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7-15 23:24:22
|
显示全部楼层
67、离合
清脆的鞭炮声在山麓间回荡,惊起了成群的飞鸟,扑蔌蔌地在空中盘悬了老半天才落下。
“唷——是有人娶亲啊……”不少正在田间劳作的农人停下了手中的活计,向那边极目远眺——山间小道上,隐约可见一行披红挂彩的乐队,一顶青呢小轿尾随其后,显然是谁家在迎新嫁娶。
“好象是山顶李村的李用文吧……”
“唏,他都已经五十多了,可真是临老入花丛,还娶什么小老婆……”
“人家有钱,娶十个八个都娶得起,比不得我们这些庄稼汉,娶一个已经要扒房拆瓦,累得满身汗了。”
“唉,不说了,干活干活……”
此刻,众人艳羡不已的新郎官李用文正坐在自家院宅的正厅中,虽然穿着簇新的锦缎长袍,脸上却并没有什么喜色,捋着颌下花白的胡须,还时不时地叹上一口气。
“唉,不知情的人以为我是老风流,哪里知道我的苦。”一想起伤心断肠的往事,李用文只觉悲从中来。
夫妻两人本来曾育有一子名叫李壹,因为是中年得子,未免对他期望甚高,所以平时管教他十分严厉。没想到有一日李壹被几个同学拉着逃课下山游嬉,大概是怕回家后被父亲责打,竟然偷了一点银两逃走了,韩氏为此哭得死去活来。
一眨眼过了十多年,李壹音讯全无,韩氏又思子成疾,身体一日不如一日,要想再生一个继接宗祧也已眼看无望。李家在当地算得上是富户,族中人看他们年老无子,未免动了心思,起初三天两头地跑来哓哓不休大献殷勤,希冀能把自家的孩子过继一个给他们,渐渐看出李用文无此打算,有些人说话就难听起来——难不成你们还要把这点钱带到棺材里去?
李用文无奈,只好咬了咬牙,重金托媒婆在外地买了一房小妾,今天正是成亲的日子。
虽然是喜事,但李用文想起卧在床的老妻,沓无音讯的儿子,哪里欢喜得起来?耳听得乐声渐近,李用文只好振一振精神,准备成礼。
农家婚事本就简易,娶的又非正妻,不过片刻便行完了礼,一对新人被送入洞房。李用文掀开新娘子的红盖头,只见她长得端庄清秀,颇有宜男之相,倒是有几分喜欢。只是新娘的年纪实在也太过幼小,最多不过十五六岁年纪。李用文想起媒婆曾说这女孩子是因为家中遭难,才被从山东一路卖到这里来的,不由心中怜悯:“这也算是好人家的儿女了,被卖与我这老翁作妾,着实委屈了她。”不由放低声音,轻声道:“你不要怕,我们老夫妻都会善待于你的,只望你能生下一儿半女,延续我李家香烟,那可真是感激不尽了。”
谁知那新娘一听,抬起头,诧道:“你也姓李吗?那我们是同姓了,而且我父亲的原籍也是此处,可真是巧极了。”
李用文听新娘和自己同宗同籍,也觉此事甚巧,顺口问道:“这里离你家少说也有千里之遥,你父亲如何会到那么远的地方去落籍。”
新娘子想了想道:“我小时候听父亲说,他本来是此地人,后来因为逃学不敢回家,一路流浪到了山东,后来被人收养为义子,在那儿长住了下来。他虽然一直挂念亲生父母,不过山东和这里相隔实在太远,一直没能再回来看一看,他常常为了此事伤心痛哭呢,每次都要我娘劝他好久。”
一番话听得李用文怔在当场作声不得,双手禁不住微微颤抖起来,老半天才想起追问道:“你父亲叫什么?”
新娘子见他神情紧张,额头青筋暴现,不由害怕起来,轻声道:“家父大名叫作李壹。”
“李壹”两字入耳,李用文简直如被雷殛一般,忙又细细追问那李壹的形貌,不是自己的儿子是谁?李用文拉起那新娘子的手,欢喜道:“那你就是我的孙女儿了,好险!”说着连声呼唤下人备马套车,带着那女孩片刻不待直奔山东而去。
一路上李用文向那女孩说了事情原委,两个人日夜兼程,李用文犹嫌马车行驶太慢。等到了地头一看,女孩的父亲果然就是自己的儿子李壹。父子两人相见恍如隔世,双双抱头痛哭。李壹又唤出妻子见过父亲,原来他在此地落藉,已经有了四子二女,不久前此地瘟疫流播,义父母双双染病身亡,李壹无力营葬,不得已才狠心卖了幼女筹措银两,没想到小女儿辗转千里,竟然会卖到了自己老父的身边,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李用文当下便载着儿子一家八口回到了家,老妻韩氏本来病息奄奄,忽见失踪十多年的儿子无恙归来,不药而愈,从床上一跃而起。李家从此儿孙满堂,人丁兴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