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虎论坛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宝宝寒

[转帖] 乱世里的枭雄们--一个比三国更为精彩的时代-----小马连环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6-25 11:43:11 | 显示全部楼层
掌握了军权,控制了局势,王宗弼给杀到成都附近的唐军前锋康延孝送去了慰问品,另附信一封。
   “只要让李严来,我们马上投降。”
   考虑到李严同志当时在蜀国出差时,人家热情交待,他却反身就引来了数万大军。这会要进了成都,好客的成都人民说不定用猎枪来迎接他。
   “没关系,我这就去招抚他们,有我在,他们必定俯首称臣。”
   李严信心十足的上路了,很快,他就昂首迈入了成都。上一回,他放下豪言,今天他是来验收成果的。
   进入成都后,李严充分发挥其外交特长,会见了成都各界代表,告诉乡亲们不要怕,唐兵不抢粮食。又抽空去西宫看望了前任蜀国主。
   然后,李严同志四处逛了一下,发现一个让他火冒三丈的事情。
   王宗弼全副武装,威风凛凛的站在城楼之上,像时刻准备着将抵抗进行到底。当然,这大概是为成都人员义务奉献的武术时装剧。
   都到这个地步了,还在装,实在太为难他了。
   “赶紧给我下来,将所有的防备撤除。”李严喝道。
   王宗弼双腿一哆嗦,差点摔下来成为植物人,在能走动之前,他连忙下楼。
   不好混啊,一点面子也不给。当然,王宗弼并没真瞧上李严,这个家伙不过是传声筒,真正的话事者,成都人都知道了,是马上要进城的郭崇韬。
  
   在康延孝的开路下,郭崇韬的中军不经一战,不费一兵,如搞了一场自助游般轻松的到达成都城外。
   前方,王衍已经做好了有关投降的一切准备。
   王衍是个诚实而认真的人,回个家都会搞个入场仪式,就不用提给自己的蜀国办丧事了。他接下来搞的这一套比当年刘禅办的要隆重的多。
   十一月二十七日,李严率领文武百官在城外升迁桥恭候唐军入城,那时,王衍赤着脚,一身白衣,嘴里含着玉璧,脖子系着草绳,手里牵着羊,除了赤裸上身这一条比较不雅,王衍没做到之外,其它的都到位了。而百官披麻戴孝,还用车子推着棺材,大有以身殉国的味道。
   这一切,没有经过排练(一般都没有排练),但大家做得还不错,队伍整齐,道具齐全,走位准确,表情逼真,该哭的基本都哭出声了。
   而受降者也表现出了高超的即兴表演功底,李继岌连忙上前,接过了王衍嘴里的玉璧(记得拿袖子擦擦),而郭崇韬上前,解开了王衍脖子上的草绳,转身下令。
   “将这些棺材都烧了。”
   冲天的火焰似乎让这个冬天变得有些温暖。
   结束了,战争结束了,从今天起来,我们迎来和平。
   第二天,唐军进入成都。
   从公元九二五年的九月,大军从洛阳出发,到今天是七十日,这是有史以来,最快的灭蜀军事行动,但郭崇韬同志也不要太高兴,你的这个记录用不了多少年,就会被另一个人刷新。
   况且,关于你的事情才刚开始。
  
   入城那天,李继岌在前,郭崇韬在旁,康延孝在后,这三位同时松了一口气。成功了,无论多少艰险,我们终于将它克服。
  他们自然不会察觉,命运女神才刚露出它那爱捉弄人的表情。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收起 理由
宝宝寒 + 10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6-30 11:03:08 | 显示全部楼层
进城后,郭崇韬马上就发现了控制成都的早已不是王衍,而是王宗弼。
   当然,以前是谁已经不再重要,从现在起,一切都将在我的掌控之下。
   郭崇韬立刻展开了工作,而王宗弼也第一时间找上了门。
   据史料记载,在进成都之前,王宗弼就跟郭崇韬有过联系,就成都和平解放之后的走向进行过一些探讨。而王宗弼之所以大刀阔斧驱赶王衍,为最后的举国而降不惜余力运作,正是因为他得到过一些许诺。
   一开始,王宗弼找上的是李继岌。这个合情合理,李继岌是大军都统,又是太子爷,要办事不找他找谁?
   为了表示自己的忠诚,王宗弼将内枢密使宋光嗣、景润澄等人的头砍下来,装在礼盒里送了过去,这两位,正是当日被王宗弼感动过的大太监。
   当然,人头一不能当球踢,二不能当夜壶,李继岌拿来有什么用。
   王宗弼另准备了厚礼,他相信凭着这些奇巧的重礼,一定能将这位少年统帅拿下。
   但他错了。
   李继岌虽然没见过什么世面,但小时候经常跟娘做生意,帐还是算得清的。
   “这都是我家的东西,用得着你献吗?”(此皆我家物,奚以献为!)
   东西留下,人回去吧,算你拾金不昧了。
   不愧为刘玉娘的儿子,连快递费都没支付,就把人家给打发了。
  
   完了,中原来的同志果然不简单,连一个十多岁的小孩都骗不了,还有什么搞头?
   王宗弼十分郁闷,但好在他老人家长期工作在忽悠工作第一线,对此种伤害有自我修复功能。而且也已经打听清楚了,自己碰这个钉子是活该,其他同事谈投诚时,都不是找的李继岌。
   人家都找郭崇韬!
   李继岌只是挂名元帅,真正管事的是这位郭老二。
   搞明白以后,王宗弼恨不得抽自己两耳光,但好在只是浪费了钱,关系还可以再拉。于是,又一批身负重金的使者出发了。在联系上郭崇韬,王宗弼总算明白,贿赂这种事,找准对象太关键。
   郭崇韬就大气的多,钱收下,大手一挥。
   好说,只要我们进入成都,西川节度使就是你的了。
  
   现在,王宗弼又来见郭崇韬,自然是来郭钱庄兑现支票的。
   这一次,王宗弼除了送来了一些珍宝,还有一些美丽的女人,很美,是男人都无法拒绝的美人。郭崇韬是男人。
   兄弟客气了,那我就不客气了。
   郭崇韬来者不拒,然后,面对王宗弼支支吾吾提起西川节度使的事情,郭崇韬给他吃了一颗定心丸。
   不要急,现在事情太多,等一切安定了,成都就交给你。
   王宗弼接受了这个解释,放心的回了家。在他看来,只要肯收钱,事情大多就办成功了。
   可惜,他又错了,收钱办事虽然是普遍规律,但不代表 放之四海而皆准,王宗弼因为久处蜀地,不了解世界局势,自然也没听过郭崇韬在汴州干的一些好事。
   据记载,郭崇韬在跟随李存勖进入大梁后,因为位高权重,许多梁朝的旧臣老将纷纷找上门来,送点礼,要求郭公高抬贵手,为其美言美言。
   对送上门来的,郭崇韬毫不手软,口头也很痛快,唯一不好的就是健忘,刚把客人送出门,就把对方的事忘得一干两净。
   本着一视同仁的原则,他也不会把王宗弼的事放在心上。
   我们介绍过王宗弼经常耍小聪明,但当他碰上真正的老狐狸之后,就不得不成为悲剧人物。造成这种局面,除了怪郭崇韬不太讲究外,也只能怪王宗弼自己太天真。
  郭崇韬们又是白求恩大夫那样的国际主义战士,他们不远千里,爬山涉水怎么会是为了你王宗弼的革命事业?

  4.131
  
   又经过几次肉包子打狗血本无归之后,王宗弼总算明白自己想当西川节度使也就只能停留在理想这个阶段了。
   于是,他陷入了困惑当中,因为收钱不办事这种情况太少见了,王宗弼以前的经验明显不够用。
   老革命碰到了新问题,只好雄关漫道真如铁,迈步从头越。在差点把脑袋想破之后,他总算恍然大悟。
   郭崇韬迟迟不肯推荐我当西川节度使,怕是自己对这个位子有想法吧。
   这个结论很靠谱,因为蜀地这个地方是个过小日子的不二选择,正所谓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后治。只要把剑门一关,只要不搞事,过几十年幸福的日子是有可能的。
   事实也证明,在五代十国中,在任时间最长的皇帝就是蜀国的。
   想通了这一点,王宗弼对西川节度使是死心了,跟谁争,他也争不过郭崇韬。于是,他很明智的调低了自己的目标值。
   如果西川节度使做不成,那东川节度使呢?或者就是在成都呆下去也行,反正我也捞够了。
   当然,就算是当东川节度使也需要郭崇韬点头的,而郭崇韬收钱收到手软,心却一点也不软。走金钱路线已经行不通。到了这时,王宗弼重新拾起他的老本行,打感情牌。
   郭公,你的心思我明白了,你放心,我会做给您看的。
  
   数天后,王宗弼领着成都的群众代表来到李继岌的行宫,这一次,他倒没有拿钱敲门。经过这段时间的教育,王宗弼对金钱的作用已经不像以前那样膜拜。
   王宗弼隆重介绍了同行的这些成都父老乡亲,比如某位是著名乡绅,某位是著名退休干部,某位是著名商人,某位是在任领导。王宗弼保证这些人足以代表成都人民来提以下这个请求。
   “成都偏远,需勋臣坐镇,我看,这个位置让郭公来坐再合适不过。”
   李继岌沉默了一会,然后表示自己一定会认真听取人民群众的诉求,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复,但现在这个事情还早,大家不要着急,相信我的父皇会给蜀地安排一个最合适的人选。
   在把王宗弼打发走后,李继岌才真正露出了慌乱的神情。
   因为还在青春期,心智发育并未完全,再加上旁边还有高人指点,所以李继岌很快断定这起民众请愿事件的背后主谋就是郭崇韬。想到这一点,他幼小的心灵很受伤。
   表面上说得为我扬名立万,实质上是为自己捞地盘。
   如果这是真的,形势实在不妙,这意味着李继岌本来订的是成都双程游,但现在双程游极有可能改签成单程。这就要命了,连阿斗兄都乐不思蜀,李继岌怎么会乐不离蜀?
   想到这,李继岌连忙跑到郭崇韬的临时办公点。
   见面后,李继岌单刀直入。
   “郭公是皇上跟前的重人,怎么会把您抛弃在这边远山区,西川节度使的职位,郭公就不要操心了。”
   就连质问都这么有政治味,真不愧为李存勖的儿子。
   听到这句话,郭崇韬大吃一惊。
   我什么时候要当西川节度使了?那个王八蛋造的谣!
   郭老连忙表态,自己绝没有这个想法,魏王不要担心,等成都的事情办妥之后,我们马上班师回朝。
   李继岌气冲冲的走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6-30 11:04:32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宗弼果然好人,他自认为摸清了郭崇韬的真实想法,又体贴的想到郭公面子上放不开,所以在李继岌那里一直没提自己要撸袖子亲自上的事。只是热心的纠集了成都一些政工农商学界的代表,请求让郭崇韬当他们的父母官司。
   自己主动来帮他争取,还怕以后他不投桃投李?
   王宗弼的良苦用心马上就传到了郭崇韬的耳里。
   古往今来,拍马屁都是一项技术活,而且跟唱歌画画一样还讲天份,而王宗弼虽因为没搞清楚状况,这一次马屁算是结结实实拍到马腿上了。
   郭崇韬是什么人?他怎么会愿意留在成都一个人过小日子!他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与太监斗,其乐无穷,与伶人斗,无穷其乐。现在,他已经立下奇功,相当于补了钙,加了锌,浑身充满了力量。而洛阳有这么多阶级敌人在等他回去算帐,别说当西川节度使了,就是给个蜀王也不干。
   马上,王宗弼接到了郭崇韬的请柬,当他满怀喜悦的来到郭崇韬面前时,还准备谦虚两句时,迎面而来一顿怒斥。
   你给我安份点,不要做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
   在接受了一顿暴风骤雨般的教育后,王宗弼垂头丧气的离开了,他并没有想明白,自己该做的都做了,不该做的也做了,一心为领导服务,为什么换来了今天这个局面。
   算了,算了,不争了,以后我不找你们,你们也别来找我。
   显然,这种觉悟也是不对的,他始终都没明白郭崇韬是个什么样的人,这是他的悲剧源头。比如,他不懂郭宗韬的逻辑。
   你不可以找我,但我可以找你。
  
   没两天,郭崇韬又找上了王宗弼,交给他一个政治任务,准备一点钱,好给征蜀的将士发奖金。
   这个一点其实不是一点,有的史书说是数万,有的夸张的说是数千万。
   对于这种强制性的摊派,王宗弼以前是十分乐意配合的,那时,他正处在用钱换官的思维模式,但今天,他的思想纯洁了。
   答应我的东西从来不兑现,又向我伸手要钱。这世界上那有这么便宜的事。
   王宗弼直接拒绝,这一次,他选择了钱,放弃了官位,同时,也放弃了性命。
   这个世界没有便宜事,但不讲理的事情很多,王宗弼忘了对方来蜀地来不是观光旅游的,人家就是来取你的国土,均你的财富,包括你所有登记和未登记的财产。
   夜半时分,没有及时领到钱的士兵冲到王宗弼的门口,放了一把火。
郭崇韬为什么要向王宗弼伸手要钱?这个夜晚,突然闹事的士兵有没有人在后面指挥?因为史书没有说,我也不好乱猜测。
   但这个事件的发展是郭崇韬需要的。
   王宗弼很快被抓了起来,要治他的罪不需要费太多的脑细胞,就冲他这段时间,在成都做威做福,欺欠原老板,打压原同事,搜刮钱财这些事就够他死好多回。顺便提一下,当日与他一起跑回来的三位招讨使(原)也一并上路。
   据记载,王宗弼的死那天,成都的人民群众纷纷上街,除了观看斩头必备的青菜叶子,臭鸡蛋外,有一些人还拿了小刀,在王宗弼的遗体被展出后,他的一百多斤横肉马上被一哄而上的围观群众像分猪肉一般抢了精光。
   他们拿回去大概是做回锅肉吧。
  
   杀了王宗弼,并不代表着就此洗清了嫌疑。郭崇韬也没有放松警惕,那日,李继岌开门见山,直接质问他的样子一直刻在他的脑海里。他心中有个疑惑,为什么李继岌就一口咬是自己指使了王宗弼呢?
   肯定有人在背后教唆!郭崇韬得到了这个判断,可这个人是谁呢?
   任圜?郭崇韬摇了摇头,虽然两人的关系很紧张,但郭崇韬相信任圜不是一个在背后弄舌的人。
   那就只有一种人了,太监。
   想到这,郭崇韬匆匆出门,他要找李继岌谈一谈。
  
   “请魏王屏退闲杂人等,我有话要说。”郭崇韬请求道。
   很快,知趣的奴婢退下了,但有位太监自从将郭崇韬从大门引进来就后,就顺其自然的站在旁边,这会,不知道是自认不是闲杂,还是没把自己当人等,依旧脸不改色青山在,脚不挪地如磐石。
   当然,在郭崇韬的注目礼下,这位太监还是轻移莲步走开了。
   确认只有两个人之后,郭崇韬开口说道。
   魏王有破蜀的大功,回去之后,肯定是太子,等主上那啥了之后,魏王别忘了将宦官全部消灭。(王有破蜀功,师旋,必为太子,俟主上千秋万岁后,当尽去宦官。)
   为了说明自己除阉理论的正确性,郭崇韬还使用了一个比喻。
   “魏王,骟马都不能骑,何况那些宦官,将这些人全部赶走,用读书人治天下就可以了。”
   所谓骟马,就是被阉了的马,虽然这个比喻有点人身攻击,但还算比较贴切,比如煽马跟太监性情一般来说都比较温顺(至上看上去),比如都不会犯生活作风上的错误。比如都比较吃苦耐劳,唯一的问题是,其实骟马也是能骑的,蒙古的人战马都多是骟马。
   显然,郭崇韬已经认识到在洛阳的那位主上性格已经定型,基本上是教育不好了,不如狠抓下一代。于是,不惜从日理万机中抽出空来,专程给李继岌上这一堂政治思想课。就当打打太监兔疫针。
   李继岌听进了没有,史书没有记载,但另一个人洗耳恭听,并学有所思。
   郭老师给李继岌说这个话时是清了场的,但其实效果跟公开课没有两样。
   我们知道生物学上有一个补偿理论,比如你的听力不好,视力就能好一些,视力不好,触觉就特别好。太监们因为有一处不好,所以听力普通都比较好,能隔墙听音。
   一位太监把耳贴在门外,把这一段对话一个字不漏的全听进去了。
   太过份了,我们是马吗?是马就算了,非要说骟那个字吗?骟也罢了,还要将我们赶尽杀绝!
  太监一生气,比太太生气后果还要严重。

  4.134
  
  
   在最近这段时间,我们一直以太监来统称这一个群体,现在是时候一个一个说出他们的名字。
   从此刻起,将有四位太监团结起来,去完成一个看似乎不可能的任务:干掉德高望重,而且刚立下奇功的郭崇韬。
   三个臭皮匠未必抵得上一个诸葛亮,但四个臭太监,大概是可以搞倒一个郭崇韬的。
  
   第一位叫吕知柔,李继岌的王府通谒,也就是咨客之类的迎宾人员,没品。
   但品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站的地方,俗话说知府门人还顶七品官呢。做为魏王的咨客,这位吕太监将成为四阉帮的耳目。
   将郭崇韬领进来,还一度装电线杆不动窝的人就是他,当然,他也是那只贴门耳的主人。
   在强装笑脸,将郭崇韬送出门后,吕知柔马上找到了自己的同志。
   第二位叫李从袭。入蜀之前是供奉官,从八品。此时,是中军马步都指挥监押,连中军都统李继岌都是挂名凑热闹的,所以没什么军队可供他监押,没事时也就陪李继岌聊聊天。
   在听到吕知柔的报告后,李从袭神秘的笑了。
   不要怕,魏王是不会听郭崇韬的。
   你怎么知道,人家还举了鲜活的例子!
   我自然知道。
   李从袭又露出那种欠扁的笑容。做为一名太监,他比吕咨客要更聪明一些,早在入成都时,他就在做工作了。前些天,就是他给李继岌指出王宗弼的背后靠山是郭崇韬。而得出郭崇韬教育必败的这个结论,倒不是因为他有什么过人的智慧。
   是人都看得出来,魏王跟郭侍中之间迟早会有冲突。能不能到流血这个程度就不知道了。
   郭崇韬同志收钱太过份了。
  
   因为蜀人向来聪明,一眼就穿了这些远来的客人当中,郭崇韬是能决定一切的,于是说情的,求官的,拉关系的,没事闲逛型的纷纷登门求见。搞得郭崇韬要大办流水席。应付一拔又一拔。
   当然,这些人都是提着礼物来的。据成都街头巷尾社报道,蜀地大半的财物都进了郭崇韬的家门。
   而郭崇韬在家里数钱数的手抽筋时,李继岌大概在家门口数麻雀数的腿抽筋。偶尔那天天气好时,也会有一两个厚道的成都人记得这位少年才是大军统帅,抽空提了礼物过来拜访。
   礼物非常有特色,比如这其中有痰孟、拂尘等。
   果然有心了,知道李继岌同学心里不太畅快,必定痰多,知道魏王行宫门可罗雀,所以奉送佛尘一把,闲时可赶鸟或者挠背。
  
   你在那边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大枰分金银,大手搂姑娘,却叫我艰苦奋斗,还要让我干掉陪自己过苦日子的太监们。
   郭老师,你忽悠谁呢?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6-30 11:05: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李从袭经常向李继岌汇报最新消息,比如郭崇韬最近又见了谁,得到了什么宝贝。所以对小领导的思想波动十分清楚。
   但就算如此又能怎样,这里不是洛阳,是成都,郭崇韬军政一手抓,二位愤怒的太监加一位少年能干出什么大事?
   一个好汉三个帮,二个太监。。。。没有桩,但有盟友。
   成都跟洛阳并不是音讯隔离,就在李从袭们敢怒不敢言时,另一位太监从洛阳出发,前入成都,他将成为四人阉帮的老三,为搞倒郭崇韬做出重大贡献。
  
   成都城外,七里亭。成都人多在此处接送客人,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双流机场,
   有一个人刚刚到达这里,风很大,天气很冷,脸被冻的通红。
   来者,四阉帮之三,姓向名延嗣。
   到了后,向延嗣看到了一些熟悉的身影。
   李从袭,吕知柔等等,但没有看到他期待的身影。
   郭崇韬怎么不在?
   李从袭上前,拱手,然后说道:向公公总算到了,快点进城吧。
   这就是说郭崇韬不是迟到,而是旷工了。
   想到这,向延嗣脸上有些挂不住,自己翻山越岭,三千里路风和雪的赶来,你郭崇韬竟然摆架子不来接我,实在太过份了。
   过份的还在后面。
   进城后,向延嗣直接找到了郭崇韬,显然,他还是负责任的,记得自己是为了替李存勖问一句话和要一些东西。
   “听说郭公准备在成都长住?”
   “向公公从那里听来的这些谣言,你不在成都,搞不清状况,就不要乱传谣了。”
   有没有给远道而来的向公公上茶就不知道了,但郭崇韬同志明显不想给向公公上好脸色。
   好吧,那告辞!
   向延嗣挥袖而去,他的官职在史书中记载不祥,但被派来出这趟苦差,估计品阶也高不到那去。而郭崇韬官居一品,有一万个理由说声:慢走,不送。
   在向延嗣迈出大门时,郭崇韬在向自己的死亡迈进了一大步,关键的一步。
   这位太监虽然品阶低微,也没有练过葵花宝典这样的绝世武功,但他却有一个重要的身份,李存勖的代表。正所谓打狗还要看主人。
   向延嗣气愤的走了,面对一品大员的傲慢,他虽然底气不足,但阴气有余。
   出门左拐,他找到了自己的同志们,听李从袭讲完这些天来成都发生的故事,特别是有关骟马的事情,他真的怒了。
   好吧,既然脸皮都撕破了,那就斗个鱼死网破吧。
   仔细分析了情况,发现指责郭崇韬据蜀不归有点不太靠谱,毕竟这只是传言,当事人王宗弼也死了,再说,腿长在郭崇韬身上,万一他突然想家了呢。
   但向延嗣还有另外一个任务,正是这个任务让他看到了成功的希望。
   除了打探成都的情况,他还是来运战利品的。
   在看了物品缴获清单后,他对两位同志下了保证。
  郭崇韬死定了!
没用多久,李存勖也看到了这份物品清单。他的第一感觉,自己的东西被人黑了。
   但凡抄家之类的事,都是大肥差,起出东西,稍微动点手脚,就可发笔横财,传说韦小宝在抄鳌拜的家时,就赚到了他人生的N桶金。
   对这种事,皇帝本着有财大家发的精神,也大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李存勖两只眼睛瞪的像铜铃,而且还冒着火。因为向延嗣这位太监虽然是跑腿的,但他的功夫全在嘴上。
   “钱都进了郭崇韬的口袋。”
   向延嗣重点介绍了一下蜀国物资流向,史书上记载的版本有些不一致。这里主要提一点,在送给李存勖的财务报表上,登记有金银二十二万两,而据说郭崇韬就收了金子一万两,银子四十万两,郭崇韬的儿子也收了十多万两,当然,李存勖对金银的数量并不敏感,真正让他火冒三丈的可能是下面这段内容。
   郭崇韬纳王衍爱妓六十,乐工百,他儿子纳艺色绝妓七十,乐工七十。
   过份啊,郭公,人家李存勖让你去帮他抢东西,那知道你自个毫不客气自己全占了,分给李存勖这位总策划师的还如分给自己儿子的。
   这下,就算你是郭子仪,也活到头了。
   但最后时刻,有一个人为郭崇韬说了话。
  
  
   王宗弼自己想当西川节度使,人家说郭宗韬想当,但实质上,这位肥差是属于孟知祥的。
   这个任命早在郭崇韬入川之前就已经定下。
   现在,大事已定,蜀地已得,孟知祥上任之前,李存勖将他叫过来,下了一个密令。
   “我听说郭崇韬这个人有些想法,你到了后,替我杀了他!”
   “郭崇韬是国家的勋臣,应该不会干这种事,等我去蜀地看一看,如果他没有异志,我就让他回来。”孟知祥回答道。
   这个建议合情合理还合法,李存勖只好点头同意。
  
   郭崇韬又有一线生机。他的希望不是来自孟知祥的厚道,而是来自孟知祥的精明。
   在出洛阳后,孟知祥并没有急行军,赶着去做他的西川节度使。
   在局势风云变幻,成都激流潜涌时,孟知祥选择了慢。
   这是唯一正确的速度。
   我们可以分析一下局势。如果孟知祥第一时间赶到成都,就会面对一个复杂无比的局面。 郭崇韬是不是真有野心?
   如果有,是杀还不是不杀?杀了,士兵有可能哗变,自个要陪郭同事一起上路。不杀,李存勖那里不好交待,而且说不准郭崇韬会忘记友情,好好招待自己上路。
   如果郭崇韬没有野心,自己跟郭崇韬在成都顺利移交,以李存勖多疑的性格,只怕会认为我透了消息吧。
   孟知祥的一生都在躲避凶涛恶浪,并不惜放弃发展的机会,可这一次,他终于无法逃避的卷入到这场凶险的斗争中。
   走在路上,他本来是上任,却突然生出上坟的心,但最后,他越走越慢,越走越慢。
   他总想明白了。
   就这样慢慢走吧,让成都的局势自己明朗。
   郭崇韬啊,如果你真如传言所说,那就赶快露出你的真面目,而我就可以打道回府,不必去碍你的事。如果你确是忠心一片,那就请快点出蜀。
   这样,你好,我好,大家好。
   孟知祥悠悠然向成都进发,因为走的实在太慢,被后面一个死太监给追上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6-30 11: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夜,河南陕县,石壕村。
   一百多年前,杜甫行至此地,写下著名的揭露唐朝官兵拉壮丁的新闻稿《石壕吏》。今天,有一个人敲开了驿站的大门,给孟知祥看了一样东西。
   一道教令。作者刘玉娘,内容是指示李继岌立刻杀掉郭崇韬,以除后患。
   我们知道,皇后的命令一般也就管管内宫,要在宫外具备权威,产生法律效应,除非有两种情况。皇帝老公死了,皇帝儿子还没长大。可刘玉娘还没成为寡妇,就提前干上了慈禧太后干的事。
   来人一脸得意,在没有练成武林秘笈的情况下,一路狂奔,竟然追上了孟知祥,而且半夜三更不睡觉来敲一个男人的门,无非是想警告孟知祥老实点,不要多管闲事。
   这个事情上面已经交给我处理了,孟郎就好好睡觉不要操心了。
   来者,太监马彦珪。
  
   数天前。。。。
   在送走孟知祥后,李存勖才发现所托非人,孟知祥是自己的姐夫,但他也是郭崇韬的老同事,老朋友。这两人还互为伯乐,你推荐我当中门使,我推荐你当西川节度使,俗称互相抬轿子。
   失误了,让他去办事,难免他会给郭崇韬打掩护。
   李存勖马上采取了补救措施,找到了四阉帮最后一位。衣甲库使马彦珪。看他派出的人员,大概是想提醒一下郭崇韬,值钱东西最好马上给我上交入库!
   但这个马彦珪不是一个安份的仓管,在听到这个命令后,他转身找到了刘玉娘。
   “为了魏王的安危着想,应该马上对郭崇韬下手,只是观察观察,静观其变是不行的。”
   如他所愿,刘玉娘做为一名优秀的商人,首先考虑的是自己核心资产(儿子)的安全性,郭崇韬是不是真的有异心,她并没有兴趣。
   你脑后有没有反骨,我砍下看看不就知道了。
   于是,她给老公扇起了十二级大风,要求立刻动手。
   事实将证明,比皇帝毒的是太监,比太监毒的是某些女人心。
   这会的李存勖已经恢复了冷静,否决了马上动手的提议,要求再观察一下。
   好吧,你不管儿子死活,只好我一个妇道人家出面了。
   刘玉娘私下写了那道教令,交给马彦珪,让其赶紧前往成都。
   后面我们已经说了,马彦珪日夜飞奔,警告了孟知祥,提前进入了成都。
现在,四位太监分工合作,激怒了一位父亲,煽动了一位母亲,最后,他们要唆使一位少年。
   在他们看来,这应该是最简单的一步,可实际上,并不容易。
   李继岌并不傻。
   前些天,有一位狼狈不堪的人回到成都,这个人叫王承休,如果你忘记了,说明你一目十行了,他是秦州节度使,也是第一位太监节度使,当然,不是第一位绿帽节度使。
   在看到王承休后,李继岌横眉,冷目,大声问道。
   “你驻守大镇,握有强兵,为什么不抵抗?”
   你打我,还嫌我不还手?王承休摸不着头脑,只好耐着性子,认真回答:“因为害怕大王的神威。”
   这像是标准答案,王承休以前都是这样打哈哈。
   “那为什么不投降?”
   王承休开始冒汗,这个少年不好对付啊。
   “因为大王的军人还没有进入成都。”
   “你们进入羌地时有多少人?”李继岌话锋一转。
   “一万二。”
   这里解释一下,因为从秦州到成都的正常大道上跑着唐兵,所以王承休就绕了一下,向羌族同胞借了路。而没事领着一万多人明火执仗地冲到人家的领地,迎接他们的当然不会是好酒。
   “现在你们回来了多少人。”
   王承休有一种大祸将临的感觉。
   “二千。”
   羌族的同志够狠!
   李继岌冷笑一声,说出了一句让王承休大小脑失禁的话。
   “现在,你可以为死去的一万人偿命了。”
   据此考察,年少的李继岌并不是阿斗,如果正常发展,请两个优秀的家庭教师,应该会是一个优秀的人才,至少不会输于九年之后,站在成都最高处,同样十六的那位少年。
  
   见到密令后,李继岌退缩了,不是胆怯,他也下过诛杀令,而是他已经了解,郭崇韬并不像别人说的那么坏,至少不会赖在成都不走。
   就在前两天,郭崇韬突然跑来,高兴的告诉他:“事情已经办妥了,各地趁乱起事的匪患已经平息,可以将任圜留在这里等孟知祥,我跟魏王马上就起程回洛阳。”
   “大军就要出发,无缘无故的,怎么可做这样背负良心的事。”李继岌有怀疑母亲的觉悟。
   “况且只有皇后的谕令,皇上没有诏令下来,就能杀招讨使吗?”
   李继岌一针见血,指出了这个计划中的法律漏洞,皇后的谕令杀个宫女还凑合,杀招讨使,那就像用步枪打飞机,只有我们中国人民的老朋友金正日同志才能办到。
   李从袭们乱了,一直以来,他们认为这个少年不过是一个无知的二代,除了贪玩不会别的,只要略施小计,就完全可以掌控。
   可现在,事实再一次证明,不能小看年轻人。
   当然,也不能小看太监。在一阵慌张之后,三位太监定下神来(向延嗣不在),使出了杀手锏。
   “今天密敕已经发下来,你就是不干,但如果郭崇韬知道这件事,我们都得完蛋!”
   用错误的行动去掩饰错误的决定,这是太监们的逻辑,要是用这个答案去考试,补考是必须的,但如果用来吓唬人,已经够了。
   此言一出,已经将李继岌逼到了绝路。
   望着面目扭曲的太监们,李继岌突然生出一股陌生的感觉。可他已经没有别的选择,这些太监是他身边唯一的依靠,如果连他们都得罪,自己将在天高地远的成都孤身一人。
   “魏王要是不忍心下手,就回避吧,这种事情交给我们。”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8 收起 理由
宝宝寒 + 8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7-9 11: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元九二六年的正月初七,成都,清晨。
   郭崇韬走在大街上,他要去见李继岌,而在到达最终目的地之前,我们先来解读关于郭崇韬的两个谣言。因为从接到索命请帖,踏出家门那一刻起,时间就已经来不及了。
   第一个谣言:他是否想当成都山大王,第二个:他是否黑了钱。
   第一个我们已经分析过,连李继岌都已经认同,这是一个天大的谎言。
   现在,我们来回答第二个问题,答案可能会让一些追求完美的人感到失望。
   是的,郭崇韬的确收了钱,收了很多钱。
   这个结论不但有人证,还有物证。不久后,在郭崇韬洛阳的家里抄出了许多的箱子,里面有无数的珍宝,而箱口的泥封都还是湿的。证明这些钱不是郭崇韬同志多年存下来的积蓄,确是最近从蜀国新运回来。
   但就此认可郭崇韬是巨贪却有些草率,我需要讲二个故事,准确的说,是二段对话。
   也许是某本小说,或者是某个电视剧,反正有这么一段对话。
   一个人问一个主刀医生。
   你为什么要收红包?你缺钱吗?
   不是的,因为我不收,患者家属就不放心。
   提问的人点头,自此,一位光明、高大的白衣天使形象被树立了起来。
   第二段对话,来自史书。
   一个人问:“侍中最近接受了很多梁人的礼物,这只怕影响不好啊。”
   “我位兼将相,光是俸禄跟赏赐都用不完,怎么会搜刮外财呢。只是因为梁朝最后这些年,社会风气不好,大家都贿赂,我要是不收他们的礼物,只怕他们心里会有想法。”
   “你不要担心,我不会贪这些钱,我只是替国家保管这些钱罢了。”
   这段对话的双方不是别人,一人正是郭崇韬,提问的是他的亲信。郭崇韬也不是说说而已,没多久,李存勖搞大型劳民伤财活动--南郊祭天。郭崇韬第一个出钱赞助。
   我们再重新解读第二个答案,因为担心蜀人担扰害怕,所以郭崇韬收了他们的钱以安抚他们的心。而又担心李存勖花钱大手大脚,所以私自搞了一个银行,等李存勖有急事需要用钱的时候,才将这些钱献出来。
   伟大!伟大到为了大局不惜牺牲自己的名誉,但可惜的是,这里面有一个重大的问题。就是公钱就是公钱,私钱就是私钱。公私不分是比贪污腐败更危险的行为。
   因为以正义之名的公私不分无法监督。
   郭崇韬无法证明,他除了公钱私存之外,没有公钱私用。
  
   我相信,私用是肯定的。
   如第一段对话,其实还有下半部分。
   做完手术后,你会将红包还给家属吗?
   不一定。
   不一定?
   是的,不一定,如果是穷人的,我会还,但如果。。。。
   为什么这样?!
   因为我也想过一些舒服的日子。
   郭崇韬也想过一些舒服的日子,他的房子被太监举报跟皇宫一样,虽然有些夸张,但未必完全胡编。
   而且,那么多钱放在家里面,郭崇韬不去用,能保证他的儿子不去用?能保证他的老婆不会偷偷拿一块玉挂到自己的脖子上?
   更何况,像金子银子玉石钱币这些东西,放一段时间再交上去,可能会升值,但有些东西进了家门,再上交,估计李存勖直接就拒收,比如那些美丽的女子。
   据记载,汾阳王郭子仪也是一名风流豪客,郭崇韬既然以他为偶象,自然全心全意向偶象学习,取其精华,不舍糟粕。
   现在,我们可以给出完整的答案,郭崇韬收钱,但主要是为了给李存勖存钱,当然,因为付出了劳动,他也会收一些资产管理费,就像现在的基金公司。
   如果非要说郭崇韬是贪官,那他是一个有责任心有爱心还能办一些事情的贪官。

  4.139
  
   结论已经出来了,我们重新回到成都的那个早晨,郭崇韬走在青古板铺就的大街上,阳光还没有出来,说不清青石板泛起的白色是月光或是鱼肚白的天空用剩舍弃的。在青石缝里偶尔有一些顽强伸展的野草,野草上有些许晶莹的露珠。
   郭崇韬就这样走向魏王府,他的心情应该是不错的。
   蜀地渐渐恢复了安定(暂时),王衍也已经离开成都,在去洛阳的路上。再也没有什么差错可出。
   蜀国平复了,这是一段结束,也应该是一个更好的开端。
   在不久前,郭崇韬干了一件气吞山河的事情。
   进驻成都后,他给附近的南诏国送去了书信。南诏国,是在中国西南(主要是云南)的的割据王国,再过十年,这里将成为大理国,其国君就是传说中又出和尚又出恶人又出花心大萝卜又出帅哥又出武痴会六脉神剑的段氏。
   这块地方自古以来是下属机关,但趁着中央衰弱,不按时纳税不说,还经常到成都来打秋风。
   在郭崇韬看来,你们已经过了太久无组织无纪律的小日子,现在我来了,大家还是把组织生活捡起来吧。
   尔等离国日久,未免忘其藩属,今吾大唐雄风已复,当审时度势,尽早来归。不然,王师百万,天险难拒,若等兵临城下,悔之晚矣。
   痛快!雄起!这等傲视宇内,是我臣民,属我臣土,虽远不弃、虽久匆忘的精神,大家应该好好学习,特别是宋太祖赵匡胤先生尤其要补课。
  
   郭崇韬的脚步稳健而愉悦,在今天,他终于可以说,自己已经超越了李嗣昭、周德威、李存审和李嗣源,成为太原五虎将之首。
   而且,我可以超越他们,他们无法超越我。
   那四位中,有三位就算要努力,也只能革阎王的命。另一位,回去之后,就让他到洛阳给李存勖当保镖。而自己,鸿图可大展。
   接下来,挟平蜀之势,南诏,荆楚,湖南,吴国,吴越,南汉,闽国,安南,塞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汾阳王啊,我离你越来越近了。
   事实上确是如此,从阴阳距离来说。
   郭崇韬走进李继岌的府门,当他的腿抬起,迈上通向内堂的台阶时,一阵巨痛从脑后传来。
   杀人凶器据记载是一把挝,挝,长一丈三尺,柄端或铸以拳型,拳握铁笔,是为笔挝。又或铸以拳型,独伸出中指(不礼貌),是为金龙挝(大概是点穴用)。又或挝头如瓜形,称为朝天挝。
   如果大家对冷兵器不感冒,记不住这件凶器的样子也没有关系,因为杀死郭崇韬的是另外一样东西:欲望。
   郭崇韬静静的倒在台阶之上,身体呈向上的角度,头骨粉碎,血流一地。
  痛惜,为郭崇韬,也为李存勖。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7-9 11:24:43 | 显示全部楼层
风消云散
   人总是要变的,但谁也没有李存勖变的这么面目全非,仿若搞了韩国八日游。
   转眼间,一个不怕死不怕累的封建主义铁血战士变成了贪图享乐的腐败分子,一个以身作则、知人善用的领袖蜕变成雄猜的权力野兽,一个仁爱宽厚,善抚下士的统帅变成了冷血无情的独夫,一个充满智慧,拥有超人决断力的帝王变成优柔寡断、错招不断的昏君,一个具有高超管理手段的高管变成连老婆都管不好的失败男人。
   这一切的变化,不需要任何时间来铺垫,不需要任何事由为中介,真正实现无缝连接,顺畅自然的就从前面的无敌状态转变到后面的无聊状态。
   也许,唯一的解释就是他从来就没有变过。
   无论是身冒箭矢,冲锋陷阵,还是纵马猎场,弯弓取雁,是弹词唱曲,还是高唱军歌,是指挥千军万马还是编排戏剧演出,是猛追穷冠还是逮着兔子就放鹰,是收编义子或是管理后宫,在李存勖看来,不过一个玩字而已。
   现在,梁朝已灭,李存勖已经证明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玩过他,既然战场上没有合格的玩伴,他只好将无穷的精力放到与已斗上。具体方式有夜生活,摔跤,戏曲,自助游,打猎等。
   这些娱乐活动并不离谱,至少没有玩木匠,踢足球,做生意,逛青楼这类玩意。
   像夜生活,康熙的后宫人员编制也不小。像摔跤,韦小宝知道的,这个东西强身健体,皇帝最爱。而戏曲音乐之类,唐玄宗编的《霓裳羽衣曲》放到现在,格莱美要给他颁奖,他本人可能都不愿意去。又比如自助游(现在叫公费旅游),如果宣传到位了也叫微服私访(考察),乾隆一搞就是一个系列。
   再说打猎,这个东西更没错了,锻炼身体,精进射术,有益骑技,属于大练兵项目,清朝皇帝专门设木兰基地,每年定期举行。
   但李存勖牛就牛在,以上项目他是全能王。我们知道培养一两个兴趣爱好叫陶冶情操,培养一大堆兴趣爱好叫玩物丧志。李存勖算是达到了这个层次,他的爱好里顺便一项,都接近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就拿打猎来说,其不求场地,不分时间,不论随从,以及造成的轰动效果,着实让人望尘莫及。
   李存勖打猎时,一般会发生下面这种情况。
当李存勖的打猎队伍浩浩荡荡的开出洛阳城后,天地就该变颜色了。
   到了地方,也不知道乡亲们是不是搞了消息树这种先进通讯工具,反正,李存勖还没进村呢,就是平地一声吼。
   大家来打猎啦,快收衣服啊!(唐朝百姓将皇帝称为大家)
   一时之间,人潮汹涌,家里有钱有粮的大户,赶紧将东西藏到地窖里,没钱的就省事了,直接打打包,抓两件衣服,就往山上跑,这个形势,比鬼子进村还要夸张。
   更奇怪的是,不但百姓跑路,在逃山的前列,还跑着县里的一些公务人员,比如捕快,衙役等等,更吃惊的是,平时坐办公室不锻炼身体的县太爷也不甘人后,冲到了最前列。
   我们知道,招待天子是下面的小官们梦寐以求的机会,别管多少钱,就算卖老婆卖孩子也要硬着头皮上,只要招待的好,先升官,再发财,收回成本,赚取利润那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段凝就是这么发家的。
   而县太爷跑得比兔子还快,也不是不想进步,实在是进步不起,李存勖不是一个人来的,老婆孩子,宫女一大堆,小小的县城财政那里招待得起的,当年曹雪芹的家就是这样被吃空的。
   光是吃喝倒罢了,李存勖还领了一大群太监伶人过来,这些人虽然无力挽强弓,但敲起竹杠,一个比一个有精神。
   一个大神好对付,大神们组团来打秋风,那就要老命了,万一招呼不周,破产了不说,说不定直接牺牲。
   请不起,那就只有跑了,十年寒窗或十万雪花银换来的官位也不要了,衙役们公务员的身份也不要了。
   谁爱干谁干去。
   李存勖打猎的情况大抵如此了,经过对爱好的深入挖掘,他又成功完成了一个转变。
  
   夜,襄州,某军事关口
   此时,正是十二月,冬天的夜天显得特别长特别冷,守关的将士也禁不住低温回到了堡垒,只剩数名新兵蛋子被老兵使唤出来守夜。
   夜半时分,四下里空寂,偶有风扫过仅存的落叶发出呼呼的声音,突然,有一阵轻脆的声音响起。士兵从半醒半迷糊中惊醒。
   有人!
   唤出声时,十余匹马像风一样掠过关口,铁蹄一扬,踢开了拦路的木栅,一声惊雷似的声音响起。
   我乃荆南节度使,拦我者死!
   不一会,这十余人冲过关卡,扬长而去。
   这位勇闯唐朝二线关的人不是别人,正是给李存勖出攻蜀建议的高季兴。因为在洛阳遍地是向他伸手要钱的太监跟伶人,高季兴就是把内裤当了也应付不了。只好脚底抹油,开溜了。
   回到自己的大本营江陵后,高季兴请来了他的谋士。
   “好险,差一点回不来了。”
   然后,他告诉自己的谋士一个判断。
   “李存勖常举起手对手下说,吾于十指上得天下。由此可见,李存勖此人居功自傲,只怕长不了了。”
   可二年以后,高季兴再一次推翻了自己的判断。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7-9 11:27:46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成都传来消息,李存勖借他吉言,成功拿下蜀地。
   据记载,收到这个消息时,高季兴正在吃饭。噎没噎着不知道,只知道高季兴同志手一哆嗦,筷子掉到了地上。
   “这是老夫的错啊!”
   不能理解为高季兴在为自己的建议忏悔,他更不会为蜀王担忧,他只是在担心自己的荆南会不会成为下一个目标。
   此时,一个稳重的身影出现在面前,此人弯弯腰抬起筷子,抚去上面的浮尘,镇定的告诉他。
   “实在不用担忧,这件事对我们来说未必不是好事。”
   “唐主得到蜀地之后只会更加骄奢淫逸,他的日子已经不多了。”
   此人梁震,四川邛州人,唐朝进士 ,梁震兄比较倒霉,好不容易考上了进士,可考试主办单位大唐却被朱温给灭了。他又不想给朱温打工,只好打包回家,经过荆南时,被高季兴强行招聘为头号智囊。
   看来,梁震的进士不是白瞎的,此时,湖南的楚王马殷听说成都被李存勖占了,日夜当心唐朝的兵马顺江而下,表示要交印绶上去,而梁震却已经看到了李存勖灭亡的影子。
   事实上,不只有梁震看到这一点,此时,南汉的使者回到了广州,报告他们的国主刘陟,李存勖贪玩,我们不用再害怕他了,以后的贡品也可以省下了。(不足畏也)
   而另一个人比他们更早预测到了李存勖的结局。
   二年以前,大概是高季兴壮着胆子去洛阳时,在长江的下游,吴国谋士严可求对大丞相徐温说了一番话。在这之前,朱温在责怪严可求不让自己出兵,以致让李存勖轻松就灭了梁朝。
   “听说唐主刚刚得到中原就开始骄傲,管理下属毫无章法,不出数年,必有内变。我们等着看吧。”严可求望着北方,悠悠说道。
   好吧,那就等着看一个让天下枭雄闻风丧胆的战神怎么为天下人笑。
  
   以下一连串事件看似偶然,但其实必然。
  
  
   在天下英雄翘首以盼时,有一个人向洛阳出发了,他倒不是想亲眼见证李存勖的结局,实际上,他是想想看看自己的结局,而从以后的事情进展来看,正是这次远行,触发一个接一个的关联,最终导致了那场惊天动地的变故。
   这个人有很多名字。朱简,那是他亲爹妈给起的。现在,他叫李继麟,那是李存勖给他起的,我们一直叫他朱友谦,那是朱温给他起的。
   朱友谦收拾行李,告别家人,准备到洛阳看看形势。
   他收到一个让自己睡不着觉的消息。
   事情的来由是这样的,郭崇韬率领大军向蜀地进发时,朱友谦在他的河中府搞了一次大阅兵,为大军壮胆行色,还特地叫了儿子跟随西征大军,一来锻炼锻炼,二来也为老朋友李存勖尽一份力。
   但没想到拍马屁拍到马腿上了。据李存勖身边最红艺人景进分析,朱友谦突然阅兵,可能是以为郭崇韬的大军要去讨伐他。
   果然,这个世界是不缺少借口的。这样算来,秦桧同志就太不敬业,搞倒岳飞只用了一个莫须有。
   等郭崇韬进入成都后,景进同志的说法又变了。
   郭崇韬在蜀地不回来,就是准备与朱友谦一内一外,准备变天。
   反正人嘴两张皮,怎么说怎么有理。
   而景进能百忙之中抽出空来执着诽谤一个人,自然是有原因。
   朱友谦很抠门,此人占据河中,辖下有著名的国有企业盐池,他坐收国企利润,竟然不懂得有钱大家赚的道理,屡次拒绝景进等人的吃拿卡要请求,这就太不讲究了。

  4.143
  
   收到消息后,朱友谦做出了一个决定,上访对质。
   支撑朱友谦大无畏向洛阳进发的是他的信心。
   前些年,朱友谦坐镇河中,独挡一面,在反梁战场上起到了关键作用。在成功灭梁后,朱友谦一家受到了超规格的待遇,他的儿子只要不穿开档裤了,就可以封官。据统计,除了他本人是节度使外,他的两个儿子也是节度使,另一个儿子年纪轻点,就先当个刺吏凑合一下。
   这等荣耀,就连李存审、李嗣源和郭崇韬都赶不上。
   而让朱友谦底气十足,准备与景进对薄御堂的是他的手中还有一面铁券。
   所谓铁券,就是皇帝赐给功臣,以示褒奖的铁制品,此外,还被赋予一项特别的功能:恕十死。
   但实际上,这个铁券并不包救一切,因为在赐给铁券时,皇帝一般都会埋个伏笔,在恕十死之前写一句:自非反逆。(有时也不写,约定俗成。)
   你要是造反,那是不保的。
   走时,朱友谦认真叮嘱老婆,好好收着铁券,等我回家。
   显然,他还没搞清楚状况,并不知道当自己跟在蜀地的郭崇韬联系在一起时,其名字就已经登记在阎王注册簿上。
  
   正要收拾你,怕你在河中府不服判决,你就自个送上门。
   公元九二六年的初六,朱友谦到达洛阳。说是上访,李存勖没有见他,说是对质,景进不愿意理他。于是,他的这一趟就变成了投案自首。
   第二天,成都就发生了大事,郭崇韬被杀。等消息传到洛阳,一轮大清洗席卷全城,朱友谦主动投案,也没有得到宽大处理。
   一天夜里,蕃汉马步使朱守殷率兵包围了朱友谦在洛阳的住所,将他赶了出来,然后驱赶出城,杀死在徽安门外。
   不久后,他的两位节度使儿子,以及在河中的家属全被请去地府团聚。
   最后,还剩一个人,澶州刺史朱建徽是朱友谦的儿子。李存勖没有忘记他,已经秘密派出一个杀手。
  
   夜,魏州(时称邺都)
   城门早已紧闭,守城的士卒正在城楼上打盹,突然,有人在城下大喝。
   “快开城门!”
   门卫伸头,往城下望了一眼。连忙下楼打开了城门。叫门者策马奔出城,消失在夜幕当中。
   望着这队夜行客,门人愣了一会,大半夜的不睡觉跑出城干什么?想了一会,他一拍脑袋,似乎猜到了什么。
   第二天清晨,这位门人赶紧到魏州府衙找到邺都留守王守言报告情况。
   “史武德昨天半夜驰马出城,没有说到那里去。”
   史武德,是武德使史彦琼,伶人出身,现任邺都监军,武德使是皇宫内务府的一个官职,史彦琼算是从中央调到地方锻炼。而王正言是前租庸使,被孔谦当过空气的那位,当然,空气到那里都是空气。王正言除了领工资,喝茶,看报纸,其它的事一概不管。
   “半夜出城?出就出呗。”
   王正言回到了和尚状态,空,万事皆空。
   门人欲言又止,他本来思考了很多东西准备汇报,但看领导对八卦的事情一点也不感兴趣,他只好就此打住。
  好在,领导不爱八卦,群众是喜欢的。
在早些天,魏州城内流传开一个皇家机密。
   “你知道朱友谦和郭崇韬在洛阳的家属为什么被杀吗?”
   “为什么?”
   “听说郭崇韬将魏王李继岌杀害,已经在蜀地称王了。朱友谦是内应!”
   “真的!”
   “还有,还有,听说皇后因为儿子被杀,母老虎发威,怪在唐帝头上,已经把唐帝杀了。”
   听说?听谁说的?人民群众宽怀大度,没有追查,反正就是有那么一个人。他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而且向来公开透明,乐于传播真相。其地位相当于专门解密的维基网站。
   现在,门人又放出史彦琼夜半出城的消息,于是,这个传言又有了下半部分。
   “现在皇后杀了唐帝,已经传史彦琼回去商量怎么处理后事。”
   不得不说,人民群众的想像力是无穷的,我们也不得不庆幸一下,多亏我们有新闻联播,有新华社通稿,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经过菜市场大妈、沿街卖炊饼的武大,茶馆以及一切其它馆的传播,这个秘密全魏州人都知道了。
   事实真相我们都知道,郭崇韬,朱友谦以及他们的家属已经被一锅端了,史彦琼半夜出城,只是去执行李存勖的密杀令:诛杀澶州刺史朱建徽。
   但事实胜于雄辩,传言胜于事实,因为大唐中央一味封锁消息,这个传言就趁势占据了新闻头版,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真相的渴求。
   但传就传了,顶多帮助一下消化。能有什么用呢?
   当然是有用的,正所谓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有一些魏州同胞因为刘玉娘的事情一直没搞清楚,再没心思吃饭了,都忙着转发。
   本着信息分享的原则,他们出城,前往贝州。
   那里,有一支魏州子弟兵。
  
   在数天前,从防御契丹的前线瓦桥关退回来一支队伍。在唐代,除了常驻的边防军外,还经常抽调一些军镇的部队去驻守一些重要的关卡。当然,他们是有出差期限的。
   这支部队属于魏州编制,履行完一年的戍边任务后兴高采烈的往魏州赶,毕竟离家一年,能活着回来见到自己的亲人,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可行到贝州时,突然接到命令。
   驻守贝州,以待后命。
   命令是李存勖下的,据记载,他是怕魏州城兵力太弱,这伙兵回去后会影响魏州城的安定繁荣。但显然,李存勖忘了他之所以叫李存勖而不是朱邪存勖,正是因为六十年前,有一队戍兵不能按时回家,在将领庞勋的率领下哗变起义,从而给了他爷爷李国昌一次建功立业的机会。
   家在眼前,却不能回。但好在还算太远,经常有家属来这里看他们。
   探望的家属在叮嘱注意身体之后,也悄悄的将那个传言告诉了他们。
   这一次,谣言真的要猛于虎了。
   谣言都是给愤怒的人准备的,魏州的人早就窝了一肚子火,李存勖欠他们的太多。

  4.145
  
   李存勖能够得天下,除了太原的老班底,贡献最突出的便是魏州,这里供应着大军的粮食,还有八千多能征善战的银枪兵。他们跟随在李存勖的身后,出生入死,只望博个功名。
   但到了李存勖坐镇洛阳时,就把他们忘记了,许多优秀的银枪将领没有分到一块自留地。
   按理说,李存勖吞并梁境,是天底下最大的地主,随便均块地就有了。但问题正出在随便上面,有的人随便起来不是人,李存勖随便起来乱认人。
   话说那天李存勖进入大梁,突然有一人冲到马前,拦住了李存勖。
   李存勖一看,大喜,这位拦路人叫周匝,伶人,原是李存勖的当红演员,在胡柳坡一战中被梁军俘虏。据记载,李存勖以后经常想起他。他有没有想死在胡柳坡的周德威就不知道了。
   他乡遇票友,李存勖非常兴奋,他本以为周匝已经被处决了。
   据周匝介绍,被绑到大梁后,全靠大梁的两位兄弟仗义相救。救人的是梁教坊使陈俊、内园栽接使储德源。
   周匝请求,为了报答他们的救命之恩,请陛下拔二个州给他们。
  
   这就怪了,他们救了你,你天天唱大戏给他们听不就得了,凭什么要让李存勖拔两个州出来?土地,官职可是稀缺资源。
   李存勖头脑一发热,点头答应。
   说了就要兑现,虽然郭崇韬百般阻拦,但周匝百般游说,终于一年后,戏班班主陈俊和菜园子储德源双双携手把任上。
   虽然地多,但架不住这么随便封,到最后只好委屈一下军队的大佬们再当二年无地的贫下中农,这里面,就有不少魏州的将领没分到应得的胜利成果。
   这只是李存勖欠魏州之一,其它还有很多,比如有一天,当时的邺都留守张宪打了一个报告,汇报了一个新情况。
   魏州各营里最近不见了一千多名妇女。
   张宪同志猜测可能是皇上的出巡士兵经过魏州时把她们拐走了。
   这可算是冤到家了,李存勖的手下那帮军士虽然飞扬跋扈了些,但魏州的兵也不是吃素的,借他们一个胆,也不敢抢兄弟单位的军嫂。
   实质上,这些妇女是被景进拐跑了,拐走之后,全送到李存勖的宫里去享福。
  
   以上所述的人情债,李存勖是不同意的,他的字典里本没有欠这个字。
   天下都是我的,我怎么会欠?
   世间亘古不变的道理是,欠债总是要还的,不管你认不认帐。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7-9 11:34:46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元九二六年二月初,夜晚。
   这个世界上大概有三种人的脸色最难看,落榜的书生,戴绿帽的丈夫,最后一种是输光的赌棍。
   这一个夜晚,又光荣的产生了一位输得只剩裤叉的赌棍。从赌房出来时,两袖清风的一位低级士兵脸色铁灰。
   此人,小兵皇甫晖,魏州土著。
   一般来说,打牌输了,顶多骂两声,然后想办法捞点本钱来换换手气,但这位皇甫兄因为脾气比较大,一换就要换天子。
   升职升不上去,出完差了回不了家,打牌还输了,这算什么世道?
   反他娘的。
   打定主意,皇甫晖很快找到了一些死党。
   “圣上现在是生是死都不知道,正是乱世造英雄的时候,不想碌碌无为的跟我来。”
   反了反了,真的是反了,我见过没饭吃造反的,没发工资造反的,被陷害将死时造反的,也有纯粹为了想当皇帝的伟大梦想而造反的,只是因为赌钱输了就揭杆起义的,这是头一回。
   很快,有些同志被皇甫晖煽动了起来,但正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千秋革命路茫茫。家伙已经操起来了,但从那里下手呢?
  
   这位皇甫晖应该是有些造反天份的,在没有策划的情况下,马上就抓住了最关键的东西。
   欲成大事,必扯大旗,自己一个小卒子(一穷二白)要领导大家红红火火闯九州是不现实的。
   好在,这个世界上能充带头大哥的到处都是,皇甫晖领着数位敢死兄弟冲进了指挥使的家。
   刀,渗白,照着头目杨仁晟的脸。
   这位杨兄有点发怵,突然自己的手下冲进来,还要求造反,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这会,刀都差点架到脖子上了,他还准备跟这些兵讲讲道理。
   大事已发,打哈哈是不受欢迎的,皇甫晖没有废话,一刀砍下了杨仁晟的头,算是祭旗。
   杀了杨仁晟,还有后来人,另一位被看中的中层干部显然没有吸收血的教训,打死也不愿意领头。于是,皇甫晖就顺手将这位铁骨汉子的头一并砍了下来。
   这世界上还有大胆的没!
   皇甫晖一声怒吼。做为一名赌棍,输了钱怪皇帝,造反时不迟疑,杀人时不眨眼。他也算是赌棍中的极品了,很多年以后,一件事情再次见证了他的无赖。
  
   据史料记载,很多年以后,皇甫晖径直冲到一位节度使家里,那时,皇甫兄挂着卫将军的虚职在首都混吃等死。
   进来之后,皇甫晖一边笑着,一边不怀好意的对节度使说道。
   当年我们兄弟一起起事,竟然还成功了,算起来,这个事情毕竟还是我起的头,现在哥哥发大财了,难道还不照顾一下小弟。
   说完这句,皇甫晖突然拉下脸,历声说道。
   要不然,现在就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祸起坐中)
   一个离职人员敢叫板节度使,还欺欠到家里来了。这还是天子脚下,朗朗乾坤吗?
   但这位官职高的兄弟不敢多说,连忙摆酒,又奉出一大堆财物,才放安抚住这位颇具江湖大哥气息的老同事。
   喝完酒,拿着钱,皇甫兄连声谢谢都没有,抬头挺胸,扬长而去。
   这位被敲竹杠的节度使只所以肯吃哑巴亏,是有历史渊源的,他跟皇甫晖之间,确有些不得不说的往事,在皇甫兄开始闹革命的那个晚上,他是一位裨将,叫赵在礼。
  皇甫晖连杀二人,最后看中了他。
皇甫晖口袋空空一声吼时,赵在礼在睡觉,可见其人算是心宽体胖型的,出这么大事了,还睡得着。
   但总算不是死猪一条。
   外面的门被撞开之后,赵在礼终于醒了,往外一看,只见皇甫晖一只手拿着刀,一只手擒着两个脑袋,杀气腾腾的冲进来。顿时吓得连脚指甲都醒了过来。
   话说赵在礼以前是幽州刘仁恭的手下,还曾经在沧州工作多年,沧州那个地方曾经是节度使坟场,造反之事层出不穷。赵在礼一看这架式,不由得唤起了并不遥远的记忆。
   大事不妙!
   碰到这种事,走为上计。赵在礼就是靠这个才活到的今天。
   连衣服都来不及穿,赵在礼从后门蹶出,踱到墙跟就往上爬。但可惜,因为是干部,又有二三年没亲过上过阵,身体素质有所下降,刚爬到一半,一只有力的大手抓住了他的脚踝。
   赵将军要去那里?下来说会话吧。
   望着那两颗血淋淋的人头,以及皇甫晖疯狂的脸腥红的眼。赵在礼先生没有任何的迟疑。
   “兄弟首倡义举,哥哥我义不容辞。这大旗,我扛了!”
   “很好,现在我们回家去。”
  
  
   郭崇韬同志当日西征时,曾经给李存勖提过一个建议,让邺都留守张宪调到中央担任宰相。
   李存勖还算听话,果然将张宪调了回来,但没有了郭崇韬的支持,张宪就是想当租庸使都当不上,何况宰相。很快,他被打发到太原。
   这个世界冥冥之中总有些天意,如果张宪在城内,这一千多乱兵只怕进不了老家魏州,没有根据地,他们就会成为流寇,发展下去,顶多占个梁山当当山贼。
   郭崇韬啊,郭崇韬,你是故意留了伏笔,还是无心之作?
  
  
   有管理才能的张宪调走了,留下了糊涂和尚王正言,王正言也就罢了,顶多不管事,不管事至少还比乱管事要好一点。
   这会,邺都监军史彦琼已经出色完成了李存勖交付的刺杀任务,又回到邺都主持大局。但事实证明,这位伶人监军也就能干点杀人的事。
   二月初四的晚上,有一个人行色匆匆的找到史彦琼。此人是都巡检使孙铎。
   使君,贝州乱兵已经杀到临清,看样子,他们要回魏州。请打开军库发送兵器。
   这里说明一下,以前的兵器都是管制用品,除了当班的士兵之外,是不准把刀枪拿到家里随身携带的。
   而都巡检使是专门巡察州城,镇压叛乱的职位,这位孙巡检对本职工作是有心得的,他提出只要在城外设伏袭击,这伙乱兵必然会离去。
   这是魏州兵变最好的解决办法,也是最后的机会。
   听完报告,史彦琼鬼诡的望着这位孙巡检,这位兄弟是戏剧界的高才生,唱过的戏比人家听过的歌还多,对一些狗血剧情相当了解。
   要我发兵器,你们出了城转身就跟那伙人一起干吧。
   史彦琼笑了笑,然后掐指一算。
   “急什么,就算来,也得六天才能到魏州。”
   唱戏的就是唱戏的,有的是经验,从临清到魏州如果按戏班子下乡的速度,确实是要六天。
   可赵在礼太不讲礼,不按剧本说好的进场,当天深晚就攻到了魏州城下。
   这天夜晚,史彦琼打开城门,直接跑路了,做为一名监军,他当然有责任向李存勖汇报情况。
   孙铎同志组织士兵抵抗了一阵,但望着四面涌入的乱兵,明白魏州城已经守不住,此时,他倒没有就地牺牲以身殉城的愚忠思想。
   他也没有马上就逃,反而向城中央奔了过去。他是去接老娘的。
   带着老娘走吧,去投小种经略相公也好,去投史家庄也罢,最好是去梁山。魏州是呆不得了。
  领着老娘,杀开一条血路,孙铎离开了魏州,如王进一般神龙不见了尾。

  4.148
  
   这一天天亮的时候,责任人,邺都留守王正言终于醒了。
   听闻自己的邺都冲进来一伙乱兵,一向蒙胧的王正言突然清楚了,连忙下令。
   传书吏,我要上奏此事,严惩这帮乱兵!
   王正言同志还兼着礼部尚书,关键时刻,还能相信组织,相信法律,相信礼仪。
   可等了半天,没有人上前。王正言虽然修过心,养过性,念过经,但看到大家都不干话,也经不过佛都发火了。
   “人都那里去了?!”
   “尚书,乱兵已经入城,大家都保命逃跑了,还能叫谁啊。”随从不忍心看王正言破了嗔戒,不禁点醒。
   世界乱了,人心散了,那里还有什么组织,什么下属。
   王正言恍然大悟,好在他只当了数年和尚,后面还了俗,所以脑筋并未完全僵化,至少还知道跑路。
   连忙走到马厮,要求管马的提供一条快马。
   “王尚书,你老婆孩子都被抓了,那里还有马。”
   什么,老婆孩子都被抓了?什么时候的事?
   王正言念了半辈子的经,现在终于体会到什么叫六大皆空。这证明,实践出真知。
   步出府门,王正言看到了赵在礼,一时之间,双腿一软,如悟空见唐僧,唐僧见观音,纳头就要拜。好在,赵兄也是厚道人。
   “尚书何必多礼,兄弟我也是被逼上梁山的。”(仓卒见迫耳。)
   魏州又回到了军人的手中,这支号称牙兵第一的魏府兵将再一次挑战天子禁军。
  
  
      
   在史彦琼的努力奔跑下,不用六天就到达洛阳,向李存勖汇报了魏州兵变的消息。
   听说自己的第二故乡被人占了,李存勖真的是愤怒了。
   不惜一切代价,一定要让魏州那帮造反专业户知道我的利害。
   可发完火之后,李存勖发现一个问题,手下无大将。
   这个世界上还有谁可以替他平定叛乱?
   关于这个问题,李存勖去问了马绍宏,马公公刚刚顶郭崇韬的班,如愿以偿的当上了枢密使,但官职的提升对智力的提升是没什么帮助的。
   马绍宏抛出了他的万能答案。
   “李绍钦可以担当大任!”
   李绍钦,自然就是段凝,马公公确有职业道德,收了段凝的钱,屡荐屡驳,屡驳屡荐,一定要办成事。这样的好人,现在不多了。
   好吧,那就让段凝上吧。
   段凝兄终于成为了招讨使,但他明显搞不清楚状况。
   你可以说李存勖狂傲,可以说李存勖贪玩,可以说李存勖奢侈,但段凝兄,你要是认为李存勖傻,那可能你才是真的傻。
   段凝的东征成员名单递上来,里面的成员竟然全是他的旧部。这就奇了怪了,你把梁朝的人又组织起来,到底是为我去平叛,还是准备复辟梁朝?
   事情办到这一步,段凝兄弟只好过一把干瘾,立马歇菜。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7-9 11:4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段凝是不能用了,就是马绍宏愿意赌断子绝孙这样的咒也没用。但魏州的乱子总是需要人去平定的,最后时刻,李存勖的贤内助刘玉娘终于出了一个主意。
   “魏州小事,让李绍荣去就可以了。”
   李绍荣,是元行钦,刘玉娘商场中人,突然这么看得起元行钦,当然是有原因的。
   不久前,刘玉娘亲自作主,将李存勖宠爱的妃子送给元行钦做填房,据记载,这位妃子生有儿子,有可能还在哺乳期。可刘玉娘同志公然违反劳动法,让这位妃子下了岗。半夜用一顶桥子送到了元行钦家。
   打压床上竞争对手,拉拢军队将领,刘玉娘一箭双雕,现在,她要用推荐彻底确认,元行钦是她的人。
   李存勖表示同意,元行钦曾经救过他的命,他办事,李存勖很放心。但实际上,元行钦无法让人放心。
   他们都忽略了一个问题,元行钦是一员猛将,万人之中可以取上将首级,但他要统率兵马,攻城夺地,就显得力不从心,我们已经介绍过,攻城是个技术活,最尖端的技术活。
   元行钦失败了,大军进驻魏州城下,劝降无用,进攻受挫。反而让魏州城内的人坚定了信心。
   到了此时,李存勖终于意识到人才的可贵,也许,该重新装上战袍,亲自上阵。
   他打算这样干,这时,有很多人告诉他,圣上并不是无将可用,至少还有一个人可以替君分忧。
   此人,今年刚满六十,却有四十七年工龄的李嗣源。
  
   三年以前,李嗣源的三千铁骑撞开了大梁的城门,不久后,李存勖也来了。
   巨大的喜悦袭来,李存勖兴奋的拉着李嗣源的衣服,用头撞了一下李嗣源。(不知道撞的是那个部位。)
   “吾有天下,卿父子之功也,天下与尔共之。”
   共之?共产主义我们奋斗这么多年还没有实现,何况这些封建分子?
   当年,项羽对刘邦说先入关者为王,刘邦还对韩信说分封天下,王建说拿下成都,我们轮流当老大,朱元璋还建功臣庙,要永远怀念革命战友。
   共之,是一个理想,也就是说,这是一个经过包装的谎言。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东西可以分享,一杯消愁的烈酒,一个精彩的故事,一段光影斑澜的长路,自行车的温馨后座,硬盘里的多情种子,躺在铅皮盒里那块散发清香的橡皮擦。
   但绝不是权力。
   所以,李嗣源忍着被撞疼的身体,嘿嘿一笑。
  他没有当真。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及公众号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星虎 ( 黔ICP备05004538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3 05: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