卫们拿剑的拿剑,持戟的持戟,一涌而上,将晋灵公乱砍乱刺!可怜一国之君,被捅成了马蜂窝,登时毙命,气绝身亡!灵公左右之人,突然遇此大变,吓的腿都软了,欲走无力。
      赵穿说:“昏君已除,再不得滥杀一人,现在,请随我一同前去迎接相国回朝!”
       
      从公元前613年的“慧星入北斗”,到607年的晋灵公被刺,刚好是六年半时间。至此,周内史“不出七年,宋、齐、晋之君皆将死乱。”的预言,也就全部应验了。
        这赵穿办事还是相当利落的。因为晋灵公无道,百姓怨苦日久,所以杀了就杀了,弑君就弑君,反而是拍手就好,大快人心,并没有把这种大逆不道的行径归罪于赵穿。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4-10-12 08:00
  • 签到天数: 95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13-5-13 19: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lack白夜 于 2013-5-13 19:30 编辑

    41. 古代媒体人不怕杀头的强硬做派


       晋灵公几次想暗杀赵盾,赵盾被迫出走后,却不想赵盾的堂弟赵穿,将晋灵公杀死在了桃园。
      这样,赵盾就又被接回了国都,重新执掌国家大权。
      赵盾回来的时候,诸位大臣们都聚集在桃园内,正商量着怎样办理晋灵公的丧事。
      赵盾一下车,径直走了过来,扑在晋灵公的尸体上放声大哭。
      众官都来劝他,赵盾不听,痛哭不止,哀嚎之声从园内传到了园外,不绝于耳。过路的百姓听见了,都说:“这是国君作恶多端自取其祸呀,并不是相国的过错,相国却忠爱如此。”
      直到听见了这句话之后,赵盾才擦了眼泪,不再哭了。然后吩咐将晋灵公殡殓,葬在了曲沃。
       
      紧接着,要进行的是更重要的一件大事:会集群臣,议立新君。再找一个人出来担任晋国的国君。
      找的谁呢?当时晋灵公还没有儿子,那就往前找。赵盾说:“咱们还是立个年龄大点的,做事老成的吧。就因为立了个不懂事的才到了今天这种地步,这一次,再不可不慎了!”
      士会也说:“国有长君,社稷之福,诚如相国之言。”
      众大臣们很容易就选定了公子黑臀为晋国的新君。
      公子黑臀是晋灵公的叔叔,晋襄公的弟弟,晋文公的小儿子。当年晋文公受到周天子的亲睐,被册封为诸侯霸主的时候,将王室的一个女子嫁给晋文公,生下了这个小儿子。
      公子黑臀在出生的时候,他母亲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位神人两手漆黑,以黑手扇打儿子的屁股,就这样把他催生了出来。生下来一看,两块屁股果然都是黑的。所以,公子黑臀就是黑屁股的意思。
      公子黑臀长大后,没有留在晋国,而是托他母家的关系,进入到大周朝的朝廷里任职。
      现在,他已经被立为了晋国的国君,就要派人去洛阳接他回来就职。
      派谁去呢?赵盾有心要偏袒赵穿的弑君之罪,就把这个美差交给了赵穿。于是,赵穿作为晋国的使者,来到大周朝廷,将公子黑臀迎归晋国,朝于太庙,即了晋国大位,这就是晋成公。
      按当时的惯例,赵穿迎立新君登基,乃是大功一件,所以将邯郸封给赵穿作为领地。赵穿遂成为赵氏邯郸一系的始祖,人称“邯郸君”。
      再说那个屠岸贾,正在外面寻访美色女子,忽然听说晋灵公死了,晋成公登基,大吃一惊,发誓说,身为人臣,而不能为主复仇,枉为人也!他就假装做很顺从的样子,一切听从赵盾的安排,以求自免。
      赵穿私下对赵盾说:“屠岸贾心怀不诡,此人不除,恐怕赵氏不得安宁!”
      赵盾责怪他说:“人家既然没有深究你弑君的大罪,你又何必苦苦相逼呢?我们赵家宗族贵盛,没必要干些与同僚失和结仇的事。”赵穿便不再说了。
      赵穿这个人的好景不长,没过多久,他脑袋里长了个瘤,躺在床上不能动,全身长满脓疮而亡,肉都腐烂了。赵盾用最隆重的家族礼仪下葬了他。

      一切事务都处理完毕,又恢复了往日的秩序。
      赵盾终于可以松口气了。
      但终究还是以桃园弑君之事为歉,不能释怀。
      这天晚上,赵盾信步而走,不觉来到太史董狐的史馆,只见里面还亮着灯,心想,这个人好勤奋,便进去坐坐。
      董狐是个史官,正赶着写稿子。大概类似于今天的记者加编辑加主编,兼多职于一身的人。
      “史,记事者也”,史官的工作,就是实事求是的记录历史上所发生的一切。按《左传》上“以示于朝”的说法,大概就是写出来供朝廷里的士大夫们看阅的新闻、简报、内参。
      各时期发生的大事、要闻,都会定期或不定期的出品。这些旧报纸流传到后世,也就成了史书史料。
      当时,赵盾问道:“董总编,你写的什么?我可以看看吗?”
      董总编说:“可以。你自己看吧。”
      赵盾将竹简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几个大字,标题触目惊心:“国务总理赵盾谋杀国君案始末”。
      赵盾吃惊不小,毫毛倒竖,连声说道:“董编,你肯定搞错了!当时我人在河东,离国都两百多里之遥,谋杀国君的事,我又怎么可能知道?你居然胡编乱造,说我杀了国君,这不是诬陷吗!”
      董狐说:“没错!你是正卿,国务总理,你说你当时流亡避难去了,可你离开晋国了吗?你没有!只要你呆在晋国一天,就要负一天的责任。当你回来之后,也不讨伐弑君的贼人,也没严惩谋杀国君的凶手,那么,这件事的主谋不是你,又是谁?”
      原文:“子为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讨贼,非子而谁?”
      赵盾汗颜,半晌无语,又问:“董总编,这,这,还可以改不?”
      董狐说:“可以。砍下了我的脑袋,你自己去改吧。”
      赵盾见他如此强硬,只得作罢,并没用手中的特权去强迫他哪能写哪不能写。
      这样一来,董狐的稿子发出后,“赵盾弑其君”五个字,也就永久的载入了史册,赵盾也就背上了万世之恶名。
      赵盾郁闷的说道:“呜呼!《诗经》上说‘我因为心里怀念着我的祖国,反而给自己留下了永远的伤’。这正是说的我呀!”
       
      半个多世纪后,孔子对他们俩人都称赞道:“董狐,是古代的好史官,书法不隐;赵宣子(赵盾),是古代的好大夫,为法受恶。他当时应该跑出国界就好了,可惜呀。”
       



    42. 古代中国为什么又被称作“九州”?





       古代中国又被称为“九州”,那么,是哪九州呢?历来说法不一,没有定论。因为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划分方法。
      主流的大致有如下几种说法:
      《尚书·禹贡》作:冀州、衮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尔雅·释地》作:冀州、衮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雍州、幽州、营州;
      《周礼·职方》作:冀州、衮州、青州、扬州、荆州、豫州、雍州、幽州、并州。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许多说法。
      古代文献存在不同的记载,究竟以哪一个为准?
      今天估计没有谁能说的清楚了。
      有人认为:《尚书》所记为夏朝九州;《尔雅》所记为商朝九州;《周礼》所记为周朝九州。所谓“三代九州”。
      如果这样理解的话,那就仅仅只是行政区划意义上的九州了,而不是天然地理上的本来面目。

      中国为什么会被叫作九州?又究竟是哪九州?这一切的一切,追根溯源,咱们还得从没有朝代之前的大禹治水说起。
      早在四千多年前,中华大地上洪水为患,禹受命治水。他采用“治水须顺水性,水性就下,高处凿通,低处疏导”的治水理念,疏通河道,让洪水快速通过,最终导之流入大海。
      当然,治水的并非大禹一人,还必须得到沿途各个氏族部落首领们的支持配合才行得通。于是,夏部落的大禹,就成为了所有部落(联盟)中的总指挥,对付共同的水患。
      经过13年的治理,洪水终于全部都向下游流入海中,江河从此畅通,中华大地上也就初步形成了“九州”。
      “州”,从字形上看,乃是河流环绕着高地、山丘之形,《说文》称:“水中可居曰州。”可见,最初的本意与行政区划无关,而是天然的地形地貌。
      每一个“州”,都是一个高于水面的可以住人的陆地板块。这样的陆地板块共有九个,也就是“九州”。
      那么,这九州,究竟是哪九大板块呢?
      我们可以看一看井田制的九宫格,横着画两条线,再竖着画两条线,就是一个“井”字,这个井字正好就把一块田分成了九份。
      古代中国就是一个大型的井田制九宫格。横着的两条线,是黄河、长江,这两大河流的上游、中游、下游的临界处就是竖着的两条线,刚好就分成了九大板块。
       

       
       
      北方三大板块:
      上游:后来称凉州,今甘肃一带。
      中游:后来称并州,今山西、河北一带。春秋晋国称霸于此。
      下游:幽州,今河北以北。有古燕国。
      南方三大板块:
      上游:后来称益州,今四川。古巴蜀之地。
      中游:古荆州,今湖北、湖南一带。春秋楚国称霸于此。
      下游:扬州,今江浙一带。春秋吴、越称霸于此。
      黄河与长江之间的三大板块:
      上游:雍州,今陕西一带。春秋秦国称霸于西。
      下游:后来称青州,泰山以东。春秋齐国称霸于此。
      中游:豫州,又称中州,今河南。无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都居正中,故称中原。
      因此,中国(原)的中,是指居黄河、长江之中,(非地球之中),这就是中国之所以叫中国的缘由。古中国的九州,实际上就是分布在黄河长江沿岸的九大陆地板块:凉州、并州、幽州、雍州、中州、青州、益州、荆州、扬州。  
      说明:有些名称是后来形成的,此处是为了便于叙述。这种划分方法与行政区划最大的不同,就是以自然形成的山河为界,更接近于本来的地形地貌了。
       
      九州,就是一个巨大的井田制九宫格。天子居中,八方朝贡。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朝贡,就是大禹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后,各方的小部落首领们,纷纷向他贡献各州的青铜。大禹就用这些进贡来的青铜铸造成了九鼎。
      《春秋·左传》中谈到九鼎的铸造:
      大禹划天下为九州,夏朝初年,夏启(大禹的儿子,夏朝第一位王)令九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先派人把各州的名山大川、形胜之地、奇异之物画成图册,然后派精选出来的著名工匠,将这些画仿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所刻图形亦反映该州山川名胜之状。
      从此,九鼎象征着九州,夏王亦顺应“天命”,成为天下之共主。九州成为中国的代名词,九鼎成了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传国宝器,唯有天子才能代代相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马上注册

    x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4-10-12 08:00
  • 签到天数: 95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13-5-13 19: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43. 楚庄王为何要打听九鼎的大小轻重



        从公元前613年的“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中原开始大乱。七年之内,各个大诸侯国的国君们,挨个挨个的死掉了。
        前613年,齐国君主齐昭公病死。
        同年底,太子舍继位齐国新君。不久,被齐昭公的弟弟公子商人刺杀而死。公子商人自立为君,是为齐懿公。
        前611年,宋国君主宋昭公外出打猎时遇刺,弟弟宋文公即位。
        前609年,齐懿公酒后乘凉时,被他的心腹之人割掉了脑袋。
        前609年,鲁国君主鲁文公病死,太子恶被杀。鲁宣公即位。
        前607年,晋国君主同时也是诸侯霸主的晋灵公被下属砍死。
        这些诸侯国都是大周朝非常重要的藩属国,乱的一团糟。
        而在前607年的时候,天子周匡王也病死了,周定王即位。
        中原这边基本上都是在办理丧事中度过。

        让我们再回到南方的楚国。
        南方楚国这边的形势恰恰相反,楚庄王大显身手的时机,已经渐渐到来。
        楚庄王自登基以来,经过三年的沉寂,暗暗考察后,提拔了伍参、苏从这两个资历相当浅的人作为心腹,开始了暴风骤雨般的整顿和改革,楚国一时大变,兴盛了起来。
        当时楚国的元老,按资历排前六的分别是:太师潘崇、令尹成嘉、王子燮、大司马斗克、若熬贵族斗般、骁将斗越椒。
        在“斗克之乱”中,斗克、王子燮一派输了,被杀死。潘崇、成嘉一派也衰了。楚庄王任用斗般为令尹,分他们的权,过了一段时间后,又把他换下来,让元老中最年轻的斗越椒当令尹。
        这样一来,前朝遗留下的六大家族的阴影,基本上都被稀释了。在这一场政治博弈中,排名最后的斗越椒却慢慢强大了起来。但比之从前,楚庄王的压力显然要轻的多了。
        当内部调整好了的时候,楚庄王开始向外扩张了。他也要像他的先辈们那样,进军中原,争当天下霸主。
        公元前611年,楚庄王“一鸣惊人”,灭掉了庸国。庸国在今天的湖北竹山县。制服群蛮,扩充土地。
        公元前608年,出兵讨伐宋国,大获全胜,夺得战车五百乘。
        《史记》称:“伐宋,获五百乘。”五百乘是个不小的概念,因为千乘之国就是中等的诸侯国了,他一次性就获得了五百乘,这在当时是个非常震撼的新闻。而这一年,楚庄王才26岁。
        两年后,楚庄王亲自统兵,大举北进,追击陆浑戎。
        陆浑之戎,原居瓜州陆浑(今甘肃敦煌一带),曾随周天子征战,因功封爵,后来东迁到伊川(今河南少林寺附近),也是晋国的小弟之一。
        弱小的陆浑戎哪里抵挡得住楚庄王的大军?只有一路向北逃窜。楚庄王杀的他们落花流水,追着他们的踪迹,越过郑国,一直追击到了周天子王城的洛河边上时,才停下了脚步。

        楚庄王为什么要追击小小的陆浑戎?讨伐是假,实际上是想借机向中原各国展示自己的强大实力。
        环视天下,中原大地,再没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还有谁能与之争锋?于是,楚庄王饮马黄河,陈兵周疆,在天子老周的地盘上耀武扬威,检阅三军。  
        新上任的天子周定王吓慌了神,哎呀,上位才几天呀,就出了这么大的事,这楚蛮子该不会想把我也干掉吧!他就马上派大夫王孙满出去看看。
        王孙满就是二十一年前秦晋崤山之战时预言秦师必败的那个儿童,现在已经是大周朝的外交官了。
        他怀着沉重的心情,带上贵重的礼物,来到了楚营。
        《史记》上记载:“(楚庄王)八年,伐陆浑戎,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
        王孙满来到楚营,是来慰劳楚庄王的。说的好听是慰劳,实际上就是来求和的。他到达洛水之南,望见楚军营帐相连,甲胄鲜明,楚王居于中帐,并不降阶相迎。
        王孙满苦着笑脸面见楚王,致天子劳师之意。
        楚庄王说:“你来的正好,我很早就听说从前大禹铸了有九鼎,三代相传,以为传世之宝,现在就存放在你们洛邑之中。不知这九鼎长的是什么模样?有多大?轻重如何?”
        这就是“问鼎”的来历。
        九鼎为大禹王所铸,五阳四阴,分别象征着天下九州,鼎成之年,太白昼出,一连九日,方才灭没。夏、商、周三代都奉为传国至宝,是天子的权力标志。九鼎在谁手,谁便是天下之共主!
        除了天子之外,谁要敢问九鼎之大小轻重,谁便是大逆不道,野心勃勃,窥视神器,居心叵测,乃是造反的代名词。
        但是现在,周王朝已经无能为力了。
        王孙满害怕楚庄王将九鼎迁到楚国去,只得勉强回答说:“治理天下,在德不在鼎。”
        王孙满并解释说:从前夏王有德,远方的国家都来朝贡,大禹将九州青铜铸成九鼎,列于宫门之外,保佑子民不受魑魅魍魉之害。后来夏桀道德败坏,鼎便迁入商朝,延续了六百年后,商纣王残暴狂虐,鼎才又迁到了我大周。如果天子有美德,鼎虽小却难于移动;如果天子失了德,鼎再重也容易移动。周成王经过占卜得知,大周朝可以传世三十代,立国七百年,这是上天的意旨。如今周德虽然衰了,但天命还没有改变,所以,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王孙满说了一大堆,先说在德不在鼎,可能是突然发现周天子也没啥德好说的,就话锋一转,又搬出天命来搪塞,总之只有一点:用尽一切理由来阻止楚庄王将九鼎搬走。
        楚庄王说:“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
        什么意思呢?你不要啰啰嗦嗦了,不需要阻止九鼎,有什么好得意的,我们楚国只要把戈上的那个尖钩钩摘下来,就足以铸成九鼎了,你们那破玩意儿,寡人我不希罕!
        然后,楚王退兵回去了。

        这一次,楚庄王兴师动众而来,一没有消灭掉陆浑戎,二没有打听到九鼎的真实消息,三没有将九鼎迁移到楚国,四没有取代大周或者兵戎相见。那他究竟跑来干什么呢?
        只有一个目的:示威。
        楚庄王观兵周疆、问鼎轻重,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楚国已进入到空前强盛的时代。周天子已经是破落户了,灭他没用,反而会激起公愤。真正的对手,乃是晋国!晋楚之间,必有一战。
        所以,庄王问鼎,并非稀罕那几个鼎,而是意在向天下展示自己的实力,展示楚国有着席卷中原、号令群雄的实力,展示楚国强大的青铜兵器与富足的铜矿资源。以此来试探诸侯霸主晋国的反应,看看究竟谁才是真正的天下霸主!
        这一年,庄王28岁。陈兵示威问鼎中原的目的既已达到,也就撤兵回国了。



    44.成语“狼子野心”的来历




      楚庄王饮马黄河、问鼎中原之后,回到了楚国。
        这次他准备彻底铲除掉国内的当权派。
       楚国若敖家族的掌门人斗越椒,当时担任着楚国的“令尹”一职,令尹,合将相于一身,出则为将,入则为相,比后世宰相的权力还大。
      公元前605年,斗越椒不满楚庄王不断的翦除本族势力,决定铤而走险,公开叛乱。叛乱的原因很含糊,《史记》上说:“恐诛。”就是害怕被楚庄王杀了。
        这也许是一种被逼无奈下的不得已。
      于是,叛乱的令尹斗越椒在皋浒(今湖北襄樊一带)与楚庄王展开了激战。

      会战中,楚庄王站在战车上,亲自执锤,鸣鼓督战。
      斗越椒的部队都是精锐,他本人也是膂力过人,箭法精湛,深得成得臣的真传,被奉为楚国第一神箭手,他看见了战车上的庄王之后,迎面一箭射了过来!
      那枝箭来势极猛,竟然射断了楚庄王的车辕,力透层皮,穿破了鼓架,铛地一声射在鼓后的铜钲上,把铜钲敲起老高。
      庄王吓出一身冷汗,还没缓过神来,第二箭随后又到,擦着庄王的头皮飞过,将车盖射了个对穿!
      两支重箭,呼啸而来,楚王军大为惊恐,一片哗然,士兵们开始向后倒退。
      眼看大军就要溃散,楚庄王急中生智,连忙喊道:“先君楚文王攻克息国时,曾得到三支宝箭,被斗越椒偷走了两支,现在他已经射完啦,大家用不着害怕啦!给我上!谁干掉斗越椒,寡人就封他做车右,掌管我的亲军!”
      士兵们一听说对方没子弹了,又听说有车右可以当,顿时士气大振,一声呐喊,向前冲去,将身经百战号称无敌的若敖私卒杀了个落花流水,大败而逃!
      斗越椒带着残兵败将逃到清河桥处,早被埋伏在那里的楚将乐伯拦住了去路。斗越椒只好率着亲兵神箭卫,隔着河乱放箭。

      这时,楚军士兵中有一个叫养由基的神射手坐不住了,他跳出来要和斗越椒单挑!
        于是,战场上出现了评书中经常见到的一幕:
        由楚庄王手下的小兵养由基和若敖氏的掌门人斗越椒进行单挑,比赛箭法。两个人约定好,大家隔着河对射,各射三箭,都不许躲,躲的不是好汉。
      比赛开始了,双方的军马都往后退,两个人往前都站在河边,由斗越椒先射。
        斗越椒大叫一声,第一箭已急射了过来,只见养由基用手中的弓轻轻一拨,那支箭便掉在了河里。
      接着,第二支箭又射来了,养由基将身子往下一蹲,箭从头顶上擦了过去。
        斗越椒大嚷道:“不许蹲,不许蹲!”
      话音未落,第三枝利箭又呼啸而来!
        养由基说:“好!不蹲就不蹲。”只见他不慌不忙,将嘴张开,扭头一咬,一口就咬住了箭杆,再取出来,搭在弦上,嘣的一声,回射了过去,只一箭,正中斗越椒的脑门心!
        斗越椒当场倒地而亡。
      养由基一箭定乾坤,射杀了令尹斗越椒,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神射手。
      楚庄王见斗越椒已经倒地,便亲自在车上猛擂起战鼓,士兵们奋勇进击,终于杀溃了叛军,平息了叛乱。
      斗越椒的一家老小,以及整个若敖氏这一几百年的庞大家族,一夜之间全部给灭了族。
        雄踞楚国政坛多年的若敖氏终于垮掉了,自此,楚王室一家独大,再无掣肘之忧。
       
        如果说单挑的故事是后人杜撰的,不太靠谱,那么,被记录到史书中的,还有更不靠谱的事。那就是关于斗越椒的死,以及若敖氏覆灭的原因,《左传》上是这样说的:
      当初,斗越椒出生的时候,他父亲邀请了许多宾客,老令尹斗谷於菟也来了。
      斗谷於菟一看到斗越椒这个小婴儿的长相后,大吃一惊,连忙说道:“这个孩子万万不可留呀!必须杀掉!他长的是熊虎的样子,哭的是豺狼的声音,不杀,将来必然会祸害我们整个若敖家族啊!”
      斗越椒的父亲要哭了:“这……这是我的亲生儿子呀……”
      斗谷於菟说:“谚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
      他生下来就是一条狼,不能养。这就是成语“狼子野心”的来历,出自“《左传》·宣公四年”。斗越椒的父亲不听,后来果然应验了。
       
      也许有的朋友要说,这是古人迷信。
      其实也不尽然,难道真的是因为愚昧啊,古人只是不想说楚庄王的坏话,但又无法为斗越椒的死提供一个充分可信的理由,但总得编排一个理由,所以才有了上面这一奇幻的说辞。
      楚王室与若敖氏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在这种尖锐的斗争中,斗越椒成为了集权制下的一个牺牲品。他必须死!因为他一生下来就是狼子野心!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4-10-12 08:00
  • 签到天数: 95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13-5-13 19: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45. 从“绝缨之会”看王者的气度




      楚庄王扑灭了令尹斗越椒,整个若敖氏垮掉了,从此,楚庄王没有了心腹大患,初步实现了“攘外必先安内”的长远目标,楚国的王权自然也就加强了。
      而养由基也因为一箭之功,被楚庄王厚加赏赐,让他担任车右之职,掌管亲军。
      接着,楚庄王大摆庆功酒宴,大喝大吃,庆祝自己真正成为执掌大权的一国之君。
      楚国所有的大臣们,都来与国君痛饮,不醉不归。
       
      那个时候,还没有蒸馏技术,所以酒精的度数不是很高,要想喝醉,没那么容易,再者,酒没喝完,过了保质期就会变酸变质的,所以楚庄王要求大家都使劲的喝,别浪费了。
      于是,楚国的君臣们,从下午一直喝到了天黑。
      当时的食物比较稀少,不像现在这么齐全,一天只吃两餐,上午一餐,下午一餐,没有晚餐。晚上也不能喝酒。喝酒只能在白天,太阳一落山就不准喝酒了。
      因为商纣王喝酒亡了国,所以大圣人周公发布禁酒令,不许夜间喝酒。
      不过,楚国可不理这一套,早脱离了大周。
      楚庄王说:“寡人已经好几年没喝酒了,今日叛臣已除,四境安靖,愿与诸卿同醉,务要尽欢!”便叫人点起青铜灯,晚上继续接着喝酒。
      众大臣们借着灯光,闻着酒香,个个喝得酩酊大醉。
      因为这是庆功宴,庆祝天下太平,所以就叫做“太平宴”。
      正当君臣喝得尽兴之时,楚庄王一高兴就把自己宠爱的许姬叫了出来,为诸大夫们亲手把盏敬酒。
      这许姬,五官秀美,身材苗条,肌如凝脂,腰似春柳,乃是楚国后宫第一美女。
      在晚宴的烛光之下,本来就令人消魂的许姬,显得更加妩媚动人,恍若仙女下凡。
      突然一阵怪风吹来,把大厅上的蜡烛全都吹灭了。
        宴席上,顿时漆黑一片。
      就在这个空当,一个醉汉实在把持不住自己,因为他垂涎许姬的美色已久,加之趁着酒兴,便乘机凑上去扯住许姬的纤纤细手,另一只手放肆的乱摸了她一把。
      许姬大惊,左手奋力挣脱,右手则顺势揪下了那个人帽子上系的缨络。那人由于惊惧,不得不放手作罢。
      许姬将缨络握在手中,连忙来到楚庄王面前告状说:“刚才敬酒时,有人乘烛灭欲行不轨,现在我把他帽子上的缨络摘下来了,请大王快快命人点灯,给臣妾作主,看看是哪个胆大包天的家伙干的。”
        楚庄王马上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王曰:“奈何显妇人之节,而辱士乎?”命曰:“今日与寡人饮,不绝缨者不欢。”
      楚庄王突然看见宫人正在重新点灯,就连忙拦住说:“不要点灯,这样吧,同志们,大家就这样黑着灯喝吧,现在,请各位把帽子上的缨络都摘下来,咱们绝缨痛饮!”
      于是,所有的大臣们都不知道为什么,但又不愿违抗大王的命令,就都把自己帽子上的缨络全部摘了下来。
      等到灯烛又重新亮起来的时候,每个人的帽子上都没有了缨络。
      君臣又继续痛饮。
      因为有了这个情节,所以这次君臣大宴就成为历史上著名的“绝缨之宴”了,而不再叫太平宴。

      事后,许姬责问楚庄王,为什么不揪出那个非礼她的家伙?
      楚庄王笑着解释说:“按规定,喝酒不能过量,也不能没日没夜。是我让群臣们滥饮,出了事,不是他们的责任,是我的责任。我怎么能惩罚他们呢,怎么能伤国士之心兮?”
      后人议论,楚庄王有这样一种襟怀,所以他该成为春秋霸主。
      庄子说:“君子不为苛察。”用人不要求全责备,不要计较人才的小节微瑕。大概说的就是楚庄王吧。   
      七年之后,楚庄王讨伐郑国,有一名战将主动率领部下先行开路,这位战将,所到之处,无不拼死向前,五战五胜,大败敌军,一直杀到了郑国的国都之前。
      楚庄王在论功行赏的时候,才知道这员猛将名叫唐狡。
      唐狡表示不要赏赐,并且坦承了七年前宴会上的无礼之人就是自己,今日此举全为报七年前的不究之恩。
      古人说的好:“君则敬,臣则忠。”君臣关系就是这样简单。



    46.因为国宴上没吃到肉造成的弑君血案





      春秋时期的郑国,是中原的门户之国,在今天的河南省中部新郑一带。国君郑庄公传郑昭公、郑厉公、郑文公、郑穆公、郑灵公。
      公元前605年,郑灵公继承了郑国的君主之位。楚庄王表示庆祝,恭贺他成为郑国新君,就送给了他一个大鼋。
      鼋,是一种外形像龟的动物,但不是龟,也不是甲鱼,通常把它理解为一种“大鳖”也没错。这只大鳖是从汉江里打捞起来的,足有两百多斤重,是个很稀有罕见的好东西。
       
      再说郑国的两位大臣,一个是正卿公子归生,一个是亚卿公子宋,都是郑国贵族。他们两个相约好了,早早起床,准备入朝拜见新上任的国君。
      忽然,公子宋的食指,翕翕自动了起来,抖个不停。
      哪个是食指?人的五指中,第一指是拇指,第三指是中指,第四指是无名指,第五指是小指。惟有第二指,大凡取食都要用着他,所以就叫食指。
      春秋人吃饭,用五种工具:用叉子按住肉;用刀子切割;用勺子舀汤;用筷子夹菜;用手抓饭。比西餐还复杂。公子宋的手因为抓出了经验,有了特异功能,只要将有美食出现时,就会“食指大动”。
      于是,公子宋对公子归生说:“我这食指一动,就必能尝到美食异味,以前吃石花鱼、吃天鹅肉、吃合欢橘,食指都会提前预报,没有不灵验的,不知道今天会吃到什么好东西呀!”
      二人入朝时,只见一个屠夫匆匆走过,因而叫住问道,你走那么急干嘛?屠夫说,去杀一个两百斤的大鳖,主公今天中午要大宴群臣,请诸大夫们都来尝尝鲜。
      公子归生往前一看,果然只见堂柱上绑着一只大鼋,准备宰割了烹煮。公子宋高兴的用手指着说:“美味原来就在这里!我的食指又岂会虚动?”
      二人不觉相视而笑。等到面见君王的时候,余笑依然还挂在脸上。
        郑灵公问道:“二位爱卿,你们在笑什么呀?寡人看你们一直笑个不停。”
      公子归生就把公子宋食指大动的事说了一遍,他的食指只要一抖动,就会吃到美食,真是灵验呀,所以在笑这。
      郑灵公今天算是学到了一个刚刚才诞生出来的新成语:“食指大动”。牢牢记在了心里。
       
      到了中午的时候,郑灵公主持国宴,与郑国的诸位大臣们欢聚一堂,品尝美味。
      大小官员都来了,大家各个坐定。此时巨鼋已经煮熟,用一个大鼎扛了上来。公子宋乐的搓着两个手说:“哈哈,又有好吃的了,我说的没错吧。”
      当时吃饭,比现在的人讲卫生,把食物分了以后,一人一份,各人吃各人的,就跟吃西餐一样。
      仆人用一个大勺子为大家分配鳖羹,一人一勺肉一勺汤。
      偏偏,当分到公子宋的面前时,老鳖的肉和汤,就恰好刚刚分完了。
      公子宋大为诧异,眼看着就要尝到美食了,却没有肉了,也没有汤了,吃不到了。怎么回事啊?
      这时,郑灵公却在一边呵呵大笑了起来:“还是没有吃到嘛!哈哈!你说,究竟是你的手指灵?还是我比你更灵啊?哈哈,哈哈哈!现在你知道寡人我为什么叫郑灵公了吧。哈哈~!”
      郑灵公居然开了这么大一个玩笑,故意使坏,叫仆人不分肉给他吃,看你的手指还灵不灵。
      公子宋当众出了丑,百官都有肉吃,就是不给他吃。羞愧不已,转而愤恨,真是奇耻大辱啊!顿时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腾的站了起来,大步径直走到郑灵公的面前,伸出手来,用指头在郑灵公吃的鼎里一捞,取鼋肉一块,啖之,吃到肚子里去了。
      吃了之后,很淡定的舔着手指上的汤汁,恨恨说道:“鼋肉,我刚才已经尝过了!谁说不灵了?我的食指,从来还没有不灵验的!”
      说完,转身就走,一个人离席而去,头也不回的走了。
      这一天,公子宋又为我们创造出了第二个成语:“染指”。染指这个词就是从他这里出来的,“染指于鼎,尝之而出。”被记录在《左传·宣公四年》。
      郑灵公大怒,敢在我的碗里染指!当时恨恨不已,就想杀了他。这一餐饭,吃着吃着就吃出了鬼,君臣大伙都不欢而散了。
       
      第二天,公子归生要公子宋去向国君道歉。公子宋说,是他不对,我有什么错?归生说,虽然他不对,但君臣之间,还是该你先道歉。
      于是,公子宋来向郑灵公道歉,全无害怕的意思,话也说的不怎么好听。倒是归生心上不安,帮着圆场说:“他已经吓糊涂了,战战兢兢,词不达意,望主公宽恕他吧!”
      郑灵公说:“是寡人我怕得罪了他呀,他哪里又会惧怕我呢?”说完,袖子一甩,拍着衣服走了。
      这样,君臣关系越来越紧张。郑灵公计划杀掉公子宋,但还没来得及下手,就被被公子宋抢先一步,把他给暗杀了。
      郑灵公死后,就由他的弟弟公子坚即位,这就是郑襄公。

      公子宋暗杀郑灵公这件事,归生是知道的,但他却不敢说。后来孔子作《春秋》的时候,就说是归生杀死了国君,这样写道:“郑公子归生弑其君夷”。反而不说公子宋了。
        为什么这样呢?在孔子看来,郑灵公是无道昏君,公子归生是有罪之臣,而公子宋则根本不值一提。 
        孔子他老人家要告诫后世的官员们,一个人的职位越高,他承担的责任就越大。归生不想杀他的国君,这是仁,但却没有武力讨伐在他之下的公子宋,仁而不武,那就达不到仁道,无能达也。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4-10-12 08:00
  • 签到天数: 95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13-5-13 19:24:26 | 显示全部楼层
    47.古代职场妙论:为官之道有“三怨”


      楚国权贵斗越椒被楚庄王消灭了以后,提拔了虞邱来担任楚国的令尹一职。
      虞邱,楚国非著名贵族,他没有什么强势背景,史料上也对他的记载较少。因为楚庄王认为他很有能力,所以就让他做了令尹。虞邱伴君如伴虎,在这个位置上坐的心惊胆战。
       
      有一天,楚庄王与虞邱谈论国事,很晚了才回去,他的夫人樊姬不高兴了,就问道:“朝中今日有什么大事,至于半夜才回来吗?”
      庄王说:“与虞邱论政,不知不觉就夜深了。”
      樊姬问:“那虞邱是个什么样的人?”
      庄王说:“楚国的大贤人。”
      樊姬说:“吹吧,我看未必!”
      庄王问:“你怎么知道他不是贤者?”
      樊姬说:“大王与虞邱论政,动不动就谈到半夜,然而过了这么久,从没听说他向你推荐过谁。一人的智力有限,而楚国的贤士无穷,虞邱想凭他一人的智力去掩没无穷的智士,他又怎么能算贤人呢?”
      楚庄王明白了她的意思。第二天,就把樊姬的话向虞邱传达了。
      虞丘大惊,跪下说:“我担任令尹一来,国家没有进一步治理好,争讼之事没有止息,有才德的人没有升迁,我居于高位,妨碍了众贤仕们的晋升之路,空食俸禄而不治理具体事务,贪欲就永远无法得到满足。我向大王推荐,有一个乡下人,名叫孙叔敖,他没有贪欲,又有才能,您如果选拔他,就可以使国家得到治理。”
      于是,楚庄王便来乡间寻访孙叔敖。
      见面之后,通过短暂几天的交流与观察,楚庄王对孙叔敖说:“楚国的诸位大臣,没有一个人能和你相比的,从今天起,寡人拜你为楚国的令尹。”
      孙叔敖慌忙推辞说:“我一个乡巴佬,起自田野,骤然执掌大政,何以服人?万万使不得!”
      庄王说:“你就不必推辞了,寡人说你行,你就行!”
      就这样,孙叔敖扔下锄头,换了衣服,随楚王入宫,接了虞邱的班,成为楚国万人之上一人之下的令尹。
       
      在孙叔敖上任的时候,有一位名叫狐丘丈人的隐士,来对孙叔敖说:“人有三怨,你知道吗?”
      孙叔敖惊讶的问他:“我这个人,天生愚钝,如何知道?敢问是哪“三怨?”
      这位隐士回答说:“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逮之。”
      爵位,是古代贵族的封号。这个东西,今天已经没有了,如果硬要勉强比喻的话,大概类似于现代的级别、荣誉、终身成就等等。
      官职,是公家朝廷国家机器里的一个具体位置。一个人担任某一官职,一般也就几年,要么撤职,要么调动,要么升迁,流动性还是相对要强些的。不可能向爵位那样终身拥有甚至世袭给子孙。
      俸禄,是古代君主按照政府规定给予各级官吏的报酬。主要形式有土地、粮食、实物、钱币等等。用今天的话简单点说,就是收入。
      级别(荣誉)、官职(权力)、俸禄(收入)这三者,是一个人做官的三种伴生物,并且一般都与官职的高低大小成正比。
      一个人如果获得了更高的官职,伴随而来的,将是更高的爵位、更大的权力和更丰厚的收入,他个人的尊严、价值和享受也会得到更大的满足与实现。
      但是,也有另外一个方面:
      首先,越高的爵位越少,一个人获得了更高的爵位,也就占据了更多的人所觊觎的目标,堵塞了众人晋升的狭窄之路,也就必然会招到众人的嫉妒。
      其次,一种政权机构的总权力是一定的,其中某个人拥有更大的权力,就会使主上的权力减少,也可能构成对主上地位的威胁,因而就必然会招到主上的憎恶。
      另外,丰厚的收入,拉大了他与众人生活水平的差距,也就容易促使他骄奢淫逸,从而必然会招到众人的怨恨。
        所以说:级别、荣誉、名气大的,会遭到别人的妒忌;官职、地位、权力大的,会遭到领导的厌恶;收入、财产、生活水平高的,会遭到很多人的怨恨。
        这是老隐士对孙叔敖的一种诚恳的提醒。
      孙叔敖听了以后,就回答他说:“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以是免于三怨,可乎?”
      我的爵位越高,我的心志就越在下面基层;我的官职越大,我就做事越要小心谨慎;我的收入越多,我就越加广泛的布施出去做慈善。这样可以免于害吗?
      老隐士狐丘丈人说:“话说得好,真要做到可不容易,因为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痛苦了一辈子啊。”


    48“布衣宰相”孙叔敖凭什么被楚王破格提拔?
       


      孙叔敖,出身楚国的没落贵族之家,年少时父亲遭人陷害被杀,举家搬到期思(今河南淮滨县期思镇)居住,“期思之鄙人也”。
      他长的很怪,年纪轻轻的就谢了顶,头秃发少,左手比右手长,身高不及车前的横木,大概比马背还矮。公元前601年,在海子湖边被楚庄王举用,出任楚国令尹。孟子称“孙叔敖举于海”。
       
      楚国的令尹一职,相当于中原的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以前都是由头号贵族若敖氏担任的,现在,楚庄王为什么要突发奇想,破格提拔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乡巴佬”孙叔敖呢?
      一般的解释是,孙叔敖能力强。
      他在出任令尹后,辅佐楚庄王施教导民,宽刑缓政,发展经济,政绩赫然。主持兴修了芍陂,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强了楚国国力。
      这些,的确说明他是有能力的,但是,这都是在他出任令尹之后的事了。可问题是,在这之前,楚庄王又如何知道他的能力呢?一个人究竟有没有能力,事前又如何能够验证呢?
      按《史记》上的说法,楚庄王认识孙叔敖只三个月的时间,就提拔他当上了令尹(楚相),是否太草率了点呢?
      何况,在什么时候,有能力的人,总是多的是,绝不会仅仅就孙叔敖一个,楚庄王凭什么偏偏就只提拔了他呢?
      史书上是不会直接说破其中的原因的。
      所以,我们往往只知道这样一则传说:
        孙叔敖小时候,路遇一条两头蛇,杀了它,哭着回家。他母亲问他为什么哭?孙叔敖说:“我听说见到两头蛇的人一定会死,刚才我见到了,恐怕要离开母亲而死了。”母亲问:“蛇在哪里?”回答说:“我担心别人又见到这条不祥的蛇,就把它杀了埋在土里。”他母亲说:“积了阴德的人,上天就会赐给他福气,你不会死的。”
      用积了阴德的福气来解释,似乎太牵强。所以孟子又给出了另一种解释:
      “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经过艰苦的磨砺,确实可以增强一个人的能力,但却未必可以增加机遇,带来好运。所以这种解释也是不完全的,毕竟艰苦磨砺曾益其所不能的人较多,而令尹只需一位。

        孙叔敖能够当上令尹,固然和他的能力有一定的关系。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取决于楚庄王的需要。当我们用供需关系来看时,结果就会一清二楚:
        楚庄王需要一位他心目中想象的令尹的样子。当遇到这样一个人的时候,这个人的官运也就来了。
        楚庄王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令尹呢?
      一要这位令尹不能有强势的背景,免得像若敖氏那样不好收拾;二要这个人有一定的水平,能治理国家,堪当大任;第三点更重要,要听话,绝对服从指挥。
      我们知道,封建模式与帝国模式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是分封,后者是集权。
      前者由一个君王和一群诸侯来统治,后者则由一个君王和一群臣仆来统治。前者是一个大王和一群小王的关系。后者是一个大王和一群奴仆的关系。前者事实上有许多的王,而后者只有一个真正的王。
      前者的君王很难指挥得动各路诸侯,无论中国的还是外国的。而后者的君王则可以随时随意的撤换、调动他的下属官员。
      在帝国模式下,集权制最大的优点,就是政令通畅,便于管理,指挥如意。这样可以有效的聚集优势力量,统一行动,君王的意图才可以像大脑指挥手脚一样,成功的传达到帝国的每一个角落。
      因此,在官员的选拔上,服从性才是第一位的,(宏观上是凝聚的力量,而不是分裂的力量。)否则,官员不服从的话,就会形成集权制里的障碍。
      反过来说,官员虽然需要具备各种各样的能力,但最大的最有价值的能力,则是服从的能力,能上,能下,能东,能西。服从的能力越强,也就越便于领导的指挥,当然,也就越容易得到升迁了。
       
      孙叔敖,正是因为没有背景,听话,服从力好,所以楚庄王破格提拔了他,成为了楚国的令尹。
      因此,我们可以从深处看到,楚庄王在干掉了强大的若敖氏之后,集权制在楚国得到了空前的强化,指挥调度上已经得心应手了。
      楚庄王不再任用强势贵族们担任令尹,而是先用虞邱当了一段时间的令尹,觉得不合适了,就把他换掉,让期思鄙人孙叔敖来当这个令尹,后来觉得不合适了,再让他下来,当合适的时候,又让他上。
      所以孙叔敖说:“我三次当上令尹,并不以为喜,因为我知道自己的才能;我三次离开相位,也不以为悲,因为我知道自己并没有过错。”
       
      孙叔敖在担任令尹期间,为楚国的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他一生清廉简朴,家无积蓄,应该是最穷的一位令尹了,临终的时候连棺椁也没有。他去世之后,他的儿子穷的在山上打柴为生。
      孙叔敖的品格,受到后人的赞誉。司马迁在《史记》中把他列为“循吏”第一人,所谓循吏,就是清官,青天大老爷的意思。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4-10-12 08:00
  • 签到天数: 95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13-5-13 19:24:57 | 显示全部楼层
    49.历史上精通“采阳补阴”永葆青春的美女




      夏姬,是春秋四大美女之一,郑穆公的女儿,也就是郑国那个因分鳖肉不均而被杀了的郑灵公的妹妹。由于她嫁给了陈国大夫夏御叔为妻,所以就被称为夏姬。
       
      这位美女有着如花似月之容,倾国倾城之貌,《列国志》上说:“那夏姬生得蛾眉凤眼,杏脸桃腮,有骊姬、息妫之容貌,兼妲己、文姜之妖淫。见者无不消魂丧魄,颠之倒之。”
      更离奇的是,她精通传说中的“采阳补阴”之术。
      还是在她十五岁的时候,曾梦见一位高大伟岸之男子,星冠羽服,自称是从上界而来的天仙,与之交合偷欢后,该男子传授给了夏姬一套吸精导气的方法,名曰“素女采战法”。
      该方法非常邪门,凡与人交接之时,能曲尽其欢,暗中却就里行事,采阳补阴,返老还童。和她发生过关系的男人都以为她还是个处女,而这些精元被采后的男人们,则会慢慢体衰而亡,不能寿终。
      夏姬学成后的第一个实践目标,就是自己的堂兄。与堂兄私通,不出三年,堂兄精竭而亡。
      到了十七八岁的时候,夏姬嫁给了陈国的一个将军,也就是夏御叔。不到九个月,生下一个儿子,名叫“夏征舒”。就在夏征舒十二岁的时候,夏御叔不堪夏姬天天采阳补阴的折腾,虚脱而死了。
      夏御叔是陈国的大司马,他的封地在株林。他死了以后,夏姬就将儿子夏征舒留在城内,从师学习,自己则独自寡居在株林,生活自由自在,并让他的侍女荷华,专为她物色各种男子供她“采补”。
       
      再说陈国的国君,名叫陈平国,史称“陈灵公”。这位陈灵公为人轻佻,毫无威仪,且又耽于酒色,逐于游嘻,国家大事,全然不理。他手下宠信两位大夫,一个叫孔宁,一个是仪行父,都是酒色之徒。
      这一君二臣,志趣相投,平时说话,也全无君臣之礼,搅得朝堂乌烟瘴气。
      因为孔宁、仪行父这两位大臣都与夏御叔生前关系很好,所以在夏御叔死了之后,这两位大臣都暗暗打起了夏姬的主意。
      一天,孔宁陪着夏征舒去郊外射猎,快黑的时候,孔宁假借送夏征舒回家的幌子,来到株林,留住在了他的家里。
      夜里,孔宁费尽心机,先勾搭上侍女荷华,送给她一根簪子,一对耳环,求她向女主人夏姬推荐自己。荷华在中间牵线搭桥,谈好价格,收了钱币之后,孔宁终于如愿以偿了。
      明朝人写的《株林野史》就是一部专讲夏姬私生活的黄书,里面有很多的好句子,这里就不必引用了。
      话说二人收云歇雨后,孔宁暗暗偷走了夏姬的一条内裤。此后,孔宁就把这条内裤穿在身上,时不时的故意露出给仪行父看,吹嘘是夏姬赠送给他的奖品。

      仪行父羡慕不已,便也花费了大量的钱财,求荷华去向她的女主人推荐自己。
      夏姬平日窥见仪行父身材高大,鼻准丰隆,早也有这心思,所以就叫荷华约他过来私会。
      这仪行父比孔宁厉害,年轻,夏姬喜欢他,甚于孔宁两倍。
      事毕之后,仪行父问道:“听说夫人会给每一位同床的男士发一份纪念品,为什么没有我的?”
      夏姬不明所以。
      仪行父说:“孔大夫有夫人所赠赐的短裤一条,今既蒙垂盼,也想乞求一物,以作纪念。”
      夏姬一笑道:“那是他自己偷的,并非妾所赠送。”说完,就解下贴身内衣——碧罗襦,亲手赠送给了仪行父。
      仪行父大悦。从这之后,仪行父就和夏姬往来的甚为密切,而孔宁,则不免稍疏远了些。
       
      却说仪行父得了夏姬所赠的内衣,他也穿在身上,时不时的故意露出来,在孔宁面前夸耀显摆。孔宁见仪行父抢了风头,心怀妒忌,却又无可奈何,便想出一条计策来:
      国君陈灵公是个好色之徒,不如把他也拉入伙。一来国君必然会感谢我,二来也可以稀疏稀疏仪大夫的风头,好出这口捻酸的恶气。
      于是,孔宁就独自一人来见陈灵公。
      闲谈之间,孔宁有意说及夏姬的美貌,天下无双!
      但是,陈灵公却不以为然的说道:“夏姬的大名,寡人也久有耳闻,可一个年龄快到四十岁的人了,又还能多美呢?只怕是三月的桃花,未免改色矣!”
      孔宁附耳低言道:“那夏姬熟晓房中之术,容颜白嫩,青春不老,保养的就和十七八岁的好女子没有什么两样。况且交接之妙,大异寻常,真乃人间奇葩,主公你没试过,你若一试,自当魂消也。”
      陈灵公虽然将信将疑,但不觉欲火上炎,面颊发赤,问孔宁道:“爱卿有何妙策能使寡人与那夏姬一会?寡人誓不负你!”
      孔宁便又耳语一番,如此如此,这般这般。
      灵公笑曰:“此事全仗爱卿作成。”
        孔宁终于说动了君王。第二天,陈灵公就在孔宁的陪同下,微服出巡,到株林进行家访慰问来了。



    50.同时迷倒君臣三人的春秋寡妇
       

      陈国君主陈灵公,在大臣孔宁的陪同下,微服出巡,来到株林,进行家访慰问。
      在这里,陈灵公见到了单身寡居的绝世美女夏姬。
       
      夏姬穿着礼服出迎,拜谒致词道:“不知主公驾临,有失迎接。”其声如新莺巧啭,呖呖可听。
      陈灵公抬眼看她的相貌,真天人也!顿觉自己虽有六宫妃嫔,也直如粪土。
      晚上的时候,依然还是和前面的程序一样,在侍女荷华的安排下,陈灵公进入到了夏姬的房间。
      这陈灵公也不攀话,上去就拥着夏姬入帷,解衣共寝。欢会之时,宛如处女。夏姬也因他是一国之君,不敢懈怠,全意奉承。灵公叹曰:“寡人虽遇天上神仙,亦只如此矣!”
      一觉睡到早上鸡叫,天还没亮,陈灵公醒了,他还要赶回去上班,上早朝。
      陈灵公坐在床上,突发奇想,欣然问道:“美人,平日陪你睡觉的,有几个?试为寡人悉数数来,不必隐讳。”
      夏姬以为灵公已经知道了她和孔、仪二人往来的事,就回答说:“贱妾实不相欺,自从没了先夫,不能自制,未免失身他人,只有孔、仪二位大夫。”
      灵公说:“孔宁有荐贤之美,寡人心怀感激,你也不要多疑。但愿此后能与你常常相见,此情不绝,吾愿已足。”
      夏姬就抽出自己的贴体内衣,给灵公穿上,说:“主公见此衫,如见贱妾矣!”
       
      天蒙蒙亮的时候,孔宁的车驾已经安排好了,陈灵公和他一起赶回去上班。
      早朝,公事完了以后,百官都散了。陈灵公召见孔宁,先谢他举荐夏姬之事。
      然后又召见仪行父,问道:“既有如此快乐之美事,为何不及早奏报寡人呀?你们两个却占了先头,提前享用了,是何道理呀?”
      孔宁、仪行父都一力掩饰说:“没有,没有,臣等并无此事。”
      陈灵公笑道:“是美人亲口所说,你们就不要再隐瞒了。”
      仪行父见瞒不过陈灵公,顿时哑口无言,手足无措。
      还是孔宁机巧善辩,连忙陪着笑脸应对道:“譬如,君有美味,臣先尝之;父有美味,子先尝之。倘若尝而不美,则不敢进献于君也!”
      灵公哈哈大笑,孔、仪二人也都跟着笑。
      灵公又道:“你二人虽然在先,但她偏偏钟情于我,有此为证。”扯开衣服问,“这是美人所赠,你二人可有么?”
      孔宁曰:“臣亦有之。”把下衣一撩,露出了内裤。
        仪行父曰:“臣亦有之。”把上衣一解,露出了碧罗襦。
        于是,按照《史记》上的记载,“衷其衣以戏于朝”,这君臣三个人,各人都穿了一件夏姬所赠的内衣,在朝堂之上乱蹦乱跳。
      灵公大笑道:“我们三人,哪天一起去株林,可作个连床大会矣!”

      一君二臣,在朝堂上戏谑,污言秽语,毫不顾忌。
      岂料,他们笑的声音太大了点,传出了朝门,惹恼了一位正直的大臣。
        这位正直的大臣名叫泄冶,是个忠良之辈,遇事敢说,不留情面。陈国的君臣们,都怕他严肃的面孔,所以敬畏他三分。
      却说当时,这泄冶听见国君几个人在里面说下流话,气的咬牙切齿,把脸一板,把衣服整了整,大步闯了进来,喝道:“成何体统!成何体统!你们还有廉耻没有?”
      孔宁、仪行父见势不妙,马上就不吱声了,也不敢笑了,慌忙溜之大吉去也。
      泄冶挡在陈灵公的面前,正色训斥道:“朝廷的法纪,胡乱到如此地步,国将不国,灭亡屈指可待矣!”
      陈灵公不觉汗颜,用袖子遮住脸说:“好了好了,我改我改,您老就别再说了。”
      泄冶怒气冲冲的出了朝门,一眼瞥见孔、仪二人还躲在门外打探,大喝一声道:“无羞无耻之徒!给我站住!”
        二人慌忙闪入人丛之中躲避,泄冶紧紧追了过来,骂声不绝。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4-10-12 08:00
  • 签到天数: 95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13-5-14 13: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51.历史上因不堪性丑闻侮辱引发的弑君血案

      却说国君陈灵公与孔宁、仪行父二位大夫,都穿着美人夏姬所赠送的内衣,在朝堂之上蹦跶戏谑,被风纪办主任泄冶抓了个正着,严厉的训斥了一番。
       
      陈灵公害怕丑闻外传,对自己的名誉造成损害,就又召见了孔、仪二位大夫,商量对策。
      灵公问:“二位爱卿,你们还敢不敢再去株林找夏姬厮混?”
      孔、仪二人对曰:“臣等当然还是可以去的,但是您,就万万再也不能去了。因为我们只是臣,而您是一国之君呀。”
      灵公奋然曰:“那怎么办?寡人安肯舍得这段快乐!二卿有何妙策,能够阻止这个多嘴的泄冶?”
      孔宁回答说:“若要泄冶不再多言,除非叫他开不了口!”
      灵公笑道:“他的嘴长在他自己的身上,寡人又如何禁得住?”
      仪行父说:“孔大夫的意思,我能明白,就是叫他死!人一死,自然就闭了口,主公何不传旨,杀了泄冶,不就再也没有羁绊了吗?”
      灵公说:“寡人没有理由杀他呀。”
      孔宁说:“臣去买一个刺客,杀了他,如何?”
      灵公点头道:“你们自己看着去办吧,不要让寡人知道了。”
      于是,二人出了朝门,花重金买来刺客一名,埋伏在半路上,将见不得歪风邪气的泄冶大夫给做掉了。国人都认为是陈灵公干的,却不知是孔、仪二人之谋。
       
      自从泄冶死了以后,君臣三人越发肆无忌惮,经常一同前往株林,去找夏姬幽会,先一二次还是私偷,后来就渐渐习以为常了,公然不避,无顾廉耻,弄做一妇三夫,同欢同乐。
      夏姬的儿子夏征舒慢慢长大了,已是一十八岁,生得长躯伟干,多力善射。当他知道了母亲的奸情后,心如刀刺,却又无可奈何。而陈灵公也欲取悦夏姬,就让夏征舒世袭了他父亲的职务为司马。
      当时,陈国人针对国君陈灵公的性丑闻,作了《株林》这首诗来讥讽,很快,这首歌子就火了起来。诗曰:

      “胡为乎株林?从夏南!匪适株林,从夏南!
       驾我乘马,说于株野。乘我乘驹,朝食于株。”

      夏征舒,字子南。诗歌中的“夏南”,就是夏征舒。
      歌词大意:
      我们的国君呀,他为什么要去株林?他去找夏南。怎么,他又去了株林?因为他又是要去找夏南!驾着驷马车,来到愉悦快乐的株林,怎么不多呆几天,却又驾着车匆匆回赶?因为只在株林吃个早餐。
      这首诗真的太隐晦了!根本不说郑灵公是去找夏姬的,而是反复强调他是去找夏征舒的,并且还说株林这个地方好玩,找夏征舒有什么好玩的,也不明说,只说是吃了早饭就走。
      写这首诗的人还真是有些水平,表面上看是一种意思,里面暗藏的又是另一种意思,模模糊糊的却又绘声绘色,特别是“从夏南”三个字,用绝了!所以这首歌子就被编入到了“东周流行歌曲三百首”(诗经)里面。

      话说有一天,陈灵公与孔、仪二位大夫又来到株林,夏征舒也特地回家设宴,款待陈灵公。
      夏姬因为她儿子在家,不敢出陪。酒酣之后,君臣三人又在那里瞎说乱说,口无遮拦,手舞足蹈。夏征舒心中十分厌恶,便退到屏后,躲了起来,听他们说些什么。
      陈灵公对仪行父半开玩笑说:“夏征舒长的身躯魁伟,有点象你,莫不是你生的?”
      仪行父呵呵笑道:“夏征舒长的两目炯炯,极象主公,理应还是主公所生。”
      孔宁在一旁插嘴说:“你们说的都不是,主公与仪大夫的年纪都小,应该生不出他,他的爹极多,是个杂种,便是夏夫人自己也不记得是跟谁生的了!”
      三人拍掌大笑。
      夏征舒不听犹可,听见之时,不觉羞恶之心,勃然难遏。奇耻大辱呀,奇耻大辱!顿时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喝令手下众亲兵:“把府第团团围住,不许走了陈公和孔、仪二人!”
      众军士得令,发一声喊,马上就包围了夏府。
      夏征舒手执利刃,引着家丁数十人,从大门里杀进来,口中大叫着:“快快捉拿淫贼!”
        陈灵公口中还在那里不三不四,倒是被孔宁先听见了,说道:“主公,不好了!夏征舒摆这一桌酒菜,不是好意,如今要拿淫贼,是想杀你呀,咱们还是快跑吧!”
      三个人常在夏家穿房入户,路道都是识熟的。陈灵公指望逃到夏姬的内室里躲藏,但跑到房门口时,只见门上一把大锁,不能进去,又慌忙急向后园奔走。
      夏征舒紧紧追赶而来,陈灵公记得东边是个马棚,马棚外面有个矮墙可以翻越,便急急望马棚奔来。夏征舒张弓搭箭,大喝一声道:“昏君休走!”飕的一箭,射了过来,却没有射中。
      陈灵公就像个被吓破了胆的猎物,哪里还敢去翻墙?听到箭响就一头钻进马厩,想躲藏在里面,但那些马匹忽然惊嘶了起来,挥蹄乱弹,陈灵公不得已,又只好撅着屁股,退身而出。
      夏征舒刚好赶近,照着屁股上就是一箭,正中当心,灵公“哎呦”一声扑在了地上,夏征舒再朝他后背心补上几箭,可怜陈灵公陈平国,做了一十五年诸侯,今日死在了马厩之下!
      再说孔宁、仪行父二人见陈灵公是往东边跑的,他们就急往西边逃窜。果然,夏征舒只追赶陈灵公一人,于是,孔、仪二人便从一个狗洞里钻了出来,不敢回家,只身逃亡楚国去了。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4-10-12 08:00
  • 签到天数: 95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13-5-14 13:24:08 | 显示全部楼层
    52. 楚庄王如何寻觅契机进军中原?

      春秋中期,中原这边乱的一团糟,晋国的晋灵公好玩,死在了玩上;郑国的郑灵公好吃,死在了吃上;陈国的陈灵公好色,死在了色上。总之,这三个“灵公”都没有好下场。
       
      话说夏征舒杀死了他的国君陈灵公后,骤然发动政变,拥兵入城,控制了陈都,假说陈灵公酒后暴病而亡,留下遗言:命立太子为新君,这便是陈成公。
      陈成公心恨夏征舒杀了他老爸,但力不能制,只好隐忍不言。
      而夏征舒也害怕诸侯们来讨伐他的弑君之罪,就强逼着新登基的陈成公,前往晋国结盟讨好,寻求庇护。晋国作为诸侯盟主,认了陈国这个小弟,也不追究夏征舒的弑君之罪。
      就这样,国君被杀一案,不了了之。
       
      下面,我们再来说一说中原晋国这边的局势。
      晋国自从晋灵公被杀以后,赵氏一族独大,赵盾更是操控国君、操控各国诸侯的无冕之王。
      公元前606年,公子黑臀在赵盾的安排下,登基晋国君位,是为晋成公。
      公元前605年,郑国的郑灵公被“染指”他食鼎的公子宋所杀。
      公元前604年,楚庄王攻打郑国,责问说:“你们为什么要杀了你们的国君?”郑国害怕楚国,就转身投靠了晋国,寻求保护。
      在这之后的几年里,楚庄王平均每年对郑国发动战争一次,让晋国引兵来救,其目的就是要拖垮晋国,叫他们疲于奔命,苦不堪言。
      自此,楚、晋这两大阵营的对垒,已经形成,大战随时可能爆发。
      公元前602年,在弑君主谋公子宋的策划下,郑国和晋国在黑壤举行会盟,各国诸侯都来了,周王室也派人来了。一起商量如何抵抗楚庄王的北进。
      在这次会盟上,郑国的目的,是想如何从晋国得到更大的实惠。
      而晋国君主晋成公,则另有目的,他在大会上嚣张的抓捕了鲁国君主鲁宣公,因为先前他即位时鲁宣公没来表示祝贺!(人情钱没给。)所以在敲诈了一大笔钱后,才让鲁国人把他们的国君赎回去。
      会盟一盘散沙,相对于集权的楚国,似乎结果易于预料。这对楚庄王来说,机会就要来了。当然还不止,还有更多的机会等着他北进中原。
      公元前601年,晋国的执政官赵盾去世了。赵盾一死,晋国的各大家族又要争权夺利,陷入混乱。
      公元前600年,晋成公和他的一帮小弟郑襄公、宋文公、卫成公、曹文公会盟,商量怎么对付楚国,而当时,陈国的陈灵公是依靠楚国的,所以他没有去赴会。
      于是,晋成公就率领各国诸侯去揍陈国,结果走了一半,晋成公突然病逝了,各诸侯也就各自回家去了。
      陈灵公躲过了一劫。但到了第二年的时候,也就是公元前599年,陈灵公被他的臣子夏征舒杀死了。
       
      因此,这样一来,楚庄王决定主持公道,中原发生了无可挽回的“道德危机”,做国君的毫无生命保障,看来只有他的集权模式,才是根治这种危机的良药。
      恰好这个时候,陈国的孔宁、仪行父二位大夫逃了过来,见了庄王,瞒过君臣淫乱之情,只说夏征舒造反,杀了国君,恳请楚王前去平乱,愿为先驱,在前面带路。
        于是,公元前598年,楚庄王亲引三军,出兵陈国。带领一班大将,云卷风驰,直逼陈都,如入无人之境。
        这是他进军中原的第一战。契机由此而打开。
      一路上,楚庄王让人四处宣传说:“夏征舒谋杀了你们的国君,人神共愤!你们没有力量讨伐他,寡人将为你们来讨伐!罪在夏征舒一人,其余臣民,静听无扰!”  
      夏征舒得到消息后,吓得躲在老家株林不敢出来。
      当时,新上任的陈成公还在晋国,没有回来。
      楚国的大军兵临城下时,陈国的老百姓们就自作主张,大开城门,热烈欢迎楚王驾到。因为陈国已经很久没有政令了,况且新国君又不在。于是,楚庄王不费吹灰之力就进入到了陈国。
      陈国的大臣们都来迎接楚庄王。
      庄王问:“弑君罪臣夏征舒在哪?”
      回答说:“在株林。”
      庄王又问:“这种不忠不义的逆贼,为何不诛杀了他?”
      回答说:“并非不想讨伐,力不能及也。”
      庄王就让他们前面带路,浩浩荡荡,来到株林。
      此时,夏征舒已经收拾好了家财,准备逃奔到郑国去,但还没有走脱,就被楚兵团团围住,束手就擒了。
      抓住后,以弑君罪论处,就地正法。将他关在笼子里,用囚车拉到城门口,“车裂”而死,也就是五马分尸,最高规格的极刑。
      可怜夏征舒,刚满十八岁,为了一个不值得杀的昏君,为了一个不该由他来负责的丑闻,白白搭上了自己的性命。这不能不说是一场无奈的悲剧。
       
      却说楚庄王处置了夏征舒后,又问:“为何不见祸首夏姬?”
      众将士们又到她家里反复搜寻,最后在花园的地下室里把她抓住,押到了楚庄王的面前。
      当楚庄王遇见到夏姬的时候,楚庄王脸上露出的表情,已经无法用语言来描述。
      因为楚王从未见过如此颜色妍丽的女人,只见了她一眼,心志就已被她完全迷惑住了,被她的美貌彻底的征服了,心襟荡漾,不能自已。。。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4-10-12 08:00
  • 签到天数: 95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13-5-14 13:24:32 | 显示全部楼层
     53.谁是春秋时期最具杀伤力的超级大美女?

      话说楚庄王不费一兵一卒,攻下了陈国,抓住了夏征舒,将他正法后,开始考虑如何处置“祸首”夏姬。
      夏姬实在是个大美人儿,男人对她的抵抗力几乎为零。而第一个被迷倒的,竟然就是楚庄王自己。正所谓英雄难过美人关,连庄王这样的英雄,都抵挡不住这种可怕的诱惑。
       
      楚庄王对他手下的大臣们说:“如此尤物,真是‘此物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寡人后宫虽多,但如夏姬者,绝少。寡人想把她纳为妃嫔,诸位大夫以为如何?”
      诸臣愕然。
      这时,一个叫屈巫的大臣连忙劝谏道:“不可,不可!”
      屈巫,又称“巫臣”,字子灵,时为申公,属“屈氏别支申氏”。
      这屈巫很有前瞻性的从国家天下的大立场上,为楚王着想,满脸正气的说出了一大番的大道理:
        “大王!我们对陈国用兵,是来讨罪的。如果您娶了夏姬,就是贪色也!讨罪为义,贪色为淫,您打着义举的幌子开始,结果却以贪淫好色为终,强抢了一个美人回去,您叫天下人怎么看您!所以臣以为,大王若真的想争霸天下,大王的举动,就不该如此。”
      庄王被巫臣这么一说,猛地回过神来,点头道:“你的话说的有理,那就算了,寡人再不敢娶她了,只是此女世间尤物,若再经寡人之眼,必然不能自制。如何是好?”
      屈巫说:“放了她,让她走,随她去哪里吧。”
      于是,楚庄王就把她放了,叫军士们从后面让出一条道,叫她走,随她到哪里去,任其自生自灭,眼不见为净。

      正当楚庄王悬崖勒马之时,另一位大将也被夏姬的美貌迷昏了头。
      这位大将是楚国的司马王子侧,字子反。他见楚庄王放弃了纳夏姬为妃的想法,就赶忙跳出来叫道:“如此绝色美人,就这么说放就放了,你们真是糟蹋东西,暴殄天物呀,可惜呀,太可惜了!”
      楚庄王问:“那怎么办?”
      王子侧回答说:“臣,中年无妻,大王不如把她赐给臣做老婆吧!”
      楚庄王想想可以,这样倒也不错,正要答应他时,那个叫屈巫的大臣又连忙劝谏道:“不可,不可!大王千万不能答应他!”
      王子侧气坏了:“你什么意思呀!你存心捣乱是不是?你说大王不能娶她,那我又凭什么不能娶呢!”
      这回,屈巫不对王子侧讲大道理了,又讲出另外一种理由来。
        屈巫说:“这个女人,乃天地间的不祥之物,她是个祸水啊!据我所知,凡和她有关系的人,没一个好下场!死了她堂兄,死了她老公,死了她的国君,死了她儿子,还有孔、仪两位大夫,也是半死不活啦,最终陈国也因她而亡啦!真是不祥到了极点!天下美女多如云,将军何必要娶个不祥之物自寻死路呢?难道是想等你将来家破人亡了再去后悔吗?”
      楚庄王在一旁听的毛骨悚然:“你说的是,连我也怕了,我看王子侧还是别娶她好了。”
      王子侧说:“既然如此,那我也不要她了。只是一件,你说大王娶不得她,我也娶不得她,难道你想娶了她不成?”
      屈巫正气凛然的回答道:“你说的什么话!我是那种人吗?别人不了解我,你还不了解吗?”
       
      楚庄王道:“好了,好了,你们都不要再吵了,为了一个女人,至于吗?物无所主,人必争之。这样吧,我听说连尹襄老最近死了老婆,就把夏姬赐给他填房吧。”
      于是,夏姬就被送给了连尹襄老,一个老态龙钟的糟老汉。
      连尹,是襄老头子的职务,为楚国掌管居民“连”一级事务的小官。
      这样一来,大家都高兴了。
      襄老头当然是高兴的。
      楚庄王觉得这样很不错。
      王子侧也认为很好。
      不过,最高兴的人,则是那个很正派、很能说的屈巫了。
      因为屈巫却在心里这样盘算道:“这个老儿,一大把年纪了,如何经得起那妇人折腾?少不得一年半载,肯定一命呜呼!到了那时,这美人夏姬,终究还是我屈巫的!你们谁也别想!”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及公众号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星虎 ( 黔ICP备05004538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2 12: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