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4-4-4 14: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封建封建,就是封邦建国,君主把爵位、土地分赐贵族(亲戚或功臣),使之建立邦国。贵族对君主表示效忠,根据自己领地的大小,缴纳供奉和税款,战时自带骑士、装备,为国家打仗。
形成领主----附庸关系。
较大的贵族会进一步分封,建立下一层附庸,依此类推。
早期的传统是,附庸只对直接领主效忠,对领主的领主不需要效忠,用一句话讲就是:“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这种情况在征服者威廉一世时改变。
威廉一世担心新征服的英格兰不服统管,特意于1086年8月1日,把英格兰所有的封建主,召集到南部小镇索尔兹伯里,逼迫他们全部向威廉行臣服礼,宣誓效忠。
这就是著名的“索尔兹伯里盟誓”。
(索尔兹伯里,就是那个有巨石阵的可爱的小镇。)
此举将传统改为“我附庸的附庸还是我的附庸”,王权可直达所有的封建主。各级附庸除了向直接领主尽义务外,还要向国王效忠尽义务。
威廉一世真的很厉害,不愧为是“征服者威廉”。
但这种厉害,还不是中国人想象中的那种厉害。
在中国古代,臣子对皇帝不但要效忠,更要尽忠。君王有绝对的权力,不存在对大臣个人尽义务。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皇帝那是绝对的拉风。
在西欧,君主还是有点可怜。贵族对他效忠,他也要对贵族尽义务。领主与附庸之间,其实是一种对等的契约关系。
你对得起我,我也对得起你。你对不起我,别怪我无情。
任何一方不履行义务,都有可能导致关系破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