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虎论坛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云雾飞舞

《如果这是宋史》txt格式小说下载与最新连载--高天流云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1-18 10: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1834)
  
  也许真的是天王有灵,这一天开封的外城墙还是宋朝的。第三天,公元1126年闰十一月二十五日的早晨,大雪纷飞,朔风凛冽,金军乘寒急攻。
  生长在苦寒北方的女真人非常喜欢这样的天气,寒冷是他们的朋友,从古至今,寒带游牧民族的每一场重要战争,几乎都在冬天发起。
  与之相反,城头上的宋军筋疲力尽,到了崩溃的边缘。缺吃少穿还要坚持做战,快一个月了,是个人就没法挺住。尤其在根本上,他们是农牧民族,每年到了冬天,习惯是什么事都不做,每天两顿饭,少吃、早睡,等待第二年的春天。
  这一点,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蔬菜大棚技术出现以前都没有改变。
  最后的时刻到了,连远在深宫里的赵桓都感觉到了危险,他命令全军上城,集结所有力量防守。对此首相、枢密都不认同,这是乱搞嘛,神已经出现,他会解决一切安抚一切完美一切,要军队做什么,多此一举。
  神兵出战。
  郭京带着神兵走上了空旷无人的城头……你没有看错,这种时刻的开封外城城头上没有职业军人,除了孙傅、张叔夜等少数几个人之外,所有士兵都被赶下了城头。理由是一会儿神兵们就会进行隐形,人多了会有影响。
  施法完毕,大开宣化门,神兵们主动出击,向金军挑战。
  这一幕是多么的英勇,多么的壮怀激烈!在城头上的主神、枢密使、将军的注视下,他们冲向了滚滚而来的金军铁骑。他们行动迅速,越过了护城河,与敌军相遇,又退向护城河……全体淹死。城头上郭京大怒,说必须由我亲自施法。
  郭京下城出战,他行动更加迅速,在金军没有逼近前就跑向了南方,在金军的追击下消失不见。
  上面这一幕好笑吗,不好笑;上面这一幕罕见吗,不罕见。从宋朝开始,直到700多年后晚清民国之间,这种大无畏精神一直在中华大地上流传,它已经是一种传统了。比如说义和拳、太平天国的高人们喝下神符神水,以血肉之躯冲向入侵者的洋枪,哪怕中弹倒地临死之前仍然念念有辞:“……刀枪不入!”
  金军涌向了大开着的开封城门。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1-18 10:28:06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1835)
  
  金军的步兵迅速登城,占据制高点。城外铁鹞子重甲骑兵向城门靠拢,内外接应。同时分人放火烧毁就近的城门,这些年女真人破门而入的活儿做得很多了,这一整套的操作流程非常熟练。
  好一阵忙乱,终于尘埃落定,他们觉得外城墙绝对到手了,这才腾出空儿来向城里望了一眼。之后他们惊呆了。
  不是没见过大城,前几年夺辽国5京时,纯粹看面积,并不比开封城小多少。也不是没见过富裕的,燕云十六州比宋朝差点也有限。让他们愣住的是眼前发生的事,看看身边,俺们金军还没下城呢,为什么下边火光冲天喊杀成片,死了一地的人呢?
  我们还等着宋军反击,夺回城墙呢!人哪,都跑哪儿去了?!
  宋军在下面杀人放火,就在这一会儿的功夫里,他们杀得非常有成绩。一般的百姓、小官忽略不计,被杀的知名人士有:统制官姚平仲、何庆言、陈克礼、中书舍人高振、宦官黄经国。这几位连同他们的家人全部遇难。
  着重提一下姚平仲,这位将军是守城的最大功臣,开封外城能坚持23天之久,他功不可没。以上是死难在外城、内城之间的。
  还有死在城门之外的,这是一位名声显赫的猛人。此人曾经率领数十万军队征战燕云,曾经手握民族命运,前进则民族兴旺,建不世奇功;稳定则坐享胜利,眼看着敌人奄奄一息。可是他偏偏逃跑了,烧光国家最大一笔粮草辎重,也没逃出辽军的追击。
  刘延庆。
  时任四壁守御使的刘延庆夺门出逃,被金军追上杀死。与之相对照的是一位统领,叫秦元。他带着一些保甲,也就是连民兵都不算的治安队员往外冲,迎头遭遇城外金军的铁鹞子重甲骑兵部队。看着对比悬殊死定了,可他奋勇力战,居然斩关逃出。
  这说明了一个真理,不会逃的永远逃不掉,废物永远是废物,刘延庆以丑陋的方式结束了自己丑陋的一生。当然,他不会遗憾的,有人会继承他的丑陋,在以后十几年的时光里发扬光大。
  能保持作战,并且生存着的,只有张叔夜父子。他们在“神迹”破灭后和金军作战,边战边退,继而与宋军作战,边战边退。一直退守至内城城边,成为军方的唯一希望。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1-18 10:28:54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1836)
  
  开封三重城,外城80里,内城20里,生存空间骤然被压迫缩小了4倍,近百万的市民拥挤踩踏着,茫茫然随着人流奔蹿,不知道何去何从。
  城破了,170余年来未经战火的旷世名城,突然间坠入地狱,更让他们恐慌的,是军队突然间失控。
  生在和平年代的人,不会知道军队是什么样的怪物。它可以是神圣的,是守护家园同宗同族的血脉子弟,什么时候都值得信赖,这是人们的共识,是军队的天职。不幸的是,它还有另一面。它会在某些时刻变成魔鬼,去毁灭一切凌虐一切,不分敌我。
  比如说哗变。
  我宁愿定义这时的宋军是哗变,而不是叛变,或者着魔了。他们也是人,在长达近一个月的饥寒交迫生死拼杀之后,突然遭遇这样的荒诞,再加上以往皇家的吝啬,等等等等,换了谁,都会气得要死。
  ……要死了吗,那就全都死吧!
  他们冲向达官显贵的家,冲向富商公卿的家,他们烧杀抢掠,或许熊熊燃烧起来的大火,能让他们冻僵的身体温暖一些。
  当然,这里也包括一大批趁火打劫的市井无赖们。这些渣滓们唯利是图,混水摸鱼,是这个历史时段里最可耻的小人,不久之后,他们会做出更无耻的事。
  回到赵桓身边。
  宋钦宗进入魔幻时刻,外城失陷的消息传进皇城里,他追悔他检讨他思辨,以往种种他似乎都看清了,还即兴发挥为种师道正名。这之后,他冷静了些,开始为自己的安全想办法。
  没办法,除了国库、封桩库还在手里,他什么都没了。还能做什么?关键时刻,他想起了人民。第二天,闰十一月二十六日的清晨,他传旨令百姓赴宣德门救驾,看看几十万人能给他想出什么办法。
  那一天有30多万人拥到了宣德门前,让赵桓看到了人民的力量。先是一个消息,金军在昨天晚上曾经派过来4个议和的使者,刚进内城,就被市民们杀了。这时市民们来见皇帝,救驾什么的是次要的,他们要武器,金军是敌人,守军不可靠,他们要自己保护自己。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1-18 10:35:51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1837)
  
  在艰险之中,商代的末代帝王纣能释放囚徒,发给武器,去前线抵抗,现在赵桓有30万百姓申请武器,是多么难得的民心士气啊。
  如果利用好了,谁说会没有转机呢?至少可以多抵抗几天,等待李纲、宗泽等人一定会到的勤王部队。
  可是情况变得很诡异,是赵桓下令召集百姓来想办法的,他本人却迟迟不到。百姓们等得烦了,在不安中,有些人再次失控。
  数万百姓用斧头劈砍左掖门,要皇帝出来。皇帝终于出来了,可味道也变了,本是皇帝与民同忧,一起渡难关,现在搞得像兵变升级杀到了宫门前,皇帝出来和人民谈判。
  那一天,赵桓站在城楼上露腕凭栏大呼,说“事已至此,军民打算如何,有谋即献,朕当听从。”之后百姓们回答了。
  30万人一起回答,让人怎么听呢。这边答,赵桓去这边谈;那边答,赵桓再跑去那边。纷乱中,赵桓神色慌张,他的帽子都掉了。
  如此这般,直到散会。百姓们灰心丧气地离开,赵桓浑浑噩噩地回宫。什么都没能得到,这次集会的唯一结果就是见证了赵宋子孙的狼狈,高高在上的帝王,居然有这样一天。
  这个样子把侍卫气坏了,平心而论,宋朝的皇帝,哪怕是徽宗赵佶都对身边人很好,仁德、宽厚、容忍,这些美德是任何朝代都没有的。
  自汉唐以降,汉朝十常侍做了什么地球人都知道,唐朝的宫廷里血肉横飞,太监侍卫是皇帝的干爹,元朝从来没有融入中原世界,明朝酷厉,宫廷内部什么部门都有,什么样的事都发生,清朝……他们自己定的称号说明了一切,除了一个主子之外,全是奴才。
  全然看不到半点的人性。
  万事都有报应,这时宋朝皇帝的窘迫让侍卫们愤怒。当时赵桓的身边跟着3个人,分别是孙傅、梅执礼、吕好问,一群侍卫突然间冲了过来,领头的是都虞候蒋宣,他大声指责,国家到这种地步,全是宰执信任奸邪,不用好人搞的。
  孙傅立即火了,这明摆着是骂他,他是宰执,奸邪……还能有谁,当然是郭京。从严格的意义上说,开封外城之所以一个月都没挺住,最大的原因就是他招惹出了7778个神仙!可是,难道这样就可以骂我吗?不可以!
  孙傅选择回击,他在外面搞出兵变的情况下,厉声呵斥蒋宣。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1-18 10:36:45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1838)
  
  很遗憾,当天有人拦着,蒋宣没能砍了他。孙傅这个人有自己的失误,有很大的偏颇,真是让人恨不得一把捏死他。
  可是,他还有另一面。他的故事没完,当那一面显露时,让人的心里有说不清的滋味。
  回到当天晚上,赵桓赏给侍卫们很多金银酒食,和他们说了很多的话。谈到了逃跑,谈到了护卫,可是都没有可行之道。
  让几百名侍卫,或者几千个侍卫扭转乾坤,是个多么不现实的梦。
  当他冷静了些,意识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事——为什么金军还没有进攻呢?最坚固的外城陷落了,守军也疲惫交集并且哗变了,这时为什么不一鼓作气攻进内城,甚至进攻皇城呢?
  一个大臣给出了解释,说是金军并不想赶尽杀绝,就在昨天城破之后,不是也派来了和谈使者了吗?这种时刻,宋朝不应该只想着走极端的路,比如全民死拼,或者逃跑,而是要顺应局势。战胜方都想和谈,战败者为什么要决裂呢?
  赵桓觉得眼前的迷雾被拨开了,事实俱在,看来金国人并不是那么凶残嘛。他的心灵松动了些,能思考些问题了,比如明天派什么人出城和金国人见面。
  这时,他当然不知道,金军之所以没有进攻的真正原因,正是因为开封城的老百姓。他们杀了使者,寻找武器,要展开巷战,这些都让完颜宗翰们深深地忌惮。这城里边有近100万人口,要是骤然面临绝境,临死反击的话,金军必将付出惨痛代价。
  那么再给出一条活路怎样?让城里的人面临绝境,习惯绝境,进而忍受绝境,是不是更好呢?
  绝妙的是,宋朝上层的某些“聪明理智”的人,会帮着金军去延伸这种感觉,顺着这个思路去完善所谓的和谈活路。
  第二天,宋朝派出了和谈使臣,由济王赵栩、首相何栗担任。当天何首相磨磨蹭蹭不愿上路,赵桓一连催促他好多遍,他仍然频频回顾,就是不走。这真让人为难,国难当头,首相怯懦,让人拿他怎么办呢?这时有一个人走了出来,当厅斥骂他。
  ——“致国家如此,皆尔辈误事。今社稷倾危,尔辈万死何足塞责?!”
  这个人姓李,名若水,时任吏部侍郎。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1-18 10:41:22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1839)
  
  李若水,原名若冰,字清卿,广平曲周水德堡(今属河北)人,生于公元1093年,时年35岁。对于他,我没有什么能写的。
  每个中国人都知道他的名字,每个中国人都知道他的作为、操守。那么为什么要饶舌呢,让历史走下去,让李公自己临近那一天,不是更好吗?
  回到当天,何栗终于上马了,他脚软得没法踏蹬,要人扶着,才勉强坐稳。一路上,从皇宫出发,走宣德门出城,他的马鞭居然一连落地三次。
  这样的胆子,要怎样去谈判呢?但是请注意,我只是说这样的胆子,却没说这样的人。因为何栗并不是印象中骄横腐朽不知所谓的老资格文官。看他的履历能够知道,他很年轻、很奋进甚至很正义。
  何栗,字文缜,仙井监(今四川仁寿)人。生于1089年,时年38岁。他是政和五年时的状元郎,仕途很顺利,到第一次东京保卫战结束之后,他做到了御史中丞。在这个位置上,他弹劾了六贼之一的王黼,把这个国贼发配出京城,在半路上丢了脑袋。
  多么大快人心。
  之后时事变幻,这个世界变得太荒诞了,堂堂大宋首相居然变成了一个笑话,唐恪被开封市民在城墙上追杀,骑马逃命后才活下来,何栗像是救场一样,火线上岗,接下了这块烫手山芋。
  他愿意干吗,他没得选择。
  截止到这时,他只当了不到半个月的首相,看成绩,他主张起用康王赵构、汪伯彦、宗泽等回师勤王;主张坚守城池待援、号召百姓展开巷战。
  这些做得怎样?
  绝大多数的历史书都着重提出他掉了三次马鞭子,仿佛从这一点上就给他贴上了怯懦、无能、小丑一样的标签,这是不是太草率了,太苛求了呢,毕竟他只是个文官,连武将们都不愿去招惹金兵,他一介书生怯场了,难道很不正常吗?
  可要是原谅他,却没法绕过郭京这个神棍骗子。毕竟神兵们之所以能登上城墙,除了孙傅之外,就是他出了最大的力……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1-18 10:41:56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1840)
  
  何栗出城,临近金营,他想到了很多种难堪危险的见面场景,甚至完颜宗翰直接砍了他都不奇怪。但事实却让他大出意外,传说中凶狠残暴的未开化人种居然非常的温和理智,甚至彬彬有礼。
  完颜宗翰、宗望说,自古以来,有南即有北,哪一个都是不能缺少的。现在我们所要求的,只不过是割让一些土地而已。
  何栗大喜!这句话里透出两个意思,第一,有南即有北,哪个都不能缺。这是在承认宋朝的存在,金军表明了不想赶尽杀绝;第二,金国人开价了,只是割让土地,从以往惯例来看,战争中割让土地是有规范的,一般来说,不会多于战胜方已经占领的。
  也就是说,很可能是以黄河为界,宋朝能保住黄河天险,以及整个京畿地区。这简直是梦幻的,何栗甚至想,早知道是这样,何必打什么仗嘛,直接割了多省事。
  当天宋、金两国的首脑们愉快地结束了交谈,双方都很满意,认为这是一个文明、互惠、成功的大会,对于两国都有着光明美好的前景。何栗急着告辞,他要回城去把好消息告诉皇帝。完颜宗翰等人亲切地送他们出营,临别前,提了一个小小的要求。
  他们希望能在城外见到传说中风雅博学的宋朝太上皇赵佶陛下。
  回城后,全开封百万人都松了一口气……原来真的没到山穷水尽的绝境啊!这里面也包括皇帝赵桓,赵桓简直要虚脱了,重压之下突然轻松,让他幸福得不敢相信。为此,他同意一切。甚至主动表示,可以代替他的父亲宋徽宗出城。
  这种情绪感染了整个官场,当天顶级高官们谁也没回家,就在皇宫里的办事大厅里推杯换盏,喝了一顿庆功酒。席间他们一致决定,要趁热打铁,让和谈立即进行,因为局势已经越来越恶化了。比如金兵们三五成群地走下外城墙,到城里杀人抢劫,很多市井无赖居然在给他们牵线引路,更有甚者,溃散的宋军们改扮成金军的样子,在城里杀人越货,每个时刻里,开封城里的王公贵族、富商巨贾都在危险中。
  而金军在破坏开封的城防,他们挖断了各门之间的道路,把铁鹞子重骑兵开上城墙,放火烧毁各门瓮城楼橹,烧毁所有宋军的炮架……一切都在表明,每拖后一天完成和谈,危险就要增加一分。
  这些大臣们建议,赵桓要尽快出城和金军相见。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1-21 12:07:37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1841)
  
  说干就干,宋朝争分夺秒,没等这个月过完换换运气,就急着出发了。公元1126年,宋靖康元年闰十一月三十日,赵桓带着首相何栗、中书侍郎陈过庭、同知枢密院孙傅出城去金营。
  城里由曹辅、张叔夜留守。
  历史性的时刻来到,这是中原的汉族皇帝第二次被入侵的异族人逼到绝境。在这之前800余年,西晋的两位末帝晋怀帝司马炽、愍帝司马邺,被匈奴人俘虏,受尽屈辱死去。
  历史多么相似,除了结果,连过程都几乎一模一样。比如宋朝的没落与赵桓无关,前面的两位司马,也只是替他们的父辈买单。
  所不同的,是赵桓这时的心情。他被何栗感染,觉得这次会面虽然不名誉、无光荣,但也谈不到屈辱,因为金人是那么的有素质。
  当天他们骑马出城,从南薰门开始,就全是金军了,这些活动的路标一直把他们带到了……青城。这里远远不是金营,更没有完颜宗翰,金国的大太子让人带来了一个口信,说他有空,可是二弟宗望外出了,正在刘家寺附近,今天赶不回来,只好委屈宋朝官家在青城睡一晚上,明天一起见面。
  赵桓惊愕,这种拙劣的借口不如没有,这是赤裸裸的怠慢,是对一个皇帝的巨大侮辱。这难道就是金国人的素质,是何栗带回来的好消息?
  容不得他多想,当晚只能在青城里睡了一觉,第二天天亮,金国人很早就到了,这时他才知道,昨天是多么的轻松。
  来的仍然不是完颜宗翰,他带来了新的口信,说这不是私人约会,而是代表着两个国家。宋朝必须先写降表,才能让见面有意义。
  这一点是题中之义,并没让赵桓们意外。这次来的本意就是为了和谈,说白了就是有条件的投降。面对现实,连外城都陷落了,只要能保住命,还有什么是不能答应的呢?
  赵桓让随行的御用笔杆子孙觌执笔,写这份降表。他给这份文件定下了基调,说要突出“请和称藩”这四个字。称藩,也就是从属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1-21 12:08:27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1842)
  
  降表很快写好了,派人送过去,却被退了回来。理由是大太子殿下仔细地读了几遍,觉得词句随意,文采不够。
  ……宋朝人郁闷!
  历史没能留下完颜宗翰的学历,不知道他有多大的才学。但是基本上可以估算出来,比如女真人近10年来才有了文字,而完颜宗翰已经好几十岁了,怎么学也只是个扫盲生的水平。他凭什么指摘文明程度居于人类之巅的宋朝文人?
  但宋朝不得不马上重写。为了过关,孙觌一连写了好几次,结果毫无例外都被退回。最后赵桓都烦了,他派当年的状元郎,现在的首相大人何栗出马,合孙、何两人之力去完成它!
  而完颜宗翰也终于说出了他心底里真正的愿望。他喜欢汉人的四六对偶句式,他觉得,如果把降表写成歌赋,那该是多么的新颖别致,绝对是古往今来独一份的作品。
  他完颜宗翰的名字,绝对会随着这份降表流传千古。
  于是一份四六对仗的降表出炉了,还别说,文艺这东西就是奇妙,无论多恶劣的事,都能搞出风雅来。比如“……三匝之城,遽失藩篱之守;七世之庙,几为灰烬之余。既烦汗马之劳,敢缓牵头号之情……上皇负罪以播迁,微臣损躯而听命……社稷不陨,宇宙再安。”
  看着这份降表,完颜宗翰反复阅读,再三推敲,功夫不复有心人,他又找出来几处纰漏,他把“大金皇帝”里的大金两字抹去,把“大宋皇帝”四个字全都抹去,确保了完颜吴乞买的地位唯一性;
  把“负罪”改为“失德”,彰显金国出兵是很正义的;
  把“宇宙”改成“寰海”,给宋朝再次定性。像宇宙之类的词都太大了,从此不再适用于汉人,只能由女真人专用。
  做完这些,他派人给赵桓带去了第三个口信。今天他很忙,见面定在下一个工作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1-21 12: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1843)
  
  他没说谎,这一天的确很忙。他派了一个叫萧庆的人进城。这人穿过内城,再进皇城,住进了尚书省。从这一刻起,宋朝所有的政令都要经过这个人的审批,才能下达实行。
  政权被接管了。
  赵桓在城外茫然不知,他在集中精神修炼坚挺大(和谐)法,好在明天面对完颜宗翰。当然,前提是没有别的幺蛾子。
  第三天,十二月初二日的太阳升起来了,幺蛾子也再次降临。完颜宗翰有了新的要求,说今天一定见面,但是得有宋朝所有的上层人物在场才行,尤其是太上皇赵佶,他是这次战争的最主要责任人,他不在场怎么可以?
  赵桓死活不同意,他恳求了很多次,终于让金人收回成命。关于这一点,历代的史学家们都说赵桓真孝顺,无论如何不让父亲接近危险。但是参照前面赵桓清洗父亲党羽、把老爹关进深宫、连一杯酌过来的酒都不喝等事实,这实在是不像啊。
  真实原因是什么呢,一切都是权力在作怪。在中国天大地大孝道最大,太上皇出面,至少在道义上儿子必须闪在一边装鹌鹑。这是致命的,会给赵佶创造出最佳的复辟机会,比如说宋朝变成从属国,赵佶以20多年的皇帝工龄保证让金国得到更好的服务质量。
  一但成立,赵桓会变成最大的悲剧。
  条件谈妥,开始布置会场。也许是灭辽国的时候耶律延禧太不配合,一个玩命跑,一方使劲追,搞得像打猎一样,实在太不庄重了,所以完颜宗翰想换个口味。
  他派人把青城斋宫屋脊两端的鸱尾用青毡裹住,墙上有龙形壁画的地方都用帏幕遮住,面向北摆上香案,才让赵桓出来亮相。
  宋帝君臣站在香案前边,面向北方几千里开外的完颜吴乞买低头致敬,旁边一个会说汉语的金国人抑扬顿挫地念着独一无二的四六句降表。这时天上的大雪飘着,世界一片洁白,忽然间想到,好多年以前,赵匡胤陈桥兵变的时候,也是这样的一个大冷天……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及公众号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星虎 ( 黔ICP备05004538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5 04: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