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虎论坛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7395|回复: 565

[转帖] 草鞋军团----关河五十州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9-25 14:49: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川军的历史,要从熊克武讲起。
    姓名中的“武”字,无意中透露出的,是一个古老民族无比焦躁的情绪:它曾经以文明著称,但在弱肉强食的冷酷现实下,也不得不走上以武自强的道路。
  辛丑条约签定后,民间出现了一幅著名漫画,画上豺狼虎豹全扑了过来,偌大的东方国度眼看将被撕扯到四分五裂。
  就连最保守的人都意识到,不改变不行了。变革大潮汹涌而至,很快就将包括熊克武在内的无数年轻人卷入其中。
  熊家曾经寄望于熊克武的,是子承父业,做一个老老实实本本分分的中医,但熊克武显然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
  医人不如医国,谈文不如论武,只有投笔从戎,用外国先进的军事技术来武装自己,才能抵御入侵。
  方向已经定位,年轻人需要的是一个东渡日本学习军事的机会。
  中日两国最早都是以欧美为师,只是两个学生在成绩上的差距越来越大,到了甲午战争,曾经不显眼的日本竟然后来居上,一举反超了曾经很辉煌的中国同学。
  伤你最深的人也许就是那个最有本事的人,中国人非常想知道的是,这个东瀛小国究竟有着什么样的成功秘诀。
  当国家再次遭遇重大挫折,这一感受尤其强烈。签定辛丑条约是1901年的事,第二年,即1902年,绵延千年的科举制度便被予以废除,随之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选派留日学生。
  日本至此正式替代欧美,成为中国海外取经的第一标杆。
  和现在一样,当时留学日本也有公费自费两种方式。公费当然是好,可问题是设有门槛,非得在国内就是优等生不可,熊克武达不到这个标准,所以留给他的只有第二种可能。
  自费拼的是钱,如果以此划线,经济状况一般的熊家就只好干瞪眼了。幸亏熊克武的叔父经商有道,每年都能赚取数百两银子,足够供给侄子学费。
  1903年冬天,熊克武启程赴日。
  樯帆已经扬起,带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美好理想,但令人始料不及的是,它的轨迹却在中途发生了变化。
  熊克武要学的是武,但按照中国政府规定,只有公费生才能被保送进入日本官办军校,也就是广为人知的振武学校,与此同时,自费生则像垃圾一样被扔了出去。
  想学不给机会,回国又不甘心,这滋味别提多让人憋屈了,早在熊克武到达日本之前,就发生了自费生包围和冲击中国驻日使馆事件。
  熊克武的运气还不错,当他来到日本时,已经有了新的选择,那就是加入日本私立军校——东斌学堂。不过在留日学生特别是自费生中,已经悄然形成了一股愤怒和失望的情绪,而矛头所向,赫然正是当初将他们送出国的那些拖着“马尾辫”的高官。
  事实表明,当时的中国政府选定日本为留学目的地,是完全打错了算盘,因为盯住这批留学生的,还有在国内尚无立足之地的革命党人。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9-25 14:5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革命思潮很快在留日学生中得以蔓延,大家都变得不安分起来。某日,熊克武听到了一个令他激动不已的消息:革命党领袖孙中山到了东京。
  太好了。熊克武到处打听,找到了孙中山的临时住所。
  1905年7月25日,这是熊克武永远难以忘记的一天。这一天,他见到了自己的偶像。
  孙中山一见面就问他:“熊君在此学什么?”
  得知熊克武在学习军事,孙中山又问:“为什么要学习军事,你认为学来有什么用?”
  答案几乎脱口而出:“当然是为了富国强兵。”
  这是标准答案。很多留日学生尽管在潜意识里早已离经叛道,但他们能用来答题的还是出国前记住的ABC。
  得换换名堂了,要不然革命党到东京来干什么?
  孙中山斩钉截铁地说:“熊君错了!”
  这位未来的国父侃侃而谈:“当前国势如此微弱,并非仅仅因为军事不如列强,不如的地方可多了去,那么根子到底出在哪里呢,就在于清廷腐败。”
  “试想,有这样一个无能政府在那里,它会用你吗?退一步说,就算它会用你,也来不及了——等你好不容易学成回国,国家已经亡了。”
  对熊克武来说,这绝非空洞飘渺的大道理,而是触目可及的残酷现实:从先前国内政府对待他们这些自费生的态度来看,一腔热血换来的极可能是报国无门。
  曾经的踌躇满志,变成了眼前的一片茫然,我们的前途到底在哪里?
  孙中山把自己的答案告诉了他,那实际上是革命党的基本纲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有一种独特的体验,叫作醍醐灌顶。就在这一刻,它属于熊克武。
  此后的一切均顺理成章。1905年8月19日,熊克武加入了同盟会。履行完宣誓仪式,孙中山把他带到隔壁:“祝贺你,自今天起,你就不是清人了。”
  加入同盟会的川籍留日学生共有数十人,其中熊克武还参与了同盟会总部的机要工作,在他所要掌握的联络暗号中,被清晰地打上了民族革命的印记——
  问:你是哪里人?答:汉人。
  问:持何物?答:中国物。
  问:做何事?答:天下事。
  一把火刚刚点起,迎面却浇来一盆冷水。
  革命党人口诛笔伐的“腐败清廷”可不是木头,东京的热闹景象引来的是惶恐和吃惊:我们要培养的是接班人,可不是掘墓人。
  赶快动用外交牌,让作为东道主的日本人好好管管。
  此时日俄战争刚刚结束,日本要拓展自己在东三省的利益,就不能置中方的要求于不顾。1905年11月,日本文部省颁布新规则,其中一条,就是不论你进入公立还是私立学校,一律都得由驻日公使出具担保。
  (2)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9-25 14:52:41 | 显示全部楼层
  留给自费生学军事的唯一一条路也被堵死了。这些新规则毫不意外地引起了强烈反弹,在同盟会的领导下,东京的中国留学生举行了罢课抗议,一部分人决定直接罢课回国,其中最有名的是“鉴湖女侠”秋瑾,熊克武也名列其中。
  这些回国的留学生,大部分都是自费生。原因不言自明,公费生有担保有前途,“又吃纣王口粮,又说纣王无道”的人虽有,但总比不上自费生多。
  熊克武们回国,可不是要坐家里歇着,有的是要兴办学堂,比如秋瑾,有的是要发展武装,比如熊克武,而他们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发动起义,政府即将为自己的连续失策付出代价。
  同盟会总部认为,长江流域是军事上的必争之地,四川因位居长江上游,要第一个拿下来。
  四川起义的任务就此落到了川籍的熊克武等人身上。
  革命党人都是由学堂里读书的白面书生演化而来,要发动起义,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必须寻找同盟者,这些同盟者要天不怕地不怕,敢造反能造反。恰好巴蜀盆地最不缺的就是此类好汉,这就是哥老会,当地称为袍哥。
  早年的黑社会可不比如今,只知道为了收取保护费或一己私怨砍砍杀杀,人家除了吃饱饭外,还有政治上的理想追求,比如袍哥就是如此。这个秘密组织创立于明末清初,其宗旨是“反清复明”,两百多年过去,甚至连他们自己对辫子旗袍之类都已习以为常,但却从未放弃当初的誓愿。
  革命党要“驱逐鞑虏”,袍哥要“反清复明”,大家在这一点上结成了同志。在熊克武回国之前,袍哥中的舵把子佘英已受到革命党的格外关注。
  舵把子相当于黑社会大哥。佘英高大魁梧,义气盖云,在袍哥会党中拥有极大号召力,更为难得的是,他还忧国忧民,对私下流传的“禁书”《革命军》和《警世钟》一见倾心,曾在群众中广为宣讲。据说当他在市井演讲时,“听者如堵”,没有不为之感动的。
  经川籍同盟会员相邀,佘英赴日本拜谒孙中山,并加入了同盟会。熊克武在确定起义地点时,考虑泸州是佘英的家乡,袍哥力量又很强,遂将那里定为四川的首义之地。
  要攻打泸州,光靠本地袍哥当然还不够,必须从外地增调会党,但这样无疑会带来一个问题——一座小城,一下子轰隆隆地涌进来这么多不速之客,官府的神经再迟钝,也免不了被触动。
  佘英是泸州当地人,他找到了办法。
  泸州有端午节赛龙舟的风俗,节日期间,到处人山人海,周围赶来看热闹的外地人多了去,几千人填进来不算什么。
  这个办法不错,缺点是时间太紧,端午节转眼就要到了,武器和人员来不及准备。
  顺着日历再往后面翻,大家都把视线聚焦在一个新的时间点上:1907年11月14日,农历十月初九。
  (3)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9-25 14:54:22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天是慈禧太后的寿辰,和其它地方一样,泸州方面自然也要跟着拍马屁,忙前忙后,粉饰太平。假如在这一天发动,准保能打官府一个措手不及。
  那就把日子定下来。
  计划不错,可惜赶不上变化,首先是武器准备上出了问题。手工制造炸弹不是一般的DIY,过程非常之危险,熊克武等人在试制炸弹时,中途发生爆炸,不仅伤了自己人,还惊动了官府。
  泸州的最高军政长官是知州杨兆龙,爆炸案虽然并非发生在他的辖区内,但仍给他敲响了警钟,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则更令他如临大敌。
  泸州城内外突然出现了许多陌生人,把大大小小的客栈旅店都挤得满满的。这些人当然都是赶来参加起义的外地会党,他们的身份都改换成了客商,可问题是赛龙舟早就过了,也没有其它赶集什么的,这种冒泡方式不能不让人猜疑。
  另一方面,袍哥会党毕竟不是纯正的革命党,大部分人所认为的革命就是像鲁迅在《阿Q正传》中所描述的,“个个白盔白甲,穿着崇正皇帝的素”,有人甚至在外面说:“佘大哥(佘英)的星宿出现了,他不久就要做皇帝,我们的日子就好了。”
  民间的传言越来越多,在杨兆龙看来,这就是暴风雨即将到来的前兆,他如坐针毡。
  苦思之后,杨知州向佘英发出邀请,请他入府议事。
  在从黑社会大哥转变成为革命党人起,佘英便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因此没怎么犹豫就来了。
  等待他的,是一个陷井,或者换句话说,是杨兆龙设下的请君入瓮之计。官衙内早就杀机毕露,持枪拿刀的堂勇埋伏在帐后,为的就是要擒贼先擒王。
  如果佘英身边前呼后拥,又或者进府后东张西望,左顾右盼,杨兆龙早就下令捉拿了,可惜都不是。
  佘英单人独骑,神态自若,与官府原先的想像和预测大相径庭。
  客套了几句后,杨兆龙便找了个借口溜到内室,他要听听幕僚们的意见。
  幕僚们议论纷纷,有的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这佘英既然敢单刀赴会,又如此自容镇定,说明他心里没鬼,那些传言或许是谣言也难讲。
  还有人则心有余悸地说,佘英是袍哥中的龙头大爷,能量惊人,就连我们府里的差役堂勇也多半是他徒弟。万一传言不实,草率拘捕,闹出乱子可怎么向上面交待?
  见众人这么说,杨兆龙犹豫起来,就是这么一犹豫,为佘英提供了脱身之机。
  幕僚倒是看得很准,很多堂勇自己就是袍哥会党。见知州久不露面,其中一人给杨兆龙悄悄咬耳朵,当然用的都是暗语:“大爷,水涨了!”
  水涨了,就是事泄了。等杨兆龙拿定主意,准备将佘英扣下时,后者已经脱身而去。
  一边是打草惊蛇,一边又不想放弃行动计划,熊克武遂作出临时调整,将起义时间予以提前。
  不料杨兆龙的行动更快,他宣布全城戒严,关闭城门后大肆搜查客店。城内外的起义军彼此隔绝,难以形成呼应,在泸州发动起义失去了任何可能性。
  第一枪哑了火,熊克武没有放弃,转而启动后备方案,组织革命党人分路奔赴成都。
  (4)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9-25 14:55:39 | 显示全部楼层
  成都是四川省会,当然比泸州更为显要,一旦起义成功,影响也更大,而从情报上看,11月14日那天晚上,四川总督及以下文武大吏都要聚集“会府”。
  会府又称万寿宫,里面设有皇帝的九龙万岁牌,不过官员们此番去会府并不是要向皇帝问好,而是为了给太后祝寿。
  要想一网打尽,没有比这更好的时机了。
  泸州起义是计划以袍哥会党为主,成都起义则是以新军为主。
  从甲午战败到签订辛丑条约,中国传统陆军之无能无力已成了人尽皆知的事实,“习洋枪,学西法”的新式陆军(简称新军)应运而生。
  每个省都分到了编练新军的指标,四川因为是大省,被安排要编三镇(镇相当于师)新军,当时已经编好的是第十七镇。
  政府编练新军的初衷,与派遣学生留日没有不同,可对革命党来说,“洋化”的新军比之于那些绿营八旗,也好渗透多了,最后的结果是,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反过来成了革命党用于武装起义的长枪利矛。
  在成都军界,从作为新军预备队的弁目队,到正规新军,革命党人都发展了一批内线。
  除此之外,赶来增援的袍哥会党也将不在少数。泸州调集了三千人,集结于成都的会众则多达五六千人。
  熊克武信心十足。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泸州的一幕竟然再次在成都上演:官方改变了祝寿地点,然后是全城戒严,断绝交通,搜捕党人。
  代理四川总督赵尔丰在出手方面,比泸州知州杨兆龙更快更辣。新军和弁目队里的内线全部暴露,非死即被捕,熊克武、佘英等被列入重点通缉的“首要人犯”名单。
  继泸州、成都起义后,熊克武又在叙府(今宜宾市)策动起义,然而这次同样没能逃出失败的怪圈,即都是被官府抢到先手,随之整个行动胎死腹中。
  一锹下去就想掘个井,当然是显得过于心急了,可是连着三锹下去,连个泉眼的痕迹也没见着,无疑又让人郁闷到死。
  接下来的时间里,熊克武和他的同志们就象久无收获的渔夫一样,被迫把鱼网翻出来,一段段地查找,要找出究竟是哪里出现了窟窿。
  就三次起义的策划来看,无论是早先放弃的端午节还是后来的慈禧太后寿辰,时机掌握得都很好,且由革命党人主导,在这方面并无明显漏洞,但再看过去了就不一样了。
  再看过去,是实施阶段,恰恰在这个阶段,革命党人退居幕后,站在前台的是袍哥会党和新军内线。
  熊克武猛一击掌:诊结找到了!
  新军里面,只发展了很少一部分中下级官兵,他们在军营里犹如沧海一粟,作用微乎其微。袍哥会党倒是人数众多,可惜鱼龙混杂,很多人还是改不了帮会习气,结果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5)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9-26 09: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武器很关键,说到底,就是手里要有枪杆子,而不光是刀把子,这样才能建立同志军。
1908年2月,熊克武专程潜回东京,通过同盟会总部,从日本民间购买到了枪弹。
当他押运枪弹,秘密返回国内时,忽然注意到,人们所戴瓜皮帽上的红顶大多被摘掉了,有的虽然还在,但也染了颜色。
在礼仪至上的东方国度,这是一个极不寻常的信号。一打听,原来跟慈禧太后有关——祝寿不能挽救寿命,老毒物和光绪皇帝都死了。
国内正在举办国丧,在此期间,代表喜庆的红色成了禁忌物,别说瓜皮帽上的红顶,就连市场上的红萝卜都不准卖了。
又一个可遇不可求的起义契机,熊克武大喜过望,立刻展开了精心筹划。
之前发动起义,主要集中在包括省会成都在内的川西南,当地官府已是戒备森严,再要插进去比较困难,熊克武把视线转向了位置完全相反的川东北。那里有一个地方叫广安,防范上相对松驰,州署旁边只有一个保安营。
1909年3月1日,熊克武在广安待机行动。与以往任何一次不同,这次将以革命党人自己组建的同志军为主力,并由他亲自指挥,负责进攻广安州署。
问题是同志军人数不足,而且因运输和寄藏的困难,从日本运来的武器以子弹为多,配备的长短枪很少,这样一来,就缺不了配角的帮忙。
熊克武的计划是兵分两路,除同志军外,另由佘英召集会党,负责从保安营夺取枪械,然而后来的事实证明,所有意外和困难正是发生于这一路。
当天,熊克武派人去佘英那里联络,传回的消息却让他大吃一惊。
佘英在城外的茶馆里遭到了会众的包围!
四川袍哥各有势力范围,广安当地的帮会并非佘英原属手下,他们来参加起义是要领取酬劳的,可是直到要起事的这一天,还没见到钱的影子,众人不干了。
这不是普通营生,豁了一身剐,要把皇帝打,弟兄们挣的是卖命钱,你迟迟不给,算搞的什么名堂?
帮会就这个觉悟,没有办法。此时的熊克武有着双重身份,一方面他是四川革命党人的负责人之一,另一方面,出于实际需要,他已由佘英介绍,加入了袍哥并成为舵把子。得知佘英陷入困境,他急忙赶去城外,对情绪激动的会众进行劝说:“钱要给,事情也要办,等钱运到了,必然一个子不少地补发给大家。”
这边刚帮佘英解了围,天眼看着就黑下来,既定时间到了。
此时衙门和保安营的官吏大多已经回家,士兵们也不甘寂寞,有的上茶馆,有的去酒肆,要出击的话,正是过了这村就没了那店。
所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熊克武赶快飞奔回城。
(6)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9-26 09: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今的熊克武,早就完成了军校的社会实习任务,从一个未经世事的洋书生,转变成了有一定军事经验的指挥官。
人数不多的进攻部队被他包装成警察,一路押着“犯人”混进了衙门。进去之后,短枪齐发,门卫当即被撂倒在地。这天晚上本来就没多少值班堂勇,见到如此场面,全都被吓傻了,于是躲的躲,逃的逃,悲情的不行。
熊克武很快就占领了州署外府。剩下的任务,是继续往里府搜索进攻,直到活捉知州为止,但一种异样的感觉突然迎面向他袭来。
按照计划,佘英率会党要同时向保安营行动,而州署的附近就是保安营,也就是说,现在保安营方向也应该是枪弹声齐鸣了。
可是那里一片寂静,寂静到可怕。
熊克武预感到,会党一路肯定是出了什么问题。假如真是这样,保安营不会置州署于不顾,必然会包围上来,与里府尚存的兵勇形成内外夹攻,那样会很危险。
计划改变,不去捉知州了,转舵,进攻保安营。
保安营的营房同州署一样空虚,当熊克武率部突进后,大部分房间都空空荡荡,仅几个房间有少数士兵留守,而这些兵也并不比州署的堂勇更有种,见革命党闯入,他们只会缩到墙角发抖。
熊克武一边控制住保安营的要道,一边派人联系佘英,让会党一路赶快来搬取枪械。
果断的处置,让熊克武再次拿到了胜负手。
可是出了错的环节还在继续出错。等来等去,等不到佘英露面,相反,州署内却咚咚地敲响了堂鼓,那是官府调集援兵的信号。
事后才知道,因为会党在茶馆那么一闹,惊动了警察,反而弄得佘英无法进城,失去了取胜的先机。
城内外的官兵正不断赶来,继续等下去的结局只有一个,就是完蛋。熊克武只得下令撤退。大队在前,他带着两个人在后掩护。
刚跑出保安营大门,从州署方向就追来一群堂勇,手持刀戟,咋咋乎乎。
开枪怕暴露目标,熊克武收起手枪,拔出马刀,迎头就是一阵乱砍。
像熊克武这样的革命党人,都是砍头只当风吹帽的那种,堂勇们完全不一样,上班是为了养家糊口,所以都指望着别人上去挡刀锋,做替死鬼。
一家人做饭,谁天生是上灶的?你不肯卖力,我不肯卖力,结果是大家都畏畏缩缩,轰隆隆的一群人,竟然被熊克武等三人砍得东倒西歪。
由于天黑,厮杀之中无法保持联络,等熊克武冲出重围时,他才发现自己落了单,大部队早就冲出了城。
赶快走。到城门口时,两个官兵正要关上城门。
这就怪不得我了。熊克武一刀过去,砍倒一个士兵,另外一个小子还没反应过来,熊克武已经远去无踪。
广安起义虽没有能够取得成功,但这是革命党人第一次与官军面对面较量,尤其熊克武在此役中表现出色,像拼命三郎一般冲出城后,他还单人独骑连走了二十多里路。
二十多里,对熊克武来说不过是小茶一碟。据说他可以一天行走二三百里,中间不歇气,不喝水,不吃饭,所以人称“铁脚板”。
(7)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4 收起 理由
宝宝寒 + 4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9-26 10: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安起义虽没有能够取得成功,但这是革命党人第一次与官军面对面较量,尤其熊克武在此役中表现出色,像拼命三郎一般冲出城后,他还单人独骑连走了二十多里路。
  二十多里,对熊克武来说不过是小茶一碟。据说他可以一天行走二三百里,中间不歇气,不喝水,不吃饭,所以人称“铁脚板”。
  连着与四川境内的四次起义有关,熊克武要想不出名都比较难了,尽管他外出时一般都进行化装改扮,但仍少不了被“咬尾巴”。不过幸运的是,他每次都能成功地将“尾巴们”统统甩掉。
  那些负责跟踪监视的警察和密探都觉得奇怪,怎么跟来跟去就跟丢了,难道这个革命党嫌犯飞上天了不成?
  其实熊克武靠的就是铁脚板功夫,你要弯下腰来喘口气,喝口水什么的,一抬头,人就不知到哪里去了。
  要练出这种功夫,并非完全靠天赋,还有意志和毅力。两年多来,这个年轻人不断地经历失败,然而从未想到过放弃,他仍然在继续为起义做着准备。
  还是要寻找对手的薄弱点。
  几个月后,熊克武找到了新的目标:嘉定府(今乐山市)。
  乐山位于川西南,跟成都、泸州、宜宾在一块,好象不是一个适合再次发动起义的地点,可这只是死的一面,还有活的一面——乐山官军正奉命围剿凉山地区的彝人武装,后方比较空虚。
  打的就是空虚,这一拳下去,无论如何得砸出点声响了。
  广安吃亏,还是吃亏在从日本购买的枪支不敷使用,枪不够用,同志军规模便难以扩大,也就不能不继续使用难托重任的袍哥会党。
  为了寻枪,熊克武绞尽脑汁。
  根据情报,成都督署将向凉山前线解送大批枪支弹药,其中仅步枪就有一千支,正是革命党人最急需的宝贝!
  熊克武闻讯准备在沿途设伏,捉它一条大鱼,可是功夫花了不少,一等不来,二等不来,预期中的押运官军迟迟不至。
  还有哪里有枪?
  新的情报显示,乐山官军被大量调出后,需要地方团练维持治安,成都督署特地向团练局下发了枪支。
  革命党在团练局有内应,送枪的来了。
  在广安起义中,熊克武采用的是双管齐下,即一路夺枪,一路攻城,而起义之所以失败,就败在没能夺到枪,导致所有成果随之流失。这次他决定改换思路,来个一先一后,先夺枪,后攻城。
  1910年1月22日,乐山起义打响,当天早上首先谋袭团练局。
  团练局教练本身就是同盟会员,按照他的要求,团丁们将枪支往操场上一架,坐进教室听课去了。革命党人就埋伏在操场之外,其它什么都不用做,就从地上捡捡西瓜就成了。
  这么一捡,捡到了一百多支步枪,加上原有武器,一下子就得以武装出数百同志军,并在距离乐山仅十几里路的新场进行会合。
  每一次起义开头都要出点状况,唯有这次异常顺利,熊克武很是激动,按照计划,他又抡起自己的铁脚板,马不停蹄地前去附近的泸州组织其它援军。
  让人难以预料的是,这次的状况不是出在开头,而是在中间。
  (8)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9-26 10: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假如同志军能够即刻顺流而下,直趋乐山,必然能打官军一个措手不及,可是大家都太兴奋了,也缺乏经验,于是光在新场吃饭就耗去了整整一两个时辰。在这一时间段内,乐山知府已经得到通报,并作出防备。
  等同志军往乐山进发时,他们才发现,不仅城头枪炮林立,就连城外都布满了岗哨。
  在辄生意外和变故的情况下,众人都慌乱起来,不知如何是好。熊克武不在,佘英担负起了指挥总责,率部回撤。
  可是已经迟了,第二天乐山官军便追了上来,佘英毫不示弱,就地迎战。
  与广安起义不同,这次双方在人数和武器配备上都上了规模,而且各不相让,因此战斗异常激烈。
  打一个乐山官军,同志军尚能应付,但是随后背面开来的一支官军,则使他们立刻处于腹背受敌的窘境,情形十分危险。
  佘英只得率部且战且退,不料中途又遇到了一支官军。三支官军涌上来,前后左右变得全是敌人。
  这是真正的硬仗苦仗。熬到天黑,同志军才得到分散突围的机会,而在突围过程中,作为指挥者的佘英与其他人失散了。
  佘英从小练武,还考中过武秀才,拳脚棍棒很是了得。当时他正身患虐疾,但就靠着这身硬功夫,独自杀出一条血路,一口气跑到了川滇边境的豆沙关。
  豆沙关是古代由蜀入滇的第一险关,从这里一步跨过去,便可以到达云南,然而就在镇上的一座茶馆里,佘英的行踪被密探侦知,随后就遭到包围,冲不出去了。
  茶馆所在区域,另有一个名称,名叫断蛇坡。“蛇”与“佘”正好同音,断蛇等于断“佘”,联想起这些,就连横跨革命党与会党两界的英雄也感到了一种命中注定的无奈和悲哀。
  他曾那么执着地放飞理想,如今风筝还在天上,只是手中那根线已经断了。
  佘英被押回宜宾,一起被捕的还有另外一名革命党人。在审讯对质时,佘英故意指着他说:“此人不过是我家装水烟的雇工,把他抓来有什么用呢?”
  佘英想要解救自己的同志,然而这位革命党人却大声争辩说:“佘大爷,我是跟你干革命的,你怎么说是装水烟的?我活着和你在一起,死也要和你在一起!”
  负责审讯的官员面面相觑,难以理解眼前究竟都是一些什么人。
  就义之前,佘英手书绝命诗:“牡丹初放却先残,未捣黄龙心不甘。”
  在四川的所有起义中,乐山之役是最残酷也最壮烈的一次,包括佘英在内,死难者达两百多人,四川革命党损失极其严重。
  随着乐山起义的失败,熊克武在泸州组织到的援军已起不到任何作用,他所能做的,只是冒险探监和安抚烈属。
  要想在四川境内继续组织起义,至少在短期内再也不可能了。熊克武向同盟会总部提议,要求另择一处要地,集中全国革命党人的所有力量,发动一次大规模武装起义,以便毕其功于一役。
  (9)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9-26 10: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事实上,同盟会总部也正在考虑这一问题。
  自同盟会成立后,组织的中小规模起义已不算少,仅孙中山亲自领导的就达九次,包括四川这样各省自行策动的起义则不下数十次之多,但是无一能够成功,反而损兵折将,元气大伤。
  经历血和泪的事实,才会有血和泪的体验。大家都对这样的零打碎敲失去了耐心,熊克武的建议,几乎是同盟会内的一致共鸣:与其玩NN多小的,不如赌一次大的。
  1910年秋天,各地代表在马来西亚的槟榔屿举行集会,确定发动广州起义,并由同盟会中的另一位领袖级人物黄兴负责指挥。随后在海内外举行“选锋”,即挑选作为起义先锋的骨干,以便“集各省革命党之精英,与彼虏为最后之一搏”。
  这是真正精英中的精英,加入先锋队的四川籍革命党人,除熊克武之外,还有一个著名人物:炸弹专家喻培伦。
  枪弹须从国外高价购买,且运输贮藏非常困难,与之相比,炸弹具有明显优势,因此同盟会从创立初期开始,就非常看好这一武器。
  熊克武在东京时,曾被总部派去学习炸弹制造,不过当时采用的是银制法,即用腐蚀性液体煮化银元,然后制成炸弹。
  用银元制炸弹,花销也不小,而且制造过程也异常危险,喻培伦经过研制,尝试用独创的“喻氏法”来替代银制法,终于发明了符合需要的安全炸弹。
  广州期间,在熊克武的协助下,仅花了半个月时间,喻培伦就制造出了三百多颗不同份量的炸弹。
  与此同时,他们还近距离侦察到了广州官军的布防情况,其中最薄弱的是水师炮台。
  熊克武曾以游览为名,登上水师炮台,发现把守的旗兵根本就不干正事,他们竟然在向游客兜售茶叶,有的还聚赌抽头。
  在组织起义方面,熊克武已有相当经验,此情此景让他眼前一亮——如此防守,几乎可以用不堪一击来形容,到时如果能先夺取炮台,用彼炮转攻彼兵,则必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可是事情的进展,并不如想像中那么顺畅。1911年4月8日,黄兴在香港召集会议,确定了起义发动日期,但广州将军孚琦当天被刺杀身亡,打乱了所有既定步骤。
  所谓擒贼先擒王,在起义筹备阶段,同盟会就计划刺杀广州要员,但要杀的人并不是孚琦。
  要杀,你得杀能干的,广州城一共三个省级大吏,孚琦是最不能干的,同盟会紧紧盯住的其实是水师提督李准,这哥们才算得上是革命党人的心腹之患。
  可惜阴差阳错,原先派去的刺客临时怯懦,迟迟不动手,换人之后,倒是行刺成功了,不过只除掉了一个窝囊废。
  真正的蛇没能打着,却已经把它给惊动了,广州官府明显加强戒备。原先准备在4月13日举行起义,这样只能延期至4月26日。
  (10)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及公众号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星虎 ( 黔ICP备05004538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2 12:5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