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虎论坛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宝宝寒

[转帖] 乱世里的枭雄们--一个比三国更为精彩的时代-----小马连环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6 12:36:14 | 显示全部楼层
  3.62
  局
  公元九三零年五月初五 河中 
  河中城外,马蹄声碎,尘土之中,数十骑不急不慢的走来,当先那位身高七尺,体格健壮,相貌堂堂,更难得气场颇大,昂头挺胸,准备直着腰板就进河中城。
  可惜,河中城门紧闭。
  城门不开,话说也只有打道回府了,可望着城楼,此人招招手,叫来一个人。
  “去看看,为什么不开城门?”
  一会,那人回报: “杨彦温说请您回京。”
  反了,老子回来了,竟然让我去洛阳!
  一股无名之火猛然升起。不是来人脾气暴躁(虽然此人确实是暴性子),实在是这个回答太不靠谱。
  大汉是李从珂,河中节度使,这河中府就是他的家,他刚刚到城外阅了一下马。而杨彦温则是河中府的一名军将。
  这也就是说,李从珂同学被手下杨彦温关在了自己家门外,成了无家可归人员。
  按捺住冲动,李从珂喝道:
  “去问问看,我对他素来不薄,他为什么造我的反?”
  没过一会,传话的又回来了。
  “枢密院有文件下来,请您到京城走一趟。”
  听到枢密院三个字时,李从珂反而镇静了下来。
  是的,该来的总会来的。
  走吧,回洛阳。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6 12:37:04 | 显示全部楼层
  3。63
  走了七十里地,来到河中郊区虞乡,李从珂不走了。
  下马,找驿站住下来。李从珂叫来了人,吩咐道:
  “你去洛阳向圣上汇报一下。”
  李从珂虽然外表粗枝大叶,但没有笨到让他入朝就入朝。他已经发觉,这是一个欲置他于死地的局。此刻的洛阳城内说不定有人正等着他自投罗网。
  现在,唯一能救他的,只有李嗣源。

  听说自己的儿子被赶出了驻地,而且命令还出自枢密院,李嗣源大吃一惊,连忙叫来了安重诲,质问他怎么回事。
  安重诲保持了一惯天塌下来压不死他的神情,两手一摊:
  “枢密院从来没下过这样的命令,这肯定是杨彦温借枢密院之名作乱。”
  安重诲义正词严,完全没有撒谎的样子,可李嗣源六十多年的饭不是白吃的。他很快抓住了关键。
  关键就在杨彦温身上,把他抓来一审,到底是奉枢密使之命行事,还是信口开河,一问便知。
  “好吧,那就赏那个杨彦温金带袭衣、金鞍勒马,升他为绛州刺史,让他上朝谢恩!”
  这是李嗣源的诱捕之计,可以兵不血刃,将事态控制在刑事案件的范围之内,但李嗣源虽然是皇帝,但却不是他老人家说了算。
  安重诲马上反对,并提出各种理由。要求立刻出兵,攻取河中,活捉杨彦温。
  皇帝说了算,还是枢密使说了算?事实证明,还是安重诲的嗓门粗,说话算话。
  不诱捕了,直接抓人!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6 12: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3.64
  安重诲转身布置任务去了,事情正在朝他设计的发展。
  这个局正是他精心为李从珂设置的,至于动机,史书上记录了一个事件。
  很久以前(李嗣源没当皇帝时),李从珂跟安重诲同桌饮酒,喝到后面,李从珂突然跳起来,挥着拳头就冲向了安重诲。至于为什么要揍安总管,也不用奇怪,像安重诲这样奶爸级的人物向来不受欢迎。
  得亏安重诲眼神好,又补了钙,拔脚就跑,这才避免了满头是包的惨状。
  这个记录应该是真实的,李从珂的酒品确实很差,这不是我第一次看到他喝了酒后发酒疯,而且还不是后果最严重的一次。
  第二天,李从珂想起自己昨天的壮举,连忙上门道歉,看着李从珂壮实的身板,钵大的拳头,安重诲算了一下,单挑实在没有胜算,翻脸不是时候。于是,堆起尴尬的笑容,表示喝酒不打架,打架不喝酒,这事就算了。
  所谓算了,在安重诲的字典里的解释不是就此罢休,而是以后再算。
  现在打不过你,以后再收拾你。
  安重诲有丰富的整人经验,任圜,王建立都被他算计过,但搞倒李从珂的难度明显要高很多。

  关口在李嗣源身上。
  在征讨命令下来后,李嗣源专门找到负责出差事的两位兄弟,特别嘱咐:一定要活捉杨彦温,朕要亲自审他!
  打了招呼,李嗣源马上叫人去虞乡,让李从珂立刻回洛阳来。
  这是一个及时的命令,从事后来看,要是李从珂还傻傻呆在虞乡,只怕禁军一去,没收拾杨彦温,李从珂先被收拾了。

  收到诏书,李从珂马不停蹄回到了洛阳,拾掇了一下,准备上朝喊冤,可是,李嗣源却告诉他,赶紧回到你洛阳的家中,关上门,不要见任何人,那里也不要去,也不用来上朝。
  前线的消息传来,禁军平叛非常顺利,以至于顺利到连杨彦温的人头都砍下来了。
  皇帝亲自打了招呼都不管用!这是赤裸裸的杀人灭口。
  到了此时,李嗣源明白了,这个事情死无对证,你李从珂还是低调点好。
  果然,安重诲真正的进攻开始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6 12:38:55 | 显示全部楼层
  3.65
  杨彦温的脑袋送到洛阳之后,安重诲联合百官,齐上贺表,歌颂大唐皇朝在圣上的英明领导下,又成功平定了一起叛乱。
  所谓千穿万穿马屁不穿,王军一至,叛军投降,头目授首,确实是件可喜可贺的事。
  安重诲正等着李嗣源头脑发热,面对糖衣炮弹,照收不误。
  一旦圣上承认平定河中之乱是政绩,那李从珂就完了。
  可李嗣源不是那么容易被忽悠的。
  看着喜气洋洋的百官们,李嗣源勃然大怒:
  “我的家事现在都搞不清,有什么可贺!”
  第一次挖坑,李嗣源不跳,没关系,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埋人的坑也不是一天能挖好的。安重诲还有后继手段。

  退朝之后,安重诲马上着手第二次进攻。可毕竟劝人收拾儿子素来不受欢迎,这种事能让别人干最好不过。
  安重诲早就有了合适的冲锋队员。
  当日,安重诲为李嗣源念诏书,从而掌控了朝政,但他也有力不从心的时候。这些奏书都是文人写的,里面有拐着说的,用典故的,隐喻的,引用名人名言的,就是没有大白话,安重诲半桶水的文化应付起来相当吃力。
  于是,安重诲大力推荐了两位文化人担当端明殿学士,每天为李嗣源上扫盲课。这两位得已近距离接近李嗣源,最后都升任为宰相。
  这其中一位我们已经认识,是冯道,另一位叫赵凤。
  赵风,幽州人,以儒学知名。
  当日的引荐之恩,现在是时候收取回报了。但有一个问题,这两个虽然都是托安重诲的福,但并不是安重诲的心腹,尤其是赵凤先生,是朝中少见的独立意见人士,当年安重诲杀任圜,赵凤当场跳出来,质问安重诲。
  对于这样不记恩不回报的,安重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早就想好了让这两人自动为他打前阵的方法。
  从枢密院出来,安重诲悠悠然转到中书省。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10-31 13:43:32 | 显示全部楼层
  3.66

  “李从珂把自己的军镇都丢了,按律法,该怎么办?”安重诲非常谦虚,诚恳请教法律专家。
  这个法律问题并不艰深,按军法论,失地者死。
  两位宰相你看我,我看你,自然明白安重诲的意思。
  这是逼我们出头弹劾李从珂吧。
  虽然知道这是安重诲的激将法,但身居其位,就得办事。况且两位确实还欠安重诲一个人情。
  于公于私,想袖身旁观是不可能了。
  两位宰相表示,李从珂的事情,中书省绝不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安重诲满意的离开了。
  李从珂,别以为你躲在家里,就治不了你。

  第二天,第一波弹劾开始了,冯道赵凤纷纷出列,要求就河中失守事件给了一个说法。这个东西现在叫问责制。简而言之,要追究李从珂的失地之罪。
  李嗣源的脸色不好看,这帮人都是组团来的,前些天祝贺我,今天终于露刀子了。
  “我的这个儿子是被奸党陷害,这里面的事情都没调查清楚,你们就这样议论,是想置他于死地!”
  如果说冯道赵凤们以法律为武器的话,李嗣源的回应就是以事实为依据。
  听到此话,赵凤当场顶了回去。
  “如果李从珂失地的事不追究,以后怎么管理其他籓守。”
  赵凤同志不愧为法律专家,一来就上了高度,是所谓大帽子压人,不服也得服。
  李嗣源显然不吃这一套,他死死的盯着赵凤,突然冒出一句:
  “不要说了,这些话只怕都不是你们的本意吧。”
  亮出你们的底牌吧,把你们背后的人叫出来。
  此话杀伤力太大,面对赵凤的大帽子,李嗣源还以另一顶大帽子:党争。
  冯道同志使了个眼色,撤吧,李嗣源已经发火,再争下去,李嗣源又变回李横冲就不好看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10-31 13:44:26 | 显示全部楼层
  3.67
  第一次冲锋被李嗣源挡了下来。
  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要知道李从珂不过是李嗣源的一个义子,前些日子,安重诲参奏李嗣源的一名侄子酒后发疯,跑到龙榻上玩,硬是将人家送上了断头台。
  李嗣源连有血缘关系的侄子都不保,为什么要保这个义子?
  冯道先生察觉到了这个异常,回去翻了翻李从珂的档案,总算找到了原因。
  李从珂,镇州平山人,当年,李嗣源在镇州平山出差(戍守),顺手抢了一名妇女魏氏及她十岁的儿子,后来,这名妇女成了宣宪皇后,而这位少年就是李从珂。
  被抢了之后,魏氏一不找派出所报案,也不趁机逃跑,反而死心塌地留在了李嗣源的旁边,据记载,早年李嗣源只是一名低级军官,还不会抓收入,好不容易得了赏赐转手就分给了部下。就这样,李嗣源家里竟然还有三四个老婆。
  李嗣源的老婆大多有贵妇人气质,也就是说基本上只吃饭不干活,家里的柴油酱醋全靠魏氏开源节约。李从珂也没吃白饭,少年时就去挑石灰,捡马粪补贴家用。
  这样的义子当然不能跟朱温李茂贞李克用们收来打仗用的义子相提并论。
  搞清楚这个后,冯道知趣的退下了。
  当然,赵凤先生做为著名的意见领袖,是不会去查人家背景的。对就是对,错就是错,管你什么背景。
  接下来数日,赵凤单枪匹马,再接再励,拿出了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架式,但李嗣源玩上了太极,装聋做哑,就是不谈怎么处置李从珂。
  现在,一号前锋冯道打了退堂鼓,二号前锋赵凤冲击未果,也该主力上场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10-31 13:45:18 | 显示全部楼层
  3.68
  第二天,安重诲亲自披舌上阵,要求立刻查办李从珂,以维护法律的尊严,严肃朝廷的纲纪,以保证大唐的长治久安。
  搞了这么久,真正的主儿终于出来了,对于安重诲的主动跳出,李嗣源依旧是扯皮老三样:顾左右而言他,选择性失明,揣着明白装糊涂。
  当然,这一套对付赵凤们还管用,对付拥有丰富斗争经验与钢铁意志的安重诲是没用的。
  今天不把事情说清楚了,就不下班了。
  安重诲滔滔不绝,兼目标明确,咬定李从珂不放松。
  论体力,李嗣源自然不是赵凤安重诲的对手,论口才,这两位又是铁嘴两张,轮番轰炸下,李嗣源终于疲劳了。
  最后,他只有打出了感情牌,在回顾了李从珂自幼跟随他的历史,以及打零工养家的辛酸往事后,李嗣源用乞求的声音说道:
  “这个儿子在朕家贫时,捡马粪补贴家用,现在朕贵为天子,难道连他都不能保护吗?”
  “各位到底要朕怎么处置他才能罢休?”
  安重诲先生是铁血战士,立刻反击。
  “陛下父子之间的事,臣不好妄言,我们听您的。”
  看来,不给个说法是没办法过关了。李嗣源终于做出让步。
  “让他在家里赋闲吧,这个事情到此为止!”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10-31 13:46:25 | 显示全部楼层
  3。69
  请走安重诲们,李嗣源无力的躺在榻上,这些天,他几乎凭一已之力在保全李从珂。
  整个事件并不复杂,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安重诲设的一个局,但没有人愿意站到李嗣源这边为李从珂辩解。那是他们知道,这个世界上最不能得罪的人并不是九五之尊的李嗣源。 得罪了李嗣源是有救的,这个老皇帝好说话,顶多下岗,还有可能再就业,可得罪了安重诲是不行的,此人记忆力好(尤其过节),下手狠,开罪他一般是直接下地府再投胎。
  现在,李嗣源选择了妥协,但李嗣源并不了解这位跟随了他三十多年的老部下。
  妥协?这是什么东西,是液体还是气体?
  新任河中节度使上任,又在李从珂的家里发现了新的罪证:兵器。
  如果说丢失驻地只是失职,那私造兵器就是造反了。
  安重诲马上就发现的新证明要求朝廷重新讨论李从珂的处理结果。
  这回,你是跑不掉了。
  此时,李从珂正躲在家里大门不敢出,每天只是念佛经祈祷平安。可被安重诲盯上的人基本是在阎王那里挂了号,佛祖是救不了的。
  能救李从珂的是另一个人。

  卷土重来的安重诲再次发动了攻击,却突然发现困难重重,李嗣源根本不搭理他,百官也表示这个事情到此为止吧。
  这是安重诲从未碰到过的情形。
  安仁兄斗志昂扬,嗅觉却强差人意。他并没有察觉到李从珂事件已经有另一股势力插手了。
  这一股势力来自后宫,实质上,这一股势力甚至是安重诲自个提拔起来的。
  还是李嗣源没当皇帝时,因为大小老婆们一个个去世(李从珂的母亲魏氏也已经去世),李嗣源没有人照顾,安重诲先生主动作媒,给领导介绍了一个偏房。
  这位偏房姓王,邠州人,家里是做饼的,据记载,其人长得非常漂亮,称得上是烧饼西施,当然,她本人正式的外号叫“花见羞”。是五代十国里数得着的美女。
  又据记载,王氏以前还是梁将刘鄩家里的低级堂客(侍妾)。自从刘鄩死了之后,王氏没有找到新单位(老公),直到方重诲把她介绍给李嗣源。
  从此,王氏的未来一片光明,此人情商相当高,进入李嗣源后院编制后,拿出不少金银手饰送人(刘鄩也挺大方),而且还谦虚谨慎,从不争风吃醋,大力维持李嗣源的后宫秩序,主动让出皇后的位置给前辈,可称得上贤妻良妾。
  不久后,王氏被册为淑妃,史称王淑妃。
  王淑妃能有今天,当然要感谢当年的红娘方重诲。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10-31 13:47:04 | 显示全部楼层
  3。70

  当然,给领导作媒的方重诲动机并不纯良,在李嗣源的身边安排一个自己人是他的真实目的,可很快,方重诲就发现自己可能找错了人。
  因为当年作媒太心急,连相亲都省了,所以没办法对王氏进行充分的调查摸底,也就没有发现王氏这个人有个毛病。
  王氏视金钱如粪土,这本是件好事,但据我观察,有这个优点的人只要有机会,一般也会视国家的财产如粪土。
  某天,王淑妃跑到国库里拿了些布准备做地毯。
  虽说天下都是皇帝家的,但皇上跟他的老婆们也得按财务制度来,只有内库的东西才能随便用,国库的东西是国家的,属于公款。显然,王淑妃的这一行为属于挪用公款。
  得到消息后,安重诲马上进宫,对王淑妃进了批评教育,要求其不要以国为家,乱用国库。
  教育是需要的,但教育也是要讲方法跟寸度的。
  说到后面,方重诲教育的天性充分发挥了出来,猛地跳出一句:
  “希望德妃以刘后为戒”(那时,王氏还只是德妃)
  我们知道在说服教育中举例说明是把双刃剑,比如大臣们经常喜欢拿夏桀商纣这两位皇帝前辈做反面教材,据我所看,一般都能成功激怒对方。
  方重诲的这个比喻就深深伤害了王淑妃的心,要知道这里面的刘后不是别人,正是死了没两年的刘玉娘,更严重的是,刘玉娘除了贪财之外,还偷汉子。
  我可以用方重诲的人头担保,花见羞同学也就挪用点公物,绝对没有生活作风问题。
  好吧,你将我比作刘后,那我们就恩断义绝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11:05:17 | 显示全部楼层
  3.71
  安重诲先生从此失去了一个最佳的代言人,多了一个可怕的敌人。
  在得知安重诲要陷害李从珂时,王淑妃从中做了工作(主要是吹风),事实证明,安重诲刮起的九级台风还是胜不了王淑妃的温柔枕头风。
  有王淑妃领头,朝中舆论发生了变化,大家都觉得安重诲这次做的太过了,赶尽杀绝实在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
  数次碰壁之后,安重诲选择了战略撤退,毕竟他已经把李从珂打回了老家,没有兵没有职的李从珂不过是废人一个。
  心满意足的安重诲开始寻找下一个斗争目标,很快,他就知道自己没有这个闲功夫了。斗争是有的,不过不是他斗别人,而是别人斗他。
  在李从珂事件里,安重诲虽然逼迫李从珂下岗待业,但他露出了破绽。
  向来是安重诲要人三更死,不会留人到五更,可李从珂活了下来,这意味着,安先生独霸朝政的时代露出了颓势。
  正如一个人抵抗力下降,病毒就会入侵。安重诲很快就遭到了第一次反扑。

  公元九三零年的八月初四,捧圣军使李行德、十将张俭上表,说找到一个告密者,告发安重诲私自招募士兵,打造兵器,准备征讨淮南。而且还与淮南的间谍有往来。
  安重诲确有征讨淮南这样的雄心壮志,当年李嗣源到汴州收拾朱守殷,就曾经传出过这样的消息,到达汴州后,安重诲建议顺势进攻淮南。
  对于这个建议,李嗣源当场否决。老李打了大半辈子的仗义,自然明白兵者凶器也。
  郭崇韬打了一个蜀国,就害死了李存勖,你安重诲要打淮南,十个我都不够你折腾。
  大家还是和平共处,共建小康社会吧。
  转眼三年过去了,难道安重诲不死心,在下面搞小动作?
  李嗣源连忙把安重诲找来,当场质问他是不是招兵买马,准备进攻淮南。
  听到这句质问,安重诲马上明白,自己的一件旧事怕是被翻出来了。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及公众号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星虎 ( 黔ICP备05004538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2 19:0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