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1-9-24 11:45:35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建的身边有很多人,这些人形式多样,特点鲜明,比如忠诚铁杆的晋晖,深谱王霸之道的周庠,能征善战的王宗涤,飞扬拔扈的王宗佶,能言善辩的唐道袭,熟知规章的韦庄,但只有一个人得到过王建的高度评价。
建蜀之后,王建任命了一位同平章事(宰相),并评价道:“不恃权,不行私,惟至公是守,此宰相之任也。”
受表扬的人正是上面提醒王建除了父亲更是蜀帝的张格,提起这位兄弟大家可能比较陌生,但要是说起他父亲那可是如雷贯耳,正是当日围攻太原的总指挥张浚是也。
张浚前辈因为跟青州王师范来往,在朱温的地盘搞恐怖活动,被朱温派刺客收拾了,而张格因为收到风声,逃到了成都。
为人正直,不贪污不受贿,还很谦虚,宰相的不二人选,这就是王建对张格的评价,但实际上,王建一生阅人无数,看走眼的也不少,这就是其中一例。
张格确实不收礼,收礼就收二千金。
一天,张格的府上来了一个人,此人是当朝飞龙使唐文扆,飞龙使,管御马的,唐文扆不好好的给马上草料,跑到宰相府上,当然是有事的。
进来后,唐文扆开门见山。
“张相公,我是受贤妃娘娘之托,前来走这一趟。”
如果只是个弼马温的角色,张格同志也就打发一点,奉茶送客了,可要是贤妃的代表那就不能小视了。
贤妃徐氏,王建最宠爱的妃子之一,据史书记载,国色天香,但不算王建后宫部队里最漂亮的,最漂亮的那位叫小徐,是贤妃的妹妹。
表明了靠山,唐文扆也不兜圈子,直接提要求。
“请张相想办法扶持贤妃的儿子王宗衍登上太子之位!”
果然上门没好事,听完唐文扆的来意,张格沉入到严肃认真的思考当中,这个事情风险太大,前些日子同事唐道袭卷入太子(前任)事件,活活壮烈牺牲,毛文锡跟潘峭也被打得只剩半条命。
刚要开口婉言拒绝,可眼前一亮。
“好说,此事包在俺的身上。”
晃亮张格双眼的是一箱黄金,不消说,你们也知道,共二千两。
收了钱,自然是要办事的,可收钱容易,办事难,要把王宗衍扶上太子宝座实在不亚于把丫头扶上太太的宝座。
论年纪,王建十一个儿子,要是倒着数,王宗衍倒是可以称老大,最主要的是,这一年,这位老弟还没成年。论体育项目,死去的王宗懿能拿第一,而王宗懿绝拿不了第二。平时王宗衍也不注意学习,表现也不突出,光靠母亲的宠爱就想当太子是不现实的。
而据后面的事情来看,王建早已经有了人选,一位是雅王王宗辂,据说入选原因是像王建本人,另一位是信王宗杰,此人聪明,有才华。而王宗衍并没有入围。
当然,困难总是有的,没有难度,这个任务就不值二千两黄金了,继金子照亮双眼之后,张格的大脑也开了窍,马上就想到了一个方法。
在听完张格的计划后,唐文扆不得不叹服,要论搞阴谋鬼计还真的要看这些读书人。
第二天,早朝,一上班,王建就收到了一份上表。里面郑重推荐立王宗衍为太子,起草人是张格,可让王建吃惊的是,下面还一连串的署名,王宗侃等劳苦功高的义子们的签名赫然在目。
这大概就是联名上书了。
看完,王建迷惑了。
“宗衍还这么年轻,又比较懦弱,他能够担当太子的大任吗?”
听到王老板的这一句话,说实在话,下面的一干义子功臣们也迷茫了。
昨天夜里,这些大臣的府上来了一个稀客。访客正是张格。
进来后,张相公神神秘秘掏出一份文件,然后批着空白处。
有好处给你,快签了。
各位义子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多少还是识字的,一看,是要推荐王宗衍当太子。这就比较唐突了,又没有签字费,没来由的签这个东西干什么。
“唉,这份东西我也不想写,但实在没办法。”见到对方犹豫后,张格叹了一口气。
“今天圣上单独召见,要我写这份东西,王爷你就看着办吧。”
原来是领导的旨意,跟领导保持一致还是必要的,于是,这些重臣纷纷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张格同志一夜奔波,去完东家去西家,空手套白狼换来了这封联名推荐信。
听到老板的质疑后,大臣们发挥聪明才智,马上明白了,这是皇上以退为进,故意试探大家。于是,大家纷纷发言,歌颂王宗衍的美好品德,这样人必定能守住帝业并发扬光大。
“大家先退下吧,这个事情以后再说。”挥挥手,王建叫声散会。
王建不是好忽悠的,他左看右看,都没觉得自己的小儿子有什么过人之处,可大家都说他好,又实在不能不引起重视,在碰到这种情况下,王建一般会动用非自然力量。具体来说就是看相。
王建请了一位看相的到宫中检阅他的儿子们。看完之后,他将看相的叫到一边,低声问道。
“你看,我的这些儿子里,那个最有前途。”
“郑王宗衍面相最贵!”相士毫不迟疑。
看相的如此斩钉截铁,相信不说大家也知道,他也是收了钱的。
好吧,大家都认可,面相也吻合,那就听群众的吧。
王建一生做过许多决择,在我看来,这些最错误的一个决定。
十一子王宗衍就此超越哥哥们,一跃成为蜀国接班人。
做为在立太子之中立下汗马功劳的张格当然不只收获二千两黄金,他已经赌对了未来,跟对了组织,而且,他马上发现,幸亏自己跟太子党站到了一起。
太子党骨干唐文扆太能战斗了。
成为太子跟贤妃的代言人之后,唐文扆青云直上,从养马的调到核心部门,加任六军指挥使。当然,官越大,责任越大,做为太子开路先锋,唐文扆要扫清道路,为太子顺利继位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任务不算繁重,因为张格先生的天才创意,朝中的文武大臣大多已经签了联保书,跟太子绑在了一起,只有数位还处在观望状态。
想骑墙,那就一砖头砸下来。第一个被盯上的是毛文锡。
上回被王宗懿打得只剩半条命后,王建很不好意思,又重新任命毛文锡为枢密使,掌管机密。
我们知道前蜀颇有唐朝遗风,但有一样不同,唐朝的枢密使是太监保留岗位,而王建却任用读书人当枢密使,这大概算抢了唐文扆的生意吧。
于公于私,唐文扆都不能放过毛文锡。
可搞倒毛文锡不容易,人家上回蹲过黑牢,好歹也算负过工伤的人,而且此人我们已经说过,很有才华,又是名门之后,还是翰林院的在编人员。王建虽是布衣出身,但据历史记载,在当禁军都头时,王建经常在宫里值班,看到唐朝皇帝重儒礼士,不知不觉受其影响。
唐文扆在数次试探性的攻击失效之后,开始稍停了下来,空穴来风的攻击是行不通,只有结合真实案例才能真正搞倒毛文锡。
真实案例来了,有一回王建到宫里四处走动,经过枢密院附近时,听到了阵音乐声。王建停下了脚步,问道:“这是什么声音?”
“回禀圣上,这是毛枢密在里面搞庆祝活动。”唐文扆马上报告。
王建听完,不发一言,黑着脸走开了。
唐文扆倒不是说谎,毛文锡确是在里搞娱乐活动,最近,他的女儿许配给了当朝宰相庾传素的儿子,为了庆祝这一强强联合,毛文锡请了一些亲朋好友在枢密院办了一次宴会,事实看来,这个婚宴可以跟离职宴可以一起办了。
毕竟枢密院是国家的办公场所,神圣而威严,毛文锡也不知道是缺场地,还是故意要显示一下威风,竟然把歌舞班子,酒肉之类的搬到枢密院,吹吹打打吃吃喝喝,呼朋唤友,真是成何体统。更严重的是,竟然不打报告,公房私用不说,还明显有欺负王建年纪老的嫌疑。
在唐文扆的分析之下(具体分析见上),毛文锡就地下岗,发配茂州当司马,亲家连着一起贬职。
打倒了毛文锡,唐文扆再接再励,重新找到了新的斗争对象。
此人是投靠到成都的刘知俊。 要搞倒刘知俊就太容易了,此人猛龙过江,惊扰蜀中一片,很多人都看不顺眼这位外来户,而唐文扆对症下药,很快就找对了点。
在成都内突然传开了一句流言:黑牛出圈综绳断。这大概是为刘知俊量身定做的。我们已经说过,刘知俊生肖属牛,而且还长得特别黑,外号就是刘黑牛。而王建虽然是杀牛的,不怕黑牛,但可惜,他的儿子不知屠牛为何物,更不巧的是,王建的儿子还是宗字辈的,正应了综绳之说。
封建迷信果然害人不浅,王建叫来唐文扆,说道:“我已经老了,等我死了之后,刘知俊就不是你们可以制服得了的。趁早还是除了吧。”
不久后,刘知俊被定了一个欲谋反的罪名,拉到成都城卖炭的市场斩首,据记载,刘知俊被抓时,还一个劲的求饶。史学家据此认定,这是一个假英雄。
英雄难做,要天下无敌,要勇向直前,要铁骨铮铮,要视死如归,要大义凛然,要铁石心肠,要忠胆义胆。。。。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刘知俊回归到人的层次。我敬仰英雄式的人物,但我更对这种小人物感到亲切,在这些人的身上,我才感觉到人的气息。
经过努力,唐文扆发大了,中书省有张格跟他呼应,军队里,诸位王家义子都给他面子。宫中他一人说了算,手中还掌握宫中治安(典禁军),唐朝大太监似乎又在唐文扆身上复活了。
望着一天天衰老的王建,唐文扆找到了权宦的感觉,他大概能成为第二个田令孜吧,只等王建两腿一蹬,自己的小主人王宗衍继位。
但他终究错了,王建不是久不食人间烟火的唐朝皇帝。没过多久,唐文扆就看到一个人来到了成都。
来人王宗弼。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王建将这位义子从边境调回来,任命为马军都指挥使。在皇位交接的关键时刻,新的人员突然来到成都,只能意味着变数。
对于身为备胎的王宗衍,变是一种让人不安的东西。
王建正在谋变。
王建后悔了。
一天,王建出去散步,在最近这段时间,他经常这样干,走在属于自己的成都,这些熟悉的建筑无一不记述着他的过去。
在长长的通道里,王建经常想起过去,那些奔命于中原的为盗生涯,那些在古墓中彷徨的光阴,那些东征西战的岁月,那些与诸雄争霸的过往,如影子一样从远处像他行来。
是的,这是我的成都,这是我的江山,这是我的奋斗,这是我的选择。
今天,我已经老了,谁人可踩着我的脚印继续我的辉煌。
行到诸王宅,王建放缓了脚步,在那里,是延续未来的希望,很快,王建就听到了失望。
王宅里突然传出一阵嬉笑,王建胸口一疼,他已经听出来了,太子爷正在纠集各位王子在游戏。
站在原地,王建莫名无奈。
他可以让自己坚强,让自己努力,让自己拼搏,可他永远都决定不了别人,既使这个人是他的儿子。
“我经历了百战才建立的基业,就靠这小子就能守住吗?”
摇头,王建步履蹒跚的走开了。显然,他现在也没有什么心情再去教育子女了。
此子不可用,就换一个是了。
据史书记载,在最近这段期间,信王宗杰表现非常活跃,经常在开会时发言,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很高。
撤下只会玩乐的王宗衍,换上王宗杰。王建已经动了心思。
这是一个不错的方案,让爱玩的玩去,让有心为政的人执政去,各安其乐,可事情并不会这么简单,这不只是两位王子的工作分配,在背后,牵扯到一大批人的利益。
事情证明,换备胎都不容易,更何况换太子,在透露出这个意向没多久,王宗杰突然死了,显然,参政议政是个风险活。
因为没有尸检,所以死因不明。王建的反应是疑之。
怀疑,仅此而已。
曾经的王建智除田陈,力拼杨顾,数打李茂贞,诛杀王宗涤,棒杀王宗佶,在蜀中这块地皮上,他对每个人都了如指掌,所有人的行动都逃不出他的控制,而今天,王宗懿不明不白的死了,王宗杰也死了。他终于失去了对时局的控制。
只剩最后的努力,王建召回了王宗弼,此人除了聪明,有大局观,更重要的是这两年一直在外地出差,估计还没有被太子党收编。
公元九一八年的五月初三,王建感觉自己身体已经不行了,按规矩,该说的都应该抓紧时间了,召来王宗佶等大臣们。
忍着病痛,王建拿出了一张亲笔写就的遗嘱,这是他对自己一生的最后总结。内容大抵自己的过去以及现在。
重点在没写到纸上的。
望着这些跟随他多年的部下,他缓缓说道:
太子如果不能担当大任,就请将他关到别宫,不要杀他。只要是王氏子弟,大家可以任选一个来接掌蜀国。可以给徐妃的家属加工资,不要让他们掌握兵权,参与朝政,免得最后引祸上身。
这一幕喜欢看三国演义的并不陌生,当年刘备去世以前,也找诸葛亮谈心,交待: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据史学家分析,这是刘备的欲擒故纵计,以退为进绑架了诸葛亮的忠心。
我相信王建的托孤是真诚的,因为他没有耍滑头,故做大方让大臣自取之。
江山还是要姓王的,但具体是谁,大家看着办。
在最后,王建又把权力棒交到了元老们的手中,这是给太子王宗衍上了紧箍咒。
紧箍咒是不受欢迎的,包括猴子和人。
第二天,王宗弼们兴冲冲的上班了,做为托孤大臣,他们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决心从今天起,更要努力一点。迟到当然是不行的,可到了宫里,却被通知,今天不开会了,大家早点回去吧。
不上班了?这算怎么回事,大家起个大早也不容易,强烈要求有人给个说法,很快,唐文扆出来了,他一脸温和,详细介绍了皇上的病情,要求大家保持冷静,等皇上龙体稍安,一定会出来见大家的。
唐文扆友善的态度总算平息了大家的疑惑,纷纷退朝,此时还早,回去还能睡个回笼觉。
在众人纷纷离去后,唐文扆转身,找到了皇城使潘在迎。皇城使,是管宫门进出的。
唐文扆给潘门卫下了一个密令:派人跟着这些大臣,一有异向,立刻回报。
安排完这一切,唐文扆放心了,现在,只等王建一死,他就可以随时接管成都。而接管成都的方法很简单,将这些元老大臣全部干掉。
敢想,实在敢想,一个从未练成神功的太监就想将王建的义子打包处理了。可惜的是,唐文扆的计划很大,执行细节却漏洞百出。首先,他派去监视元老的潘在迎就不是一个可靠的人。
潘在迎是前任枢密使潘炕的儿子,也属于元老派,他的叔叔潘峭还跟毛文锡一起坐过黑牢,是铁打的狱友。让潘在迎对付老子的朋友们,他还没有这种决心。
回宫后,潘在迎果然跟上了王宗弼,紧随其后,进了王宗弼的家,然后将唐文扆的计划全盘托出。
反了,王宗弼的确火了,愤怒之下,王宗弼也不废话,赶紧召集大家,来个二进宫。潘在迎同志管宫门,元老们一到,宫门就开了,可到了最后一道门时,王宗弼进不去了。
唐文扆拦在了门前。
此时,唐文扆总管宫城治安,他不让进,按法律来说,就是不能进。
但法律是死的,人是活的。望着唐文扆,王宗弼怒火直冲牛斗之墟。
老子在圣上身边东征西战时,你小子还不知道在那里阉着,再不让开,打得你娘都不认得你。
滚开!
王宗弼一声怒吼,猛的推开唐文扆,进入到殿内。
王建就在里面坐着,万幸,他老人家还没向马克思报到。
据记载,王建除了得眼疾,看东西不清之外,又新添了一样重病:痢疾。已经不太走得动,平常就坐在锦囊中,大热天的,也着实为难他了。
在王宗弼们见到王建之后,唐文扆的死期也就到了,我常听说学浅而意满,才疏而志大,力弱而任重是取祸之道。
唐文扆大概就属于此类。不久,唐文扆被贬官,当然,处罚都是渐进式的,再过一会,直接被斩首,顺便提一句,宰相张格因为跟唐文扆走得太近,也被揭发检举,罢去了宰相的职务。
权力游戏向来如此,不是胜便是负。
但事情到底就结束了吗?
一般来说,案件有三要素:动机,物证,供词。物证供词都有,可动机是什么?
一个太监,没来由的要杀光大臣,这怎么算都不符合常人的思维?
但到此结束吧。
王建已经定了基调,所有人都猜到唐文扆的背后隐约有徐贤妃,太子的影子,但就在唐文扆处结束这场调查吧。
在对手的眼里,王建无疑是一个可怕的敌人,他无比骄猾,绝对无情,极其坚强,可在亲人的面前,他也是一个软弱的人。
不久后,在公元九一八年的六月初一,王建离开了人世。据某些史书上写,徐贤妃买通了宫里的厨子,进了一块用鸡肉做成的烧饼(可能王建想起老家的饼了)。饼里有毒,王建吃了没多久,就一命乌呼了。
很多史学家考证,这一说法经不起推敲。这种事情说有并没有证据,说没有又似乎不能断定,可以确定的是王建真的死了。
王宗衍登上了皇位,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过着还算快乐的生活,直到六年后,后唐庄宗李存勖向成都派了一个叫李严的使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