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1-11-29 22:00:26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432
斯大林格勒战役
——重点进攻
保卢斯已经尽力了……但他仍不能将第62集团军赶入伏尔加河。最后这5公里他似乎永远也走不完。有一点不容忽视,那就是战斗旷日持久打下去,苏军预备队便会源源不断出现,而德军则完全没有预备队。
所以,越是这样,保卢斯上将的内心就越焦急。9月末的最后几天,德军改变了进攻战术,他们不再以“师”为单位盲目冲锋,而是为了保持一定的机动能力,发明了一种名为“风暴突击”的战术,进一步缩小进攻范围,不断地改变突击方向。德军以10人为一小组,携带狙击手、机枪、迫击炮、火焰喷射器等轻型武器,开始逐屋逐层地与敌人打巷战。
于是,“逐屋争夺,寸土必争”,成了斯大林格勒战役最好的注释。这种几近盲干的战斗发生在城市每一个角落里:写字楼、街道、工厂、住宅、地下室以及楼梯间,“战士们根本无法想象到在废墟中等待他们的是什么……”德国人开始称这种看不见的战争为“鼠战” (Rattenkrieg)。“可笑地占领了厨房,但仍然在争夺客厅……”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残酷性远远超过了凡尔登,在这种绝望的混战中,所有战线均消失了,从地下室、坍塌的房屋、掩体和废墟中出来的苏联伏兵,犹如从天而降的天兵,让德军遭受了惨痛的伤亡。
现在,德国士兵亲眼目睹了斯大林格勒的毁灭,却感受不到一丝一毫的喜悦。他们不喜欢这种巷战,这种近距离的格斗完全超出了常规的作战方式,让德国人感到无从下手。从9月17日开始,一支苏联水兵就在靠近伏尔加河河畔一座高达15米的大仓库内固守。为了阻止德军坦克逼近,水兵士兵竟自己点燃仓库,在熊熊烈火中拼死抵抗。当水用完后,他们还不得不收集尿液来冷却马克沁重机枪。
一名参加了此次战斗的德国士兵后来感慨道:“真野蛮!俄国人竟自己放火烧自己!他们已经不是人了,而是魔鬼——不怕子弹和硝烟的魔鬼……”
9月22日,直到大火熄灭,德军才爬上屋顶,向下面甩手榴弹后,这里的战斗才宣告结束。德军一共在废墟中挖出了40多具尸体,而自己却损失了一个连!和整整5天时间!
类似顽强的抵抗,也出现在斯大林格勒市中心那些得到加固的建筑物中,为了占领这些建筑物,德军损失了很多的兵力。但一天最多只能前进几百米——有时还要倒退。因为苏军一有增援到达即刻投入反攻,绝不拖泥带水。红军同样损失惊人,有好事者后来曾做过计算:“一名新到的红军士兵的平均生命已少于24小时,而一名红军军官则不多于3天!”
苏军每天都会发起反冲锋——有时在白天,有时在晚上。但更多的战斗发生在深夜,崔可夫特别强调苏军“因加强夜间攻击”,一方面是因为德国空军无法在夜间发挥其功效,另一方面则是他主观地认为德国人对黑夜有种恐惧感,“一旦红军在晚上发起攻势,不分昼夜的作战会把德国人的精力消耗殆尽。”
顷刻间,负责挖土的铁锹和匕首供不应求了。事实证明,冷兵器才是夜间战斗最好的武器——比冲锋枪还管用。在巷战中,上弹匣实在是件奢侈的事情,而匕首和铁锹可以悄无声息地干掉敌人。战士们不得不在铁锹上刻上自己的名字,而且睡觉还要枕着睡——以免被别人偷走了。后来,德国人也发明了一种办法,那就是在降落伞上挂照明弹,让黑夜变成白天,这才遏制住苏军疯狂的“铁锹”行为。
眼下,随着时间的推移,保卢斯头顶上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了。来自于北方的威胁并没有消除,朱可夫蠢蠢欲动。但是,在草原上德国人毕竟是不吃亏的,而巷战中,德军的伤亡人数在飞速地增长,从9月13日到26日,德军每天伤亡3000多人,但仍然不能占领全城。战士们的士气也一天天低落下去,一名德国士兵在家信中哀叹: “我们不久就可以占领斯大林格勒,但是它仍然在我们面前——相距如此之近,却同时又像月亮那样遥远”。
甚至,保卢斯自己也对攻取斯大林格勒失去了信心。许许多多相关的压力和批评,“从早到晚”地涌向保卢斯,这使得他的情绪极度紧张——笔者在上文曾说到,B集团军群总司令魏克斯上将曾保证9月15日必会拿下这座城市,可如今已经10月份了……这种紧张情绪导致保卢斯患上了痢疾,上吐下泻。据当事人追述,“保卢斯长久地盯着斯大林格勒大比例尺的详图”。最后,他做了个疯狂的决定——将那些掩护集团军侧翼的新锐步兵师从北翼调入市区,而那些在巷战中损失惨重的师,则调去掩护集团军从顿河延展至伏尔加河之间狭长的侧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