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虎论坛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5796|回复: 602

[分享] 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整理扩充 长篇连载)-----万国咸宁天下平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6-28 23:44: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连载1
  
  
   1919年6月28日的巴黎凡尔赛宫,几名身着礼服的中年男子座在镜厅门外的长椅上,他们看起来都精神颓丧,但却还努力的保持着一种悲惨的尊严。
   镜厅正是四十八年前德国军队打进巴黎,威廉一世举行加冕礼的地方。也是在这里,威廉一世宣布德意志帝国的成立。
   但是风水轮流转,今天轮到德国乞和了,法国人决定在德国皇帝登基的地方羞辱他们一番。并且,德国不允许参与条约讨论。所以在六月如此炎热的夏季,德国代表也只能眼巴巴的坐在大厅外面的椅子上等待结果。
   最终的谈判由三大国(英国、法国、美国)的政府首脑把持,各领袖最后一次仔细核对了这份《凡尔赛和约》。 就传唤德国代表进入内厅签字。 德国新外长赫尔曼·穆勒仔细端详这份条约后,犹豫的说:“条约太苛刻了吧,有违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威尔逊先生早前提出的十四点和平建议”。
   法国总理乔治·克列孟梭冷冷道:“最后通牒已下,不签字你们德国人就等着吃枪子吧”。
   此时,各战胜国首脑都乐意的盯着德国外长看他试图如何答辩。
   出人意外的是,这位年轻德国外长在众目睽睽之下居然从眼睛里滚落出了一滴滴大泪珠,泪水顺着脸睱滴在了眼前的那份《凡尔赛和约》之上,如此突然的举动反而使得那些战胜国成员不知所措,心怀不安了。
   一名英国代表甚至走到了这位绝望的德国人身旁轻声安慰他,就像安慰一名打架输了的小学生。
   叹息间,外长用那不停颤抖的右手在《凡尔赛和约》签上了自己的名字。签字的时候,这位可怜的德国人努力的挺起了胸膛,就像一块木头似的,只有他的眼睛和那不停颤抖的双手才表明他还活着。
   末了,痛苦的德国外长用那通红的双眼巡视了一下房间里的每一个人,并用那已不成调的语气说道:“先生们,一个7千万人的民族虽灾难深重,但并没有灭亡。”
   是的,他们并没有灭亡,在不遥远的将来,一切的仇恨与恩怨将会卷土重来。
  
  
  
   现在,我们来看一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德国不幸遭遇,以及这个苛刻的《凡尔赛和约》。
   首先大家必须了解的是,三巨头对待战败德国是有利益上的分歧的。有句古话说“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安乐”。在战争年代同心同德的协约国,却在如何处置战败德国的问题上产生了巨大的分歧。
   美国人提出的条款是最宽大的,当然了,美国人也有一点站着说话腰不痛的味道。本来自己是依靠着一个不靠谱的借口对德宣战的 ① 。在欧洲各国都打的精疲力尽的时候中途跑出来捡便宜,损失小,得利多。美国总统威尔逊此时成了当好好先生,他认为既然已经打赢了,得饶人处且饶人,大伙儿都不容易,息事宁人,各自回家洗洗睡吧。
   法国人提出的条款是最狠毒的,因为法国是协约国中损失最严重的国家(500余万军民伤亡)。而且,西线战场绝大部分战役都是在法国的国土上进行的。因此,法国希望能取得德国工业的控制权以补偿自身损失,并将其军力削减至不再对法国构成威胁。并呼吁各战胜国当众处死德国皇帝(在战争结束前退位并流亡至荷兰)。法国收回阿尔萨斯-洛林,建立莱茵非军事区,由战胜国瓜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将德国军力削减至较低水平。同时他还希望签订封锁德国海岸线的秘密条约,以便法国能控制德国的进出口贸易。当然了,法国民众更希望把德国人打回石器时代,让他们永远对自己构不成威胁。
   英国人提出的条款是最实在的,英国首相乔治希望在美国的理想主义和法国严惩德国的论调中找到一条中间路线,但其政治地位相当微妙,因为乔治清楚的认识到,一旦法国提出的条件全都得到满足就会成为欧陆的超级强国,这和英国意图维持一个均衡的欧洲的传统政策相悖。
   因为英国不愿意看到一个强大的德国,同样,也不愿意看到一个强大的法国。因为欧洲大陆上如若只剩一家超级强国的话, 作为岛国的英国在欧洲大陆的利益必将受损。 打个比方来说,假如德国是欧洲大陆的老大,哪天一个不爽,放句狠话,就能把岛上的英国人吓个半死。如若德、法互相对立,综合国力互相均衡的话,双方势必就会使劲地讨好英国,以争取它的支持。
   这样,英国就会成为一个重要的砝码,只要它愿意压在天平的某一方,另一方绝对要喊吃不消。从中世纪开始,英国人就学会使用这一招了,近代的英国更是修炼的炉火纯青。
   所以,我认为那些所谓的英法两国世代交好的论调,都是目光狭隘之见。要知道,在推翻拿破仑的反法联盟,上蹿下跳,使劲吆喝最起劲的,正是这个与法国“世代友好”的大英帝国了。
   其实,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和法国一样,英国国内广泛的民意是希望严惩德国的。
   在如此强烈的民意下,乔治首相依旧保持了良好的克制,把英国千年来所奉行的国家利益放在了首位。
   无需多废话了。“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句话正是深谙此道的英国人说的,我认为,再也没有比这一句,更完整的勾勒出英国人的形象了。
  
  
  ① 美国宣战理由是一份由德意志帝国外交秘书阿瑟·齐默尔曼于1917年1月16号向德国驻墨西哥大使en:Heinrich von Eckardt发出的加密电报,电报内容建议与墨西哥结成对抗美国的军事联盟,但被英国40号办公室情报机关截获。
   该电报高度发扬了德国人吹牛不上税的充分想象力,因为德国答应给予墨西哥充分的硬件设施,武器装备,并承诺帮助墨西哥收复在新墨西哥州、得克萨斯州, 和亚利桑那州失去的国土,条件是——墨西哥立即向美国宣战。
   经过墨西哥政府周密的分析认为:
   1.英国皇家海军长期控制大西洋行海航线,德国提供的物质根本不可能达到大洋彼岸。
   2.即使墨国成功修复失地,容纳或安抚当地的讲英语的人口将会是一个严厉和困难的考验。
   所以墨西哥政府正式在4月14日拒绝齐默尔曼电报内的提案。在那时,美国已经向德国宣战。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6-28 23:44:24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2
  
  
  凡尔赛和约
   基于各方的分歧,谈判桌上面红耳赤的争论就势必在所难免了。从1918年11月11日德国投降,到1919年6月28日和约的正式签订,历时整整半年。
   也就是说,协约国争吵了半年,德国也等待发落等了半年,最终结果是争吵的筋疲力尽协约国都做出了让步才得以达成了一致,虽然各方都做出了妥协,但却没有任何一方完全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而德国没有被彻底削弱也没有得到安抚,这个结果预示着无论是对战胜国还是战败国,以至于整个欧洲甚至全世界都是个不安定的因素。
   最后敲定的凡尔赛条约主要条款如下:
  ·1918年11月11日停战时,就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给法国,恢复法国在普法战争前的疆界。
    ·北石勒苏益格经过公投,回归丹麦。
    ·承认波兰独立,并给予波兰海岸线。把原属波兰的领土归还,包括西普鲁士、波森省、部分东普鲁士及部分上西里西亚;东上西里西亚予捷克斯洛伐克。
    ·但泽由国际联盟管理,称为但泽自由市。
    ·割让尤本及萨尔梅迪给比利时;克莱佩达地区给立陶宛(1923年)。
    ·萨尔煤矿区由法国代管15年,然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
    ·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永远不得与它合并。
    ·承认卢森堡的独立。
    ·归还在山东的权益给中国;但后来因为二十一条的关系,则转交到日本。这触发了五四运动,拒签《凡尔赛和约》。中国于1919年宣布与德国的战事结束,并于1921年与德国另签和约。
    ·所有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分配。
  
   2.军事上的限制
  ·莱茵河西岸的领土(莱茵兰)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东西岸50公里以内德军不得设防。
    ·陆军被限制在100,000员以下,并且不得拥有坦克或重型火炮,取消德军总参谋部的设置。
    ·海军员额限制在15,000员以下,船舰方面只能有6艘排水量10,000吨战列舰、6艘巡洋舰和12艘驱逐舰,并不准拥有潜水艇。
    ·不得组织空军。
    ·不得进出口武器。
    ·不得生产、储存化学武器。
    ·为了限制接受军事训练的人数,废除义务兵役制,士官士兵的役期延长到12年、军官25年。
  
   另外德国还要赔偿2260亿马克(约合113亿英镑)最绝的是考虑到德国货币——马克一定会贬值,这些战争赔偿必须以黄金支付。
    《凡尔赛条约》使得德国损失了10%的领土,12.5%的人口,所有的海外殖民地(包括德属东非、德属西南非、喀麦隆、多哥以及德属新几内亚),16%的煤产地及半数的钢铁工业。 如此屈辱的协定 德国人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当法国陆军总司令贝当元帅得知凡尔赛和约之后哀叹道:“这个根本不是和平条约,只是一个20年的停战协定”。
   是的,有远见的法国人已经看出了凡尔赛和约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但是普通民众早已沉醉在胜利者的曙光之中。
  
  
  
   我虽然没有学过经济学,但是有一点简单的道理我是知道的,那就是一个国家没有了黄金储备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凡尔赛和约中巨额的黄金赔偿,几乎让德国的国库倾家荡产。
   在1932年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德国的经济陷入了崩溃的边缘,德国有700万人失业,连带他们的家属一起算起来,那就至少有2500万人在挨饿(德国人口为7000万)。
   当时在柏林发生了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个妇女提着一篮子的钱出去买面包,是为了上厕所,就把钱放在门外,等她出来的时候却发现,篮子不见了,钱却还放在那里。
   马克用来擦屁股成了年轻人的时尚。此言虽不雅,但却是真实的,如此可见,纸币已经贬值到了何种程度。就在如此危机的时刻,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党出现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6-29 08:53:04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3
  
  
   纳粹党
   纳粹党是依靠宣扬报复凡尔赛和约崛起的,1933年,希特勒通过竞选登上了总理的宝座。在国内,他迅速的改变了几乎濒临崩溃的德国经济 。在外交上,这个野心勃勃的独裁者,在执政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公然违反了凡尔赛和约,1935年,希特勒下令征兵;
  
    1936 年,他进军莱因兰;
  
    1938 年,他夺取了奥地利;同一年,他要求得到而且果然得到了苏台德区;
  
    1939 年3 月,他占领了残存的捷克斯洛伐克。
  
   出人意料的是,面对希特勒的这些违规之举,英法两国只是眼睁睁的看着,并且无动于衷。而这些妥协派,也正是被现在的历史学家口诛笔伐,喷的体无完肤的所谓的“绥靖政策”。
   但是,我认为这个几近盖棺的论调是很不负责的。
   因为从利益上说,当时希特勒扩军的目的在西方国家看来,是仅仅是为了巩固国防,并且为打击野心向巴尔干扩张——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做出的必要军事准备,与此同时,希特勒也不断的向西方国家挥动橄榄枝:“德国重整军备是针对东方的,要西方放心。”
   甚至已有人公然为希特勒的行为叫好了。英国泰晤士报狂热的吹捧“希特勒的要求是驳不倒的”,英国保守党的报刊则把希特勒当救世主,并信誓旦旦的说:“他给惶惶不安的西方带来了 “新的希望”。
  
   1936年3月7日,希特勒派出三个营的德国部队越过莱茵河,构建工事。这种严重违反凡尔赛和约的行为,大大的刺激了法国人那脆弱的神经,更重要的是,法国此时有陆军百万,而德国的军事力量才刚刚起步,要说真打起仗来,法国的边界部队就能把德国灭个百八十遍。
   尽管如此,一向办事谨慎,胆小怕事的法国人可不愿意打一场糊里糊涂的战争,法国政府不得不立刻派出自己的外交部长,亲自乘坐飞机跑去英国征询这个“老朋友”的意见。
   当那位神色紧张,一脸狼狈的法国人气喘吁吁的飞到伦敦的时候,所得到的答复却是:“英国坚决反对法国出兵干涉。”反而认为德国进兵莱茵兰非军事区,只不过是回到它自己的土地上罢了。英国首相警告说:“英国并不处于战争状态,也不能接受战争的风险。”
   呵,依旧是英国的老传统—— 维持欧洲大陆的势力平衡。能压一压法国的气焰,英国人暗地里别提多高兴了。
   要知道,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军事力量崛起的法国已经让英国人不爽很久了。
   所以我认为,绥靖政策的“权威论调”是完全不负责任的做法,并且把英法两国打扮成一对受害者,一对眼泪汪汪被希特勒叔叔骗了糖果的天真小孩,却只字不提自己内部的勾心斗角,简直荒唐!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6-29 08:54:16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4
  
  
   希特勒的这些强横手段,这些巨大的成就,使他赢得了巨大的声望,特别是外交上的成功,让德国彻底脱离了凡尔赛和约所带来的耻辱。在国内,老年人信任他、中年人尊敬他、青年人崇拜他。在他们眼中,他就是上帝的化身,是德国的救星。
     就连德国的中小学生也被教会了唱颂歌:
  
     阿道夫·希特勒是救星、是英雄,
     在辽阔的世界中,他最高尚,
     为希特勒而生,
     为希特勒而死。
     上帝就是希特勒,
     他统治着勇敢的新世界..............
   在某些情况下,这种极端的个人崇拜甚至已发展到滑稽可笑的的地步。在党新近布置的学习班上,一个女老师十分认真地讲述过她自己的一次经历:有一头会说话的狗。当被问到“希特勒是谁”时,狗回答说:“我的元首”。
  
  
  
   当然了,本文并不是描写希特勒的发家史,这些细节就一笔带过了,至少大家应该知道的是,在1939年以前,他的事业是一帆风顺的。
   这个独裁者、这个高高在上自认为是德国救世主天才、这个曾经穷困潦倒,食不果腹的维也纳流浪汉、这个曾经在寒冷的冬季被冻得瑟瑟发抖,住进贫民收容所聊以慰藉的乞丐,已经成了继俾斯麦之后最伟大的德国人了,希特勒显然是知道这一点的,当他成功的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以后,他兴奋的冲进了自己的办公室,拥抱了每一个在场的女人,高声叫道:“孩子们!这是我平生最伟大的一天,我将以最伟大的德国人而名垂青史!”
   但是元首不知道的是,他的好运已经到头了,时间是1939年3月21日,也就是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后的第七天。
   这一天,希特勒要求波兰归还但泽走廊,就像萨拉热窝的那声枪响,希特勒的要求,已经点燃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夹在德国本土与东普鲁士之间的白色领地即为但泽走廊,这个小小的港口城市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索

[ 本帖最后由 宝宝寒 于 2010-6-29 08:55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马上注册

x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7-1 19:29:49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5
  
  
   风暴前夕
   其实早在1938年希特勒的国会演讲中,希特勒是向西方国家做过保证的,他信誓旦旦的说道:“德国对但泽走廊是没有要求的”。
   当然了,就现在的人看来,如果有人连希特勒先生的“保证”都去相信的话,我宁肯去相信母猪会上树。
   其实,希特勒的话还是有一点儿可信度的,那就是:在1938年,德国对但泽走廊确确实实是没有要求的。
   现在,德国又提出了对但泽走廊的领土要求,着实让西方各大媒体一片哗然,他们现在才了解到,希特勒的保证是多么的不值一文,甚至还比不上一个流氓所做下的承诺。
   但问题最关键的是,如果碰上流氓,你至少还能找警察,碰上一个国家耍流氓,那只有干瞪眼了。
   虽然但泽走廊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是属于德国的,但是《凡尔赛和约》中已经把他割让给了波兰,最重要的是,但泽虽小。可它是一个港口城市,它也是波兰的唯一出海口,没有它,波兰只能算一个内陆国家。波兰国内的经济本来就不景气,如果连港口都没了,那国民只有出去要饭了。
   所以,希特勒要求波兰归还但泽走廊的建议,当即就遭到了波兰的严词拒绝,波兰政府死抱着《凡尔赛和约》条款不放,甚至搬出历史书,宣称公元1453-1772年,但泽是属于波兰的。
   希特勒可不是一个有耐心的家伙,在他的建议被拒绝后,希特勒下令,要求陆军统帅部立即制定一个入侵波兰的作战计划。
   元首的话就是圣旨,没几天功夫,德国陆军统帅部就把进攻计划给捣鼓出来了,该计划就是著名的——“白色计划”。
   相应的,感受到危险临近的波兰,在法国政府的不断催促之下,才慢吞吞的制定了一个代号为“西方计划” 的作战计划。
   法国人着急啊,他们现在才了解到,在1939年以前,波兰连一个像样的对抗德国的军事作战备忘录都没有.........
   这样的问题实在是太尴尬了,一个国家的国防居然还要让别的国家去操心,真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店了。
  
  
   其实呢,波兰人也有自己的小算盘的。他们根本没把德国人的威胁太当一会事儿。波兰人早就把军队平行的部署在德波边境(生怕部署太靠后反击太麻烦)。并计划先在西边守住德国人的攻势,在北边夺取德国的东普鲁士,等待英法在西线发起攻击,东西夹击预计在一个月内打败德国...............
    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这份代号为“西方计划” 的作战计划时,都不得不感慨这是多么“完美”的计划以及怀有多么美好憧憬的波兰统帅部。
     如果我们非得要去评价波兰这份作战计划的话 我只给五个字:很傻很天真。
     以后的战争形式也证明了这一点 , 但是在大战爆发前的波兰人可并不这么想。而且,他们打算继续把这种无厘头精神发扬下去,波兰最高统帅们在英国人的策划之下又制订了一个更加具有攻击性格的军事行动。并得到了波兰总统的大力支持。
     他认为德国人只是在虚张声势,处于两线作战的德国人根本无力发动像样的进攻,只要在边界上做出坚决的反击就能击败敌人。
     这种无可救药的乐观很快在波兰高层蔓延开来,为此波军动员了40个师又22个旅,组成7个集团军沿着德军边境一字排开,仅留一个较弱的集团军部署在后方作为预备队。很快波军就会尝试到如此配置军队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7-1 19:41:33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6
  
   我绝不会傻到为了波兰问题而发动一次世界大战
     --- ---阿道夫 希特勒
  
   由于德国政府对波兰不断施压 到了1939年4月3日英法正式结成军事同盟 并承诺给于波兰军事上的保护。虽然这个保护的具体条条款款没有落到实处,但波兰人已经很高兴了,这么耿直的盟友哪找阿。
    得到这一纸保证的波兰政府,更是得意。对德国的态度就更坚决了。那意思分明就是,没关系,我上头有人。
   尽管英法的军事同盟条约纯属多此一举,但其意义是很明确的“现在我们是一条船上的人了”你德国自己惦念吧。
   面对西方国家空前的团结,这时候的希特勒突然产生了一个很奇妙的想法。他认为,英法两国只是雷声大雨点小的主儿,绝对不会为了波兰问题而毅然动武的。
    有依据吗?
    有!德国合并奥地利,进驻莱因非军事区的冒险军事行动,战争一触即发, 最后由于英法两国内部的勾心斗角,最终得以和平解决。
   这样的结果着实让希特勒得意了好长一段时间,甚至在斯大林格勒战役进行到最高潮的时候,还把这事拿出来吹嘘:“看吧,看吧,那些只会领俸禄的将军们总是怀疑我的判断力,可是,最后胜利的总归是我,一直都是,永远将是”。
   由于希特勒对自己判断力的无限崇拜,于是他对身边的亲信说:“战争仅会限于波兰境内。世界大战,那是不可能滴。”
    说到底,他的逻辑具体分析出来就是:
    我,希特勒不会傻到为了波兰问题而引发一次世界大战,以己度人,英法两国的首脑估计也不会如此冲动。
    每次看到后世医师对希特勒精神解剖分析,我就乐了,就觉得希特勒的思维方式果然不同于常人。用数学上的公式来说,他能用一个伪命题,来证明两个互为逆命题的命题,最终推断出其结果。而且对于这样自我欺骗推算出来的结果,他自己居然还都相信了。
    为了证明自己天才般的预见性,希特勒特意找来许多专家学者,譬如法国问题专家,英国问题专家在一起商讨。假设德军对波兰动武,英、法两国是否会宣战。可“专家” “教授”得出的结论却让他们的元首大为火光。
    因为结论是:假如德国对波兰动武,英法必然宣战!
    有趣的是,希特勒马上又转而怀疑专家推断的权威性,并指责他们是早餐吃得太多而吃坏了脑子。
    面对希特勒的一意孤行。空军元帅赫尔曼·戈林非常着急,他强调说:“凭现在德国的军事实力是无法与西方国家抗衡的啊”。
    值得一提的是,这话戈林是当着英、德两国非正式的中间人——比尔格·达勒鲁斯(一个富有的瑞典商人,虽然我一直没搞明白为什么如此重要的外交事务会交给一个笨头笨脑的商贩,但是此人确确实实能随意会晤双方的最高层领导)
   据我分析,戈林此举是故意向西方国家示弱,表明自己为双方的和平谈判尽力了。很高明,他把这个球抛给了希特勒。
    
    达勒鲁斯也看出了问题所在,于是转而对希特勒说:“英法两国的武装力量也大大改善了,满可以封锁德国”。
    希特勒不作声,只在室内踱来踱去。猛然间,他站住了,重又开口讲话(据达勒鲁斯回忆)但这次好像是在说昏话。“若战争发生,我就造潜艇,造潜艇,造潜艇,造潜艇,造潜艇,造潜艇”,好像是唱针停滞不前的唱片似的,他的声音也越来越微弱。突然,他又像向大群听众演讲似的,但话仍在重复。”我就造飞机,造飞机,飞机,我就将敌人消灭!”
    达勒鲁斯目瞪口呆,回首看戈林作何反应。这位帝国元帅纹丝不动,达勒鲁斯被吓坏了,这两个就是行动能影响全世界的人呀! (他认为自己好似在疯人院一般)
    “战争吓不了我”,希特勒继续说,“包围德国是不可能的。我的人民佩服我,忠实地跟我走。“他能促使他们发挥出超人的力量”。他的目光迟钝了。“将来若没有黄油,我第一个停止吃黄油,吃黄油。”他停了停。“如果敌人能坚持数年”,最终他说,“我便利用我对于我的人民的威力,比他们多坚持一年。所以,我知道我比所有人都优越。”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7-1 19:42:48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7
  
  
   战祸的开始
   面对希特勒的一意孤行,战争似乎事无可避免了。
   其实,自从1939年夏季开始,德国就开始在东部边境上修筑一条几乎贯穿整个国境的防线。 每只在东边集结的部队,都是以师级为单位,轮番挖土修工事。工程量之大,可想而知。
     没错,这正是希特勒迷惑敌人的手段之一 。
     在整个漫长又炎热的夏季,就会看见光着膀子的德国士兵在那漫天尘土中埋头苦挖。
     而国境线对面,波兰士兵紧张又好奇的看着这一切的发生。
     没准哪天这些德国兵锄头一扔,扛起枪就杀过来了。所以,每个波兰士兵都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注视着对面的一举一动。
     而德国人呢,所做的就是,挖战壕,吃饭,再挖战壕,再吃饭,太阳下山,抗起锄头把家还。
     贯穿整个夏季,除了个别极胆大的德国士兵喜欢朝着波兰国境线方面拉屎示威以外,再也没有任何出格的之举。据说,这些士兵一般来自勃兰登堡州,对波兰是异常仇视的。
     于是,在如此炎热的夏季,全副武装的波兰士兵就只能蹲在战壕里,除了接受德国人的侮辱外,还不准开枪,这确实够郁闷的。再这样耗下去不需要德国人打过来了,自己就先精神崩溃掉。而且最要命的是,这样的监视行动打乱了己方的部署,连军事演习和日常训练都无法正常进行。
   久而久之,波兰方面对德国人的行动渐感麻木。也慢慢放松了警惕。
     德国的迷惑行动成功了,连许多德国士兵都以为,自己是被调来守卫边境的。直到战争爆发的前一天,也就是8月31日,迷惑行动依旧有条不絮的进行着。而这时候的波兰方面,只剩下极少数的监视人员了。
    
     8月31日 晚 炎热依旧。
     波兰军队除了日常巡逻人员,其余的早早就进入了梦乡。
     也许, 这里面的大多数再也没有机会看见明天的太阳了。
    
     9月1日凌晨3时 德国空军基地 灯火通明。
     睡眼朦胧的飞行员被刺耳的紧急集合铃声所吵醒,地勤人员也在忙碌的为各种型号的战机做最后的检查。
     最高统帅部电令:“执行白色作战计划 :“D日——1,9:H时——0445”
     虽然该计划在8月31日17时已经启动。但是为了预防计划的泄漏,相当一部分的详细作战指令是在最后一刻才下达的。
     9月1日凌晨 4时45分
     伴随着第一架轰炸机引擎所发出的刺耳轰鸣声。数十个机场的战机,几乎在同一时刻腾飞升空,朝着波兰国境方向飞去,并很快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7-1 19:44:33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8
  
  
   十分钟后,德国轰炸机群对波兰的军火库、部队集结点、以及桥梁、铁路线,进行了第一轮轰击。
   在第一时间,波兰的指挥,交通系统,陷入瘫痪。
   随着短时间的炮火攻击,德国陆军就迅速发动了进攻。
    如此快速的火力突袭对波军造成了重大的伤亡,许多军营已经淹没在了一片火海之中。但是,没有死于袭击的波兰军队,依旧按事先预计的军事防御计划迅速投入了战斗。所以,战斗从一开始就呈胶着状态。
    
    袭击很突然,西方国家对这一切的发生毫无准备。
    要面子的英国人显然是被德国的做法激怒了,外交措辞却很老调 表示了强烈的抗议。并认为德国的做法,深深伤害了英国人民的感情.....
    法国人果然很绅士,一切像英国政府看齐。表示了强烈的抗议 并认为德国的做法,深深伤害了法国人民的感情.....
    巴黎各大报刊把德国入侵波兰消息作为头版发布,百无聊奈的巴黎市民突然有了谈资,塞纳河畔的咖啡店一下就人满为患了。
    美国打那时候起就表现出了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罗斯福总统呼吁交战双方不要轰炸无辜平民和 “未设防城市”。
    
    面对西方政府迟钝的反应,希特勒异常兴奋,他得意的认为,英 、法两国政府又开始打官腔了,波兰即将会成为下一个牺牲品。
    
    
    这里不得不指出的事,由于初期德国军事上所取得的傲人成绩。使人们往往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法国号称欧洲第一陆军强国。
    我认为,这只是谦虚的说法。因为当时全世界数下来也没有几个能打仗的国家。 亚洲,一半的国家还在被殖民,非洲就不提了,美国呢,全国上下又忙着奔小康,军队总数量加起来还没法国陆军军官的一半。
    所以法国的这个——欧洲第一陆军强国的潜台词其实就是:¨老子天下第一”。
    海军那当然是英国了,号称日不落帝国的皇家海军能开往一切海水覆盖的地方,好不威风。说直观一点就是 :英国随便一个海运公司货轮,都要比德国海军的那几艘船的总吨位高。 德国军事力量唯一值得吹嘘的 估计就只有空军了。
   如此形式,陆军统帅部的意见很大,一致认为元首不是疯了就是傻了。这样的局势简直比第一次世界大战还要糟糕,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契就直言不讳的指出,如果发动战争,无论如何德国是打不赢的。
   陆军统帅部诸公的悲观情绪,使得以后与希特勒的彻底决裂埋下了的伏笔,当然,这是后话了。
    希特勒万万没有料到会在陆军这里碰上钉子,很是郁闷,但是没办法,暂时还惹不起,惹急了全辞职,那就真成了光杆司令了。只有连忙安慰,并拍着胸脯保证到;“英、法两国绝对不会参战。” 理由一堆一堆的。在希特勒的“保证”下,半推半就,好不容易把诸位将军忽悠上了前线。
    到现在看来,这一切都是多虑了。战事果如希特勒所料,只限于波兰境内。一直到了9月2号,西方国家仍然没动静。
   就在希特勒将要放心的时候,9月3日情况突然恶化了,英法两国先后向德国发出了最后通牒。
   希特勒根本不知道怎么处理这事,英法的宣战使他震惊,于是他采取了置之不理的态度。即:不宣战,也不回复。
   据当事人回忆,接到最后通牒的希特勒,沉默的静坐不动,眼皮耷着,呆呆的看着地面出神。
   连一向精力十足的宣传部部长戈培尔博士,也异常沉默了,垂头丧气的歪着头,用鞋尖转着地上的大理石,像是在踩烟草。
    就在屋内空气十分沮丧的时候,戈林首先打破了沉默,他转过头来说道;“假使我们输掉了这场战争 那么上帝应该饶恕我们。”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7-1 19:46:44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9
  
   如上文所言,由于波兰军队把主力平行部署在最前线的做法,使得战斗从一开始就异常激烈。奇袭得手的德国陆军,刚越过国境线就立即遭到迎头痛击。
   波兰总司令——斯米格威.雷兹元帅是一个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老派军官,并参加过波兰对苏联的残酷战斗,所以他对一战中的战术理论非常的精通,而波兰军队的作战理论正是一战的模式,把军队一字长蛇这样的平行部署,也是一战的传统模式,这种部署能在第一时间发挥最大的火力威力。在阵地战中,这样的部署尤为有效,敌方发动冲锋的步兵,根本不可能在如此强烈的火力网中存活。
   斯米格威.雷兹元帅的部署也确实达到了这样的目的,德国的步兵师被牢牢的阻挡在了波军的最前沿,无法前进一部。
   但有一只部队,却由如无人之境,在战斗方兴未艾之际,这只部队在波兰的防线上撕开了一道道口子,而后,潮水般的涌了进去,并很快消失在了夏季的晨雾之中,所有还在战斗的双方士兵的视野之中。
     没错,这就是古德里安将军新组建的装甲部队,波兰战役成了德国陆军实验其新理论的最佳战场。
     连曼施坦因元帅在他的回忆录中也直言不讳的说道:“我们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部队,能够不负我们的期待么?尤其是,大型装甲部队,其组织与使用多少是代表一种全新的观念,能够不使它们的创立者——古德里安将军,和我们自己失望么?”
  
  
  
  
   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 (Heinz Wilhelm Guderian) 于1888年6月17日生于但泽南部魏克塞尔河附近的库尔姆(当时属德国,现属波兰)。1904年,16岁的古德里安考入卡尔鲁中等武备学堂。三年后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该校,随后被选送于柏林的陆军大学。1912年在骑兵部队服役,任过少尉指挥官和中尉参谋官。1913年进入著名的梅兹战争学校受过为期一年的训练。
  
   1914年3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古德里安被派往法国前线任无线电台台长。战争初期的形势与上世纪的任何一场战争一样,步兵长年累月趴在战壕里与敌军对垒。双方军队都以坚强防御工事为依托,都企图在夜间或雾天偷偷越过中间的开阔地,靠突然袭击突破对方的阵线,这就是下级军官梦寐以求的立功愿望。
   而高级军官则考虑如何通过翼侧迂回的运动战,绕过敌军正面防线,一举击溃设防薄弱的纵深,使对方阵脚大乱。双方军官的想法大致相同,因此,很容易预料到对方将会干什么,这样一来任何企图都难以实现。
   士兵们日复一日地趴在战壕里忍受疥疮、疟疾等疾病的折磨,无休止的炮战使他们变的麻木了。军官们靠喝酒和打扑克消磨时光,谁都无所作为。(这段时期德军著名将领鲁登道夫的渗透战是当时比较成功的战术之一,这也影响了古德里安的日后作战方式,闪电战即由渗透战加奔袭战演变而来。)
   古德里安在这个时期染上了烟瘾,他的帐篷里终日烟雾弥漫。有一次上校参谋长来检查工作,还以为帐篷着了火。上校走进帐篷,见满地都是烟蒂,吃惊地说:“上尉先生,当心尼古丁中毒!”
   “我在思考如何打破战场僵局的问题,”古德里安说:“机枪的发明使步兵和骑兵的突击作用丧失了,这场战争目前只有炮兵在相互对射,如果没有一支有效的突击力量僵局永远不能打破。”
   “这个突击力量在哪里呢?”上校大笑起来。
   古德里安尴尬地耸起双肩,“这就是我思考的问题,我想英国人和法国人也在考虑这个问题。谁先找到了答案,谁就赢得了这场战争!” ①
  
  
   在1916年的索姆河战役中,英国人第一次使用了坦克,就是这种新式武器,这个由铁皮包裹着的机器怪物,给了苦苦思索中的古德里安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认识。
   但是,由于战争的进行 ,古德里安并没有多余时间去思考与完善他的新理论。
   战争结束后,根据凡尔赛和约,德国陆军被迫大规模裁员。万幸的是,由于古德里安在战争中出色的表现,上级依旧挽留他在陆军中任职。德国陆军的高层意识到,军队才是国家之本,强大的国防才能使得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而这些优秀的年轻军官,才是国家将来的希望。
  
   ① 摘自闪击魔鬼”——古德里安

[ 本帖最后由 宝宝寒 于 2010-7-1 19:49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马上注册

x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7-5 22:05:17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10
  
   坦克兵的发展
  
   战后的古德里安对坦克的兴趣简直到了着迷的地步,他凭直觉预感到这种兵器的潜力尚未被人们认识,可是德国被剥夺了拥有坦克的权利。1922年古德里安调任国防部陆军运输处参谋,这一新的岗位使他有机会间接检验和发展他的坦克战理论。
   由于凡尔赛和约的条款的限制,他只好利用汽车发动机和底盘,装上铁皮制成的坦克模型进行演习,可是轮式车无法克服地形复杂带来的难题。演习中笑话百出,大多数车辆抛锚了,少数冲出障碍重重的演习场的车辆将铁皮模型颠得走形变样了。参加演习的军官围着狼狈不堪的“坦克”笑的前仰后合。
   “古德里安先生,这是什么呀?是从撒旦那里逃出来的怪兽吗?”一位汽车兵上校嘲讽道。
   “这不是怪兽,他们是坦克,明白吗?上校先生。”古德里安对这些一开始就不与他合作,故意捣乱的汽车兵军官十分恼火。
   汽车兵的任务是搞运输,可是国防部来的这位性情古怪的参谋居然让他们玩这种令人啼笑皆非的鬼把戏,上校是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老兵,坦克的威力早就见识过了,他见古德里安朝他吼叫,禁不住勃然大怒。上校操起一挺机枪朝“坦克”扫去。古德里安的“坦克”顿时布满蜂窝般的弹孔。
   “让你的坦克见鬼去吧!”上校扔掉机枪扬长而去。
   其他军官则留下来继续看他的笑话。古德里安望着演习中抛锚的车辆在泥淖中挣扎,尽量压抑心中的怒火,他掏出香烟,散发给军官,说:“我宣布演习结束!坦克已经不复存在了。请你们帮司机将陷进泥坑的汽车拖回军营。”
   下级军官如此幸灾乐祸的嘲笑古德里安,并在背后说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傻子” 甚至连古德里安的上级都粗鲁的对他说道:“见鬼,什么战斗部队,它们只配运送面粉”。①
  
   如此大的阻力,古德里安的坦克战理论是发展不下去的,不出一年,德国军方肯定会把本来就不多的军事预算投入到别的方面,比如研发更先进的单兵作战武器,或者射程更远的大炮。
   就在古德里安快要陷入绝望的时候,希特勒上台了,这个家伙对一切新鲜的事物都有着特殊的兴趣,并且精力十足,不知疲惫。
   1933年,德国兵工署主持的近代兵器发展表演会上,当希特勒看到古德里安亲自指导的装甲部队表演时,情不自禁地一再说道:“这就是我所希望的东西!这就是我所需要的东西!”
   在亲自接见古德里安后,希特勒更是欣喜若狂,一次单独为古德里安举行的晚宴桌上,古德里安向希特勒大谈未来战争的构想,希特勒的领悟能力使古德里安惊讶不已,为之倾倒。
   穷其一生,尽管古德里安在他的回忆录中不管攻击希特勒的战略方针和指挥艺术,但却没有从人格问题上指责过一句,反而时常偏袒他的这位元首,我想,这也是他对知遇之恩的一种报答吧。
   就这样,由于希特勒的直接干预,古德里安的装甲部队才得以继续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备受希特勒宠爱的装甲部队,却一而再再而三的使他们热心的元首感到泄气。
   譬如,在挺进奥地利的过程中,尽管这个行动过程是以和平方式进行的,有意卖弄新式武器的希特勒却命令,把古德里安的装甲部队作为先锋开路。
   但是,随后的情景是让人尴尬的,那些步行赶来步兵师的士兵们惊奇发现,在500英里长的路途中到处是抛锚的坦克,被元首吹嘘的很厉害的装甲师竟然还没有看到维也纳的山头就抛锚了其中的一半。陆军统帅部的约德尔将军更是指责说:“约有70%的坦克瘫痪在公路上无法动弹。”
   可怜的古德里安先生再次成为嘲笑的对象,任何古德里安不在场的军官派对上,古德里安与他的装甲部队成了最有趣的笑料,他们哈哈大笑道:“古德里安这个傻子,看看他要出丑到何时才肯罢休”。
   1939年9月1日 ,战争爆发了,古德里安暗地里下定决心:演习是为实战做准备的,只有在实战中,新型武器才能得到最有效的发挥! 现在,是我大显身手的时候了。
  
  
   ①摘自《闪击英雄》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及公众号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星虎 ( 黔ICP备05004538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2 18:0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