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虎论坛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云雾飞舞

《如果这是宋史》txt格式小说下载与最新连载--高天流云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1-22 09:46:50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1854)
  
  隆重介绍一下张邦昌。张邦昌,字子能,永静军东光张家湾(今河北东光县大龙湾)人。进士出身,外放当过知州,进京做过中书侍郎。这样的履历可以说有点小显赫,但是在文人天堂的宋朝官场里,也不过是普通的浮沉而已。
  要命的是,第二次东京保卫战前夕,他浮起来了,当上了钦宗朝的少宰。这个地位让他没法不和国事搅在一起,于是他曾经和赵构一起出使金营,还当过河北路的割地使。
  这时无妄之灾突然砸下来,落在了他的头顶上,他彻底吓呆了。他只是个躲在时代里的人,时代平稳时随波逐流享福,危险时跟着人数最多的那群人喊割地投降,什么时候也没想过当出头鸟啊!
  他哭、他闹、他拒绝,他无论如何也不想被命运突然征兆的强(和谐)奸,但是,全体宋朝官员们都不理他,这帮曾经的同志们一致同意,只要不死,就随他去。而城外的完颜宗翰托人带过来两句话,把他逼上了再没半步巡路的绝壁上。
  ——张,如果你不同意当皇帝,屠城;如果你寻死,死掉了,屠城。
  有这么欺负人的吗?!张邦昌欲哭无泪,他是个自私的人不假,可眼睁睁地看着全城百万人口因为他人头落地变成死域,这种事他真的做不出来。
  他是个躲在时代里的人,真的没胆子做这种大事!
  三月初一日,金兵簇拥着张邦昌进入内城,他以实际行动表明,他……从了。他从了,按说是皆大欢喜,宋朝的官儿们应该鼓掌唱歌表示欢迎嘛,却不料人群更加激愤了,张邦昌,你这个狗贼,竟然通敌卖国!
  ……悲催的张邦昌啊,赵佶、赵桓都没他冤。
  激愤的人分成两派,一明一暗。以威力破坏性对比,应该先说暗的。禁军的统制官吴革是位纯粹的抗战派,他在太子事件时就曾经跟孙傅说过,要集结军队保着太子杀出城去。可惜兵力太少,孙傅不想冒险。这时张邦昌要篡位了,他热血沸腾,决定不惜一切代价干掉国贼。
  他联络了50多个军官一起动手,事先他亲手杀尽家中老小,以示必死决心。可是……他为什么要相信范琼呢?这条狗在这些日子都做了什么,难道他没有看见?!
  他竟然把范琼也拉进了行动里。
  范琼率兵杀了他们所有人。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1-23 09:45:09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1855)
  
  明的一方堂堂正正,范琼等狗想插手,一来没胆子;二来没理由,从骨子里就想躲着走。因为他们是大宋言官。
  170余年里挥斥方酋,只认道理不认人,连皇帝皇后都要监督管理的一群人。
  这群人联名写了一封致金国信,里边回顾了赵宋170余年间对内有多么仁善,哪怕武力不足,但深得民心。有这种基础,哪怕失国,也会重新建立。另一方面详细解读张邦昌,让女真人明白,就算要立一个皇帝,也不能是这个人。
  寡廉鲜耻,不足以闻!
  历史记住了这群人,他们是当时一片黑暗中倏忽闪过的一缕火焰,哪怕微弱,也极力的闪烁。让灰暗的宋朝人突然明亮了一下,从而记住了这封信的内容,以及写这封信的人。
  这群人的首领被金军指名抓走了,他叫秦桧,时任御史中丞。
  以上这些,都没法阻挡历史的脚步,也就是悲催的张邦昌迈向开封城金殿宝座的脚步。公元1127年三月初七日,张邦昌即皇帝位,国号大楚。那一天他哭着出门,骑上马时哭,进入金殿哭,整个过程集委屈、痛苦、恐惧、羞愧于一身,仿佛他是这一天里全世界最悲惨的人。
  在记忆中,每个开国皇帝上任时都很“难过”,哭的也不少,但论到真情实意掉眼泪,还真是很少有人超过他。
  没记错的话,他似乎是中国唯一一位姓张的皇帝。
  创了纪录的张邦昌刚刚上任,就迎来了工作。钱,金国的一切行为都因为钱,为钱灭宋朝,为钱立楚国。现在请你继续搜刮,新人一定要刮出新气象,把钱刮出来————————
  张邦昌大怒,连日的委屈悲愤让他勇气大增,给金军写了一封回信。说开封城进入赤贫状态,哪怕把砸锅卖铁,铁变成金银,房屋殿堂拆了,铺成平面变绢帛,也变不出钱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1-23 09:47:12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1856)
  
  主仆第一次说事,主人就被顶了一跟头,按说女真人一定会气炸了,抡鞭子狠抽丫的。却不料完颜宗翰们很温和,他们也清楚开封城山穷水尽,再没有压榨的余地了。
  那么撤退。
  20天之后,金军带着难以想象的财富,世界上最尊贵的俘虏,组成了超级庞大的车队,离开了满目疮痍的开封城。
  这群蝗虫,把人类有史以来最富裕美丽的都城啃残了,从这儿以后,开封没落在历史的尘埃里,再也没能恢复往夕的风采。
  那一天,张邦昌用天子仪卫法驾出城,全身缟素,率领百官士庶设香案送别徽、钦两帝北行。近三千名凤子龙孙徒步行走,等待他们的,是近一千公里的长途跋涉。在这次跋涉中,有很多事情发生,它们是一个时代结束时的余波,还是应该看看的。
  比如赵佶。
  一路上他或者骑马,或者乘车,仍然是所谓的“最高待遇”。完颜们邀请他打过猎,其间见到了郭药师。据记载,郭药师很惭愧,连完颜宗翰都说,这个人不忠于辽、不忠于宋,将来也不会忠于金。
  似乎给赵佶出了点气。
  呵呵,是非曲直,怎能如此评说。郭药师一个被辽灭掉的渤海国人,为什么要忠于辽?宋朝待张觉之不义,凭什么要求郭药师尽忠?至于金,那是后话。
  完颜们请赵佶做过诗,连带着称赞名闻于世的瘦金体书法。这是赞扬还是奚落?都不重要,身为囚徒奴才,有什么能耐就要尽什么努力,他的才艺和完颜们的称赞,很像是高超的戏子们唱了个花腔,下面的主人们给了点掌声。
  这样的事很多,一一说来没甚意趣。相比之下,有件小事更能看破此时赵佶的人心。当国都残破万事衰败时,有人向他汇报。说外城破了,赵佶淡然;百姓贫寒,深冬季节冻饿至死,他淡然;某某人叛变,助纣为虐,如范琼等,他淡然;某某人尽忠,死于金人刀斧之下,他淡然;他的子孙家族都成了俘虏,男子为奴女人为娼,成了敌军的玩物,他仍然淡然。
  直到说,他的珍玩收藏书画古董被金军搬空……他突然面色惨然,痛不欲生。
  这,还是个人吗?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1-23 09:48:24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1857)
  
  这种心性是很适合一个囚徒生活的,只要皮鞭不狠狠地抽在他本人的身上,相信他是不会疼的。于是,赵佶的押解之路很从容,哪怕他的亲族男人们冻饿交集,死在道边,他也无动于衷,女人们被金军随意侮辱,也视若无睹。
  当时真应该塞给他一支笔,几张纸,这种心态下,他应该能完成几幅超现实的、魔幻主义的大作吧。
  赵桓就没这么好运了,他从起解那天起,就被迫换上了一袭青衣,头戴毡笠,骑一匹黑马,跟着囚徒大队往北方走。从外形上,谁也没法看出他是一位皇帝。这还是白天,到了傍晚安营扎寨时,他和祁王赵莘、太子赵湛等最重要的亲贵们,被集中到一个小帐篷里,捆上手脚,整夜监禁。
  奇耻大辱,忍无可忍!极度的煎熬中,赵桓悲愤难抑,他仰天号泣,刚刚有点状态,一大群的喝斥声突然传来,把他摁哑了。
  天子之尊,万乘无上,沦落到这步田地……因为他的号叫,他在白天也被捆在了马背上。就这样,年青的钦宗从开封至郑州,由巩县渡黄河,抵云中到燕山,住进了愍忠寺,再过两天,在七月十二日到了昊天寺,他意外地见到了父亲赵佶。
  时隔百日,恍如隔世,两人抱头痛哭,仿佛是真的受了天大的委屈。可惜委屈还没到呢,押解的路途无比漫长,到第二年的八月时,他们才到目的地金上京。
  在这里,他们被剥去袍服,朝见金朝祖庙,行献俘之礼。之后完颜吴乞买封赵佶为昏德公,赵桓为重昏侯,他们的后妃300余人发往浣衣院,给金人洗衣服,实则上是官妓。其余的妇女直接配给金军当性奴隶,男人们则远涉到冰天雪地的极北之地服苦役。
  多年以后,很多人凄惨地死去,连赵佶本人都无法忍受折磨,在某天的深夜里,把衣服剪成条,结成绳,去悬梁自尽。只是被赵桓发现,救了下来。
  而赵桓,他太年青了,被俘时仅有28岁,他大部分的生命都要忍受无边的痛苦。有多苦呢,很多年以后,他的妹妹嫁给金国宗室人员,生了个儿子,这是功劳,金国特许他们兄妹见面,并且赏给赵桓几匹平常的帛布,赵桓竟然“喜惊交至,恩赉非常”。
  因为他已经穷困潦倒,连御寒的衣服都没有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1-23 09:49:32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1858)
  
  被俘的人很多,除了这两位陛下之外,还有两位女士、四个男人需要关注。两位女士的名字在以后会随着时事的浮沉而出现,这时尚早。四个田人分别是:何栗、孙傅、张叔夜、秦桧。
  这四个人是金国重点关照的,不是职务太高,比如何、孙;就是表现太好,比如张、秦。金国铁了心的一定要带到北方来,就近看管。就连张邦昌在离别前,亲自写信要求留下这几个,都没答应。
  何栗跟着大队人马走,经历了几乎一切,到达金上京之后绝食而死。看结果,似乎很刚烈,义不屈节,宁可一死。但是细思量很模糊的,要死为何一定要到了目的地才死,而且是绝食,一路上那般的风霜雨雪,如果他不努力挣扎的话,早就死得不能再死了吧,怎么能熬到终点站的呢?
  不可思议。
  还有更不可思议的,比如前前首相大人唐恪。唐恪骑着马逃下开封外城墙之后,很是沉寂了一段日子,在熬过了城内事变之后,他在废宋立楚时跳了出来。抢在很多人,比如范琼之前,在推戴状上签了自己的名字,然后突然间服毒自杀了。
  ……还讲理吗?
  总得给个理由吧,你已经叛变宋朝了,大楚国等着你服务,怎么突然间去寻死?这让俺很费解!
  孙傅死在何栗之后,在到达金上京之后再一年多,他死了。史料里没说他的死因,应该不是绝食之类的自杀。他是主动赴金的,想尽自己最后的力量保护皇太子赵湛。他死,应该是身心凋敝,无力支撑了吧。
  张叔夜死得最早,离开开封城之后,他就不再吃饭,一直躺在车里,每天只喝一点水。摇晃的车厢,半生半死的张叔夜,直到有一天,驾车的人对他说,到界沟了。
  是当年宋辽之间的界沟,白沟。
  张叔夜突然间站了起来,他向四周张望,这是国界,他所要保护的人要离开国境了,从这一刻起,他的皇帝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俘虏!再没有半点可能改变这一点……他失去了所有支撑他活下去的信念。
  第二天,张叔夜死了,时年63岁。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1-23 10: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1859)
  
  秦桧是囚徒中的名人,他官职高,被俘时是言官之首;他名节高,明知事不可为仍然为赵宋力争,如果不是现在还活着,那么他的名望达到和李若水一样的高度。
  李若水保护赵桓的身体、荣誉,秦桧为赵宋江山、名位尽力。
  让他更加引人注意的是他的年龄,秦桧这一年37岁,堪称年富力强人生刚开始。这样的青葱年龄锦绣前程,为了国家全都抛弃,还能找出更壮烈的吗?
  于是宋人感动、金人敬佩,谁对他都高看一眼,比如赵佶在途中想和完颜宗翰说点事,也要通过他执笔润色。到了金上京之后,他被分配到金国皇帝的弟弟、大将挞懒的手下做事。每天里抄抄写写,并没有怎样受苦。
  不必到冰天雪地里劳役。
  他的寿命很长,故事很多,一生充满了疑点、不确定,都要等待着岁月、时事的变幻而游移,是非真假,只能到哪步说哪些。
  回到开封城,大楚国皇帝张邦昌陛下的身边。在这段日子里,他过得很憋屈。赵家人走了,宋朝却没离开,他仍然活在从前的环境里,170余年的底蕴,每时每刻都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实话实说,他从来都没想过要取代赵宋,当什么大楚的开国之君。
  他即位的当天,没敢进皇帝大内,而是从尚书省出发。宋朝三省,门下、尚书都在皇宫外办公,只有中书省设在皇宫内部。他升殿,不敢坐御床,只在御床的西边摆了个小位子;他办公,不敢用皇帝专门词,“朕”改为“予”,手诏改“手书”,平时不穿龙袍,金人来了穿上,走了立即脱下来。除了这些细节之外,大事更是一概全省掉。
  他不在正殿办公,不举行朝廷例会,不出来接见大臣,禁宫大内里所有门户都加锁封批,封条上写着“邦昌谨封”。
  这哪是当皇帝,纯粹是个主人外出,看家护院的家丁。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1-23 10: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1860)
  
  做到这些,仍然活得不托底。不仅他自己心虚,连手下人都拆他的台。怎样拆的,要先说一下金军对开封城的破坏,以及对汉人的态度。
  翻开靖康一页,仿佛是一片人间地狱,尸体了、残垣了、抢劫了、强(和谐)奸了,反正人世间能出现的罪恶丑陋触目遍是。
  女真人真野蛮!
  其实这样说,有些过头了。北宋末年时的金军在历史里的残酷排行榜上只能排在中等偏下,它的几大硬性指标都不过关,让真正的残暴者止不住的鄙夷。
  第一, 他们至始至终没有进入开封城的内城,更里边的皇城更是边儿都没粘。所有的抢劫、抓人、搜刮等丑恶事件,都是金军提出任务,宋人自己完成的;
  第二, 他们杀的人太少,什么叫灭国屠城呢,远的不说,看看清朝。清军入关之后,“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每一次都杀得全城死光,遍地血池。和后代相比,这时的金军够得上暴虐二字吗?
  之所以这样“温和”,是态度所决定的。女真人崛起只有10年左右,他们覆灭东亚最大的两个帝国,其管理难度早已超过极限。不说才能,光是派人管理,金国都没那么多纯种女真人。现实要求他们,只能把宋朝打服,当成个长期的房间吃租子。
  尤其是完颜宗翰的心理在起作用。这个人是理智的,甚至是睿智的。他身上有些许完颜阿骨打的影子,天生就懂得怎样当个成功者。他知道女真人的优点在哪呢,更明白缺陷是什么,所以不那么贪,从来不想把汉人的土地一口吞下去。
  吞下去会胀死。
  可惜的是,他的眼光太超前了,让绝大多数的女真同胞们所不理解。他们内部有一些人愤怒得要死,觉得明明随意砍随便杀嘛,为什么不利益最大化呢?!完颜宗翰有异心,胳膊肘儿向外弯,不是个为国为民着想的好女真人!
  这个分歧造成了完颜宗翰的悲剧,造成了他政治同盟者的悲剧,同时反对者们也没落着好,历史证明,只会打生打死的,都是些低级生物。
  可是,让这时的女真人不打架,他们还能干什么呢?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1-24 09: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1861)
  
  完颜宗翰对汉人傀儡的支持是很到位的,临走前,他特意派人去问张邦昌,为了你的统治,张,我是不是给你留下一支女真军队?
  张邦昌没听到这句话,来人被大楚国新任宰相吕好问抢先接待了。吕宰相说,非常感谢,但是北方人不服南方水土,为贵军士卒着想,不必了。
  该使者小感动了一下,接着又问,那是不是给你们留下一位贝勒?有他在,南人不敢放肆。
  多体贴,可吕好问比他更会疼人,说贝勒是贵人,久居南方,万一思乡心切,会生病的……于是女真人全军撤退,走出去好远之后,张邦昌陛下才知道有这回事。
  知道又怎样,吕宰相平时写公文的时候,落款日期都是“靖康二年”,根本不提大楚国什么事。这就是张陛下的群众基础。
  一切迹象都逼着他变回原形,一个月之后,金军渡过黄河,回到了燕京附近,张邦昌知道是时候了。他宣布退位,先找到隐居在民间的孟太后,由她来垂帘听政,再通过她,去选宋朝的新皇帝。
  还选什么,唯一在逃的男丁不就只有赵构一人吗?直接选他不就对了。不,还有别的人。宋朝立国170多年,9个皇帝,每一代男丁都积极工作,生出了N多的后代,怎么会只有赵构一个漏网之鱼呢。
  在这几十天里,有两位宗室出现。一个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后裔,叫赵子崧;一个是宋太宗赵光义的子孙,叫赵叔向。他们各自招揽了一支班底,宣布自己是宋朝合法继承人。其中赵叔向动作迅速,充分发挥了赵光义对皇位超级向往的遗传基因,他带了7000个士兵,杀到了开封城郊。
  可惜都是白费劲,继承权是有排列序号的,他们能躺过金军的搜捕就是失败的原因所在。因为事发时,他们都在城外,很远很远的地方居住房。一句话,是散得不能再散的边缘皇室,只要赵佶这支血脉的人没死绝,他们就没有半点的机会。
  焦点向赵构汇聚。可是要找到他,可不太容易。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1-24 09: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1862)
  
  这时赵构的头衔很猛,天下兵马大元帅。这个衔一般来说只出现在评书小说里,宋朝从立国那天起,就没这个职务。
  这么独一无二,应该努力工作吧,他应该响应他皇兄赵桓的求救,率领“天下”兵马向开封靠拢,与金军决战,救父兄社稷于水火之中,这才是正道。
  如果救不了,那么壮烈地战死在开封城边,也是无上的光荣,这样才会流芳千古,为世人后代所敬仰!可惜的是,他没这么干。
  赵构从当上大元帅之后,就一直在搬家。他从相州跑到了大名府,也就是说,从河南到了河北。这很勇敢,因为河北是敌占区,哪怕大名府没出现大股金军,那也是险地。可他几乎没停,紧接着就跑到了东平府,那是现在的山东省东平市。
  在山东转了两圈,他到了济州(今山东巨野),觉得还是不安全,于是宣布下一站是宿州。宿州地处淮南,是今天的安徽宿县,真要到了那儿,随时都能渡过长江,跑到江南了。
  这时内外两个消息拖住了他飞快的腿,让他不得不停下来。
  外边的,是开封城派来的信使,真是跨越了千山万水,踏着他曾经走过的脚步,追到了济州,通知他回京城去即位当皇帝。
  这消息很震撼,但在预料之中,赵构很清楚自己的血统地位,继承权的顺位,这事儿只要他不死,永远都是他的。
  前提是,他不死。
  那么就好办了,他决定不回去,即使回,也要再等等,看看金军是不是会在短期内练回马枪。可是另一方面,就没这么好对付了,他的班底内部也出了点事情。
  这时他的班底已经非同小可,很多帝国的精英从四面八方汇聚到了他的身边。最早到的是张俊,他跟着信德(今河北邢台)知府梁杨祖率领3000兵马,到大名府报到,被任命为元帅府后军统制。
  刘光世跑了第二名,他从西北开始,一直追到了山东的济州府,才追上了赵构。这一路上,他开动脑筋,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超级智慧,在听话和不听话之间准确选择,才让自己的人生踏上正途。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1-24 09: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1863)
  
  他开始跑的时间是第二次东京保卫战前夕,赵桓传书天下兵马进京勤王时。作为一个顶级衙内,刘光世百分之百执行政府的命令。
  带兵火速从西北驻地开拔!
  跑到半路上,唐恪先生的命令传到,令天下所有勤王部队各回原地,不许到开封城来。首相传达皇帝的诏书,这是天底下最有效力的命令。于是所有部队向后转。
  唯独刘光世。
  这小子堪称两宋之交时所有风云人物里最鬼头鬼脑的东西,加上他从小就混在权力阶层里,各种官方的把戏他全懂,瞬间就解读出了唐恪的小心思。那绝对会出事,国家肯定需要军人。
  ……而军人需要机遇。
  尤其是他和他父亲这样有了失败纪录,急于翻身的军人。那么前进,不听首相命令前进。事关前程,他的决心超级坚定。随着离开封城越来越近,什么人都能遇到,一支败兵把京城里的事说了出来。当时刘衙内的部下们就不干了。
  搞什么,既违抗命令,还让我们送死?!
  刘光世很镇定,告诉他们这个消息过期了,最新的消息是开封城陷落,两位皇帝逃了出去,方向是南方,只要追到,“功莫大于保驾”,大家还等什么?于是全体出发,他们一路南行,追到了山东境内的济州,找到了赵构。
  赵构很高兴,这是他最缺乏安全感,最需要军队的时候,有老牌的西北军突然出现,实在惊喜。刘光世被加封为五军都提举。
  刘光世抓住机遇,千里奔袭抢到了一个好大的头衔,在失去父亲刘延庆之后抱住了更粗更牢靠的一条大腿,从此人生前景大放光明。
  相比张、刘两人,同在西北军中的吴氏兄弟仍然在平淡中,他们老老实实地驻扎在防区,和老对手西夏人对峙。
  这是对实心人,立身处世都从正道走,他们认定自己的身份和职责。既然是军人,那么自然要用军功说话。等待他们的,是不久之后一场决定西北军命运的决战。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及公众号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星虎 ( 黔ICP备05004538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5 04:2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