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慵懒 2025-4-4 17:55 |
---|
签到天数: 113 天 [LV.6]常住居民II
|
都市传说3:艾滋西瓜和针头男
说到夏天的水果,很多人都会想到西瓜。
我国地大物博,西瓜的品种也很多。比如某地出产的西瓜,皮薄瓤大、水分充足、口感优质,深受欢迎。这个西瓜品种获得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在全国都很有名。
名气大了,事儿也就跟着来了。
突然有一天,网上流传起了一则关于这个西瓜品种的都市传说。
有人说,假如你买了这个品种的西瓜回家,赶紧看看西瓜皮上有没有针眼。如果有针眼,就赶紧把西瓜扔掉。为什么呢?因为现在有好多艾滋病患者,为了报复社会,就把自己的血液注入西瓜里,让吃西瓜的人也感染艾滋病病毒。
生活中常见的场景(买西瓜)、普通人一知半解的知识点(艾滋病)、和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危险信息(感染艾滋病病毒)——大家看,都市传说的经典三要素是不是都齐了?
谁夏天不吃西瓜呢?谁不害怕感染艾滋病病毒呢?这个都市传说一出来,大家就炸锅了。
很多人觉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可不能不当回事,万一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全家都遭殃,那可不是闹着玩的。大家一想,买西瓜还得找针眼,要是针眼比较隐蔽,没找到,就要命了。既然传言和某品种西瓜有关,那干脆就先不买这个品种的西瓜吧!
所以,这个谣言一出来,直接导致该品种西瓜滞销,众多瓜农亏得血本无归。
这真不是开玩笑,传言一旦掺杂了恶意,就会毁掉很多人的生活。这也是我们需要分辨清楚谣言的原因——谣言起于谋者,兴于愚者,止于智者。我们如果提升了识别谣言的能力,就能让很多恶毒的谣言终止于我们这一环。
我们先来看看艾滋西瓜这个都市传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当地政府对此事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工作。经过调查,他们发现西瓜产地所在的镇子,连一例艾滋病都没有,新闻部门也从来没听说过此事,公安部门也没接到过类似的报警。这个都市传说,简直就是无中生有。
不知道制造这个谣言的人是为了吸引眼球,还是想打击水果市场上的对手,他们利用的就是大家对艾滋病传播方式的不了解。
每年都会有很多关于艾滋病的科普知识宣传。大家也经常会听到一个说法: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正常生活是不会被传染的。为什么不会被传染?因为艾滋病只有三种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艾滋病和流感不一样,是不能通过呼吸道、消化道传播的,也就是说,你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呼吸同一个空间的空气,是不会被传染艾滋病的,你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吃饭,也是不会被传染艾滋病的。哪怕西瓜上真的被注射了艾滋病病毒,病毒也不会通过消化道来传播,所以吃下去也不会感染。
艾滋西瓜被辟谣后,还是有很多人谈“艾”色变。
虽然艾滋病不通过食物传播,但它通过血液传播是没错的吧?那如果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用过的针头扎破了皮,是不是就有被传染的风险了?
于是,另一个版本的都市传说又悄然兴起。
某年的10月6日,一名姓刘的女士在某个社交平台上发了一个帖子。
她说10月5日下午,她在某个商场里面逛,忽然有个男的拿手背碰了她一下。当时她就感觉有些刺痛,但并没有在意。等她回家之后,仔细观察自己的手背,发现手背上有个类似针眼一样的小孔。她开始怀疑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报复社会,故意传播艾滋病病毒。为防万一,她专门去疾控中心服用了艾滋病阻断药物。
刘女士的经历让人细思极恐,这事儿很快就在社交平台上传开了。
第二天,也就是10月7日,一名姓庄的男士也在社交平台上发了帖。他说昨天那位刘女士说得对,不久之前,他也在这个区域被人扎过。当时他就怀疑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报复社会,已经害怕好几天了。
这么一来,整个社交平台就沸腾了。
这还得了吗?一个人说,也许是巧合,可两个人先后都遇到类似的事,还都是在同一座城市的同一个繁华地段,那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报复社会的事情肯定是真的啊!
虽然这两个发帖人都没有报警,但警方在网上看到帖子后,立即主动介入调查。现在到处都是监控,像这种在公共场合发生的事情,很容易就调查清楚了。
经过监控调取和审阅,警方找到了第一个发帖的刘女士遭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时的监控录像。监控显示,当时确实有个男人和刘女士擦肩而过,但两人只是手背碰到了手背。那个男人手上并没有拿什么东西。
警方还是不放心,通过技术手段找到了那名男子。男子姓周,他在被警方找到的时候,可以说是莫名其妙。但他还是配合警方去医院进行了检测,他并没有感染艾滋病病毒。警方还对周先生的背景进行了调查,对他家进行了搜索,并没有发现任何可疑之处。
由此可见,这件事完全就是个误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