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慵懒 4 天前 |
---|
签到天数: 99 天 [LV.6]常住居民II
|
第三节 关于近畿地区某地 1
初次见面。我是背筋。本作品——不知道是否能这么称呼,总而言之,非常感谢能够阅读这些文章。
我住在东京,靠撰稿谋生。背筋是我为了这部作品所取的笔名,在本职工作中我使用其他的名字。工作中我主要接触的是超自然类杂志和灵异类杂志,偶尔也负责电台和地方节目的灵异故事的剧本统筹。我做过小出版社的编辑,在这个领域不起眼地干了20年,无奈这个类型实在是小众,最近我靠接美食杂志、赌博杂志等各种类型的活儿才能勉强糊口。
像这样突然开始讲述我自己的经历或许会让许多读者感到困惑。但是包括我自身的情况在内,接下来我要写的内容是帮助理解这部作品的非常重要的信息。此外,在理解这些内容的基础上,希望大家能够提供帮助。这也是我发表这部作品的动机。请大家务必要读到最后。
我的朋友失去了音讯。希望大家能提供相关信息。
事先声明,本作品收录的文章的作者并不是我。也不是我失踪的朋友小泽(Ozawa)。是引用了以他任职的出版社(现在变成了曾经任职过的出版社)所出版的杂志为中心的各种媒介、媒体,将摘录的内容整理成了标题为《关于近畿地区某地》的作品。这部作品中整理的所有文章都与“某地”有关。
“某地”严格来说是“横跨多个地域的某片地方”,正如本作品的标题中所写的那样位于近畿地区。此地横跨多县,并没有统一的称呼。不过,恐怕是个能在地图上一笔圈出的地方。之后也会提到,出于某个理由,我不想告诉各位读者具体地名,文章中出现的“某地”范围内的专有地名全都会用●●●●●来代替。
至今仍未被找到的小泽是在4年前和我认识的,也就是日本受新冠病毒影响的前一年。那是在一次通过SNS相识的恐怖片爱好者们的聚会,也就是所谓的线下交流会上。我本身也是恐怖片的狂热爱好者,因此经常参加这种交流会,顺带着寻找写稿子的灵感。我记得应该是在高圆寺的咖啡店里举办的交流会,只有少数人参加,大家一起交谈恐怖片。当时他和他的女友(据他说几个月之后被她甩了)一起参加了交流会。他的女友比较喜欢恐怖片,而他则是喜欢包含恐怖片在内的电影。不过,好奇心旺盛的他热心倾听着每一位成员关于恐怖片的讨论,而且积极向坐在他旁边的我搭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他亲切而又善于倾听,我也不知不觉地偏离了电影这个主题,开始说起我写作经历中遇到的灵异故事和都市传说。他当时还在读大二,却和快比他大两轮的我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我们度过了非常愉快的一段时间。这次线下交流会后,我和他成为了朋友,偶尔会在SNS上互相说说自己的近况。
大约是在1年前,我从他那里收到了那条私信。
“好久不见!其实我被出版社内定录取了。而且被分配到了编写超自然类杂志的部门……!我认为必须要向您汇报一下这件事。我想久违地问候一下您这位业界的大前辈,要去喝一杯吗?”
几年不见,不知是不是我的错觉,他俨然已经踏上了社会,虽然这只是我们第二次见面,我的内心还是充满了感慨。
我们前往常去的中野的酒馆干杯庆祝,并大致汇报了一下近况。内定录取他的那家公司,恰巧是曾多次委托我撰稿的出版社,发行物以杂志、书籍为中心,算是业界中坚。
“我当时期望的是编辑岗,尤其是文艺类的编辑岗。不过内定之后被分配到的不是我期望的岗位……总之姑且是成为了编辑,我打算先在现在的岗位努努力。”
他被分配到的是MOOK编辑部。可能有读者不太清楚MOOK是什么,MOOK这个名称结合了杂志(MAGAZINE)和书籍(BOOK),也有人把它叫成增刊。像是那种非每月发行的单本结刊娱乐杂志、便利店杂志等都可以算是MOOK。他即将在MOOK编辑部担任专题杂志的编辑工作。
“不过我说到底只是个刚毕业的新人,不可能一开始就把整本杂志丢给我,现阶段我基本只是跟着前辈,干干杂活。”
前些天他公司里的前辈总算给了他机会。
“一般是2、3个月编写1本杂志,不过我还是新人,还要帮前辈做事,于是就让我1年编写出1本来。说起来,您听说过我们出版社发行的月刊xx吗?”
他所说的是业界有名的超自然类专业期刊,发行至今有着20年以上的历史,最早是涉及文娱等领域的摄影周刊xxxx的专栏的衍生刊物。从真实灵异事件的短篇到灵异地点的报告、都市传说、未解决的案件、UFO等等,涉及范围可以说大到毫无主张,但这反倒收到了读者的好评,至今仍有超自然爱好者、恐怖片爱好者是它的狂热粉丝。只不过,受出版业不景气的影响,它于几年前停刊,编辑部也解散了。从那以后它改名增刊xxxx,以MOOK的形式不定期出版,或以便利店杂志的形式改名发行。而我刚出道的时候也曾多次给这本杂志供稿,在停刊后也接到过好几次委托。不过有挺长一段时间没有接到过那边的工作了……总之,他的第一份工作便是编辑下一期增刊xxxx。
虽然没有说出来,但我立刻就明白了他前辈的想法。现如今超自然类专业期刊也不可能大卖,基本只有硬核的粉丝和纯粹出于兴趣的人会买来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好能给新人练练手。据他所说,增刊xxxx没有固定的编辑负责人,到要编写的时候了就由空闲的MOOK编辑部成员轮流负责,显然这是出版社不怎么重视的刊物。
虽然我是这么想的,但对他来说这是他第一本负责的刊物,因此他干劲十足。
“我提议要不要从那种Youtube上经常能看到的灵异地点取材,再穿插一些知名主播的采访……”
他的提议全都被前辈否决了。我大致也能猜到理由……
“采访呀编写新的灵异故事呀这些都需要资金。肯花钱就能收获不错的内容。但前辈说,作为新人最开始需要学会在不花钱的情况下花心思做出好东西来。”
这作为编辑方面的指导者说的话听起来挺正经的,但在我看来其实就是不想批经费。而支持我这个观点的证据就是,近年来发行的增刊xxxx里全都是挪用过去月刊上的报道再东拼西凑一下完成的文章,无论哪一篇都让人有既视感,从我一个外部人员看来明显就是想尽量节省委托撰稿的费用。
“不能花钱的话多半要挪用以前刊登过的文章,但难得给了我机会,我还是想尽自己的努力完善这本杂志。”
让我震惊的是他把包含周刊专栏时期在内每一期都浏览了一遍。数量得有几百,不,得有上千本吧。然而,他好奇心旺盛的天性与对第一份工作的热情使他并没有感受到痛苦。
“我利用远程办公的空余时间,闷在公司的书库里读完了。除了过去的刊物外还有许多采访资料,不过那些都堆在纸箱里没人整理。要确认那部分资料需要花一些时间。总之我想先全都看一遍再确定主题,之后想想怎么围绕那个主题制作特辑。我还是拿到了一点经费,虽然很少,但也够进行新采访和委托撰稿,要是企划方面遇到了困难我打算委托您帮忙。”
而我也对能够见证朋友的第一份工作感到十分喜悦,欣然答应了他。
他再一次联系我是在大约一个月之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