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虎论坛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宝宝寒

[转帖] 乱.日本战国风云史(讲述长达两百年的日本史)----万邦咸宁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9 10:27:56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实情况是,松平元康狼狈不堪,和几百名忠诚属下,在半夜里慌慌张张地离开了大高城,连辎重与驮马都扔下了,在织田军的喊杀声里,一脚深一脚浅地朝三河方向奔去。
  三河当时还是今川的地盘,后面又是织田的追兵,今川义元还活着的时候,元康好歹还有个大树能乘凉,现在的松平家该何去何从,真是一团迷雾。万念俱灰的松平元康,一路跑到了大树寺里,准备用短刀拉肚子。
  大树寺,距离冈崎城不远,是松平祖先忠亲为供养家族战死者所创建,里面也供奉着元康历代祖先的灵位。松平元康跑到这里,正是要认祖归宗,和祖先的亡灵在地下团圆了。
  就在生死关头一霎,大树寺的主持登誉天室突然闪现,对着元康劈头棒喝:“既然知道此处是尔祖先的菩提寺,面对敌军不敢迎战,只顾着自杀,又有何面目见先祖于地下呢?人人都渴望厌离秽土,但前往净土的决心与毅力,又有几人能真正做到!”松平元康恍然大悟,抽出太刀,厉声激励部下,回身与织田追兵激战,传说大树寺里的元康,举着双刀勇不可挡,居然把庙门的横木(大门的门闩)也斩断了,然后大树寺的怪力神僧祖洞将断裂的大横木拾起,舞得如车轮般,将织田家的杂兵打得四处乱窜——一番奋战后,松平元康与家臣们,终于逃离了大树寺,朝冈崎城方向挺进——相传,出于对登誉教诲的铭记,松平元康,也就是后来的德川家康,他的军旗一直书写着“厌离秽土,欣求净土”八个大字。
  来到冈崎城下,松平元康又是整理盔甲又是擦亮佩刀,准备与今川的城代决一死战,今天就是死,也要死在祖先的城堡下面!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9 10:29:36 | 显示全部楼层
  结果等了半天,莫说今川军了,连条今川狗都没见到,惊魂未定的松平元康便派出几名足轻,跑到冈崎城里去试探试探,结果回报:冈崎城没半个士卒,是座空城。
  原来,今川义元委派的冈崎城代山田景隆,压根就是个胆小鬼,在知道桶狭间之战的消息后,害怕织田军会乘胜进攻冈崎城,两脚生风地逃回骏河去了。
  大喜的松平元康,就此在部属的欢呼和簇拥下,以“王者归来”的气势,排着队进入了冈崎城。代代效忠松平家的百姓与家臣们,个个喜笑颜开,涌上街头,欢迎元康的回归,整个冈崎城沸腾了。
  松平元康虽然弱小,但又是幸运的,因为他有一帮死忠的家臣,一直对主家如狗一般的忠诚,种起田来个个吃苦耐劳,打起仗个个浑不顾命,这帮人往往效忠松平几代家督,之间还互相通婚养继,回家教育子女,都是“忠诚即荣誉”那一套——这帮家臣,在后来有个专门的称呼,三河武士(《三河物语》里为“三河众”、“三河之者”,《甲阳军鉴》里叫“三河武者”)。
  三河武士,后来在日本语的语义,就是寡言、木讷、死忠、勇悍的代名词。
  松平老臣鸟居忠吉,就是这帮人的佼佼者,这位老人家侍奉松平三代家督,在今川家的代官来冈崎城后,他一面没命地替今川打仗,希望能换取少主的早日回归;一面饿着肚子,偷偷地为少主藏粮食、武器与钱财。等到松平元康进入冈崎城后,老人家一下从仓库里变魔术般,献出许多的刀剑、铠甲与铜钱来,想知道这可都是老人之前宁愿自己饿肚子换来的,元康目睹此时此景,不禁泪流满面。这位鸟居忠吉,此后被称为“三河武士”的范版,他的三子鸟居元忠也很有名,父亲在冈崎城攒粮食,元忠一直在元康身边鞍前马后,陪他度过漫长的人质生涯,到了四十年后的关原合战时,六十二岁的鸟居元忠,带着一千八百部下,固守孤城伏见,与数万西军鏖战十三天,枕死城头,进入了德川幕府的“精忠神社”,也成了“三河武士之鉴”。
  骏河出文化,远江盛产大米,三河国没啥特产,就出产这些三河武士。
  松平元康就在这群武士的拥护下,朝着冈崎城的本丸走去,在今川统治时期,每年元康回来扫墓,都只能住在二丸的屋舍里,不允许进入本丸,此番元康走进了象征着核心权力的本丸大殿中,心里充满了愉悦与激动。
  “我宣布,松平家在此城此时独立了,我们站起来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0 11: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松平的家臣泪眼婆娑,齐齐跪拜在地,这其中有许多人,都是跟着元康一起度过屈辱的人质生涯的,也有许多人留在冈崎城,拼死拼活地为今川家打仗种地——“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他们比谁体会得都深刻。
  松平元康,当年那个颠沛流离,叫竹千代的孩子,好好迈出你的脚步吧,因为前面的道路还很艰辛而漫长。
  桶狭间今川义元的战死,以及紧接着松平元康的独立,敲响了幕府名门今川氏衰落的钟声,也给而后二十年里,东海道、甲信乃至关东一带局势的变换,埋下了伏笔。
  骏府城里,接替义元位子的,是嫡子今川氏真,此刻氏真面对父亲死后,三河、远江国众的一片造反的局势,是焦头烂额。这些国众,都是脑袋上长反骨的,义元活着的时候,他们害怕义元的威势,将人质送到骏府城,老老实实为今川家卖命,义元一死,他们连人质安危都不顾了,奋勇起来造反。
  今川氏真,也是个生不逢时的主,他父亲活着的时候,因为四周环境泰平,大多只是教育他处理政事的知识(今川义元的想法与现在家长差不多啊,老爹我打拼,儿子你会守成就行),谁想今日刚当家督,就遇到这些棘手的事——关键时刻,辅佐今川几代的女强人寿桂尼,也就是氏真的祖母站出来,向氏真提出了“大力回复远江、三河领地,与后北条加强友好提携关系”(北条氏康是今川氏真的岳丈)的政策。
  氏真是个听话的孩子,他也如此执行了,但松平元康独立梦想是由来已久,自然不肯轻易放弃,两方就在三河一带来来回回拉锯。这时,事儿妈足利义辉派使者来调停了,但让氏真想不到的是,调停中介居然是他的岳丈北条氏康。
  “岳父大人,你怎么要我停战啊?”
  “是啊是啊,因为我家的河越城,被上杉辉虎的关东联军围得跟铁桶似的,连小田原城都快不保了,你和武田家都快履行同盟条约,派遣援军来吧!”
  (二十七章结束)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0 11: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八章 关东三国志
  
  北条氏康当时也是没有办法,他已被上杉辉虎打得抬不起头来了。自从永禄三年(1560)这位北陆的煞星,越山杀入关东以来,后北条自河越夜战后,苦心攻略下来的武藏、上野的版图,除了几处据点还在苦苦支撑外,全部丧失。这些地方的国人,也发挥了墙头草的光彩本色,纷纷倒向上杉军,充当进攻后北条的急先锋。
  不过,后来上杉辉虎的攻势却放缓了下来,因为他发现,上野如长野业正,武藏如太田资正,都成了他的铁杆粉丝,而常陆的佐竹和下野的宇都宫、小山、那须等辈,却对他的参阵邀请拖泥带水一点都不爽快。原因其实很简单,旧上杉家在室町时代的封国,就是上野、伊豆与越后三处,后来又拓展(虽然是庶族扇谷家)到相模与武藏,这几处除了相模与伊豆被外来户后北条侵占消化了外,其余数国的国人,对上杉家还是极有感情的,所以辉虎一来,那是望风而降啊。
  但先前咱们说过,在后北条、武田、越后长尾这些战国大名兴起前,关东八州的主流矛盾,是反幕府的镰仓公方(后来成了古河公方)与亲幕府的关东管领间的矛盾,这两派先是窝在镰仓府里搞火拼暗杀,后来直接各得一部分武士领主的拥戴,把关东分割成东西两块,西部是管领地盘,东部是公方地盘,搞起了地域对抗来——所以,常陆、下野包括房总一带的领主豪族,还是以亲古河公方为主。
  问题是,河越夜战后,古河公方足利晴氏与嫡长子藤氏,都被胜利者北条氏康废了,公方沦为后北条的“御家门”,跟条高贵的看门犬差不多,继任新一代公方的,是氏康的亲外甥足利义氏,这娃儿就是个最幸福的傀儡,连就任仪式都是在小田原的支城葛西城举行的,所以后北条的文书里,也称足利义氏叫“葛西殿”。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0 11: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傀儡也好,看门犬也罢,对特别爱面子的关东土鳖来说,公方就是公方,你再割据一方,还是要奉着这面大旗的,再加上历史上一向对关东管领也不甚感冒,所以佐竹、小山、小田、那须这帮子关东以东的大名(甚至包括里见),对辉虎出兵请求,是磨磨蹭蹭,心不甘情不愿。
  上杉辉虎也想一个冲锋,冲到小田原城里,直接把北条氏康父子砍了,多爽利啊!可他的直属部队,也就越后子弟八千人,要想攻陷小田原,非得取得关东这帮人的支持不可。由此,永禄三年尾,上杉辉虎留在了上野的厩桥城过冬,一面向关东展示自己的存在,一面频频写信,请佐竹等大名尽快履行出兵的承诺。
  对上杉与后北条来说,一个漫长而又短暂的冬天过去后,就是无法避免的对决。
  次年,永禄四年(1561)三月,关东大地冰雪消融时,关东诸将终于集结完毕了,《关东幕注纹》也大功告成,上杉辉虎手下的军力,共达十万人(《关八州古战录》记载为十一万多),随后辉虎命太田资正为先锋,以少数兵力继续围困河越、泷山等城,大部军力铺天盖地,向小田原城发起了暴风骤雨般的猛攻。
  插段逸话,此次出征最傲娇的常陆大名佐竹义昭也来了,还带了嫡子太郎义重,来完成儿子的“初阵”。上杉辉虎大为感动,又为了表示拉拢之意,便将名刀“备前三郎国宗”赠给了义重,并嘱咐道:“这把刀很长,这样哪怕将来您隐居了,也能当做拐杖用。”言下之意:这是叔叔我送给你的,你要好好珍惜哦,一直用到死。后来,佐竹义重隐居后,没有用刀当拐杖的意思,把这把刀传给了儿子佐竹义宣,义宣是个追求时尚的小青年,找了工匠把三郎国宗给截短了,还绘上了精美的花纹,义重知道后感慨不已:“这把刀的魂已经没有了,还要它作甚呢?”
  关东联军的新年攻势,让相模之狮北条氏康寝食难安,他也想和河越夜战那样,出城奇袭远道而来的上杉辉虎,但能动员的诸国国人,除了根据地相模伊豆外,都当了二五仔。连原先后北条最铁杆的“卫星国”下总千叶家也不例外——这家很搞笑,本着上杉后北条两不得罪的原则,在实权家臣原胤贞的安排下,派出一部分军队增援古河御所,表示对后北条的忠心,又派出使者向上杉辉虎献媚,说您当关东管领我家一定来参拜,我是迫于后北条淫威才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关东领主“墙头草”本性,一览无余。
  原本为小田原服军役的诸多关东国人,几乎全都变了立场,这让北条氏康只剩下一种作战方案:笼城,彻底笼城,同时还要向盟友武田和今川请求援军,来解围。这就是北条氏康急着当仲裁人,希望今川氏真与松平元康尽快停火的原因,意思是你快点抽出精力与军队,来关东帮老岳父我吧。
  今川氏真是个老实女婿,他立刻与元康达成协议,随后派出一支部队,火速增援河越城。武田信玄是个奸诈亲家,他以要在海津筑城为理由,对派援军一事是含糊不清。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1-4 11:57:5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新年快乐,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顺风顺水,龙马精神,我先更新了
  ——————————————————————————————
  
  三月三日,太田资正已攻陷了当麻,杀入了小田原前的中郡,北条氏康也来不及就援军一事,与亲家展开友好热烈的磋商了,他只能命令“小田原众”与“御马回众”全部收缩到小田原城堡里,然后组织起几支足轻小兵团,在要害之处节节阻击上杉军,换取宝贵的备防时间。
  十四日,在中郡的大槻,氏康属下的足轻大将大藤秀信,领着足轻队奋勇作战,才算是击退了太田资正的迅猛攻势。大藤秀信,正是在国府台之战中后北条足轻大将大藤信基(根来金石斋)之子,其领地就在中郡的北波多野,保家起来自然是不顾性命。不过,等到上杉辉虎的十万后继大军,二十二日抵达足柄山时,大藤秀信看到了敌军连绵不绝的阵营,突然明白了“家产诚可贵,生命价更高,死了我秀信,可没后来人”的道理,也和其他后北条小豪族一起,通通丢弃了阵地,避入了小田原城。
  三月下旬,上杉辉虎的阵幕大营已在环绕小田原城的酒勾川边立起,辉虎端着酒盅,坐在营帐里,就能望见雄伟壮丽的小田原城堡。
  但上杉辉虎的心情并不愉快,他恨小田原城,这是北条氏康最后一道,但也是他无法逾越的一道屏障。
  小田原城,号称也确实是整个关东最坚固最巨型的城堡,也是后北条自认家业永远“难攻不落”的信心来源。借着说小田原城的机会,万邦把日本中世纪的“城”简单介绍下,必须严肃地指出,日本的城与我们中国的城不一样,它叫castle(城堡),我们叫city(都市),早先日本的城,其实就是咱们口里的砦、寨,像长安、洛阳、金陵那样,城墙漫延万米,城郭内军政民建筑鳞次栉比的,对不起日本古代是没有的,就算是平安京,也是座没有城墙卫护,寺庙、皇宫与民町挤在一起,搁在中国就是个庞大些的集镇罢了。中世纪最初,武士也不是居住在城堡里的,他们平日住在自家的庄园田地里,地位高些的,住在一种叫“馆”的建筑里(其实也就是大些的屋舍),所以后来的大名也被尊称为“馆样”,这种馆和中国地主的土围子差不多,周围有些简单的壕沟与栅栏,立个木头的大门,里面菜地、井户(水井)、马厩、屋舍一应俱全。但在遇到危急时刻,这些馆是起不到多大的防御作用的,所以武士们还会动员全族的力量,在临靠领地的险要处,如山峰啊激流啊,再盖个寨子,作为避难抵抗之用,这就是最初的“城”,如南北朝时赤松家的白旗城、楠木家的千早城,都是属于这种类型的。
  故而早期,武士是“馆”和“城”分离的,且城只具备军事方面的意义,和西欧骑士的城堡相差不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马上注册

x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1-4 11:5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到了后来,武士领主支配力越来越强,支配区域也越来越大,渐渐变成了守护(战国)大名,原先城馆分离,以及城与馆的小规模,已不能适应其需要(日本的国,好歹也和县差不多大,总不能治所,是在一片稻田里的“农家乐”啊),在这样的趋势下,“城”就和“馆”逐步合二为一了,演变成以领主居住的“馆“为核心区域,四周配以规模更大、功用更复杂、层次更多的城防工事的“城”,这正是武士权力的扩大,以及战争强度加深的时代趋势所决定的。
  
  战国时代的“城”,按照地理位置,可以分为“山城”(构筑在山麓之上,军事功用比较突出,典型的有和贵山城、竹田城等)、“平山城”(依靠山坡、丘陵而建,也叫丘城,军事、行政功用兼备,典型的有伊予国松山城、织田信长的安土城)、“平城”(完全构筑在平原、河川间,有强大的城垣保护,多位于交通经济发达地带,典型的有赞岐国高松城、江户时代尾张藩的名古屋城)三种。
  除了种类外,想要了解日本城的基本规律,还要知道,即日本城一般被堀(壕沟)、土垒与石垣,依照地势走向,分割为互相联系但也能独立作战的不同区域,称为“曲轮”(相当于中国的郭)。到了江户时代,“曲轮”也被叫做“丸”,最中心的曲轮叫“本丸”,依次往外类推,还有“二之丸”、“三之丸”乃至“四之丸”不等,层层延伸,“丸”与“曲轮”越多,表明该城规模越多,防御就越坚固。
  而划分设置“曲轮”的不同样式,在江户时代就叫做一个城的“绳张”,这构成了不同城的不同风格。“绳张”的类别也很杂多,不过基本样式只有三个,其他的都是这三个的变种,为“轮郭式”、“连郭式”以及“梯郭式”。“轮郭式”就是像圆环那样,“本丸”最里面,外面一圈是“二之丸”,再外面一圈是“三之丸”,这种模式的城堡的优点是防御坚固而全面,缺点是越全面,需要的人手就越多,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往往捉襟见肘,代表城堡——丰臣秀吉的大阪城;“连郭式”,即本丸与其余的曲轮、丸并列一线配置,像个项链般,这种模式的优点是纵深很长,与敌人的接触面有限,能很好地守卫正面,缺点是侧翼薄弱,容易被奇袭,代表城堡——伊予国松山城;“梯郭式”,顾名思义,曲轮依着山势,层层而上,本丸位于最高处,就像梯田与台阶一样,这种模式能很好利用地势,强化守备点,没有明显的缺点,成为战国时代中后期的主流,代表作品有姬路城、熊本城等。
  了解了“绳张”,也只是对日本城堡的基本样式有所把握而已,还需要熟悉几个名词,才能有相对全面的领悟,即“切岸”、“马出”、“虎口”、“塀”、“橹”。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1-4 12:46:44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的“切岸”,原是指镰仓时代的山城,会在山坡与断崖上,挖出人工的壕沟,用作隔断敌人队伍所用。后来到了室町、战国时代,许多平山城都筑在丘陵与河流间,类似护城河的“堀”渐渐成为了主流,挖堀时掘出的泥土,会沿着堀堆砌成斜坡,上面竖起木栅、墙壁与木桩等,叫做“土垒”。随着技术的进步,后来在土垒上敷上石块,便成了坚固的“石垣“了。石垣、堀与土垒,就是不同曲轮的分界线。
  
  除了大曲轮外,许多城堡还会在堀的外面,设置许多能独立守备的小曲轮,这便叫“马出”,武田家的“丸马出”,后北条家的“角马出”乃至大阪之战(1614—1615)里著名的“真田丸”,其实都属于马出的范畴。
  “虎口”其实就是城堡的大门,正面的大门叫“大手门”,侧面里面的叫“拗手门”,因为虎口往往是攻城战最激烈的争夺点(日语里的虎口,现在还指危险之地,好像我们中国也差不多,但是否语源类似,就不得而知了),因此对其的设计尤为精心,经常会弄出一个虎口后面,是个四周被墙壁和射击口包围的正方形场地的造型,其余的还有“L”形、“S”形等,就是要用侧面火力,将打进来的敌人尽数屠杀。另外,因为虎口与城外还隔着堀,为方便联系与守城,会搭设许多设计精巧的桥梁,如“算盘桥”、“车桥”,还有能缩回城内的“引桥”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马上注册

x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1-4 12:47:45 | 显示全部楼层
  “塀”就是建在石垣与土垒上,围绕曲轮或堀的城壁了,日本的这种城壁,很少用砖石建造,早期大多是“土塀”与“板塀”(板材),也有板材夹着泥土的“夹板塀”,在塀上涂上防火材料的,叫“涂塀”。此外,各个曲轮与塀交错的地儿,还有能控制周围战场的坚固支撑点,下面是仓库,上面能充当烽火台、射击台,这叫“橹”,早先的橹大多是木造,和箭楼差不离,后来城堡都是石垣了,橹也进化了,以木、石、土混的结构居多,有的如宝塔样层层叠加,这叫“多重橹”,而本丸最核心的橹,因里面供奉着佛像与守护神,并且是大名居住的场所,就叫“天守”,所以通俗些说:天守就是大的橹,而橹就是小的天守(事实也是这样,天守也可以叫三重橹、四重橹或五重橹,橹也能叫小天守)。
  城堡里,无论是塀,还是橹与天守,为了城兵射击方便,都挖有密密麻麻的射击口,这叫“狭间”。按照形状可分为圆狭间、马蹄狭间、将棋狭间、星狭间等,按照功用分,还可分为弓狭间、铁炮狭间与大筒狭间等。
  行,日本战国城堡的豆知识就说到这儿,为什么要详细介绍这个呢?因为日本城堡不仅是己国战争的特色产物,将来也要和明帝国的军队,来一场不分高下的对抗的。
  小田原城,背靠八幡山,下临小田原冲,又被酒勾川等大河围绕,是个最典型的平山城,加上里外曲轮、橹、兵砦密密麻麻,可谓表里山河固若金汤啊,自它建成之日起,还没有被外敌攻破过(而后丰臣秀吉的小田原征伐,也不是攻破城堡,而是以强大的实力逼迫后北条开城投降),特别是当时那个缺乏火炮的年代。
  上杉辉虎的部队,以太田资正为先锋,一度攻击到了小田原外部的莲池门,但在小田原众与御马回众的顽强抵抗下,再也挪动不了了。十余万关东联军,望着小田原蔓延不绝的青灰色的城垣,就像相模海湾边,一只完全收缩的巨型巨龟,再有一身胆勇,但也无用武之地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1-4 12:4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既然强攻不成,辉虎还有一招,那就是围困封锁啊——待到城兵都饿肚子了,还不得把北条父子捆起来,送给我裁决啊。但这招实践起来后,辉虎发现他又错了,北条氏康在小田原城有个新发明,叫“总构”。
  
  这名词常玩游戏的同学应该不陌生,koei这两代的《信长之野望》,后北条家都有独门科技“总构”,效果是守城时不耗费粮食——这个玩笑开大了,除非后北条家士卒都是亡灵军团。其实啊,所谓的总构,和日本城堡特点是有关。中国的city,是城墙在外面,民居设施大多在里面,这也叫“城壁都市”。而日本的castle,是领主与家臣住在城堡里,而田地、商铺与作坊,都仿造中国的“条坊制”,在城堡外面,被街道划分为各司其职的如棋盘般的“町”,商人集中的叫“商町”,以此类推还有“职町”(工匠居住)、“民町”等等,因在城堡外部,故而全名叫“城下町”。
  好嘛,遇到打仗了,领主大人可以躲在城堡里,指挥军队奋勇抵抗,但城下町往往就遭殃了,那时候日本武士军最喜欢“蝗虫战术”了(后来也一样),什么在城下割稻子、抢民居、点寺社啊,忙得不亦乐乎,最后就算敌人退走了,损失也是巨大的,这也是日本城堡最大的缺陷。于是北条氏康就搞了这个发明,那就是用木栅与围墙把城下町也圈起来,并在交通要害(如关隘、渡桥、丘陵、林道)处派上兵力把守,这样被围城时城下町也能得到保护照样运作——城兵就可以得到更充足的粮食、武器与金钱的供应,便于打持久战(不过不耗费粮食,那是游戏发明了)。
  别看总构吹得神乎其神的,咱中国早八百年就有了,叫“外郭”而已。
  小田原城的总构周长九公里,在当时的日本首屈一指,面对这总构,上杉辉虎还没等把后北条的粮食耗尽,自己统帅的联军倒先发生了供应困难。
  这个事实,我们可以从辉虎发布的“制札”一窥端倪,“制札”就是古代日本统治者颁布的法令,写在木牌上竖起来,辉虎这阶段的制札最主要的内容,就是要求关东各地的“土匪”(大多都是地侍、农夫,那时候和土匪没啥差别),不要抢劫联军的驮马运粮队,这表明了运输线漫长的关东联军,粮食供应已然十分困难了。
  肚子吃不饱,人心肯定会浮动。上野与武藏的将领,倒北条的意志倒还算坚决,大多都能坚持,但佐竹、那须那一票就很有意见了,原本来的就勉强,这时更加不满了,终于“撤军”这个议题,也摆在了桌面上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马上注册

x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及公众号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星虎 ( 黔ICP备05004538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3 11: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