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虎论坛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351|回复: 8

[短篇小说] 兵家秘诀(完全未删减版)-- 天下霸唱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2-18 17:25: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兵家秘诀1



春秋时“鬼谷子”,世称王禅老祖,曾观天地开辟,知万物之造化,见阴阳之终始,有通天彻地之能,兼顾数术学问,古往今来无人能及。

当时诸候纷争,天下不安,正值英雄豪杰建功立业之秋,有孙膑、庞涓、苏秦、张仪四人,先后拜师于鬼谷子门下,求其传授“兵家秘诀”,以平乱世。

鬼谷子告之四个徒弟,兵家秘诀分为“权谋、形势、技巧”三篇,变化无穷,各有所归,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驰或张。然而势不相容,因此不能兼顾,只需精通其中一篇,武能安邦,文可治国。

四个弟子不知三篇兵家秘诀有何分别,都曾请教师尊,愿闻其详。

鬼谷子言道:形势者——善知天时地利人和,以此权衡天下形势,度量各方短长,令其或纵或横,或南或北,或东或西,或反或复,或联合,或对抗,使天下形势握于股掌之中。

权谋者——事生谋,谋生计,计生议,议生说,以此审情定机,图取致胜之道,拥力而避战,交言而弭兵,不战而屈人,阴谋阳谋,方略圆略,揣情摩意,纵横捭阖,无往而不利。

技巧者——“攻杀占守,布阵行军,奇门数术,六韬三略,观象望气、言谈辩论”为技巧。学得此篇,当知兵无定策,策无定形,终能穷通变化,鬼神莫测。

四个弟子听罢,心中各有所想,苏秦出身农家,自幼刻苦好学,胸怀大志,请鬼谷子传授“形势”;张仪乃魏国贵族之后,心机深刻,有为相之材,愿学“权谋”;孙膑、庞涓都想拜为上将军,统兵横行天下,建立盖世奇功,因此想学“技巧”。

鬼谷子察其先后,度权量能,根据四人短长,分别加以传授。

不过兵家秘诀实为四篇,除了“权谋、技巧、形势”之外,尚有“阴阳”一篇,相传其中包含隐形藏体之术,混天移地之法,能呼风唤雨,撒豆为兵,斩草为马,为鬼神所忌,不能泄露于世。

其实兵家秘诀中的阴阳篇,是利用上古三式,从数学的高度抽象模拟了天地万物,演测宇宙间阴阳消长、交替变化的过程,并将其最大限度地用于战争之中,使之产生巨大威力,如果让它流传于世,恐有大乱难定,天下百姓尽受荼毒。

所以鬼谷子将兵家秘诀中的阴阳篇,分别藏匿于“权谋、技巧、形势”三篇之内,传与四个弟子,让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生克循环,使天下不至受制于一人。

从此兵家三大流派出世,彼此在乱世中互为厮杀,表面上看,是权谋克技巧,技巧克形势,形势克权谋。可一旦有人领悟到任意一篇秘诀内的阴阳变化之理,就将生克易位,翦伏群雄,将相持不下的混乱时局归于一统。

庞涓嫉贤妒能,心胸狭窄,与孙膑二虎相争,终于惨死在马陵道,而孙膑则在齐国成就了功名,著书立说,使兵家技巧广为流传;苏秦出山后居赵国相位,提出“合纵抗秦”之说,并兼六国相印,以形势之利压制强秦,一时间威风八面;直至张仪做了秦国大夫,推行权谋之术,远交近攻,使苏秦的合纵坦荡无存,也为秦国最后统一国家奠定了雄厚基础。春秋争霸的历史,终于落下了帷幕,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三大兵家流派的明争暗斗也才刚刚开始。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2-18 17:25:13 | 显示全部楼层
89兵家秘诀2



东汉末年,汉室衰微,豪强并起,有官宦世家公子,沛国谯郡人,姓曹名操字孟德,生而颖悟,倜傥不凡,少年时有机变之材,然而性喜任侠,游荡无度,不修品行学业,众皆谓之难成大器。

某日,一位苍髯老叟漫步街前,恰见曹操鲜衣怒马,驺从如云,拥簇过市。老叟目送而去,惊呼:“真国器也,安天下者必为此人,吾当教之!”当即登门求见曹操之父曹崇,当面说明来意,自称为“通玄真人”,曾于春秋古冢中窥得竹简天书,此乃兵家不传之秘,得者翻手成云,覆手为雨,因于街中视曹操气宇不凡,故此愿倾囊相授。

曹崇见这老叟容貌奇古、谈吐非俗,不敢怠慢,转日就命曹操拜其为师,并嘱之:“自今以往,惟师命是听。”

从此老叟与曹操独处一室,却并不谈经讲史,而是循循善诱,如有弓箭,即以技射教之,如有管铉,即以音律教之,随其所欲,引今证古加以开导,虽然事近嬉戏,而智识渐开,不出数年,已能熟诵群经诸史,又据其禀性授以兵法权谋,操尽测其蕴。

后值世事动荡,天下已乱,各方招募披甲持戈之士,曹操素有野心,自知精熟兵家权谋,足以带甲百万,与天下群雄争锋,急于到军前建功,又恐恩师再将“兵家秘诀”转授他人,成己之敌,便暗图窥得阴阳奥妙之后下毒加害。那老叟看出曹操用心不善,自恨养虎成患,当即翩然离去,从此不知所踪。

曹操悔之无及,但木已成舟,也只好出仕为官,并在镇压黄巾军的过程中崭露头角,迅速从群雄逐鹿的乱世中脱颖而出,逐次歼灭北方各个割据势力,平定了中原,挟天子以令诸侯。建安十三年,曹操占据江陵,统率八十三万人马水陆并进,欲图统一南北,与孙刘联军对峙于赤壁,大战一触即发。

赤壁之战,双方实力悬殊,以孙刘数万联军,难挡百万曹军雷霆之锋,但深谋远虑的曹操却感到处境极其不利,在营中昼夜难安:一来北兵不服南方水土,军中爆发疫情,士卒多有死者;二来马超、韩遂尚在关西,有后患未除;三是刚刚占据的荆州士民听命于曹军,也只是暂时受兵势所迫,而非诚心归服。此数者皆为用兵之大忌,而孙刘联军虽然仅有数万之众,却凭借天险地势扼守,诸葛亮、周瑜之辈,尤为精通兵家形势技巧,擅能以寡敌众,如果曹军不能一战成功,恐怕将会陷入腹背受敌之绝境。

所谓“一着棋错,满盘皆输”。曹操虽然多谋善断,当此局面也不禁束手无策,迟迟不敢挥师南下,眼看盛寒隆冬已近,军中粮草接济不上,兵士已无厮杀之心,形势对曹军更为不利。

且说曹操置身危局,心中焦躁烦恼,食不甘味,一日亲自率众前往江边勘察敌情,忽然大雨骤至,波浪汹涌,水流犹如滚汤一般紧急,江中沉沉浮浮似有两条蛟龙相争,不时有血水涌出,曹操见状甚觉古怪,指之询问究竟。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2-18 17:25:25 | 显示全部楼层
90兵家秘诀3



曹操部下立刻找来知情的当地土人,禀告道:“此非江中之蛟,而是二只巨鼋,那江鼋生来性独,只因窥此处江底洞穴渊深,都欲据此为巢,故而时时相争,数十年来难分上下,每次都是两败俱伤。”

曹操闻言默然不语,他麾下猛将如云,个个都是诛龙斩虎之威力敌万夫之勇,众将见曹操面有愁容,纷纷上前请命道:“丞相勿虑,容我等下水斩此妖孽!”随即搭一艘战船入水,乱箭齐射,江鼋见有敌来袭,竟然不再争斗,同时掉头撞击战船。

曹操窥觑江面良久,蓦地生出一计,兵家权谋之道,讲求审情定机,揣情摩意,不难看出这二鼋为争一穴互相缠斗,不死不休,遇着外敌时又能结阵以求自保,正同孙刘联军一般,古人言:“鹬蚌相争,渔人得利。”如今赤壁之战难操必胜之券,荆州定而未稳,不如暂且收兵,留下荆州为饵,使孙刘两家反目成仇,令其自相残杀消耗实力,待到我军踏平西北,再来扫荡江南,岂不如踏平地一般。

曹操当即决定,要舍去一时之浮名,建立不世之奇功,于是主动露出败象,自行焚烧大营平息疫情,同时收兵北退。

孙刘联军趁势追击,但曹军有虎豹骑精锐断后,实力未受重创,天下由此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蜀吴两方未能识破曹操的诡计,果然因为争夺荆州失和,而曹操却利用这一时机,西征击溃了以马超为首的关中诸军,又消灭了汉中张鲁,对西蜀和东吴构成了战略压制,构筑了整个魏国的基础。

孙权用计夺取荆州,害死了关羽,刘备兴兵讨伐东吴为关羽报仇,结果被火烧连营兵败亏输,病死于白帝城,东吴也元气大伤,一蹶不振,不得不向曹操称臣。

曹操利用兵家权谋之术,彻底驾驭了天下形势,眼看大局已定,不免目空海内,但他还不想废献帝自立,声称:“纵然天命在我,我也只愿意做周文王。”只是没想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当年的老叟已另觅传人司马懿,并授以阴阳权谋之道,此人擅长韬光养晦,在曹操死后屡次进献巨谋奇策,灭蜀平吴,成为了全盘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曹魏江山终于落入了司马氏囊中,从此三分归晋,“兵家秘诀”也暂时在历史大轮回中销声匿迹。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2-18 17:25:38 | 显示全部楼层
91兵家秘诀4



元朝末年,官府统治黑暗腐败,终于大局糜烂,不可收拾。各地百姓不堪残暴压榨,纷纷揭竿而起,群雄相争,尚不知鹿死谁手。

当时有名士施耐庵,生而好学,博古通今,他痛恨元帝残暴,常年游走四方,联络各地义军,谋划抗元大业。

某日,施耐庵被元兵追捕,独自逃入深山,结果迷失道路,环视四周,所见尽是危石奇峰,绝无人迹,心里甚是惶恐,莽莽撞撞地走了半天,途中见有一个少年乞丐饿倒于路边,眼看就要饿死了。

施耐庵心地仁厚,便将身边仅有的半块干粮给他喂下。那乞丐跪地感谢救命之恩,然后与施耐庵二人结伴寻找出山的路径。走到深夜里,发现山林中有座破庙,两人身上又饿又冷,凄惶之际,只好栖身在破庙泥胎中过夜。

施耐庵刚刚睡着,忽听庙里悉悉挲挲有脚步声响起,他以为是元兵追至此地,大气也不敢出,从泥胎缝隙里偷眼观瞧,就见两位赤瞳黄衫客,正在灯烛下对弈,身后各有侍童数人,执意甚恭。

施耐庵担心惹祸上身,不敢露面,继续藏身在泥胎中窥探,却听那两位黄衫客纵论古今得失成败,言辞古意昂然,高谈阔论,无不尽中机宜,再看棋局间往来纵横,似乎暗合兵法,神妙无方,常人难测其奥。

施耐庵大为叹服,知道是遇到了世外高人,连忙从泥胎中爬将出来,拜见那二位黄衫客,恳请收纳为徒,传授兵法古术,用以匡扶天下。

那两个黄衫客见状并不惊讶,当即请施耐庵落座,他们自称其祖辈乃是春秋战国时鬼谷子门下,历代隐居于此山,有许多年不见外人,而今有远客误入山中,也是机缘难得,看来天下大变在即,合该兵家出世定乱,于是取出一捆竹简,告之施耐庵:“此乃兵家秘诀,分为形势、技巧、权谋三篇,内合阴阳术数,蕴涵天地形势变化,暗藏扭转乾坤之机,如能领悟其中一篇奥妙,当有九五之尊。”

施耐庵忙说:“我一介布衣,从不敢有非份之想,只求能够辅佐贤明圣主,推翻元人暴政,以解天下苍生倒悬之苦。”

那两个黄衫客闻言怪笑了几声,当场将竹简尽数相授,施耐庵再次拜倒叩谢,随后在灯下翻阅兵家秘诀,越看越是入迷,浑然忘却了身外之事。

蓦地里一阵山风将庙门推开,顿时寒意袭人,施耐庵周身打了个寒颤,等他抬起头来,却不见了那些人的踪影,此时天色破晓,晨雾中只见一群长臂苍猿,正自穿林越涧而去,为首两头巨猿都是赤瞳黄背,空山沉寂,猿声转瞬间已在数里之外了。

施耐庵心中惊疑不定,站在破庙中茫然若失,还没回过神来,忽然脑后被人狠狠打了一记闷棍,当即昏倒在地,等醒来之后,发现脑袋上满是鲜血,兵家秘诀不翼而飞,而那个躲在泥胎中的少年乞丐,也早已不知所踪。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2-18 17:25:48 | 显示全部楼层
92兵家秘诀5



施耐庵心知是那乞丐恩将仇报,趁己不备,盗走了竹简兵书,未成想世间竟有如此狼子野心之辈,不由得追悔莫及,却也无可奈何。好在施耐庵已将“兵家秘诀”尽数记在脑中,当下匆匆忙忙离了荒山野岭,后来他怀抱宏远,投奔到农民起义军张士诚帐下,充为军中幕僚,谋划了许多攻城夺地的奇计妙策。却因张士诚居功自傲,独断专行,亲信佞臣,疏远忠良,施耐庵几次谏劝,张士诚都不予采纳,于是愤然离开平江,此后心灰意冷,浪迹江湖,许多年后他才知道,当初自己在深山里搭救的少年乞丐,正是大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

原来濠州有个出身贫苦的朱元璋,幼时名为朱重八,靠给大户人家放猪放牛为生。元顺帝四年淮北蝗灾,赤地千里,百姓易子而食。十六岁的朱元璋孤苦无依,成了一个流落乡野的乞丐。

有一次朱元璋饿倒于深山,被救后不思报答,反而恩将仇报盗走了“兵家秘诀”,以为从此就能当上皇帝,可竹简上面字迹古朴,难以辨识,就揣在怀中,回到市上请人解读,不过文意深奥,朱元嶂大字认不了几个,又哪里读得明白,留下来即不当吃也不当穿,还不如换几个钱饱餐一顿,但他想到如今天下动荡,正值英雄豪杰建功立业之秋,大丈夫岂可不动一念,这“兵家秘诀”迟早会有用武之地,于是藏带在身,秘不示人。

此后朱元璋到黄觉寺出家当了和尚,每日带上木鱼、瓦钵,到处游方化缘,终于找机会投奔义军,并以战功连续升迁,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势力,他听闻刘基刘伯温,有文经武纬之材,就想请其出山,共谋大业,为了表示诚意,不惜以部分“兵家秘诀”相授。

刘伯温深感其德,从此充为军师,追随左右,屡次献出奇谋良策,使义军取襄阳,收滁州,平芜湖,克太平,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长江两岸,诛灭张士诚、陈友谅,然后挥师北上,直取大都,将元顺帝逐回漠北,终于建立了不世之功。

朱元璋出身草莽,空以徒手夺取天下,从一介放牛童当上了开国的太祖皇帝,自然对那些用兵如神精通谋略的开国元勋深为忌惮,惟恐朝中有人起兵造反,所以刘伯温虽以大功,止封伯爵。但最使朱元璋感到不安的,还是当年救他的那位恩公,他十分后悔当初行凶时做贼心虚,手底下有些发软,致使留下了隐患。

朱元璋担心竹简兵书落入别人手中,早已将竹简付之一炬,可一想到世间还有某个人掌握着兵家秘诀,便寝食难安,但他并不知道施耐庵的身份姓名,时隔多年,也无法再按当年的形貌缉拿此人,于是暗中颁下密旨,命各地严加搜捕兵家秘诀的传人。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2-18 17:25:58 | 显示全部楼层
93兵家秘诀6



却说施耐庵浪迹天涯,多年隐居不出,因感时政衰败,作《江湖豪客传》寄托心意。不料此书被洪武皇帝看到,惹得龙颜大怒,认定是宣讲谋逆做乱之道,就勒令地方官员,将施耐庵问罪下狱。

施耐庵的门生罗贯中,早年间有志图王,也曾投奔张士诚及刘福通参加起义军,但未遇明主,都没能得到重用,只得遁隐江南,以撰写戏曲平话为生。在施耐庵下狱后,罗贯中求到刘伯温府上,望他念在旧日相识的份上设法相救。刘伯温当即上书请命,又劝施耐庵在狱中将《江湖豪客传》改为《忠义水浒传》,在八十回本之后另加四十回,专讲以宋江为首的草莽豪杰受了招安,报效朝庭,为国尽忠,才使得施耐庵免于一死。

施耐庵此时已经知道了朱元璋的身份,料想那洪武皇帝为人阴狠,又惯于猜忌,不愿像唐太宗一般与功臣同始同终,就算那些开过元勋们想要激流勇退,恐怕也难得善终,今后朝廷中必然还有一场血腥浩劫,但大局已定,他身为一介草民,终无回天之力,只把“兵家秘诀”转授给罗贯中,嘱咐他妥善收藏,万误失落,时移则事易,事易则备变,随后郁郁而终。

不出施耐庵所料,洪武皇帝果然开始大肆杀戮功臣,前后有四万多文臣武将遇害,军中为之一空,更不允许“兵家秘诀”留在世间。罗贯中暗恨朱元璋残暴狠毒,立誓让“兵家秘诀”流传后世,但朝庭上法度森严,明写兵书无异于自寻死路,况且也没有书商胆敢出版印制。

罗贯中心生一计,穷其毕生精力,将神妙无比的“兵家秘诀”分解开来,以明朝开国战例为素材,全部写入《三国志通俗演义》,全书借用三国时期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为背景,起自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书中褒刘贬曹,寄托了罗贯中师徒对仁君的向往,以及对奸雄的切齿痛恨。

这部暗藏“兵家密诀”的《三国志通俗演义》,终于在嘉靖元年刊印出版,自此脍炙人口,广为传播,改编成评书戏曲的段落不计其数,却一直没有任何人察觉到被罗贯中隐匿在书中的“军事密码”,也正是由于这篇密码的存在,彻底颠覆了大明王朝的江山社稷。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2-18 17:26:08 | 显示全部楼层
94兵家秘诀7



转眼间时移物换,到了明朝末年,已是朝纲败坏,各地流寇蜂起,冲州撞府,势如席卷,内忧外患接踵而来。

清太祖努尔哈赤起兵攻明,八旗铁甲横扫辽东,消息传到北京,举国愤慨。大厦将倾的危难难关头,天启皇帝授袁崇焕山海监军之职,筑宁远城,凭借壁垒坚固和红夷大炮,重挫八旗精锐。

袁崇焕认为八旗骠悍,来去如风,十分善于野战,但攻城战术有限,北骑尤惧大炮轰击,一遇坚城重炮便无可奈何,所以明军应当凭借火器,守而后战,坚壁固垒,避锐击惰,相机堵剿,可为取胜之道。他采用这一战术,先后取得了两次宁远大捷,预计数年之内即可收复辽东。

但这时候袁崇焕受到朝中奸党弹劾,不得不称病请辞,他回到北京叩见皇帝谢恩,心中不免感慨万千。返乡前无意获悉了一个惊天动地的大秘密,相传古时有兵家秘诀,神鬼不测其机,幽冥难穷其幻,罗贯中临终前留下一部手书原稿,比坊间刊印书籍,多出了一个关于汉代“传国玉玺”的古怪谜语,原来真正的兵家秘诀,都被他用暗语写在《三国演义》的字里行间。后汉三国时期,各路诸侯讨伐董卓时,率先攻入洛阳城的孙坚,在井中得一宫女之尸身上有一红色盒子,匣中之物正是传国玺。之後孙坚之子孙策将玉玺献与袁术以借兵马。孙策用此玺从袁术处换来三千兵将,从而奠定了孙吴霸业之基。袁术称帝失败後,玉玺归属曹操。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中,凡是涉及传国玉玺的段落,都与他生前留下的谜语有关,谜语的答案即是解读“兵家秘诀”的方法。此时关外女真与闯贼都在暗中寻找这份手稿。

袁崇焕急忙写表上疏,禀告皇帝,女真八旗虽然狡猾悍勇,却不懂兵法中的诡变之道,所以明军扬长避短,凭坚城大炮可以稳中求胜,倒也不足为患。但坊间流传“ 话本三分”,详细描写了三国前后一百多年间的战争,这些具体的战役和战斗——“或是陈师百万,正面决战;或是小股设伏,暗中偷袭;或披坚执锐,冲锋陷阵;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或坚壁清野,以役待劳;或一鼓作气,连续作战;或水淹、或火烧;或寡不敌众,以少胜多;或先胜后败、或反败为胜;有将计就计,于中取事;有乍降投顺,内外夹击;有嫉斩谋士,也有七擒七纵、恩威并施;有空城退敌,有气杀统帅”。其中所藏之兵机权谋,何止千变万化,其手稿中更可能暗埋春秋战国时传下的“兵家秘诀”,若为关外女真所窥,实乃与虎添翼,恐怕终将成为我大明心腹之患,恳请圣上明察严防。

此时朝政紊乱,奸党横行,袁崇焕的奏折并未受到重视,几番明争暗夺之后,罗贯中的手稿终于落入盛京,随即被范文程破解了其中的秘密。皇太极正愁统兵的旗主贝勒们不懂汉学兵法,他知道昔日太祖皇帝在大明总兵李成梁府中为奴之时,就常读“三分”,后来在行军布阵中获益匪浅,但也仅得皮毛而已,今得体用之道,何愁大明不灭?当即命范文程将《三国演义》译成满文,更作详细分解,用做兵书,皇太极终于得其所助,使用反间计,让崇祯自毁长城,除掉辽东督师袁崇焕,扫平了八旗入关的最大阻碍。

此后满清铁骑入关,定鼎燕京,八旗席卷南北,削藩平叛,出兵西北,收复台湾,抗击沙俄,功业泽被后世,历史潮流浩浩汤汤,转眼间又是风云变幻,世事几度起落浮沉,然而关于“兵家秘诀”的传奇,却连清宫最机密的档案里都没有留下任何记载,它仍旧默默无声地沉睡在《三国演义》之中,等待着那个将要改变时代的伟人把它唤醒。直到许多年后,湖南长沙师范学院来了一个年轻人,此人容貌伟岸,身具龙凤之姿天日之表,他在岳麓书院发现了一部旧书……



(这个故事是我去年给中央10套探索发现节目写的一个大纲,出版实体书和交给电视台的时候,最后一句都被删除掉了,原因不解释)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2-25 00:58:31 | 显示全部楼层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部三国定江山。呵呵,不错啊!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3-1 11:28:17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一下。。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及公众号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星虎 ( 黔ICP备05004538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2 23: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