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虎论坛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4068|回复: 535

环地中海古文明——美索篇(图文版)----有_的_人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2-14 10:53: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神秘的地中海
  
   地中海(Mediterranean Sea),位于亚,非,欧三大洲之间,东西长约4000公里,南北宽约1800公里,面积约250多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的陆间海。
  
  图1: 地中海全貌.



   这么一个个头挺大的陆间海,风光不错,生态却不咋地:“只有很少的一些贝壳和鱼”,既没有像尼斯湖有让人卯着劲想一窥芳容的水怪(真假暂且不论),也没有太平洋百慕大三角的魔鬼海域,怎么看也跟“神秘”两字沾不上边。
  
   地中海的“神秘”并不是其本身有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未解之谜,而是因为环地中海地区是西方标准下的人类文明的发源地,而这些出现或早或晚的文明无一例外都已经失落。
  
   因为失落的文明而神秘,这才是地中海真正的神秘。
  
  图2: 我们所要讲述的故事就发生在这片广阔的区域.(环地中海地区)



  文明的领跑者
  
   环地中海地区孕育出的文明可不是掰掰手指头,再加脚指头就能数的清的,但这些文明并不是同时起步,有个先来后到,既有主又有次。
  
   在这些文明中,率先起跑的就是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在西方标准下,美索文明绝对能称的上NO.1。
  
  似曾相识的“美索不达米亚”
  
   对大多数人来说,美索不达米亚只是个似曾相识的名字。
  
   我们的中学历史课本里曾经提到过美索不达米亚这个名词,不过对大多数人来说,应付完考试,这一名词就该选择性遗忘了,因为它不像美女帅哥,实在缺乏长期的吸引力,被人从脑壳中抹去也就不足为奇了。
  
   如果要说起“两河流域”(甭惦记长江、黄河,不是一档子事),恐怕有印象的人会多一点,其实“美索不达米亚”和“两河流域”指的就是同一地区同一档子事.只是在这片土地曾发生过的事已被黄沙封存,曾“战斗”过的民族至今仍健在的也已屈指可数。“失落”,或许是对美索不达米亚最贴切的注解。
  
   但不管时空多么转变,世界怎么改变,总有三个疑问始终萦绕在人们心头:我们是谁?我们从哪来?我们要去向哪里?
  
   人类孜孜不倦的寻求着这三个问题的答案,但迄今为止,我们知道的依然很少,
  
   获取或部分获取这三个问题的答案正是我们此行的最终目的,虽然非常渺茫,甚至会是徒劳,但我们依然选择尝试。
  
   出发,目标——美索不达米亚!
  
  图3: 这是一张卫星图片,图中红色椭圆所示区域就是“传说中”的美索不达米亚。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2-15 10:41:02 | 显示全部楼层
  美索不达米亚含义
  
  美索不达米亚(Mesopotamia)在希腊语里的意思是“两河之间的地区” (Meso=之间,potam=河流,ia=地区),这两条河又分别指的是底格里斯河(Tigris)和幼发拉底河(Euphrates),它是古希腊地理学家斯特拉波(Strabo,公元前64/63~公元24年)首先使用的一个地理概念 。
  
  斯特拉波把两河流域以巴格达(Baghdad)为界,一分为二,北部称为“美索不达米亚”。古罗马作家加伊乌斯•普林尼•塞坤杜斯(Gaius Plinius Secundus 公元23~79年,常被称为老普林尼或大普林尼 Plinius)更新了“美索不达米亚”一词,用以指代整个两河流域。
  
  图4: 斯特拉波肖像


图5: 写下了传世名著《博物志》(Naturalis Historia)的大普林尼


  此后的人们大都跟了老普林尼的风,把整个两河流域称作美索不达米亚,所以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又被叫做两河文明。
  
  美索不达米亚大体以今天的希特—萨马拉(Hit-Samarra)为界一分为二,北部高地部分称为亚述(Assyria),南部低地称为巴比伦尼亚(Babylonia)。巴比伦尼亚还可以以尼普尔 (Nippur《圣经》中的以力城,今努法尔Nuffar)为界再一分为二,北部为阿卡德(Akkad),南部为苏美尔(Sumer)。
  
  图6: 这张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列出了史前美索地区部分重要的城市,这些城市曾经是我们这个星球的骄傲,不过现在都已成为了废墟。


  美索不达米亚位于北纬30度线以北,低地海拔仅为45.7米,跟北京的平均海拔差不多,东北部为札格罗斯山脉(Zagros MTS.),西南部为阿拉伯高原(Arab Plateau属荒漠地带),南部濒临波斯湾(Persian Gulf),为冲积平原,湖泊沼泽特多。
  
  图7: 美索不达米亚以东的札格罗斯山脉。



图8: 气候干旱的阿拉伯高原。


这个美索不达米亚大体就位于现今被山姆大叔做了老大的伊拉克(Iraq)。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2-17 10:3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图9: 波斯湾风光。



  美索不达米亚的文化
  
  公元前11000年的美索不达米亚,环境虽然说不上恶劣,但绝对跟“好”字沾不上边,除了水利资源比较OK之外,其他的很难摆上台面,但就是这么个资源环境比21世纪的今天好不到哪去的蛮荒之地,却诞生了人类的第一个文明,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虽说这会美索不达米亚选手第一个冲了出去,但也仅仅是反应时间比其他选手快了一点而已,并没有获得多么大的优势,非洲和部分欧洲选手紧随其后,东、南亚选手也不甘落后,旋即出发,看来美索不达米亚要想获得优胜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跑,任重而道远那。
  
  那么这段路美索不达米亚选手跑了多久呢?呵呵,5000年!而最后向文明的冲刺阶段,又花了2000年。
  
  这头五千年,住在美索不达米亚山底下的早期居民不断要求进步,陆续发明了农业(独立驯化了小麦、豌豆、橄榄)和养殖业(独立驯化了山羊、绵羊),工具的使用也得到广泛普及.
  
  从公元前6000年到公元前4000年,这冲刺的两千年, 美索不达米亚发生了一系列寻常和不寻常的事.
  
  先说寻常之事,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生产资料的改进,公元前6000年, 美索不达米亚进入了第一个文化时期——哈苏那文化时期( Hassuna Culture 约公元前6000年~前5200年).
  
  图10: 彩绘陶碗
   哈苏那时期,约公元前5500年
   哈苏那
   陶土烧制,彩绘
   Dm. 24.900 cm
   伊拉克巴格达国家博物馆


  也就在这一时期,要求进步的古代美索人碰到了一个大问题,强劲的物质基础使得早期美索居民人口不断膨胀,原居住地已经不能满足要求,没办法,部分美索居民只能另谋出路,动迁搬家.
  
  可往哪搬合适呢? 美索不达米亚就那么大地方,条件最好的就是现在的居住地,往哪都得开荒,可生存的压力实在太大,不搬,很大可能就是个死,搬,起码有了活的希望,为了这点渺茫的希望,部分早期居民搬迁到了荒凉的美索南部,也就是巴比伦尼亚地区.
  
  也就是在巴比伦尼亚, 美索不达米亚选手开始了向文明的最后冲刺阶段,陆续又发展起了萨麦拉文化(Samarran Culture 约公元前5500年~4800年)和哈拉夫文化(Halaf Culture 约公元前5500年~前4500年).
  
  图11: 陶罐残部
   萨麦拉时期,约公元前5000年
   哈苏那
   陶土烧制,彩绘
   Dm. 8.700 cm(罐口)
   伊拉克巴格达国家博物馆
  藏品号: IM50235


  
  图12: 女性陶土雕像
   哈拉夫时期,约公元前5000年
   恰加尔巴扎尔(Chagar Bazar叙利亚东北部)
   陶土烧制(半熟)
   M.E.L. Mallowan
   H. 8.000 cm; W.5.080 cm
   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
  藏品号: ME 125381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2-20 15:0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图13-15: 彩绘陶碗和陶盘
   哈拉夫时期,约公元前5500~前5000年
   阿尔帕契亚(Arpachiyah叙利亚北部)
   M.E.L. Mallowan
   H. 5.000 cm(碗); W.15.700 cm(碗)
   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
   藏品号: ME 127530 (碗);ME 127585 (盘)







图16: 绘有玫瑰花纹饰的陶器残片
   哈拉夫时期,约公元前6千纪
   布拉克 (Tell Brak 叙利亚东北部)
   陶土烧制,彩绘
   3.960 ×5.210 cm
   Colt Archaeological Institute Inc., 1988 (1988.323.6)
   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2-21 11: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发生着,眼看着美索当地土著欧倍德人就要发起最后一击、进入文明指日可待时,不寻常之事发生了。
  
  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欧倍德人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建立了埃利都/欧倍德一期文化(约公元前5300年~前4800年),一期完了当然有二期(哈吉• 穆罕默德/欧倍德二期 Hadji Muhammad/ Ubaid Period,约公元前4800年~前4500年),(三期),四期(Classic Ubaid Period 约前4500年~前4000年)。
  
  图17: 彩绘陶罐
   北方欧倍德早期
   高拉 (Tepe Gawra伊拉克)
   陶土烧制,彩绘
   H.23.000 cm; Dm. 20.000 cm
   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与人类学博物馆
   藏品号: 38-13-758(G7-379)



  
  图18: 彩绘陶碗
   欧倍德晚期(欧倍德四期)
   乌尔 (伊拉克)
   第八次发掘,1929-1930
   陶土烧制,彩绘
   H.4.500 cm; Dm. 25.000 cm
   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与人类学博物馆
   藏品号: 31-17-289(U. 15397)



 
  图19: 彩绘浅陶碗
   欧倍德时期,约公元前6~前5千纪
   埃利都 (伊拉克南部)
   欧倍德公墓, 134号墓
   陶土烧制,彩绘
   H.5.080 cm
   Theodore M. Davis ,1949 (49.133.3)
   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图20: 女性人体小雕像
   欧倍德晚期(欧倍德四期)
   乌尔 (伊拉克)
   第八次发掘,1929-1930
   陶土烧制
   H.16.500 cm; W. 5.600 cm
   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与人类学博物馆
   藏品号: 31-16-733(U. 15385)



  
  
  图21: 欧倍德时期房屋结构


  
  
  好不容易熬过四期基础建设,忙活了好几千年,欧倍德人却毫无征兆的突然玩完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群不知来历的外乡人。
  
  这群神秘的外乡人就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文明的苏美尔人。
  
  虽说我们现在能在百生兄的带领下来上这么一次时空穿越之旅,但毕竟这个最早的文明不是我们发现的,下面我们有请百生兄讲一讲苏美尔文明的发现史,而这段历史又从一个古城的考古开始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2-22 10: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乌尔考古
  
  乌尔( Ur 现代名称为阿勒-穆卡亚Tell Al-Muqayyar ),虽然在美索的历史上不是最重要的城市(相对来说乌鲁克,尼普尔的名气要大一些),但它的来头也不小,传说中的希伯来人的祖宗亚伯拉罕的户口就在乌尔,《旧约》上就有对乌尔的书面记载。
    
  当时的乌尔位于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注入波斯湾的入海口,曾经是一个重要的港口,后来因为幼发拉底河(现位于乌尔约10km处)改道,乌尔不在是河畔城市。现乌尔的遗址位于伊拉克的内地,巴格达以南纳西里耶附近,幼发拉底河的南部。它的地理位置是北纬30° 95'和东经46° 5'。
    
  最早对乌尔进行考察的是意大利人彼特罗•代拉•瓦勒 (Pietro della Valle),他在1625年发表了亲临两河流域的游记。那时的旅行家的旅行可不像我们现代人出行,挎个相机跑哪个地方拍个照,再听听导游背背词就算完事了,他们的旅行主要是考察而不是游览,瓦勒不但找到了乌尔并且把在乌尔丘(沥青土墩)上发现的楔形文字铭文砖带回了欧洲。
    
  瓦勒虽然发现了乌尔,不过他并没有意识到他发现的就是传说中的乌尔,没有更进一步,在那溜了一圈挖了点砖头就走了。这也不能怪他,那时候没人认识楔形文字,所以没把他的发现跟《旧约》联系起来,自然也就没什么反响。
    
  到了公元1854年,英国驻巴士拉港的领事级官员J•E•泰勒再次对乌尔丘展开考察,他的成绩还算不错,发现了一座苏美尔时期的大金字塔神塔的遗迹,并从他发掘出的铭文考证出他挖的那个土墩就是世界上最早城市之一的乌尔。但到此泰勒对土墩表面的考察也就完了,后面的考古没他什么事。
    
  在20世纪之前的考古严格说并不能算做考古,一些疑似考古学家的目的只为找到文物好卖钱,研不研究跟他们没关系,说白了,这些人跟盗墓的没啥区别,只不过盗墓是暗着干,而这些人是明着来,东一榔头,西一锹,挖到哪算哪,见着有金有银就两眼放光,见到破罐破盆就当是空气,结果就是博物馆和私人收藏家手里多了一些文物,而古墓和遗迹,遗址被挖的一团糟,失去了研究的价值。
    
  还有一些考古学家因为缺乏技术,考古的成果也不是很大。不得不说乌尔的运气实在是不错,在考古技术不成熟的年代没有遭受掠夺性的发掘,虽然在地下埋的时间稍微长了点,但到了20世纪终于能在条件,技术相对成熟的时候重见了天日。
    
  公元1922年,大英博物馆和宾夕法尼亚大学资助对乌尔进行发掘,英国人查尔斯•伦纳德•伍利(Charles Leonard Woolley 1880~1960)被任命为负责人。
    
  图22: 意气风发的伍利(右一)


  
  
  这次考古的目的并不在于获取文物,而是要运用在二十世纪早期发展的考古学原则去进行发掘。这些新技术包括地层学的应用,即是根据古代文物被埋藏的土层来确定这些文物的年代;以及分区标绘测定法,即在发掘遗址时以纵横线条形成格栅来覆盖全部遗址,这样就可以使每一个被发现文物的位置都能精确地标绘在图纸上。
    
    对伍利来说这次考古也有特别的意义,当年他曾是一名神学院的学生,曾想继承他老爸的事业做一名神职人员,所以他对宗教有相当的了解(专业的嘛),当他看到有关于的早先乌尔的报道就立马联想到《旧约》中曾经提到的亚伯拉罕的出生地——“迦勒底人的乌尔”,并把这次考古视做是给《圣经》注入新活力的机会。
    
    伍利虽然是个考古新手,但他的态度很端正,知道自己在干嘛:“我们的目标是去获得历史,而不是要去找回各种混杂一堆的珍品用来充实博物馆的陈列架。”
  
    所以伍利打算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开挖,因为乌尔在公元前6世纪是新巴比伦王国的一部分,所以为确定尼布甲尼撒二世加建了围墙的神庙院落的界限,伍利下令按他推测的路线的开挖两条壕沟。不过刚开始挖到的除了泥土还是泥土,伍利不死心,号召工人们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继续往深了挖,这下子算了找着门了,用伍利自己的话来说:“刹那间一些历史文物就开始展现了”。
    
    这次挖出的东西很丰富,有用粘土和石头做成的罐子、铜制工具和念珠,有些念珠是用黄金制作的;另一些则用被称为光玉髓或肉红玉髓的红色宝石和深蓝色的天青石(青金石)所制成。这些东西古时的美索可是相当昂贵的,因为都是进口货,光玉髓要从印度河河谷进口,而青金石则要从伊朗东部进口。
  
  图23: 乌尔王陵出土的带盖石罐,怎么看怎么像个蟋蟀罐。
   早王朝时期, 约公元前2600~前2400年
   乌尔(伊拉克南部)
   Dm. 11.000 cm(边缘)
   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
   藏品号: ME 121696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2-23 10:29:4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了这些东西的性质和分布,伍利做出了一个正确的推测,他开挖的地方是一块墓地。既然是墓地那就继续挖,这是一般人通常的反应,可伍利却猛喊一声:“STOP!”下令暂停挖掘。
    
  图24: 乌尔遗址航拍图。
  1. 公共墓地 (Cemetery site) 2.乌尔那姆和舒尔吉宫殿 (E-Hur-sag) 3.高级女祭司住宅(幽居地) ( Gig-par-ku) 4.神庙和国库 (E-nun-mah) 5.南纳庭院 (Court of Nannar) 6.金字形神塔 (Ziggurat) 7.海港庙 (Harbour Temple) 8.围墙 (Town Wall) 9.远征屋 (Expedition House)【 《 乌尔的发掘. 第二卷. 乌尔王陵 》(Ur Excavations Volume.Ⅱ. The Royal Cemetery ) C. L. Woolley , london , 1934 】


  图25: 乌尔遗址平面图


  下达停止挖掘的命令并不是因为伍利的脑子坏了不想继续考古,而这正是他的过人之处,因为暂停不是随随便便喊的,是有原因的,就是这个“STOP”为伍利带来了永久的荣誉。
    
  伍利之所以会嚎那么一嗓子,是因为他做出墓地的判定之后猛的想起了亨利•谢里曼(Heinrich Schliemann)对特洛伊的考古,其实最主要的也就两点,一是工人的素质问题,二是工人的专业技能问题。
    
  在早期开挖的时候,伍利就发现工人有偷窃行为,偷文物跟在超市偷点生活用品的性质可不一样,经济价值不说,这些文物的考古学价值就无法估量,工人们的素质又不能一下子提高,所以伍利采取了暂停的办法,尽量把损失降低到最小。
    
  工人们偷的最多的就是贵重金属,偷到后按重量直接卖给了当地的金匠,伍利为了追回这些失物想了一招绝的,他在周六发薪水那天当众宣布,每挖出一条金项链就给一大笔现金奖励,这下子可让那些工人郁闷的不行,有的连薪水都没拿就跑到了金匠那边赎东西去了,因为伍利给的报酬是金匠的3倍,没人跟钱过不去,上交了不但能落个好名声,说不定以后还能评个劳模什么的,又有实实在在的利益。所以到了第二天,伍利的面前就堆满了金项链,由此失物大部分被追回。
   
  解决完盗窃问题,伍利着手解决第二个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工人和考古学家的技术和经验问题。大大小小的各类补习班办了无数,基本都是围绕考古展开的,有时候也对工人们进行“思想再教育”,毕竟提高素质是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
    
  补习班的时间是按照我们一般专业的大本标准来的,学制四年,在这四年里工人们不用干活,光学习就成,薪水还照发,所以伍利的喊停一下子就让考古工作停止了4年。
    
  四年过后,工人们完成学业,顺利毕业,在这4年中,工人们受到了细致入微的发掘技术培训。学会了使用小型手工工具、刷子,甚至还有牙医使用的凿子。伍利当然也没闲着,除了做代课老师之外,他还耐心的编构了乌尔历史的大纲。
  
  图26: C•L•伍利爵士正轻轻的擦掉一尊从乌尔出土的还愿小雕像上的泥土。他以同样的耐心和异乎寻常的灵巧挽救了许多文物,其中有的严重腐烂,一碰就碎,只能用蜡裹上后再拿起来。



  
  
  图27: 有关杜尔萨格神(Hendursag)的还愿小雕像,也就是上图伍利手里的那个。
   约公元前1800~前1600年
   乌尔(伊拉克南部)
   H. 37.000 cm
   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
   藏品号: ME 122933



  
  伍利的制定出的乌尔时间表大致是:公元前5500年左右,乌尔已成为幼发拉底河河岸上史前时期人民的聚居地。公元前4000年,乌尔被建造成为被现代学者称为苏美尔人的城市之一。之后乌尔经历了诸如苏美尔、巴比伦、亚述等的统治,直到公元前400年,幼发拉底河改道,乌尔最终被遗弃了。
    
  经过四年的准备,伍利考古队伍的技术和作风都有了很大改善,成为了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1926~27考古纪从而正式拉开了序幕。
  
  考古工作恢复后很快就发现墓地包括了不同时期的两片独立的坟场。
    
  上面的那片墓地的使用时间约为公元前2350年~前2150年的阿卡德时代。而下面的那片墓地的使用时间要比上面的早好几个世纪,大约在苏美尔早王朝的晚期。
    
  调查发现,早期(苏美尔早王朝的晚期)的墓地分为两种形式的坟墓:简单的长方形井穴和具有比较复杂的穹隆顶砖的石墓室。伍利认为,前者是普通平民的墓穴,而后者则是君主和贵族的坟墓。
  
  图28: 乌尔王陵平面图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2-24 11:26:40 | 显示全部楼层
  普通坟墓里面陈设属于简约型,尸体的姿势仿佛在沉睡,寒碜一点的就裹个席子,稍微上点档次的,尸体外面加个木质或土质的棺材,要不就是个芦苇编筐,陪葬品也有,就是不多也不高档,无非就是一些珠宝首饰和个人用品,基本都是地摊货。棺材外面还放了一些食物和饮料作为祭品,至于是不是代表苏美尔人的来世说就不得而知了。
  
  从1927年到1931年,伍利和他的工人们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无谓精神,总共挖到了1850个坟,其中的16座被归入王墓。
  
  虽然坟墓主人的身份有高低,墓的档次也有差距,但伍利同志并不嫌贫爱富,对大大小小的坟头一视同仁,该怎么整就怎么整,它把所有的坟都细致的用皮尺和罗盘标绘了出来。
    
  但一视同仁指的是态度,对那些大坟伍利还是抱有很大希望的,不过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盗墓工作者下手可比他早的多,除了给他留了个安慰奖——几片金叶子之外,其他能走的都带走了,不能带走的也都被毁坏了,在开挖的第一座王墓里,盗墓的还把能断定自己所处时代的东西留给了伍利—— 一把出自13世纪阿拉伯工匠的精美匕首。
  
  盗墓工作者虽然能耐大,但毕竟干的是见不能光的工作,不能光明正大的来个地毯式搜索,所以难免会有漏网之鱼。经过1926~27考古季的失落,在新的一季,伍利的考古撞了大运,他终于发现了一座保存相对完整的王墓。
    
  这个王墓的开挖是以发现一长串的尸体开始的,其实也不能说是尸体,马王堆出土的辛追老太太那才叫尸体,伍利他们挖出来的是骨架,通俗点来说就是骷髅,只不过这些骨架保存的相对比较完整,基本没缺胳膊少腿,并且这些骨架排满了两间相邻的墓室。
    
  其中一间墓室主人是一具女尸,从代表她身份的印章考证出她的名字——王后普阿比(Pu-abi 印章上刻了她的名字),另外一间墓室则躺着一具男尸——无名,周围并没有能代表他身份的东西,学者们猜测他可能就是国王,也就是普阿比的老公。
  
  图29: 普阿比墓(PG 800号墓)平面图


  
  墓室里面的状况还不是那么惊世骇俗,墓室外面就不一样了,在通往墓室的整条道路都堆满了被杀死后殉葬的卫兵,侍从和动物的尸体,还有一些精美的殉葬物品。
   
  在疑似普阿比老公的墓里,伍利又经历了一次从满怀希望到失望的过程,盗墓工作者又一次先下了手,墓室里除了无名的骨架外,没发现其他任何尸体和珍宝,除了盗墓的看不上眼而没带走的一个赌盘和一只银制的和现今伊拉克南部沼泽地区的阿拉伯人所用的船只一模一样的船模外再没有见着他们物品。
    
  说来也挺有意思,这些盗墓工作者的本职工作是专业挖墓的,挖墓的跟盗墓的可是两个概念,前者从事的丧葬事业,干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工种,属于正当职业。话说回来,盗墓工作者还得感谢一下这些丧葬从业人员,没他们就没坟墓,人都海葬,水葬或是天葬了,连墓都没了,盗墓的还上哪盗去?所以必须得感谢,还得是发自肺腑的感谢。
    
  这些挖墓本来好好的在给普阿比挖墓,一不留神挖到了无名的墓(据推测普阿比比他老公死的晚),由于禁不起巨额财富的诱惑,一冲动就把无名的墓给盗了,虽说盗墓这行当他们是第一次接触,是新手,可下手一点也不含糊,该拿的不该的拿的全都带走,因为盗墓的跟墓主人同处一个时代,所以赌盘和船模这种很常见的东西对他们一点意义没有,说不定地摊上就有的卖,所以没带走就很正常了,洗劫完之后盗墓工作者用一个木箱(可能是装有普阿比衣服的箱子)盖住了盗洞,大摇大摆的回家分赃去了。
  
  图30: 盗墓工作者一心只想收集有内在价值的物品,对“无名”墓中这个嵌入试游戏盘睬都不睬。此盘由贝壳、骨头、青金石和红色石灰石构成。有许多凹面用来贮藏游戏用品。显然这是一种赛跑游戏,古时候从地中海到印度都很流行。
   约公元前2600~前2400年
   乌尔(伊拉克南部)
   H. 2.400 cm; W. 11.000 cm; L. 30.100 cm
   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
   藏品号: ME 120834



  
  普阿比的墓则要幸运的多,历经好几千年,躲过了一批又一批的盗墓者,终于迎来的它真正的发现者——伍利。
    
  普阿比被安葬在无名的隔壁,她交叉双手安详的躺在木头棺材里,一头一尾各有一位“照料”她死后生活的侍女,而在墓室上方发现的一枚青金石的印章上刻了她的名字“普阿比”和头衔“宁”(王后的意思),以显示她尊贵的身份。
  
  图31: 刻有普阿比名字(“Pu-abi nin”)的印章
   约公元前2600~前2400年
   乌尔(伊拉克南部)
   伍利爵士
   H. 4.900 cm; Dm. 2.600 cm
   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
   藏品号: ME 120834


  
  虽然普阿比的头饰和首饰跟墓中其他女性所戴的饰物风格类似,但档次明显要高很多。身披一件有贵重金属和珠宝装饰的斗篷,其他个人饰物还包括巨大的金耳环,一把纯金的梳子,青金石和金制的发夹,动物形状的护身符和10个金戒指。
  
  图32: 普阿比一个随从的头骨和首饰遗迹,PG 800号墓


  
  图33: 王后普阿比的珠子“斗篷”乌尔王陵的普阿比墓中出土(PG 800号墓)。
   50多串由黄金、青金石和红玉髓制成的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珠子围成一圈覆盖在普阿比的脖子和腰之间。她的腰部还有一条由10串横向排列的珠子和其下面悬挂的金环组成的腰带。
   早王朝晚期,约公元前2550~前2400年
   乌尔(伊拉克南部)
   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与人类学博物馆。
   藏品号: B16694 B16726 B16783等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2-27 12:2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其中最吸引人也是最能代表普阿比王后身份的是她的头饰:它包括一圈圈的金带以及带子上面有金环和金叶子构成的三层环饰。而这件头饰实在太大,以至于只能戴在假发上。
  
  图34: 普阿比的头饰,乌尔王陵的普阿比墓中出土(PG 800号墓)
   早王朝晚期,约公元前2550~前2400年
   乌尔(伊拉克南部)
   金片,青金石,红玉髓
   H. 36.000 cm (梳子)
   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与人类学博物馆
   藏品号: B16693,B16992, B17709, B17710, B17711, B17711a, B17712

  
  图35: 乌尔王陵出土的饰品
  35-a: 发圈
   早王朝三期
   乌尔(伊拉克南部)
   第五次发掘 1926-27
   黄金
   H. 0.800 cm; Dm. 2.800 cm; Weight. 12.000 g
   H. 0.700 cm; Dm. 2.800 cm; Weight. 12.000 g
   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与人类学博物馆
   藏品号: B16832A/B (U.8209)

  
  35-b: 发箍
   早王朝三期
   乌尔(伊拉克南部)
   第七次发掘 1928-29
   1237号墓,41号死者
   黄金
   L. 31.600 cm; W. 1.000 cm
   L. 24.500 cm; W. 10.00 cm
   L. 23.200 cm; W. 1.000 cm
   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与人类学博物馆
   藏品号: 30-12-742.1-3(U.12420a)

 
  
  35-c: “狗项圈”或紧围在脖子上的项链
   早王朝三期
   乌尔(伊拉克南部)
   第七次发掘 1928-29
   1237号墓,71号死者
   黄金,青金石
   L. 23.500 cm; W. 3.300 cm; H. 0.500 cm
   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与人类学博物馆
   藏品号: 30-12-660 (U.12426)

  
  
  35-d: 珠子袖饰
   早王朝三期
   乌尔(伊拉克南部)
   第七次发掘 1928-29
   1237号墓,9号死者
   黄金,青金石,红玉髓
   L. 12.000 cm; W. 6.000 cm; Dm. 0.500 cm
   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与人类学博物馆
   藏品号: 30-12-731(U.12423k)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2-28 10:39:56 | 显示全部楼层
  35-e: 珠子项链
   早王朝三期
   乌尔(伊拉克南部)
   第八次发掘 1929-30
   1846号墓
   黄金,玛瑙,红玉髓
   L. 50.000 cm; W. 1.500 cm
   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与人类学博物馆
   藏品号: 30-17-67(U.15312)

 
  35-f: 项链
   早王朝三期
   乌尔(伊拉克南部)
   第七次发掘 1928-29
   1237号墓, 71号死者
   黄金,青金石,玛瑙
   L. 116.400 cm
   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与人类学博物馆
   藏品号: 30-17-686(U.12426c)



  35-g: 金花头饰
   早王朝三期
   乌尔(伊拉克南部)
   第七次发掘 1928-29
   1237号墓, 16号死者
   黄金,青金石
   H. 2.500 cm; Dm. 5.000 cm
   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与人类学博物馆
   藏品号: 30-17-718(U.12366k)

  
  
  35-h: 金花头饰
   早王朝三期
   乌尔(伊拉克南部)
   第七次发掘 1928-29
   1237号墓, 11号死者
   黄金,青金石,沥青
   H. 1.000 cm; Dm. 4.700 cm
   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与人类学博物馆
   藏品号: 30-17-677(U.12398d)

  
  
  35-i: 金指环
   早王朝三期
   乌尔(伊拉克南部)
   第七次发掘 1928-29
   黄金,
   H. 1.900 cm; Dm. 1.900 cm
   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与人类学博物馆
   藏品号: 30-12-554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及公众号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星虎 ( 黔ICP备05004538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5 14:0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