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4-9-28 09:59:0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顿了顿,说:“说来话长。”
我简单说了说我在大同跟着虎爪学艺,认识了燕子,同伴冰溜子叛变,我和燕子去往塞北寻找师祖,看到师祖遇害,燕子失踪。我和豹子、三师叔他们干掉了宪兵司令本田,然后去往西北走镖,回到张家口,遭遇日本人南下,和燕子他们走失,一个人来到大同寻找燕子。
陶丽说:“你怎么就知道燕子会来大同呢?”
我说:“豹子和师父虎爪在一起,虎爪家在大同,豹子家也在大同,燕子如果活着,她肯定会来大同寻找豹子和虎爪。就像我要寻找燕子,首先想到大同一样。”
陶丽说:“有道理。不过兵荒马乱,生灵涂炭,所有人的生活都被打乱了,所有人的生命都面临危机,就像那个汉奸八字胡一样,他以为只要他依附日本人,就会保住一条狗命,没想到他却被你们装进了口袋里。”
我问:“昨天在关帝庙见到你,你是怎么知道我们的计策的?”
我听见黑暗中传来陶丽的笑声,陶丽说:“我不但知道你们的计策,还知道你们住在张爱学家,而且还知道张爱学家的这座钱库和密道。”
我非常惊讶,问道:“你怎么知道?你怎么连我们居住的地方也知道?”
陶丽问:“你们认识张爱学?”
我说:“不认识。”
陶丽说:“我认识张爱学,还在她家住过几天,知道她家有一个钱库,还知道他家的钱库可以通往外面,危急的时候可以逃命。”
我问:“你怎么知道?”
陶丽说:“张爱学是个做大生意的人,家产万贯。中国这些年来,动荡不安,土匪盗贼,军阀恶霸,打来打去,每个有钱人都没有安全感,哪个做生意的能不给自己留条后路?张爱学是个开明绅士,有一次,我在大同,那年遭遇饥荒,张爱学开仓放粮,赈灾济民,我走进了这座大院里,也来到了放置粮食的钱库里。张爱学正在放粮的时候,饥民里混进了土匪,趁机在张家大肆抢劫。张爱学看到家丁抵挡不住,就带着家人和我顺着地道逃出了大同。”
我问:“后来呢?”
陶丽说:“后来,我带着外地搬来的援兵,剿灭了那股土匪。”
我问:“你当时也是南京的特工?”
陶丽说:“做南京特工是以后的事情,那时候我还在阎长官手下,做一名宣传员,阎长官派我来大同,想把张爱学树立为一个典型,让全山西的富商们,都以张爱学为榜样。”
哦,我明白了,陶丽在阎锡山手下,应该是军阀混战时候;而在南京做特工,则是在阎锡山归附了南京政府以后。既然陶丽先在阎锡山手下干,那么她一定是山西人了。
我问:“你是哪里人?”
陶丽说:“我是五台人。”
果然是这样的。南京派山西人陶丽回山西刺探情报,刺杀日酋,熟门熟路,也较难让人怀疑。
我问:“昨天你在房间里,顷刻就打倒了两个日本兵,你是怎么做到的?”
陶丽说:“日本人看起来凶恶,其实他们的凶恶是外表露出来的,内心非常虚弱。他们来到中国,人地两生,人数又占据绝对弱势。为了掩盖他们的虚弱,他们就要大量杀人,来给自己壮胆,因为中国这么多人让他们感到恐惧。在日本国内,他们也是农民,种田打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尽管进行过训练,但是比起一名训练有素的特工来,远远不够。在那座房间里,我先诱骗他们脱衣服,然后一脚踢向一个鬼子的下体,一手插向另一名鬼子的喉咙,他们完全没有防备,所以被我一击得手。”
我问:“你胆子太大了,你就不担心会有鬼子有从院门走进来?”
陶丽说:“我在楼上看清楚了,鬼子来了有几十个人,安排人守住巷口,安排人家家排查。马巷有二三十户人,一户人家走进两个鬼子,他们顶多就只能派进两个鬼子。所以,我只要干掉这两个鬼子,就有充足的时间撤退到钱库里。只要撤退到钱库里,就安全了。万一情况危急,我们就走密道逃亡密林中。”
陶丽这个特工真是厉害,原来步步都在她的掌握中。
我想,陶丽应该有三十岁了吧,军阀混战的时候,她就已经入伍了,现在已经到了抗日战争。可是,三十岁的陶丽看起来仍然艳若桃花,美丽无方,而且极有智谋,技艺高超,心冷如雪。唉,柴胡喜欢上了陶丽,岂不是自讨苦吃?
我问:“我们下一步怎么办?”
陶丽说:“重整旗鼓,干掉瘸腿鬼子。”
我说:“都没有人和你联系了,你还执行那个任务?”
陶丽说:“没有人告诉我任务取消,我就一定要完成任务。”
陶丽真是一个好特工。
那时候的人都是这样,如果搁在现在,人们都觉得不可思议,你都和组织失去联系了,你还完成什么任务,为什么不呆个地方安安稳稳地过你的小日子,非要自讨苦吃?可是,那个时代的人就是这样,信守承诺,一诺千金。
我想,这可能就是现在的人最稀缺的理想和信念。
天亮后,我们走出了地窨子,我爬上一棵大树,向四周瞭望,看到一望无际的密林,树梢像波浪一样错落起伏。别说这里只有我们这几个人,就算埋伏有上千人,也不容易找到。
以后,我们就要在这里生活了。别说城市很难回去,就算回去了,三天两头接受日本人的检查,动不动就被日本人抓走,谁也不愿意过这种日子。
陶丽俨然是我们这群人中的首领,她指派那几个女人把地窨子里的稻草编织成席子,铺在地上,这样睡觉就会暖和些。陶丽又让白头翁和赛哥、柴胡准备柴禾,捡到的越多越好,因为以后都用得上。
陶丽带着我,我们带着两把枪,去密林中寻找可以吃的东西。
我们在树林的缝隙中穿行着,陶丽说:“呆狗,你的枪法太差了。你这样的人,怎么会是老兵呢?”
我说:“我那时加入的是军阀的队伍。究竟是哪支军阀的队伍,我到现在都没有弄清。军阀也有富有穷,你加入的是阎锡山的军队,你们有钱;我那支军队破破烂烂的,一人只发几颗子弹。我连摸枪的机会都很少,哪里能练出好枪法?”
陶丽问:“现在我们躲在这里,枪支拿不上那么多,只带出来了两支,子弹管够,足足有几百发。你的枪法需要好好练一练。”
我说:“这么好的机会,我当然不会放弃的。”
陶丽又说:“你以前练的是什么拳脚功夫?”
我说:“这个我也不知道。以前也没有好好练过,就是那次去西域走镖的时候,跟着一个镖师学会了几个套路。”
陶丽说:“武术中有一句术语: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我觉得武术套路,很多都是花架子,看起来潇洒好看,但是不实用。突遇强敌,贴身肉搏,电光火石,哪里能够容你使出那么些花架子?这时候,就要一招制敌,一招毙命,武术招式虽然成百上千,但是最实用的最致命的,却只有那么几下。”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有人如此评论武术,以前总是听人说什么少林拳厉害,什么武当拳厉害,什么四两拨千斤的太极拳厉害,而且上千年来,武术门派之争,如火如荼,每个人都认为自己门派的功夫天下无敌。而今天,陶丽却认为他们大多数都是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我不知道陶丽说得对不对。
陶丽接着说:“以前,江湖上总是流传什么武林高手,而且传说得神乎其神,其实那些都是假的。”
我感到很惊讶,问道:“真的吗?”
陶丽说:“谁也没有见过这些传说中的武术高手到底是什么样子,全凭说书人那张嘴口耳相传。说书人的嘴,媒婆的腿,他们的话怎么敢相信呢?举个例子,他们说岳飞帐下有八大锤,八大锤大战陆文龙,你相信吗?你见过拿着大铁锤打仗的人吗?那么重的锤,举都举不起来,还怎么攻打对方?他们说什么马踏联营,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这更是离谱。你骑着马过来,我只用一个弓箭手,就能够制服你,你还怎么马踏联营,还怎么取上将之首?”
我点点头说:“有道理。”
陶丽又说:“要练好功夫,首先要有力气,一定要出拳有力,足以打倒对方。武术谚语中说:力大强三分。我看不是三分,最少也要是七分。一个力大的人和一个力小的人搏杀,肯定占尽便宜。”
我问:“那武术中那么多以柔克刚、反败为胜的招式呢?”
陶丽说:“这些招式,不敢说全部是瞎扯,但最少也有大部分是瞎扯。编选武术套路的人,想当然地进行演练,对方在什么情况下,你采用什么招式。但是,人都是活的,对方不会静等着让你使用这一招。而且,差之毫厘,这一招就发挥不了作用。”
我觉得陶丽说得很有道理。
陶丽突然打出一拳,打向空中,速度极快,她说:“要有好功夫,要能够打倒对方,道理很简单,第一力气大,第二出拳快。”
我说:“真的是这样。”
陶丽又说:“你见过昆虫打架吗?”
我说:“没有。”
陶丽说:“好,今天我们一起看看昆虫是怎么打架的。昆虫都没有学过中国武术,不懂那些招式套路,我们就看它们是怎么制伏对方。”
陶丽一举手,我看到身旁的树叶上,杀机暗伏,两只昆虫都处在生死攸关的紧要关头。一只螽斯伏在一片桐树叶上,眼睛紧紧地盯着前方。它的前方一尺多远的地方,是另一片较大的桐树叶,这片桐树叶上伏着一只花斑蜘蛛。花斑蜘蛛同样紧紧地盯着螽斯。
我们在一旁观看,我们能够感受到空气中充满了紧张和萧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