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虎论坛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宝宝寒

[转帖] 正面抗日战场——从“我的家在松花江上”讲起-----关河五十州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6-12 11:35: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战争开始后,驻守南市的区寿年师黄固旅发现了一个兵工厂,里面有大量武器弹药和通讯器材。

  一打听,这个工厂是海军部的。

  蔡廷锴下令:直接接收!

  动员所有后方人员去搬,士兵、警察、平民,只要不是在前方打仗的,都去。

  看上去跟抢差不多。

  因为这是海军的工厂。

  大家可能已经注意到了,我们的兵种配合中一直缺少一个重要的角色——海军。

  整个“一二八”会战,海军就没现过身。

  19路军多次请求驻沪海军予以援助。你打不过,稍微拦一下,日本人也不至于那么猖狂,说来多少援兵就来多少援兵吧。

  可海军说,他们不准备参战。

  你们打你们的,我什么也不想干。

  这时的海军部部长是陈绍宽,也就是《建国大业》里李连杰扮演的那个帅哥。这个人不仅帅,而且牛,还不是一般的牛,连老蒋都得时时陪着小心,哄着骗着呵护着,惟恐陈帅哥一尥蹶子辞职不干。

  他一个人不干倒不要紧,所谓的中央海军可就成空壳海军了。

  因为中央海军,其实就是陈绍宽带来的闽系海军。他们大多是福建人,留过洋,出过国,对英国皇家海军特别崇拜。回来以后,在国人面前也改不了英国绅士的派头,到哪里都操一口倍有面子的伦敦腔,开口闭口都是:兄弟在国外的时候……嗨,说了你们也不懂。

  这帮人打仗倒不一定有多厉害,但说出来的话却句句都能放卫星。海军部(刚开始为海军署)开张后,陈帅哥就给老蒋提了个要求,那就是要给他的海军造航母。老蒋当时听了还没怎么放在心上,回去后找人一算帐,吓了一大跳。

  先别说国内根本没有造航母的技术,就算朝老外买,托了关系,打了折扣,每艘的代价也至少在2000万以上!

  再深究下去,航母所需要的燃料、配件都无法自产,无一不需要进口,每年光维护费用也在千万以上。这不是一座无底洞吗?莫非全国人民都不吃不喝来养它?

  提议确实很好,但暂不能实行,退回。

  陈帅哥一看,怎么着,海军衙门都建起来了,却连艘航母都舍不得给我买?

  那还怎么干法?

  只有跟大家说声sorry了,我要回家。

  老蒋一听就急了,赶紧拉住他,搜肠刮肚说尽了好话,然而帅哥根本就不鸟这一套:不给航母,跪下来求我都白搭。

  真有性格。

  被逼到这一步,一向把言而有信挂在嘴边上的老蒋也只好玩起了忽悠:相信我,5年,只要5年,给你造——

  3艘航母。

  帅哥信了,而且还一本正经地为之忙活开了。

  就在这5年里面,他甚至连停泊航母的基地都准备好了。不是1个,而是4个,完全是一副要赶英超美的架势。

  信誓旦旦的老蒋却根本没把造航母的话当真。

  他倒不是不清楚航母对海军和国防的重要性,而是认为这事根本就办不成。

  既然是穷人,首先要想好的是怎么把肚子填饱,至于买越野吉普,虽然那东西开起来确实很拉风,但也只能躺在床上想想罢了。

  谁当家谁知道。就这副烂家底,我能把工资都给大家发出来,不打白条就算不错了。

  老蒋想得很清楚,诚如陈绍宽所说,不买航母是等死,可是如果真买了航母,那就等于是我自己找死了。

  老蒋不当真,陈帅哥却很认真。他天天数着日子,眼巴巴地等着老蒋把那三艘航母给送来呢。

  结果连只航母毛都没等到。

  不知道是不是老蒋会未卜先知,他答应陈绍宽造航母是海军署成立那年,也就是民国17年的事(1928年),到民国20年(1931年)底,他就辞职下野了。

  说好5年,也没说哪一年造出来。5年没到,人下去了,不算失约。

  可帅哥岂是那么好忽悠的,这下来脾气了。好啊,骗我,不给航母是不是。

  不给航母不打仗。

  (200)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6-12 11:36: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二八”会战打响后,连同样很菜的空军都咬着牙上了。只有海军纹丝不动,甚至跟日本海军成了一对哥俩好,基本上是“你不打我,我不打你”,配合默契得很。

  就在日舰往上海开炮运兵,两边打得你死我活的时候,他们的中国同行却在睡大觉。

  有人弱弱地问一句:海军,你们为什么不去帮点忙?

  不问尚可,一问火气更大:我拿什么打,拿你家擀面杖?!

  没人敢问了。

  这闽系海军说起来虽然已经是中央海军了,却比地方陆军还霸道,基本上是针插不上,水泼不进,连政府都得看其脸色行事,谁也奈何他不得。

  更过分的还在后面。

  野村中将到上海后视察阵地情况,不知道是想尽点地主之谊呢,还是怕他不认路,跟他坐同一辆车,陪同“参观”的竟然是他的中国同行——海军部二把手、次长李世甲!

  这可都是众目睽睽的情况下发生的事。要在陆军,就能以通敌罪枪毙两三回了。

  真是昏了你们的头,泄愤也能泄到抗日将士流血拼命的阵地前面来吗?!

  不抢他,抢谁?

  据说这批兵工厂的武器弹药,车拖人拉的,足足搬了十多天才搬完。

  一支靠船吃饭的兵种,要这么多陆战武器干什么?

  这个答案恐怕只有海军部长本人能提供了。许是他也想用来组建陆战队吧。

  正是有了这批武器,本来枪弹匮乏的19路军才在淞沪战场上一直撑到了最后。

  事后得知兵工厂被19路军给劫了,海军知道了半天不敢吭声。

  一个缩头乌龟,一个民族英雄,就算真有理也没人肯帮你说话。

  后来国民政府讨论国防经费,大家就摆事实讲道理,拿“一二八”会战中的表现说话。空军勇,多拿钱;海军烂,少拿钱。天经地义,谁也没话可讲,至于什么航母计划,暂时就不要再提了。

  所以说人必自助方有天助。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有说道的。

  战局变化的另外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这时的19路军已经拥有了一支重量级的预备队。

  几乎在久留米混成旅团来沪的同时,兵权在握的蒋介石已把原驻南京外围的第87师(张治中兼师长)、88师(俞济时师)和中央教导总队,共计3万多人,作为总预备队尽数调往南翔、昆山附近。

  本来按老蒋和何应钦的意思,还要再从江西调兵到沪助战,但是这个命令遭到了一个人的坚决抵制。

  他就是由原淞沪警备司令转调江西省主席的熊式辉。

  2月5日,何应钦以军政部的名义,致电熊式辉,要求把第9师(蒋鼎文师)从江西调到上海附近,以增强中方纵深实力。

  熊式辉予以断然拒绝,第二天即复电何应钦,要他重新考虑这个决定。

  理由是何部长明显在为难他。

  你们既然让我跟红军作战,那我就得一门一思干好这个活,现在把部队都调走了,让我怎么打?

  谁都知道上海那边缺兵少将,可我的部队也不多呀(“江苏兵力对倭固属不足,江西部队何尝有余?”)。

  因此他说何应钦的这个命令纯属剜肉补疮,最后只能落个两败俱伤的下场。

  何应钦是个有名的好脾气,也没跟他计较。只是在4天后再次电告江西:意见保留,但第9师仍须调出。

  熊式辉没想到隔了这么多天,何应钦还会不依不饶,拿调兵的事来烦他,简直要出离愤怒了:

  就你们会唱高调,就你们爱国,熊某人不爱。干脆,你们把我也调到上海去,另派他人到江西来干这个窝囊差事吧(“辉亦拟请缨抗日赴沪效力,地方之事将请中央另简贤能”)。

  这样的话,也免得你们以后再说我是落后分子了(“今日而言抗日乃最光荣,不敢后人也”)。

  情绪激烈到这个份上,就差甩乌纱帽了,但胳膊扭不过大腿,最后仍然只好剜自己的“肉”,同意蒋鼎文师可从江西抽出(“公既屡电,亦自不容攀辕再留,已令其迅速开拔”)。

  驻杭州的第47师(上官云相师)、河南的第1师(胡宗南师)也都接到了电令,随时准备赴援大上海参战。

  除中央军的三支精锐外,实际上还有一支很少为外人知晓的“隐性”预备队。不过这个我们可以留到后面再讲。

  正是由于形势发生了这么多变化,名义上的日军最高指挥官野村中将在决策时才不得不慎之又慎。

  (201)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6-12 11:39:15 | 显示全部楼层
  他认为,即使加上海军陆战队,久留米混成旅团仍显力量太弱,要想在江湾一线取得突破,非常之难(战役没打响之前玩把突袭还差不多)。而一旦屡攻不下,在缺乏强力后援的情况下,后果会很严重。

  最有胜算的其实还是进攻吴淞要塞,即使暂时难以攻克,也可以等第9师团上来了一起打。

  可是野村越是苦口婆心,这下元就越是一句也听不进去。

  陆军和海军那种根深蒂固的矛盾,使他很自然地产生了一种逆反心理:要么又是在瞎指挥,要么就是怕我抢了你的风头,夺了你的功劳。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过了这个村就没了这个店。还等什么?

  既然给脸不要脸,下元就决定抛开领导闹革命,带着自己的混成旅团直奔成功之路而去。

  归根结底,别人可以没有信心,下元不能没有信心,因为他们是从久留米这个地方出来的。

  久留米位于九州岛北部。南部的熊本,就是那个超级杀人狂的大本营——第6师团(熊本师团)的诞生地。

  九州实在是个穷地方,很穷很穷。

  那个老外日本通小泉八云不知道是不是原来的好日子过腻了,他对九州却情有独钟,甚至提炼出了一个“九州精神”(或曰熊本精神),称“仪节的简单和生活的朴实”,是九州人的美德。

  最后,他还说日本将来的伟大,都要靠这个“九州精神”支撑着,所以大家都要向它学习。

  其实在我看来,这种说法实在不过是小泉先生诗人般的臆想罢了。如果让九州人跟他换着过,人家肯定更愿意放弃“简单仪节”和“朴实生活”

  真正的“九州精神”,说穿了就是不择手段出人头地,或者拿异族的鲜血来满足自己的各种欲望。

  它跟简单和朴实能搭什么界?

  当然了,如果让他们做杀人机器,正合适。

  日人有谚:天下日本兵第一,日本九州兵第一。

  上半句绝属吹牛,后半句还是有些影子的。

  怀着不多杀些人难以对江东父老的心情,久留米混成旅团迅速向蕴藻浜迫近。

  浜是南方对江河湖泊的一种称呼,比较典型的就是那个闻名遐迩的沙家浜,而蕴藻浜则是上海除黄埔江、苏州河之外的第三大河,与京沪铁路(沪宁铁路)、淞沪铁路正好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

  张华浜站距蕴藻浜站仅有1公里,而蕴藻浜站距江湾站8公里,如果能顺利突破江湾,一路南下,到淞沪铁路的起点站只需6.5公里。

  但是等到真正打起来,下元才发现野村确实是个好人。

  至少是个不会说谎的人,因为人家真的一点都没忽悠他。

  久留米混成旅团的对手是防守该区域的19路军第61师(毛维寿师)。

  这个师不强。

  不强的意思是——不是一般的强。

  19路军有三个师,能把它挑出来去拱卫南京都城,当然是有道理的。

  这是19路军的头块牌子,第一主力师,部队里清一色都是广东老兵。有的人跟着部队一路打过来,究竟打了多少仗恐怕连自己都搞不清楚,作战经验那是相当丰富。

  前面的78师(区寿年师)算已经见识过了吧,跟61师还差那么一点。

  与此相对应,久留米混成旅团的运气就不是一般的差了。

  一上岸就遇上了这么强悍的对手,也真够它受的。

  再回头跑吴淞去打炮台?或者等第9师团来帮忙?

  还不得让海军的那帮家伙笑掉大牙,以后还怎么出来混。

  下元终于明白进退维谷、逼上梁山是什么意思了。

  闭着眼睛打吧,打到哪里算哪里。

  蕴藻浜那边,毛维寿师早已修好工事,正等他来呢。

  和19路军官兵大多数为粤籍不同,该师师长毛维寿是江西人。这个人打仗还是有两下子的,否则凭他一个外地人也不能在极重乡情的粤军部队里混得顺风顺水。

  不过他当时正好生病,不得不由所属122旅旅长张炎代替指挥。

  作为一个久经战阵的指挥官,张炎很清楚蕴藻滨的得失对整个战局所起到的份量,因此特地在蕴藻滨北岸放置了一个连(人太多了也挤不下),同时在其后进行了多层设防。

  但在蕴藻滨岸边建工事,与在闸北路口建工事完全是两个概念。

  (202)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6-13 23:26:15 | 显示全部楼层
  河边又湿又潮,由于地面无支撑,你就是在上面再多堆几层沙包,也谈不上有多么牢靠。这也成为河岸工事的一个致命伤。

  2月13日,久留米混成旅团偷渡蕴藻浜。

  就在发起偷渡的前一天,下元向正在在海中航行的第9师团师团长植田谦吉中将发出一份急电。

  在这份给自己人的电报中,他说了一句实话:“上海方面告急!”

  在发出电报后,这位陆军少将就准备在蕴藻浜实现他最后的机会。

  忘了补充一句,下元系陆大23期毕业,跟那个大名鼎鼎的永田铁山是同学。

  如果你认为他是猪头小队长那样的笨蛋,那你自己的智商肯定也高不到哪里去。

  在日本陆军大学,进攻是唯一主课,单个师旅团的进攻更是它的拿手好戏。

  三年里面,只教进攻,不教防守,只教单打,不教配合。

  是个人都能成精了。

  事实上,发动偷袭式进攻正是下元这样的陆大毕业生的专业,或者说是专长。

  下元选择偷渡的时机恰到好处。

  渡河,特别是在敌方部队已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强渡,实际上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

  特别是如果对方倾全力半渡而击,河中间的人一定会死得很难看。

  成功的例子不是没有,只是微乎其微,失败的例子倒不胜枚举。

  但是这天起了大雾,并逐渐弥漫了整个河面。

  中国守军严阵以待的心理多多少少有了一些松懈。好天鬼子都没敢渡,何况这么恶劣的天气?

  而这正是下元所想要的。

  除留下少数部队及归其指挥的海军陆战队据守南岸外,久留米混成旅团精锐尽出,立即登舟强渡。

  强渡的过程中还施放了大量烟幕弹。

  等到北岸守卫部队发现时,已经迟了,错过了最有利的阻击时机。岸边的那个连当时就全部阵亡了。

  毕竟是九州这个鬼地方出来的,这帮鬼子好象子弹打在身上不会透眼一样,一个个亢奋得不行,哇啦哇啦地怪叫着,横着就一路冲杀过来,没有肯轻易退却的(“势如摧山排海,呼声动天地,数里之内,血肉横飞”)。

  短短几个小时之内,纪家桥、姚家湾、钟家宅等几道阵地先后被日军前锋部队突破。前沿部队伤亡殆尽,形势岌岌可危(“势濒危”)。

  眼看江湾也要不保,张炎以代理师长身份亲自督战,整师压上,拼着老命才夺回了钟家宅。

  下午三点,下元鸣金收兵,命令部队暂时停止进攻,就地驻扎于姚家湾。

  从发起强渡到现在,日军一路狂飙,也已到强弩之末,他们急需休整一下。

  作为指挥官的下元本人还是很笃定的。

  他知道强渡蕴藻浜是一个关键。如果照今天这个样子打下去,拿下江湾将是易如反掌。有什么必要像那些刚上阵的小子们一样,急吼吼地往前赶呢?

  明天,只要到了明天,我们将在闸北彻底歼灭支那军,把太阳旗插遍上海华界。

  今天晚上,好好休息。

  如果大家都能这么安心睡觉,当然没事,问题是有人睡不着觉。

  (203)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6-13 23:29:31 | 显示全部楼层
  张炎睡不着觉,全师官兵也都睡不着。

  颓势之下,苦思而无良策,只有采用19路军的看家绝招了:夜袭。

  这是当时中国军队在战力明显弱于对方的情况下,经常使用的一招——乘你不备,咬也要咬死你。

  扭转战局,只在今晚。

  随后成立敢死队,有60个人自愿加入(“慷慨请决死”)。

  我曾经看到过有的描述上,把敢死队说成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是大把撒袁大头起的作用。

  我独不信。

  捧一堆钱在你面前,买你的命,让你立刻去死,你愿意不?

  谁无父母,谁无兄弟,谁无妻儿老小,谁无活着的渴望。蝼蚁尚且贪生,而况人乎?

  但是眼下要想取得胜利,已别无它法。

  只有抵死一拼,才有希望。这是一个无奈的决定,也是一个悲壮的决择。

  敢死队员在出发前全部用炸药枪弹缠满全身,人人视死如归,义无反顾。

  我只能说,他们是一群真正的勇士。

  晚上七点半。

  在夜幕的掩护下,敢死队摸掉岗哨后,分批潜入姚家湾日军营房。

  危险袭来,这帮九州鬼子却还毫无察觉。

  白天打累了,睡得很香是吧,正好收拾你们。

  虽然只有区区60个人,但这是60个猛人。

  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大不了把身上的引线一拉,跟你们这帮龟儿子同归于尽。

  一场暴风雨过后,60勇士无一生还,而且没有一个留下姓名。

  “阿难闻沙罗树林周围十二里之间,虽一毫发之尖,亦无插入之地,然刚强之灵魂,遍及各处”

  ——大般涅槃经

  遭此“飞来横祸”,尚睡眼朦胧的日军着实受了一番惊吓,加上此时19路军里应外合,从外围发动了总攻,更使得他们阵脚大乱。

  久留米旅团顿时炸了窝:自己营里都在到处爆炸,这阵势,十面埋伏啊。赶紧跑吧(“以为大军袭至,遂大溃”)。

  当然是往背后的蕴藻浜方向跑。

  好在岸边留了一手,有小股部队在看守着船只。部队一边抵挡19路军的进攻,一边跳上船往南岸划。

  可你倒是跟对岸的弟兄们打个招呼呀:我们转了一圈又回来了。

  一声招呼也没打。

  其实也能理解,毕竟这是吃了败仗跑的,又不是什么好事,打什么招呼。

  当然也可能是根本没来得及。

  北岸的日军白天打了一天,累得半死,到了晚上就想睡觉。南岸的那群人却不用打仗,精神自然好得很。

  他们没轮到上前线,正在后方郁闷着呢,忽然听到对岸喊杀声一遍,赶紧跑到岸边一看,水面上已经影影绰绰来了一大帮人,正划着船向南岸驶来。

  看不清楚。但八成就是支那人。因为日军虽然喜欢搞偷袭,对于夜袭却并不擅长也不热衷。

  那还等什么,枪炮一齐上,给他们来个半渡而击!

  渡河的日军惨了,糊里糊涂地就被南北岸的“中日联军”前后夹击,包了饺子。

  半江瑟瑟半江红,用来形容这帮倒霉蛋的下场再恰当不过。

  同一天,千呼万唤的第9师团(金泽师团)终于登陆上海。

  本来按预定计划没这么快,是师团长植田在接到下元的急电后,命令所乘船舰加快速度才心急火燎赶过来的。

  这边刚瘫倒在地,那边人就到了,接力配合得倒还算默契,但是已经晚了那么一点。

  在蕴藻浜“意外”遭到重创后,久留米混成旅团已经一蹶不振,想硬也硬不起来了。

  不管野村多么冤枉,既然败了,板子就还得打在他屁股上。

  陆军可不会说它的久留米混成旅团是不听招呼才吃败仗的。责任还在海军,这帮人根本就不会打仗,自己打打不赢,给他部队指挥吧,却把我们给的那一份也搭进去了。

  海军的存在,真是帝国军人的耻辱。

  听说上海那边又败了,军令部像霜打的茄子一样蔫了下去,这回连他们也没了自信:是不是我们海军真的陆战不行?不会吧……

  打仗可不是请客吃饭,参谋本部一点没客气的,连思想工作也不做,就立即宣布走马换将,任命第9师团师团长植田谦吉中将(陆大21期)接替指挥,成为日军的第三任主帅。

  (204)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6-19 11:3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陆大毕业生中,植田谦吉比下元要高上2届,算是他的师兄。此人在军队里向有“陆军长老”之称,劲儿劲儿地,比较会摆谱。他引以为豪的业绩,便是参加过一战,作为随军参谋,到西伯利亚和奥匈联军打过仗。

  这位老兄走马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威风八面地视察了一番阵地。

  当众秀了一把后,他让人分别给19路军和上海市政府送去了“哀的美敦书”(即最后通牒)。

  内容是要求19路军撤出原防线,并且必须离租界边境有40里距离。如果不干,就要乱来了(“不接受该项条件,日军将有自由行动之事实”)。

  植田还“通情达理”地留了两天时间给19路军,以便他们早点“自行撤走”。

  军长蔡廷锴拿着通牒去给总指挥蒋光鼐看,问他怎么答复。

  蒋光鼐都懒得给植田写回信,说就用大炮给这位牛哄哄的陆军中将送个信吧。

  我们19路军可不是吓大的,你尽管放马过来。

  站在植田的角度,能这么鼻孔朝天地讲话,倒也不全是做给对手看的。

  那是相当有点底气(盲目不盲目先不去说它)。

  第9师团(金泽师团)虽不属于一等老牌师团,战史却也很悠久,早在日俄战争时就参加过旅顺口战役。因此,该师团的到来,算是给已陷入困境的沪上日军打了一针强心剂。

  再加上原有的久留米混成旅团和海军陆战队,日军总兵力已达到1万7千人。

  植田认为,这么多人马投入上海战场应该绰绰有余。再说,我在西伯利亚跟德国人都交过手,难道支那军比奥匈军还要厉害?

  事实上,19路军能做到寸步不让也是因为腰杆很硬。

  2月14日,作为总预备队的两师一总队,合编成第5军,张治中(此前为中央陆大,即黄埔军校教育长)任军长,并正式进入上海战场,统归蒋光鼐一体指挥(实际仍由蔡廷锴负总责)。

  如果说19路军是地方军中的老大(老西北军已瓦解,东北军不提也罢),那么第5军则是当时中央军中的绝对王者。

  里面部队的来头都大得吓人。

  两个师的前身是中央警卫师,曾经作为政府的保镖卫队重点培养,此时已成为国内最早的德械师。

  总队虽然只是团级建制,论战斗力却能抵得上一个师。它实际上应该称之为黄埔军校教导队,官兵素质没得说,所用作战武器也大都为德国进口。

  据说后来的60个德械师编组计划(由于“七七事变”突然爆发,实际并未完成),就是以这三支部队作为种子和样板的。

  按照蔡廷锴的部署,中国军队兵分两翼。

  其中,第5军张治中在左翼,在江湾以北(不含江湾)经庙行至吴淞一线作战。

  19路军在右翼,负责江湾(含江湾)至闸北一带的防守。

  2月20日,在自说自话的“哀的美敦书”到期后,植田下令发动进攻。

  新一轮攻守开始了。

  (205)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6-19 11:32:59 | 显示全部楼层
  陆军长老自然来者不善,他是有自己的一套经的,名字就叫“中央突破计划”。

  其实这个作战计划并没什么新意,更谈不上是什么奇招,基本上就是沿着下元跌过大跟斗的那条路继续走下去。

  所谓“中央”,指的就是右翼19路军据守的江湾。与之相应,包括闸北、吴淞就都成了“非中央”,暂时不是“重点照顾”的对象。

  俗话说得好,哪里跌倒的,就要再从哪里爬起来。毕竟师兄弟一场,做大哥的总要帮小弟把失去的面子给捞回来。

  日本人磨刀霍霍,19路军将士也没有闲着,在日本人发通牒的那两天,他们已经起早贪黑地在前线构筑起了坚固防线。

  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植田当然比谁都想赢,而且想快赢,晚了都觉得没意思,可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一连两天,他的金泽师团竟然毫无建树,打起仗来也是雷声大雨点小,根本撼不动中国军队的防线。

  植田这趟到上海不像是来打仗,倒像是来摆阔的。随身带着的家伙可谓浩浩荡荡。

  除了步兵的2个旅团外,另有1个山炮联队,野战重炮兵联队1个大队,攻城重炮兵联队1个中队(可惜没城墙给他们攻),野战高炮队2个(可惜没飞机给他们打),当然最牛的就数独立战车第2中队(中队长重见伊三雄大尉)了。

  因为这个战车中队拥有硬通货——从法国进口的雷诺FT-17轻型坦克和日本自制的89式中型坦克。

  现在日本人再也不想提那个英制维克斯坦克车了。

  闸北成了这种类型战车的滑铁卢。

  19路军越打越来劲,整个就把英国坦克当玩具车在耍了。78师(区寿年师)甚至想出办法,派人从周围农村背来一捆捆稻草,晚上铺在马路上。坦克车开过来,轮子或者引擎很容易就会被这些稻草缠住,马上就动弹不得。事先埋伏好的敢死队乘势把集束手榴弹塞入车内,好好一辆车眼看着就这样报销了。

  到第5军参战的时候,连这个程序也省了。19路军向宋希濂旅借来了重型装备——淞沪战场上让日军闻风丧胆的150毫米迫击炮,一炮过去,当场就能把坦克给炸飞了。

  你也不能怪维克斯差劲,本来就是给警察街头巡逻时壮胆用的,连设计者本人也没想到这可怜的小家伙还得承受野战部队的重炮打击。

  当年日本一共也就从英国进了10辆坦克,在闸北的马路上瘫的瘫掉,炸的炸掉,最后都被当成破铜烂铁派了别的用途——当工事街垒用。

  与维克斯不一样,法制雷诺坦克和日制89式坦克是标准的陆军野战专用坦克车。

  不过,在实际使用当中,法制雷诺的效果并不好,原因不是别的,只是因为它原本就是法国人拿来甩卖的的清仓货。

  世界上第一个造坦克的是英国,接下来就轮到法国了。一战中,除了英国坦克外,战场上最拉风的就是这种法制FT-17雷诺坦克。那会所有坦克里面,只有雷诺首先采用了可以360度旋转的炮塔,坦克手坐在上面,端着挺机枪,突突突地扫上一圈,着实很酷。

  不仅如此,它的重量也很轻,同时代的英国坦克重达28吨,而它只有7顿,轻了足足3倍,这就保证了它的机动性能很好,跑起来飞快,因此受到了当时外界的一致赞誉。

  可是地球是在不停旋转的。隔了十来年后,武器技术已经突发猛进,要再说它有多么了得可就要被人笑话了。

  一战的时候,因为货俏,法国人闭着眼睛一家伙生产了3千多辆,等到战争一结束,他们傻眼了,都不打仗了,谁要买你那么多坦克?又不能帮着耕田织布,跟买回一堆没用的废铁差不太多,而且一战后大家都知道了坦克的厉害,因此会造这玩意儿的越来越多,不止英法这两家,德国、美国、苏联,甚至日本,大家都会。

  怎么办,严重的供大于求啊,家里压着这么多的坦克总不能当饭吃吧,只好用上了生意场上的最后一招——挥泪吐血大甩卖。

  就这样,也只抛掉一半。到二战德国人打进法国时,仓库里还堆着1千5百辆雷诺FT-17呢。

  来淘便宜货的大娘大嫂当中,自然少不了以勤俭著称的日本人的身影。

  但事实证明,再便宜的垃圾也还是垃圾。在淞沪战场上,垃圾雷诺可把日本兵给害苦了。

  (206)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6-19 11:34:47 | 显示全部楼层
  火力强不强先不去说它,关键是臭毛病奇多,平时这里那里出点故障简直是家常便饭,就是上了阵还要耍大牌,开着开着一不高兴就撂挑子不干,躺那儿歇着了。

  毕竟是老爷爷级别了,走两步还要喘三口大气呢,不容易啊。照理说,困了打个瞌睡也可以原谅。问题是这个瞌睡打得着实不是时候,因为不远不近,不早不晚,它歇的地儿往往正好是战场中央!

  你这让跟在后面的一群老少爷们怎么办,进退两难啊,难道也像你一样躺下来歇着?

  要知道19路军虽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重武器,但80毫米迫击炮还是有几门的,手榴弹也不会闲着,炸不了坦克,炸炸坦克后面的“活靶子”还绰绰有余。

  真正对中方阵地起着威胁作用的,实际上是日本人自制的89式坦克。这是他们仿照英国坦克设计制造的第一款主力铁甲战车。

  先看体型和厚度。

  如果把维克斯坦克比做一头牛(铁牛)的话,日制89式坦克就是一只大象。

  我们对照一下数据就知道了:

  维克斯坦克净重为2.5吨,铁甲厚度5.5毫米。

  日制89式坦克净重12.1吨,铁甲厚度17毫米。

  前者是1比6,后者是1比3。

  再看火力配备。

  维克斯坦克的主要武器为圆形炮塔上的两挺机枪。

  日制89式坦克则是真正装备了炮的,它的主要武器是57毫米口径的90式加门火炮,另外仍辅有两挺机枪进行配合。

  对于阵地工事来说,炮的威力往往比枪要大得多,机枪可能打半天没有效果,只要守军把脑袋埋下去,躲着就是了。炮不一样,一个炮弹打过去,就能把整个工事给摧垮。

  显然,闸北的经验已经很难用上了,因为起码你打不穿它的铁甲。

  但是中国军队很快也找到了对付这只大象的办法。

  89式坦克看起来皮糙肉厚,刀枪不入,却不可避免地有它的“阿喀琉斯之踵”。

  你要开坦克或者开炮射击,总要有个了望口吧,这个了望口就是坦克上的观察窗。89式坦克的设计者大概是怕坦克手们看不清目标,在一般的观察窗以外,还特地弄了一个大点的观察窗。

  对于日军坦克手们来说,这个设计还是蛮人性化的,至少看起来比那个小窗子舒服,所以使用率很高。

  但你舒服了,对手也舒服了。事实证明,正是这个大观察窗成了中国神枪手们练枪法的第一标靶!

  见一个打一个,见一双打一双,只是观察一下情况,却连命都没了,这谁还敢再往前开?

  加上江湾一带水塘较多,并不利于机械化部队施展,如此一来,重见伊三雄大尉只好命令暂时把一部分坦克开回家维护保养。

  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这个命令竟会导致多辆89式坦克再也上不了战场,这个我们后面还要讲到。

  总之,植田乘兴而来,结果却是让他相当失望。不管如何努力,19路军的阵地依旧岿然不动。

  (207)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6-19 11:37:4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指挥上,植田也是昏招迭出。

  这位“长老”的指挥部换了一个又一个(从公大纱厂移到复旦大学),可都是在家里面修行,进行遥控指挥,战场的实际情况根本看不到。

  所谓遥控指挥,实际上就是听听汇报,拍拍脑袋,不误人子弟才怪。

  2月21日,飞行员向他汇报:防守江湾的19路军终于撤退了。

  “长老”如释重负,看来支那军是真顶不住了。他立即下令前线日军放下一切思想包袱,全力追击。

  接到电令的是第6旅团(前原旅团),因为阵地前面没占到什么便宜,这时候正在家里生闷气。一听19路军退了,顿时来了劲。

  二话不说,大摇大摆地就准备来接收工事了。

  还没走到跟前,19路军的阵地上忽然枪炮声大作,日军毫无防备,死的死,伤的伤,那个惨。

  旅团长前原宏行少将气坏了。八格牙鲁,空军传的这是什么情报,飞行员是不是支那奸细的干活。

  植田也纳闷了,一查,飞行员倒不是奸细,19路军部队移动也是实情。只不过,缺少了对实情的分析。

  19路军这是在进行换防,人家连撤退的念头都没有过好吧。

  两天了,战局还没有进展。把面子很当一回事的植田脸上也挂不住了,不得不思考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到底是以进攻见长的陆大出来的,这么一捉摸,竟然给他捉摸出味道来了。

  为什么自己进攻会失利?

  因为重蹈了下元师弟的覆辙。

  乍一看, 19路军的火力配备很差,防守的江湾离市区又近,无论从防守力量还是战略位置考虑,把这里作为第一攻击目标似乎都应该是最合适的。

  但其实不然。

  江湾这个地方水塘纵横,地形复杂,对机械化作战而言,是相当不利的。这个地方,管你什么野战炮、攻城炮、平射炮、曲射炮,一炮打过去,很可能就是把水塘的坑炸深一点。退一步说,就算侥幸扔到了守军阵地上,19路军也有的是时间整修工事——日军还得过水塘不是。

  被寄予厚望的坦克车则更是一筹莫展,这里土质疏松,连卡车一不小心都会陷进去,更别说笨重的坦克了。要是遇到前面有水塘挡路,它们更是比步兵还要头大,因为无论雷诺还是89式,都无法做到水陆两用。

  一句话,这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从扬长避短的角度来看,也只有利于扬守军之长,避守军之短。

  19路军巧妙地利用这里水塘川流多的地理优势,在河堤、道路、竹林旁边建造了不少工事,其中甚至不少是以钢筋、水泥制成的暗堡,通过它们来控制道路、桥梁和河口,足可称得上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连平原上耀武扬威的大炮坦克到此都束手无策。

  这里面还有一个故事。

  说是指挥作战的蔡廷锴有一天忽然突发奇想,都说小鬼子矮东洋矮东洋,为什么不在这上面多做点文章呢。

  于是他下令部队将掩体挖深,同时做了几百只小木凳,上面系着绳子,打仗时一人一个,踩在上面向外打。打了一会,不打了,提着绳子,拖着板凳就往后撤。

  日军冲上来,他们马上又来一个反攻。日本兵得躲子弹啊,往旁边一瞅,呵呵,现成的掩体就在这里,都不用自己挖的。

  还等什么,跳下去。

  结果一跳下去就出不来了。

  因为那个掩体比他们高出几个头,根本看不到外面,一时间也爬不出来。

  19路军省事了,只要记得从腰里摸出手榴弹往掩体里扔就OK。

  如是者三,掩体竟成了日军的坟墓。

  故事非常精彩,而且富有中国人特有的智慧和幽默,但我要很煞风景地说一句,它的真实性其实很值得推敲。

  至少在我所能接触到的史料中,从没有看到过有此记载。即使是在蔡廷锴本人对一二八会战的回忆中,也未对此提到过只言片语。倒是金庸的老乡张乐平先生在《三毛从军记》中给过三毛这样的机会:三毛和他所在的部队就是这么耍弄日本兵的。可那毕竟是戏说。

  当然并不是说类似的事情一定没有。就我所知,后来回民支队的马本斋在平原打游击时,确实用过这一招。不过那可不是挖的掩体,而是为了破坏日军交通挖的坑,你还别说,上他当,倒他霉的鬼子还真不是一个两个。

  话说到这里,咱们就先不要拿他们的生理缺陷(如果个矮也算的话)来开玩笑了,单说江湾战场。

  很遗憾,用不着把掩体挖那么深,日军就已经陷在里面,叫苦不迭了。

  (208)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6-25 21:53:20 | 显示全部楼层
  植田的沮丧自不待言。

  枉费我多吃了这么多年的盐,竟然跟着下元这个笨蛋走夜路,真是失策啊。

  他开始另外想招。

  为什么不从左翼第5军防守的庙行着手呢?

  庙行区域地势平坦,一马平川,显然更有利于机械化作战。

  恍然大悟后的植田认为自己的“中央突破理论”没错,错在这个“中央”选错了。

  它不是右边的江湾,而应该是左边的庙行。

  2月22日,具有决战性质的庙行战斗打响了。

  一开始,战局的发展确实是朝着植田的愿望去的。日军充分发挥了其机械化优势,集中炮火攻击,专以摧毁第5军防御工事为乐。天还没亮,就一口气不歇地连续发炮,一两个小时之内炮弹轰出竟有三四千发之多。等到天蒙蒙亮,飞机也能看清目标了,便也来凑份子,进行俯冲轰炸。就这么反复刷过多遍后,等到正式进攻,第5军的前面别说工事,连块泥巴都快被炸熟了。

  炮轰机炸后,步兵开始进攻。同时,炮兵仍然在做配合,但为了不误伤自己的进攻部队,他们调整射距,转而轰击阵地侧后,阻断援军进入。

  这套花活,估计植田在陆大时也不知演练了多少遍,确实十分的熟练。

  上午7时,庙行以南的麦家宅阵地被日军首先突破。

  见此情景,日军随军记者们特激动。

  一连打了两天,战局方面却毫无进展,就算作为指挥官的植田还能强作镇定,这些兄弟可再也受不了了。

  他们跟植田不一样,作为记者,虽然用不着到战场上去送死,可是得赶稿子,采写“振奋民心”“扬我军威”的报道啊!

  植田战无建树,最多就是觉得面子上下不去,他们可得面临被报社老板炒鱿鱼扣奖金的危险。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报社天天来催要胜利消息,可是战场上却没料,这不是要逼人上吊吗?

  到底是玩笔杆子的,最后总算想通了:眼下维护皇军形象比什么都重要,有料要写,没有料制造点料也得写。

  在实用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像“忠勇三肉弹”这样声情并茂的通讯报道便新鲜出炉了。

  说中国部队在庙行阵地前拉了一道铁丝网,大家过不去,怎么办?于是便有三个上等兵主动要求承担爆破任务。

  爆破就爆破吧,这三个小子还正经八百地演了一段感情戏,而且过程罗嗦得很(当然,这也是通常情节铺垫的需要)。

  先是眼泪鼻涕一大把,当众嘱托了后事,然后又把身上剩下的香烟和物品分发给其他人(便宜你们这些孙子了)。

  走到门口,想想不甘心,又喝了几杯断头酒。

  你可能有点想不明白。又不是上刑场,搞这么隆重干什么。中国19路军的那60勇士可是眉头都不皱一下就上去了。

  读到下面你就明白了。

  既然是爆破,把炸药包放在铁丝网前面,拉开导火索,再往后爬(有胆的还可以跑两步),进入安全距离后等着爆炸不就行了。

  可是他们不,三个“英勇”的爆破手认为以上程序比较麻烦,不像演感情戏那么过瘾,干脆就抱着炸药包,高喊着“天皇万岁”的口号直接冲了过去。

  结果铁丝网炸开了,而他们自己也飞上了天。

  记者们用“含泪”的笔调说,这三个“英雄”(或者说三个傻子)体现了大和魂的真谛。

  真实情况是,为了那一小段铁丝网,日军在此之前已经折腾了大半天,又是放烟幕弹,又是用重炮轰击,可就这样,还是冲不过去,人倒是在地上躺了一堆。

  后来调来了工兵,要搞爆破。中国守军来得正好,看这帮爆破手爬过来,一枪一个,予以痛快了结。在这三个死鬼前面,已经有4个被毙,4个受伤,而他们也不是跟铁丝网同归于尽的,而是在跑动过程中被打死的。

  “英雄”们只是运气不错,大概是有一个炸药包正好扔在了铁丝网附近,引起了爆炸而已。

  我就纳闷了。不就是段铁丝网吗,至于弄得这么惊天动地吗,把你们的倭刀抽出来,可着劲砍两下不就得了。

  怎么砍铁丝网,连游击队都会,要不要教教你们先?

  (209)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及公众号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星虎 ( 黔ICP备05004538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5-13 02: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