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虎论坛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宝宝寒

[转帖] 正面抗日战场——从“我的家在松花江上”讲起-----关河五十州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9 23: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35军属于晋绥军,在武器使用上可比29军不知阔了多少去。他们的武器,主要来源于阎锡山的太原兵工厂。老阎就跟鼓捣他的太原电务处一样,也不知从哪里延揽到那么多能工巧匠,愣把这个原本只能修修标枪的地方小厂,打造成了堪与汉阳造相媲美的武器制造基地。

  正是手上有了这个宝贝,当别人捧着大把的钱朝老外买枪购炮时,晋绥军却可以做到自给自足,不仅如此,老阎还拿这个赚外快,把生产出来的枪炮卖给别人,那赚来的银子真是到了盆满钵满的地步。

  35军使用的手榴弹和冲锋枪都是太原兵工厂的当家品牌。手榴弹虽然也是木柄铸铁,看上去并不希奇,但威力绝对够猛,一炸开可以分出数十片甚至上百片弹片,不比日本人的手雷差多少。更绝的是冲锋枪,那是一种仿德制的手提机关枪,又称“花眼机关”,拿在手上,扫过来扫过去,那感觉不要太好哦。当时这种武器都已实现了规模化生产,据说生产线最忙的时候,太原一天可以出10万颗手榴弹,一个月可以出900支冲锋枪,所以晋绥军,尤其是像傅作义35军这样的主力部队,在武器弹药上是很少发愁的。

  那时候国内轻机枪很紧缺,连中央军都不配备,只有重机枪,像关麟征师和黄杰师,都是到了北平后才配发了进口的捷克式。如果看到35军有这样的配备,连他们都要眼红不已了。

  那位说了,都是花钱,为什么咱们不支持一下“国货”呢?

  问题是老阎那“国货”没法多支持。中原大战与冯玉祥结盟时,他还难得地慷慨了一次,主动送了老冯好多挺这种“花眼机关”。西北军一开始用得很爽,后来就不行了,原因是这种冲锋枪的子弹要求很高,不是一般的子弹就能用,非得是他们太原兵工厂制造的那种才行。老阎送的子弹就那么多,一会儿就“喂”完了。如果不到太原去买,“花眼机关”就真的只能扔在墙角当花瓶了。

  都是自家产品,35军的弹药当然比较经用,可着劲打,小鬼子还真的吃不消。

  火力不行,精神来补。

  看到少将旅团长亲自在后督阵,一部分躲过枪林弹雨的日军挺着剌刀冲到了面前。

  鬼子们说,手榴弹和冲锋枪打不过你,咱还是玩最拿手的剌刀吧。

  好的,35军官兵也端着枪从战壕里站出来,一副不拼死你不罢休的气势。

  预备,开始。

  就在双方剌刀即将对剌的一刹那,对面的鬼子兵忽然全倒了下去。

  原因?

  嘿嘿,咱们这边“没守得住信用”,开枪了。

  后来听说老八路新四军经常用这招,其实论开山鼻祖,还得说到傅作义35军——要不怎么有人说35军是“七路半”呢,比八路就少半路,论打仗之机巧,还真有几分神似。

  将近一个小时的混战,大路和高地上已经是尸横遍野。日军接连发动七次进攻,均无法冲过一线战壕。

  到中午12点,徐祖贻终于返回北平。

 (539)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9 23: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趟比预料得好。接待他的弘前师团师团长西义一中将是个较纯粹的正规军人,战场上很懂战术,平时做事也一板一眼,并不像一般我们常见的日本将军那样狂傲和不可理喻。据说,他在国内也从不拉帮结派,跟什么皇道派、统制派都没有任何瓜葛。更重要的原因,则可能是因为傅作义在牛栏山把他的师团给挡住了,以致于旅团长都不得不亲自到一线进行指挥——你牛气了,日本人通常就会自觉自愿地作出让步。

  西义在接待时,对徐祖贻的态度算过得去,没把他怎么样,还按照对方的军阶和身份,专门举行了一个接待仪式。

  在徐祖贻签定请求停战的文件后,西义告诉他,停战谈判正式启动后,由关东军和北平军分会再派代表,于5日内商谈具体条款。

  谈判代表由弘前师团变成了关东军,这就意味着己方的规格也要随之上升。

  不是说只有徐祖贻才是唯一符合条件的人选吗?

  诓他的,要不然这兄弟怎么肯上套呢。

  徐祖贻擦着汗下去了,何应钦的眼睛盯上了熊斌。

  熊斌在政府内的职务是参谋部厅长,军衔是中将,身份比徐祖贻高,其它诸如仪表好、到东瀛留过学、会日语等硬条件也一个不缺。

  先前劝徐祖贻的时候,熊斌也很起劲,可发现这回要轮到自己身上时,马上杀猪一样叫起来,抗拒情绪比徐祖贻还要激烈。

  军分会的这些首脑自然不能放过他。

  黄绍竑给他来精神激励,告诉他当初李鸿章是怎样忍辱负重签下“马关条约”的——固然一般不了解内情的人会骂他,可有知识的人就不一样了,梁启超还专门替他写传记,说此举不容易呢,并称他是近代第一人。你现在就有机会做这样的第一人了。

  何应钦则进行物质诱惑。除给他加了一个军分会总参谋的名义外,又像哄小朋友一样,许诺了一堆“好条件”。

  这样,熊斌才肯硬着头皮做谈判的首席代表。

  这边准备谈,那边还在打。

  牛栏山,铃木的心已经慢慢地“纠结”起来。

  他再次作出调整,进一步缩小重点进攻的范围,专攻薄鑫420团驻守的左翼阵地。

  毫无疑问,左翼阵地正面仍然相当难打。这么给你讲吧,傅作义弄出来的工事,就从来没有豆腐渣、楼脆脆这种说法。硬啃,那是注定要崩掉你两颗大门牙的。

  但是铃木意不在正面,而在侧面,没错,他又要用那个讨厌的迂回包围战术了。

  左翼阵地再往左边去,是一条河。河里面自然没法筑工事,铃木派出隶属自己旅团的第31联队(早川联队)和一个骑兵联队,在长园堡实行偷渡——打枪的不要,悄悄地过河。

  过了河,马上进行大范围迂回,直奔左翼阵地的大后方——口头村和茶坞村而去。那意思,我正面打不过来,从后面包抄你应该没有问题吧。

  叶启杰发现日军意图后,迅速派薄鑫420团第三营(曹子谦营)进行迎击。但一个营与日军步骑两个联队相比,哪怕你的冲锋枪和手榴弹再猛,人也是不够用的。很快,营长曹子谦负伤,一名连长阵亡,口头村面临着被敌突破的危险。

  叶启杰把杀手锏拿了出来。

  (540)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9 23: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趟比预料得好。接待他的弘前师团师团长西义一中将是个较纯粹的正规军人,战场上很懂战术,平时做事也一板一眼,并不像一般我们常见的日本将军那样狂傲和不可理喻。据说,他在国内也从不拉帮结派,跟什么皇道派、统制派都没有任何瓜葛。更重要的原因,则可能是因为傅作义在牛栏山把他的师团给挡住了,以致于旅团长都不得不亲自到一线进行指挥——你牛气了,日本人通常就会自觉自愿地作出让步。

  西义在接待时,对徐祖贻的态度算过得去,没把他怎么样,还按照对方的军阶和身份,专门举行了一个接待仪式。

  在徐祖贻签定请求停战的文件后,西义告诉他,停战谈判正式启动后,由关东军和北平军分会再派代表,于5日内商谈具体条款。

  谈判代表由弘前师团变成了关东军,这就意味着己方的规格也要随之上升。

  不是说只有徐祖贻才是唯一符合条件的人选吗?

  诓他的,要不然这兄弟怎么肯上套呢。

  徐祖贻擦着汗下去了,何应钦的眼睛盯上了熊斌。

  熊斌在政府内的职务是参谋部厅长,军衔是中将,身份比徐祖贻高,其它诸如仪表好、到东瀛留过学、会日语等硬条件也一个不缺。

  先前劝徐祖贻的时候,熊斌也很起劲,可发现这回要轮到自己身上时,马上杀猪一样叫起来,抗拒情绪比徐祖贻还要激烈。

  军分会的这些首脑自然不能放过他。

  黄绍竑给他来精神激励,告诉他当初李鸿章是怎样忍辱负重签下“马关条约”的——固然一般不了解内情的人会骂他,可有知识的人就不一样了,梁启超还专门替他写传记,说此举不容易呢,并称他是近代第一人。你现在就有机会做这样的第一人了。

  何应钦则进行物质诱惑。除给他加了一个军分会总参谋的名义外,又像哄小朋友一样,许诺了一堆“好条件”。

  这样,熊斌才肯硬着头皮做谈判的首席代表。

  这边准备谈,那边还在打。

  牛栏山,铃木的心已经慢慢地“纠结”起来。

  他再次作出调整,进一步缩小重点进攻的范围,专攻薄鑫420团驻守的左翼阵地。

  毫无疑问,左翼阵地正面仍然相当难打。这么给你讲吧,傅作义弄出来的工事,就从来没有豆腐渣、楼脆脆这种说法。硬啃,那是注定要崩掉你两颗大门牙的。

  但是铃木意不在正面,而在侧面,没错,他又要用那个讨厌的迂回包围战术了。

  左翼阵地再往左边去,是一条河。河里面自然没法筑工事,铃木派出隶属自己旅团的第31联队(早川联队)和一个骑兵联队,在长园堡实行偷渡——打枪的不要,悄悄地过河。

  过了河,马上进行大范围迂回,直奔左翼阵地的大后方——口头村和茶坞村而去。那意思,我正面打不过来,从后面包抄你应该没有问题吧。

  叶启杰发现日军意图后,迅速派薄鑫420团第三营(曹子谦营)进行迎击。但一个营与日军步骑两个联队相比,哪怕你的冲锋枪和手榴弹再猛,人也是不够用的。很快,营长曹子谦负伤,一名连长阵亡,口头村面临着被敌突破的危险。

  叶启杰把杀手锏拿了出来。

  (540)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9 23: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包抄日军忽然发现阵地上黑洞洞的炮口已经移向了他们。

  鬼子们笑了。

  双方的距离实在太近了,通常情况下谁都不敢开炮,因为那样做只会落得两败俱伤。

  吓谁呢?

  然而对方很快开出证明:我们绝不开玩笑。

  真的开炮了!

  以下的情节可以演绎出一段独白:

  我和它接近的时候,我们之间的距离只有0.01公分,我对它一无所知。一声巨响之后,我认识了它,可是已经晚了。

  傅作义早就说过,他的工事是“七分用土,三分用枪”,现在要用枪了,而“枪”这个概念,其中也包括炮。

  叶启杰拉出来的山炮没什么稀奇,稀奇的是所用的炮弹,一般人还不太敢用,唤作:零线子母弹。

  这是一种出膛后会散开的炮弹,炮弹内含270粒小铅弹,爆炸后方圆900平米的范围内均可覆盖。听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不错,但其实不然。因为它还有一个要命的缺陷,那就是射距极短,飞出30米后就会爆炸。

  然而正所谓天生我才必有用。这炮弹给傅作义那就派大用场了。

  在那么近的距离内,日军完全料想不到中国军队会开炮,而且炮弹还爆得如此猛烈,这使日军蒙受了非常惨重的损失。

  这么说吧,那一个照面冲过来的鬼子基本上全完了,不死也得落一个重伤。

  当时日本人还没反应过来。日本随军记者看到这一幕,惊得半天张着嘴合不拢。过后,他只是为中国军队打仗如此不要命而感到不可思议,连声感叹“实属罕见,其勇敢令人惊叹”。

  他以为中国人一定也死得很惨,此必为同归于尽之举。

  真可惜啊。炮弹爆炸时,我们的人都躲在工事里面,工事被包得严严实实,只要你不傻乎乎地硬要把脑袋或身子探出去,老实说,弹片想伤到你都很难。

  这一炮打完了,再也没人敢迎着炮弹朝口头村冲了——武士道精神,那也是有限度的。

  日军都聚着堆往茶坞村去。

  此地防守力量较为薄弱,这么多日军一窝峰地上去,还是不愁拿不下来的。

  茶坞村一失,左翼阵地再次陷入了被敌包抄夹攻的危险。叶启杰赶紧向位于小汤山的35军总指挥部呼救。

  别慌,傅作义手上还有棋。

  前面防守用了2个旅,留了1个旅作预备队。

  傅作义即刻抽出一个团,由孙兰峰率领,跑步增援。

  在傅作义的部下中,孙兰峰和董其武是齐名的,素有“傅家二虎”之称。但两人性格不同,董其武是山西人,比较沉稳,喜静,相比之下,孙兰峰是地道的山东人,标准的山东大汉,遇事就急躁一些,爱动。

  傅作义不仅在防守战中堪称大师,于用人方面也颇有独到之处。他把手下这两只“虎”的长处都发挥了出来:董其武耐得住性子,就让他守;孙兰峰在家里面呆不住,就让他攻。

  结果两人一张一弛,倒成了一对难以拆分的绝配。

  这次也是如此,傅作义让董其武扼守正面,孙兰峰就被他腾空出来,或反击,或强攻。

  (541)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9 23: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到性子急,你一定以为这位孙兄是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莽汉了。其实大谬不然,大概是经常跟在傅作义旁边混的缘故,他有时候比傅本人表现得还精明,会算计呢。

  傅作义让他把茶坞村夺回来,他没有愣头愣脑地直接冲过去,而是准备跟日本人一样,也从背后来进行抄袭。

  不过日军向来是搞这个玩意的行家里手。孙兰峰做足功夫,却仍然被发现了。

  于是只好扭头就跑,日军骑兵联队上马猛追。后者是骑兵,跑得快,亮着马刀,凶神恶煞。前者是步兵,跑得慢,没有工事,惊慌失措。

  遇到这种情况,一般来说,比较糟的是步兵。

  可是情况很快发生了变化,当路过苏家口的一片树林的时候。

  树林里忽然枪声大作,而且都是火力极猛的重机枪。这下好了,日军骑兵猝不及防,当场死伤无算。先前跑得七零八落的步兵也忽然又聚成了堆,一个反转身杀将回来。

  原来孙兰峰事先就把包括重机枪连在内的一个营留在了树林里,而自己只带了两个营前去抄袭,遂得奇效。

  日军骑兵中弹落马者极多。本来想把对方步兵冲散的,没想到自己却先被打散了。

  叶启杰得知情况,立刻率部与孙兰峰合兵一处,向日军发动猛攻,部队三进三出,反过来对早川联队形成了三面包围。

  早川见势不好,只得仓皇退却,茶坞村失而复得。

  当天下午4点以后,何应钦打来电话,告知傅作义,两军已准备停战谈判,让他不要再打了。

  如果这个电话是早上或者中午打来的,傅作义也许会考虑一下,可他的阵地已经守到现在了,而且还守得好好的,没让日本人占到一点便宜。容易吗我,凭什么要撤?

  不睬他。

  何应钦一连4个电话打过来,无效。

  我说,何部长你就在家歇歇吧,现如今连刘戡都不听你的了,傅作义那是何等样人,岂有随便听你话的道理,而且我这次一定要强调一句,人家老傅不听命令还是很有道理的。

  看看下面这个数据:

  全天共打了15个小时,从一个黑夜打到另一个黑夜,双方都远远超出了8小时工作制的标准,全部堪称特级劳模。

  在这一整天里,傅作义35军伤亡700多人,其中,死300,伤400,而关东军弘前师团“竟”伤亡了近1000人,其中,死300多,伤600多。

  自长城抗战以来,还从来未有过敌方伤亡数字超过我们的,难怕是蹲在工事里防守,所以这里一定要用一个“竟”字。

  如果我再告诉你一个情况,你也许还要把眼睛瞪得更圆——

  后一个数字是关东军战后自己公布的!

  说到这里,我自己都抚着胸口松了口气。虽然傅作义35军公布的日军伤亡统计,远远不止此数,但我们还是采纳这个吧。

  因为就这个数字,我们也都赚了好多(我这人素来心不太黑,可以此为证)。

  虽然傅作义早在北伐时就以守出名,可那毕竟是内战,大家表现出来的技战术素养都不算很高,只有牛栏山这一战打的是日本人,把穷凶极恶的鬼子兵都挡住了,力保阵地不失,这才叫真功夫。

  本来当天晚上傅作义还准备派孙兰峰发动一次夜袭,多少再赚点回来,但是他的参谋长这时候赶到了。

  (542)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1-2 22:37:39 | 显示全部楼层
  听参谋长把前前后后的经过讲完之后,傅作义取消了夜袭计划,按照何应钦的手令,率部向高丽营撤退集结。

  与此同时,日军一线部队也收到了关东军司令部发出的停战命令,不再对中国军队发动攻击。于是,牛栏山之战,就为长城抗战画上了最后一个句号。

  高潮过去了。有人可能认为很不爽,我们不是打得好好的嘛,干吗非要听那姓何的话后撤呢。

  事实上,何应钦的手令并没有这么神,不是宋高宗颁出来的十二道金牌,傅作义就是不听也可以——前面四个电话也是命令,傅作义不是也没鸟吗。关键还在于,傅作义从他的参谋长那里得到了一个重要信息:这次停战谈判是真的,而且已经基本达成,事关重大,牵涉全局,35军如果再继续打下去,有可能就会把整个停战都破坏掉。随之就带来了一个问题,战局至此,靠一个傅作义的力量能够力挽狂澜吗?

  很难。

  傅作义之所以能在牛栏山取得这么好的战绩,一方面是他确实打仗有一套,尤善于防守,而他的对手一路打着胜仗过来,很自然地就出现了骄怠轻敌的情绪,以致临时准备不足。特别是牛栏山一战日军的主力是铃木旅团,这个旅团的战斗力和技战术水平,跟服部旅团相差不多,因此吃的亏也一样,先前被29军的大刀修理过的就是这两个旅团——服部旅团是在喜峰口,铃木旅团则是在罗文峪。

  就实战效果而言,他们跟川原旅团还不是一个档次,而徐庭瑶的中央军第17军也实际是败在了川原旅团手上。

  另一方面,35军也跟宋哲元29军起初到喜峰口、罗文峪一样,其时士气正盛,尽为精兵强将,比较容易打出状态来。

  据说,日本人战后在参观工事时,发现了傅作义部队掩埋的将士遗体,其中最小的看上去还不满十八岁,完全是一副青年学生的模样,然而亦奋身许国,决不含糊,这让他们自己也不由地连声感慨,说“(中国)青年之狂热可见一斑”。

  然而假以时日,随着战斗更趋深入和艰苦,部队是不是还能做到以一挡十,一直保持这种打到底的斗志和激情呢?

  论勇猛,所有这些部队,都没有超得过29军的,但他们在坚持两月之久后,也从“如虎”的状态一直滑落到了“如狗”,甚至于如“绵羊”的地步(当然,也不排除宋哲元从那时起就有了保存实力的想法,在这个问题上,商震并非个案,大哥不说二哥,都一样)。

  打仗,最终靠的还是实力。

  倘若要把牛栏山保卫战继续坚持下去,那就决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此时后援早已不继,参加长城抗战的各军中,实际上也只有傅作义自己的部队尚能,或者说肯于一战,对方除了川原旅团外,却还有一个同样很能打的熊本师团没真正上阵呢。

  从当时的整体战局来看,北平已三面被围,就算傅作义一面能长久顶住,又能如何?

  见好就收,亦不失为聪明之举。

  不管怎么说,我们总算激动了一下,准备谈判的那些人也应该好受一点吧?

  恰恰相反,对于他们来说,炼狱已经开始,心灵的煎熬早就提前启动。

  (543)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1-2 22:45: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受煎熬者,黄郛是也。

  谈判代表再觉得委屈,也只是害怕正式谈判的那一天到来,黄郛不一样,他是中日谈判中国一方的实际幕后操持者,他必须要为一切承担后果和责任。

  不过,请黄郛出山,也证明老蒋眼光不俗,他的这位义兄确非一般之人,在乱局之中,其操作手法之老到,纵横捭阖之能力,进退得失之把握,当此之世,几无人能及。

  一年后,进入外交部并以令人眼花缭乱的速度获得晋升的高宗武来到华北。这时候的小高虽然年轻,却被中日朝野一致看重,连外长都对他青睐有加。黄郛自然也很欣赏他,不过在黄郛眼里,高宗武充其量不过是个“小孩子”,他离成熟还远得很呢。

  只有经历那么多年的江湖阅历、升沉荣辱和不间断的观察思考,才能成就一个真正的高手。

  事实上,在“六人合议”时,黄郛没有把一个很重要的细节说出来,那就是跟永津会面时,中山书记官也发了话。

  中山摆出一副胜利者的姿态,问黄郛:你知道为什么华北的情况会弄到现在这个样子,或者说,为什么你们会被我们关东军教训吗?

  不等黄郛开口,他来了个自问自答:因为你们排日。

  这可是根子上的问题,因为你们排日,所以无法获得我们政府和关东军的信任,因为无法获得信任,所以关东军要打你们。

  一听下来,全是日本人固有的那种混帐逻辑,狗屁不通。

  不过中山下面导出来的那个要求,就不简单了。

  中山说,中国如果想重获日本的信任,很简单,就是要满足三个条件,即:废止排日教科书,解散“排日团体”和国民党党部,以及中央军完全退出华北。

  黄郛一边应付,一边脑子里却在紧张地分析着其中的利害关系。三个要求几乎都是对中国利益具有杀伤性的狠招,一个比一个猛,其中又以中央军退出华北为最。驻军一走,华北必然空虚,日本人不就可以混水摸鱼了吗?

  黄郛于是试探性地对中山说,其它或可考虑,但中央军是不能撤的,因为华北地方部队和派系很多,为维持平衡,中央军多多少少有驻留一些的必要。

  中山马上反驳,强调中央军决不能留,最多是把现有地方部队加以整编而已。

  经过一番旁敲侧击,黄郛总算弄清楚了,原来中山所说的这些,并不是关东军的意思,也没有被放进正式谈判的内容中去,甚至还没有向上级汇报过,只是他老兄的自说自话罢了。

  黄郛暗暗松了口气,但他仍然感到十分担心:万一这三个要求被加入正式谈判的条件,华北等于羊入虎口,纵无承认伪满和割让东北的条款,中方也面临着利益的极大损害。

  正式谈判前,必须防止这一切的发生。

  黄郛的办法是说服对方。

  这个对方是很有讲究的。虽然未来的谈判代表都是军人,但按照外交惯例,真正在幕后决定大政方针的,应该是政府才对,比如中方就是如此。然而,黄郛第一个找的却不是日本政府,而是直奔目标——关东军。

  (544)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1-2 22:50:19 | 显示全部楼层
  5月24日,他派特使到达长春,通过各种关系,与关东军司令部进行秘密接触。

  按照黄郛的交待,这位特使告诉对方,以黄郛为首的北平政整会,虽然是中央所派,外面打的也是中央的旗帜,但里面没几个是地道的国民党员,连黄郛本人都是无党派的。一旦由黄郛主持华北政局,还会继续吸收“对日友好人士”进来,以后绝不会有敌视关东军的情况发生。

  关东军方面一边点头,一边又提出疑问:那这样的话,你们政府会对这个政整会支持吗?

  特使说,支持啊,怎么会不支持。

  你知道黄郛的义弟是谁吗?蒋介石!政府和党内最有权势的人物。况且,黄郛和行政院长汪先生也是好朋友。有这两个巨头撑着,华北还有哪个组织可能强过我们。

  听到这里,关东军高层的心情可以用如释重负和心花怒放来形容。

  由于那个恨铁不成钢的板垣的胡搞,关东军本来想另建伪政权的打算已经完全落空了,华北的水没按照预想的那样被搅混,武藤一度非常失落。

  再找人时间上也来不及了,对于武藤来说,按照参谋本部的要求与中方停战谈和,也只不过是临时敷衍之举,实际上心里仍然很不痛快。不客气地说,在武藤的心里面,希望谈判最好能破裂的念头都有,那样他可以轻而易举地直接占领华北,多爽啊。

  没想到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现在一看,黄郛和他的政整会极可能就是那个自己以前苦苦寻觅而不得的人。

  你看,与国民党无关,却又得到政府巨头的支持,亲日,亲满,几乎我们原先设想的所有软硬条件都具备,有的还超出了预期。试问,以今日之华北,还能找到比他们更好的班子吗?

  武藤甚至感到庆幸,亏得那个不争气的板垣自己打了退堂鼓,要不然他最后鼓捣出来的还不知道是什么破玩意呢。

  至此,关东军对于停战协定的期望值就简单多了,那就是把这个“可爱”的黄郛和他的政整会扶上去即可。

  与此同时,黄郛的担心却极有可能变成现实。

  自从跟黄郛说出了那番话后,中山书记官自己也被自己的“伟大设想”激动得晚上觉也睡不好,当即发出电报,向国内的内田外相进行了汇报。

  可以被称之为投机专家的内田接到电报后,顿时眼前一亮,犹如发现新大陆一样立刻紧抓不放。

  他和中山、永津这些人一样,都认为要借这个机会狠狠地敲中国一笔竹杠,现在中山开出了价码,他认为还不够,必须把承认“满洲国”这一条加上去。

  不过,内田也并非笨人,他也知道明着要中国人承认伪满是不现实的。

  那就另辟蹊径。

  自从“满洲国”建立后,由于中国政府不承认其政权的合法性,因此关内关外一直既不通车,也不通邮。照理,从两边实际需要出发,确实有商议解决的必要,但内田却在里面藏了坏心眼,执意要夹带私货。

  他咬文嚼字了半天,弄出了一句话,叫做“除去政整会管辖区域与满洲国领域之间交通的一切障碍”。

  你可别小看这句话,因为里面包含着一个很恶毒的意图,那就是如果中方一旦接受,就等于默认了伪满的合法性。

  (545)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1-2 22:56:32 | 显示全部楼层
  内田认为,这些东西光嘴上说说还不行,一定要形成文字,也就是说,除了停战协定外,应该单独再搞一份政治协定出来,并借助关东军的武力威胁,逼中国人在上面签字。

  计议已定,这家伙马上忙乎开了,他一方面跟参谋本部联系,要求在停战谈判时,把这个所谓的“外务省提案”作为捆绑的政治协定加进去,另一方面,电告北平公使馆,让他们想办法和关东军联系,看能不能参加当天的谈判。

  费这么大劲,不为别的,就因为在耻高气扬的关东军的眼里,从来就没有真正有过政府的位置,更惶论一个小小的外务省了。

  黄郛在稳住关东军后,也在通过各种关系尝试让日本政府在这节骨眼上采取缓和态度。

  在上海时就被黄郛打动的有吉明公使首先出马,这位先生为了说服内田继续力挺黄郛,不惜拍了一份长得离谱的电报回国。

  有吉对内田说,黄郛很不容易,我亲自跟他谈过话,看得出他是真心想解决问题,改善两国关系的,而且他也确实得到了蒋汪某种程度上的支持,但你不要以为这样他就可以承认“满洲国”,能够签你们弄出来的那个政治协定。不可能的,你们这样做,只会适得其反,把他逼下去,而黄郛一下台,华北事态将一片混乱,到时候我们即使占领了,也是控制不住局面的。

  这番话真可谓是苦口婆心,该说的都说了,不该说的也忍不住说了,其急切和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

  当然了,有吉也不是真心帮我们中国人考虑,他的出发点和关东军想的其实没什么两样,那就是希望尽快缔结停战协定,以便黄郛这个“好人”,通过他的政整会“自动自发”地满足他们的要求。

  说到底都是一帮货真价实的坏人,只不过捉摸出的坏招不一样而已。

  有吉能说服内田吗?或者说,内田这个上司能接受下级的劝告吗?

  对于黄郛来说,这是一个无法事前知晓答案的未知数,而政治外交跟战争攻伐一样,未知就意味着前面可能隐藏着巨大的危险。

  他现在最想做的,就是尽快开始停战谈判,因为关东军的底牌他已经初步摸到了,在这种情况下,时间拖得越久,越对中方不利,可谓刻不容缓。

  但此时的黄郛却陷入了一个进退不得的困境,让他陷入这一困境的,不是日本人,而是自己人。

  舆论压力自不待言,听说要进行停战谈判,斥其为“亲日派头子”、“大汉奸”的言论不绝于耳,但黄郛已处之泰然,暗杀都经历过了,还有什么受不了。我不看报,不上街,把佛家入静的功夫都拿出来,总行了吧。

  让黄郛最被动的恰是蒋汪的态度。

  (546)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1-2 23:0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黄郛未经请示,先斩后奏这件事,因为前面表过态要“共负责任”,两个当家老大表面上都还能做到自揽责任,说“事巳至此,委曲求全,原非得已”,可是他们对停战谈判都提出了一个要求,即停战可以,但不能见诸文字。

  黄郛看到指示后,几欲拿脑袋去撞墙:你连个字都不愿意签,那日本人也不呆不傻,在占据完全压倒优势的情况下,他们怎么可能肯停战呢?!

  汪精卫自己也觉得这个要求太难为人,所以随后又补充说,万不得已,文字就文字吧,但只能限于军事,不能够涉及政治。

  他最在意“不能签定承认伪满洲国和割让东北四省”,因此一再让黄郛等人盯紧点,在谈判时不能让日本人钻了空子,出现此类“疑似文句”。

  黄郛不得不给他讲明白,到目前为止(以后就难说了),双方参与谈判的都是军事长官派出的军人代表,他们的资格不足以代表国家,不会有涉及国家领土完整的政治问题出现。

  至于“疑似文句”,黄郛表示一定“时时防范”。

  汪精卫这里还好一点,毕竟在这之前,是他代表政府先拍过胸脯要担责任的,那边老蒋可就不一样了,口口声声都是义正辞严,大道理一套又一套,别人完全驳他不倒的。

  老蒋一本正经地说,我们现在跟日本人是在停战,而不是议和,界限要分清楚。

  如果要见诸文字的话,跟他们签协议,对方在条款上肯定会有“种种难堪之苛求”,说不定什么东三省啊,热河啊,都会夹在里面,一个不小心,我们就会着他的道,结果等于是承认割让东北和热河了,这个事情怎么可以干呢?!

  最后,老蒋做了一个退一万步的假设:真要签协议了,最多也不能超过去年《淞沪停战协定》的条件。

  按老蒋的意思,淞沪停战,无论怎样,日本人总算是退出去了,我们虽然受到了很大的损失也没捞着什么赔偿(当然了,你又没打赢),可是对方也没得着我们什么。现在不一样啊,东三省和热河就被他们捏在手上呢,所以现在要签协议也可以,让他们把这些地方再退出来!

  什么,不干?

  加强城防设备,跟他们打到底,打到他们老实为止(“弟以为不有一北平死战,决不能滞倭寇之欲,亦不能得国人谅解也”)。

  老蒋越说越兴奋,越说越激动,甚至提到他有一个不可须臾忘记的“最高无上之决心”,那就是绝不让日本人在华北得到一点便宜。

  捏着老蒋发来的电报,倒算着转瞬即逝的谈判日子,黄郛急得不知如何是好。他算看出来了,老蒋的电报,起码包含着两层意思。

  第一层,对黄郛未经报告,征得其许可,就和日方商议的事仍不能释怀,换言之,也就是对黄郛不能充分信任。

  黄郛对此当然有理由表达不满。用他的话来说,既然老蒋你硬要我“肩此重任”,就必须给以“同等信用”。

  面对这个义弟的不信任,黄郛也只得拍起了胸脯,保证自己“悲愿决不至卖国,智慧决不至误国”。

  第二层,老蒋不是在认认真真地跟他商讨策略,而是“专为表面激励之词”,通篇都像在做秀,大敌当前,大祸即至,还要摆出一副完全不食人间烟火的“爱国领袖”形象出来。

  (547)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及公众号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星虎 ( 黔ICP备05004538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4 10:3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