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虎论坛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宝宝寒

[分享] 听我说南明(持续更新,讲述最后的汉人王朝无奈的末路,崇祯十七年开始)----孙敬懿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11-6 23:37:33 | 显示全部楼层
  (3)谋杀
  
  对方的恭敬给高杰传递了一个错误的信息:许定国这个人是可以争取的。既然大家以后还要好好相处,那自然要友谊第一。
  
  数杯美酒进肚,面颊绯红的高杰对许定国说:“有谣言说许将军把儿子送进清军军营里做人质,高某不免心中疑惑。今日一见,方知这分明是以讹传讹,根本不足信。”
  
  高杰的意思是,以后俩人冰释前嫌,搭伴好好打仗。
  
  一个目的单纯,一个心怀鬼胎,同样的话,产生不同的效果。
  
   做贼心虚的许定国一激灵:高杰开始怀疑自己了,所以他绝对不可以活着走出睢州城。
  
  许定国眼底闪烁的杀机,高杰没有看到,他心情极佳,一杯接一杯地喝起来。
  
  人在心情不好时,通常都会找人喝酒;心情好时,一般都是自己跟自己喝。
  
  不知度数是太高,还是高将军酒量不好,反正很快他就醉了,烂醉如泥。许定国派人在酒里下了药也说不定。
  
  每每讲到这段,史书上写的就十分有意思了,说高杰醉酒之后,许定国安排了两个美女服侍他,然后怎么怎么。。。
  
  真好笑,一个烂醉如泥的男人能把两个女人怎么地?与其说是高杰侵犯别人,还不如说他被别人侵犯。
  
  说点不好听的,不管是几个女人,其实都无关大局,武将不爱财不爱色的,那是岳飞,是个神,一般人比不了。高杰作为一个军人,能好好打仗,就行了。
  
  但是现在,想好好打仗,恐怕也不行了。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地将高杰送到阎王那里,许定国安排了三百刀斧手埋伏在他的营帐周围。待到月中天,夜黑风高,伏兵四起,冲进帐里,见人就砍。
  
  酣睡中的高杰被惊醒,他反应很快,一跃而起,酒也醒的差不多了。
  
  他下意识地去摸武器,空空如也,不好!一定是被人拿走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6 23:4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上(3)谋杀
  
  
  自己的武器被偷了,只能抢别人的!
  
  高杰以极快的速度从最近的刺客手中夺过大刀,挥刀就砍。尽管酒后浑身绵软无力,却依旧勇悍绝人,他一连斩杀数人,血喷溅到营帐四周,一片鲜红。无奈对手人数太多,高杰很快体力不支,摔倒在地。
  
  背个孩子能打一万人的,恐怕只有三国演义里的赵云;碰上绝世刺客还能侥幸逃生的,也就剩秦始皇了。
  
  尽管倒在地上的人必死无疑,但众刺客还是一拥而上,挥起大刀猛砍。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高杰迸发出无穷的勇气和力量。他奋力将手中沾满血污的大刀飞出,正中一个刺客的胸口。在这个倒霉的刺客倒地之后,高杰终于不再动弹,满身血水,至死眼睛未阖。
  
  我一直相信,有一种死不瞑目叫做壮志未酬。
  
  睢州城里火光冲天,城外的越其杰感到大事不妙。这一夜,他没有入睡,也没有解下铠甲,利剑更是被他紧紧地握在手中。
  
  眼见事情起了变化,他立刻集结人马,亲自带队往城里冲。出进去才知道白冲了,高杰已经被乱刀砍死。
  
  人死不能复生,自己手下的兵力又太少,硬拼肯定要全军覆没,无奈之下,越其杰下令撤退。
  
  越其杰一口气跑出二百里,高杰部将李本深听到消息,在营外立马迎接归来的队伍。李本深,陕西人,当他还是小娃娃时就跟着高杰走南闯北,高杰很欣赏他,尽心地栽培他,后来还把女儿嫁给了他。
  
  看见越其杰满脸血污地回来,独不见他家主公。李本深明白了,出事了,出大事了。
  
  得知主帅被杀,高杰部队群情激奋,他们中间的很多人都是一路跟着高杰走过来的。而高杰生前手下一个将领的反应尤为激烈,他仰天大骂:“许定国,老子操你大爷的,今天不宰了你,大爷我让你当马骑!”
  
  大骂许定国者,高杰副将李成栋!
  
  大老粗犯起横来,谁也拦不住。在他们的观念里,没有理论这一说,更没有上访这的理念,你杀老子十个,老子就剁你二十个,就这么简单!
  
  李本深和李成栋两人不顾越其杰的劝说,提兵奔睢州而去。
  
  报仇的跑不过投降的,李本深和李成栋没想到,他们永远也报不了这个仇了。因为杀掉高杰之后,许定国毫不迟疑,立刻率军渡河,向对岸的清军缴械投降。受降的人是肃王豪格。
  
  人不能无耻到这种地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6 23:48:19 | 显示全部楼层
  (3)谋杀
  
  在大明,许定国是个不合格的将军;准备投降时,残杀诚心相待的同事,以此作为增加身价的筹码,为人不齿;费劲巴力地混进清朝,依旧没什么良好的表现,投降才两年就死了。纵然生前恩怨一了百了,只是不知道他在那边遇见高杰该说些什么,出去逛时是进崇祯的门儿,还是进努皇太极的门儿。
  
  当然作叛徒也不是完全没有好处,考虑到许定国杀掉高杰也算“劳苦功高”,新主子大发善心,在他死后,赐了个爵位给他的儿子许尔安。没过几年,许尔安又给流放到了黑龙江,最后死在了那,也算沾了父亲的光。
  
  后来的纠缠太多,只能先把眼前说清楚。
  
  主帅被杀,愤怒的将领和士兵如同打了鸡血,红着眼冲入睢州城。许定国不厚道,刚干完谋杀,血渍还没干,收拾包袱去投了清军,留下睢州的老百姓代他受过。
  
  高杰是在袁可立的尚书府被害的,于是大家一把火将偌大的庭院给点了。
  
  袁可立在明末算是个知名人物,本人是万历十七年进士,最后的官职是兵部尚书兼太子太保,孙承宗的坚定支持者、资深东林党。门生故吏多为名士,如倪元璐、刘理顺、黄道周等等。前两位应该不陌生,李自成破北京时,双双殉国。后一位即将隆重登场,与他PK的人叫郑芝龙,郑成功他爹。
  
  烧掉尚书府是小事,事情坏就坏在袁可立父子是远近闻名的大才子,喜欢搜集字画古玩。失去节制的士兵烧掉了尚书府,无数宝贝转眼间化为灰烬。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2 20:2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上(3)谋杀
  
  
  李本深和李成栋带着士兵把睢州翻了底朝天,也没有找到谋杀主公的仇家,逐渐失去失控的士兵把怒火发在了老百姓,开始大肆屠杀抢劫。随后,这群人奔回大本营扬州,沿路作恶,闹得鸡飞狗跳、怨声载道。
  
  据说,许定国这事干的太不地道,连自己的媳妇都看不惯。她的意思是,你投降就投降,杀什么人?
  
  许定国一听急了,你个老娘们,头发长见识短,我不杀高杰,哪有投降的资本?
  
  许妻并不知道,豪格早就跟自己丈夫通了气,交了底:想投降就找机会杀了高杰。因为豪格曾给高杰写信劝降,许给金钱、美女、官位,在豪格看来,自己已然很有诚意。但是高杰的回信使豪格确信,自己无法说服这个不开窍的人。
  
  就在豪格一筹莫展之际,许定国偷偷递来降表,于是豪格灵机一动:想投降就得拿出诚意来。
  
  
  听闻高杰的死讯,面对混乱不堪的军队,一年来经历无数风波的史可法再也按捺不住悲痛,嚎啕大哭:“痛折骁将,中原不可复图也!”
  
  他在哭壮志未酬的高杰,何尝不是在哭自己。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7 17:5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上(3)谋杀
  
  
  尽管内心悲伤,但作为一名成熟的政治领袖,史可法依旧理智,他希望将高杰意外死亡的损失降到最小,所以他上下打点,企图稳定局势,然而事情的恶劣影响远不只表面看来那样简单。
  
  高杰能征善战,素来以骁勇著称,与部下相处起来却十分好脾气,善于恤下,所以当初不少人自愿离开李自成跟随他投奔官军。这其中包括,最后经过百转千回,接受宠妾的激励而选择回归明朝的李成栋。
  
  高杰被谋杀,不仅使史可法所依赖的精锐顷刻瓦解,更使这支被寄予厚望的部队陷入惊恐和慌乱。这种惊恐和慌乱是可以理解的,如果我的老板忽然消失,我也会惴惴不安。
  
  不同的是,这群人惊恐慌乱的影响远远大过拥有相同情绪的我。
  
  这么多手拿武器、训练有素的青年男子凑在一起忧心忡忡,如果利用不当,无异于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他们的危害不是小混混可以比的,混混平时还打打麻将,蹦蹦迪,闹事那是业余的;而这群人好勇斗狠,业余时间则百无聊赖,打仗是职业的。
  
  史可法意识到,必须有人来改编这支部队,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难题在于,其他三镇和高杰都比较紧张,所以高杰的部将已经放出话来,不会服从其中任何一人的改编。更有消息称,如果你们把老子逼到绝路,老子们就哗变。
  
  既然这样,最合适的方法就是把军队交给高杰的亲属,最好是高杰的儿子——既然这支部队的将领拥戴高杰,那么也就没有理由反对他的亲生儿子。可是,高杰死时不过三十多岁,他的儿子高元爵刚刚十岁,虽说古人早熟,但也还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娃娃。孙权十岁入敌营讨还父亲遗体,那是三国演义里的传说。
  
  事情僵到这里,朝廷谣言汹汹,部队蠢蠢欲动,史可法一筹莫展。眼看一场雷滚九天的哗变风波即将上演。
  
  而这一切,因为一个女人得以缓解。
  
  我一直认为,一个出色的男人娶一个好老婆是有用处的。
  
  高杰死后,他的妻子邢氏忍着悲痛、以未亡人的身份拜见了史可法。
  
  对于邢氏,一些史籍记载她“美貌多智,杰畏之”,意思是高将军有点“气管炎”。其实高杰未必是真怕她,所谓男人怕老婆,大多是因为爱这个女子所致。
  
  自从跟随高杰投奔官军以来,她一改往日之彪悍,竟然安心相夫教子,看来女人再强大,遇见自己喜欢的人,也会心甘情愿地退居幕后。现在丈夫死了,孩子那么小,根本无法统领将帅,刚强的邢氏再次出马。她一边以大嫂的身份安抚各位将领稍安勿躁,一边思考下一步怎么走。就在这时她听说了一件事,一件关于史可法的家事。
  
  按照常理,朝廷一品大员的家事,无论如何也不会和邢氏扯上什么关系。然而这件事却是例外。
  
  邢氏掌握的信息是这样的:
  
  史可法的妻子只生了一个女儿,一直没有儿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更何况如此位高权重的人物,没个儿子继承父业,真有点说不过去。于是史夫人劝丈夫纳个小妾,据说人选已经找好,就差圆房了。一般说来,妻子主动提出为丈夫找个小妾,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丈夫都很难拒绝。
  
  然而那是普通人,史可法不是普通人!
  
  面对妻子的好意,他摇摇头,说出了与霍去病类似的豪言壮语:“国患未除,何以为家?”
  
  “大敌当前,我娶什么小妾?”
  
  《还珠格格3》播出时,五阿哥永琪面对女人看了都喜欢的知画,硬是搞得像自己被侵犯一样退避三舍。
  
  当时我对着电视垂足顿胸地大呼:“这是不可能的!!!世上没有这样的男人!!!”
  
  然而翻开史书,我发现自己错了,这样的男人是有的。不同的是,这个人的胸怀似乎更为博大,他不是为了一个女人去放弃另外一个女人,而是为了自己年少时就许下的诺言和理想——读书为何?太平时济世恤民,乱世中匡救社稷!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 21:35:44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上(3)谋杀
  
  尽管很多人批评史可法,说他有这样那样的缺点,缺乏应变能力、治军太过温和等等。在这里,我不想为他辩解什么,只想引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来表达我对这个问题的态度:有缺点的战士仍旧是战士,而完美的苍蝇始终是苍蝇。
  
  现在邢氏的想法是,争取这个战士!
  
  史大人没有儿子,我有儿子啊。用春晚小品里的话说就是:大哥,我的儿子就是你的儿子,就是咱俩儿子!
  
  邢氏很聪明,她知道让自己和高杰的儿子认史可法做义父,既可以保护年幼的孩子,又可以借助史可法的威望和权力统制高杰的部将,防止军队被刘泽清、黄得功等人吞并。当然这种做法对史可法也有好处,我们的儿子就是你的儿子,到时候军队也拥护你!退一万步说,史可法是高杰生前敬重的人,请他来做儿子的义父,对死者也是安慰。
  
  无论从哪个层面讲,邢氏的想法都无懈可击,用现在时髦的说法是双赢。然而世间所有的事,都讲个两厢情愿,在这件事上,史可法不想双赢。
  
  他自己不想做高元爵的父亲,于是帮孩子另外找了个人选。
  
  当时内侍高起潜正在扬州监军,史可法沟通了一下,请高起潜作了高元爵的义父。
  
  在史可法看来,高起潜姓高,怎么也算是高杰的本家;而且他的职位很高,也很有声望,请他来做高元爵的义父并不算辱没高杰。
  
  但是我觉得,史可法处理这个问题时犯了一个十分严重的概念性错误。先不说此人人品如何,却说他有个显著特点——是个太监。
  
  高起潜是什么人?一个零件不全的太监。
  
  高杰是什么人?一个裂土封侯的总镇总兵,更为主要的是,他是个名副其实的男人,而高起潜。。。
  
  你让我儿子给太监做儿子,你什么意思啊?不知心高气傲的高杰于九泉之下,获悉这件事,会作何感想?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12-7 23:0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上(3)谋杀
  
  
  时任史可法幕僚的阎尔梅对此大惑不解,急忙跑去询问缘故。
  
  面对信任的幕僚,史可法只好道出自己的想法:其一,如果自己选择作高元爵的义父,无疑给阮大铖之流送去拥兵自重的借口,这又将是一场口水战,帝国已经万分危急,不可再节外生枝。
  
  史可法的另一个考虑不那么冠冕堂皇,却十分真实:高杰是个军事天才不假,但昔日微贱的出身无可更改;而史可法读书出来的,骨子里自然有自己的骄傲,他出身好,有声望,自然不愿意一个流寇出身的将领称兄道弟。说得难听点,史可法争取高杰,只是看中了他的军事才华,而非其他。
  
  我宁愿自己永远沉浸在英雄惺惺相惜的假象里,因为有些事情,看清了、想透了,真他娘的没啥意思。
  
  有偏见、有顾虑,但史可法终究是个讲究人,他对高杰很够意思,不仅专程跟皇帝奏明高杰的贡献,还极力保护他留下的孤儿寡妇。有了史可法的帮助,高杰被追赠为太子太保,予以厚葬,由长子高元爵袭爵,次子荫锦衣卫百户。
  
  史阁部这么厚道,邢氏心里很暖和,但有些人不乐意了,心里酸溜溜犹如打翻了醋瓶子。
  
  东平伯刘泽清、靖南伯黄得功、广昌伯刘良佐联合上书:“高杰从无寸功,骄奢淫逸,上天默除大恶。史可法欲以其子承袭,是何肺腑?倘误听加恩太重,臣等实不能相安矣。”
  
  既然已经从县长变成三胖子了,就别再当头给一棒子了;人都已经死了,还要叽叽喳喳地磨叽生前那点恩怨,真成老娘们了。
  
  宁南侯左良玉斥责三位将领大放厥词,末了还酷酷地说了一句:“兴平有子!”
  
  兴平侯高杰有儿子,不是绝物器,你们三个唧唧闹闹地算干什么滴?你们谁想得到高杰的部队,就认他做爹嘛!
  
  左良玉态度明确,复社党人、九江总督袁继咸也上了疏,他的意见同样简短:“兴平有可念之功!”
  
  我想这个评价是公允的。
  
  人死不能复生,平生犹可追念。
  
  这个连准确出生年月都没有留下的军事将领,跟李自成混过了青葱少年,半路投奔官军,靠着自己作战的勇敢和机智,官至总兵。弘光时,遇见伯乐史可法,裂土封侯,锐意进取。死得虽说惨了点,好在他本人最终进入明史列传,与他同在一个章节的人是闻名天下的左良玉和辽东系著名将领祖宽。
  
  在张廷玉撰写的《明史》里,高杰被塑造成一个凶暴淫毒的歹徒,但是就算是这部争议颇多的书,也无法否认他“进取意甚锐”。
  
  所以我一直不肯相信,这个人真的坏得如此彻底。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想,我翻遍史书,终于发现了另外一个高杰。
  
  大明国总兵官、兴平伯高杰致书大清国肃亲王书:
  
  “……杰猥以菲劣,奉旨堵河,不揣绵力,急欲会合劲旅,分道入秦,歼逆成之首,哭奠先帝,则杰之血忠已尽,能事已毕,便当披发入山,不闻世事……本朝列圣相承,原无失德,正朔承统,天意有在。三百年豢养士民,沦肌浃髓,忠君报国,未尽泯灭。”
  
  
  
  我想,除了日记,最能反映一个人内心想法的就是信件了。在这封写给豪格的信中,李自成不过是一个幌子,高杰真正要警告的是黄河对岸跃跃欲试的豪格:我奉命堵河,如果你敢硬来,我们就试试看。
  
  面对高杰变相的威胁,豪格非但不生气,还在回信中告诉他,只要你肯投降,大者王,小者侯,反正开出的条件比给许定国的优厚多了。
  
  看到这里,我决心,一定要成为某一领域的专业人才,因为当你成为人才之后,不但可以写信骂你的对手,对方还不一定有脾气驳斥你,实在是一件很爽事情。
  
  诚然,高杰的答复使豪格很不爽,他也最终确定无法劝降这个人。于是他不仅要求许定国送来两个儿子当人质,还告诉许定国,想投降就要拿出诚意来,而这个诚意就是高杰的命!
  
  豪格还算厚道,在他的观念里,夺走对手的命也就完了,而技高一筹的高层们却不这样想,干掉对手不算完,还要使他的形象、声望、地位通通烟消云散才算把这个人彻底干掉。好吧,那就把他写成一个残忍好杀的人吧。
  
  曾经有人告诉我,时间会解决所有的问题。我想,所有刻意的隐瞒终将大白于天下,或早或晚,虽迟不误!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12-7 23:03:39 | 显示全部楼层
  
  
  
  (4) 南渡三案之真伪童妃
  
  朋友给我讲过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男人发迹之后,拒绝承认自己落魄时患难与共的女友,他绝非变心,或者另有新欢,而是不想自己落魄时的窘状为人所知。
  
  我听完这个故事,曾一度厉声谴责这个心胸狭隘的男人,然而当我翻开史书,赫然发现,原来人心竟然惊人的相似。
  
  睢州事件之后,高杰的亲密战友越其杰返回河南驻地。经过这场风波,越其杰身心疲惫,他没能拯救高杰,能做到的恐怕只剩独善其身。所以除了处理日常公务之外,他几乎再未公开露面。然而乱世之中,恐怕没有几人能够获得真正的宁静,更何况他是河南巡抚。
  
  当日越其杰正在衙门里办公,忽然接报门外来了一个女子,自称姓童,是当今皇上的旧妃。
  
  越其杰心中一惊,不敢怠慢,赶紧去瞧个究竟。
  
  映入他眼帘的童氏,大约三十五六岁,相貌姣好,从举止气度上看,说是皇上的旧妃,绝有可能。
  
  但越其杰转念一想,去年皇帝刚刚追封自己的两位王妃为皇后,从来没听过这位啊,这女的会不会是个骗子啊。
  
  想到这里,越其杰发现自己正在陷入一个进退维谷的境地:如果把这个女的贸然送往南京,就算她真的与皇帝有过一段旧情,万一皇帝出于某种原因不愿相认,就不好办了,这等于给领导出难题。可是如果不送,让一个自称是皇妃的女人留宿在自己的地界,这关系怎么撇得请?
  
  还好,越其杰路子野,在朝里有亲戚,因为他是马士英的妹夫。
  
  问题是,马士英也没听皇帝提起有过这么个女人,一时无法判别真假。而且这种事情,就算老马跟皇帝关系再铁,也是难以启齿明着问的。
  
  大舅子模棱两可的态度,反而使原本半信半疑的越其杰,更加坚信了童氏的身份是真实的——如果童氏不是皇帝的女人,你们干嘛支支吾吾滴?越兄虽然浪迹基层官场多年,脾气还是有一点的。眼看皇帝和大舅子都装尸体耍滑头,他老哥把心一横,会合驻扎河南的广昌伯刘良佐,护送童氏前往南京。
  
  越其杰和刘良佐坚信,童氏一定是真皇妃。但皇帝的表现,却令两位老江湖汗颜。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0 22: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上(4) 南渡三案之真伪童妃
  
  
  童氏到达南京的当天,等待她的不是梦想中热烈欢迎的队伍,更不是老情人温柔的笑脸,而是锦衣卫冰冷的镣铐。而这一切,当她从河南启程时,即由皇帝本人决定。
  
  这个满心期待皇帝亲自召见的女子,等到的只是锦衣卫的毒打和羞辱。
  
  有一些史料记载,童氏举止粗俗,越其杰待她毕恭毕敬,她却耍起大牌,嫌住的不好,吃的不好。
  
  据另外一些资料显示,无论受到怎样的折磨和逼问,童氏始终坚称自己是皇帝旧时的妃子。由于童氏的坚持,负责审讯的锦衣卫指挥使屈尚忠意识到,这桩涉及皇帝隐私的案子,显然无法到此为止。
  
  虽然刑讯过无数犯人,但对这个特殊的女犯人,屈尚忠还是有着自己的小算盘:这个看似柔弱的女人,无论受到怎么样折磨,都不肯松口,该不会真的是皇帝的女人吧?万一自己手一狠,把她打死了,到时候皇帝回过味来,追究自己的责任怎么办?
  
  想到这里,心狠手辣的屈尚忠也不寒而栗,他跑去找马士英商量。为了保险起见,马士英专门去了趟诏狱适度考察。
  
  从诏狱回来,马士英说了这样一句话:“苟非至情所关,谁敢与陛下称敌体?”
  
  敌体是委婉的说法,就是肌肤之亲的意思。
  
  与此同时,皇帝却下令,锦衣卫继续严刑拷问,在这个问题,一向没有准主意的皇帝固执的要命。
  
  对此马士英不无担忧的对阮大铖说:“童氏乃旧妃,上不肯认,如何?”
  
  马士英担心此事处置不当,对朝政产生不良影响。左良玉等人本来就不待见这个皇帝,如今又弄出个桃色事件,忘恩负义的罪名是背定了。
  
  对此,阮大铖全无心理障碍,张口便答:“吾辈只观上意,上既不认,应置之死。”
  
  马士英摇头叹道:“须辨别真假,从容再处。”
  
  其实马士英多虑了,因为就算弘光真的与童氏同居过,再进一步说,两人的确曾有过感情,只要不是明媒正娶,弘光都不会认。
  
  因为这个女人知道弘光所有的落魄,更何况现在他已经有了貌冠江南的金贵妃,并很快将册立皇后,人都选好了,名字叫徐瑶英,明朝开国名将徐达的后代,现任魏国公徐弘基的族女。对于这个女孩,只需一句话:正值豆蔻,身份高贵,系出名门。
  
  旧情人童氏,变成监狱里的弃妇,不足为奇。
  
  入狱后不久,由于受到虐待,加之心情抑郁,童氏很快患病。据记载,病重之时,她一改往日对皇帝的谩骂和抱怨,平静地对看守她的锦衣卫都督冯可宗表示,想见皇帝最后一面。
  
  这位冯先生不久之前还参与审讯太子案,可谓身经百战,经验丰富。
  
  冯可宗深恐干系重大,不敢隐瞒,即刻只得上奏。
  
  又能有怎样的结果呢?
  
  九重宫禁内的男人,当你来时,立即丢进锦衣卫,严刑拷打。此时还会见你么?还会听你说么?
  
  马士英心有不忍,跑来劝说皇帝,要不您见她一面,听她说什么?也好消除大臣的误会。
  
  马士英绝对是好心,因为当童氏被锦衣卫逮捕时,宁南侯左良玉、湖广总督何腾蛟、九江总督袁继咸、广昌伯刘良佐等人就相继上疏,要求皇帝将童妃案和太子案昭示中外,以释众疑。
  
  大家都很疑惑,皇帝您得站出来讲讲清楚。
  
  皇帝没动静,在扬州督师的史可法沉不住气了,也跟着大家上了折子,规劝皇帝说出真相,别让大家猜来猜去。
  
  谁知,一向在意群臣想法的弘光皇帝,竟然撕掉逼宫的奏折,愤怒地拂袖而去,捂上耳朵拒绝再听到此案的任何报告。
  
  很快,冯可宗也知道了皇帝的态度。
  
  大概冯可宗多少有些同情这个可怜的女人,他来到童氏的牢房,告诉她皇帝拒绝了她最后的请求。
  
  童氏失声痛哭起来,冯可宗没有离开,他试探着问道:“你是否愿意讲给我听?”
  
  虽然我不是你朝思暮想的人,但我依旧愿意倾听你最后的诉说。
  
  在昏暗的牢房中,童氏断断续续讲述自己和皇帝相识的过程。童氏是土生土长的河南人,知书识字,在尉氏县第一次见到朱由崧。当时李自成刚刚攻陷重镇洛阳,朱由崧跑到尉氏避难。和所有短暂落魄的贵族男人一样,此时的朱由崧很需要女人的温暖,童氏恰好出现,填补了妻子的空白。之后,时局依旧动荡,两人随即失散,直到朱由崧在南京登基,童氏才知道自己的旧情人已经君临天下。
  
  听完童氏的叙述,素来铁石心肠的冯可宗竟然有些难过,同时他也十分清楚,自己的同情起不了任何作用,这个奄奄待毙的女人的命运,已无悬念。
  
  几天之后,童氏死于诏狱。
  
  如果她真的是皇帝的女人,死时应该满腔愤恨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0 22: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上(4) 南渡三案之真伪童妃
  
  
  童氏到达南京的当天,等待她的不是梦想中热烈欢迎的队伍,更不是老情人温柔的笑脸,而是锦衣卫冰冷的镣铐。而这一切,当她从河南启程时,即由皇帝本人决定。
  
  这个满心期待皇帝亲自召见的女子,等到的只是锦衣卫的毒打和羞辱。
  
  有一些史料记载,童氏举止粗俗,越其杰待她毕恭毕敬,她却耍起大牌,嫌住的不好,吃的不好。
  
  据另外一些资料显示,无论受到怎样的折磨和逼问,童氏始终坚称自己是皇帝旧时的妃子。由于童氏的坚持,负责审讯的锦衣卫指挥使屈尚忠意识到,这桩涉及皇帝隐私的案子,显然无法到此为止。
  
  虽然刑讯过无数犯人,但对这个特殊的女犯人,屈尚忠还是有着自己的小算盘:这个看似柔弱的女人,无论受到怎么样折磨,都不肯松口,该不会真的是皇帝的女人吧?万一自己手一狠,把她打死了,到时候皇帝回过味来,追究自己的责任怎么办?
  
  想到这里,心狠手辣的屈尚忠也不寒而栗,他跑去找马士英商量。为了保险起见,马士英专门去了趟诏狱适度考察。
  
  从诏狱回来,马士英说了这样一句话:“苟非至情所关,谁敢与陛下称敌体?”
  
  敌体是委婉的说法,就是肌肤之亲的意思。
  
  与此同时,皇帝却下令,锦衣卫继续严刑拷问,在这个问题,一向没有准主意的皇帝固执的要命。
  
  对此马士英不无担忧的对阮大铖说:“童氏乃旧妃,上不肯认,如何?”
  
  马士英担心此事处置不当,对朝政产生不良影响。左良玉等人本来就不待见这个皇帝,如今又弄出个桃色事件,忘恩负义的罪名是背定了。
  
  对此,阮大铖全无心理障碍,张口便答:“吾辈只观上意,上既不认,应置之死。”
  
  马士英摇头叹道:“须辨别真假,从容再处。”
  
  其实马士英多虑了,因为就算弘光真的与童氏同居过,再进一步说,两人的确曾有过感情,只要不是明媒正娶,弘光都不会认。
  
  因为这个女人知道弘光所有的落魄,更何况现在他已经有了貌冠江南的金贵妃,并很快将册立皇后,人都选好了,名字叫徐瑶英,明朝开国名将徐达的后代,现任魏国公徐弘基的族女。对于这个女孩,只需一句话:正值豆蔻,身份高贵,系出名门。
  
  旧情人童氏,变成监狱里的弃妇,不足为奇。
  
  入狱后不久,由于受到虐待,加之心情抑郁,童氏很快患病。据记载,病重之时,她一改往日对皇帝的谩骂和抱怨,平静地对看守她的锦衣卫都督冯可宗表示,想见皇帝最后一面。
  
  这位冯先生不久之前还参与审讯太子案,可谓身经百战,经验丰富。
  
  冯可宗深恐干系重大,不敢隐瞒,即刻只得上奏。
  
  又能有怎样的结果呢?
  
  九重宫禁内的男人,当你来时,立即丢进锦衣卫,严刑拷打。此时还会见你么?还会听你说么?
  
  马士英心有不忍,跑来劝说皇帝,要不您见她一面,听她说什么?也好消除大臣的误会。
  
  马士英绝对是好心,因为当童氏被锦衣卫逮捕时,宁南侯左良玉、湖广总督何腾蛟、九江总督袁继咸、广昌伯刘良佐等人就相继上疏,要求皇帝将童妃案和太子案昭示中外,以释众疑。
  
  大家都很疑惑,皇帝您得站出来讲讲清楚。
  
  皇帝没动静,在扬州督师的史可法沉不住气了,也跟着大家上了折子,规劝皇帝说出真相,别让大家猜来猜去。
  
  谁知,一向在意群臣想法的弘光皇帝,竟然撕掉逼宫的奏折,愤怒地拂袖而去,捂上耳朵拒绝再听到此案的任何报告。
  
  很快,冯可宗也知道了皇帝的态度。
  
  大概冯可宗多少有些同情这个可怜的女人,他来到童氏的牢房,告诉她皇帝拒绝了她最后的请求。
  
  童氏失声痛哭起来,冯可宗没有离开,他试探着问道:“你是否愿意讲给我听?”
  
  虽然我不是你朝思暮想的人,但我依旧愿意倾听你最后的诉说。
  
  在昏暗的牢房中,童氏断断续续讲述自己和皇帝相识的过程。童氏是土生土长的河南人,知书识字,在尉氏县第一次见到朱由崧。当时李自成刚刚攻陷重镇洛阳,朱由崧跑到尉氏避难。和所有短暂落魄的贵族男人一样,此时的朱由崧很需要女人的温暖,童氏恰好出现,填补了妻子的空白。之后,时局依旧动荡,两人随即失散,直到朱由崧在南京登基,童氏才知道自己的旧情人已经君临天下。
  
  听完童氏的叙述,素来铁石心肠的冯可宗竟然有些难过,同时他也十分清楚,自己的同情起不了任何作用,这个奄奄待毙的女人的命运,已无悬念。
  
  几天之后,童氏死于诏狱。
  
  如果她真的是皇帝的女人,死时应该满腔愤恨吧。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及公众号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星虎 ( 黔ICP备05004538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5-3 12: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