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虎论坛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宝宝寒

[转帖] 风雨大隋:一个不堪重负的流星王朝(全景式解读大隋帝国的勃兴和速亡)----司马子上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8-22 12:27:25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上文)

  誓师的日子到了,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好不热闹。

  斛律孝卿簇拥着高纬,走上了演讲台。高纬的脸上一副嬉皮笑脸,转身面对台下。

  斛律孝卿郑重宣布,全场安静,我们的皇帝陛下要发表讲话了,大家认真听讲。

  喧闹的人群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全都集中到了皇帝身上,一双双眼睛全都死死地盯着台上的高纬。

  高纬站在台上,他看着台下那一双双瞪大的眼睛,周围安静得如同一潭死水,空气似乎都凝固了,高纬似乎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的砰砰声。

  高纬打小就有个怪毛病,从小就不敢和陌生人直视,而现在,台下是千万双眼睛在盯着他,高纬一看到这场面,神色陡然一紧,随即双腿一阵颤抖,大脑一片空白。

  “朕……这个……那个……”

  “呵呵……嘿嘿……哈哈哈哈……”

  随后高纬爆发出一连串爽朗的笑声,笑声回荡在空气中,回荡在每个人的耳畔。

  高纬同志这是忘词儿了吗?这很好笑吗?竟然哈哈大笑成这样?

  将士们那一双双原本充满期待的眼睛,顿时燃起了红色的怒火。

  这国家是你高纬的,连你高纬自己都满不在乎,我们还犯得着为你卖命吗?不如趁早解散得了!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高纬显然是紧张忘词儿了,一旁的斛律孝卿也彻底绝望了,誓师大会,瞬间变成了散伙大会,大家一哄而散。

  也许你要问了,忘词儿就忘词儿了呗,顶多说不出话来,干嘛要哈哈大笑呢?

  这问题,不光你好奇,我也好奇,恐怕高纬他自己也在纳闷儿,为什么自己会觉得那么好笑。

  不过,按照高纬一贯荒诞的行为处事来看,这完全不需要理由,高纬的人生,就是一场游戏,笑死你不偿命。

  誓师大会是演砸了,不过,人家高纬自己还有法子弥补,办法很简单,加官进爵。

  从大丞相以下,所有的官职无限地扩大编制,没错,所有官职,包括太宰、三师、大司马、大将军、三公……

  一时间,整个部队里,能跑的,会跳的,后勤部的,炊事班的,站岗的,放哨的,大家统统都是太宰、三师之类的大官。

  光是担任太宰的,就可以组成一支小分队了。

  十二月二十九日,也就是这一年的岁末,宇文邕率领北周大军从晋阳出发,兵锋直指邺城,宇文宪为先驱元帅。

  在出发之前,宇文邕特意找来高延宗询问破敌之计,高延宗作为北齐的旧臣,本不愿回答,可是抵不过宇文邕的一再追问,高延宗只好老实回答:“如果是任城王高湝镇守邺城的话,那么胜负难料,但如果是高纬镇守的话,那么必胜无疑。”

  宇文邕听完哈哈大笑,然后扬长而去。

  (本节未完待续)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8-22 12:2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上文)

  三天后,也就是农历的新春佳节,在这浓烈的节日气氛里,北齐一个新任的皇帝登基了。

  新任皇帝名叫高恒,当时年仅八岁,他就是高纬的儿子。

  那高纬呢?在这新春佳节之际,高纬同样也给自己升官了,皇帝也能升官?没错,高纬做了太上皇。

  高纬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一个懂得看星相的人说,朝廷里将会有变革,通俗点说,就是皇位有变。

  高纬一听,既然老天爷有这个意思,那我就听老天爷的。为了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高纬决定禅位,皇位授予皇太子高恒,自己从此就做太上皇了。

  高纬自以为,把皇帝的位子让出去,就可以万事大吉了,这简直就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面对高纬这套自欺欺人的把戏,有一个人实在看不下去了,他就是高孝珩。

  正月初五日,高孝珩带着一帮亲信,在千秋门设下埋伏,目的是要伏击从此经过的丞相高阿那肱。

  可是高孝珩在这里左等右等,等得都快尿急了,偏偏就是看不到高阿那肱的影子,难道伏击的消息走漏了?

  事实上,消息并没走漏,而是高阿那肱不知道哪跟神经搭错了,平时都要从千秋门经过,而这天偏偏走了别的门。

  高孝珩简直气炸了,怎么有这么巧的事,这是老天在和他开玩笑吗?

  从晋阳到邺城,只需越过太行山,眼看着宇文邕率领的周军就要到了,高孝珩急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

  而此刻的现实是,高孝珩是整个邺城里唯一一个着急的人,高阿那肱、韩长鸾,以及我们的新任太上皇高纬,他们都不着急,他们还都在忙着互祝新春快乐呢。

  高孝珩向高纬索要兵权,力主率兵抗击宇文邕,然而,高纬摆摆手,没门儿。

  高纬心想,如果给你兵权的话,万一你叛乱怎么办?

  高孝珩简直急得发疯,于是他冲着高阿那肱、韩长鸾等人开始大声咆哮:“朝廷不派我去打击敌人,难道怕我高孝珩起来造反吗?我如果打败宇文邕,便到了长安,即便造反也干预不了国家的事情!今日面临的局势如此危急,皇上竟然还如此猜忌!”

  高孝珩疯狂咆哮的样子,就如同狮子在怒吼一般,高阿那肱和韩长鸾一合计,这人是不是疯了,为了不出乱子,直接把高孝珩赶出了邺城,让他出任沧州刺史。

  说高纬完全不着急,其实并不准确,他只是到了火烧眉毛的时候,他才着急。

  另外,高纬心中其实早就有办法了,这个办法算不上新,但却让高纬屡试不爽,还是三十六计的那一计——走为上计。

  (本节未完待续)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8-22 12:3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上文)

  正月初九,高纬带着自己的儿子高恒,还有冯小怜,以及高阿那肱等一百人,从邺城的东门,向东逃了出去。

  高纬有些天真,他以为带着一百人就可以保护他以及老婆孩子了,但除非这一百人个个都是梁山好汉。

  高纬前脚刚跑,宇文邕就到达邺城了,看来高纬是准确计算过宇文邕的行程,掐着点逃命的。

  宇文邕根本没有遇到任何阻力,与他在平阳以及晋阳所遇到的艰难险阻比起来,此时的邺城简直就是不堪一击。

  那些被授予太宰、三师的士兵们,他们只是象征性地做了一点抵抗,他们对于战争早就厌弃了,他们不是没有为国效忠的决心,只是在高纬精彩的演讲的那一瞬间,早就全部灰飞烟灭了。

  只有一个人,誓死战斗到了最后一刻,此人叫做鲜于世荣,复姓鲜于。

  正月十九,当宇文邕带领着北周大军浩浩荡荡地进入邺城之时,鲜于世荣却站在一座高台之上,迎着长风,挥动着双臂,拼命擂动着战鼓。

  所有的人都投降了,唯独只剩下鲜于世荣一人,他宁死不降。

  擂动战鼓的声音,在邺城的高空中回荡着,似乎在宣誓,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

  即使所有人都投降,他也仍将战斗到底。

  当北周的士兵们冲上高台,把正在擂鼓的鲜于世荣抓获的时候,人们从他的眼神里看到了一种视死如归的勇气。

  所有人都在劝降鲜于世荣,然而他宁死不降。

  对于这样的一位军人,所有人都投来尊敬的目光,没有鄙夷,没有嘲讽。

  他已决心赴死,那就让他去吧,不用再去劝降了,这或许也是一种表达对英雄崇敬的方式。

  当鲜于世荣死在血泊之中的时候,那双死而未瞑的眼睛里,依然透露出一股宁折不弯的英雄之气。

  任何一个国家,即使再黑暗,再腐败,即使到了大厦将倾的地步,也依然有人为之坚守,自古至今都是如此。

  邺城,对于宇文邕来说,是一座陌生的城市,也是一座令他渴望已久的城市,而此时,这座城市被宇文邕征服了。

  邺城,从曹魏时期开始,就被作为国都,先后历经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一共六代王朝,因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邺城是当之无愧的六朝古都。

  而邺城这座古都,在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都处于东魏和北齐的统治之下,也亲眼见证了从高欢到高纬,高家三代人的兴衰成败。

  高欢耗尽毕生心血,北齐帝国才得以建立,而高纬只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就将高欢积累的家底儿彻底败光。

  国都一旦被攻破,也就标志着这个国家的正式灭亡,至此,北齐的历史画上了句号。

  一座从高欢时代开始,就苦心经营的帝国,如风一般,从此消逝在了历史长河之中。

  (本章结束,欲知后事,请看下一章)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8-28 13:32:3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章 北齐覆亡 定鼎中原

  41、高纬,快到碗里来

  此时,坐拥邺城的宇文邕,无疑是最开心的,不过,让宇文邕更为开心的事,还在后头。

  很快,有一个人突然千里迢迢来到了邺城,并把一件非常贵重的礼物赠送给了宇文邕。

  此人就是为高纬准备演讲稿的斛律孝卿,这件礼物就是传国玉玺。

  说起传国玉玺,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虽说只是块石头,但却是一块疯狂的石头,它象征着至高皇权,拥有它的人便是天下之主。就如同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里所描写的屠龙刀一样,号令天下,莫敢不从。

  传国玉玺的前身,叫做和氏璧,我们在小学课本里就学过完璧归赵的故事,说的就是和氏璧的故事,可见在先秦时期就是价值连城的无上之宝。

  虽然说蔺相如不辱使命完璧归赵了,但是到最后,和氏璧还是到了秦国人的手里,并最终落到了千古一帝秦始皇的手里。

  秦始皇命工匠将和氏璧制作成了玉玺,并且还邀请他的私人秘书,同时也是当时的大书法家李斯,在玉玺上用小篆题写了八个大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从此它就成了至高无上的皇权的象征,并且被一代又一代的皇帝所传承。

  而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四分五裂,皇帝扎堆儿出现,而传国玉玺只有一块,根本不够分,所以,传国玉玺更成了人们眼红的宝贝。

  而此时,传国玉玺这一稀世珍宝,就摆在宇文邕面前,这怎能不让他激动一把。

  帝王的荣耀,就凝聚在这块小小的石头之中。

  而这块传国玉玺原先的主人,正是高纬。

  难道高纬这么好心,派斛律孝卿把传国玉玺赠送给宇文邕,以示投降?

  如果真是如此,高纬干嘛不自己专程送来呢,自己送来多有诚意啊?很显然,高纬没这么好心,也没有这么高的政治觉悟。

  高纬把传国玉玺交给斛律孝卿,目的是想交给任城王高湝,让高湝称帝,而高湝的驻地是在瀛州,斛律孝卿拿着传国玉玺,没有前往瀛州,而是直接送到了邺城。

  连国都都被敌人攻占了,高纬却还在玩皇位禅位的把戏,高纬玩行为艺术真是玩绝了。

  而这次禅让,其实已经是高纬第二次禅位了,第一次禅位的时候,高纬做了太上皇,而这第二次禅让,高纬自己不就是太上皇的太上皇了吗?

  太上皇的太上皇,史无前例,闻所未闻,不仅空前,而且绝后,翻遍二十四史,有且只有高纬一人。

  为此,高纬还别出心裁地起了个名号,叫做无上皇。

  李渊、武则天、李隆基、乾隆,这些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太上皇,是比皇帝身份还高的人。

  如今,你们这些人统统靠边站,我们的无上皇高纬,才是皇帝中的NO.1,战斗机中的战斗机。

  然而,自诩无上皇的高纬还不知道,宇文邕已经派出大将尉迟勤,带领着一支两千人的骑兵队伍,前来捉拿他了。

  高纬此刻仍然在一路游山玩水,欣赏着沿途的风景,当然必须带着冯小怜。

  高纬此行的目的地已经想好了,去陈朝。

  高纬此前一直想去突厥来着,不过后来仔细一想,突厥真不是什么好地儿,荒无人烟,鸟不拉屎。听说陈朝那里是江南水乡,都城建康更是淮左名都,竹西佳处,秦淮河上还有不少的漂亮姑娘,如此美景,随便想一下,都令人神往。

  高纬很快便到了青州,过了青州,就属于陈朝的地界儿了。

  眼看就要到陈朝了,高纬却把脚步放缓了。

  因为高阿那肱对高纬说,他已经烧掉了敌人必经的桥梁,焚烧了道路,敌人肯定不会来那么快的。

  高纬信以为真,心里有了安慰,反而更不着急了,便在青州多待了几日,

  事实上,高阿那肱,这个高纬最信任的人,早已经和北周军队联络好了,高纬的整个出逃计划,全部都告诉了北周军。

  可怜我们的高纬,已经被卖了还浑然不觉。

  这一天是正月二十五,高纬来到了一个叫做南邓村的地方,花香草绿,天朗气清,马儿在一旁吃着青草,而高纬正怀抱着冯小怜,彼此甜言蜜语,你侬我侬。

  突然,一阵马蹄声,呼啸而来,高纬回来一看,瞬间翻了白眼。

  高纬只看见一群身穿黑色铠甲,手拿长刀的人,骑着战马,向自己直冲过来。

  高阿那肱不是说路被烧断了吗?北周军是怎么追上来的?

  还没等高纬反应过来,自己就已经被敌人团团包围了,高纬只能束手就擒,一并被擒的,还有冯小怜、高恒、胡太后。

  高纬,快到我碗里来。身在邺城的宇文邕已经在等候高纬多日了。

  二月初四,高纬以及他的一家老小,被带到了邺城,宇文邕非常绅士地以对待宾客的礼节,迎接了高纬。

  当然,宇文邕能会对高纬这么客气,只是政治作秀罢了,客气完之后,高纬和阶下囚并无两样。

  (欲知后事,请看下一节《两个人才》)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8-28 13:35:0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章 北齐覆亡 定鼎中原

  42、两个人才

  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更何况是开疆拓土、问鼎中原这样的帝王功业,宇文邕虽然表面上对高纬玩客套,其实心里早就乐开花儿了。

  在巨大的胜利面前,人往往会被胜利冲昏头脑,而乐极生悲这样的事,也往往会在这个时候找上门来。

  当年,刘邦率兵西入函谷关,一进入咸阳,看到富丽堂皇的秦宫,以及无数的财宝和美女,立刻就动心了,想当晚就要留宿在秦宫里。

  而这时,大将樊哙立刻拦住了刘邦,并对刘邦说;“你是想富有天下呢,还是只想做一个富家翁?”

  这番话犹如醍醐醒脑一般,令刘邦当即醒悟过来,金钱和美女算得了什么,刘邦要的是天下。

  随即,刘邦下令把秦宫的府库封存,谁都不能靠近,刘邦自己则带兵还军霸上。

  和刘邦相比起来,宇文邕要更加清醒得多,宇文邕也见识到了北齐宫廷的奢华,以及后宫无数的美女佳丽,可是,宇文邕从未涉足半步。

  宇文邕身处邺城的这一时期,是非常忙碌的。

  宇文邕首先下诏,对被冤杀的斛律光做了平反,并且指着斛律光的名字说:“如果此人还在,朕绝不可能会站在这里!”

  高纬听了这番话,不知道他会作何感想,是悔恨,是自责?不过,更大的可能则是没有感想,因为高纬早已麻木冷血惯了。

  宇文邕又连续下诏,宣布废除了高纬的一切苛政暴政,并且还把官府占有的田地分发给百姓。

  楚汉时期,儒生郦食其就对刘邦说过一句至理名言——“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

  打土豪,分田地,让每一个老百姓都有地种,让每一个老百姓都能吃上饭,这就是宇文邕为这里的老百姓所做的利民之举。

  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你不得天下谁得?

  宇文邕在百忙之中,还特意拜访了两个特殊的人。

  第一个人叫做熊安生,是当时著名的经学家,大儒,文坛巨匠。

  什么是经学呢?经学就是专门研究儒家典籍和学说的一门学科,凡是精通这门学问的人,觉得称得上是儒学大师了。而熊安生尤其精通三门儒家典籍,分别是《周礼》、《礼记》以及《孝经》。

  当周武帝宇文邕率军进入邺城之时,熊安生却让他的家人仔细打扫家门,家人大惑不解,问他为什么,他说:“大周皇帝重道尊儒,他一定会来找我。”

  果不其然,当宇文邕进入邺城不久,便立刻登门拜访。宇文邕对于熊安生的名气早有耳闻,敬仰之情犹如涛涛江水连绵不绝。一见面,熊安生正准备行叩拜大礼,宇文邕却一把拉住熊安生的手臂,不允许他跪拜,而且同榻而坐,畅谈国家大事和治国方针。

  两人相见恨晚,一时间,竟有着不完的话,聊了大半天,宇文邕才从熊安生的家中道别,临走还特意赏赐了熊安生高档的出行工具——“安车驷马”,就如同今日的宝马奥迪。而宇文邕也从熊安生的身上,深刻学习到了很多治国之道。

  宇文邕第二个拜访的人,叫做李德林

  李德林,字公辅,是当时北齐的大才子,自幼便显示出超乎常人的文采,就连当时朝中的诸多权贵,都成为了他的粉丝,其中就包括那位任城王高湝。

  宇文邕本以为李德林跟着高纬跑了,没想到李德林还在城中,宇文邕欣喜若狂,宇文邕连忙派人前去安抚并召见了李德林,并让人带话说:“我这次平齐最大的收获,就是遇到你。”就这一句话,彻底收服了李德林的心。

  李德林随即面见了宇文邕,宇文邕一见到李德林,就问这问那,并且拉着李德林不放他回家,让他在自己身边留宿了三天三夜,这才放李德林回家。

  对于李德林来说,这一次与宇文邕的亲密接触,是他人生的一大契机,从此,李德林将不断活跃在历史舞台之上。

  宇文邕当时正处于风起云涌公元六世纪,六世纪什么最贵?人才最贵,宇文邕是真正爱惜和重视人才的人。

  宇文邕对于这两位人才的招抚和收纳,也再一次印证了宇文邕的执政理念,表面上看是人才强国,实质上则是以儒治国。

  (欲知后事,请看下一节《信都平叛》)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8-28 13:37:1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章 北齐覆亡 定鼎中原

  43、信都平叛

  周武帝宇文邕攻克了邺城,也生擒了高纬的一家老小,也收服了他想要的人才,但是,宇文邕还不能松懈,大量的善后工作还在等着宇文邕来处理。

  最为首要的,便是清除残余势力。

  北齐虽然覆亡了,但是在地方上还有不少手握重兵的武装力量,这些武装力量的能量并不大,而且也非常分散,但是如果彼此联络卷土重来,宇文邕刚刚取得的胜利果实,也极有可能被颠覆,宇文邕绝不能坐视不管。

  对宇文邕威胁最大的是两个人,一个是任城王高湝,一个是新上任的沧州刺史高孝珩。

  高湝,高欢第十子,也是高欢的众多儿子中唯一一个还活着的,辈分上来说,他是高纬的叔叔。高纬在潜逃的过程中,派自己的亲信斛律孝卿给高湝递交传国玉玺,最后斛律孝卿把玉玺送给了宇文邕。高湝对此完全不知,可以说,高湝是“被即位”的。

  而高孝珩,我们也很熟悉,他是高澄的儿子,高纬的堂兄,就是他在邺城里急得发狂,大吵大闹要带兵和宇文邕作战,最后却被赶出了邺城,前往沧州任职。

  高孝珩来到沧州,连口热茶都没喝,就忙着搜罗了五千兵马,虽然人数不多,但是有人总比没人强。

  高孝珩带着这五千兵马浩浩荡荡地出发了,目的地是信都(冀州境内)。

  与此同时,高湝也带领着自己的人马直奔冀州而去。

  很快,高孝珩和高湝在信都会合了,为了彼此共同的信念,为了高家的荣誉,为了他们的骨子里共同流淌着高家的血液,他们将为北齐做出最后一次抗争。

  经过一番招兵买马,同时也由于二人巨大的号召力,高孝珩和高湝的队伍迅速扩展到了四万人。

  面对这股四万人的武装队伍,宇文邕采取了软硬两手准备。

  软的一手是,令高纬写了一封劝降信,高纬是高湝和高孝珩的老领导,由老领导来主动劝降,这比任何人来劝降作用都大。

  后世的宋太宗亲政北汉,最后北汉皇帝刘继元只能无奈投降,然而皇帝都投降了,却有一个武将宁死不降,此人就是杨业,戏曲中著名的杨老令公。

  面对负隅顽抗的杨业,宋太宗便把刘继元叫了出来,让刘继元亲自去劝降自己的部下杨业。

  杨业面对自己的领导刘继元,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能痛哭流涕,对着北面拜了又拜,然后卸去盔甲,主动向宋太宗投降。

  可见,由老领导去劝降老部下,这一招非常奏效,但是这也有一个前提,前提就是这个部下是非常忠于自己的老领导。

  光看戏曲杨家将就知道,杨业那是忠臣的楷模,历史上也确实是忠肝义胆,因而杨业只能在一番痛哭流涕之后,向宋太宗投降,可是,此时的高孝珩和高湝会对高纬忠心一片吗?

  宇文邕把高纬写好的这封劝降信交给了两个人,一个是齐王宇文宪,一个是随国公杨坚。

  同时,由这二人统率北周大军前往,如果高孝珩和高湝看到高纬的劝降信投降了,那就啥也不说了,如果不投降,那就领兵一举灭了它。

  这就是宇文邕硬的一手准备。

  (本节未完待续)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8-28 13:38:46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上文)

  杨坚,又一次崭露头角的机会到了,杨坚甚至在幕后有些不耐烦了,他才是这段历史真正的主角。

  虽然杨坚是以主帅的身份出现在这次东征伐齐的队伍之中,但是,杨坚的戏份儿确实有点打酱油的味道,虽然跟着宇文邕从平阳,一路到了晋阳,又从晋阳,一路到了邺城,但就是没有太多表现自己的机会。

  到了邺城之后,杨坚本以为自己将以零的出镜率,为自己的这次东征之旅画上句号,却没想到,宇文邕突然给了自己这样一个光荣的历史使命。

  说起来,这还得要感谢高孝珩和高湝,不是他们瞎折腾闹革命,杨坚恐怕真的没机会上镜了。

  杨坚和宇文宪领完任务,就率军浩浩荡荡地出发了,很快来到了信都城下。

  面对宇文邕派出的大军,高孝珩和高湝并不畏惧,在信都城外摆开阵势,准备迎敌。

  看着高孝珩和高湝这严阵以待的阵势,宇文宪和杨坚感觉到,对方看来是做好死战的准备了,不过,宇文邕安排的任务还得照办,劝降信还是得送。

  投降书被递交到了信都城中的高孝珩和高湝,两人默契地对视了一眼,然后撕毁了这封劝降信。

  很显然,高孝珩和高湝不愿意做杨业,这并不代表他们不忠,而是高纬这样的人根本不配他们去效忠,他们只忠于自己的国家,却不会忠于已经投降敌国的高纬。

  虽然没有胜利的把握,但是他们决不放弃,虽然所有的人都归降了,但是他们不能,因为在他们的身体里,流淌着的是高家的血液。

  头可断,血可流,投降却是万万不能。

  既然软的不行,那就来硬的,打吧。

  临时拼凑的部队,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战斗力太差。

  双方刚一交锋,高孝珩和高湝这边就兵败如山倒了。

  高孝珩和高湝,其实早就预料到了这一点,毕竟是临时拼凑的,既缺乏统一训练,也没有纪律性,战斗力必然也差,不过,高孝珩和高湝并不在乎,因为这是家族荣誉之战,超脱于胜负的荣誉之战。

  这场战役一共历时两天,临时拼凑出来的四万兵力,在北周的精锐之师面前不堪一击,最后被斩杀和俘虏了三万,几乎全军覆没,高孝珩和高湝也都被生擒。

  宇文宪也很欣赏高湝的血性,看着昔日的任城王此时却被五花大绑,不由得心生惋惜说道:“任城王何苦至此?”

  高湝义正词严地回道:“我乃是神武皇帝高欢的儿子,兄弟十五人,只有我一人独存,如今社稷倾覆、国破家亡,今日我若得死,也就无愧于九泉之下的先人了!”

  宇文宪感念于高湝的忠义,但并不想杀他,并把他的家人归还于他,准备将他送到邺城。

  宇文宪又看向高孝珩,此时的高孝珩在作战中负了伤,行动不便,宇文宪便亲自上前为他敷药,询问他齐国灭亡的缘由。

  高孝珩无奈地仰天长叹道:“赵郡有一个术士李穆叔曾经预言,我们齐国只有二十八年,如今果然应验!除了神武皇帝高欢之外,我的父辈和兄弟,无一人活到四十岁,这是天命!皇帝无独见之明,宰相非柱石之寄。遗憾的是我不能掌握兵符,授予我兵权,以施展我的抱负!”

  听着高孝珩的这一番肺腑忠言,宇文宪也不禁感怆起来。

  这一幕杨坚也必然也是看在眼里的,所谓英雄相惜,哪怕生死仇敌,自古如此。

  这一场烽烟过后,北齐境内终于平静了,陷入一片安静与祥和之中。

  (欲知后事,请看下一节《最后的残局》)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8-29 15:56:2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章 北齐覆亡 定鼎中原

  44、最后的残局

  杨坚和宇文宪也满载胜利而归,对于宇文邕来说,最大的威胁,此刻终于被彻底解除了。

  然而,平静并没有维持多久,北朔州一带又出问题了。

  宇文邕在攻克晋阳之后,将北齐一位降将封为北朔州总管,此人叫做封辅相,由他来掌管山西北部事宜。

  可是封辅相走马上任没几天,就被手下的一位长史活捉并杀掉了,这名长史叫做赵穆。

  赵穆此人也是个野心家,想趁乱拥立任城王高湝,然而不幸的是,高湝战败被北周活捉了。于是,赵穆又联络了当时的范阳王高绍义。

  高绍义,北齐文宣帝高洋的第三子,从小不学无术,好勇斗狠,后来因为犯了事儿,被叔叔武成帝高湛痛打了三百大板。

  由此看来,高绍义可不是个省油的灯,不是什么好主,然而,赵穆还是选择了拥立高绍义。

  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因为高湝已经败了,北齐宗室也基本都被宇文邕活捉了,数来数去只有这么一个姓高的了,别无选择,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

  在赵穆的积极运作之下,迅速拉起了“反周复齐”的大旗,一时间,北朔州周围二百八十多座城池全都响应了起来。

  这是宇文邕绝不能容忍的,宇文邕派出手下大将宇文神举,率军平叛。

  宇文神举不负众望,以摧枯拉朽之势,把高绍义的队伍打得屁滚尿流,落荒而逃。

  逃到哪里?突厥。

  这是高纬曾经一度梦寐以求逃跑的地方,高纬没跑成,高绍义却成功跑过去了。

  当时突厥的可汗,叫做佗钵可汗。此前我们讲过,宇文邕早年曾迎娶了一位突厥可汗的公主为皇后,这位公主的父亲就是木杆可汗,而这位佗钵可汗就是木杆可汗的弟弟,木杆可汗死后,就由他的弟弟佗钵可汗来继承。

  而这位佗钵可汗,非常欣赏北齐文宣帝高洋,称赞高洋是英雄天子。

  史书记载,高洋有两大身体特征,一是鳞身,二是重踝。

  鳞身,顾名思义,就是身体像鱼鳞一样,用现代医学来解释,就是牛皮癣。

  重踝,同样顾名思义,就是踝关节内外都有一个大踝骨,用现代医学来解释,就是踝关节畸形,骨质增生,导致看起来踝骨特别大。

  可怜高洋一身的牛皮鲜,而且踝关节畸形,居然被史书记载成帝王之相,不以为病,反以为荣。

  而佗钵可汗突然惊讶地发现,高绍义同样也有一个和高洋一模一样的大脚踝,两侧的踝骨高高凸起。

  也不知道这位佗钵可汗是不是亲自脱了高绍义的鞋子,仔细检查过,反正佗钵可汗对高绍义非常器重,凡是在突厥的北齐人,全都由高绍义统一管理。

  高绍义虽然远逃到了突厥,但他并不甘于寂寞,他依然在时时蓄谋颠覆大周王朝,至于如何颠覆,那是以后的故事了。

  至少从目前来看,北齐旧境一片风平浪静,连日作战的北周军队也终于可以偃旗息鼓,好好休息休息了。

  (本节未完待续)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8-29 15:5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上文)  

  此刻,我们还需要注意两个特殊人物,这两个人始终没有归顺北周,但是实力弱小,也掀不起大浪,宇文邕并未予以理会。一个人叫做高宝宁,另一个人叫做傅伏。

  高宝宁,虽然姓高,某些史书也称高宝宁是北齐高氏的远支,但这只是史官想当然的结果,事实上,此人和北齐宗室根本无关。

  高宝宁在北齐担任营州刺史,营州位于今天的辽宁朝阳,后世著名的安禄山,就是发迹于此。

  所谓天高皇帝远,高宝宁在此地,也是乐得逍遥,算是一个土皇帝,而且和东北的契丹、高句丽、奚族等关系都不错。

  由于路途太过遥远,如果宇文邕率兵前往剿灭的话,虽然并不是难事,但未免太过长途跋涉,而且高宝宁此时也并未兴风作浪,索性也就弃之任之,让他自由发展去了。

  而对于傅伏这个人,此前我已经有过介绍,宇文邕第一次东征伐齐之时,宇文邕就是在中潬城碰壁的,中潬城的守将,就是傅伏。

  公元557年的二月,宇文邕带领着北周大军从邺城返回长安,当宇文邕来到平阳故地,不禁想起了昔日的沙场峥嵘,也想到了这个曾让自己碰壁的傅伏。

  于是,宇文邕派高阿那肱率领一百人前去招降傅伏。

  当高阿那肱把高纬已经投降的消息告诉傅伏的时候,傅伏的内心支柱瞬间倒塌了,他拼死效力的皇帝都已经投降了,自己还在做这些无谓的抗争干什么。

  傅伏突然仰天大哭起来,率领自己的部下进入平阳城中,对着北方哭了很久很久,这才表示归降。

  宇文邕亲自接见了傅伏,问他:“你为何不早投降?”

  傅伏答道:“我家三代都是齐国的臣子,都吃着齐国的俸禄,作为臣子,没有能够殉国,愧对祖先。”

  傅伏的每一字每一句,都那么掷地有声,饱含着他对国家的一片热忱。

  宇文邕上前拉住了傅伏的手说道:“为人臣者,理当如此,你没做错。”

  不知道当宇文邕说这话的时候,高阿那肱、穆提婆等人是否会脸红呢?

  后来,宇文邕又问傅伏:“以前保卫河阴时,你得到了朝廷什么赏赐?”

  傅伏回答说:“授特进、永昌郡公。”

  宇文邕又把目光转向了高纬:“当初,朕决心攻克河阴,正是由于傅伏的死守,朕才无法前进半步,而你对于傅伏的赏赐,居然如此轻薄!”

  这番话明显是宇文邕用来奚落和取笑高纬的,一个人如果做不到赏罚分明的话,又如何能做一国之君呢?高纬,你不配!

  到目前为止,关于这次东征灭齐的扫尾工作,也算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了。

  现在,就让我们来观摩一下宇文邕同学这次东征灭齐的成绩单吧。

  成绩单内容如下:

  五十五个州

  一百六十二个郡

  三百八十五个县

  三百三十万二千五百二十八户

  二千万六千六百八十六人

  数据来源:《周书·帝纪六·武帝下》

  综合得分:90分

  之所以没有给宇文邕同学满分,是因为,这对于宇文邕的统一大业的终极目标来说,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同时也希望宇文邕同学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

  (欲知后事,请看下一节《斩草要除根》)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8-29 16:07:15 | 显示全部楼层
  45、斩草要除根

  公元557年的四月,宇文邕带着他的胜利之师,凯旋回到了长安。

  《左传》里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意思就是说,国家最重大的事,就是祭祀和打仗,现在仗打完了,是不是就该祭祀了?

  没错,宇文邕回到长安的第一件事,就是举行了隆重的献俘仪式。

  所谓献俘,就是把这些俘虏,一个个拉到宗庙里跪下,让已经死在棺材里的列祖列宗们都睁开眼,好好看看这些俘虏,以此来夸耀自己的赫赫战功。

  于是,以高纬为首,以及三十多个北齐王公,组成一支庞大的俘虏队伍,一个个全都排好队,依次来到太庙。

  当然,抬头挺胸收腹,这是不可以的,这不是T台秀,俘虏得有俘虏的样子。

  俘虏是什么样子?低着头,夹着腿,背着手,小碎步儿,就跟犯错事儿挨骂的小孩儿一样。

  同时还配备了超豪华的仪仗队,太仆驾车,六军排开队列,高奏凯旋的乐曲,而台下的观众则欢呼雀跃,高呼万岁。

  这场面怎一个壮观了得,不知道高纬面对如此场景,是否还会像先前一样,无缘无故地哈哈大笑起来。

  不过,我想不会,如果高纬真的哈哈大笑起来的话,那他一定不会再看到明天的日出了,因为他此时的身份不再是皇帝,而是一个被别人掌握命运的俘虏。

  宇文邕在太庙之前,告慰着自己的先祖:我宇文邕不负所托,今日齐氏已灭!

  如果宇文泰在天有灵,他肯定也会感动的,宇文泰和高欢征战了一辈子,都没能决出胜负,如今,宇文泰的儿子办到了,高欢你彻底输了!

  献俘的同时,宇文邕又对高纬以及北齐的王公们进行了分封,高纬被封为了温国公。

  献俘仪式结束之后,宇文邕又大摆宴席,举行庆功宴。

  就在宴席之上,宇文邕正喝得酒酣耳热,宇文邕突然来了兴致,邀请新上任的温国公高纬,上前跳一支舞,为大家助助兴。

  高纬耳不红心不跳,治理国家不在行,但是唱歌跳舞这可是高纬的看家本领,于是便在宴席之间开始翩翩起舞。

  高纬这一舞,瞬间引爆全场,宇文邕看着高纬华丽的舞姿不禁哈哈大笑起来,北周的王公大臣也跟着大笑。

  这笑声中,带着戏谑,带着嘲弄,但是,高纬却浑然不觉,而且他也只能接受,他此刻已经没有了说“不”的资格,道理很简单,成王败寇。

  与高纬的淡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高延宗,高延宗看到自己的君主,受到如此羞辱,他悲痛欲绝,几次想要自杀,都被身旁的侍从拦了下来。

  历史何其相似,两百多年前,永嘉之乱,刘聪俘虏了晋怀帝之后,大宴群臣,刘聪命令晋怀帝为大家青衣行酒,当时晋朝的一位侍中,名叫庾珉,看到自己的君主被如此羞辱,嚎啕大哭起来。

  历史就像车轮,总是在不断地重复着相似的一幕。

  其实,高纬根本不在乎这种羞辱,他只想保命,同时他还想另外一样东西——冯小怜。

  (本节未完待续)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及公众号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星虎 ( 黔ICP备05004538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5 12:0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