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虎论坛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宝宝寒

[分享] 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整理扩充 长篇连载)-----万国咸宁天下平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7 22: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411
  
  
  
  
  
  
  
  
    反客为主
  
   帝国师被调离了前线,战斗仍在继续。但毫无疑问的是,胜利的天平已逐渐向德国一方倾斜了。
   2月15日,包围圈内的苏军开始断粮了。为拯救第29集团军,斯大林甚至下令向包围圈内投下伞兵,但这个轻率的命令反而使苏军遭到了更惨重的损失。因为老式运输机根本无法避开敌人的防空火网。而且,伞兵也是人,需要口粮,多出来的嘴反而加重了第29集团军的负担。在严寒中,苏军的体力迅速衰竭,被敌人压缩在一个南北长8公里,东西宽7公里的狭小区域内,只能靠村庄和遗弃的战壕为依托,固守待援。尽管科涅夫同志还在那边大声疾呼,强烈要求第30集团军打开缺口,实施“有效的救援行动”。可是,第30集团军的进攻轴线位于祖布佐夫。(勒热夫以东约25公里)第30集团军司令员列柳申科少将只能通过加宽“进攻面”的方式往勒热夫打,结果导致了整个集团军的进攻都失去了锐势。当莫德尔的援军源源不断抵达后,合围圈内苏军的命运就不在有什么悬念了。
  
   1942年2月20日,第9集团军发出了战争简报,里面写道:“苏军整个第29集团军以及第39集团军一部已被歼灭,6个步兵师被全歼,4或9个师被击溃,另外的5个坦克旅也不复存在了”。(苏军的损失是4888人被俘,26647人丧生,被击毁或缴获坦克187辆,其中还包括数以万计的车辆、马匹、雪橇等其它装备)
   与往常一样,苏联人又要开始集体意淫了,他们说,“第29集团军全体官兵表现出了高度的坚强、组织以及集体英雄主义精神!”归根结底一句话——我们突围是完满的、成功的,德国人是HOLD不住我们滴。可是,这个所谓“成功突围”的第29集团军只有5000人活了下来——当然了,如果前苏联史学家硬把逃走5000人当做值得吹嘘的典范,那我实在不好意思再说什么。
  
   诚然,对德国人而言,取得胜利的代价同样高昂。在两周的战斗中,第9集团军伤亡高达5000人。(这个数字对第9集团军来说实在太高了)莫德尔也从此背上了一个“恐怖传单”的绰号,这个绰号的意思是他可以不计牺牲不顾后果达成目的,是希特勒“绝不后退”命令最好的形象代言人。
  
   也就是这场战役,莫德尔与第9集团军的官兵结下了不解之缘。士兵们普遍开始喜欢上了这位个子不高,但意志坚决的将军。因为他的决心和意志能化险为夷,引导军队走向胜利。在经历了自12月5日的大崩溃后,中央集团群终于赢来了战争中的转折点——无论哈尔德之流怎样嘲讽希特勒的命令有多么不人道、野蛮、下流……但事实是,“拿破仑式的后撤”不仅毁掉了他的军队,还毁掉了他的帝国。而希特勒的“死守”,不仅守住了阵地,还重创了前来进攻的苏军。在那样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德军既无燃油,又无交通工具,任何形式的撤退都有可能毁掉这支军队。的确,“绝不后撤”命令听上去很低俗,很三俗,缺乏技术含量,但129年前的那场悲剧并没有上演。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7 22: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斯大林雄心勃勃,怀揣着希望祈盼着历史重演,结果,不仅没有打到柏林,甚至连斯摩棱斯克也未收复。德国单兵的高素质在这场战役中再一次得到了印证,他们不仅守住了阵地,还在防御战吃掉了苏军两个集团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马上注册

x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7 22: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瓦尔特·莫德尔”以“希特勒的救火员”“防御雄狮”著称。他的声望虽不好(因为作战方式特别残忍,杀人越货,绑架勒索……连撤退都不忘记污染俄国老奶奶的水井)但是其战术的深厚使得与其交锋的所有对手都痛恨不已,利用残兵败不仅守住阵地,还能吃掉对手。后来,朱可夫发动那次著名的“火星”就是再次从莫德尔的第9集团军防区突破,结果却踢到了大大的铁板。朱可夫两次惨败于莫德尔元帅手下。“火星”中莫德尔以4万人伤亡的代价让朱可夫阵亡24万+50万伤残,此乃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后的战役,苏军尽量避免从莫德尔的防区突破成了一种惯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马上注册

x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7 22: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莫德尔与麾下士兵的关系非常融洽,据说他喜欢上第一线去和士兵交谈,趴进战壕去和士兵们交流。但是,莫德尔很喜欢插手具体的事,每一个师,每一个团,甚至每一挺机枪的射界位置都要插手,所以军官团们非常反感他。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马上注册

x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0-18 11:35:01 | 显示全部楼层
牛人一个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3 22:39:23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412
  
  
  
  
  
  
  
  
  
   东线的基石
  
   现在,围绕着中部战场的决斗逐渐平息了下来。尽管斯大林同志仍不甘心,多次指示科涅夫和朱可夫团结一致,集中加里宁和西方方面军的全部兵力,粉碎中央集团军群,消灭盘踞在勒热夫、维亚济马的敌人。
   3月20日,西方方向总指挥部遵照斯大林的指示,又向前调动部队,准备发动另一次攻势。加里宁方面军再次受命将勒热夫被孤立的德军分割开来,而西方方面军则以4个集团军的重兵沿莫斯科——维亚济马铁路向东发起突贯。这一攻势于3月底开始,但都被莫德尔将军和鲁奥夫将军轻松化解。几天之后,即4月初,苏军的攻势就显得有气无力了。朱可夫乘机进言,要求暂停进攻,巩固已夺得区域。
   最后,斯大林不得不接受现实,命令两个方面军就地转入防御、撤回外线作战部队。至此,历时半年多的莫斯科会战才算是正式结束了。时间是4月20日。这样一来,苏军未能全歼中央集团军群,德军更没能攻克莫斯科,双方的战略目标实际上都没有实现——但都被折腾得筋疲力尽。
  
   1942年春天,万物复苏,冰雪开始解冻。苏德战场上出现了短暂的沉寂。德军虽在莫斯科城下被苏军痛打了一顿,但这一挫折并非十分严重。那年冬季,德国在东线战斗的总伤亡共计37.6万人(一说33万人)。就像艾伯特·西顿说得那样, “损失并没有想象中的严重”(因为苏军不善进攻,好好的一个围歼战,结果变成了击溃战)。可是,由于斑疹伤寒造成的减员使伤亡总数激增到了大约九十万人。这个数字就太惨了,大大超过了德军所能承受的限度。要知道,德德军1941年6月~1941年12月的东线总伤亡也不过74.3万人。换言之,莫斯科会战的损失,超过了明斯克战役、斯摩棱斯克战役、列宁格勒战役,基辅战役等等零零种种大小几十个战役的总和!!!至1942年3月,德军东线的162个师中,只有8个具备进攻能力,3个需要修整才能投入战斗,47个只能执行“有限的进攻任务”,剩余的104个只能执行防御任务。而且,大部分情况较好的师都归属于南方集团军群——不消说,中央集团军群情况最惨。但更悲催还不是步兵师,而是装甲师。
  
   我们知道,德军在东线有19个装甲师,满编制有3200辆坦克。可是到了1942年4月,德国在东线能跑动的坦克数量是150辆。这个数字是那么的滑稽,我都有点不好意思敲打上来……敢信吗?在东方3000公里的战线上,整整3个集团军群,却只有150辆坦克——不管你信不信 反正我是信了。
   如果大家认为此时希特勒心灰意冷,拿着伤亡数据抱头痛哭,那就大错特错了。相反的,希特勒很兴奋——无比的兴奋。不论如何,德国熬过了冬天(拿破仑没做到的他做到了,能不牛逼吗?)对此,希特勒的自信心瞬间燃烧起来。他认为,是他,即他自己阻挡了苏军的反攻,使德军安全地渡过冬天(嗯嗯,你老人家是要比拿破仑伟大)。
  
   1942年4月5日,志得意满的元首下达命令(第41号元首密令)。与通常一样,这是一份冗长而杂乱无章的说教。它规定了今后东线作战的方针。指出要“德国军队做好在东方最后决一死战的准备”。与此同时,北方集团军群按照原有的“北极星”计划继续包围列宁格勒;而中央集团军群则应保持守势,继续钉在“勒热夫的阳台”,因为这个突出部据莫斯科160公里,直接威胁着苏联首都。 所以,“目前应把所有可以调动的兵力集中到南线”,旨在歼灭顿河前面的敌人。而希特勒的总企图,第一个就是高加索的油田。第二个,我们都知道了,是斯大林格勒。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3 22:42:30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413
  
  
  
  
  
  
  
  
  
  
   石油战争
  
  
   1942年,是决定胜负的一年。希特勒把的战略重心放在了南线。在他眼中,莫斯科已经无关紧要了。他又拾起一年前的想法——正如1941年8月颁布的《第34号元首密令》中提到的:“冬季到来之前,最重要的不是占领莫斯科,而是切断高加索至俄国内地的石油供应,夺取油田……”
   在作这个决定时,希特勒深受其工业家和经济顾问的影响。因为那些人总是对他说,除非夺取了高加索油田,否则第三帝国难免趋于崩溃!
  
   的确,德国太缺油了(标准的贫油国),以至于整个欧洲都在闹油荒。这不像中石油,中石油虽漫天叫价,领导还要喝茅台,但如果肯出钱,至少什么都能买。战前,德国60%的油料依靠国外进口,其中包括美国、伊朗、委内瑞拉。可是战争爆发后的海上禁运,使德国最重要的一条石油通道被堵死了。
  
   除此之外,其他轴心国燃油需求巨大,供不应求。譬如意大利每月都要向德国索要10万吨原油——这个国家什么都不做,一次次给希特勒丢脸,但又不能撒手不管。所以,意大利这个贫油国的油管也插进了德国的油桶里,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贡献。
  
   眼下,石油问题困扰着希特勒,成了他熟睡后的梦魇。我手上有一份数据表明,1941年6月至12月,德国人在东线就消耗了整整100万吨燃油!以至于1942年德国仅剩下79.7万吨燃油储备【乔治 托马斯报告】。
   也许,希特勒考虑过让罗马尼亚人提高产量。可是安东奈斯库政府漫天要价,坚持德国用黄金才能买他的石油,而且还要交预付款。这样一来,德国从战败国掠夺的大量黄金都流入了罗马尼亚人的小金库。后来,战争胜利了,安东奈斯库元帅自然成了人们口中的“纳粹鹰犬”,是罗马尼亚近代史上“最大的卖国贼”。但笔者在历史书上看到过那么多卖国贼,就没见过卖国贼与“主人”讨教还价,索要黄金,维持国家主权的。倒是视苏联为亲爹的罗马尼亚工人党又割地又献媚,操得俄国话比罗马尼亚语还要流利。
  
   可是好景不长,就在1942年2月12日,安东内斯库元帅终于有话要说了,他向里宾特洛甫坦白:“在原油方面,罗马尼亚已倾其所有,普罗耶什蒂油田正在超负荷运转……”这位罗马尼亚独裁者最后掷地有声地总结道:“目前的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占领新的产油区!”
  
   好吧,既然罗马尼亚油田无法满足轴心国的战争机器,那只有从斯大林手中夺来。据说,在山的那边,俄国的产油量比整个欧洲还高出2.5倍,是斯大林战争机器中最最关键的血液。所以,希特勒不得不进攻高加索。打一场“石油战争”。斯大林也是如此——红军一定会那里进行顽强抵抗,斯大林已经失去了乌克兰的铁矿和锰矿,这导致了他们最近生产的坦克装甲极脆。但丢了高加索,斯大林连石油都没有啦!
  
   一想到这些,希特勒就忍不住满怀憧憬。在计划1942年夏季攻势时,希特勒重申,战争胜负在此一举。关键因素不再是“生存空间”,而是石油。
   弗里德里希 保卢斯将军——1942年最关键的主角之一。在纽伦堡法庭上供认不韪,宣称自己曾在1942年亲耳听到了希特勒许下的诺言:“如果得不到迈科普(今属阿迪格共和国)和格罗兹尼(今属车臣共和国)的油田”,元首说,“我们就不得不结束这场战争了……”
  
   事实证明,希特勒没有信守承诺。而作为听众的保卢斯将军当然也没有信守军人的誓言——成了德国的叛徒。这自然是后话了。现在,希特勒首先要解决的,是陆军总参谋长的不满。 在新的一年里,哈尔德老先生仍然斗志昂扬,始终坚持贯彻“两个凡是”方针——这一方针与我国当年华国锋主席坚持的略有不同。那就是:凡是希特勒说的都是错的,凡是希特勒的指示我们必须坚决的反对。
  
   就这样,哈尔德跳出来了。带着批判性的眼光,首先对德军是否有能力实施大规模作战表示怀疑。笔者在前文曾列举了数据,3月底,东线只有8个师具备进攻能力,占师数量的5%(该数字真是令人胆战心惊)。其次,远征高加索就意味着向东再迈进600~700公里。翻越两座山脉——大高加索山脉和小高加索山脉。同时,还有机会领略欧洲最高峰——海拔5642米的厄尔布鲁士山的风采。
   因此,哈尔德表示应该在中央集团军群的地段上发起有限进攻,与俄国打一场消耗战,而不是生死决战。这一建议自然遭到了希特勒严词拒绝,德国拖不起呀,对轴心国而言,时间就是一把杀猪刀,难道美国和英国会座在一旁游手好闲吗?希特勒对哈尔德吼道:“他们肯定会在1943年入侵欧洲大陆的!”如果不在1942年解决石油问题,那就是第三帝国的末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7 23:30:06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414
  
  
  
  
  
  
  
  
  
   夏季攻势——斯大林和希特勒都想进攻
  
   第三帝国的情报部门仍然很糟糕,希特勒并不知道,就在他构思夏季攻势的那功夫,斯大林也在琢磨着他的新一轮打击。
   出于某种自信,斯大林深信敌人在经历一轮又一轮的打击之后,战力已至强弩之末,于1942年夏季就会崩溃掉。的确,他的判断不无道理,德国人“恢复体能”的速度怎么能与皮糙肉厚的北极熊相提并论呢?
  
   可是,在冬季攻势中苏军先胜后败,人员伤亡惨重。在这种情况下,全面进攻肯定行不通了,只能选择重点进攻。3月末,伏罗希洛夫、沙波什尼科夫、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巴格拉米扬和铁木辛哥出席了一次国防委员会会议。斯大林在会上要求所有战区提出意见,集思广益,发动一场先发制人的进攻,打乱法西斯集团的战略部署。由于判断上的失误,苏共高层都认为天气一矣好转,德军肯定会再次扑向莫斯科——不然,中央集团军群没有理由死守勒热夫突出部,并在那里集中70个师呀。
  
   华西列夫斯基后来在回忆录中承认:“夏季开始时,敌人必定会在中央方向对我实施突击。据我说知,绝大多数方面军首长都是同意这个看法的……”
  
   朱可夫永远是最自信的那个,他建议,为挫败德军企图,展开自己的预备队,应直接向勒热夫发起进攻,一举荡平这个悬于莫斯科城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结果,他的建议遭到了斯大林无情否决,并批评朱可夫的建议是治标不治本的权宜之计。伏罗希洛夫和铁木辛哥起先还“基本支持”朱可夫的想法,但又急忙改口,说坚决拥护最高统帅的观点。聪明、谨慎的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在应表明立场时,却选择了沉默—— 一方面,他视朱可夫为好友(私下都以老兄相称),另一方面,他绝不会反对斯大林。为了两边都不开罪,只好装聋作哑。沙波什尼科夫原是一名沙俄时代的上校军官,顽固的保皇党人。在革命的最初年代,他亲眼看见过自己的军官朋友们一个个身首异处。之所以能活到现在,全仰仗斯大林本人的垂青。小心、谨慎以及坚决拥护最高领袖是他的人生真谛。如果哪天斯大林说,现在水是往山上流,沙波什尼科夫肯定会说,对对对,你们看,水已经到山顶了。
  
   接着,斯大林便抛出了自己的想法:在南线动手,而不是在中央与敌人主力顶牛。根据情报显示,敌人在南线非常空虚,经不起苏军一次有组织的突然袭击。并且,若苏军于春季开始时抢先动手,可以在德军再度展开对莫斯科进攻前打乱其布署。道理很简单,如果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崩溃,希特勒怎么能坐视不管呢?他只能从中央或者北方调遣援军,这样一来,莫斯科和列宁格勒方向的压力自然减轻了。
  
   斯大林很快被自己构思出来的想法迷住了,他开始征询西南方面军总司令铁木辛哥的意见。哪知,铁木辛哥比斯大林还要乐观。据华西列夫斯基后来说,他(铁木辛哥)向斯大林保证战役必获全胜(又在那里拍胸脯了……)。斯大林旋即批准了实施这一战役,甚至还破天荒地下令让总参谋部不要插手此事,“应把此次战役看成是该方面军的内部事务而不要干预有关这一战役的任何问题”。(华西列夫斯基:《毕生的事业》,1977年,中文版,第241页)
   很快,4月10日,在西南方面军参谋长——精明能干的巴格拉米扬中将(已经是中将啦!)主持下,该计划的框架大致成型了。这一计划规定:西南方面军兵分两路,对盘踞在哈尔科夫附近的德军实施向心突击,包围并粉碎这里的德军集团,为解放哈尔科夫创造条件。为了确保此次战役的成功,铁木辛哥调集了64万大军、1200辆坦克和接近1000架飞机。压上了西南方面军全部家当。
  
   我们知道,德军也要在南线发起所谓的“夏季攻势”。他们第一阶段的任务就是肃清哈尔科夫以南,巴拉克列亚——斯拉维扬斯克突出部的守敌,行动代号为“腓特烈一世”。由南方集团军群的克莱斯特集群向北实施突击;由保卢斯指挥的第6集团军向南实施突击。至此,双方的战略目标都聚焦在了一个点上——哈尔科夫。
   这实在有趣得紧,在东方那么长的战线上,双方的战略目标竟是惊人的一致。如果非要找出不同,那就是:“腓特烈一世”行动日期为5月18日,铁木辛哥的总攻时间为5月12日,比德军早动手6天。此刻,德军已是厉兵粟马,士兵奉命带上3日口粮,坦克和机动车辆加满燃油,偷偷进驻前方战线。可是,就在“腓特烈一世”计划正式实施的前6天,红军突然从两面对德军展开攻击。
  
   5月12日早上6时30分,天刚蒙蒙亮,红军以一个小时的密集炮击及二十分钟的猛烈空袭拉开了此次进攻战的序幕,整个战区顿时被成千上万的野战炮、迫击炮和有着传奇色彩的‘喀秋莎’火箭弹照得雪亮。在德军的前沿阵地上,只有极少数人能在这种可怕的轰炸中幸存了下来,对于这些幸运儿而言,他们接下来将要面对的是红军的集群冲锋。早上7时30分,“乌拉”的欢呼声响彻云霄——这是红军地面进攻的前奏。紧接着,苏军炮火开始向纵深延展。幸运儿们迅速从崩塌的战壕中探出头来,抖落身上的尘土,挖出那些被活埋的队员。在这些人中,有部分是死了,被削掉了半个脑袋,但绝大数人是被猛烈的炮火震晕了,许多人因此失去了听觉。透过浓浓的烟幕,映入眼帘的只有数百辆坦克和一眼望不到尽头的褐色军装。在第一时间,保卢斯第6集团军部署在前沿阵地上的两个尖兵师就被碾成了粉末。"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8 22:37:54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415
  
  
  
  
  
  
  
  
  
  以攻对攻
  
  
   在苏军来自两个方向的凌厉打击之下,保卢斯很快就损失了2个师。根据情报显示,在他集团军的正面,铁木辛哥压上了第6、21、28、38足足4个集团军的23个师(包括两个骑兵军)以及独立第21、23机械军,兵力是德军两倍以上;特别在坦克方面,苏军拥有5:1的绝对优势。这对整个南俄战场是个巨大的冲击,并有打乱其整个夏季攻势的危险。
   到了傍晚时分,红军已完全撕裂德军战线,他们奋勇向前,不顾一切地扑向哈尔科夫。当夜幕垂下,其先头部队距哈尔科夫只有不到25公里了!保卢斯麾下只有11个师,完全招架不住苏军的猛攻,第6集团军被迫投入了所有预备队,甚至连刚抵达哈尔科夫的两个师(第44、297步兵师)刚下火车就被稀里糊涂地送上了前线,却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第6集团军正趋于崩溃的事实。现在,第6集团军已陷入两面合围的危险处境之中。保卢斯坚决认为,只有采取有效而积极的行动才能挽救他的集团军——撤退。而且,撤退也是目前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
  
   可是,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冯·博克陆军元帅却有不同的看法①,他一面打电话要求保卢斯“坚守不动”,一面又挂电话给哈尔德说,为了加强哈尔科夫的正面防御,“腓特烈一世”行动将不得不放弃,他试图说服哈尔德,去劝说希特勒,如果调遣克莱斯特的第一装甲集团军去援救保卢斯,即可化解危机。可是总参谋长却回答说,“这和元首想法不一致啊!”——总不能因为苏军“小小的进攻”而放弃自己的计划吧。
   博克反驳到:“这决不是‘小小的进攻’!而是关系着南方集团军群生死存亡的大事!”他坚持认为,目前的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把分配给克莱施特进行“腓特烈一世”攻势的第17集团军和部分装甲师撤回,然后调到保卢斯第6集团军的正面,以遏制红军的猛攻。但是,博克的建议遭到了希特勒无情拒绝,他重申“腓特烈一世”攻势要按原计划进行(没有商量的余地),不要去理会苏军的猛攻。不过考虑到保卢斯方面的压力,希特勒勉强同意提前一天行动,即在5月17日展开。
  
   5月17日,克莱斯特装甲集团军(下辖坦克第1集团军,第17集团军)开始发力了。在空军第4航空大队的支援下,第1装甲集团军向苏军南方面军第9和第57集团军发起猛攻②,南方面军原隶属西南方面军,是更方便指挥而特别划分出来的,司令员为马利诺夫斯基上将。该方面军的任务是:掩护突出部根部安全,保障西南方面军突击部队顺利进入突破口。
   可惜的很,马利诺夫斯基同志也算是一名老将了,爬摸滚打这么些年,此时却处于梦游状态。因为他根本没料到德国人竟不顾危局,执意以攻对攻。尽管南方面军奋起反击,但却在德军强大兵力的压迫下迅速瓦解,第一天结束时,德军已推进至苏军突击部队后方40公里!铁木辛哥西南方面军面临着被反包围的危险。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8 22:38:46 | 显示全部楼层
  俗话说无图无真相,还是用地图来讲解此次战役吧。
  如图所示,苏军第28、38集团军(紫圈处)和坦克第21、23军以及第6集团军(蓝圈处)正以常规的两翼合围对哈尔科夫附近的保卢斯第6集团军做向心突击,试图围歼该集团。而德国陆军统帅部的高明处在于,无视苏军正面压力,以攻对攻。他们先故意不管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而是从巴尔文科沃突出部的根部着手(红圈处),集中克莱斯特集群,一拳打穿南方面军第57、第9集团军的正面,长驱直入,直指苏军突击部队的后方。当然,这个战术本身也蕴含着巨大风险,因为第6集团军也在处于崩溃的边缘,但德国人赌的就是自己的士兵比红军更优秀。很明显,哈尔德对保卢斯的指挥才能是具有绝对信心的,不然也不会冒着这么大的风险执意进行“腓特烈一世”攻势。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马上注册

x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及公众号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星虎 ( 黔ICP备05004538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2 23:3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