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虎论坛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black白夜

[转帖] 《天机的真相:刘伯温的神奇预言》-从“一只白鹿引发的血案”开始吧-作者:华胥公子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4-10-12 08:00
  • 签到天数: 95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14-6-20 14:0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刘伯温虽然从未见过陈友谅,但他从隐居时就在对他进行关注,从每一次战役、每一件事情中了解他的行事作风,深挖他的性格特点,从他的县令秘书出身到他踏上弃官从戎之路,能看出他不满足于现状、心存抱负,不想在元朝混吃等死,再到他为倪文俊打赢很多场仗,能出他很有能力,进取心很强,再到他干掉倪文俊、取代徐寿辉、杀赵普胜,能看出他的野心没有底线,凡是敢于挡路的人,一个也不会放过,阴险毒辣,永远充满自信——

      他相信自己是天下一等一的聪明,不需要靠任何人帮助,最终的胜利也会属于他。上次池州一战,就是因为他自以为“声东击西”计非常高明,相信没有人会识破,因此率军突袭池州,没想到被坑。

      通过对这一系列事件的分析,刘伯温早就在心里一步步得到了答案——这是一个自信过头、急于求成的人。

      而自信过头的人,往往是听不进别人意见的,往往刚愎自用,一意孤行,孤注一掷,只为尽早达到自己的目标。这样的人,是存在很明显的缺点的,尽管他自己意识不到,但只要被人利用,就足以致命。

      敢于投赌注的人,也相信别人跟他一样敢投赌注,因为他不相信自己会输,所以他需要别人输来配合他。正因为他不相信自己会输,所以他才会下血本做赌注。

      刘伯温就是牢牢抓住了陈友谅刚愎自用、自信过头、急于求成的缺点,从这上面做文章、下工夫。

      他要做的文章就是“挖坑”,“挖坑”的具体办法就是康茂才的诈降。

      据相关史料记载,事实上,刘伯温一早就得知康茂才跟陈友谅有老乡这层关系,很希望他能利用这个关系引诱陈友谅上当,但又不想刚加入进来就在董事局会议上出风头,因此就安排了康茂才向朱元璋献诈降计,自己随后再补一枪。

      但谁都没想到,朱元璋一听康茂才的诈降计就雷霆大怒,认定他勾结敌人,下令把他关进大牢,刘伯温在会议上看到如此形势,不想跟领导唱反调,也不想引起跟同事自己之间的争执,决定等会后如果领导问起再发表意见不迟。

      因为,他知道朱元璋这么做背后的原因,但绝对不能当面戳破他。要知道,领导都是好面子的。

      果然,朱元璋一听刘伯温说诱敌深入就放声大笑道:“原来军师也是想用康茂才的诈降计伏击陈友谅。这个我一听康茂才说时也想到了,只是担心人多耳杂怕泄露了消息才假意下令将康茂才关入大牢,稍后就会放他出来。”

      刘伯温算是看出来了,以朱元璋的多谋善变,胜过陈友谅远不止一截。陈友谅不败,简直没天理。

      于是,朱元璋与刘伯温商量决定:派胡大海从金华起兵进攻信州(隶属江浙行省信州路,今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上饶市主城区),牵制陈友谅后方,康茂才派线人(老门房)将降书转交给陈友谅,约定里应外合劫城。

      这次秘密的联合军事行动大致相当于康茂才、陈友谅双方口头约定的一份协议,这份协议是这样的:

      本协议由甲乙双方共同协商决定,有效期一个月,如有一方违反,另一方可追究其相关责任,但由于是口头协议,因此并无法律效力,双方可自行解决矛盾:
      甲方:陈友谅
      乙方:康茂才
      协议兑现地点:江东木桥
      协议兑现暗号:“老康”
      协议兑现形式:甲方呼叫“老康”,乙方率军接应,迎甲方上桥

      很快,这份协议即将付诸实施。

      刘伯温为陈友谅挖好的大坑,正等待着他跳进去。陈友谅再次没有让他失望。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4-10-12 08:00
  • 签到天数: 95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14-6-20 14:02: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阴谋的布局

      对于如何面对来势汹汹的对手陈友谅,刘伯温作为最高董事长朱元璋的高级顾问,没有在会议上发言,而是选择了会后发言,按理说是很不应该的,但朱元璋也是个明白人,懂得个中缘由,也就因势利导,该怎么做怎么做。

      所以当会议结束后,他就找刘伯温面谈,当刘伯温发表的意见正中他的下怀后,他马上与他一拍即合,两个人就决定了如何应对陈友谅这件大事,之前那么长的会都白开了。散会后李善长那些人得知这一情况气得半死。

      然而,对于刘伯温和朱元璋来说,这场会却并不白开,因为他们从这场会上各位发言人的表现摸清楚了他们的底细——李善长狡猾机智、通权变,但不是能在危机面前立即能拿定主意的人;朱升高才,对于事情有自己独到的见地,但得过且过,不敢也不愿承担风险和责任;至于汪广洋、杨宪等一批人,没啥特别的,只能算是庸才。

      事实上,朱元璋在刘伯温来之前就把他当作王牌看待,对他相当信任并充满期待,他相信,只要刘伯温一加入,这些人都将相形见绌。

      他的判断是对的。

      池州一战,刘伯温初试牛刀来了招“挖坑计”把陈友谅坑在里面差点没爬出来,如今他又重施故技,又要坑陈友谅。这一次,朱元璋仍然选择了相信他。

      陈友谅就这么好坑?难道他是傻子吗?

      当然不是,恰恰因为他不是傻子,而是因为他太聪明,所以才要坑他,才能坑他。

      因为聪明的人是了解自己擅长什么的,而偏偏只要他擅长什么,别人就可以从这里找到突破口下手。

      对于聪明人陈友谅来说,他了解自己最擅长的是什么——水战,因此他决定攻打应天一定要用大规模的水军和战船。

      如果你知道陈友谅的战船有多强悍,相信你一定会目瞪口呆。先别急,后面我会谈到。

      对于更聪明的人刘伯温而言,他已经了解到陈友谅的这一特长,因此他打算就从他的这些水军和战船上下手。这好比对付螃蟹,只有先撇掉它锋利的钳子,才能废掉它!

      而要想打败陈友谅这只大螃蟹,在水上跟他硬碰硬是不明智的,因为那正是他大展拳脚的专业领域。

      刘伯温相信,只有想办法击垮这些水军和战船,才能让陈友谅一败涂地!

      有什么办法没有?有——就让康茂才跟陈友谅约定一个能让陈友谅中圈套的地方,让他的水军瞬间残废,战船瞬间报废!

      协议的约定地点,定在江东木桥。康茂才一再向陈友谅强调,他镇守的是木桥,是木桥,是木桥。

      为什么是“江东木桥”?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如果陈友谅用水军攻打应天城,强行在秦淮河登陆,朱元璋干不过陈友谅的水军,扛不了多久就要完蛋,所以必须设法让陈友谅主动放弃水军攻城的想法,改用更简便快捷的方法占领城池。

      为什么要强调是“木桥”?这就是康茂才告诉陈友谅占领城池简便快捷的方法。水军攻城是要下很大血本的,有其他办法能占领城城为啥不用?而且木桥还是我镇守的,看在你是我老乡还是老熟人的份上,我白送你,你不要白不要。

      陈友谅喜出望外:娘的,天助我也!朱重八,你自己手下背叛你,迎我上岸,别怪我。你别以为只有你的老乡才讲义气,我的老乡也同样讲义气。

      这一次,我要让你见识见识我的厉害!上次池州没得手不算什么,这一次我要直捣你的老巢,让应天成为我的地盘!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4-10-12 08:00
  • 签到天数: 95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14-6-20 14:03:09 | 显示全部楼层
      ◆致命的约定

      根据情报,朱元璋得知陈友谅分水路和陆路两路大军来袭,以水军为主力,并将水军分成两支:一支走江东(今南京市鼓楼区),去江东木桥跟康茂才碰头,另一支走新河口(今南京市浦口区)。陈友谅以一贯行军神速的作风,已经到了江宁镇(今南京市江宁区)驻扎。

      如果你知道今天的江宁区离南京市中心鼓楼区有多远,你就知道陈友谅离朱元璋有多远了。

      一场陈友谅与朱元璋的贴身肉搏战即将开始。

      在准确地掌握了陈友谅的军事情报后,朱元璋与刘伯温对陈友谅的军事安排立即作出了分析:

      陈友谅终究还没傻到底,虽然康茂才是他的老乡没错,但毕竟是对手的人,为防康茂才有诈,陈友谅来了一招“双管齐下”——走新河口的这支水军就是他为走江东的那支水军买的保险,很明显,他还不想孤注一掷,留了一手。

      但事实证明,保险也是没有用的,因为没有人愿意承担这种风险。所有的风险到后来都将由自己买单。

      正所谓“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针对陈友谅水军兵分两路的做法,朱元璋也不是吃素的,立即作出了部署:下令将江东木桥在一夜之间全部改成铁石建造的桥,务必要达到固若金汤的程度,以阻挡陈友谅的水军登陆。又下令在新河口跨水筑虎口城,并派重兵把守。

      西方有句俗语叫“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然而,大敌当前,效率不仅决定胜利,更决定生死。为保工程高效完成,朱元璋命令两大工程负责人签署军令状:必须在次日天亮之前完成指定工作目标,不然人头落地!

      这么庞大的工程,又是跨水作业,而且时间只有一晚上,在没有机械的当年,全靠人力,难度可想而知。

      两大工程的包工头尽管压力很大,但也没办法,上级的命令不能不听,上吧!

      这还只是军事防御工程的问题,还有兵力部署的问题。

      根据应天的地形条件,朱元璋作了如下安排:冯国胜、常遇春率三万人埋伏于石灰山(今南京幕府山)侧;徐达率兵埋伏于南门外。赵德胜率兵横跨新河(今南京城西南)驻虎口城;杨璟驻兵大胜港(今南京城西南15里),张德胜、朱虎率水师出龙江关(今南京兴中门外)作为策应。

      后面这三支人马都布置在水域,原因是朱元璋为了防止陈友谅水军通过沿南京西面城墙流到长江的那些狭窄的河港网络靠近南京城墙。

      手下安排好了,老大也不能闲着,朱元璋自率主力埋伏于卢龙山(今南京狮子山),俯瞰长江和整个战区。同时派胡大海从婺州、衢州率兵西攻信州(今江西上饶),威胁并牵制陈友谅侧后方。

      朱元璋下令,挥动红旗表示敌军的到来,挥动黄旗时则是命令石灰山的部队出击。水军被派往下游,陆军则到达指定地点,等待天亮。

      坑都挖好了,就等陈友谅来跳了。

      6月23日,陈友谅率舰队抵达大胜港。

      前几天,他已经在沿途攻下了朱元璋的太平、采石,这一次,他同样志在必得。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4-10-12 08:00
  • 签到天数: 95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14-6-20 14:03:28 | 显示全部楼层
      事实上,陈友谅之所以这么牛气冲天,就是因为他一路打过来已经打出了气势,打出了自信。

      就在6月11日,陈友谅的舰队抵达太平(今安徽当涂),朱元璋手下大将花云和义子朱文逊奉命率3000兵力镇守城池。面对陈友谅来势汹汹的强大水军,他们不但拒不投降,而且还负隅顽抗,摆明了要跟陈友谅死磕下去。

      这就很不给面子了,要知道陈友谅上次池州之败已经很丢面子了,这次就是专门奔着报仇来的,太平城是沿江直下要攻下的第一座城,如果还像上次一样攻不下来,还要不要混了?

      陈友谅相当恼火,命令士兵向对陆上的城墙猛攻,不料三天下来,太平城纹丝不动。

      陈友谅怒了,后果很严重。

      开玩笑,这座城也攻不下来,还报哪门子仇?这事儿就是脸皮比城墙还厚也没法忍。于是下令用更高更大的战船去突击太平城面对江面的城墙,让士兵从高的船尾爬上城墙,他相信,只要士兵爬上了城墙,他们就能占领城池。

      他的决定是对的——因为他的战船实在太高级,太超乎人的想象。

      如果你知道明朝有名的“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有多庞大,有多豪华,你就应该知道这些船的模型和技术是从哪里来的。

      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陈友谅造好了船,几十年之后把郑和先生送上了七下西洋之路,成就了他的一世光荣与辉煌。

      因为,陈友谅的船实在堪称是后世造船行业的楷模。


      陈友谅有大型战舰一百八十艘,每一艘战舰的规模都相当庞大,船体的高度和宽度都是普通战船的两倍,你的高一丈、宽两丈,我的就高两丈、宽四丈,你的高两丈、宽四丈,我的就高四丈、宽八丈,总之就是要骑在你头上,仗还没打,老子不能先输了,用气势也要压倒你。

      这些战舰规模大还不算什么,结构还非常复杂,据史料记载,陈友谅的战舰设计非常科学,分为上中下三层,每层都相当之宽,骑着马狂奔绰绰有余,每层和下一层之间都有厚厚的隔层隔开,而且这种隔层还具有很强的隔音效果,从这个层面上来说,陈友谅完全能称得上隔音技术的发明家。这种隔音技术一投入使用,上面的士兵尽管打,往死里打,打得天昏地暗、鬼哭狼嚎,下面的船工也丝毫听不到,只管划自己的船,动力一点不减,照常运行,哪怕上面的人都死完了,船还能继续往前开,你死你的,我划我的,别影响我。

      陈友谅这么做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防止一旦打了败仗,可能本来还有机会反败为胜,但只要上面的士兵失败的消息一走漏,下面划船的人就全跑光了,还反败为胜个大头鬼?所以大家都别跑,要胜跟老子一起胜,要败跟老子一起败,要死跟老子一起死!

      从技术上、细节上下狠工夫,将所有人的命运绑定在一起,陈友谅实在够绝,不服都不行。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4-10-12 08:00
  • 签到天数: 95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14-6-20 14:03:37 | 显示全部楼层
      陈友谅不愧是陈友谅,就是比一般人会想、能想,为了提高战舰的防损能力、战斗力、他还特意让人用厚厚的铁皮将每条战舰全副武装起来,而且每条战舰上都配有火炮、巨弩、链枪,非常坚挺,非常拉风。

      拥有这种战舰,哪怕士兵不动手,仅仅开足马力往敌人的战船上撞,也能把敌人的船撞个稀巴烂,威力实在巨大,堪称当时的“航空母舰”。

      我们可以凭良心、十分坦诚、毫不夸张地说,陈友谅虽然最终是个失败的政治家、军事家、野心家,但他却是个成功的发明家和造船专家。

      陈发明家拥有的这一百八十艘战舰,每艘都有名有号,而且名号都相当的响——“撞倒山”“混江龙”“塞断江”“江海鳖”等等,光听名字就能被震撼住。

      不开玩笑,我曾经想过,如果当年的“泰坦尼克号”能有陈友谅的“撞倒山”这么经撞、耐撞,也不至于撞到冰山把自己撞沉了,说起来一声长叹。

      正所谓大家伙有大家伙的好处,小家伙也有小家伙的长处,陈友谅先生在拥有一百八十艘大型战舰之外,还有四百条小船,轻灵小巧,能做到在关键的时候像快艇一样飞驰自如。这样的小船虽然没有大船霸气侧漏,但却是非常有用的,就比如上次池州打了败仗,陈先生就是坐上这样的小艇逃之夭夭的,不然就被活捉了。为了防止此类事情再次发生,陈先生命工匠造了很多这样的小船,以备后用。

      陈友谅先生如今就指挥着这样一支军备齐全、大小兼备的舰队来到太平城。

      攻了三天攻不下来,陈友谅怒了,突然想到高达几丈的大船的长处还没发挥出来,于是紧急下令让士兵顺着船尾往城头上爬,一时之间,你能看见非常壮观的一幕:不计其数的人拼命往城头上爬,像蚂蚁上树一般,遮天蔽日。

      要知道,陈友谅的战舰都是全副武装的,船尾也都包了铁皮,砍都砍不烂,如果你见过搞建筑的起重机,你就知道这样的船尾一旦接到城头,具有多大的助力。

      果然,这么一搞下来,城头的人扛不住了,城头被陈友谅夺了下来,城池被攻占,花云和朱文逊被俘,陈友谅看这两人很有本事,有心劝他们归降,不料遭到他们的坚决反对,还挨了花云一通臭骂:弑君篡位的奸贼,还想我们跟你一样不忠不义?门都没有!

      最忌讳的事被人当众这么捅破,陈友谅面子上挂不住了,当即火了:杀!

      花云和朱文逊壮烈牺牲。

      太平攻下来了,人也杀了,陈友谅很高兴,他相信,用战舰攻夺临水城池的这种战法可通用于整个长江水域,于是继续往下游航行。

      6月16日,陈友谅的舰队抵达采石,很快,采石被他攻了下来。

      舰队就这么一路开下来,一路打下来,陈友谅已经打出了花,打出了气势,打出了自信。

      因此,6月23日到达大胜港的那一刻,陈友谅相信,此地很快也将被他攻下来。

      但他错了,此地不同于太平、采石,而且遇到的对手也不一样,而且相当难对付。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4-10-12 08:00
  • 签到天数: 95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14-6-20 14:0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先说下大胜港这个地方。此处江面十分狭窄,最宽的地方也只能容得下三艘一般的船并行,这对于陈友谅的“航空母舰”来说,身材受到了空前严重的挑战。

      很快,这种挑战就会得出结果。

      再说下镇守大胜港的人,前面交代过,朱元璋安排在这里的是杨璟。

      朱元璋手下的大将很多都是大字不识一个的莽夫出身,虽然今天很多人说“再穷不能穷教育”,但对于当年的朱元璋这批人来说纯粹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人打小家里穷,吃饭都吃不饱,还谈什么教育?但有一个比较例外,就是杨璟。

      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人是个儒将。

      杨璟,安徽合肥人,朱元璋老乡团里的又一名成员。与朱元璋的贫苦出身不同的是,杨璟出身儒家知识分子家庭,熟读经史子集,在元朝混了一点功名,但后来眼看天下大乱,还这么浑浑噩噩地混下去也不是办法,没有前途,索性投奔了朱元璋,在老朱手下当了个管军万户。后攻下常州,任亲军副都指挥使。跟着朱元璋攻下婺州之后,升任枢密院判官。

      在得知陈友谅率军来袭应天后,朱元璋把他派来镇守大胜港,守卫应天城西南门户。

      杨璟没有让朱元璋失望。他扛住了陈友谅的“航空母舰”。

      陈友谅开着他的“航空母舰”,想重施故技撞开一条血路,但他发现,江面实在太窄,舰队很难前进一步。

      杨璟很清楚大胜港的这一有利条件,因此并不慌张,而是从容地率领兵马御敌,与陈友谅的水军展开了厮杀,双方开始放箭互射,然而,很快陈友谅就下令撤走,还是因为江面太窄,战舰不仅无法布阵,这样下去甚至都要卡在这里不能动弹,很危险。

      如果三年之后,陈友谅也能像现在一样提前从狭窄的鄱阳湖口撤军,而不是一头栽进去,应该不会那么早完蛋。

      可惜,没有如果。

      陈友谅此时还是明智的,眼见地形不利,来了个紧急撤退。所谓尾大不掉,这么大的庞然大物行动起来肯定不便,如果来个突袭,追上去猛打,多多少少是能占到便宜的,然而,杨璟却下令不要追。

      原因很简单,杨璟头脑很冷静,他很清楚,港口江面窄,对自己有利,一旦追到宽阔的江面,形势就会转为对陈友谅有利了。搞不好偷鸡不成蚀把米,划不来。

      还有一个原因,让他决定没有必要追,因为,他看清楚了陈友谅掉头去的方向——江东木桥。

      那里,正是刘伯温预先为陈友谅挖好坑的地方。

      陈友谅头义无反顾地去了,去了那个为他挖好的大坑。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4-10-12 08:00
  • 签到天数: 95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14-6-20 14:04:09 | 显示全部楼层
      就在江东木桥,康茂才已经等候他已久。

      对于康茂才和陈友谅两个人来说,兑现那份协议的时候到了,考验老乡的情义的时候也到了。

      陈友谅率领他的一支舰队直奔江东木桥而去,他相信,如果真能从这里登陆,就能轻而易举占领应天城。

      而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前提只有一个——江东是木桥。陈友谅相信,只要是木桥,以自己一百八十艘“航空母舰”,随便哪一艘都能把木桥撞得粉碎,根本不费一兵一卒,就能迅速登陆作战,占领整个应天城,击败朱元璋,整个天下就将握于自己之手!

      撞毁木桥,就能占领应天城!这是一本万利的事情。陈友谅在心里把这个如意算盘拨了一遍又一遍。

      是的,康茂才在信中已经强调了很多次,是木桥,是木桥,是木桥。

      虽然陈友谅不敢完全相信康茂才这个老乡,不敢孤注一掷,故意另外留了一手,派了另一支水军走另一条路线,但他对这一条路线还是充满了希望,充满了期待。

      这一条路线如果能取得成功,效率就会相当之高,带来的现实利益也会相当诱人,不容拒绝。

      而陈友谅一向是一个敢于冒险的人,一直以来他都信奉一个原则——不冒险就成不了大事,风险越大,收获就越大。

      这一次,他带着他的舰队来冒险,就是为了能够狠狠捞一笔。

      事实证明,冒险是可以的,但他要为他的冒险付出惨重的代价,因为,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稳赚不赔的生意,任何生意都是有风险的,输了就要赔,只不过赔多赔少的问题。

      很不幸,陈友谅这一次几乎赔得精光。

      陈友谅的舰队到达目标地点时,天还没亮,黑乎乎一片,伸手不见五指。

      一切光明正大的事情都适合在白天干,一切见不得人的事情都适合在黑夜干,因为黑暗可以掩盖一切,尤其是事实的真相。

      黑夜是可以发生很多事的,尤其是不好的事。

      陈友谅之所以选择在黑夜赶到这个地方,就是想利用黑夜的掩护迅速登陆,以神不知鬼不觉的速度占领应天城。

      但当他的舰队到达这里时,却看不清前面的桥。为了避免引起敌人的注意,他也没让点火照亮。

      关键时刻,他想到了那份协议,想到了镇守这里的康茂才,想到了和康茂才约定的口号——“老康”。只要呼叫“老康”,康茂才就会出来接应。

      于是,他轻声喊道:“老康!”

      没人应。

      陈友谅怀疑自己是不是声音太小了,提高音量再喊一声:“老康!”

      还是没人应。

      陈友谅大惊,怀疑有诈,再喊几声,仍然没人应。娘的,上当了,被忽悠了!

      太丢面子了,手下一大帮人跟着自己到这里,居然被老乡骗了,老乡就是坑老乡的吗?枉老子那么相信你,居然敢玩我,大汉皇帝颜面何存!

      陈友谅火了,让他更火的事情还在后头。

      舰队顺流而下,等离得近了,突然发现前面的桥居然是铁石造的桥,而不是木桥。

      不是木桥,是铁石桥!陈友谅再次怒了,你爽约也就罢了,还搞出个铁石桥出来,不是说好的木桥,存心玩我!

      显然已经中了圈套,陈友谅当即下令:“撤!”

      然而,已经来不及了,舰队是顺流而下,一时半会儿刹都刹不住,更何况就是现在下令,以战舰里隔层那么好的隔音效果,下面的船夫没个五六七八分钟也听不到,反应不过来,人家正划得不亦乐乎,凭啥叫人一下子停下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4-10-12 08:00
  • 签到天数: 95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14-6-20 14:04:26 | 显示全部楼层
      关键时候还是“撞倒山”勇猛,一头撞上铁石桥,这一撞不打紧,随着山崩地裂的一声巨响,桥没大碍,“撞倒山”自己却撞散了骨架。撞散了骨架不打紧,战舰上的士兵纷纷落水,呼天抢地者无数。

      就在这时,陈友谅的老乡不失时机地出现了。康茂才虽然迟到,但并没失约,眼见陈友谅大军一个个在做跳水运动,他及时赶来助阵,不过助阵的方式有点不厚道——放箭!

      于是一时之间,两岸飞箭狂风骤雨般飞来,将战舰上的大批士兵以及“跳水运动员”射成了刺猬。

      陈友谅意识到大事不妙,再次急令掉转船头撤军。

      关键时候,少不了关键消息。陈友谅手下告诉他,他的弟弟陈友仁已经统率一万人马在新河口之北的龙湾登陆,袭击并俘获了驻守在城正北方的邵荣的明军,守将绍荣败逃。此刻他已经竖立栅栏等待大军的到来与他汇合。

      这个消息来得太及时,对于陈友谅来说无异于一场及时雨。陈友谅庆幸自己高明,还好留了一手,如今正好派上用场,不然全给朱元璋端了,于是命将军张志雄为先锋,转向龙湾。

      然而,陈友谅做梦都不会想到,就在背后的卢龙山上,有一双眼睛一直在盯着他,观察他的一举一动。

      这双眼睛,属于他的敌人朱元璋。

      陈友谅更不知道的是,站在朱元璋身旁的,是他新聘请的军事顾问刘伯温——上次一招“挖坑计”坑惨了他的那个人。

      在江东木桥,他又一次陷入了刘伯温为他挖好的坑。在龙湾,他将第三次掉进刘伯温为他挖好的坑。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坑绵绵无穷尽。

      龙湾,一个即将成为陈友谅与朱元璋第一次武力对决的地方,一个即将再次见证刘伯温智慧的地方。

      就在陈友谅进入朱元璋的视野中时,朱元璋按照事先的安排,挥动红旗告诉部下敌军已经到来,全军提高警惕。紧接着挥动黄旗,五路大军从石灰山后各个方向出来,开始包抄陈友谅。

      而刚刚从坑里爬出来的陈友谅脑袋后面没长眼睛,对身后朱元璋的举动丝毫没有察觉,他只知道,他的五弟已经在龙湾为他占据了安营扎寨之地,只要自己前去与他汇合,就将轻松登陆,反败为胜根本不成问题。

      然而,他并不知道,龙湾就是刘伯温和朱元璋为他挖好的一个坑,一个大坑。

      事实上,在朱元璋派人来龙湾之前,他就与刘伯温商量过部署兵力事宜。

      面对陈友谅的强大水军,刘伯温主张“扬长避短”。所谓“扬长避短”,就是扬自己的长,避自己的短——这么说听起来很废话,但这涉及到一个自我认知的问题——你得搞清楚自己在什么方面占优势,在什么方面处于弱势,然后合理发挥,以己之长攻彼之短,这样你才能有必胜的把握。

      说到底,还是孙子的那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老祖宗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永远都适用于任何时候。

      而刘伯温熟读兵法,自然很清楚这个道理,于是明明白白地告诉朱元璋:

      比起陈友谅的水军、战备,我们的水军实在太弱,如果和他硬拼,无异于以卵击石。只有想办法将他的水军引到陆上来,用我们陆上的兵力对他展开攻击,他才会败下阵来。

      朱元璋也是个明白人,经刘伯温一点拨,思路立马变得清晰起来。

      陈友谅从长江一路顺流而下到秦淮河,企图直捣应天城,这条路唯一的障碍是三叉江上的江东木桥,绝对不能让陈友谅走这条路,好在有康茂才可以用诈降忽悠他一头撞到铁石桥上,让他受到创伤之后转头离开。

      然而,陈友谅转头离开会去哪里?如果仅仅让他撞了一把铁石桥,充其量也就是让他练了一把铁头功,不会有啥致命伤,捞不到实际好处。

      而如果还让陈友谅继续在水上兴风作浪,这仗就没法打了,所以必须设法把他引到陆地上来!

      有没有一个好的地点可以作为选择?有。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4-10-12 08:00
  • 签到天数: 95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14-6-20 14:04: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朱元璋想到了一个地方——龙湾。

      龙湾地势开阔,有利于陆上兵力大展拳脚。只要把陈友谅引到龙湾,引上陆地,自己就可以占据主场优势,发挥陆上兵力的作战优势,分五路大军从石灰山后面对他展开伏击。陈友谅只是在水上厉害点儿,上了岸只有被踩扁的份。

      而要想引他到龙湾,方法很简单——让他江东木桥上不去,龙湾上得去。

      有康茂才这个大忽悠在,江东木桥陈友谅肯定上不去,而要想让他上得去龙湾,又不能让他以为是有诈,那就只能派一个能力差不多的人镇守。

      这个人,就是被陈友谅五弟陈友仁打败逃走的绍荣。当然,这一切都是在朱元璋的安排之下发生的。

      朱元璋的部署周密而到位,刘伯温听了大为佩服:此人不愧为英明之主,一点就明。

      然而,刘伯温之所以在前面仅仅只做了分析,并不提供最终的具体意见,原因很简单,因为他明白:领导都是好面子的,属下绝对不能比他聪明。如果一个属下处处表现得比领导聪明,那你来当领导得了。

      刘伯温看得出来,这一次朱元璋亲自上阵,明显是要自己大展身手,别人都只能充当绿叶,绝对不能有过度表现,因此他只选择了穿针,但并不引线。

      这一次,朱元璋要亲自跟他的老对手陈友谅过过招,以一种陈友谅想象不到的方式。

      陈友谅不知道的是,当他转头开向龙湾的那一刻,朱元璋已经从他背后亮出了凶狠的獠牙。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4-10-12 08:00
  • 签到天数: 95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14-6-20 14:04:47 | 显示全部楼层
      ◆龙湾之战

      陈友谅到达龙湾时,已经是中午时分,太阳暴晒,加上正值六月,酷热难耐,就跟进了蒸笼一般。

      更何况,蒸笼外面还到处是如狼似虎的敌人虎视眈眈地盯着,这种境遇大概也只有亲身躺过蒸笼且被妖怪恶狠狠盯守的唐僧同志体会过什么感觉。

      但对于一向心高气傲的陈友谅同志来说,热也好,烫也好,有敌人的威胁也好,都没什么可怕的,既然已经到了亲弟弟抢占的地盘,也就是到了自己家,管你什么妖魔鬼怪,什么刀山火海,什么陷阱诡计,有种都亮出来,兄弟齐上阵,还怕你不成?

      因此,当陈友谅抵达龙湾的那一刻,他就下令停船靠岸,一万多步兵立即登陆,在岸边立起栅栏掩护战船,以免敌军从岸上偷袭,船就被他们毁了。

      然而,陈友谅不知道的是,这一切都被卢龙山上横刀立马的朱元璋看在眼里。

      朱元璋的嘴角露出了满意的微笑,狡黠的微笑。

      到目前为止,一切的事态发展都在他的计划和安排之中。从江东木桥到龙湾,陈友谅一步步陷入了他和刘伯温挖好的坑中,分毫不差。

      整个过程就像是事先排练过的,陈友谅表现得很好,朱元璋很满意。

      说实话,论智商,陈老弟你天分确实不错,还考了个秀才,而我啥都不是,这一点你比我厉害。但有一点我比你厉害,就是你永远自以为聪明,认为没人比你更聪明,而我则不同,我知道天下之大,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我绝不是最聪明的,但我懂得一个道理——招贤纳士,重用人才,重用那些比我聪明的人,让他们的聪明为我所用。你说我跟你比,谁更聪明?

      陈老弟,当你除掉了身边比你聪明的人,你以为你就是最聪明的人,而结果恰好相反——你变成了最愚蠢的人。

      聪明与愚蠢,仅仅只是一念之间。

      这个道理,陈友谅不会明白,也不愿意明白,他相信自己就是最聪明的人,因此他将永远沿着自己的聪明之路走下去。

      这么一路走下去,就是永不回头,也回不了头。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及公众号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星虎 ( 黔ICP备05004538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2 13:4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