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虎论坛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宝宝寒

[分享] 洪荒妖孽——五胡十六国战记----电脑前的红椅子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5-11 22: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铁血慕容(25)
  
  无粮,无月不战,四面受敌,导致东部的冉魏政权官吏出于自保的原则,投降了东晋。冉闵是不可能投降东晋的,因为他已自立为王,对于一个已经称帝的人而言,重新降低身份去投靠其他政权,等于自杀。但他不可以,他的部下却可以,投胡已不可能,自屠胡之后,冉魏的官员们在胡人一方早已自绝后路,只好投晋。
  
  一系列政策上的失误,导致了战争与生产不能同时进行,以战养战的原则无法实施,人口在消耗,粮食在减少,兵力一步步的匮乏,这一切导致了冉魏政权的外围凝聚力在逐步丧失,而慕容鲜卑大军却克赵郡(今石家庄市东南40公里处),下中山(今河北定州附近),陷南安,越来越近。
  
  在这种情况下,冉闵所能做的只有一个字:打。
  
  冉闵认为,在慕容鲜卑到来之前,必须先打掉周边的武装势力,但基于胡人武装太多,无法一一灭掉,只好拣威胁最大的先灭之。后赵灭亡后,失去了约束力的氐族、羌族在关中一带纵横,大有建国之势,目前忙于内部治理,暂时不会来攻,原后赵零散在各地的小股军队或投降慕容氏,或单独为寇,也不会对邺城造成重大威胁,唯一能对邺城造成直接威胁的只有一家——襄国刘显。
  
  刘显自立后,曾屡次攻打冉魏的常山郡,冉闵决定,拔掉它。
  
  拔掉这个草头王太简单了。
  
  冉闵只用了八千兵力,便摧毁了刘显军队的抵抗意志,其大将军曹伏投降,开门迎入冉闵。冉闵入城后,杀刘显等一百余人,兴兵收冀州,那位硕果仅存的石氏宗亲——常败将军石琨,逃亡了。
  
  顺便说一句,石琨还是很会跑的,他的祖先灭掉了西晋,而他却跑去了东晋,然后,顺理成章的被杀掉了。
  
  冉闵占领襄国后,由于邺城附近早已无粮,他只好往常山郡(今河北正定)、中山郡一带寻粮,这一寻,刚好遇到慕容鲜卑。
  
  怎么那么巧?
  
  没法儿不巧,整个中原颗粒无收,慕容鲜卑照样饿得眼睛发蓝,冉闵找粮,慕容氏也得找粮,这么一找,遇上了。
  
  此次慕容氏最厉害的三个角色,就是慕容恪、慕容霸、慕容评,前两者我都交代过,独慕容评尚未介绍,慕容评与慕容恪、慕容霸可不是兄弟,他是慕容廆的儿子,照辈分来说,还是这兄弟俩的叔叔,而此次在常山与冉闵遇上的,不是慕容评,而是慕容恪。
  
  作为这次出兵的总指挥,前燕皇帝慕容俊的计划是这样的:慕容恪出常山,慕容评出南安,这叔侄两个,分兵进入河北后,合兵一处,攻打邺城;慕容霸则单独行动,因后赵灭亡后,许多原后赵的武装占山为王,因此慕容霸的任务就是将这些个武装一一削平。
  
  慕容恪怎么也想不到,还没等进军到邺城呢,在常山这儿,便和冉闵遇上了。
  
  遇上了,打不打?
  
  慕容恪是前燕第一鬼才,狡诈狠毒,用兵如神,且兵势正旺,实乃极其强劲的对手,而冉闵眼下只有八千兵,打刘显、石琨之流当然易如反掌,但遇到慕容恪这个真老虎,能否打得赢,还在两说。
  
  如果此时冉闵决定不打,先回邺城,再做定夺,也许,还有机会,虽然这个机会十分渺茫,但总比马上完蛋强,可冉闵刚攻下襄国,自信心爆棚,面对慕容恪的优势兵力,竟不愿退,打算像打刘显似的,干掉慕容恪。
  
  一帆风顺的战斗生涯使其丧失了应有的警惕性,他哪里知道慕容恪的厉害。
  
  冉闵手下有二将,一个叫董闰,一个叫张温,这两个没有冉闵之勇,自然也就谨慎得多,二将对冉闵道:“鲜卑军兵锋甚锐,且彼众我寡,当暂避一时,待其骄惰,再增兵击之,方可取胜。”
  
  其实二人已经很委婉的表达了自己的意思,暂避一时,避往哪儿?不是襄国,就是邺城,襄国刚取,时局不稳,最保险的,就是邺城,什么叫“增兵击之”?眼下只有八千兵,哪有兵可增?所谓增兵击之,也就是换个角度提醒冉闵回邺城,只有回去才有兵可增。
  
  但,冉闵不听。
  
  他说,我就凭这八千兵,不但要打败慕容恪,还要取幽州呢!
  
  纯属梦话。
  
  这与当年楚霸王遇汉军十面埋伏时那不屑一顾的态度简直同出一辙,反正我凭着一个“勇”字,谁能阻挡?只是冉闵的头脑比项羽还热一百倍,人家项羽就算昏头,还是在突围的时候昏头,他冉闵此刻是有机会退兵而不退,偏要战一场。
  
  有性格的人,往往死得很惨。
  
  明知山有虎,偏要逗一逗,冉闵主动向慕容恪靠拢。
  
  走到半路,冉魏军中司徒刘茂、特进郎闿突然死亡,冉闵不知何故,一问方知,二人料此战必败,不想受辱于敌,自尽了。
  
  不过很可惜,二人的死,并未唤醒冉闵那沉睡的智商,他继续往慕容恪部的方向靠拢,终于,在走到安喜(今河北定县)这个地方时,遇到了久闻大名的慕容恪。
  
  杀星,遇到了煞星;火星,将撞击地球。
  
  就像两个高手即将出招一样,冉闵与慕容恪,谁都不先发动攻击,他们彼此审视,寻找着对方身上的破绽,冉闵走,慕容恪也走,两个领兵一直走回常山郡,也没打一仗。
  
  那就继续走。
  
  待走到今日石家庄地区的无极县与新乐县之间的廉台村的时候,慕容恪憋不住了,他开始派一股股的军队,对冉闵军实施试探性攻击,并渐渐由试探性攻击,变成了波浪式的攻击,他琢磨着,以人海战术的方式疲惫冉闵军,再一口口的,将其吃掉;谁知冉闵这八千人,乃百里挑一之辈,战斗力超强,人虽少,却猛如虎豹,竟一口气顶住了慕容恪十次攻击,且次次打赢。
  
  慕容恪十五岁征战,从未遇过如此强悍的对手,大惊失色,部下将官无不慌张,都说不想冉闵军精锐至此,我们是否应先退兵,从长计议?
  
  慕容恪略微思考了一下,道:“冉闵勇而无谋,非万人敌也,你们看,他的士卒连日征战,缺粮少食,面有菜色,皆疲惫不堪,虽然精锐一时,能顶多久?不足破也!”旁有一将,名高开,见慕容恪说得有理,便献计道:“我军多骑兵,魏军多步卒,若冉闵将军隐入林中,我军难胜,若将冉闵军诱到平地,我军可击之也。”
  
  慕容恪大喜,立刻照计而行,一方面,他派轻骑连番攻击冉闵,只败不胜,力求诱敌深入;另一方面,于平地上,选重骑兵五千人,皆善射,用铁锁链将他们的马彼此连接,陈于阵前,其余各部,或重重列在连环甲马之后,或列于两翼,只等冉闵军被诱到此地,便发起围攻。
  
  安排完毕,慕容恪立马前望,不一会儿,就见鲜卑轻骑兵纷纷败阵,冉闵领着八千汉军紧追不舍,直奔平地而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5-12 21: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勘误一处:
  
  青、雍、幽、荆四州百姓伤亡数百万的责任不在冉闵身上,这些地方的百姓本是石虎时代强行迁徙来的,无时无刻不再想着逃回故乡。冉闵灭赵之后,这几百万胡汉群众趁着四州大乱,纷纷结伴往自己的故乡逃,结果汉胡同路迁徙,摩擦不断,最后迁徙者互为杀戮,大多数人于路上自相杀戮而死。这个事情与朋友讨论过,责任不在冉闵,不能冤枉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5-12 21: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铁血慕容(26)
  
  慕容恪摆的阵型,非常像雁行阵,所谓雁行阵,就是中间厚积军队,两翼向左右展开,一旦敌军冲突至两翼中间之空地,则中部军队或射箭或掩杀,同时两翼迅速合拢,将敌军困在阵中,直到消灭。
  
  冉闵所遭遇的,就是这种阵法。
  
  冉闵认为,我就是一把刀子,敌人是一堆烂肉,无论人怎么多,也拦不住我这把刀子。因此他根本不在乎敌军的阵型,只顾前冲。
  
  但前面是五千连环马队,放箭不止,冉闵军虽勇,却冲突不入。此时燕军的左右两翼围了上来,渐渐与冉魏军队开始了短兵相接。
  
  此时慕容恪方知道什么叫勇猛。
  
  只见冉闵左手操双刃矛,右手持钩戟,左右交互,勇不可挡,燕军但近身者无不格杀,楚汉相争时项羽手刃汉军数百,今日一战,冉闵竟也独自杀燕军三百!
  
  想一下,三百个人站着不动,让你用枪打,需要打多久。要说十六国第一猛将,首推冉闵。
  
  冉闵边杀边找,他找什么呢?找慕容恪在何处。擒贼先擒王,杀敌三百,怎比得上亲手斩了慕容恪?但慕容恪不好找,于是冉闵不断翻身冲突,浴血满身,猛一眼,正望到慕容恪的大旗,远远立在中军,好,我来了。
  
  他疯了一样舞动兵器直冲鲜卑中军,认为凭他胯下马掌中矛戟,可如三国演义中的关云长那样匹马入敌军,阵斩敌将首级,谁知连环马层层叠叠拦在身前,竟冲不入,冉闵大急,正不知用何办法,敌军两翼却已围拢。
  
  遭到两翼旁击,无暇对付中军,冉闵只好再次陷入苦战,慕容氏兵马众多,冉闵只有八千兵,虽是百战精锐,怎奈一路连续十余战,人困马乏,纵使浑身是铁,又能碾几颗钉?在敌方连番攻击下终于大败,被分割包围,冉闵一马当先,领着一部分人突围而走,奔东面而去,慕容鲜卑紧追不舍。
  
  本来,他是能跑掉的,但是,他运气已经到头。
  
  什么叫运气到头?
  
  运气到头的意思就是,拿一张白纸,都会被割破手。
  
  冉闵跑到二十几里路的时候,他的马突然死了,至于是累死的还是受伤而死,不得而知。
  
  这匹马名叫朱龙,据说日行千里,宝马良驹,征战不息之下,终于鞠躬尽瘁。
  
  然后,冉闵便被紧追不舍的慕容鲜卑生擒。
  
  这一仗,慕容恪又打赢了。
  
  冉闵被押送到慕容俊面前的时候,是非常不卑不亢的。慕容俊首先赦免了他的死罪,意思是要他投降,但又憋不住斥责了冉闵几句,就这几句话,将逼冉闵投降的希望变成了零。
  
  慕容俊说:“你这个奴仆下才,怎敢妄称皇帝?”
  
  冉闵大怒,还口道:“天下大乱,你们这些夷狄禽兽尚且称帝,况我中土英雄,何不得称帝也!”
  
  慕容俊大怒,命人抽他三百皮鞭,送往前燕都城。不到一个月,斩冉闵于龙城,辽东大旱,蝗虫四起,慕容俊认为是冉闵鬼魂作祟,遂祭奠之,谥号武悼天王。
  
  冉闵是英雄么?
  
  从他起兵的原因来看,并非那么伟大,从屠胡的做法看来,也于政权的稳固毫无帮助,我想起清末的回民起义,当时陕甘回民军围攻西安,而西安城内恰恰有大批的回民张罗着要做城外回民军的内应,西安政府当时的做法是,强行将汉回二族分开,令其不得内乱,接着,令军队监视两族,不得相互挑衅,尤其是汉民不得挑衅回民,而后,威逼利诱城内回民首领及阿訇,挟其首,制其族,使城内回民首领听命于政府;在城防方面,全部用汉民,不用一个回民守城,也不许一个回民接近城墙、城门,由此内部安定,外敌难入,足足坚持了一年左右,直到左宗棠大军赶到,既保住了城池,又避免了屠杀。当然,我并非说这个办法一定适用于当时的邺城,但我相信,凡事都有几种处理办法,不一定非要选择最无奈的一种。
  
  说冉闵拯救了汉民族,则过了。
  
  史料证明,自冉闵立国,中原陷入大乱,人相食,人口损失是增大了的,而后胡人纷纷进入,战乱更甚,只恐汉民族的损失还要大过后赵时期。
  
  但这不能全怪在冉闵身上,因为即便他不起兵,慕容鲜卑一样会问鼎中原,一样会战乱频繁,一样会使人口损失大增,我只是说,冉闵并没有起到拯救一个民族的作用。
  
  那么是什么拯救了汉民族呢?
  
  是我们的祖先自己拯救了自己,用他们坚韧不拔的求生精神及顽强的生存与反抗意志,拯救了自己,在战火的洗礼中,生存了下来。
  冉闵就一点功绩也没有么?
  
  不,他有功绩,他的功绩在于,给了胡人一个深刻的教训,使胡人今后再不敢随意凌辱华夏衣冠,最后那句“天下大乱,尔曹夷狄禽兽之类犹称帝,况我中土英雄,何为不得称帝邪”的呼号,正是整个华夏的怒吼。
  
  他是不是英雄,读者自评吧。
  
  冉闵被俘后,慕容评挥军直取邺城,城外皆投降,只剩城内冉魏军队拼命抵抗,就是不降。
  
  城内冉魏军队的首领,他的名字很好记,看过三国演义的都听说过——蒋干。
  
  当然,此蒋干非彼蒋干,他坚守城池的决心非常之大。
  
  但是,再大的决心也顶不住一个致命的困难——没粮。
  
  蒋干无法,向东晋求援,东晋此刻非但不救,反倒趁机要挟,令蒋干先交出传国玉玺,再施救。蒋干犹豫不决,怕给了玉玺,东晋反不来救,但禁不住时局危急,最终还是给了,东晋倒也派了些人来助蒋干,却仍是兵力不足,一出城,便被慕容评打得抱头鼠窜。
  
  此刻,邺城内外都受到缺粮的威胁,无论是城内的冉魏军,还是城外的鲜卑军,抑或老百姓,都断顿了,怎么办?
  
  吃人。
  
  史载:邺中大饥,人相食,故赵时宫人被食略尽。
  
  可怜这些宫女,都被吃光。吃她们的,史书上并未交待是谁,也许是军队,也许是老百姓,也许都有,无论城内城外,都在吃人。
  
  人吃得差不多了,邺城便投降了——魏长水校尉马愿等开邺城纳燕兵。
  
  蒋干逃走,冉魏皇后董氏、太子冉智、太尉申钟、司空条攸、中书监聂熊,司隶校尉籍罴、中书令李垣等一干大臣及冉氏诸王投降,自杀者,唯有尚书令王简、左仆射张乾、右仆射郎肃三人。
  
  冉魏灭亡,自此中原又迎来了新一轮短暂的和平时光——前燕时代。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5-12 21: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混乱年代(1)
  
  冉魏亡后,中原一片大乱,主要城市如邺城、襄国等自然都在前燕手中,但周边地区自立为王者数不胜数,且基本上,都是后赵的故旧官吏。燕王慕容俊一面遣慕容恪、慕容霸、慕舆根等大将各自兴兵,一一剿灭这些武装;一面准备正式称帝。
  
  怎么他还没称帝么?
  
  对,在此之前,前燕首领一直都在称王,古人对名分这东西看得十分重要,没有一定的实力,是不敢称帝的,但凡心里有一点儿数的君主,都明白“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道理,谁也不愿意冒天下之大不韪,做了出头鸟。冉闵就是犯了这个错误,冒冒失失称帝,结果立刻处于孤家寡人的形势下,得不到各方的承认。诸胡恨他屠杀,定要灭他;东晋嫌他自立为帝,也不帮他;北方士族欺他国弱,并不投靠他;北方百姓见他孤立,也不信任他,后赵大乱时,数百万百姓宁可结伴归乡,也不投靠冉魏,结果路上胡汉相互杀戮,损失惨重。除了邺城周围的汉民之外,几乎没有任何一方是站在冉闵一头的,这不能不说是个悲剧,一个人,做了事,却不被理解,更不被接受,没有援助者,只有看热闹的,悲剧至极。
  
  因此基于冉闵的教训,慕容俊一开始,并不敢贸然称帝,直到他确认中原一带确实已经没有对手了,且周边较大的武装已经对其不再构成威胁,他的军队已经足够强大,才考虑称帝的问题。
  
  那么粮食呢?冉闵的公司之所以倒闭,和没粮有直接关系,要知道,羌氐就在关中一带,那一带,可不缺粮,他慕容俊要是也没粮,估计称帝不久,也就让羌氐给一勺烩了。
  
  不要紧,慕容俊是个考虑周全的人,此刻的慕容鲜卑,可谓兵精粮足。
  
  打冉闵的时候,慕容鲜卑没有粮。
  
  粮呢?
  
  在辽东没运过来。
  
  那年月交通差,且慕容鲜卑都是骑兵,运动很快,估计运粮车赶不上部队的速度,因此当慕容恪大战冉闵及后来几路大军围攻邺城的时候,慕容氏照样半饥半饱,这才导致了围攻邺城时吃人惨剧的发生。
  
  闲扯一句,有人说围攻邺城时,那些宫女都是邺城内部的人吃的,其实不然。“邺中大饥,人相食,故赵时宫人被食略尽”,什么是“邺中”?邺中,就是包括邺城在内的方圆好几里地的范围,当年石虎修了许多宫殿,有的修在邺城里面,有的修在邺城外面,这些宫殿所占的地界,统称邺中,那么既然邺中地区宫殿内的宫女都被吃光了,肯定包括城内宫殿里的宫女和城外宫殿里的宫女,城内的就是冉魏军队,城外的就是慕容氏军队,吃人的,有胡人,也有汉人,所以在这个问题上老大别说老二,都差不多,饿了,就得吃。
  那么当冉魏灭亡后,慕容鲜卑的军粮也姗姗来迟的运到了中原,这下粮也有了,兵依旧强大,真正达到了“高筑墙、广积粮”的程度,墙也高了粮也广了,慕容俊再也憋不住了,一脚把“缓称王”踹到了爪哇国,谁也不刁,准备称帝。
  
  他要称帝,可就紧张坏了一个国,哪个呢?东晋。
  
  东晋大士族阶层糊涂着呢,怎么你慕容俊要称帝了?你祖上慕容廆,与我晋朝关系一向良好,你老爹慕容皝虽说曾投靠石虎,但那也是为了一己私利,总的来说与我晋朝关系还不错,都尊我们为正统,因此只称王不称帝,怎么到了你这辈儿就不听话了呢?再者说了,传国玉玺在我晋朝,不在你慕容氏手中,你是受命于天么?第三,你慕容氏打冉闵时,我东晋也算帮了些小忙,我们没趁机兴兵北上给你捣乱吧?冉闵手下投降了我们的那些个官吏,我们接受了他们的城池后没趁机攻占后赵的其他地盘吧?也算没给你慕容氏增添后顾之忧吧?后来蒋干守邺城,向我们晋朝呼救,我们几乎没派什么兵救他,这也是给足了你慕容氏面子吧?你如何翻脸不认人,与我晋朝皇帝分庭抗礼?
  
  东晋立刻派使者到前燕,亲自质问慕容俊。
  
  等使者走到蓟州的时候,很不幸,慕容俊早已称帝完毕。他封爷爷慕容廆为高祖,老爹慕容皝为太祖,并高声宣布:传国玉玺,在我这儿呢!
  
  有人不明白,说传国玉玺本在冉闵手中,冉闵死,蒋干为求救兵将其给了东晋,怎么到了你手?慕容俊说瞎话不打草稿:蒋干给东进的是假的,真的玉玺在冉闵老婆手里,我俘虏了冉闵一家,他老婆把真玉玺给了我!
  
  脸皮可筑城墙。
  
  不久东晋使者到了,拿出大国派头,说我们天子对你这种行径严厉谴责,强烈不满。
  
  慕容俊白眼一翻:“你给我滚!告诉你们天子,我上承天命,被中原百姓推举,是皇帝了!”下一句没说,那意思,不服你就放马过来。
  
  使者哪敢道半个不字?鼠窜而去。
  
  要说这东晋,确实够粪叉的。
  
  冉闵大杀四方的时候,中原乱成一锅粥,鲜卑、羌、氐、汉打成一团,东晋君臣都想趁机夺回中原,一开始,他们将希望寄托在一个叫殷浩的人身上。
  
  殷浩是个什么人呢?
  
  这人是南方士族子弟,他爹叫殷羡,做过豫章太守。此子自幼读书,最好老庄,擅长玄谈。东晋的社会风气与西晋一脉相传,谁说得玄之又玄,谁就是老大,至于真本事,无所谓。这殷浩乃士族子弟,玄得邪乎,整日介吹,就连王羲之都吹不过他,把他看得跟个宝似的。王羲之这类人物都将他引为知己,更何况他人?由此殷浩名气大涨,渐渐被人看成了国之栋梁,先被封为扬州刺史,后加封中军将军,假节钺,都督扬、豫、徐、兗、青五州诸军事,俨然成了前线总司令。
  
  这叫做行行出状元,吹牛亦有道。
  
  可就气坏了一个人,这个人可了不得,论真本事,十个殷浩也强不过他——桓温。
  
  桓温我以前交代过一次,匆匆照了一面就过去了,现在仔细摆摆他的本事。
  
  桓温,字元子,也是士族子弟。他爹是宣城太守,叫桓彝。东晋苏峻之乱的时候,桓彝不屈战死,留下五个儿子,老大,就是桓温,当时才十五岁。
  
  十五岁的桓温很有一股游侠气,他知杀父仇人为谁,只是武艺尚未精熟,便整日勤习,意图日后替父报仇,谁知十八岁那年,武艺也精了,仇人却病死了,人间最郁闷的,莫过于此。
  
  就这么完了吗?
  
  不,仇人死了,他儿子还在,父债子还,天经地义,桓温对仇家的孩子便下了手。
  
  话说这仇家的孩子有三个,也不是省油的灯,他们知道桓温会来找晦气,哥三个一边守孝,一边暗藏利刃,预备着桓温来了便当场做了他。
  
  桓温知道仇家有准备,也不着急,他将自己打扮成一个吊孝的,上门去哭灵,由于哭灵的太多,没人注意他,他便进了灵堂,一眼,正望见那哥仨,那哥几个也看出来了:桓温!
  
  就跟功夫片似的,当场操家伙就动了武把抄,灵堂成了战场。桓温练了三年可真没白练,这三个硬是打不过他,没几下子噗嗤一刀,把仇家老大给宰了,老二、老三扭头就跑,桓温追上几步,噗噗两刀,都结果了,算是替父报仇。这件事当时在东晋士族阶层传为美谈。
  
  那年月复仇合法,所以桓温在手刃仇家以后,就当了驸马。驸马爷不能是白丁,他便又当了官,封为男爵,不久,由于熟悉军旅,升为荆梁四州诸军事都督、安西将军、荆州刺史、领护南蛮校尉,其实就是总督西线部队。
  
  桓温出身将门,自幼性情强横,有了兵权,便想为国做事,首先,他把眼光对准了西川的巴氐成汉政权。
  
  我这篇文刚开始的时候,仔细交代过成汉开国的过程,那么到了公元346年,成汉君主早已不是李雄,而是李势。
  
  简单交代一下成汉巴氐李氏这几十年的动向。
  
  自打公元306年李雄称王以后,到346年,时间整整过了40年,李雄于334年去世,侄子李班继位,继位后,便和李雄之子李越、李期打起来了,后被刺杀,李期称王。时李雄堂弟李寿领兵在外,趁机挥军成都,杀李期,自立为帝。称帝后,兵役徭役极其繁重,蜀民苦不堪言。他死后,长子李势继位,继续苦役不止,民怨沸腾,眼看着巴氐政权开始摇摇欲坠。
  
  就在此刻,桓温来了。
  
  桓温明白,东晋欲自强,必要拿下四川,此战略要地至关重要,西出,可攻长安,可入中原,封其大门,可做东晋西面之门户,亦可作东晋后方之粮仓,此处岂可为他人占有?于是他向有着四十年国运的成汉发起了攻击。
  
  李势面对桓温的攻击做了这样的准备:派将军李福、李权、昝(zǎn)坚三个,各自率军,去阻挡桓温。李福、李权的意见是,在必经之路上设伏,一举打败桓温;而昝坚的意思是,设个龟儿子伏,冲上去和他干。闹分歧的结果就是,李权、李福继续设伏,昝坚光膀子冲了上去。
  
  谁知桓温不走大路,从小路直插成都,无论李福、李权还是昝坚,都没拦住他。
  
  由于昝坚冲上去的方向和桓温正好相反,所以不知道这老兄冲到什么程度才能明白过来,因此先得到风声的李福、李权二人决定分兵去救成都。李福途中被桓温的辎重部队拦住,竟然战败而逃;而李权运气好点儿——正遇桓温,被打得抱鞍狂逃,而那位昝坚同志早已不知冲到哪里去了。
  
  桓温乘胜进军,开始攻打成都。
  
  开始,一路取胜,一直打到成都南郊,正在此刻,那位瞎冲的昝坚回来了。桓温见敌援军来,刚想分兵迎敌,谁知昝坚人马冲了好远,没遇到桓温,本已丧气,今日一见桓温军攻到成都南郊,误以为成都城不保,竟全军不战自溃。
  
  没说的,继续攻打成都。
  
  成汉君主李势见状大急,忙引城中守军冲至护城河的桥上,与桓温军激战,正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又道一夫舍命,万夫难敌,节骨眼上一拼命,桓温军还真就打不过了,眼看要败,桓温在后面一瞧,不行,损失太大,干脆,先撤兵,日后再计较。便传令:退兵。
  
  古代战场上敲鼓,就是冲锋,敲锣,就是撤退,他传令退兵,意思就是鸣金,也就是敲锣。就在这一刻,谁没想到,千古难觅的事儿发生了——传令兵敲错了东西。
  
  本该敲锣,这位敲成了鼓。
  
  闻鼓必进!
  
  桓温的士兵们听到鼓声,以为主帅不满,敦促自己舍命,便真个舍命前进,这一舍命可了不得,竟然大破成汉军,攻入成都城,桓温就这么稀里糊涂的灭了成汉。
  
  等到公元351年,也就是冉闵围攻襄国石祗的时候,整个四川已经被桓温收复了5年了,收复四川后,他无时无刻不想着北上,收复中原,为此,他着急,他失眠,他给朝廷上表,说甭管冉闵对错,人家在北方打起来了,我们怎么不动啊?!
  
  表上了几道,愣是没动静。
  
  耶?桓温就奇怪了,派人一打听,哦,原来朝廷里有个叫殷浩的吹牛学家,做了前线总司令,他怕我取代他,竟将我的奏章全部压下,没给皇上看!可恼也!
  
  西线司令员桓温点起五万大军,自荆州顺流东下,直取建康,他要问问殷浩,你到底要怎么地?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5-13 22: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混乱年代(2)
  
  桓温大军到达武昌,止步不前,派使者入朝询问殷浩之事,晋廷大惧,君臣皆不知所谓,前线总司令殷浩倒是痛快——当场提出辞职,桓温打我,我不干了。
  
  尚书王彪可急了,此人也是王氏士族的一份子,与王羲之是堂兄弟的关系,乃琅琊王氏一脉,他还算干练,一把将会稽王司马昱抓到,道:“殷浩只知自己避祸,不替社稷着想,他身为前方总督,怎能先走?他若一走,其他臣子全部效仿,谁来保卫天子?谁来保卫殿下您呢?值此危急时刻,殿下还不赶紧出头阻止大臣外逃?”
  还没等司马昱回话,王彪又一把将殷浩拽住,道:“桓温来找事儿,你就是惹祸的人,事以至此,你想跑?你怕个什么,桓温来,可让会稽王手书一封,陈明利害,他若明理,则应退兵,若不退,则让皇帝下诏书令他退,若再不退,即为抗旨谋逆,当兴正义之师制裁于他,你身为总指挥,奈何先要落荒而逃?”
  
  王彪这一咋呼,殷浩跑不成了,司马昱也赶紧找人写书信,一个叫高崧的大臣,官拜抚军司马,赶紧拿过纸笔,端坐于朝堂,边写边道:“大王莫慌,我替您写这封信,若桓温见信仍不退兵,再兴师讨伐不迟。”说着,一挥而就,司马昱拿过来一看,只见信中模仿自己的口气,大概意思是:桓温,您是国之栋梁,北伐平寇,不靠你靠谁?但你今日这个举动,谁敢用你呢?不过话说回来,您不满,我也有责任。我虽惭愧,但只有我俩通力合作,国家才能安定。您是个聪明人,难道真的要做个千古罪人么?
  
  桓温接到信一看,明白,朝廷这是给自己面子,除了暗示重用自己,也隐含了同意自己北伐的意思,算了,事情不要做绝,看看朝廷下一步如何做,我先回去吧。他就此退兵。
  
  桓温走后,殷浩在建康坐不住了,桓温兴兵质问的举动深深刺激了这位玄学大师,太伤自尊了,为了表示自己的能力不次于桓温,他主动请命,要北伐中原。
  
  殷浩此时北伐,机会如何?
  
  表面看来,机会挺好。
  
  此时正是公元352年1月,冉闵还在襄国打刘显呢,整个河南河北打成一片,胡人、汉民、胡军、冉魏军到处都是,无处不打,冉魏军要保卫邺城,胡军要攻城略地,汉民要回老家,胡人要归故地,一团糟,且大多数胡人、汉人都在各自为战,民间武装繁多,组织性很差,此时晋军若入中原,可以说,机会是很大的。
  
  最有力的条件,就是我曾说过的,351年8月份时,冉魏徐州刺史周成、兗州刺史魏统、荆州刺史乐弘、豫州牧张遇、平南将军高崇、征虏将军吕护纷纷投降东晋,可以说,这为晋军挺进华北地区创造了先决条件。
  
  所以殷浩决定,伐他娘的。
  
  他派出两员大将为督统,进军许昌、洛阳,这两员大将都是谁呢?
  一个叫谢尚,一个叫荀羡,以谢尚为正。
  
  谢尚的来头可不小,他出自陈郡谢氏一族,也是个士族子弟。
  
  陈郡谢氏,起家于陈留,在北方的时候,不太惹眼,后来西晋灭亡,谢氏也跟着南渡,算是支持司马氏重立门户的元勋,王敦造反的时候,谢氏领头人叫谢鲲,与王敦据理力争,针锋相对,由此使谢氏名望大增,为后来成为豪门大族奠定了基础。
  
  谢鲲的儿子,就是谢尚。
  
  谢尚的堂弟,叫做谢安,谢安的的侄子,就是谢玄。
  
  谢尚虽是长辈,他的本事,比谢安和谢玄可差远了,此次奉殷浩之命领兵出许昌,收洛阳,本来形势一片大好,谁知刚到许昌,就出事了。
  
  许昌的头头,是原冉魏豫州牧张遇。
  
  张遇这人,自尊心特强,最怕别人瞧不起他,可谢尚士族出身,偏就看不起这个舞刀弄枪的泥腿子,二人你瞧我不对付,我看你不顺眼,张遇一冒火,反了。
  
  老子去你的,也不稀罕你东晋,也不稀罕你冉魏,老子另投明主了。
  
  他投靠了关中的氐族。
  
  为什么投靠氐族,我们稍后再说。
  
  张遇一反,谢尚急得不知如何是好,又接到禀报:张遇派遣大将上官恩占据洛阳。
  
  完了,许昌,反了,洛阳,被人家占了,还怎么北伐?谢尚开始泄气。
  
  此时又有意外,荆州刺史乐弘也叛了,在今日的河南开封附近袭击晋军。
  
  进,进不得,打,打不过,退兵。这次北伐,基本就是一场笑话,仗,没打一场,旅游一样,走一趟,又回来了。
  
  士族子弟无能至此,除清谈外,一无是处。
  
  谢尚去哪里了呢?
  
  安徽寿春。
  
  在寿春这里,他见到了一个人——姚襄。
  
  姚襄,姚弋仲的儿子,他怎么跑到寿春来了?
  
  姚弋仲当初和蒲洪共攻冉闵,结果失和,姚老羌没打过蒲洪,跑到了滠头。滠头,今河北枣强县。羌族就此定居在河北。
  
  定居河北后,姚弋仲一直和冉闵、蒲洪不断作战,他痛恨冉闵灭了后赵,也痛恨慕容鲜卑趁机入中原,更痛恨蒲洪和自己不一条心,一咬牙,索性投靠了南方的东晋。
  
  投晋后不久,姚弋仲病亡,其子姚襄统军,与氐族打了几仗,却打不过,便更加倚重东晋,正好东晋谢尚也打了败仗,屯兵寿春,姚襄便来寻谢尚,看对方是否能帮自己打败氐族,报仇雪耻。
  
  谢尚正恨许昌张遇投靠氐族,影响了自己北伐,猛一听姚襄的仇人也是氐族,大喜过望,说那这么着吧,我因张遇投靠氐族,无法北上,你与氐族蒲氏又是宿敌,咱俩合兵一处,攻打许昌张遇,若胜了,我可以继续北上,你也算报了些仇,如何?
  
  二人一拍即合。
  
  接着整兵备战,要取许昌。
  
  说一下此时的局面。
  
  此时已过了公元352年5月,廉台之战结束,冉魏已经灭亡,慕容俊得了大部分河北、一部分河南,河北部分地区、山东一带则战乱频繁,安徽为晋所占,河南的一部分为羌族所占,而陕西关中地区,则为氐族所占。
  
  慕容俊的未来发展自不必细说,河北山东一带那些个后赵旧官迟早被一一剿灭,前燕帝国必将顺着正常轨道发展下去。那么其他地区呢?特别是氐族,怎么占领的关中?蒲洪打败姚弋仲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他有机会入主陕西?入主陕西后,他又做了什么?为什么要与东晋对立?面对谢尚和姚襄的联军,他又将采取什么措施?
  
  因为当时有许多事情是同时发生的,所以我不可能同时说清。比如氐族的崛起,就是与冉闵大战河北同时发生的,那么现在冉闵已经交代过了,慕容氏也讲了,就仔细交代一下氐族在这段时间里干了些什么吧。
  
  先说一件事,那就是早在冉闵称帝的时候,蒲洪就已经死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5-13 22: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混乱年代(3)
  
  蒲洪是怎么死的?
  
  先从羌氐二族的恩怨说起。
  
  早在刘曜的前赵时代,为了防止陇右地区的羌氐反叛,曾将大量的羌氐东迁至关中一带,其中,就包括了姚氏羌族和蒲氏氐族,后石勒灭前赵,石虎入关中,将姚羌和蒲氐作为关中一带的门神,委以大任,这二人感念石虎知遇之恩,同时也怕关中一带各族豪杰桀骜难管,便建议将关中大族迁往关东,也就是山西河北一带,石虎采纳了这个建议。
  
  后来石虎发现,当关中一带的豪杰迁走后,对后赵真正能够有威胁的西部力量,反倒是姚、蒲二氏,便动员他们也东迁,二氏明白石虎的意思,也不多嘴,率全族东移,蒲洪一族最后驻扎在枋头(今河南浚县西东枋城、西枋城),姚弋仲一族最后驻扎在滠头(河北枣强县),各自发展了十多年,由于这两个都是从关中一带迁徙过来的,所以石虎死后,后赵大乱,他们自然也想回到关中去,可究竟谁为关中王,就得看谁的拳头大了,因此姚弋仲和蒲洪便打了一仗,结果老姚败了,蒲洪即将入主关中,改姓苻。
  
  蒲洪为何要改姓呢?
  
  少数民族没文化,之所以姓“蒲”,是因为他小时候,家里后院长了一株蒲草,特高特大,据说有十几米长,族人都觉着是个异像,拿这个蒲草当图腾,他爹妈一看这情景,也就让他儿子姓蒲了,寻思着取个神奇的姓,以后能有点出息。
  
  后来蒲洪真个当了氐族主帅,拥兵十几万,打败姚弋仲,准备回到关中,便觉着自己也有了当皇帝的命,由于他在枋头的时候,就有大批秦州、雍州的流民来投奔,回关中的时候,路上又有大量百姓依附,因此取“草付应王”的意思,改姓苻。另据史载,他的孙子苻坚出生时,背上有“草付”二字,这也是蒲洪改姓的一个原因,不过这种说法过于玄幻。
  
  苻洪准备入主关中的时候,姚氏羌族依旧在河北滠头,而此时,冉闵的政权才刚刚建立,慕容氏也刚刚开始挺进河北。
  
  就在苻洪马上就要启程西去的时候,他遇到了一个人——麻秋。
  
  麻秋,本是后赵将军,当年石虎攻打慕容氏的时候,他也跟着凑了不少热闹,性情残忍好杀,相传天上的神女麻姑,就是他的女儿,只因麻秋好杀,麻姑替百姓求情,惹得父亲大怒,也要杀她,上天眷顾此女,便将其点化为仙,当然这都是瞎掰。后来冉闵上台,后赵大乱,麻秋本是太原的胡人,很可能是匈奴人,所以当冉闵的杀胡令下来时,麻秋也顺手干掉了不少军队中的羯族人。注意,干掉的可不是他的军队中的,而是他同事的军队中的,因此逼得那位同事投奔了当时在襄国和冉闵对抗的石祗。
  
  杀完人,麻秋去邺城投奔冉闵,却不料路上,正遇氐族苻洪的儿子苻雄率军截杀冉魏政权的部队,麻秋刚好遇上,遇上就打,结果被苻雄杀得大败,自己也当了俘虏。
  
  其时苻洪正与姚弋仲争夺关中,正当用人之际,便将麻秋放了,任命为军师将军,收为己用,之后苻洪打败姚弋仲,要回关中,这个节骨眼上,麻秋出现了。
  
  当时,冉闵称帝,正和李农闹内讧,麻秋本是匈奴,见天下大乱,便想学冉闵自立为王,抑或再投冉闵,以之为后盾,带兵争夺中原,反正,他不想继续呆在苻洪处。
  
  那么无论是自立为王,还是去邺城与冉闵一路,都要有点兵才成,麻秋此时为落荒之犬,兵从何来?但他自有他的认知。
  
  麻秋认为,时局纷乱,敢弑君者,方能有天下。石遵杀石世,成了皇帝,冉闵杀石遵,成了皇帝,有道是软的怕硬的,硬的怕不要命的,想这氐族众人,当年为石虎手下败将,一盘散沙而已,如我麻秋做掉其首领,再振臂一呼,同时找冉闵做后盾,何愁他们不服?
  
  由此,他准备杀了苻洪,自立为王。于是他对苻洪道:去我那里吃饭,我有要事说。
  
  苻洪这个人,心胸广阔,自认为我待你不薄,你就该对得起我。便去了。
  
  麻秋席间道:“关中一带,帝王基业所在,要先取之,再夺天下!”
  
  苻洪心说你废话,打败姚弋仲,我本来就要回关中,用你说?我还当是什么要事。
  
  但又不好说什么,便夸了麻秋几句,喝了几杯酒,客套一番,回去了。
  
  岂料回去之后,忽然犯病,卧床不起,苻洪疑心大发,身体本健,如何发病?又一琢磨自己吃过什么?对了,去麻秋处喝过酒。明白了。
  
  那年月一旦中毒,可就是死路一条,没人会给你洗胃的,所以苻洪立刻将长子苻健叫到榻前,嘱咐两点:第一,麻秋不是东西,你给我宰了他。第二,快去关中!中原一带,冉闵、石祗对抗,各路胡人皆反,彼此杀戮,损失巨大,颗粒无收,慕容氏又虎视眈眈,我若在,尚有定夺中原之策,我不在,凭你们,太危险,快去关中,闭门自守,闷头发展,待来日国势昌盛,再夺天下,快走!
  
  嘱咐完毕,死了。
  
  苻健立刻派人斩了糊涂的麻秋,随后领着十余万大军,向陕西关中开拔,同时,派兵驻守河南旧地。公元350年,苻健入长安,351年1月,称帝,国号大秦,历史上的前秦诞生了,而此时,冉闵尚在围攻襄国石祗。
  
  苻健做了关中王以后,努力发展生产,平和社会矛盾,当时的关中与中原比起来,可谓天壤之别,从351年到352年,中原地区接连发生了襄国石氏灭亡、冉闵死、慕容鲜卑入主、东晋殷浩北伐、后赵旧将纷纷割地为王等大事,但对陕西毫无影响,秦国日益强大。
  
  强大了,就想争霸天下。
  
  刚好此时殷浩北伐,谢尚不能安抚许昌张遇,张遇以许昌、洛阳二地来投,苻健自然欣喜,便接收了这两处,同时,封张遇为征东将军,豫州牧。
  
  偏时,谢尚与姚襄合军一处,要夺许昌。
  
  吃到嘴里的肉,焉能吐出?东晋北伐,直接影响了前秦的利益,苻健决定,给谢尚点颜色。他派东海王苻雄、平昌王苻菁率兵两万,救护许昌。
  
  许昌不远,便是颍水,谢尚、姚襄联军走至此水,正遇苻雄、苻菁大军,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一方是晋、羌联军,一方是前秦大军,许昌城外,一场大战即将爆发。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5-14 22:5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混乱年代(4)
  
  开国之军一向厉害得紧,何况谢尚、姚襄均为败军之将。特别是谢尚,连个草头王张遇都整治不了,如何敌得过屡战屡胜的前秦军?因此联军人数虽多,士气却低迷,被苻雄等一战杀败,斩首一万五千级,谢尚一看不好,抹头就逃,比兔子还快,姚襄是羌人,多少讲点义气,主动承担了殿后的职责,掩护谢尚撤退,二人引残兵败将一直退到芍陂(今安徽寿县南),愣是让人家杀得一口气跑出河南。
  
  谢尚看看芍陂之水,幽幽长叹一声,说我,惭愧呀,自北伐以来,要么不打仗,要么打败仗,连累了兄弟你呀。
  
  姚襄也连连摆手,无话可说。
  
  谢尚说我是没脸再去北方了,这一摊子事儿,就交给兄弟你啦,我老人家回朝廷了。
  
  他南返而去。
  
  不提姚襄如何经营这个烂摊子,单说东晋,谢尚大败而归,被降职处理,殷浩作为此次北伐的总指挥,也脱不得干系,为了减轻自己的失职之罪,殷浩准备二次发兵,再战中原。
  
  这就和炒股票一样,看准了投资,一本万利,如果连走势图都看不明白就瞎打误撞,投资多少都是白扯。殷浩就犯了这个毛病,对北方形势根本不清楚就贸然出兵,失败以后不做任何调查,便又要派第二支队伍,如此糊涂做法,可气坏了一个人——王羲之。
  
  王羲之也是琅琊王氏后人,他的一手毛笔字自不必说,就不多交代了,此时他正担任中军将军,闻听殷浩又要北伐,急了,忙写了两封信,一封给殷浩,一封给朝中当政的会稽王司马昱。
  
  写给殷浩的信,主要内容是骂他,敢情这王羲之发起脾气也不得了,字儿写得好,文笔更厉害,他说我晋王朝衣冠南渡,只拥有小小的江左地区,本已使天下百姓寒心很久了,偏你殷浩逞强,还要炫耀武功!你炫耀武功也可以,但身为朝廷大员,你不该想得周全些么?可看看你看看自己做的事儿,北伐一场,竟无寸功,你对得起自己的职责么?今日前线大军失败,后方资源浪费,你还北伐个什么?保卫长江,不让敌人渡过才是正经!你殷浩本是布衣,如今犯下大错,朝廷必要追究,届时恐怕没有谁救得了你,你却还要继续折腾,即便凭我王羲之如此高的智商,也实在难以理解哟。
  
  写给司马昱的信却比较简单,王羲之还算好人,没在信中数落殷浩,只是说不可轻动刀兵,“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重要的是自保,而非北伐。
  
  可惜,王羲之的意见当时竟无人采纳,东晋依着殷浩,又准备了一批士卒,开始了二次北伐,而这次北伐的损失,比上次还要大,究竟大到什么程度,后话再讲。
  
  殷浩发飚,最紧张的,就是前秦。因为从经验来看,东晋北伐的首要目的,无非就是收复二京,而无论是长安还是洛阳,都在前秦手里,因此它不得不紧张。而就在前秦积极为抵御东晋北上做准备时,一件意料之外的事儿发生了。
  
  那位投降前秦的豫州牧张遇,造反了。
  
  这位是个造反专业户,先反冉闵而投东晋,再反东晋而投前秦,此番又反。
  
  什么原因呢?
  
  还是那五个字:自尊心太强。
  
  因为自尊心强,所以打跑谢尚,投了苻健,同样因为自尊心强,反了苻健。
  
  究竟怎么回事儿?
  
  张遇有个后妈,年轻,漂亮,兴许是张遇他爸死得早,这女人守活寡。也不怎么的,有一日被秦王苻健看到了,哎哟这一眼看到就忘不了喽,苻健是吃啥啥不香,干啥啥都错,最后一跺脚——我娶!
  他把人家后妈给纳为昭仪。
  
  张遇可就郁闷了。
  
  本来以许昌、洛阳投奔苻健,自己该算个功臣,甭管怎么说,也是君臣关系,如今自己的妈成了人家媳妇,自己怎么摆?以后见到苻健叫什么?叫爹?啊呸!
  
  他这小自尊心,就开始犯拧。
  
  偏这苻健,拿自己很不当外人儿,一见到张遇,原来还是“爱卿”,此刻一张嘴就是“儿啊”,把张遇气得几乎吐血,这苻健非但没看出眉眼高低,还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儿,几次指着张遇道:“这是我干儿。”
  
  张遇是个领兵的,这哪受得了?
  
  反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5-14 22:5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混乱年代(5)
  
  想造反不大容易。
  
  要是张遇仍旧在许昌,兵将自主,那无所谓,但张遇自打投了前秦,连他带许昌、洛阳的居民,共五万户,全被迁到了陕西,离开了地头,说话谁听?张遇一琢磨,不行,我得找个内应。
  
  他花重金没收买了一个黄门,也就是伺候君主的宦官,名叫刘晃,他说你呀,如果帮我把这事儿弄成了,大功一件,包你一辈子吃香喝辣。
  
  刘晃一听眼睛发飘:什么事儿呢?
  
  张遇说咱俩一起把苻健做了,收其地,并其众,东晋不是又北伐了么?咱再次投降东晋,就拿关中作见面礼,到时候肯定当大官!
  
  有句成语叫痴人说梦,这张遇就是那个说梦的,刘晃就是那个痴人。
  
  张遇话音刚落,把刘晃乐得直蹦,那好哇那好哇,什么时候动手?
  
  张遇说咱挑个晚上!到时候,我带着兵悄悄地摸到皇宫,你呢,就在大门前等着,我到了宫门口,给你个暗号,你就给我开门!门一开,就没你什么事儿了,你就看我怎么收拾苻健吧,如何?
  
  刘晃说这主意真好,就这么办。
  
  两个商议明白,各自准备,挑了个金风送爽的秋夜,定好时间,行动了。
  
  张遇带着府中军兵,黑灯瞎火的,就往皇宫走;刘晃在宫门口七上八下的等着,只待外头一有动静,就开门。
  
  单说张遇,不多时,领着人到了皇宫门口,他一叫门……没人开。
  
  再一叫门……仍没人开。
  
  三一叫门……还是没人开!
  
  耶!张遇就毛了,刘宦官呢?
  
  是啊,刘宦官呢?哪去了?
  
  出公差去了。
  
  那么巧,正好今晚出差?
  
  嗯,真就这么巧,就今晚出差,而且是临时任务。
  
  该着苻健命大不死,当刘晃在宫门后头溜达的时候,苻健突然心血来潮,吩咐说刘晃啊,你去给我拿个什么什么东西来!
  
  刘晃说我不去!
  
  苻健好生奇怪:你因何不去?
  
  小的不舒服!
  
  嗯?敢抗旨?
  
  不敢!
  
  那还不快去?
  
  是!
  
  就这么着,刘晃不情不愿的走了,宫门却还锁着,张遇哪里知道,敲得手脖子都酸了,门也不开。
  
  巡更的队伍发现了他们,一看这些人拿着明晃晃的刀枪,围在宫门前,这干嘛呢?就问:干什么的?这一问,张遇可真惊了,不好!给我打!
  
  他稀里糊涂的领着人就动开了手,经过一夜战斗,寡不敌众,全部光荣。
  
  都说细节决定成败,这话不假。
  
  张遇一死,原先和他一起投靠前秦的将领们可不干了,他们纷纷起兵反秦,同时联系北伐的殷浩和东晋西部大帅桓温,要求他们趁机北上,里外呼应,共破前秦。
  
  且不说前秦闹得乱七八糟,再说殷浩。
  
  这个粪叉嚷着二次北伐,此刻进行的如何了?
  
  四个字形容:莫名其妙。
  
  这殷浩,不是一般的粪叉,简直就是个粪桶。二次北伐,他又派谢尚为前锋,攻打许昌。
  
  注意,我说他粪桶,并非是指他又派谢尚出马,何况谢尚此次知耻而后勇,还真个把许昌打下来了。殷浩之所以粪桶,就粪桶在打下许昌之后。
  
  打下许昌之后,正好张遇造反不成死了,前秦内乱,如果此时殷浩趁着拿下许昌之机挥师西向,那么至少,能拿下前秦的一些地盘,也算是收复了西晋的故地。可殷浩偏就没这么做,而是把主力部队放在了安徽寿春,离着许昌、洛阳一线十万八千里。
  
  河南那么重要的战略所在他不去,带着人马在寿春干嘛呢?
  
  监视羌族姚襄呢。
  
  姚襄不是友军么?监视他干什么?
  
  答案只有一个:殷浩这小子脑子有病。
  
  上一次北伐,谢尚大败,把安徽河南一带的烂摊子丢给姚襄,姚襄接手后,还真不赖,在历阳(今安徽和县)屯兵,治理淮水,大兴屯田,抚恤百姓,训练军队,最后把这一亩三分地整治得有模有样,眼看这小日子开始红火,正这个节骨眼上,殷浩来了。
  
  殷浩一来就批评姚襄:你怎么不北伐呢?!
  
  姚襄说我怎么伐?慕容燕国、氐族秦国都强盛无比,凭我这点人马,伐个大西瓜?得先发展自己,再去打别人!
  
  殷浩说不对,我看你啊,明着发展自己,实则图谋不轨,要窥伺我晋朝土地!
  
  姚襄火了:你吃饱了撑的啊,秦燕都摆在那里,你不去打,和我较什么劲?
  
  殷浩说小样儿我还治不了你?你等着!
  
  这粪叉是真有主意,竟然派刺客去刺杀姚襄。
  
  本来这手段已经够下三滥了,不料从殷浩手里做出来,比下三滥还瘪三。他也不知道选了些什么人做刺客,一个个去到姚襄那里,非但没完成任务,还争相以实相告,每个人都告诉姚襄:我是刺客,殷浩派的,再见。
  
  姚襄几乎要疯了,殷浩你要干什么?你不北伐,跟我制什么气?
  
  还没等他想明白,忽有一路晋兵来袭,姚襄忙安排迎战,大破此军,兼并之。然后一问,原来是殷浩派来的。姚襄气炸胸膛。
  
  没过几天,殷浩又来命令了,以北伐总司令的身份,要求姚襄西迁到河南蠡(lí)台(今河南睢阳),离江南远点儿,别在安徽这儿堵着。
  
  姚襄自认为时机尚不成熟,便忍气吞声的从了。
  
  但他发现,即便自己到了蠡台,殷浩的刺客仍旧如影如行,此时姚襄真急了,派遣使者到寿春,质问殷浩,你到底何意?
  
  殷浩并不直接说明讨厌姚襄的原因,只是说:姚襄不听我的命令,这是我不希望的。
  
  使者道:我们姚将军拥兵数万投靠晋室,你为什么要猜忌他?
  
  殷浩说不是我猜忌他,是他自己生性豪迈,滥杀无辜,以前还派人抢过我军的马匹呢!
  
  使者大怒,道:有人抢你的马,你抓住治罪不就行了?凭什么断定是姚将军干的呢?再说姚将军一向听话,怎么会滥杀?
  
  殷浩也火了:说他抢了我的马,就是抢了嘛!
  
  使者怒极,道:你不就是看我们姚将军不太听你的话,想找借口灭了他么?
  
  殷浩被戳破心事,不好继续发作,干笑道:那不至于。
  
  使者回去,将对话一五一十与姚襄说了一遍,姚襄暴跳如雷,殷浩你有种,等着我的。
  
  搁着姚襄生闷气不说,再说殷浩,打发走了姚羌部族的使者,殷浩的脑袋又开始琢磨上了,前秦眼下内乱正凶,我若收买他几个前秦大臣,让他们寻机会刺杀苻健,再迎我入关中,定天下岂非不费吹灰之力?对,我啊,继续搞暗杀。
  
  他令人偷偷入陕西,找到了两个杀手——梁安、雷弱儿,此二人乃前秦重臣,特别是雷弱二,是前秦的大司马,殷浩竟想收买他们,去杀害苻健。
  
  收买军委主席刺杀国家主席,敢做这个买卖的,不是天才,就是狗才。那殷浩凭什么认定,人家会听他的呢?只因梁、雷二人是羌族,不是氐族。殷浩觉着,羌氐矛盾甚深,只要晓以大义,他们定能从命。
  
  看来这殷浩的脑袋着实有些秀逗。
  
  很快,派去陕西的人回来了,告诉殷浩,梁、雷二人表示愿从大帅,不日即可取苻健首级!
  
  太好了。殷浩这个美,他就等着,等啊等啊,突然有一天梁、雷来信了:苻健已死,速速进兵。
  
  得手!
  
  殷浩的血压猛飚,头冒傻气:看来形势一片OK,苻健已死,前秦大乱,此时不进兵,更待何时?
  
  他点兵七万,离了寿春,直奔洛阳,走到河南睢阳时,突然想起,姚襄驻扎在这儿。嘿,我去打洛阳,你岂能闲着?遂派人通知姚襄——你和我一起走。
  
  姚襄被殷浩无故欺负,一腔怒火正没处发作,一听什么?殷浩让我和他一起打洛阳?好,我去。他咬牙瞪眼,领兵去了殷浩军中。
  
  殷浩见到姚襄,阴阴的笑笑,道:你来了就好,带着你的羌族兵,做我的先锋部队,立刻开拔。
  
  姚襄简直是七窍生烟——你到底什么意思?
  
  哦,我不来,你偏要我来;我来了,你让我做先头部队;打赢了,你指挥的功劳;打输了,我这个先头部队头一个倒霉,好,殷浩,你狠。我父姚弋仲临死前,要我投奔晋朝,我听父言,想帮晋朝打天下,怎知,我本有心照明月,无奈明月照沟渠,你如此对我,休怪我无情。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5-16 00:27:58 | 显示全部楼层
混乱年代(6)
  
  姚襄很听话的做了先锋,殷浩领大队人马跟着,一前一后,就往洛阳走,走着走着,姚襄不走了,他对手下人讲,找个地方埋伏起来,等殷浩来了,给我打。
  
  埋伏在哪儿呢?
  
  安徽沛县有个辖地叫山桑,就埋伏在这儿。
  
  这倒好,先锋官埋伏好了,准备打后面的总司令。
  
  手下人刚埋伏好,姚襄就放出口风:姚襄逃跑喽!
  
  殷浩在后面一听什么?跑了?追!
  
  他领着人就追,追了没多久,就看到姚襄的队伍在前面跟头把式的蹽,殷浩说你哪里走!呱啦呱啦的,就追下来。
  
  姚襄的兵也不搭话,就往山桑猛跑,殷浩也就跟进山桑,一进去,埋伏好的羌兵一个突然袭击,就把晋军打乱了。
  
  殷浩是个清谈之士,嘴把式,平常玩念叨的,哪见过这阵式,扭头就逃,粮草辎重都不要,手下人成了一锅粥,被砍了一万余人,余者逃奔谯城(今安徽亳州北),闭门不出。姚襄大获全胜,自此天是王大,他是王二,在安徽河南交界处立住了脚。不久,再次大破殷浩,深入安徽,把原来的地盘又都夺回来了。
  
  晋廷震怒。
  
  不怒姚襄,独怒殷浩。
  
  第一次北伐,灰头土脸,许昌洛阳,一个也没得到,第二次北伐,更出息,还没等伐呢,先被盟军打败。所以殷浩,你妈要喊你回家吃饭了。
  
  第一个上表弹劾殷大人的,就是桓温。
  
  桓温一肚子气,我说我来北伐,你偏要逞强,如今怎样?
  
  他这道弹劾一上去,满朝文武立刻墙倒众人推,一股脑的开骂,当时在位的,是晋穆帝司马聃(dān),年仅十一岁,哪里懂得怎么做,便拿眼瞧辅政的会稽王司马昱,司马昱心里更是忐忑,当初殷浩两次北伐,都是他同意的,眼看脱不了干系,他把心一横:殷浩指挥不力,拟革职论处。司马聃一听,你发话了?好,革职。
  
  殷浩被废为庶人。
  
  那总司令谁来当呢?
  
  桓温。
  
  自此之后,东晋大权由王氏转到了桓氏手中。
  
  殷浩成白丁后,他心里这气,想不通,我怎么就败了呢?他每天瞪着眼,也不说话,就拿手在空中比划,时间一久,当地就有了传言——殷浩疯了。
  
  传言到了桓温耳朵里,桓温心里一动,忙派人打听怎么回事,办事的去了一趟,回来说殷浩没疯,他用手在空中挥舞,乃是在写字——“咄咄怪事”四字。
  
  桓温的心就是一沉,他和殷浩从小就认识,交情虽一般,但也算熟人,殷浩虽有罪,但一朝被废,心里确实不平衡,桓温的心不由软了,他向朝廷又上一表,说殷浩之才尚可用,可为尚书令。同时,他给殷浩也去了一封信,说你别想不开,我已举荐你为尚书令。殷浩接到信,喜不自胜,想回信,激动之余不知写什么好,一张纸写了又抹,抹了又写,来来回回十几张纸作废,最后总算拟好了一篇,却神思恍惚之际,竟未塞入信封。
  
  桓温接道格空信封,勃然大怒,殷浩你戏耍我?举荐之事作罢。可叹殷浩,就这么老死田园。
  
  桓温何尝不想收复故土,名扬千古?公元354年2月,他也起兵北伐。
  
  桓温的目的性可比殷浩强多了,晋军好几万,水陆并进,水军走湖北南乡(今湖北均县),步兵直扑前秦的武关,同时,令四川的司马勋出兵汉中,直指长安,打算一鼓作气,把关中拿下。
  
  兵马行到陕西上洛(今陕西商县),前秦荆州刺史郭敬迎敌,被桓温一战而破,生擒活捉;此时司马勋那路也到了陕西西部,大肆掳掠前秦百姓,前秦秦州刺史王擢(zhuǒ)本是后赵大将,曾投奔前凉,因与前凉主不和,又投靠前秦,如今一看,前秦似乎也不行了,他打算反秦投晋,便挥军攻打陈仓,可把苻健吓到了。
  
  桓温军在东南,司马勋在西南,王擢军在西,态势十分可怕,苻健迅速派出五万中央军,由太子苻苌、丞相苻雄、淮南王苻生、平昌王苻菁、北平王苻硕领着,在蓝田县南的峣(yáo)柳关,拦住实力最强的桓温,打算先破此最强的一路。
  
  桓温,有步骑兵四万人,苻苌,有兵五万人,乍一看,半斤对八两,谁赢谁输,全看勇气。桓温望着苻苌,不太在乎,论勇气,他还没怕过谁。
  
  苻苌看着桓温,多少有点怵,毕竟是东晋第一号人物,说不紧张,那是吹牛。
  
  可有一个不在乎——淮南王苻生。
  
  苻生,苻健的三儿子,此人是氐族里面的奥特曼,力大无穷,可举鼎拔石,空手毙猛兽,狂奔起来,能追上烈马,马槊刀剑,无一不精,如果参加奥运会,估计能拿上四面金牌,比较可怕。更可怕的是,此人天生一只眼。
  
  一声号角,两军对圆,晋军初入陕西,个个争先,想在主帅面前表现一番,谁知对面苻生一马当先,单人独骑闯入晋军中,杀过去,杀回来,杀回来,杀过去,一口气,杀了十几个来回。
  
  晋军大乱,氐族军趁势掩杀,士气如虹。
  
  桓温怒了。
  
  他亲自督战,严令各军不准后退,前进有功,后退者斩。
  
  有时候,个人魅力真的能决定战斗的胜负。如果说晋军是一个运动员,那么桓温,就是晋军的兴奋剂。晋军一见他,立刻好像打了鸡血一般,一个反冲锋,硬是把氐族军冲了回去,接着舍死忘生向前猛砍,什么苻生苻灭的都没用,别说一只眼,浑身是眼也白扯,将秦军杀得大败。晋军趁势进兵,直扑长安。
  
  桓温的弟弟桓冲,一马当先到了长安城外的白鹿原,就是陈忠实笔下的那个地方,苻雄不服,将败兵来战,又被杀得大败,桓温大军一口气杀到灞上,秦主苻健魂不附体,退入长安小城中不敢出,太子苻苌领败兵三万,守卫长安城南部。
  
  长安附近的郡县百姓,听说是晋军又回,夹道相迎,以牛酒犒军,快五十年了,五十年,半个世纪,几代人的盼望,竟于近日成真,许多老人哭倒在地,口中含糊不清道:“没想到今日又看到官军!”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5-16 23: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混乱年代(7)
  
  汉之长安城极其辉煌,至十六国时亦难脱汉时的影子,长安城南,是宫殿区,苻苌的兵马就守卫在这里。
  
  而桓温,在灞上,也就是长安城的东南方。
  
  苻苌有兵三万,守城有余,桓温兵四万,却是攻城不足,双方僵持着。
  
  东海王丞相苻雄是个有主意的人,他知道,桓温驻守灞上,是在等司马勋会和,一旦双方会和,长安的形势更加危险,倒不如趁他们没会和前,先破司马勋。他领兵由长安西出去,直奔子午谷。
  
  子午谷,诸葛亮出祁山,魏延曾劝其走子午谷,诸葛亮不从。此谷长六百余里,有南北二口,南口称“午口”,北口称“子口”,自汉中一路通到长安,当年魏延要奇袭魏国,正是看准了这条路,如今,司马勋便由此路而来。
  
  司马勋这一路,可谓顺风顺水,前秦主力,打一开始,就与桓温耗上了,他这一路,很是轻松,正在得意,遇到了苻雄。
  
  苻雄打桓温不行,打他还可以,七千骑兵,一路冲杀,司马勋大败,逃出子午谷,退往秦岭,桓温两路夹击的计划,失败了。
  
  那年月交通不便,司马勋失利的消息,一时还没有传到桓温处,桓温攻城不下,便在四处转悠,忽然一日,有人来访,出来一看,却不认识,左右一问,竟是名士王猛。
  
  王猛,山东北海人,自幼家贫,叮当乱响,但他却什么都不干,爱好就一个:读书,读兵书。
  
  俗话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王猛却是油瓶子倒了都不扶,旁人瞧不起他,他也瞧不起旁人,旁人笑话他,他却笑话大家,极具个性,也极其讨厌。后赵,他看不上,他认为后赵如此折腾,很难长久;鲜卑,他不了解;东晋,他在观望;最后揣着一摞子书,他躲进了华山脚下的华阴县,也就是水浒传里九纹龙史进的家乡,天天什么也不干,就是望气,望望谁更有帝王像,就准备跟谁。
  
  恰好桓温北伐,王猛想借机探听东晋的虚实,以决定今后的去向,便披了件麻袋片儿,直接到军营里来找他。
  
  桓温正在用人之际,见面大喜,忙请入上座,二人促膝长谈。
  
  王猛,想看看这个公司是否值得投靠;桓温,想知道这个员工是否值得录用,面试开始。
  
  刚一落座,桓温对王猛的印象就很特别——他在抓虱子。
  
  王猛身上,有虱子,很多,很痒,他一边谈,一边抓,所谓高人,就是不同。
  
  桓温就问:我辛辛苦苦北伐,为百姓除贼,为什么豪杰,只来了你一个?
  
  王猛说:因为你不攻城。长安城近在咫尺,你不攻,豪杰们不知道你北伐的决心到底有多大,所以不敢来。
  
  桓温听罢久久无言,最有道出一句:江东无人能比得上你啊。
  
  面试完了。
  
  桓温很满意,王猛,仍旧在观望。话说得很清楚,你不攻城,所以豪杰不来,你若仍不攻城,我也一样不来。
  
  那就攻吧。
  
  桓温攻城,苻雄迎战。
  
  这次可不比上次,兵法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当初一战,桓温大胜,此刻却轮到苻雄发飚。苻雄掌得胜之兵,与桓温大战一场,晋军滞留灞上,士气已衰,死万人,大败,苻雄又下令将长安附近的麦子收割一空,这一来桓温雪上加霜,粮草也断了。
  
  打不赢,没得吃,走吧。
  
  桓温撤军回晋,临走时,要王猛跟着走,王猛摇摇头:我不去。
  
  官场上有两种人,一种是想做大事的人,一种是想做官的人,王猛属于前者。
  
  桓温走了,苻雄继续发威,他掉转军队,直奔陈仓,王擢还在,务必除之。
  
  等他到了陈仓一看,非但王擢在,司马勋也在,司马勋不是让他打跑了么?嗯,苻雄一走,他又回来了。
  
  打。
  
  苻雄军一路得胜,斗志昂扬,司马勋是败军之将,王擢是反复叛变之人,军心不齐,怎是对手?二人败得忒惨,司马勋逃回汉中,王擢奔略阳,不久,投降前秦。
  
  王擢本是反复无常的小人,数度背主求荣,投前秦后,竟被封为尚书,可见苻健心胸之宽,苻家这个毛病,从苻洪到苻坚(除了苻生),皆如此,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就是能得到几个贤臣,坏处就是如《笑傲江湖》中的任我行一样,吸得功力过多,始终会消化不良。且这个坏处是很致命的,因为任我行后来死了。
  
  打完了王擢司马勋,劳动模范苻雄马不停蹄,继续征杀。想当初张遇刺杀苻健不成被杀,不少后赵旧将起兵叛乱,苻雄这回打的,就是这批人。
  
  很不幸,还没等怎么打,他老人家就积劳成疾,死了。
  
  苻健听说苻雄病死,大哭,说我这个弟弟雄才大略,老天为何这么早把他夺走?
  
  哭完了,吐了好多血,确实很伤心。伤心完了,令苻雄的儿子袭爵,继为东海王,此子是谁?他叫苻坚。
  
  苻健伤心劲儿还没过去,又一噩耗传来:太子苻苌重伤。
  
  苻苌是怎么弄的?
  
  苻雄在的时候,与苻苌就有分工,苻苌追击晋军,苻雄平定内乱。苻雄死后,苻苌接过大旗,继续平乱,很快,关中一带反叛的,都被他平了,算是完成了苻雄的遗愿,之后,这位太子爷雄心勃勃的,接茬去追桓温。
  
  桓温还没跑回去?
  
  当然,那年月又没火车。
  
  所以苻苌就追,打算来个宜将剩勇追穷寇,可就忘了穷寇莫追。
  桓温够窝火了。
  
  先胜后败,心里发堵,撤退的路上,被人追着打,感觉更坏,终于恼羞成怒,打就打,怕你个啥!与苻苌大战一场,打完了,甭管胜负,接着跑。他可没想到,就是这一仗,得了个意外之喜——苻苌受伤了。
  
  太子爷中了流矢,不久,伤重而亡。
  
  苻健彻底垮了。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及公众号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星虎 ( 黔ICP备05004538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4-27 21:5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