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无聊 3 天前 |
|---|
签到天数: 12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
妈妈在她外婆家长住的时候,是她的小姨妈带着她的。她和小姨妈之间感情很深。小姨妈的丈夫是旭元父亲的表哥。他们两人之间也有很深的感情。
感情连着感情,于是,妈妈请小姨父来救场。
小姨父来了旭元家里,跟旭元的父亲说:“你家女儿是宝贝,我们都知道。她性格内向,又喜欢跟着一群孩子到处去看电影,像撒了绳栓的牛一样,不安全。你答应了,等于给她上了绳栓,有人看着。多好?何况她心里又喜欢那个孩子,只是不好意思跟你说。那个孩子是不该自己上门来,他家里情况你也知道。但是呢,出身不由己,道路可选择。对不对?”
旭元的父亲态度软和下来,将旭元叫到跟前,说:“本来我是要给你把关,怕你以后过苦日子。你现在自己要做选择,那我丑话说在前头,以后吃了苦,可不要怪我没管你。”
旭元生怕她父亲反悔,急忙说:“以后我们是好是坏,都是自己选的,绝对不怪你。”
就这样,在妈妈从中斡旋下,他们走到了一起。
她总是这样热心肠地帮助别人。在眼看要失败的时候,又能想出新的办法,找到能帮上忙说上话的人来化解危机。
妈妈说,这是她的爷爷——也就是我的姥爹给她讲周易的时候教给她的智慧。妈妈说,周易里面有句经常见到的话,叫做“利见大人”,说的意思是,这个时候应该去见一见有分量的说得上话的“大人”,从而扭转局势。
妈妈在村里与人产生分歧的时候,往往也会找到村里有些威望的老人来主持公道,从而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
但是,她每次与我爸发生争执的时候,却常常将我拉出来,将事情经过一五一十地说给我听,然后要我评判是她错了还是我爸错了。
年纪尚小的我当然不是“大人”。而我却不得不做出一个“大人”的样子,尽量公允地说出她哪里不对,爸爸哪里不对。
我知道,她是有意要将我从小就训练成“大人”,训练成洞察世事的人。
读中学的时候,每次去学校报到,妈妈都将学费放在我身上,让我去交学费。
别的家长见了,问她:“你就不担心孩子把钱弄丢了吗?”
那时候的学费对于一个农村人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甚至是天文数字。有的人家一年的收入也凑不齐一年的学费。
我也这样问她。
她说:“我就是要让你知道这些钱的分量。你得为它负责。万一丢了,就算是给你买个教训。”
花天文数字的钱,买一个小小的教训,她也敢。
对于她自己,她却小气得很。现在我每次给她一点钱,她都会存起来。我让她去打打麻将,或者买点衣服。她都会说:“花那个钱做什么?一点一滴,要知道来之不易。”
不一会儿,妈妈与那人告别,又急急忙忙往车这边折返回来。
我在后视镜里恍惚看到了一个年轻的姑娘,那是我还没有出现时的妈妈。一个无忧无虑的天真烂漫的女孩。
回到车上坐好,她感慨道:“都老了,都老啦!”
我体会到她那片刻的恍如隔世,却就如昨天的感受。
“他年轻的时候,走路像风一样快。喜欢人家姑娘,没办法了,要我出身做媒。我才二十岁,哪里做得了?但是天不怕地不怕,就去找女方的父母。人家根本不答应。我只好找你的姨爷爷出来帮忙。他们才成了。谁能想到呢?日子都是柴米油盐。贫贱夫妻百事哀。年轻的时候哪里考虑这些?他们到了一起又总吵架。也不能怪我。我跟旭元说,当初你爹把酒和肉都扔池塘里了,你非得跟人家。其实她也没怪我。”妈妈自言自语。
当年无所畏惧的年轻人,如今成了路边缓慢行走的老人。
“为什么匆匆打个招呼就回来了?要不你去坐坐,聊聊天?我在这里等你。反正不着急。”我说。
妈妈摆摆手:“算了。走吧。”
她对过往是如此的眷恋,但依然走得坚决。
她一向如此。
帮人的时候,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对从前的事,既往不恋,纵情向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