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4-9 11:04:0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场波及整个西三河(东三河大多信奉曹洞宗)几乎导致松平家臣团解体的大乱,就是著名的“三河一向一揆”,当初松平家康借助同族与谱代的奋战,攻灭了昔日三河名族吉良氏,并将进取触角延伸到三河的东部、北部(奥三河),一统之态势昭然若揭。这样顺利的情势下,松平家康一个脑袋发热,公然开始挑战起“三河三寺”(本证寺、上宫寺、胜发寺,皆是净土真宗)的“不入特权”来,心思就是削平宗教割据势力,将领国的人力、人心及税收(本质就是这个了,欧洲中世纪皇帝国王与教宗斗来斗去,也就是为了这些)收归己手。本来,在家康的计划蓝图里,吉良氏族这样的,也就几个回合的问题,这帮和尚农夫,能成什么气候?
永禄六年(1563),当本证寺住持空誓(就是那个莲如上人的孙儿)发出门徒动员令后,松平家康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和尚一怒,流血漂橹”——不但整个西三河的万千信徒,手持武器云集三寺,修筑了密密麻麻的兵砦,将家康的冈崎城围得水泄不通,而且让家康最震惊的事情发生了:“对主君像狗一样忠诚”的三河武士,居然接二连三地离开了他,投奔门徒方去也!
之所以出现如此怪相,刨去宗教信仰(西三河上至武士,下至平民,大多信仰净土真宗)外,历史因素也不可不谈。早先,松平家康的先祖,根据地并不在冈崎,而在安详城(所以家康这脉,也叫安城松平,是宗家),正好靠着本证寺,松平的许多谱代家臣,空虚之余就喜欢跑到庙里寻求宗教慰安,皈依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了,久而久之,净土真宗的势力就渗透了整个松平王国(不论同族,抑或家臣)。当时参加一揆方,除去吉良、今川残党,主力还有樱井松平、大草松平等同族,至于家康的家臣,更是让人发指:本多正信、本多正重、渡边守纲、蜂屋贞次、夏目吉信等,全去了参加一揆了!
我们来看看就明白了,本多正信后来是家康一生中最信任的参谋,被称呼为“友”的,只此一家别无分店;本多正重,是正信的弟弟,后来一揆平定后归参,先后参加了姊川、一言坂、三方原、长筱等战役(打全场),被织田信长评价为“海道第一勇士”(不过后来本多正重还是跑了,直到关原前才又回归);渡边守纲,后来一直担任家康的亲兵护卫,一支长枪有万夫不当之勇,历次恶战先锋首选,德川十六神将之一;蜂屋贞次,也是十六神将,不过命运背了点,一揆结束后归参,在攻打吉田城时中流弹阵亡;夏目吉信,名气就更大了,他在后来三方原之战失败时,为主君引开武田的追兵,壮烈战死,更重要的,他可是后世日本大文豪夏目漱石的祖先哈。这批人,全是忠臣良将啊,现在呼啦啦相继倒戈,真的是让人痛不欲生吖!
但松平家康就是松平家康,换一般人,家臣团叛离成这幅模样,也就缩在冈崎城里当乌龟了,但他却决心主动出击,这时一个忠诚的氏族,即石川家,给予了他莫大的支持:石川家的家督康正,是一向一揆方的,但他的弟弟家成,和儿子数正,却为了支持家康,不惜改宗为净土宗,并将家族里一揆方全部驱逐,全力支援家康作战。
有了忠心派的撑腰,松平家康向一揆军发起了反击,他的思路倒也很简单:化劣势为优势嘛,既然我许多家臣去了彼方,那么在阵头哪能不给我面子?哪能不放我点水?安心上啊!结果一揆军对着家康,反倒缩手缩脚,接连丢城失地,终于在次年一月十五日的马头原合战中,决定性败给了松平家康。有趣的是,此战中,一揆方有一僧兵,手持强弓箭无虚发,倒引起了家康的注目,一向一揆平定后,家康还专门找到了这位,立请他还俗成为自己的家臣,这僧兵大受感动,便取俗名为清水丹波——后来成为家康之子结城秀康的家老。
对待作乱僧众尚且如此,更不要说是投向一揆方的家臣了,只要回头是岸的,家康全都既往不咎。让战国大名最感头疼的一向一揆,就这样被家康以最小的代价平定,不过家康并不是真的宽容大量,那可是要看对象的——平叛战事里,本宗寺的御坊、胜发寺的珈蓝全被焚烧毁坏,而后家康又颁布了“真宗禁制”的命令,真宗门徒不是被强迫改宗,就是被驱逐,寺院的田产几乎全被没收,该命令一共持续了整整十九年!史学界的一般观点,将松平家康平定三河一向一揆,看成是其实现“领国支配一元化”的起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