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10-15 08: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二章 开天珠(二)
马小三是一个天生的金客,使一手寻金点脉之法,无论是金门还是普通淘金客,都对马师爷毕恭毕敬。在桦甸和辉南一带的金坑、金矿处,到处都能看到“马小三灵位”的供牌。
黄河规矩多,采金人在黄河上讨生活,规矩更多。
在采金时,不准说“倒”、“死”等不吉利的字眼,寻金时打的洞叫“槽子”,不能在槽子里倒背手,“槽子”里也不能进女人,“槽子”里要用砖搭起“老爷府”,供奉着“马小三灵位”。
除此之外,采金人还有一套专业术语,和江湖黑话一样,外人往往不知所云。比如寻金时打的洞叫“槽子”,打洞的伙计叫“马尾子”,斧子要叫“开山子”,石头要叫“金嘎垃”,挖到金子叫“挖红了”,天黑叫“夜了”,落土叫“掉毛”,塌方叫“扯棚”,水叫“灰”,油灯叫“红碗子”,小便叫“吊线子”,大便叫“泻瓤子”,金多叫“红滩”简称“红了”,金少叫“口稀”,无金称“麻了”、“拖滩”、“打老鸹”。手艺人在黄河上采金,就要按照这些切口说话,不然就是犯了忌讳,犯了忌讳后,轻者要放鞭炮道歉,重者要被逐出金门。当然了,这些事情要是论起来,那话可就长了。
我听得眼睛都直了,想起坐车去三门峡时,宋圆圆问我是哪家的,朱也颜一口一个宋家、白家、粟家,她们所说的六大家,看来说的就是这黄河六大王的后代,“黄、宋、栗、白、谢、朱”六大家。我又想起当时朱颜跟我说,“大家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做出一番大事业”,这个“大家”自然指的是“白家”、“宋家”“朱家”、“粟家”四家后人,那共同完成的“大事业”又是什么呢?
还有,在鬼窟里,死人脸说“你们六大家联手封住了黄河眼”,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这些事情在我脑子里不断闪过,一桩一桩对应了起来,我才发现上次去上河村确实不是那么简单,那个村子可能并不只是养龙那么简单,这里面可能隐藏着一个黄河六大家的秘密。只不过那个秘密究竟是什么,我却怎么也猜不出来。
这个黄河上的秘密,我估计黄七爷应该知道,但是迫于黄晓丽和猴子在身边,也不敢乱问,只好耐着性子听黄七爷说下去。
黄七爷坐在庙里,吸着旱烟,眯着眼看着滔滔黄河水,给我讲起了金门的渊源。
他说,金门最开始,是官府在民间征召的采金人。
古代以金银为货币,对这采金之事自然慎之再慎,在民间招募了许多高手进行勘探开采。但是官府很怕寻金人会夹带私藏,便派了大量军士做监工,对待采金人极为苛刻。采金人采金时,要赤身裸体,从金矿出来后,还要被反复检查,头发、口腔、脚指甲,甚至连肛门都要一一检查过。
所以金门虽日采斗金,可是到头来却连一粒金沙也留不住,最后穷困交加,含恨而亡。
金门之人历经千辛万苦采得金沙,又被官府盘剥尽了,便想尽方法私藏黄金。有人打掉槽牙,在牙缝处镶嵌进一颗金瓜子进去;也有人用一根极细的牛毛绳,一端拴在狗头金上,一头系在槽牙上,将狗头金吞咽到肚子里。狗头金是原金,重量颇大,一旦牛毛绳断掉,金子坠到肠子里,就会把肠子坠断了,人也会历尽千万痛苦而死。
久而久之,金民便秘密集合起来,大家各自拿出一辈子的采金经验,经过一代代人的增补,竟然留下了一部寻金定脉之法,秘密传给后人,希望后世子孙可以自行寻金,再不受官府压榨。
到最后,金门在民间分为了四脉,分别是“分水”、“观山”、“潜渊”、“凌云”,有道是“分水定金”、“观山寻脉”、“潜渊夺金”、“凌云淘金”。
这寻金定脉之法可谓能点石成金,一旦泄露,必然引起江湖上的纷争,所以金门一派行事低调而神秘,外人多不得知。
我们黄家就属金门“潜渊”一脉,你们白家则是“分水”一脉,“潜渊”、“分水”都是在黄河上行事,所以我们黄、白两家自古走得就很近。
他眯着眼看了看黄河水,说,你可知道,当年我和你爷爷是八拜相交的好兄弟,在黄河上叱咤风云,好不欢喜。只可惜白兄命薄,先走了一步,我也被困在这黄河边上,一直隐居了几十年!
不过无论我怎么追问,黄七爷都不肯说当年那桩事情。
我见黄七爷不想说,也不好再问,就问他刚才为何说船下之物怕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