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虎论坛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宝宝寒

[分享] 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整理扩充 长篇连载)-----万国咸宁天下平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12-5 23:29:59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434
    
    
      
      
      
      
      
     
     
      
   斯大林格勒战役
         ——废墟上的要塞
  
  
   作为后来人,我们当然无法理解元首那匪夷所思的决策;更无法透过他的双眼,环顾并且记录下每一天的细节。可是,A集团军群在高加索登山,第六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废墟中捉耗子,实在有些不好玩了。
   1942年9月28日,元首在柏林体育馆内向12000名军官发表了演讲,他说,“已经没有什么力量能阻止我们占领察里津了……”有意思的是,希特勒从不称察里津为“斯大林格勒”,而是呼其旧名。许多人在听了元首的演讲后一头雾水,想了半天才反应过来,哦…原来这个地名实际上就是指的斯大林格勒。
  
   但是,元首那么聪明的,难道就不知道他的战术出错了吗?以哈尔科夫战役为例,德军与苏军伤亡比例为1:16。也就是说,1名德国士兵能打死16名苏军。而在斯大林格勒,德苏两军的伤亡比例为1:2(据英国学者安东尼·比弗统计)可见,第六集团军在巷战中吃了大亏——德军不是在斯大林格勒会战中失败,而是陷入了泥潭。
   10月份,保卢斯拿出了最大的勇气,又组织了两次大规模进攻,苏军又有6个以上的满员师经伏尔加河进入斯大林格勒。德军逐屋战斗,从地面和地下的废墟中找路前进,但收效甚微。事实上,他们只要再向前平均推进3.5公里就赢了!在战役的最后阶段,苏军在斯大林格勒仅存1000码(914米)的阵地,许多战斗就是在崔可夫指挥部门前进行的,但保卢斯仍无法完全占领斯大林格勒。双方陷入了僵局。而对希特勒来说,斯大林格勒的精神价值已超过了其战略价值,非要攻陷它不可。当新任陆军总参谋长蔡茨勒上将小心地向他指出第6集团军侧翼漫长的顿河防线面临着危险,建议将第六集团军撤到顿河河曲。希特勒严厉地回答说:“德国士兵打到哪里,就要守到哪里!”蔡茨勒再度指出斯大林拥有上百万的预备队,元首就更来劲了,他说,“德国兵一个能打十个!”纵使斯大林拥兵百万,也不足为惧。
  
   现在,经过3个月血腥的战斗至11月初,第六集团军终于缓慢地推进到了伏尔加河岸,并且占领了整座城市的90%,保卢斯明白,再不占领斯大林格勒,俄国可怕的冬天就要降临——里希特霍芬上将(第4航空队总司令)的话就更露骨了,他挖苦说:“此时伏尔加河已经开始封冻,斯大林格勒城内的苏军已经面临严重的补给短缺。如果第六集团军还不能夺取这座城市,那么它们将永远失去机会。”由于保卢斯指挥无能,里希特霍芬越来越不喜欢他了。据说,里希特霍芬曾向总参谋部建议撤换保卢斯,但蔡茨勒上将非常看重保卢斯,故未采纳。
  
   确实, 11月份是占领斯大林格勒最后的机会了…… 因为此时的伏尔加河开始结冰,导致苏军再也不能通过船只运送补给品给城中的守军了。
   封冻这段时间,崔可夫将军也终于坐立不安了,他把这种局面叫做两线作战:“后面是布满浮冰的伏尔加河,前面是虎视眈眈的德国人,窥视着仅存的几块狭长地带。”第62集团军此时尚有5万人,每天只能依赖飞机空投补给品。由于降落伞短缺,苏联人将弹药箱及食物包裹捆绑在飞机的两翼上,当飞行员拉动绳索,包裹便会垂直落下——当然,伏特加是必须要用降落伞伞降的。一名飞行员每晚都要起降12架次,还要面临德国防空火炮的威胁。但是落地的撞击力度却让子弹受损,以至射击的时候经常出现卡壳。由于缺乏伏特加,很多战士便想方设法地寻找替代品——有时甚至是喝下工业酒精,导致了双目失明!对俄国人而言,伏特加是他们生命的全部,他们可以不吃饭、不睡觉,但不能没有伏特加……在庆祝十月革命的那天晚上(11月7日),根本没有得到上级的允许。受命增援第45步兵师的某营,由于营长和副营长都“喝醉了”,竟然 “失踪了整整13个小时……”
  
   不管怎么说,11月11日,德军垂死的挣扎开始了!由于缺乏步兵,已经急疯了的保卢斯甚至下令让坦克手充当步兵,去跟苏联人打巷战。(可见其疯狂),装甲师的指挥官对这种疯狂的浪费行为大为震惊,但是却丝毫无法改变保卢斯的决心。
   11月11日凌晨,东方刚刚露出了鱼肚白,在得到4个工兵营加强后,第71、79、100、295、305和389步兵师组成了新的战斗小组,对仍在抵抗的苏军阵地展开了猛烈的进攻。由于第六集团军已经没什么能量了,这次进攻可算是规模宏大,红色十月工厂和马马耶夫岗仍然是战斗的核心,双方的进攻与防守反复交替着。一名德国军官后来回忆,由于双方距离实在太近,竟出现了一栋房子出现两个司令部的情况—— 一楼是德军某司令部,二楼是苏军司令部……一名苏军团长在战火中坚守着阵地,在指挥所被德军占领后,他通过无线电疯狂呼吁:让喀秋莎直接对准自己的位置开炮,德军最后一次企图攻占城市,整整一天,为争夺每一寸土地、每一块砖石,都进行了异常激烈的战斗。但是,保卢斯没有得到任何决定性的战果,德军仅向前推进了几百米,虽然将残存的苏军切成两半,却再也没有力量去围歼他们了。崔可夫将军后来自嘲说:我们是半只脚踩在伏尔加河上战斗的……这时,双方都精疲力竭。不仅士兵,而且最高指挥官的信心也在急剧低落:保卢斯的眼睛出现无法控制的抽筋,最终伤害了他的左脸;而崔可夫出现湿疹,他的手被绷带完全包扎起来。至此,很少有谁相信,能够活着离开这个令人非常苦恼的地狱了。
  
  
   11月中旬,属于俄罗斯的寒冬终于来了……当大雪纷纷落下,8月那些充满自信的日子只剩下一些奇怪、美好的记忆——所有的德军指挥官都明白,他们再也无力发起类似规模的进攻了。尽管他们占领了超过90%的街区,可是又有什么用呢?他们输了,彻彻底底、完完全全地输了……与去年冬季一样,当德国人的力量源泉最后耗尽的时刻,红军大规模的反击开始了。在勒热夫、在斯大林格勒,数条战线上的15个集团军,几千辆坦克,向着筋疲力尽的德军铺天盖地地压了过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12-5 23:36:42 | 显示全部楼层
  仍然是纪录片上的截图。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德军在11月份的进攻将苏军压在了多么狭小的地域,苏军丢掉了90%的城市,仅存几个街道。但这就足够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马上注册

x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12-5 23:38:21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435
    
    
      
      
      
      
      
     
     
      
   代号“火星”
   ——朱可夫之耻
  
   其实,莫德尔将军是最倒霉的,因为他躺着也中枪。
   照理说,斯大林格勒战役与他固守的勒热夫突出部相距甚远,八竿子也打不着,却被紧密地连在了一起。由于朱可夫的固执,他非要在勒热夫和斯大林格勒两个方向上同时发起主要的战略反攻,“以彻底改变苏联被动挨打的局面”。
  
   因此,苏联大本营开始紧锣密鼓地策划针对这两个目标——中央集团军群,(“火星”行动);B集团军群(“天王星”行动)鉴于斯大林同志一向都是好大喜功的,一想到在1942年冬季可以同时打垮德国两个集团群,他顿时激动万分。经过考虑权衡,斯大林下了“圣旨”:由朱可夫全权指挥前者的反攻,而和他有着同样地位的华西列夫斯基上将指挥后者。
   当然,我们应该感谢苏联后勤部门疯狂的组织能力,他们在1942年夏季近乎疯狂地扩充预备队,已经足够红军同时在两个方向发动战略反攻了!
  
   现在,著名的“天王星”我们先暂且放在一边,单独来看一下那个被苏联官方给刻意抹去了的“火星”。
   在朱可夫这位苏联第一名将眼中,勒热夫突出部永远是他心中的痛;是悬在莫斯科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因此,朱可夫必须要首先粉碎该突出部上的莫德尔第9集团军,进而是整个中央集团军群;最后挥师南下,光复斯摩棱斯克……
   为此,雄心勃勃的朱可夫集中了190万士兵,24000门火炮,3300辆坦克和1100架飞机。几乎动用了加里宁方面军与西方方面军所有兵力,誓要报去年的一箭之仇。
  
   可以说,火星行动的计划包含了“朱可夫式进攻”的所有特点。为了在最大程度上挤压德军,瞬间打垮莫德尔。朱可夫同志可谓处心积虑:他的军队将以绝对的优势在所有方向上同时进攻——通过在勒热夫突出部根部同时从东西两侧发动向心突击。为了尽快取得胜利,朱可夫严令他的方面军司令员在战役之初就必须投入所有的装甲力量,通过 “闪电奇袭”的方式,在德军尚未作出反应之前,将其彻底击败!
  
   但是,朱可夫失算了。事实上,德国情报部门早已密切监视到了苏军的一举一动——原先由金策尔领导的德国情报部门已经垮台(这个不争气的家伙早就该滚蛋了!)。现在的继任者名叫莱茵哈德·格伦中校,是一名能干的军人。他早先是哈尔德的私人副官,通过个人的不懈努力,格伦中校竟把一个原本松散、无所事事的“东线外军处”情报机构变得高效,使之在情报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不仅准确无误地指出了苏军会在斯大林格勒方向转入反攻,而且中央集团军群方面也面临着同样的危险。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22:29:22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436
  
  
  
  
  
  
  
  
  
  
    
    1942年冬季大反攻
      ——“战神”折戟
  
  
   熟悉二战史的人们,往往对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实施的战略反攻耳熟能详,但很少有人了解在勒热夫方向展开的具有相同地位的战役——火星行动。由于占有绝对优势,在“火星行动”之后,朱可夫甚至还拟定了一个“木星行动”,旨在加里宁方面军和西方面军包围勒热夫突出部,消灭莫德尔第9集团军后,沿莫斯科——维亚兹马公路进攻,深入到德中央集团军后方,一举歼灭中央集团军群,光复斯摩棱斯克。
   一时间,把敌人赶回到斯摩棱斯克”!便成为苏军中广为流传的口号。①
  
   可是,“火星”和“木星”是相互依存的,如果“火星”无法成功,“木星”也就失去了所有意义。这两个计划构成了红军冬季大反攻的核心,其规模之宏大使斯大林格勒城下的“天王星”也黯然失色了。
  
   但是,历史总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是那样的容易被篡改…它遗忘了“火星”——因为它失败了,同时它又对“天王星”大肆吹捧——因为它成功了。如果不是美国作者大卫·格兰兹,也许我们一辈子也不知道“火星”的存在。可惜得很,格兰兹上校的书在大陆没有发行。现在,是由我来揭开这层遮羞布得时候了!
  ~~~~~~~~~~~~~~~~~~~~~~~~~~~~~~~~~~~~~~~~~~~~~~~~~~~~~~~~~~~~~~~~~~~~~
  总攻:
   11 月 25 日,局势正如德国情报部门所预料的那样,朱可夫的攻势在中央集团军群的东、西和北翼同时展开,前线战事急剧升温—— 起初,希特勒还不太相信苏军会在勒热夫采取行动,直到在猛烈的炮火砸在中央集团军群头顶上时,元首才默默接受了这一既成事实。
   根据他本人的训令,中央集团军群禁止修建多层防线。因为希特勒主观地认为这样做会影响士兵士气,使他们放弃现有的阵地并向后撤退。
   然而,元首的训令在莫德尔眼中不过是一张废纸罢了,他压根不去理会这种不利于战局的命令,而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将主力摆在阵地后方,仅在一线部署了少量哨兵。这样一来,苏军的“万炮齐发”都落在了无人防守的空地上。在勒热夫突出部东侧,隶属西方方面军的第20、31集团军共计20万官兵,他们在500辆坦克的支援下发动了正面强攻,硬冲德军防线。结果仅仅前进几公里,就被德第27步兵军(合计兵力约4万人)挡住了去路。
   以德军第102步兵师为例,该师独自抵抗苏第31集团军进攻,在3个步兵师、超过100辆坦克的围攻下,该师坚守阵地达3天之久!鉴于德军的抵抗实在顽强,他们不仅能够守住阵地,甚至还多次组织兵力去争夺一些重要据点。类似的情形不断上演,面对德军的坚决抵抗,11月28日,第31集团军的攻势崩溃了……他们损失了超过一半的步兵和大多数坦克,无力再战。
   大卫·格兰兹在他的书中这样写道:“尽管得到了朱可夫和科涅夫的鼓舞,第31集团军还是裹足不前,无法恢复进攻……”集团军司令波列诺夫少将因此被解除职务,永不录用。
  
  (2)
   就在第31集团军裹足不前的同时,由基留欣少将指挥的第20集团军情况要可观多了。他的247步兵师利用德军短暂的慌乱,在50辆坦克的支援下冲过了冰冻的瓦祖扎河,在德军阵地上豁开了一个缺口,并在河的西岸包围了德军筑垒防御的村庄。为了抓住这个战机,大喜过望的科涅夫马上投入了他的第二梯队—— 一个步兵军、一个坦克军和一个由哥萨克骑兵军组成的快速集群。旨在“切断德军的生命线:勒热夫——维亚济马铁路。
  
   科涅夫的想法固然是好的,可是他太低估第9集团军的抵抗意志了。德军利用事先规划好的火力配置,不断杀伤突入进来的苏联步兵,数量稀少的德国坦克则跟随在步兵后面,沉着应战,苏军一路上遭遇新罗棋布的德军据点,受到来自四方八面的火力阻击。一名红军战士后来痛苦地写道:“敌人的兵力配置并不是通常呈“线形”的,而是纵深配置,并且伪装良好……”
   在一年的时间里,莫德尔早已将勒热夫建设为一个坚不可摧的堡垒。这样一来,苏军好不容易攻克一个据点,结果发现前面还有一个……愈是前进,伤亡就愈惊人。由于过早地投入预备队,暴露在荒野里的哥萨克骑兵军更是遭到德国空军无情的屠杀。譬如在罗伯托克东南,一架 Ju88对地攻击机用炸弹和机载加农炮就消灭了5个骑兵中队。 “朱可夫和科涅夫整天连哄带骂,催促他们的部队继续进攻”,士兵们没有任何准备,而且指挥官也不知道如何引导部队进行进攻。他们需要用迫击炮或其它火炮压制德军据点,但是没有人这样做,指挥官们只是催促士兵“前进!前进!再前进”直至自己为敌人的机枪所击倒。原西方方面军参谋长加里宁中将仅仅在日记中抱怨“我军对人力资源的浪费,已经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既被扣上"反苏联"的帽子,获刑25年。
  
   截止11月28日黄昏,苏第20集团军也终于失去了动力,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处境。更糟的是,进入突破口的部队已超出了火炮的支援射程,与裹足不前的第31集团军失去了联系(这正是莫德尔所期盼的)。
   11月29日,莫德尔抓住机会,奋力翻盘。他以预备队第5装甲师和第78突击步兵师为矛头,沿勒热夫——维亚济马铁路南北对进,切断突入苏军的后路(这个局面与去年的“第一次勒热夫战役”几乎一模一样!科涅夫同志,你怎么就不长记性呢……)在极短的时间里,德军便成功封闭了突破口,并击退了所有进攻。基留欣少将不得不放弃原计划,掉头向东突围,经过苦战才返回出发阵地。据事后统计,在激战的五天里,苏第20集团军伤亡3万余人,损失坦克200辆,坦克部队几乎全军覆没。
   至此,西方方面军第一阶段的攻势宣告彻底破产。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22:33:22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437
  
  
  
  
  
  
  
  
  
  
    
    1942年冬季大反攻
      ——“战神”折戟(Ⅱ)
  
   然而,在勒热夫突出部更遥远的左翼,由普尔卡耶夫中将指挥的苏军加里宁方面军的进展就可喜多了。
   普尔卡耶夫原是西南方面军总参谋长,因在基辅战役中的悲观论调与基尔基诺斯失和,被解除了职务,直至1942年8月才重获重用,接替科涅夫出任加里宁方面军司令员一职。连大卫·格兰兹也在他的书中承认,“加里宁方面军下辖第 41 集团军和第 22 集团军在战役的头三天获得了显著进展,似乎已经快要前出至德军防御的深远后方了!”
  
   而莫德尔采取的应对措施是:将所有预备队和坦克部队拆散,以“添油战术”,而不是以一个整体投入战斗。这种看似愚钝的战术后来曾饱受争议。《大德意志步兵师战史》的作者甚至认为,“若不是莫德尔愚蠢指挥,第9集团军早就胜利了……”但是他并不知道,莫德尔将军并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预备队了!在苏军空前规模的攻势下,德军防线并不是一两处被突破,而是处处告急。救兵如救火,如果将预备队作为一个整体投入到某个方向,将坐失战机,也未必能挽救濒临崩溃的战线。再次,德军各参战师每天的伤亡约一个营(据李德·哈特的说法),莫德尔在每个参战师后面配置约3个预备队营。这样,前线哪里被突破就可以及时向那里派出增援,以恢复战线的完整。
  
   以大德意志步兵师为例,该师部署在卢切萨河谷的前沿阵地,掩护着勒热夫城的侧后安全。12月1日,该师阵地终于为苏军的人浪冲锋所压垮,苏第3机械军在德军防线上打出了一个8公里宽、纵深大约15公里的突出部,局势岌岌可危。据《大德意志步兵师战史》记载,当冯·胡伯少将在得知自己一手组建的精锐“掷弹兵团”全军覆没的消息后(仅一人尚存),竟当着师部全体人员的面抱头大哭。
   然而,以冷酷著称的莫德尔上将指挥若定。在确信苏军已达成突破之后,他马上派出预备队在该河谷后方构筑新的防御工事,并及时埋上了反坦克地雷。这种铁血无情的层层阻击战术很快将苏军拖入到濒临疯狂的边缘——表面上看,苏军是在前进,“每天都获得了可喜的进展”。但事实上,德军的防线弹性十足,不断向后弯曲,却不破裂。一旦苏军出现向纵深发展的苗头,莫德尔总是能及时地找出预备队将其遏制住(有时,这些预备人员完全是由马车夫与炊事员组成)。莫德尔上将在一份12月签发的命令足以说明一切:“搜罗每一个能够作战的战士,全部送往卢切萨河谷前线,时间就是生命! ”
   这样,苏军一波一波地发起冲锋,遭受惨重损失后又一波一波地退下去。但是,他们从未达成真正意义上的突破!这样的战斗一直持续了一个多星期,第9集团军后来在总结报告中是这样说的:苏军已经承受了惨重的损失,我们的目的是“流干了他们的血!”
  (2)
  
   毫无疑问,再强大的突击力量也有耗尽的那天。 现在,朱可夫感到最失望的地方是进攻的能量正在迅速衰竭,原本高昂的士气也开始变得低沉。
   有时,为了维持战场士气,苏军指挥官不得不特别留意战场上众多阵亡者的尸体,并把伤员抬走,“以免这种惨象影响到幸存者的士气”。在基留欣少将指挥的第20集团军,有些士兵甚至开枪打伤自己,以自残的方式,避免作战……
  
   但是,“战神”并不是一个轻易言败的人,面对各条战线传来的坏消息,朱可夫以他充满个性的决断作出了回应。他孤注一掷,将最后的战略预备队投入进攻,“企图以泰山压顶之势,继续冲击勒热夫突出部的右翼”,撕开第9集团军的坚硬外壳。并且,科涅夫仍然有可观的预备队——包括第5坦克军的200辆坦克,以及尚未参加战斗的茹拉夫廖夫第29集团军。他可以将其投入到第 20 集团军的正面上。
  
   按照朱可夫的指示, 刚刚杀出重围的基留欣第20集团军回旋矛头,继续推动他的攻势;与此同时,普尔卡耶夫中将的加里宁方面军也因继续猛攻,作为对第 20 、29集团军主要攻势的策应。
   12月11日,“火星”第二轮进攻战拉开了序幕。10点10分,大量20和29 集团军的苏联步兵在剩余坦克的支援下,再次越过冰封的瓦祖扎河,科涅夫和基留欣不顾德军的交叉火力,将新到达的第5坦克军和经过补充的第6坦克军的大约350辆坦克和20000人投入战斗。
  
   大卫·格兰兹在他的书中评价到,“在瓦祖扎河的行动注定是要破产的……”这次进攻组织得是如此仓卒,以致许多新接收的坦克还来不及染上白色的伪装涂料。德军士兵们这时才知道,“狗急了也会跳墙”——苏军在 4 公里宽正面上狂热冲击,冲在最前面的竟是第 20 集团军的几个步兵团!目的是掩护极为珍贵的坦克部队。这种不珍惜有生力量的盲目进攻使苏军再次付出惨重代价。
   在步兵后面,由第5、第6坦克军轮番上阵。但还是无法撼动德军战线,使之后退一步!这种难以理解的现象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不过,说到底,俄国人作战从来都是不在乎伤亡的,这种现象在朱可夫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呈现。一诶进攻受挫,他便失去了理智。“演变成了一种向坚固防线没有理智、近乎疯狂的反复捶击……”
   更何况,在一个4公里宽的狭小地域内集中两个坦克军,简直就是找抽。48小时内,战场上便布满了300辆坦克残骸,“滚滚的狼烟夹杂了被烤熟的肉味直冲云霄”。 死的和没死的伤兵搅和在一起,场面惨不忍睹。
  
   这样的战斗又持续了4天……虽然朱可夫顽固地不去正视现实,但“火星行动“终究变成了一场毁灭性的灾难。至此,连斯大林同志也忍无可忍了。因为在"火星"第20日,德军依然据守着原来的防线,苏军几乎没取得任何进展。此外,朱可夫损失了1847辆坦克!竟超过了“天王星计划”参战坦克的总和!①①
  
   如此惨痛的损失,在整个卫国战争期间也是罕见的。由于苏联公布的资料中很少提到“火星计划”的存在,也就无从谈起其失败的主要原因了。朱可夫在他的回忆录中几乎没有提及此次失败,而且他所说的情况也经过了极大的歪曲。他只提到了 12 月采取行动,甚至连代号也没有说,并将其称为是“掩护天王星计划的一次佯攻”。(拿出比“天王星”更多的部队去佯攻,我真是佩服死他了)
   另一方面,苏联官方为了刻意维护朱可夫“永远不败”的记录,他的失败往往被略而不提。因为对苏联而言,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光辉足以掩盖一切。此时,由华西列夫斯基上将指挥的“天王星行动”已在顿河下游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可惜得很,B集团集群没有第9集团军、更没有莫德尔这样的斗士。所以,保卢斯第6集团军的日子就没有那么好过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22:34:29 | 显示全部楼层
  “勒热夫突出部战役”也被称为勒热夫绞肉机。至今,仍有许多军迷前往勒热夫淘宝,据说能在地下挖出“许多有纪念价值的收藏品”。叶廖缅科后来酸溜溜的评价就用下面的例子说明了著名的“常胜元帅”朱可夫的“指挥艺术”:“应当说,朱可夫的作战艺术就是:必须要有比敌人多5到6倍的兵力,否则,他就不会着手进行战斗,没有人数上的优势,他根本就不会打仗,他如今显赫的地位是用无数鲜血换来的”。(此图为大卫·格兰兹著作的封面,朱可夫巨大的头像下面倒着一名死去的苏联士兵……)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马上注册

x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22:35:18 | 显示全部楼层
  据信,大量使用被缴获的苏军战车是第9集团军取胜的关键。上图是一辆被涂上“铁十字”符号的T-34坦克(隶属大德意志步兵师),下图是一辆被德军缴获并利用的KV-1重型坦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马上注册

x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22:36:1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一年之后,莫德尔再次获得了第二次勒热夫突出部战役的胜利。据维基百科的总结,莫德尔的防御方式奠基于以下的原则:
  ? 确保情报是最新的,根据前线的情况和侦察来制定战术,而不是根据来自后方的命令。
  ? 连续不间断的防线,在战线最前方布置哨兵,主要的兵力摆在后方。
  ? 战术为阻挡敌人的突破。将坦克集群打散成个别的坦克,并用坦克支援步兵作战,,而不是将坦克集合成1个矛头以发起进攻。
  ? 将火力集中使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军将火炮分散使用,这使得战线上任何一点都不能在火力上取得优势。莫德尔将火炮集中在一起,组成一个强大的炮火群来掩护受到威胁的地段,这些大炮由司令部的一名军官统一指挥,他可以集中炮火向正面20公里范围内的任何一点发起轰击。
  ? 多层静态防线。为阻止敌人进犯,希特勒禁止他的部队修建多层防线,他认为这样做就会使士兵放弃现有的防线并向后撤;莫德尔不理会这种不利于战局的命令。
  
   因着这些战术,在1942年到1943年间,莫德尔的防区是东线最稳固的。在火星行动中,红军有近50万人伤亡或被俘。个别苏军战斗单位在行动中损失极其惨重。譬如,第20集团军在开战前拥有士兵114000 人,结果首轮进攻就损失了 58524 人。根据大卫·格兰兹提供的资料,在级别更低的兵团中损失就更高了。第8近卫步兵军第26近卫步兵师在战斗结束后其7000名战斗人员中只有 500 人尚有战斗力,而第148和150步兵旅的4500人在行动结束时分别只有27和110名“战士”了。莫德尔也因此获得了“防御之狮”的美名。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马上注册

x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22:3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谁会相信,身体如此单薄莫德尔竟是东线最大的杀人屠手。格罗斯曼在《勒热夫:东线的基石》一书中回忆了一个有趣的细节:有一次,第9集团军的官兵看电影,电影院的门只开了半扇,管理员要求排着队入场的士兵后退,以便他打开另外半扇门,士兵们齐声回答,“莫德尔告诉我们,不准后退!”最后那半扇门楞是没打开,士兵们从拥挤的入口进场看电影。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马上注册

x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1 23:29:32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438
    
    
    
    
    
    
    
    
      
      1942年冬季大反攻(斯大林格勒战略攻势1942年11月19日 - 1943年2月2日)
        ——代号“天王星”
  
  
  
   关于保卢斯第6集团军能不能在斯大林格勒坚守过冬的问题,元首已经考虑过许多次了,但他依旧固执。值得一提的是,德军此时在南线的跨度是从库尔斯克起,通过斯大林格勒到莫兹多克,全长2000公里以上。而以“B集团集群”兵力和资源,根本就不足以维持如此长的战线。
   特别危险的是,从斯大林格勒沿顿河上溯至沃罗涅日共长560公里,竟毫无掩护。希特勒自己腾不出兵力来填补这个缺口,只得在这一线部署了附庸国的3个集团军:匈牙利第2集团军、意大利第8集团军、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①(伏尔加河下游还有1个罗马尼亚第4集团军)。换句话说,这个侧翼全由非德国人组成的军团防守。这使得战线拉得非常狭长,甚至在某些地段,只有一个野战排来守卫整整1-2公里的战线。(见图)
    
   不消说,附庸国军队是缺乏战斗力的。李德·哈特爵士在他的著作中举例说明了附庸国军队是怎样打仗的:9月,苏军在意大利第8集团军防守的地段上发起了一次试探性进攻,目的是摸清德军虚实。结果,苏军以一个营的兵力吃掉了意大利整整一个师……意大利人人丢下武器,扭头就跑。多亏一位恰好在此处视察的德国将军,他采取紧急措施,调来意大利阿尔卑斯精锐山地师和一支德军分队堵住了缺口。
   这位将军在前线呆了10天,回去后写了一份报告,他认为,“盟军”很难在冬季固守如此长的侧翼,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只有69个营,却守卫着一条170公里长的战线!唯一可行的方案就是撤退。这个报告得到了哈尔德上将的首肯,鉴于敌方防守力量的增强,我军侧翼过长,危险有增无减,哈尔德强烈要求德军暂停进攻。但希特勒根本不听……元首总是用手在地图上扫来扫去——“进攻这里,进攻那里”,含含糊糊,根本无视实际困难。如果可行的话,无疑他会将整个总参谋部也这样一扫而去。(李德·哈特《The other side of the hill》17卷 P195页)
  
   最后,支持这份报告的结果是:哈尔德上将被解除职务(上文已表,不详述);写这份报告的布鲁门特里特将军也被希特勒扫地出门,一脚揣到法国,任西线参谋长。鉴于希特勒一意孤行——谁在他面前谈撤退他总会暴跳如雷,并振振有词地反驳说,去年冬天我们不是一样熬过来了吗?他坚信这次还会再度显灵的,所以他坚持“绝不后退一步”。(与斯大林 “227号”命令有异曲同工之妙!)
  
   而与此同时,在苏联首都莫斯科。斯大林怀着喜悦的目光注视着德军对斯大林格勒的进攻。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他很节省自己的预备队,新组建的及休整补充的师,暂时是不投入战斗的。为了更便于协调作战,9月28日,苏联最高统帅部决定将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易名为顿河方面军,司令员为罗科索夫斯基中将;东南方面军改称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叶廖缅科继续任该方面军司令员,赫鲁晓夫任政治委员。两个方面军直属苏联最高统帅部领导。
   此外,遵照最高统帅部1942年10月22日的决定,在近卫第1集团军的基础上,西南方面军再度重建(而后陆续编有第6、12、21、46、57、62、63、近卫3、近卫8、坦克3、坦克5、空军2、空军17、突击5集团军……)司令员为原苏联副总参谋长尼古拉·瓦杜丁中将。
   这样,为大反攻而特设的3个方面军就全部准备就绪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马上注册

x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及公众号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星虎 ( 黔ICP备05004538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5-2 13:3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