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虎论坛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宝宝寒

[转帖] 正面抗日战场——从“我的家在松花江上”讲起-----关河五十州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5-19 13:26:13 | 显示全部楼层
  后面这句话甚是吓人,隐含的意思让大员们没一个再敢坐着不动了。

  不就是想让我们帮你退兵吗?何必绕这么一个大圈呢。

  陈诚实话实话:这事你找我们没用啊,你应该让“委员长”跟何应钦说。

  在张学良看来,这句纯属废话,我要能搞定老蒋,还来找你们这帮滑头干什么。

  你们得另给我出一个主意出来才行。

  关系大伙的生死,蒋百里及时站了出来。

  前面提到过“两个半军事家”,居于首位者,即为蒋百里。

  民国兵学家,蒋百里诚为第一。这位“中国士官三杰”之一(另两位为蔡锷和张孝准)、保定军校校长,虽然在实际指挥军事时,也没打过什么太让人眼前一亮的漂亮仗,但论起纸上谈兵的战略问题,却实在没几个人能超过他的。

  这道理大概跟理论科学家与实验科学家的区别差不多,前者像霍金那样,就算完全瘫痪,坐在轮椅上,只要两只眼睛能眨巴,也一样能捉摸出世界上最高深复杂的物理理论来。

  蒋百里原本是在北洋体系中混的,他给袁世凯当过军事参议,做过吴佩孚的总参谋长,甚至也跟过孙传芳。后来蒋唐战争,他又帮着唐生智来反蒋,当然最后还是败了,并因此锒铛入狱。

  老蒋那几年正瞪大眼睛四处招贤与能,当下也顾不得蒋百里曾经屡次跟自己做对,很快就将其从牢子里给放出来,并拜之为上卿,咨之以“当世之事”,也就是筹划国防大计。

  当时在老蒋周围搞国防框架的,实际就是三个人组成的一个草头班子:蒋百里负责“形而上”,弄第一期国防计划以及考察国外军事这些内容,朱培德则和唐生智等人负责“形而下”,组织整军备战以及督建国防工事。

  蒋百里是搞战略的,平时跟老蒋相处的机会也很多,对后者的心思总能揣摸个七不离八。

  不是老蒋不想对何应钦喊话,只是他不能跟张学良两个人搭成这样的协议,而如果换一个方法,让他的部下,也就是关在这里的大员们对他予以“劝进”,则另当别论。因为只有如此,老蒋才能既有台阶可下,又不致给他未来在国民党内的地位蒙上一层==Y==影。

  蒋百里对张学良说,要不这样吧,你去跟“委员长”讲,我要去看他,他一定会答应的,到时我再借机行事。

  张学良对老蒋一讲,后者果然点头同意。

  于是,张学良便先陪着蒋百里去面见老蒋。这是老蒋“落难”后与被扣大员们的第一次相见,君臣此时重逢,自然是不胜唏嘘。

  蒋百里开门见山,说到了“去函停战”的事。知道老蒋又要做大义凛然状,赶紧提醒他注意一个严重后果——

  如果中央军攻得太急,将“促之中变”,西安城里会出现内乱。

  蒋百里的这句话,马上击中了老蒋的要害。

  是啊,你想过没有。张杨虽然投鼠忌器,一时不能拿你怎样,但外部压力如果大到一定程度,他们极可能控制不住自己的军队,下面的官兵万一被逼急了,可不会像他们的长官那样客气。

  (747)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5-23 23: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老蒋的脸色有所缓和,蒋百里又不失时机地递上话来。

  我们都晓得“委员长”是不怕牺牲的,可是我们得想想,倘若战端扩大,老百姓就倒霉了,西北就遭殃了,国家就又分裂了,为大局计,还是彼此留一点回旋余地为好。

  后面这些话入情入理,即维护了老蒋的面子,又给他指出了另一个更严重后果:一场内战将会因此全面爆发。

  面子有了,脑子也清醒了,接下来就是做具体技术分析。

  蒋百里的意思,是请老蒋写封信给何应钦,告诉对方,自己不久就可以回南京了,让中央军不要再急着发动进攻,至少得先把飞机轰炸给停掉。

  老蒋老谋深算,摇了摇头,很难做到。

  信我可以写,但南京那边会相信吗?毕竟我现在人还没放出来。

  再说了,究竟停战几天呢,或者说,可以在几天之内放我回京。如果是两三天问题当然不大,但张杨的要求是得七天,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是缓兵之计,何应钦又岂能识不破,而这样的要求,我也肯定不能提。

  老蒋要人家两三天内就放他走人,张杨又不答应。蒋百里只好劝他:处于这种情况之下,我们总得派一个人到南京去传递消息才好。

  老蒋仍然摇头。

  又卡在那里了。

  躲在屋外的张学良非常着急,此时也顾不得隐身了,直接跑进房间告诉老蒋:前线正在冲突,如果中央军继续进攻,我们只好“向后退却”了。

  这话吓住过部分大员们,却吓不住老蒋。

  老头子犹如高僧坐惮,始终“置若罔闻”。

  无可奈何之下,张学良作出了让步,同意老蒋按停止轰炸三天的口吻,给何应钦写信,并由蒋鼎文负责带至南京。

  端纳闻讯,立即致电南京,告知这一消息。

  听说老蒋要何应钦停止轰炸三天,主战派中无人肯信,并且声称,只要老蒋一天不离开西安,他们就一天不能接受这样的命令。

  就算命令是真的,谁又能证明,它不是出自于张杨的胁迫呢。

  我能证明。

  蒋鼎文一回南京,就把在西安的详详细细经过给大家说了一遍。听到中央大员特别是蒋百里这样的大军事家也都赞成停战,众人才相信命令确实是老蒋亲笔所写,并出自其本意。

  那就停三天吧。

  停是停下来了,但是僵局仍在,不知如何才能予以打破。

  要“政府”和“叛逆”直接面对面谈判,主战派那里根本通不过,即使和平派的政客们也觉得不能丢这个面子,所以要想破局,只能找中间人进行斡旋调解。

  这时朝野有一种舆论,认为西安事变可能是苏联暗中策动的,孔祥熙急得没法,竟然想起要让苏联政府来做中间人。

  苏联事前对西安事变毫不知情,为了避嫌,第一时间就在党政机关报《真理报》、《消息报》上发表社论,谴责张杨,以撇清自己与此事的关系。

  现在南京突然提出要他们介入,只好两手一摊,这都哪跟哪啊。

  因为当年的同江之战,我们跟张学良是结怨的,这些年都没什么联系,如何帮你们斡旋?

  (748)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5-23 23: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苏联不行,就找阎锡山。

  老阎一划拉算盘,觉得这是一件既得人情,又捡便宜的好事,欣意允诺,并准备派手下的老谋臣赵戴文、“二把手”徐永昌去西安。

  但张学良此时已恨他到极点,知道这位又是来兜生意的,因此愤然对身边的人说:我决不让老阎做这一票买卖。

  老阎“买卖”没做成,空欢喜一场。

  宋美龄则越来越担心自己丈夫的安全。她料定张杨在无力抵御中央军,又被四面围困的情况下,一个最大可能就是乘飞机携蒋出逃。

  说起飞机,宋美龄可不是一个外行。她自己也乘机去过西北,知道那里大多山地崎岖,飞机很难着陆,而像样的一点飞机场,又尽为中央军控制,张学良的座机去不了。

  如果一定要飞,能飞往哪里呢?

  很可能是陕北“共区”。

  这个念头让她坐卧不安。

  转眼间,三天“停战期”过去了,原来宋美龄请求的“一周大限”也正好到期。可是和平谈判仍无一点眉目,还要不要接着打呢。

  宋美龄要求再延长三天,没人敢公开反对,停战于是“展限三日”。

  有这么大的力道,是因为宋美龄此时的身份和地位又变了。

  老蒋还活着,这就意味着,她的老婆仍然是那个供大家仰望的“第一夫人”,而不是什么一般“妇人”或普通“国民”。

  直接谈判无法启动,中间人又找不到,“亲友团”决定按照原来的方案,派宋子文以私人资格飞陕。

  宋美龄本来也想一起去,可是在即将登机的最后一刻,却被和平派的高官们拉住了,理由是:你现在不一样了,“委员长”不在,只有你能震住主战派,不让他们轻举妄动。

  于是,兄妹二人行变成了宋子文“单刀赴会”。

  事实上,在宋子文未赴西安之前,蒋张的日子都不好过。

  三天已至,老蒋没能等到获释的消息,张杨同样很失望。

  行了,八项条件,你也不要说全部答应了,就答应前面关于改组南京政府等四条吧。

  老蒋回不去,认为张学良失信,正火大着呢,立即回答:你不放我走,别说四条八条了,我一条都不答应。

  对大舅子能在这个时候“冒死”到西安来搭救自己,老蒋起初并无心理准备。

  宋子文和孔祥熙,虽同为蒋之内戚,也都善于理财,但老蒋素来喜孔恶宋。原因是宋子文从上到下,从头到脚,几乎每个毛孔都洋化了,平时最喜欢放在嘴里讲的就是洋人那套规矩,而这个让老蒋极其头大。

  老蒋自己尽管不敛财,可他得花钱啊,有的究竟拿去作何用途还不能明讲,得意会。偏偏宋部长既不能“意会”,也不愿配合,总是要反来复去地问:这钱你拿去做什么用?

  或者干脆挑明:钱款从哪个财户上拨,汇到哪去?

  这能都跟你讲吗,老蒋感觉自己难受得要命,就好象伸手向人乞讨似的。

  孔财神就不同了。这兄弟立场摆得很清楚:我就是蒋老板的财房先生而已,钱反正都是老板的,他拿去干什么用,给谁不给谁,跟我有什么相干,我只要知道他啥时候要,随时能把银子取出来给他就行了。

  (749)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5-23 23: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此一对比,老蒋就认为宋子文是故意在跟自己对着干,所以两人经常发生言语甚至肢体冲突。就在西安事变之前,他们还曾为军费开支超额的问题而大吵过一架,差点就动起手来,弄得宋子文负气出走。

  现在谁都知道西安城里最危险,谁肯轻易跳此火坑?

  看来吵归吵,闹归闹,还是情谊无价啊。

  老蒋百感交集,几乎说不出话来。等到看到老婆带来的字条,说要是宋子文三天内回不了南京,就来跟自己同生共死之后,情感上再也绷不住,失声便哭了起来。

  强人,原来也是挺脆弱的。

  谈起如何脱险,老蒋的打算仍然是以战逼和,即外面的中央军只要逼得越紧,张杨就可能越软弱。

  但宋子文的感觉却完全不同。通过与张杨的谈话以及对西安城内气氛的观察,他兜头给自己妹夫浇了一盆冷水,忠告他:正因为外面逼得急,张杨才更可能走向极端,好汉不吃眼前亏,我看你还是不要硬顶为妙。

  从宋子文说话的语气中,老蒋察觉出了异样,知道这不是开玩笑的事。因此当张学良再次来看他时,态度已经明显软了下来。

  不过让张学良哭笑不得的是,都这时候了,老蒋竟然还想使避实就虚之计。

  他主动提了两条,一为允许东北军开往绥远抗日,一为改组陕西省政府,由杨虎城提名人选。

  但对于张杨最关心的四项条件,老蒋却推托说应交中央执监大会讨论,因为光他一个人说了不能算。

  这话就只能骗骗小孩子和不谙中国国情的老外,谁不知道在南京政府,只要你老蒋点了头,什么大会都只不过是走个过场而已。

  张杨不满意,老蒋不答应,宋子文亦觉一筹莫展,他决定和端纳一起立即返回南京。

  老蒋是在睡梦中被大舅子叫醒的,得知对方马上就要走,不由心头一惊(“讶其归之速”)。

  事实上,宋子文急着要离开这一是非之地,并不是为了保命,倘作如此想,这位财神爷就不会只身到西安来了。

  他急着回南京是要找破局之策。

  与端纳这个洋老外不一样,曾担任过代理行政院长的宋子文既谙熟国情,又具备很高的政治眼光。此次西安之行,让他得出了与南京的主和派、主战派以及老蒋本人都截然不同的判断和结论。

  主和派说,可以离间张杨的关系,但宋子文分明看到,这两人虽然在一些问题上态度不一,但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尚无翻脸相斗的可能,而且两军官兵对发动西安事变都持绝对支持和拥护态度,也就是说,扣蒋至少在西安是得民心,顺民意的。

  主战派说,只要大军出动,东西夹攻,西安将很快被攻下,而“委员长”也能脱险。

  宋子文则认为,事情没有这么简单。东北军、第17路军和红军已经“三位一体”,是一个“令人生畏之集团”,虽然西安比较难守,但他们可以退至广大的陕北苏区,到时三军用命,加之凭借西北的有利地形,守个把月绝对没有问题。

  (750)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5-23 23: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老蒋以战逼和的策略,宋子文就更不能认同了。他相信,如果大规模内战开始,第一个要倒霉的恰恰就是老蒋。别说放他了,小命保不保得住都很难讲。

  与张学良谈话时,对方曾亲口告诉他,如果战端升级,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为安全起见,只能把“委员长”交给共产党。

  就在离开南京时,宋子文还在犹豫,究竟是军事解决好呢,还是政治解决好呢。

  到这时候,他已经坚定信心:只有政治解决一途!

  因此,才要急着赶回南京做说服工作。

  伤离别,离别就在眼前。此时蒋宋心里都充满了酸楚:他们还会有再次见面的机会吗?抑或只能重逢于九泉之下?

  老蒋强打精神,作英勇无畏状,叮嘱宋子文不要再回西安,当然也不要让誓言“同生共死”的老婆来送死。

  他要宋子文转告何应钦,一定要在五天之内完成围攻西安的计划,那样他就可以安全了。

  宋子文连连点头,心里想的却是另外一码事。

  我走了,后天再来看你。

  走出门,却又再次返回,并且加重语气:我一定会回来的。

  老蒋的眼泪差点又没忍住要掉下来。

  今日一别,可能永世不得相见,多看一眼算一眼吧。

  老蒋知道上次的遗书没能送到南京,所以这次又写了,一共三份:老婆大人一份,两个儿子一份,给全体国民一份。

  在他心里,已经完全不做宋子文返回的打算了,等于是在“托妻托孤”。

  跟以前一样,张学良仍旧又把遗书给扣了下来——

  假如战争真的扩大,我可以用人格保证,一定会把这些遗书送到南京,可现在不是还没打吗,怎么能送呢。

  宋子文人在西安,能走不能走,还不是可以由他一个人决定的了的。

  张学良的意思是:干脆,你就不要走了,反正回南京也没什么用。

  此时针对老蒋的“顽固不化”以及内外部越来越大的压力,张杨也变得有些垂头丧气了。

  宋子文赶紧告诉他们,自己决心推进政治解决,现在的一个当务之急,就是要改变老蒋“听天由命”的状态。

  怎样改变呢?

  就是去南京把宋美龄接过来,让她做老蒋的劝导工作。

  一听这话,张学良吃惊不小,他劝宋子文不要这样做,表示如果西安真的爆发战事,他不一定能完全确保“蒋夫人”的安全。

  但宋子文信心十足,因为他已经构画好了一个初步的解决方案。

  除了带自己的妹妹同上西安之外,他还要再邀两人。

  一个是刚刚回南京的蒋鼎文,由他负责处理可能会出现的军事问题。

  说是说解决军事问题,其实一方面是做军方代表,另一方面也是做给张杨看的:我们往返两地是为了和平交涉,绝不是忽悠大家,或一去不回。

  另外一个是戴笠(黄埔第6期)。

  在很大程度上,戴笠也是起到一个象征作用。由于支持老蒋的军人中,黄埔学生占很大比例,如果他能来西安,可以代表黄埔系,让张杨放心。

  宋子文提出的方案,正合张杨的心意。

  (751)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5-23 23: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自从上次蒋鼎文回南京后,他们不能不产生出一种担心,那就是对方在玩金蝉脱壳之计,张学良不放宋子文走,多多少少也含有这种顾虑。

  现在这种顾虑证明可能真的是多虑了。

  对宋子文回京,张杨不疑,南京的国民党要员们却大起疑惑之心。

  因为蒋宋的关系非同一般,宋子文本人在政府内的影响力也非蒋鼎文等所能及,在他们看来,既然西安不能释蒋,张杨又有什么理由再把宋子文平平安安地给放回来呢,应该把他也扣起来当人质才对啊。

  更何况,宋子文和张学良的关系在朝野上下也是无人不晓,都知道他俩是多少年的铁哥们。如果这两人背着大伙玩玩猫腻什么的,谁知道啊。

  为了解释和通过自己的方案,一向恃才傲物的宋子文也不得不硬着头皮,坐下来接受怀疑者们的轮番拷问。

  或曰:是不是“委座”在张杨的逼迫之下,已经在四项条件上签字了?

  关系到老蒋的“气节”问题,宋子文赶紧澄清:你们难道不知道“委座”的为人吗,他怎么可能会违心签字呢。这是对他“人格之污辱”。

  在老蒋还存活于世的情况下,当然没人敢出言不逊,进行“污辱”。

  有人便顺坡而下,抓住这一点不放:你说的不错,只要“委座”还被扣在西安,遭人胁迫,他就不能同意任何条件!

  宋子文张口结舌,很感无语。

  何应钦则从军事角度出发,认为宋子文再赴西安倒没什么,但是让蒋鼎文和戴笠同去则不妥。

  为什么呢?

  因为蒋戴二人都是军队系统的,如果到时张杨进行“威逼”,让他们把我方的军事进攻计划都供出来,那可怎么办?

  “质疑”来“质疑”去,无非围绕两种可能:不是“委座”自己“屈服”了,就是这姓宋的跟张杨穿一条裤子,背叛了“委座”。

  宋子文平时跟老蒋都敢对着干,其它文武百官更不放在眼里。趁这机会,有嫉他的便在背后群起而攻之,并大泼脏水,谓之:“西安事变总策划师”!

  眼看矛头马上要集中指向自己了,宋子文愤然而起:现在时间这么紧迫,“事变解决”以分分秒秒计,你们却还在这里怀疑我,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我宋某是不是吃饱了撑的,非得到西安那种险地去过把瘾,你们为什么都不去?!

  质疑的要员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提出了一个最核心的问题。

  别的都不要扯了,你“直截了当”地告诉我们,“委员长”究竟是什么意思,是要军事解决呢,还是政治解决。

  宋子文心里当然明白,老蒋在他临走时说的清清楚楚,必须“军事解决”。

  他不能够窜改“圣意”,但又知道非政治解决不行。

  为此,宋子文只能剑走偏锋,以外交辞令作答:如果我们能够找到一条和平解决之道,“委员长”他老人家也肯定不希望看到内战发生啊。

   这话答得还真够水平,既坚持了“和平之道”,又没有歪曲老蒋的原意。

  (752)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5-23 23:24:3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宋氏兄妹的坚持下,南京的大员们连续开会讨论,最后确定为再停三天。

  但是此三天非彼三天,停的不是地面进攻,而仅仅是飞机轰炸。

  得知情况严重,丈夫不是离危险越来越远,而是越来越近后,宋美龄立即准备动身出发。

  在她看来,和平营救老蒋这件事就像在造房子,端纳算是奠基起了个头,宋子文接着把柱子墙壁建好了,最后上梁盖顶的工作当然得由自己来完成了。

  就在飞机快要起飞时,一个女人哭着跑过来,死活要上飞机。

  一看却是蒋鼎文的太太。

  蒋鼎文被扣西安,蒋太自然是天旋地转,急得不知如何是好。等到丈夫奇迹般地第一个脱险回京,又有一种喜极而泣的感觉。忽然没几天,身边的人竟然要重返她认为的那个“龙潭虎穴”,再次面临着送命的危险,顿时整个人都要倒下去了。

  天上一脚,地下一脚,过山车也没这么玩的。

  她没有办法不让丈夫去,能想到的就是一起去,死也死在一块(“力请偕行”)。

  宋美龄当然不能让她去。大家是去办事的,不是上刑场,夫妇两人这么一路哭哭啼啼,就算去了西安也不成个体统。

  劝住了蒋太太,宋美龄自己的心里其实也是七上八下,不知道前方等待她的将是什么。

  到了洛阳上空,她往下面一看,飞机场上轰炸机排列整齐,正待命出发呢。

  不是说三天之内停止轰炸吗,这是在干什么。

  一行人立刻在洛阳作短暂停留。宋美龄端出“航空委员会秘书长”的架子,告诫洛阳空军将领们:绝对不准进攻。

  宋子文说再停战四天,宋美龄要求的却是无限期——除非得到“委员长”命令,否则连派轰炸机靠近西安都不行

  再登机往西安飞,离目标越近,心情也越忐忑。终于在到达西安飞机场上空的时候,女强人支持不住了。

  她悄悄地掏出一支左轮手枪,然后塞到端纳手里。

  请你答应打死我,如果“军队哗噪无法控制”,士兵要碰我的话,请你立即朝我开枪,“万勿迟疑”。

  端纳连忙安慰对方:不会的,他们不会碰你。

  请答应我吧。

  她几乎是用哀求的眼神望着身边的老外顾问。

  等飞机真的在西安城着陆,宋美龄却又马上恢复了镇定从容的神情,似乎方才的一切都不是发生在她身上。

  张杨闻讯,急忙来见。对他们来说,这个场面比较尴尬。一般而论,你抓了人家老公,做老婆的就算不跟你玩泼妇的一套,满地打滚,至少也会怒容满面,兴师问罪。

  但是宋美龄的样子跟以前全无区别,好象她是出公差,正好偶然路过,来看看各位的。

  尴尬很快就变成了自然,大家再说话就方便多了。

  宋美龄敢于到西安来赴险,并不光是出于夫妻间的感情,纯如蒋鼎文的太太那样“要死死一块”。

  她从一个政治家的眼光判断,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可能的确有其“不得已的苦衷”,同时,不管是从私人情谊,还是以她对张学良为人的了解,她都认为后者不会对她怎样,至少不会把她关起来做“人质”。即使在情绪差一点失控时,她担心的仍然是“无法控制”的士兵,而不是张本人。

  (753)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5-29 23:44:37 | 显示全部楼层
  见面后,她注意到张学良“其状甚憔悴,局促有愧色”,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这一判断。

  当然,仅此还不够。

  她要从侧面小小地试探一下。

  宋美龄用一种很不经意的语气对张学良说:等下你就不要让你的部下搜我行李啦,主要是翻乱之后不好整理。

  张学良闻言大惊失色。

  夫人何出此言,我怎么敢这么做呢。

  此时的宋美龄对自己的安全已经有了几成把握。

  礼,很重要。有了礼,才有敬。有了敬,才有惧。有了惧,才可以慢慢劝解。

  她一路观察,发现西安的街道上并没有出现自己原来想像中的混乱情景。这说明,张杨仍能控制得住军队。

  现在紧张的人变成了少帅。

  把宋美龄一接到张宅,他就赶紧问,要不要马上安排见一下“委员长”。

  宋美龄笑了笑:不急不急,先坐下来喝杯茶好了。

  她当然希望立马就能见到自己的丈夫,可是这事急不得,必须让张学良意识到,自己的心情一直很平静,而且始终是信任对方的。

  此后的很多细节,老版本的电影《西安事变》都交代了。最让人记忆深刻的就是这个场面:老蒋早上翻旧约,上面写着一句话,大意是从前英雄救美,现在要美救英雄了。

  但实际上这位落魄之人当时的心情是很复杂的。在见到宋美龄突然出现在面前后,他起初是不敢相信——不是已经交代宋子文,让你们都不要来了吗。然后是眼睛一闭,“愀然摇首,泪滑潸下”:完了,你这不是自投罗网么。

  接下来,自然“美”先得安抚“英雄”,但最关键的还是考虑怎么把“英雄”给救出去。

  宋美龄劝老蒋见一个人。

  这个人叫周恩来。

  在西安事变猝发时,陕北中央原先也是不知情的。此前中央红军确实已陷入了历史上最困难的时期之一,随着冬季到来,物质极度匮乏,甚至已做好了再次长征的准备。

  得悉蒋介石在西安被扣的消息后,大家第一个反应是大快人心,第二个反应是“罢免蒋介石,交人民公审”。

  局外人很难想像国共之间的积怨,那是一种真正的血海深仇,十年征战和厮杀,使彼此在对方眼中都成了不可戴天的仇人。

  即以分立两大阵营的黄埔学生而言,十年之前,他们曾是同窗,是朋友,可以彼此问候,然而十年之后,却再也找不到任何可以互相拥抱的理由了。

  当时的鄂豫皖是国共黄埔将领争斗的主战场。红25军军长蔡申熙(黄埔1期)战死时年仅25岁。临死时,他对陈赓说,如果你能见到“蒋校长”,让他在黄埔校史上补一笔,记某年某月的某一天,1期的蔡申熙死于1期的胡宗南之手,呜呼哀哉。

  陈赓后来在上海被捕。见到老蒋,就转述了蔡申熙的话。当然蔡申熙是不是真的说过这句伤心之言,还真得打上个问号。毕竟国共两党的情形和环境完全不一样,双方使用语言多有不同,而且鄂豫皖苏区当年的“肃反”也是搞得相当恐怖,特别是针对黄埔出身的红军将领,若是发现有什么“风吹草动”,下手几乎从不留情。

  (754)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5-29 23:46:14 | 显示全部楼层
  想想看,蔡军长平时避“黄埔出身”和“蒋校长”还唯恐不及,虽在弥留之际,似乎也不至于当着陈赓的面如此“口不择言”。

  只能说陈同学实在有够机灵,他熟知国民党内的人情规则以及老蒋的心理。果然,老蒋听后大受触动,连眼睛都红了,称从中听出了黄埔学生的怨恨之声,而自己未尝不感到痛心。

  既然“痛心”,那就没必要再多一个“怨恨之声”了。于是陈赓安然脱险。

  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后,处境之难达到极至,突然有人说,老蒋在西安被抓住了,毫无疑问,大家的本能反应就是当为天下除此公贼。

  应该指出的是,这个时候由于西安事变发生十分突然,消息闭塞,陕北中央并不完全了解各方面对此事的反应,因此最初才有“审蒋”的主张。

  直到周公应邀到达西安后,方知张杨实已处于孤立无援境地,不仅地方派系和军队不响应,即如舆论亦持强烈反对态度。

  统观民国学界,素有“前有梁任公(梁启超),后有胡适之”的说法。当时的胡适,无论在学界还是舆论界,均处于绝对的领袖地位。他在西安事变爆发后,即以北平各大学校长的名义致电张学良,称“陕中之变”,是“自坏长城”之举,如果蒋介石有什么差池,“中国要倒退二十年”。

  冲动之下的胡适,甚至一改以往反对和批评国民党的论政态度,声称要加入国民党,以抵制张杨发动的西安事变。

  显然,这样的舆论氛围,对西安方面是极为不利的。

  这是内部。

  外部,苏日政府的立场则耐人寻味。

  斯大林此时认识到,苏联由于一心对付德国,很难顾及与日本两线作战,万一老蒋有个三长两短,中国就很难再统一起来进行抗战,而这对于苏联的利益显然是不符的。

  因此他说西安事变是日本人的阴谋,是想把中国引入内战,大家千万不要上他的当。

  与苏联有主张不同,日本是无主张。

  在事变发生后,广田首相迅速召集外相、陆相、海相进行三省会商。可是讨论来讨论去,始终没能拿出一个具体的处置态度或者办法,只能先进行观望,以“密切注意其演变”。

  综合这些因素,陕北中央最终放弃了“审蒋”主张,采“保蒋安全”,联蒋抗日的方针。

  其时和谈的形势是,宋氏兄妹只能作为老蒋一方,而张杨一方又拒绝让阎锡山做调停人,这个中间的位置就让给了张杨都很信服的周恩来。

  海外知名学者唐德刚曾说,中国近现代史上有两个半外交家。他把其中的一个半留给了晚清的李鸿章和民国的顾维钧,而那最后一个当仁不让就是周恩来。

  可想而知,以周公之智慧和阅历,尤其在内政外交上的技巧和随机应变的能力,自非一般人所能及。见老蒋不肯签字,张杨又对此束手无策,他主动提出与老蒋见面详谈。

  可是老蒋拒绝见面。

  (755)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5-29 23:48: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在他的“武力统一”计划中,最不能容纳的就是共产党和红军。不管他与南北诸侯怎样斗得死去活来,毕竟都还属于国民党内部的事,而国共两党之间却是赤裸裸的意识形态之争,已经远远逾越了党内矛盾的界限。

  另外,对于周恩来的介入,老蒋不能不起疑心,认为共产党可能是西安事变的背后主谋。

  这时候的老蒋已经有些破罐子破摔了,尤其是当着老婆的面,非得体现一点“英雄气”不可——

  我现在被他们“劫持”着,当然不能做任何承诺。你千万不要企图劝你丈夫签字,我也不会答应和周恩来见面。总之,我是不会轻易屈服的。

  知道老蒋的脾气,宋美龄不能从正面劝说,得从侧面诱导。

  先得告诉老头子:你不仅没有沦落为破罐子,还进化成了一只特大的香饽饽。

  宋美龄说,你还不知道吧,自从你被扣在这里后,全国民众都快急疯了,那种“忧疑惶急”的样子,是以前从来没看到过的。就算你的反对派们,也是如此。

  为了渲染气氛,她还有意无意地夸张了一把,说是上学的小孩都哭得跟泪人似的,比老爸老妈死了还难过,至于那些当兵的,悲痛的样子更别提了,听说你可能已死的消息后,有人竟然还自杀了。

  对这些话,老蒋信不信是一回事,爱听却是真的。

  他的自信心又鼓了起来。

  原来自己还是那个无人可以取代的领袖,这个领袖的光环,不仅没有因西安事变而黯然失色,相反还变得更加光茫万道了。

  看到老蒋的眸子又亮了起来,下面该说些什么,大家应该明白了。

  绝不能这样说:蝼蚁尚且贪生,你要爱惜生命啊。

  那样的话,老蒋准保还是会猛摇其头,摆出一副“以身殉国”的酷哥模样。

  得告诉他:作为国家领袖来讲,你轻易死不得,要留着这条性命去“完成革命以救国”。

  宋美龄还以自己举例,我虽然不是领袖,却是基督教徒,上帝要我死,那毫无疑问,我得眼睛眨都不眨一下去死,但倘若上帝不让我死,我可不能违背他老人家的旨意。

  这话也是说给老蒋听的。

  面子有了,老蒋的架势就可以收工了:那就不死吧,不是我蒋某人怕死,而是国家和上帝“一致要求”我不能死。

  夫妇二人开始认真研究对策了。

  外面,中央军要对峙的,看来不光是张杨的“叛军”,“叛军”之后还有红军,这三股力量,尤其是后面的红军,岂是那么容易对付的,一旦打起来,不是小战而是大战。

  再看诸侯们的态度,现在当然大多是口口声声向着南京,维护中央的,可随着战争态势的变化,谁又能担保,他们会不会待机而起,掉转枪口呢。

  更外面,当然还有时刻要找借口进行干涉的日本人。

  到时内忧外患搅在一起,国家四分五裂,等于以前的努力都全泡汤了,一切白忙乎。

  所以无论从个人安危还是就大局着眼,都不能打,只能和。

  要和,这个主动权却不掌握在自己手上,而在对方一边。

  (756)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及公众号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星虎 ( 黔ICP备05004538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4 22:4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