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虎论坛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宝宝寒

[转帖] 风云百年——中国1908-2008----剑气豪情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9-30 11: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晚上,在府学胡同段祺瑞家,这帮吃了瘪的督军们议论纷纷,就有人提出来,把总统赶下台,把国会给他解散了,看谁还敢不拿咱们爷们儿当事儿,段祺瑞虽然也是愤怒异常,但还算老练,这帮粗人只知道喊打喊杀,根本不懂政治,而他段祺瑞不同,咱现在是总理啊,内阁制下的总理啊,如果我现在这么明目张胆的破坏规则,形成风气,他们以后稍不如意,也可以这么对付我,那还了得,所以咱必须按规矩办。
  这督军啊,都是军人出身,但却不仅仅是地方军事统帅,实际上民初的督军等于现在的省军区司令加省长,他还是地方政权的首脑,所以在段祺瑞的策划下,各省督军开始组织各地的“人民团体”纷纷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向中央发电报,表达了强烈的对德宣战的意愿,就这样,广大人民被指定的代表给代表 了,有点绕嘴是吧,意思就是说,我指定你代表人民把我的观点用公开的方式告诉我,靠,更绕了。
  黎元洪在压力下勉强同意了将“对德宣战”案提交国会表决,在国会上段祺瑞作为总理对这一议案进行了解释:第一,说明俄国发生革命,俄、德单独媾和的谣言没有根据;第二,保证参战后对日本没有秘密外交,中国政府并不偏重一国;第三,对德宣战后中国没有实际战争,全国无施行军法的必要;第四;德国现已转攻为守,没有取得最后胜利的可能。应该说段祺瑞的政治眼光还是很准的,对于一个欺负我们多年的流氓,对其落井下石,天经地义。
  只不过国会议员们对于军人们的嚣张很不满意,加上黎元洪在国会议员当中的影响力,一个利国利民的提案竟然差几票没过半数,就在这时,没有亲赴北京的督军团公推的团长,辫帅张勋发来了一份态度强硬的电报,内阁和军事会议所做决议为最终决议,国会如若反对,后果自负,半路里竟然杀出这么个玩意儿来,连一星半点的伪装都不要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9-30 11: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接着街上开始出现各色人等,组成所谓“公民团”,又请愿又示威,还围攻殴打议员,甚至把议员们堵在国会里头,不许出来,段祺瑞先是以这是人民权力为由,不做有效制止,直到最后开始扔石头瓦块了,段祺瑞才派人将他们驱散。这些措施,本想是逼议员们就范的,可这么一闹,段祺瑞内阁却受到了广泛质疑,连内阁中的阁员都纷纷辞职,以抗议段祺瑞携武力威胁国会的行为。议员们还就硬起来了,咱们先不讨论对德宣战的问题,先讨论你段祺瑞辞职的问题吧,就你这样,是当总理的料吗,你现在光杆一个了,还折腾个什么劲啊?屋漏偏逢连阴雨,段祺瑞背着国会私自向日本借款的事,又被《京报》抖了出来,说是段祺瑞偷偷向日本借了一个亿,交换条件就是你中国得参战,打德国,同时聘请日本技师和和管理人员主持中国军火工业、聘用日本武官训练中国参战军。好啊,你段祺瑞,嘴里冠冕堂皇的说是打德国是为了争回本属于我们的利益,原来是受日本人指使啊。
  就在国会议员们觉的抓住段祺瑞把柄的时候,督军团却给黎元洪上了一道洋洋洒洒的书,长篇大论一番,基本意思是,宪法有矛盾的地方,宪法规定众议院如果对不信任国务员(民国规定国务总理与各部部长统称国务员)的话,大总统可选择免去国务员的职务或解散众议院,但解散众议院需要有参议院批准,撤我总理的职解散我内阁,只要国会不信任和总统同意就行,而解散众议院呢,却需要参议院批准,众议院和参议院本来没有实质差别,自然相互维护,根本不可能有批准解散的一天。再说了,如果我们是对政策法规有意见,起码还有个凭据说法,大家可以讨论,而“不信任”算什么标准啊,你岂不可以随随便便就解散我内阁吗,责任内阁的权力又在哪里呢?试问如此制度,总理如何为国尽忠,为民宣力。这样弄来弄去,任何事情都得听他们国会的,国会的权力和当年皇帝无异,自总理而下所有官吏都必须仰议员鼻息,我们抛头颅洒热血,建造共和,结果却被这么一群舞文弄墨之辈攫取了独裁的权力,所以请总统一定要改正这些问题,如果他们不改正干涉总理权力的做法的话,恳请把参众两院都给解散喽吧。
  别说,这篇文章写的还真好,宪法中确实有些毛病,被他说中了。当然,鬼才相信,倪嗣冲,阎锡山,张作霖他们能写出这东西来,能看明白就不错了。
  黎元洪对此给予了回复,各位督军以个人名义提出宪法中的缺点,很好,值得鼓励,但你们联名的形式,要求解散国会,就有悖法律了。我总统也无权力解散国会啊,本人愿以个人名义和他们谈谈,转达诸位督军的意见。
  20日,黎元洪和国会中各个派别的领袖们座谈,告诉他们督军的意思,大家表示,督军们说的有道理,我们可以接受并改正,但他们如果一定要解散国会怎么办?黎回答:不违法,不盖印,不怕死。这里,我们要为黎大总统鼓掌,在弱势下,在强势集团的威逼下,坚定的维护秩序,维护法律,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而正是黎元洪的坚持,使得名义上的共和政体得以保存。
  黎元洪请人传话到督军团,现在的问题不在国会而在内阁,为今之计,只有你段总理辞职,内阁成员都辞完了,国会也不信任你段祺瑞了,你还坐下去有意思吗?这时督军团纷纷离开北京,他们都在北京尚不可怕,纷纷离京,就离开了你黎元洪的势力范围,临走留下一句话:我们支持段总理。这多吓人啊。
  黎元洪也喝出去了,下令免掉段祺瑞总理之职,由伍廷芳代理,段祺瑞离京付天津前,发表了一份声明:共和政体中的内阁制规定,未经总理副署的发令不得生效,现在这个我段祺瑞没有同意,就不合法,由此引起的地方或国家动乱,我段祺瑞概不负责。
  这事闹的,总统总理和邻居大妈吵架也差不多少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9-30 11: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两个人斗的不可开交,且都骑虎难下,各地督军也是意见不一,有的已经开始咋呼着闹独立了,有的在观望。黎元洪是个空头总统,没有兵权,而段祺瑞本以为自己是北洋领袖,又是总理,是可以号动军队的,可当他被这个没有兵权的空头总统给免了职后,才发现这些个督军们,实际也没把自己放在眼里。这可如何是好,就在这时,有一个人同时进入了二人的视线,谁啊?——辫帅张勋。
  张勋出身卑微,没念过什么书,也没有受过专门的军事教育,在25岁,一个一般人早该娶妻生子的年龄,才当上大头兵,之后在无任何关系照顾的情况下,单凭战功,竟然迅速提升,此时已过花甲之年的他官拜长江巡阅使,是督军团的头,之所以总统总理同时想到了这老头子,是因为他的年龄比这俩长官大着十岁,资格足够老,而就政治理念来说,都有二人能够接受的地方,或者说二人都觉的他不会对自己不利,比如,张勋似乎没有对德开战的想法,这是黎元洪引为知己的地方,而手握重兵、战功卓著的老帅根本就看不上国会也瞧不起后辈的总统,使得段祺瑞认为此人可以成为自己的同盟军,既然如此,那就请辫帅火速进京,调解府院之争。
   其实这总统总理吵架吵的自己都糊涂了,你指望他来调停府院之争,这老家伙连辫子都没剪呢,他能赞成共和吗?把皇上赶下台好几年了,见着什么好了,你看这乱劲的,还是帝制最好,这张勋帅五千辫子军(有说六千的也有说三千的,总之很多)长驱直入北京城,黎元洪此时才发现自己错了,段祺瑞再怎么欺人太甚,也是在共和政体之下,而这个老张头倒是真痛快,国会给我解散了,黎元洪,哪凉快哪歇着去,这没你什么事了,溥仪,你继续做皇帝吧,我老张保着你。
  溥仪还是一个11岁的孩子,哪里有什么自己的思想,又懂什么共和帝制,当年当皇上懵懵懂懂,不当皇上了,也照样玩的天真烂漫,孩子而已,这会儿,又被大人们拥着当上了皇上,依然稀里糊涂。按照张勋的意思,封黎元洪一个一等公,也算对得起你,赶快滚蛋算了,可黎元洪倒是真硬气,坚辞不受,抱着总统印信跑日本使馆避难去了。
  别看黎元洪段祺瑞闹的水火不容,但这张勋一复辟,两个人马上成了同一战线,黎元洪仍然以中华民国总统身份致电段祺瑞,恢复其总理职务,请他组织“讨逆军”讨伐张勋,段祺瑞从大局出发,捐弃前嫌,欣然领命。哈哈,张勋的另类调解还真是成功。7月4日,也就是溥仪重新继位的第三天,段祺瑞就在天津组成了“讨逆军”,当年的保皇派梁启超坚定的站在了共和的立场上,起草了一篇讨伐张勋的檄文:“天祸中国,变乱相寻,张勋怀抱野心,假调停时局为名,阻兵京国,至七月一日,遂有推翻国体之奇变。窃惟国体者,国之所以与立也,定之匪易。既定后而复图变置,其害之于国家者,实不可胜言。且以今日民智日开,民权日昌之世,而欲以一姓威严,驯伏亿兆,尤为事理所万不能致……”。
  
  张勋十个营,还没打就被策反了六个,剩下的四个营在讨逆军冯玉祥部的攻击之下迅速崩溃,人心向背,千古功罪啊。
  这场战争太小了,时间短,参与人数少,实在没什么可说的,但有一件事必须要记住,北京南苑航空学校校长秦国镛驾驶飞机向紫禁城投了三颗小炸弹,这是中国空军的首演。
  张勋跑了,溥仪又退位了。
  在复辟之时,黎元洪终未妥协,一力坚持,并且在日本使馆致电远在南京的江苏督军,民国副总统冯国璋,请他代行总统职权,维护共和,如今眼见共和再造,却辞去了总统职务,从此渐渐淡出了中国政坛,冯国璋赴北京就任了民国代总统。民国初年,出了太多的总统、代总统、临时大总统,大家大都叫不出名,但这个冯国璋我是早就听说了,而且印象深刻,因为若干年后他有个曾孙出了名,就是那位演了二十年小品的相声表演艺术家,在媒体刨根问底拦不住一通后,终于让我记住了民国还有为姓冯的总统。
  14日,段祺瑞风光回京,重掌大权。
  张勋之后虽得特赦,但是中国政坛再无他辫帅的位子,1917年7月21日,孙中山(袁世凯失败后,孙回国)在致广西督军陆荣廷的一份电报中对张勋做出如下评价:
  张勋强求复逆,亦属愚忠,叛国之罪当诛,恋主之情可悯。文对于真复辟者,虽以为敌,未尝不敬也。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10-8 11: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七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以前只是一所普通的中等师范学校,2008年才升为普通高等本科院校。
  令人惊讶的是,竟然有那么多出类拔萃的精英人物在这所不起眼的学校里留下足迹。
  革命老人徐特立,著名教育家杨昌济,中共一大代表中共创始人李达,国歌作者田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周谷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谢觉哉,学部委员杨树达,学部委员黎锦熙等曾在此任教;
  同盟会创始人之一,为唤醒民众,在日本跳海自尽的陈天华,中共一大代表中共创始人何叔衡,中共早期领导人蔡和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李维汉,红军高级将领刘畴西,红军高级将领袁国平,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卓越的领导人任弼时,开国上将陶峙岳,现在通行的《国际歌》中文版的译者萧三等曾就读于此;
  当然,这其中最著名的人物当属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主席——毛泽东。
  很多很多年后,毛泽东的嫡孙毛新宇曾为该校题词——一师是个好学校。本人不懂书法,不评价其好坏,但希望大家一定去百度一下这几个字,谁不看谁后悔。
  毛泽东,字润之,出生在湘潭与湘乡交界处韶山冲一户富裕农家,天资聪颖,又桀骜不逊,喜读《水浒》、《三国》、《隋唐》、《西游》这些小说,这倒没什么特别的,哪个男孩子小时候不喜欢这些书呢?令人称奇的是喜欢这些“暴力”小说的毛泽东却生的男人女相,清秀无比,卦书上说此等面相乃大富大贵之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10-8 11: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1913年的中国,能上到中专的人已属凤毛麟角,和咱们现在读博士后差不多,属于高级知识分子了,所以也就没有了升学压力,毛泽东不用为考试发愁,可以有充足的时间,比较自由的涉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在这里,他结识了蔡和森、萧长升、何叔衡等人,第一次接触到了民主主义思想,这得益于一个好老师——杨昌济。
  杨昌济是中国最早接受民本思想的知识分子,一生从事教育,桃李满天下,尤其是他对毛泽东、蔡和森的民主思想的启蒙,终于因此二人的成就,使其“强避桃源作太古,欲栽大木拄长天”的教育理想得以实现。
  湖南是中国一个非常有特色的地方,崇尚文化,却没有文弱之态;市井小民,都以纵论国是为乐;楚人刚烈、直率、热情,民风彪悍,自视甚高,不懂得虚伪的谦虚,与受儒家思想侵染的中国人的传统性格截然不同。岳麓书院门口的对联写的竟然是“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杨度曾说“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口气之大似已登峰造极,但与毛泽东的诗篇相比,却显的含蓄内敛了许多。毛泽东几乎是楚人这些特质的集大成者,1925年,毛泽东写下了那篇著名的《沁园春.长沙》,记述了他在一师这段学生生涯: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10-8 11: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是一个多种思潮汇聚的年代,那是一群充满着“以天下为己任”雄心壮志的张狂学子,这么一群处在“笼统立志”阶段的热血青年组建了一个叫“新民学会”的组织,这只是一个学生社团而已,谈天说地、纵论古今之余,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宣传和组织大家去法国俄国留学,去见识先进国家的政治与文化,那时的他们,还没有成型的政治观点,更谈不上政治主张,只是一些奢想空谈的学生娃,但历史却让我们记住这些名字,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罗章龙、李维汉、谢觉哉、向警予、杨开慧、蔡畅、夏曦、萧三、郭亮,因为这些人的存在,这个学生社团被写入了史册。
  1918年8月,毛泽东和蔡和森,萧子升等同学来到了北京,暂居在了已经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的杨昌济家里,他们此行是为了联系去法国留学事宜,但经过慎重考虑,毛泽东却打消了去法国的念头,当初成立新民学会的主要任务就是组织大家去法国留学,这次到北京的目的更是具体联系留学事宜,怎么到北京就变了呢?查了很多资料,都语焉不详,基本都以“经过考虑”一语带过,还有些人分析是经济原因和语言问题等等,这哪说的过去呢,这些问题若是真的存在,毛泽东也不可能是到了北京之后才意识到啊。其实,到北京之后,毛泽东与之前最大的不同就是,北京有个杨开慧,是杨昌济的女儿,在长沙时,二人就已相识,也许是因为那时开慧尚小,当时二人并无更加密切的交往。而此次来到北京,花季少女杨开慧已然出落的亭亭玉立,加上是那个年代少有的知识女性,真是秀外慧中的大家闺秀气派,而毛泽东不光学业优秀,而且人很风趣,说起话来引经据典、滔滔不绝,尽显才子风范,才子配佳人正合古风,两个年轻人迅速坠入爱河,在北京古城之中留下了许多才子佳人相依相偎的倩影。热恋之中年轻人,自然难舍难离,那毛泽东留在北大半工半读应该是最好的选择了,哈哈,有人又该说我戏说历史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10-8 11:24:28 | 显示全部楼层
  通过杨昌济的推荐,时任北大校长蔡元培给图书馆写了个条子,让他们给安排个活,于是毛泽东就成为了北大图书馆的管理员,工作就是打扫房间,整理图书,月薪8元,虽然不能和教授们比,但自己的生活算是有着落了。图书馆的馆长叫李大钊,是个典型的北方人,只比毛泽东年长几岁,但其丰富的生活阅历和渊博的知识,却让毛泽东很是惊讶和钦佩,在他那里,毛泽东知道了俄国十月革命,知道了一个叫马克思的大胡子外国人,李大钊那句 “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很让毛泽东有振聋发聩之感。
  在北大的日子是轻松的,工作很简单很清闲,他有充裕的时间博览群书,还可以去蹭课,他最喜欢的是胡适的课,因为在图书馆的关系,还可以认识很多知名学者,唯一不爽的是,他认识了人家,可人家大都不认识他,很多时候他很想参与到大家的讨论中,可一个区区工友,在一群中国顶尖知识分子阵营中,根本找不到位置,据说还被傅斯年当众奚落过,这对于心高气傲的毛泽东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好在还有杨家大小姐的欣赏,爱情的力量是无穷的,这相必足以平复这个被人冷落的工友受伤的心灵。
  毛泽东在北大,徜徉在书的海洋中,沐浴在爱的甘霖下,不知不觉,时光已经走进了1919年,他辞去了北大的工作,于3月12日离开北京,和同学们一起到了上海,这些同学们将在此登船赴法留学,毛泽东专程来为他们送行,然后回到了湖南老家,去照顾病重的母亲,两个月后,在北京,在北大,爆发了改变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五四运动”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10-8 11:24:29 | 显示全部楼层
  通过杨昌济的推荐,时任北大校长蔡元培给图书馆写了个条子,让他们给安排个活,于是毛泽东就成为了北大图书馆的管理员,工作就是打扫房间,整理图书,月薪8元,虽然不能和教授们比,但自己的生活算是有着落了。图书馆的馆长叫李大钊,是个典型的北方人,只比毛泽东年长几岁,但其丰富的生活阅历和渊博的知识,却让毛泽东很是惊讶和钦佩,在他那里,毛泽东知道了俄国十月革命,知道了一个叫马克思的大胡子外国人,李大钊那句 “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很让毛泽东有振聋发聩之感。
  在北大的日子是轻松的,工作很简单很清闲,他有充裕的时间博览群书,还可以去蹭课,他最喜欢的是胡适的课,因为在图书馆的关系,还可以认识很多知名学者,唯一不爽的是,他认识了人家,可人家大都不认识他,很多时候他很想参与到大家的讨论中,可一个区区工友,在一群中国顶尖知识分子阵营中,根本找不到位置,据说还被傅斯年当众奚落过,这对于心高气傲的毛泽东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好在还有杨家大小姐的欣赏,爱情的力量是无穷的,这相必足以平复这个被人冷落的工友受伤的心灵。
  毛泽东在北大,徜徉在书的海洋中,沐浴在爱的甘霖下,不知不觉,时光已经走进了1919年,他辞去了北大的工作,于3月12日离开北京,和同学们一起到了上海,这些同学们将在此登船赴法留学,毛泽东专程来为他们送行,然后回到了湖南老家,去照顾病重的母亲,两个月后,在北京,在北大,爆发了改变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五四运动”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10-8 11:30:5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在段祺瑞的坚持下,中国轻而易举的取得了战胜国的地位,并且获得了参加1月18日召开的“巴黎和会”的资格,会议标榜要建立世界永久和平。
  此时中国有两个政府,一个就是段祺瑞为总理的北京政府,或叫北洋政府,还有一个就是广州军政府。1917年段祺瑞打败张勋再造共和后,解散了1913年选出的国会,身在上海的孙中山展开护法运动(亦称“三次革命”),号召国会议员一起到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组织护法政府,也就是军政府,并就职为“大元帅”,誓师北伐。不过和以前一样,这个“大元帅”依然有名无实,到巴黎和会时,孙已下台,回头咱们再讲到孙中山的时候,会详细讲解这段历史。
  别看北京政府和广州政府虽然相互叫嚣着要干掉对方,但终归属于内斗,遇到巴黎和会这样的事,兄弟还是应该携起手来一致对外的,于是两个政府联合组团,任命北京政府外交部总长陆徵祥、广州军政府外交次长王正廷、驻英公使施肇基、驻美公使顾维钧、驻比公使魏宸组为全权代表,参与和会。和会开幕式,给了中国两个席位,一个开幕式有什么正经事啊,随便派俩人去应付一下不就完了呗,可人家陆徵祥还是非常认真仔细的拟定了一个代表排名,陆,王,施,顾,魏,陆为外交总长,排名第一无可厚非,王为军政府的外交次长,排名第二显示了对人家的尊重,施资格比顾老,加上顾主动谦让,认为自己排名末位比较合适,于是将施排在顾前,也不会有什么争议,魏本来就是负责内务的,排名最后也说的过去,可这么报到北京政府,也不知道哪个缺心眼的注意,北京政府训令,排名为陆,顾,施,王,魏,这下可就炸喽,王认为陆言而无信,施认为顾背后使绊子,顾维钧急忙跟施解释,这不是我的本意,您是我的前辈,理应排在我的前面的,可人家施老头就是不信,陆徵祥眼见着和谈未开,先起内讧,实在气恼,咱们干什么来了,是来和外国人争中国人的权益的,你们这算什么玩意,于是急电北京政府,恳请按自己的排名进行,否则就辞职不干了,也没法干了。北京政府只得同意了陆的意见,算是把这场纷争给平息了下去,然而裂痕已出,要想一门心思和衷共济也难了。亲临现场采访的《大公报》记者胡政之就曾尖锐地批评说:“中国人办事,两人共事必闹意见,三人共事必生党派……”。
  中国这个战胜国拿的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让你参加“分赃大会”,已经是大哥们给足了你面子,中国政府这点上还是有清醒认识的,于是根本也没想着沾战败国什么便宜,只渴望着把本属于自己的东西拿回来就行。其间,中国代表向巴黎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二十一条”,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等要求。要说中国真的够低调,诸位大哥,我好歹帮着你们起哄了,打赢了得的东西都归你们,就把那几个倒霉孙子抢我的东西还我行不?
  日本人说话了,不行!!!德国在山东各项权益应无条件让给我。
  第一.        德国在山东的基地都是我们摧毁的,并一直占领至今;
  第二.        我们在战争期间为协约国事业作出较大贡献,现在胜利了,我们理应得到回报。
  第三.        中国于1915年《中日关于山东省之条约》及换文(就是《民四条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二十一条》)中已允诺承认我们战后与德国议定关于山东一切权益的处分,也就是说这是我们和德国之间的事,你们跟着掺乎什么?
  第四.        1918年中日关于山东问题换文亦肯定日本在山东的权益。
  第五.        胶州租借地自被日本占领后,事实上已归日本所有,山东问题应在中日两国间以双方商定的条约协定为基础解决。
   见过扯淡的,没见过这么扯法的,说这话的人叫牧野伸显,你丫直接说我是流氓我怕谁不就完了,废这么多话干什么?要我在现场,直接大耳切子伺候,打你个生活不能自理,只可惜广大有识之士普遍反对我的“以流制氓”的办法,大家认为顾维钧这样的才是合格的外交官,顾在28日就上述流氓言论进行了答辩:
  3600万之山东人民,有史以来为中国民族,用中国语言,信奉中国宗教;胶州为中国北部之门户,亦为沿海直达国都之最捷径路,在国防上具有重要地位;以文化言之,山东为孔、孟降生,中国文化发祥之圣地;以经济言之,山东人口既以稠密,竟存已属不易,不容他国之侵入殖民……
   所谓《中日关于山东省之条约》及换文由“二十一条”产生,是在日本最后通牒胁迫下签订的,不能视为有效,自中国对德宣战后,情况业已大变,根据情势变迁原则,改约已势在必行;再则,中国对德宣战后,中德间一切条约已告作废,胶州租借条约自亦失效;纵令该约不因中国对德宣战而废止,该约亦有明文规定,胶州租借地不准转让,胶州铁路可以由中国收回等。……本全权代表绝对主张,大会应斟酌胶州租界地及其他权利之处置,尊重中国政治独立,领土完整之根本权利。
   别说,人家顾先生的表现真的好像比大耳切子来的好,牧野转而表示,我们愿将山东交还中国,但须由德国交给我们,再由我们归还中国。
  中国代表怎么能信流氓的话呢,本来就是德国强占我的,现在把小子打趴下了,直接归还我们就是,你日本人在中间过一手是何道理?
   别看中国几个代表正闹着内讧,但对外争取国家权益的问题上,立场还是鲜明和一致的,他们坚持《中日关于山东省之条约》及换文是在日本胁迫下签署的不合法条约,并且将中日密约的相关条文提交给了和会,以证明自己是被胁迫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10-8 11:3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人可能开始对中国代表的强硬态度准备不足,有些手忙脚乱,但很快压住了阵脚,开始反击,
  即因中国对德宣战结果,1915年之中日条约可告消灭。但在宣战后订立之1918年9月24日协定之效力,则无论如何不生稍微影响。认定1915年的条约同1918年的续补协定,不但同样完全合法,且具永久之意。对于中国代表提出的情势变迁原则,日本代表宣称,国际关系常在转变,如允缔约国一方,任便修改其所不悦之约章,则可使一切条约变成废纸,而条约之解说与适用,将陷于永远不稳定之境。
   日本这套说辞,比之前的流氓言论显然高明了很多,确实使中方有些百口莫辩,日本人说了,你们要是不尊重条约的合法性,我现在就退出和会,不和您们谈了,你中国不是给我找事吗?来来来,咱们回去单独过招,你少在这当怨妇哼哼唧唧。1918年这次续签,据说段祺瑞因此而争得了日本的2000万贷款,而这却使中国代表陷入被动。
  中国方面开始提出将山东直接归还,但在日本的强势下,退而接受先由五大国共管,日本一概拒绝,山东就得先给我,给了我之后,我一定归还中国,美国代表兰辛就说了,那你给人家写个保证啊,日本人说这不是不信任我吗?有辱我们国家尊严,我不签。最后,与会各国决定,就按日本人说的做吧,山东先由德国交给日本,日本继承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所有权益,然后再由日本还给中国,这已经是1919年4月29日了,中国在山东问题上一无所获。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及公众号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星虎 ( 黔ICP备05004538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2 19:2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