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慵懒 2024-10-12 08:00 |
---|
签到天数: 95 天 [LV.6]常住居民II
|
楼主 |
发表于 2012-7-12 19:36:12
|
显示全部楼层
59. 古人在面临重大决策时为何会寻求占卜?
话说天子周襄王被他老弟甘公带杀出了王城,逃难来到了郑国的一处荒野之地(当时叫作“汜邑”)。
稍作安顿之后,周襄王亲自写了诏书,叫人分头送到郑国、卫国、陈国、宋国、鲁国、齐国、秦国、晋国等等诸侯那里,叫他们快点带兵来救大王。
诸侯有对天子提供兵役的法定义务,所以大家都还得为他出兵。
郑文公最近,他来的最快,一边暗暗坏笑,一边亲自过来慰问,他专门在这里搭建了一个临时办公的茅草棚,给大王居住。(因为周襄王落难于此,所以这个地方,后来就叫做襄城县了。)
各个诸侯国的国君们,也都陆陆续续的从四面八方赶过来了。
卫文公没来,因为卫文公已经病的不行了,三个月后他就死了。
秦国接到消息后,秦穆公显得有些犹豫。
一是为了天子的家务事而费力,可以看见的好处并不大。
二是从秦国到周朝之间的东方道路还没有完全打开,这里还盘踞着一些小有实力的戎族、狄族的部落,对秦国有一定的阻碍。
怎么办呢?他就准备派兵渡过黄河,从晋国过去。这就是秦穆公控制了晋国的好处,秦兵纵横在晋国的土地上,就像在自家的地盘上一样自由,可以畅通无阻的直来直去。
再说消息传到了晋国以后,晋文公比秦穆公更加犹豫了。
究竟是去?还是不去?晋文公他完全拿不定主意了。
如果不去,是没有好处的,只会失信于天下,得罪于大王,对他这个刚刚成为诸侯的人来说,是很不合适的。
如果去了,也是没有好处的,能不能打败甘公带?有没有必要和他成仇?这些都是不好说的。再者,刚刚当上了晋国君主,国内还非常不稳,此时出兵,万一晋国又乱了咋办?
所以,经过多方面的权衡,去和不去都是有风险的。
这时,他手下两位最重要的谋臣都开始极力劝说他了。
赵衰说,应该去,这是必须的。
“求霸莫如入王尊周。周晋同姓,晋不先入王,後秦入之,毋以令于天下。方今尊王,晋之资也。”什么意思呢?
要想成为霸主,不如尊敬天子,护送周王回京。周、晋是共同的祖先,一样的姓,如果晋国不抢先护送周王回京,而落在了秦国后面,将来就只会更加被动了。今天尊敬周王,就会成为晋国明天的资本。
晋文公还是拿不定主意,他又去询问狐偃。
狐偃也说,应该去,这是必须的。
当年齐桓公称霸就是通过“尊王”这一套成功的。况且晋国这些年老是换国君,百姓习以为常了,不知道有君臣大义。主公应该借着这个机会去讨伐太叔带的罪行,让百姓知道君主是不能随便换的。
扬名立万,光宗耀祖,都在此一举。赵衰、狐偃一致认为应该去。
但晋文公还在犹豫,周襄王打得过他老弟甘公带吗?万一如果打不赢,甘公带就是天子大王了,这以后还如何相处呢?
所以,晋文公一直顾虑重重,拿不定主意。
怎么办呢?他就和他老爸晋献公当年一样,把晋国的那个最高明的占卜大师郭偃(太卜偃)找来求教。
古人在遇到重大决策的时候,总喜欢求神问卜,听凭天意,今天的人似乎觉得他们迷信的有点可笑。
那么,通过占卜来做决策,真的是迷信吗?
表面上看,是的。但这里面,其实有着很深很深的道理。
古人说的好,“卜以决疑”。占卜是用来解决疑惑用的,有疑问,有着无法解决的疑问,才会通过占卜来定夺。如果没有疑问,那就完全用不着了。所谓卜以决疑,无疑则不卜。
当国君想做出一个决定的时候,如果他自己一个人已经想好了,已经决定了,(无疑了),那么,他就没有必要再去和任何人商量,直接执行就是了。
如果拿不定主意,就会找国中的大夫贵族们一起小范围的商量,商量之后,有了主意,决策也就出来了。
如果还是没有主意,无法决策,就会再将国中的一些老人、智者、专家们聚集在一起扩大范围商量,商量之后,有了主意,决策也就出来了。
如果还是没有主意,无法决策,那怎么办呢?
也就是说,无论怎样选择,可以看得见的,可以算得到的利弊关系始终都是差不多的。这样决策,是这样一种利害关系;那样决策,又是那样的一种利害关系,两者不相上下,根本无法定夺。
如何是好?从现代博弈论的观点来看,理论上应该是“随机选择”,随便选一个,反正概率上是差不多的。
正是在这种情况与条件之下,古人才动用占卜师,问天打卦,参考一下冥冥之中上天的意见,就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如果大事小事动不动就不假思索的去求神问卜,那简直就是愚昧透顶了。)
所以,在晋国究竟出不出兵的这个问题上,晋文公综合了许多意见之后,依然找不到合适的答案,伤透了脑筋,那他就叫太卜偃占卜,看看天意如何,上天说出兵,那就出兵;上天说不出,那就不出。
这是最终极的决策,一锤定音。
太卜偃不愧是那个时代最出色的占卜大师,他的预测,不仅使得新上台的晋文公快速获得了发迹的“第一桶金”,并且也奠定了晋国将来百年霸业的基石。
话说当时,太卜偃烧了乌龟壳之后,龟甲上就啪啪啪的出现了一些奇怪的裂纹。这些裂纹,就是对该事件的预兆与提示。
太卜偃看了,为晋文公解读并翻译这些裂纹说:“大吉!此为黄帝战于阪泉之兆。”
今天的王,就是古代的帝,古时候,黄帝与叛军交战,三战,然后得其志。虽然叛军骁勇善战,但最后的胜利方却是“帝”。
所以,主公,您就别再犹豫了,快快出兵吧!把宝全押在周襄王这边,才是最正确的做法,因为我已经看到了太叔带的失败,您在这个时候赶过去,就正好可以获得这一大功劳!
说好了听天意是一锤定音的。但晋文公还是疑信参半:“寡人何敢当此!我怎么还是有点不太放心啊。”
再怎么办呢?晋文公就又像他老爸晋献公当年一样:“郭偃,你就再改用《周易》为寡人算上一卦吧,也或许又是另外一种结果呢?”
太卜偃就又用《周易》起了一卦,卦得:离上乾下《火天大有》,第三爻动,变为离上兑下《火泽睽》。
断曰:“《易经》上卦辞说‘公用享于天子。’您这一战,不仅成功,还有意外之喜,将会得到天子的格外赏赐!没有比这一卦更吉利的了。乾为天,离为日。日丽于天,昭明之象,天子的恩光炤临晋国,您还有什么好疑惑的!”
晋文公这才大悦,既然天意如此,那就决定了:出兵勤王!
当时,晋国是个只有两军的中等诸侯国,所以他就把兵力分为左右二军,以赵衰为左将军,魏犨辅佐;以郤溱为右将军,颠颉辅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