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5-12 15: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庆父是自家人,可以自己动手。按理哀姜嫁夫随夫,也是自家人。可是毕竟是盟主姜小白的亲戚,所以比较棘手。鲁僖公和季友一时无计可施,表示琢磨一下再说。
忽一日,飞报传来,哀家自杀了。
鲁僖公大惊缘由。
原来是齐桓公觉得齐国嫁出去的姑娘大多红杏出墙,不安分守己,实在是给国家抹黑。特别是哀姜,与反贼庆父勾勾搭搭,公子般和公子启两任鲁侯之死多少都脱不了干系。齐桓公问计管仲,管仲叹曰,毕竟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已经不是自家的事儿了。要处理也得鲁国出面才行。小白摇摇头,估计那两位也都怕我心中不快,不敢自己动手吧。管仲对曰,要想处理也得偷偷地才行。
于是小白叫来竖貂全权处理此事。记住,悄悄地进去,打枪的不要。
竖貂领命到了邾国,说要护送哀姜回鲁国。哀姜以为娘家亲友团来挺,好不欢喜。哪知,就在回鲁的路上,竖貂故意讽刺哀姜:“小MM,你还有脸回去?我看你不如死了算了。”当然说话不会那么糙,但大意就是这样。
哀姜心中一冷,看来娘家人此行不是保我回家,而是送我归西啊。顿时心灰意冷,自缢而死。
竖貂收敛尸体,运往鲁国。差人先报僖公。季友心中一笑,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他提议僖公,如此这般则可名利双收。
鲁僖公马上着丧服迎灵柩,痛哭一场,以示辈分上母子情意,对众人曰:“母子之情,不可绝也。”官民叹服。
话虽如此,哀姜灵位却没能够放入太庙。直到8年后,因为每年拜祭老爸时,看到牌位旁实在太孤单,不想老爸寂寞开无主,才把哀姜之位置于庄公之侧,以示陪伴之意。
想来,陆续给鲁桓公和鲁庄公带上绿帽子的文姜、哀姜还是有很大不同。光从名字上讲,哀姜是因为下场惨淡,谥之曰哀,没多大说头。当然同比的姑姑宣姜,则是因为嫁给了卫宣公才曰“宣”而言,得个谥号也算不错了。但是文姜却是因为本身文采出众、聪慧靓丽才曰“文”。
其实就在齐僖公要和郑庄公攀亲的时候,以为世子忽要娶来文姜的郑国人大声欢呼,奔走相告,作曲一首“有女同车”。众人传唱,稳居流行榜单TOP1。此曲后被收录到《诗经》的《郑风》之中,流传至今。
自古“红颜祸水”之说泛滥,这点早在之前褒姒之死中唠叨过。文姜到底是个什么人物,不听草根民声,光看那些古代文人的评语估计是看不出什么的,就好比听当今的某些专家,其实还不如听听网上的“砖家”来的有启发。女人月当月快乐,估计也是最近的事儿了。不禁想起了文姜收到过的一封情书。
上书:桃有英,灿灿其霞。当户不折,飘而为苴。吁嗟复吁嗟!
落款:诸儿。也就是齐襄公。
且说鲁国大乱终于平定,僖公眼里最感激地自然是叔父季友。于是大赏之。季友惭愧道:“我和庆父、叔牙都是兄弟。结果一个被我逼死,一个被我毒死。今后还有何面目在九泉与老爸桓公相见。”
鲁僖公不以为然:“他们都是反贼,不杀不行的。”
季友进言:“庆父和叔牙的反心,说到底也只是推测,没有确凿证据。有逆心,无逆行。”
鲁僖公叹息到,那就如此如此吧。
于是,季友、庆父、叔牙一脉都被封爵赏地,季友及其后人称季孙氏;公孙敖继庆父之后,是为孟孙氏;公孙兹继叔牙之后,是为叔孙氏,从此季、孟、叔三家鼎足而立,被成为鲁国的“三桓”。
对于鲁国之乱,齐桓公既有定位之功,还有除奸之劳。不过,他估计不知道,自己死后,鲁僖公照样不念恩情,兵发齐国。这是后话,说也没用,且说9年后,也就是周惠王17年,戎狄兵犯中华,首当其冲的就是邢国和卫国。
齐桓公既然是中原武林盟主,自然责无旁贷。
身居乱世,老大不好当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