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1-12-6 22:33:22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437
1942年冬季大反攻
——“战神”折戟(Ⅱ)
然而,在勒热夫突出部更遥远的左翼,由普尔卡耶夫中将指挥的苏军加里宁方面军的进展就可喜多了。
普尔卡耶夫原是西南方面军总参谋长,因在基辅战役中的悲观论调与基尔基诺斯失和,被解除了职务,直至1942年8月才重获重用,接替科涅夫出任加里宁方面军司令员一职。连大卫·格兰兹也在他的书中承认,“加里宁方面军下辖第 41 集团军和第 22 集团军在战役的头三天获得了显著进展,似乎已经快要前出至德军防御的深远后方了!”
而莫德尔采取的应对措施是:将所有预备队和坦克部队拆散,以“添油战术”,而不是以一个整体投入战斗。这种看似愚钝的战术后来曾饱受争议。《大德意志步兵师战史》的作者甚至认为,“若不是莫德尔愚蠢指挥,第9集团军早就胜利了……”但是他并不知道,莫德尔将军并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预备队了!在苏军空前规模的攻势下,德军防线并不是一两处被突破,而是处处告急。救兵如救火,如果将预备队作为一个整体投入到某个方向,将坐失战机,也未必能挽救濒临崩溃的战线。再次,德军各参战师每天的伤亡约一个营(据李德·哈特的说法),莫德尔在每个参战师后面配置约3个预备队营。这样,前线哪里被突破就可以及时向那里派出增援,以恢复战线的完整。
以大德意志步兵师为例,该师部署在卢切萨河谷的前沿阵地,掩护着勒热夫城的侧后安全。12月1日,该师阵地终于为苏军的人浪冲锋所压垮,苏第3机械军在德军防线上打出了一个8公里宽、纵深大约15公里的突出部,局势岌岌可危。据《大德意志步兵师战史》记载,当冯·胡伯少将在得知自己一手组建的精锐“掷弹兵团”全军覆没的消息后(仅一人尚存),竟当着师部全体人员的面抱头大哭。
然而,以冷酷著称的莫德尔上将指挥若定。在确信苏军已达成突破之后,他马上派出预备队在该河谷后方构筑新的防御工事,并及时埋上了反坦克地雷。这种铁血无情的层层阻击战术很快将苏军拖入到濒临疯狂的边缘——表面上看,苏军是在前进,“每天都获得了可喜的进展”。但事实上,德军的防线弹性十足,不断向后弯曲,却不破裂。一旦苏军出现向纵深发展的苗头,莫德尔总是能及时地找出预备队将其遏制住(有时,这些预备人员完全是由马车夫与炊事员组成)。莫德尔上将在一份12月签发的命令足以说明一切:“搜罗每一个能够作战的战士,全部送往卢切萨河谷前线,时间就是生命! ”
这样,苏军一波一波地发起冲锋,遭受惨重损失后又一波一波地退下去。但是,他们从未达成真正意义上的突破!这样的战斗一直持续了一个多星期,第9集团军后来在总结报告中是这样说的:苏军已经承受了惨重的损失,我们的目的是“流干了他们的血!”
(2)
毫无疑问,再强大的突击力量也有耗尽的那天。 现在,朱可夫感到最失望的地方是进攻的能量正在迅速衰竭,原本高昂的士气也开始变得低沉。
有时,为了维持战场士气,苏军指挥官不得不特别留意战场上众多阵亡者的尸体,并把伤员抬走,“以免这种惨象影响到幸存者的士气”。在基留欣少将指挥的第20集团军,有些士兵甚至开枪打伤自己,以自残的方式,避免作战……
但是,“战神”并不是一个轻易言败的人,面对各条战线传来的坏消息,朱可夫以他充满个性的决断作出了回应。他孤注一掷,将最后的战略预备队投入进攻,“企图以泰山压顶之势,继续冲击勒热夫突出部的右翼”,撕开第9集团军的坚硬外壳。并且,科涅夫仍然有可观的预备队——包括第5坦克军的200辆坦克,以及尚未参加战斗的茹拉夫廖夫第29集团军。他可以将其投入到第 20 集团军的正面上。
按照朱可夫的指示, 刚刚杀出重围的基留欣第20集团军回旋矛头,继续推动他的攻势;与此同时,普尔卡耶夫中将的加里宁方面军也因继续猛攻,作为对第 20 、29集团军主要攻势的策应。
12月11日,“火星”第二轮进攻战拉开了序幕。10点10分,大量20和29 集团军的苏联步兵在剩余坦克的支援下,再次越过冰封的瓦祖扎河,科涅夫和基留欣不顾德军的交叉火力,将新到达的第5坦克军和经过补充的第6坦克军的大约350辆坦克和20000人投入战斗。
大卫·格兰兹在他的书中评价到,“在瓦祖扎河的行动注定是要破产的……”这次进攻组织得是如此仓卒,以致许多新接收的坦克还来不及染上白色的伪装涂料。德军士兵们这时才知道,“狗急了也会跳墙”——苏军在 4 公里宽正面上狂热冲击,冲在最前面的竟是第 20 集团军的几个步兵团!目的是掩护极为珍贵的坦克部队。这种不珍惜有生力量的盲目进攻使苏军再次付出惨重代价。
在步兵后面,由第5、第6坦克军轮番上阵。但还是无法撼动德军战线,使之后退一步!这种难以理解的现象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不过,说到底,俄国人作战从来都是不在乎伤亡的,这种现象在朱可夫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呈现。一诶进攻受挫,他便失去了理智。“演变成了一种向坚固防线没有理智、近乎疯狂的反复捶击……”
更何况,在一个4公里宽的狭小地域内集中两个坦克军,简直就是找抽。48小时内,战场上便布满了300辆坦克残骸,“滚滚的狼烟夹杂了被烤熟的肉味直冲云霄”。 死的和没死的伤兵搅和在一起,场面惨不忍睹。
这样的战斗又持续了4天……虽然朱可夫顽固地不去正视现实,但“火星行动“终究变成了一场毁灭性的灾难。至此,连斯大林同志也忍无可忍了。因为在"火星"第20日,德军依然据守着原来的防线,苏军几乎没取得任何进展。此外,朱可夫损失了1847辆坦克!竟超过了“天王星计划”参战坦克的总和!①①
如此惨痛的损失,在整个卫国战争期间也是罕见的。由于苏联公布的资料中很少提到“火星计划”的存在,也就无从谈起其失败的主要原因了。朱可夫在他的回忆录中几乎没有提及此次失败,而且他所说的情况也经过了极大的歪曲。他只提到了 12 月采取行动,甚至连代号也没有说,并将其称为是“掩护天王星计划的一次佯攻”。(拿出比“天王星”更多的部队去佯攻,我真是佩服死他了)
另一方面,苏联官方为了刻意维护朱可夫“永远不败”的记录,他的失败往往被略而不提。因为对苏联而言,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光辉足以掩盖一切。此时,由华西列夫斯基上将指挥的“天王星行动”已在顿河下游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可惜得很,B集团集群没有第9集团军、更没有莫德尔这样的斗士。所以,保卢斯第6集团军的日子就没有那么好过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