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虎论坛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宝宝寒

[转帖] 铁血时代——以霸业为主线的春秋战国史----醉罢君山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2-1 11: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铁血时代-131)
  
  狐射姑的提议令赵盾勃然大怒,赵盾骂道:“在晋文公的后宫中,文嬴本来地位就很低,只位列第九,何况这个女人先嫁怀公,再嫁文公,淫荡下贱。她的儿子公子乐,在陈国当外交官,陈国不过只是个小国,这个职位也是比较低的,母子两人均是地位较低,而让地位低的人来统领国家,国家怎么可能安定?相反,公子雍的母亲原来在文公诸夫人中,位列第二,公子雍又是深受晋文公的喜爱,这是国人皆知的事实,大臣与百姓都会接受。”
  晋国的卿族实力强大,赵盾居然可以将晋文公的夫人文嬴大骂一通。这里的原因,是文嬴曾经在殽山之役后,放走了秦国的三位大将,并最终导致了先轸之死,晋国人对文嬴确实没有好感。然而,狐氏与赵氏同为晋国最负声望的家族,狐射姑面对赵盾的指责并不示软,仍然一意孤行,决心与赵盾对抗到底。
  只要能将公子乐推上君主的宝座,狐射姑就是大功臣,就凭着赵盾几句对国母的痛骂,狐射姑到时可以轻松地挤掉赵盾。立君之争,使得狐、赵两大家族的对抗极剧地升温,一场权力之争渐趋高潮。
  
  当时公子雍在秦国,公子乐在陈国。赵盾派先蔑、士会两人前往秦国,迎接公子雍回国;而狐射姑也派人前往陈国,迎接公子乐。赵盾与狐射姑均手握重兵,一旦两位候选人回到晋国,势必面临着军队的分裂,挑起晋国的内战。
  作为中军总司令的赵盾一不做,二不休,为了彻底地清除隐患,赵盾干脆派出刺客将公子乐刺杀了。这样一来,狐射姑在斗争的天平上失去了法码了。
  狐射姑转而将怒气发泄到了阳处父的身上。
  如果不是阳处父力劝晋襄公改变决定,那么此时的中军大元帅,怎么会是由赵盾来担任呢?狐射姑恶念顿生,派人杀死了阳处父。狐射姑这一冲动之举,葬送了自己的前途,同时也葬送了狐家的前途。杀死了阳处父之后,赵盾立即介入此事的调查,逮捕并处死了杀死阳处父的凶手,并且牵出了幕后主使:狐射姑。
  狐射姑没有其他的选择了,只有逃亡一路,他逃到狄国避难。在晋国最有势力的狐家,权力一夜之间崩溃,狐氏退出了晋国的权力核心。后来,逃到狄国的狐射姑对赵衰、赵盾父子有一个评价:“赵衰,冬日之日也;赵盾,夏日之日也。”赵衰象冬天的太阳一样,使人感到温暖,而赵盾象夏天的太阳一样,烈日灼人,令人畏惧。烈日灼人,这正是赵盾的特点,从执掌军队与内政以来,赵盾体现他的果断的魄力,雷厉风行,精力充沛,勇于任事。作为赵盾的政敌,狐射姑用最简练的“夏日之日”四个字,非常贴切地评价他的对手。
  
  狐射姑的失败了。然而立君之争并没有结束,赵盾派人前往秦国迎接公子雍回国,不料在此时,又节外生枝。
  先蔑与士会两人前往秦国,会见了秦国新任君主秦康公。当时晋、秦两国关系稍稍和缓,秦康公也乐意由公子雍回到晋国担任国君,秦国主要向西扩张,而晋国主要向东发展,两国的基本战略取向,决定了两个邻国都希望结束敌对,秦康公答应派遣军队护送公子雍返回晋国。
  先蔑与士会两人圆满地完成了这次使命,欢欢喜喜地返回晋国。没想到就在这个时候,晋国立君之事,又出现了新的变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2-1 11: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铁血时代-132)
  
  由于晋襄公去世得比较早,也比较突然,原先立为太子的夷皋尚年幼,以赵盾为首的大臣都认为不宜立为君主。但是晋襄公的遗孀、夷皋的母亲穆嬴可不高兴啦,天天抱着小太子,到朝庭上又哭又闹:“襄公尸骨未寒,太子又犯了什么过错啊,你们却不立他为君主,反倒到国外去寻找接班人,你们究竟要如何处置这个孩子啊?”
  闹完朝庭,穆嬴又跑到赵盾家去,又是叩头又是哭的:“襄公去世前,曾经把这个孩子托付给您,说这孩子要是可以成材的话,就是受了您的恩赐,要是这孩子不能成材,他在九泉之下,也会埋怨您的。现在襄公刚刚去世,襄公说的遗言还余音绕梁,可是您却已经不把先主的话当一回事啦,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看来穆嬴这个女人很不简单,从穆赢这个名字看,这个晋襄公夫人也可能是秦国人,此女子确实颇有此锲而不舍的精神。穆嬴作为前第一夫人,天天这样吵闹,大臣们又得罪不得,觉得很是不好办,又怕她吵下去,会惹出更多的乱子,于是赵盾就跟其他重臣商量,最后决定更立太子夷皋为君主继承人,这就是后来的晋灵公。
  更立接班人,到底赵盾有没有自己的小算盘呢?可能有,但这也只是猜测,否则以赵盾“夏日之日”、烈日灼人的性格,何至于受制于一个女子呢?也许赵盾认为君主年幼,反倒可以让自己大权在握,当然,这只是猜测。
  
  从秦国返回的先篾与士会,看到立君之事发生了如此巨变,感到非常的愤怒,两人为了国家利益出使秦国,为迎接公子雍从秦国返回晋国登位,而这群国内的政客们却趁他们不在之时,不经他们的同意,就将夷皋拥上君位,这不仅使晋国失信于秦国,更使先篾和士会两人蒙受羞耻。
  就在这个时候,秦康公派出军队护送公子雍回晋国了,而且护送的军队已经进入了晋国的国境。赵盾决定以武力阻止秦国军队进一步深入。晋国在这件事情上做得很糟,起初是要求秦国人护送公子雍回国,当秦国人来了之后,现在却要以兵戎相见。晋国政府在道义上先输一着了。
  为了阻止秦军前进,赵盾集结了庞大的军队,三军总动员。此时晋国三军的人事安排是:中军总司令赵盾,副司令先克;上军总司令箕郑,副司令荀林父;下军总司令先蔑,副司令先都。狐氏家族的势力被清除,赵氏与先氏两大家族在晋国三军中占重要地位。
  晋国出动三军的兵力来对付秦军的护送部队,这真是有点杀鸡用牛刀的味道,同时也表明了此时赵盾要坚决阻止公子雍回国了。秦军护卫队在晋国的令狐地区(现在山西省临猗县西南),受到了晋国军队的阻击,晋军倾巢而出,秦军焉是对手,一时间狼狈鼠窜,晋军则是一路追击,追到了一个叫刳首的地方。
  
  虽然晋军取得了胜利,但是晋国却是违约失信在先,这使得先蔑觉得十分的耻辱,这位下军总司令到了刳首之后,就秘密离开了晋军,尾随秦军抵达秦国。与先蔑同行的,还有跟他一同出使秦国的士会。晋国是一个军国主义的国家,这些军人奉行有一系列的武士行为准则,信义即是其一,晋国违背信义,先蔑、士会作为一个武士,感到有辱名誉,便离晋赴秦了
  这场战役虽然晋国获胜,但是从战略上说,晋国却是很失败。
  原来晋国就准备与秦国缓和敌对状态,但经此一役,两国的关系再度陷入僵局,使得晋国的西翼一直受到秦国的威胁。还有,赵盾扶植起来的这个晋灵公,根本是个比阿斗还不如的人物,关于晋灵公的种种恶行,留到以后再说,先来看看秦、晋再度交恶带来的后果。
  
  (下一节《秦晋交恶》)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2-1 11: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铁血时代-133)
  
  三、秦晋交恶
  
  秦国应晋国政府的邀请,派兵护送公子雍回晋国继承君位,不料赵盾出尔反尔,反倒在令狐重创秦军,使得秦、晋两国刚刚缓和的局面又变得紧张。
  秦康公大骂晋国人无信用可言(晋国似乎有这个传统),公元前619年,秦军发动对晋报复性的攻击,占领晋国的武城;仅仅一年后,晋军对秦国进行反报复,占领秦国的少梁;秦军在当年夏天又进攻晋国,夺得北徵。
  秦晋两国这样你一拳、我一腿地打来打去。虽然只是小打小闹,但是秦国毕竟是一匹恶狼,晋国还是不得不花费许多的精力来防备这匹狼的反扑。
  
  公元前615年的冬季,秦康公亲自领军,越过边境线,夺取晋国的羁马城,来势汹汹,在秦军阵营中,还有一位晋国人,就是逃到秦国的士会。
  赵盾深知来者不善,便动员晋军最精锐的部队迎战,晋军总司令,即中军元帅由赵盾亲任,副帅荀林父;上军司令为郤缺,副司令臾骈;下军司令为栾盾,副司令为胥甲。晋军抵达河曲,与秦军对垒。
  上军副司令臾骈对赵盾说:“秦军远道而来,不利久战,我军可以深沟高垒,坚守阵地,以逸待劳,等秦军撤退时再发起进攻。”赵盾对臾骈的这个建议非常欣赏,下令全军上下加强防御,不得出击。
  臾骈这一招相当厉害,秦康公急于跟晋军开战,可是赵盾却不想开战,随着时日的拖延,对于补给线很长的秦国军队相当不利。怎么办呢?
  秦康公召见士会,他问道:“有什么办法能让晋军出城作战呢?”
  士会是一个谋士,著名的战略家,他对秦康公说:“赵盾有一名很有才干的部下,名叫臾骈,新近出任上军副司令,这一定是他想出来的战术,目的在于削弱秦军的战斗意志。不过晋军有个弱点,就是上军将领赵穿,赵穿是赵盾的族弟,他是晋襄公的女婿,深得赵盾的信任。可是赵穿这个人年轻气盛,又不学无术,狂妄自大,现在臾骈成为他的顶头上司,他一定十分忌恨,对臾骈的战术肯定是嗤之以鼻的。只要我们出动一支轻骑兵,对赵穿的部队发动袭击,那么他一定会领兵出战的。”
  秦康公听了之后惊叹不已,士会这个人,对每位将领的性格特点看得这么透,果然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不过秦康公也暗暗担心,毕竟士会是晋国人,如果哪天跑回去了,那晋国岂不是如虎添翼了吗?
  
  秦康公使用士会的方法,派出轻骑兵骚扰赵穿的部队。果然不出士会所料,赵穿对臾骈的乌龟战术早就看不顺眼,这下秦军打到眼皮底下了,他能沉得住气吗?赵穿马上命令全体士兵,出城迎战。
  秦军只是虚晃一枪,调头就跑,赵穿没有能追上。回到兵营后,他恨恨地说:“我们准备了粮食与盔甲,就是为了跟敌人一决死战。现在敌人已经到了眼皮底下了,我们还在等什么呢?”他部下的军吏回答道:“这是为了等待最佳时机。”赵穿狠狠地吐口水骂道:“我可不懂什么战术,我只知道敌人来了,就得出去打仗。”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2-1 11: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铁血时代-134)
  
  赵穿自恃是晋襄公的女婿,又是赵盾的族弟,不把军令放在眼中,拉了一队人马,私自出了兵营,准备找秦军较量。
  赵盾得知消息后,吓了一跳,对众人说:“如果秦军在战斗中俘虏了赵穿,那么就是俘虏了我国一名贵族,秦军就可以自称打了胜仗了,可是我如何向国家交待呢?”他深恐赵穿有失,便下令全体晋军,尾随出发。
  秦康公见状心里暗自高兴,可是双方一交手,他马上意识到晋军的战斗力太强大了。晋军采用臾骈的策略,看来是有所成效,秦军军心有所涣散,秦康公一看不对劲,赶紧下令撤兵。赵盾也见好就收,在这次交锋中,双方均没有什么建树。
  回到兵营后,秦康公思前想后,觉得这些日子以来,秦军原来高昂的士气已经变得低落,不行,还是得撤。不过撤退之前,得先迷惑晋国人一下。秦康公派使者前往见赵盾,说道:“今天打得很不过瘾,我军士气高昂,我们明天战场上见。”
  秦国使者离开后,臾骈对赵盾说:“秦国使者的眼神与语气,都掩藏不了对我们的畏惧之情,看样子秦国人是想逃跑了,我们可以出击了,只要追到黄河边,一定可以在秦军渡河前击败他们的。”
  这个时候下军副司令员胥甲与赵穿两人突然跳出来阻挠道:“不行!现在我军战死的士兵尸体还没有掩埋,伤者还没有得到救治,现在丢下他们不管,有违仁义。秦军约我们明天再战,现在约期还没有到,就准备将敌人逼到险境,这不是勇士所为。”赵穿等人究竟是故作英勇状呢?还是为了跟臾骈唱对台戏呢?最后赵盾放弃了对秦军发动进攻。
  当天夜里,不出臾骈所料,秦军在黑夜的掩护下,悄然撤退了。
  
  经过这一战,赵盾更加意识到遏制秦军的东进的必要性,他增强了秦军东进必经咽喉之地桃林要塞的防卫力量,牢牢地把秦军压制在桃林以西的区域。
  令赵盾倍感担心的,是秦康公重用逃跑到秦国的士会。士会这个人,不仅品格高尚,而且对晋军的实力了如指掌,一旦为秦国所用,对于晋国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威胁。赵盾就此事主持召开六卿会议,在会议上,赵盾发言道:“现在士会在秦国、狐射姑在狄国,这对我国乃是大隐患,大家说说该怎么办好。”
  荀林父站起来发言道:“我看还是请狐射姑回国吧,他通晓外交事务,何况他父亲狐偃乃是晋国的大功臣。”荀林父这个有脑筋转不过弯,当年狐、赵斗法,好象不容赵盾才赢得胜利,狐射姑哪能说回来就回来呢?
  郤缺毕竟是从政治漩涡出来的,他站出来反对荀林父的意见:“狐射姑兴兵作乱,犯下的罪行很重,我看还是让士会回来吧。士会这个人,不计较个人名利,知廉耻明大义,而且有智慧,况且他也没有什么罪行。”
  六卿通过表决,最后决定争取士会返回晋国。
  
  这件事并不容易办成,秦康公岂不知道士会是个人才呢?他又岂肯将士会拱手让给敌方阵营呢?
  赵盾策划了一个绝密的计划。首先是必须派遣一位士会信得过的人前往秦国,而且不引起秦康公的疑心。于是赵盾选择了一个人,此人名为魏寿余,他是个贵族,采邑在魏地,靠近秦国。为了迷惑秦国人,赵盾与魏寿余上演了一出双簧。
  赵盾找了个借口,将魏寿余的家人逮捕,囚禁起来,魏寿余在黑夜的掩护下逃出晋国,前去投奔秦国。魏寿余见了秦康公后,大骂赵盾,然后向秦康公表示,他愿意把自己的采邑魏地送给秦国。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2-1 11: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铁血时代-135)
  
  秦康公听了大喜,当即接受魏寿余的投降,并且在大殿里召见他。魏寿余遇到士会时,故意用脚踩了他一下,这是一个暗示。士会是何等的聪明,他马上意识到魏寿余不过是假投降,他此来的目的,就是要以计谋送自己回国。虽然当初士会因为赵盾在立君的问题上反反复复,他一怒之下离开了晋国,但是随着时光的流逝,事过境迁矣,晋国毕竟是他的祖国,如果赵盾不计前嫌,那他又何尝想客死他乡呢?
  士会与魏寿余二人心照不宣。
  过了一段时间,秦康公准备前去接收魏地。魏地在黄河东岸,秦康公等人抵达黄河西岸,魏寿余对秦康公说:“请先派个人跟我渡河过去,最好是生活在河东的,能够与当地官员打交道的人。”魏寿余把条件限定得这么窄,很显然,只有士会一人是合适的人选。
  秦康公对魏寿余的话没有怀疑,他回头对士会说:“有劳先生前去了。”
  士会却故意推辞说:“那不行。晋国人如虎狼一般,没有信誉可言,只怕我过去了,就会被他们杀死。到时说不定您一怒之下,也会杀了我的妻子呢。我不干!”士会这么一说,秦康公更放心了,他安慰说:“你放心,如果晋国人背信弃义,不以魏地降秦,到时寡人肯定送还卿家的妻子,你不必有任何疑虑,寡人愿对着滔滔黄河水发誓。”
  不知不觉中,秦康公钻进了士会设下的陷阱,什么叫有智慧的人,士会就是有智慧的人。
  并不是所有的秦国人都糊里糊涂的,正当士会要渡河时,秦国大夫绕朝偷偷在士会耳边说:“你不要以为秦国没有人才,只是我不能说服国君罢了。”
  士会渡过黄河后,黄河东岸的魏地人齐声喝彩,热烈欢迎他的归来。这时对岸的秦康公方才如梦初醒,他意识到中计了,可是这能怪谁呢?士会早就明言,他可能一过河就回来的哦,得了,怪来怪去,还得怪自己的聪明才智不如士会。与晋国人相比,秦国人在守信用方面是有目共睹的,无论是以前的秦穆公还是现在的秦康公,都没有轻易违背自己的诺言,哪怕是上了别人的当了。秦康公下令将士会的妻子送过河,使他们得以重聚于晋国。
  士会回国,是一件大事,日后他成为晋军一名重要的将领。
  
  在之后几年,晋、秦没有发生战争,但两国的敌对状态并没有得到改变。晋国政府希望与秦国和解,否则晋国的后方始终不安全,这将影响到其在中原与楚国的争霸。但是秦国并不愿意与晋国和解,原因是晋国确实比较阴险狡诈,忘恩负义。
  赵穿急于立功,他对族兄赵盾说:“要与秦国和解,必须要对其施加压力,不如我们先攻打秦的小喽啰崇国,到时秦国一定会援助崇国,这时我们就可以乘机提出和解的要求。”赵盾觉得这个方法行得通,批准赵穿的行动。公元前608年冬季,赵穿就带着军队,杀向崇国,秦国果然派出军队援助,这时赵穿提出和解的请求,但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秦国人拒绝妥协。
  秦康公不仅不买赵穿的账,而且在第二年报复晋国的进攻,出兵包围了晋国的焦邑,赵盾亲自率军解焦邑之围。
  晋、秦两国都意识到这样你打我一下,我报复一下,并不能实现真正压倒性的优势,所以两国虽然仍然是敌对国,但战争基本上停止了,这种冷战中的和平,对双方都有好处。
  晋国虽然在西面受到秦的牵制,但是仍然维系着中原霸主的地位,在晋文公、晋襄公两代雄主去世之后,继任的晋灵公只是昏庸之辈,然而晋国仍然强大,这不能不说是赵盾的功绩。
  
  (下一节《纵横中原》)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2-4 12:55:13 | 显示全部楼层
  
  (铁血时代-136)
  
  四、纵横中原
  
  晋国政府并没有因为新君晋灵公年幼的原因,放弃中原盟主的头衔。
  公元前620年(灵公元年),晋国又一次召开国际大会。
  这次大会有些特别,以往召开国际大会时,召集人都是大国的君主,可是现在晋灵公只是一个小孩子,还不懂事,不能做为召集人和主持人,怎么办呢?这个召集与主持大会的任务,就交给了当时执政大臣赵盾。赵盾的身份是“大夫”,是高级官员,以大夫的身份来主持国际会议,这是第一次,其他诸侯国来参加会议的可都是各国的君主哦!
  这说明什么了?说明晋国在晋文公、晋襄公之后,依然是十分的强大,各诸侯的君主不得不憋着闷气来忍受赵盾这个在身份上与他们不匹配的人指手划脚。这些国君们也处于很矛盾的心理状态,一方面对晋国有一种莫名的畏惧,特别是对这位“夏日之日”的赵盾;另一方面,又把晋国看作救命的稻草,没有晋国,楚国很快就会象癌细胞一样扩散到中原。
  楚国人不是在城濮之战中被晋国打败了吗?
  楚国是打了败战,但是并未受到致命的打击。晋灵公年幼登位,使得楚国又萌发了北进中原的梦想。
  
  楚国想打仗,郑国就倒霉了。郑国紧挨着楚国,成为楚国北进中原的一块跳板。公元前618年,楚国大举北进,直抵郑国,刚一开战,郑军就被楚军打得大败了,三位指挥官还被俘虏了。
  根据诸侯会议的协定,在郑国遭到楚国打击时,晋国有义务出兵救援。但是晋国方面的动作过于迟缓,这里面是有些原因的,这一年,晋国中军副司令先克遇刺,赵盾大做文章,对晋军高层进行清洗,此详情后文再说。晋国军界高层的内部斗争,给了楚国北进中原的机会。郑国却等不及了(郑国的国策就是典型的骑墙派机会主义,这也是郑国保存实力的惟一方法),跟楚国签下了城下之盟,投降了。
  当赵盾率晋、鲁、宋、卫、许五国联军赶赴郑国时,发现郑国已经向楚国投降了,援郑一事便不了了之了。
  紧接着,楚国又发动进攻陈国、宋国的战争,这两个诸侯国又很快向楚国投降了。楚国的北进计划进展顺利,几个月的时间,晋国的盟友宋国、郑国、陈国纷纷加入了楚阵营中。
  不过楚国的好景不长,北进计划由于楚穆王的突然去世而停滞了。接替楚穆王的,是后来著名的春秋霸主楚庄王,然而此时的楚庄王还没有体现出雄心壮志,在他上台的前三年,几乎是无所作为。
  
  敏感的郑穆公察觉到了国际局势的微妙变化,他见风使舵的本领还是颇为高明,郑国要自保,要么倒向楚国一方,要么倒向晋国一方,至于倒向哪一边,只有一条原则:谁的力气大,就倒向谁。但是郑国与晋国的关系长期以来并不是很好(详见前文),所以郑国请出了鲁国作为中介,向晋国表达了归顺之意。
  郑国一倒向晋国,另外两个与楚国签订城下之盟的陈国和宋国也叛楚归晋。短短的时间,就使得楚穆王北进的成果灰飞烟灭。
  晋国又耀武扬威地在中原举行了一次国际会议。这次国际会议,有两个中原重要国家没有参加,一个是齐国,因为齐国的君主齐昭公刚刚去世;另一个就是长期以来甘愿作为楚国的铁杆追随国蔡国。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2-4 13: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铁血时代-137)
  
  蔡国如此不识时务,晋国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赵盾命令郤缺征讨蔡国。郤缺此时是晋国上军总司令,他率领晋国的上军、下军,对蔡国进行了穷攻猛打,小小的蔡国哪里吃得消,眼巴巴地盼地楚国来救援,没想到此时的楚国出现了内乱,自顾不睱,蔡国吃不消晋军的强攻,赶忙投降了,宣布脱离了楚国一方。
  此时在中原的势力,晋长楚消,晋国一时间呼风唤雨,煞是威风。
  然而就在这个时侯,晋国却做出了几件不太厚道的事情,使得晋国的声威和形象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这几件事情都跟晋国接受诸侯国的贿赂有关。
  
  齐昭王去世后,齐国政坛出现短暂的动荡,最后齐懿公上台。齐懿公上台之后,有意重塑地区霸权,就跟邻国鲁国过意不去,发兵攻打鲁国。
  鲁国没有办法,只好向诸侯之长——晋国请求援助。
  晋国听说齐国居然敢于攻打鲁国,很是生气,于是就招集了中原八个国家的元首开会,准备组织一支联合国军队,讨伐齐国。
  齐国虽然也算是一个大国,但是今不如昔了,齐懿公想了想,觉得不可得罪晋国,就派人前往晋国一方,狠狠地贿赂了晋国的政要。结果呢,刚刚信誓旦旦要主持正义的晋国,来了个三百六十度的大转弯,对齐国攻打鲁国的军事行动采取了一个默认的态度,联合国军队讨伐齐国之事,就不了了之了。
  齐国有恃无恐,继续进攻鲁国。
  鲁国政府原来指望晋国出来主持正义,却听说晋国受贿之后不管事了,一咬牙根一跺脚,只好也派人向齐懿公进行贿赂,争取到了与齐国进行暂时性停火。齐国将贿赂晋国成本转嫁到了鲁国身上,鲁国最亏,但晋国却是声威受损,实在是得不偿失。
  
  在齐、鲁两国停火之后,宋国发生了弑君的严重的政治事件。
  宋国的这起弑君案颇为离奇。
  宋昭公是宋襄公孙子,这时宋襄公已去世,但宋襄公夫人尚在,宋昭公有个弟弟公子鲍。襄公夫人不喜欢宋昭公,却喜欢公子鲍,根据《左传》所记,公子鲍是“美而艳”,一表人材,是个帅哥。从襄公夫人所好来推断,宋昭公的长相估计是一般,甚至可能丑陋,得不到祖母襄公夫人喜欢。更为离奇的是,襄公夫人非常爱公子鲍,《左传》的记载是:“襄夫人欲通之。”想跟公子鲍私通。
  春秋时期乱lun可谓是无奇不有,这则是最离奇的,祖母处心积虑想跟自己的帅孙子私通,但是没有成功。但是襄公夫人并不因此而放弃,反而是处心积虑地想把所有好处都给帅孙子公子鲍,此老太婆真是一片痴心哩。
  结果,襄公夫人找了机会,派人刺杀了宋昭公,把君位交给了公子鲍,后来史称宋文公。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2-4 13:50:43 | 显示全部楼层
  
  (铁血时代-138)
  
  宋国的弑君案是一起非常严重的事件,作为诸侯盟主的晋国不能置之不理。
  自齐桓公始,诸侯会盟有一件很重要任务,就是要预防各国出现恶性的弑君事件。宋国是会盟国之一,现在宋昭公被杀了,作为诸侯国领袖的晋国一定要对宋国新政府进行问罪。
  晋国执政兼元帅赵盾派荀林父(中军副司令员)率领军队,伙同郑国、卫国、陈国军队,对宋国进行讨伐。
  宋国也跟齐国一样,使出了贿赂的招数。这招屡试屡灵,晋国在得了宋国的贿赂之后,对宋国讨伐无果而终(看来晋国将军事威摄当作发财的手段了),并且还承认了宋文公的政权。
  
  晋国两次收受贿赂,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这两次受贿事件,晋灵公应承担主要责任,齐国就是直接贿赂晋灵公,但是赵盾恐怕也要承担一部分的责任。
  晋国在中原的霸业受到了极大的影响,齐国想建立地区霸权,不参加晋国主持的国际会议,鲁国受晋国愚弄,最后干脆与齐国修好,而最严重的是,郑国最后选择脱晋入楚的政策,使得楚国又有机会以郑国为跳板与晋国争夺中原霸权。
  晋国收受齐国和宋国的贿赂被曝光之后,郑国深感晋国是一个靠不住的国家,想要依靠晋国来主持国际正义,这是妄想!
  还有一件事,使得郑国对晋国耿耿于怀。
  公元前610年,晋国在扈地举行国际大会,召集诸侯会盟。在这次大会上,晋国将郑穆公拒之门外,理由是郑国勾结楚国。
  这使得郑穆公很是狼狈,很没有面子。
  
  因为这件事,郑国执政大臣子家给晋国赵盾写了一封信,为郑国曾经被迫屈服于楚国的事实申辩,在信的最后,子家写道:“居大国之间而从于强令,岂其罪也?大国若弗图,无所逃命。”意思是说:郑国夹于晋国和楚国两个强国之间,在危急时刻,也不得不强从大国的命令,这并非所愿,倘若晋国不从这方面考虑,那么郑国是难逃受两大强国夹击的悲惨命运的。
  这封信其实是委婉地批评晋国没有为郑国的区域安全做出保证与承诺,却一味地批评郑国首鼠两端,这是有偏见的。
  面对郑国的辩解,晋国也知道自己有理亏的一面,稍稍改善与郑国的关系。
  然而,郑国终究与晋国貌合神离,两年后,郑国宣布脱离晋国联盟,转投向楚联盟,按郑穆公的说法:“晋不足与也。”意思是,晋国是靠不住的。郑国背晋附楚,让楚庄王感到欣喜若狂,一度停滞的北进政策又一次成为楚国的国策。
  郑国的归附,使楚国政府很快制订出了新的战略方向:先对陈国、宋国进行军事打击。陈国和宋国在数年前楚穆王北伐时,都抵挡不住楚国大军而投降,但随着晋国势力卷土重来,又纷纷背叛了楚国。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2-4 13:5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铁血时代-139)
  
  公元前608年,楚庄王率领大军攻打宋国和陈国,两国紧急向晋国求援。
  晋国中军总司令赵盾率军前往救援,楚庄王并不想与晋军进行决战,下令退却。赵盾进入宋国和陈国,并且令卫国和曹国也出动援军。
  晋国由于两次接受贿赂,声名狼藉,在中原诸侯中的威信大受影响,郑国脱离了晋集团,而齐国与鲁国修好,也不听从晋国的命令了,这时晋国所能号令的诸侯军队,只有宋国、陈国、卫国、曹国这些实力比较弱的国家,这些诸侯军队的战斗力着实不怎么样。
  楚军已经退却,赵盾决定找个软柿子捏,先教训教训郑国。赵盾集结了晋军主力与宋、陈、卫、曹四国军队, 攻入郑国境内,在北林(河南新郑县)集结。
  郑国已倒向楚国,理所当然地向楚国提出军事救援的要求。楚庄王派出大将蒍贾,统领大军急驰郑国救援。楚军与晋联军在北林展开激烈的交战,晋一方除了晋军之外,其他四国的联军只是象征性的派遣军队,战斗力不强,遇到楚军之后,哗啦啦地后撤了,这一撤使得晋国也乱了阵脚,结果被楚军一阵猛打,晋国败退,晋军的将领解扬还被楚军俘虏了。
  北林战役的失败,使得晋国威风扫地。
  
  次年,郑国充当楚国的打手,继续对宋国进行军事打击。
  宋国的统帅华元一看这回来的不是楚国大军,而国郑国军队,不放在眼里,出城迎战。宋军对楚军很是畏惧,却一时间忘了自己多次成为郑军的手下败将。
  宋、郑两军在大棘交战,结果这次宋国败得很惨,关于宋国这次战役的损失,《左传》有资料:统帅华元被俘、副帅乐吕被击毙、被俘虏的官兵二百五十人,被缴获的战车四百六十辆。
  宋国的惨败,使得中原盟主晋国极其震怒。
  晋国对郑国的反叛附楚本来就充满敌意,现在郑国居然充当楚国的马前卒侵入宋国,这无疑是挑战晋国在中原地区的霸主权威。
  晋国再度伙同宋、卫、陈三国,联合讨伐郑国。楚国大夫斗椒率军入援郑国,楚军进入郑国的都城,与郑军严阵以待。不料晋军却是雷声大,雨点小,晋军的前锋到达都城附近时,赵盾还是不敢贸然对楚军开战,因为北林之战的失败,已经使晋国大丢面子了,要是再次败于楚军之手,恐怕连中原霸主都当不成了。
  晋军象征性地炫耀军威一下,就夹着尾巴撤退了。
  
  赵盾时代的晋国,虽然还是名义上的中原盟主,然而受贿丑闻、郑国附楚、北林之战失败等因素,使得其影响力远不如晋文公、晋襄公时代。
  赵盾虽然烈日灼人,然而他终究与晋文、晋襄不同,他毕竟只是一位大臣,而非君主,这就使得他虽然有着强硬的政治手腕,但并不具备无限的权力。
  随着晋灵公的长大成人,赵盾的权力不断地受到削弱,赵盾与晋灵公的矛盾开始公开化、尖锐化。晋国高层的内乱,可以说是晋国霸业由盛而衰的重要原因。
  赵盾与晋灵公之间的矛盾,最后激化成为一场惊心动魄的宫廷血案。
  
  
  (下一节《晋灵公之死 》)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2-4 13:52:48 | 显示全部楼层
  
  (铁血时代-140)
  
  五、晋灵之死
  
  晋灵公与赵盾之间的冲突,其祸根起于立储之争。
  晋灵公本来是晋襄公的太子,合法的君位继承人。由于晋襄公英年早逝,当时还是太子的晋灵公年纪尚小,史书上没有记载具体的年龄,从当时他母亲穆嬴还抱着他东奔西跑看,年龄应该不会超过五、六岁。由于太子年幼,执政大臣赵盾想要废了太子,另立他人,只是在穆嬴夫人的努力下,最后晋灵公才勉强保住了君位,但是这也埋下了晋灵公与赵盾冲突的祸根。
  晋灵公即位第二年,就想要撤掉赵盾中军总司令的职位。
  这时晋灵公还是个娃娃,估计这个主意乃是出自其母亲穆嬴夫人。这个阴谋策划得实在有些拙劣,目的是为了制造军方的内部矛盾,企图任用士穀为中军总司令,梁益耳为中军副司令,并提拔箕郑父(当时是上军总司令,不知要提拔为何职)和先都(当时是下军副司令)。
  很明显这个计划是针对赵盾的势力,然而军方高层的大规模改组,同时也涉及到三军其他高级将领的利益,目的就是要制造军队高层的自相残杀,凭借此来夺回君主至高无上的权力。
  赵盾作为漩涡中心的人物,他自己不便出来反对,他指使中军副司令先克反对这个计划。
  先克这个人很聪明,他并不直接反对,而只是对晋灵公说:“狐氏和赵氏两大家族对晋国有巨大的功劳,作为君主,是不可以废弃他们的功劳的。”先克这句话说得十分的高明,因为在立储之争时,狐氏集团的代表狐射姑已经遭惨败,逃走他乡,狐氏集团退出了晋国的政治核心,可是此时先克却将狐氏、赵氏两家同时抬出来,只是表明自己是持正之论,而真正意图却只有一个,警告晋灵公:赵氏家族的功勋不可忘,赵盾之职不可撤。
  
  先克的表态使得晋灵公(背后黑手应是穆嬴夫人)知道赵盾的地位,一时间是无法撼动的,于是就不再提更换军队高层的事了。
  但是紧接着,发生了一件血案,中军副司令先克被刺杀身亡。
  按照史书上的记载,先克被刺,起因是这样的:先克曾经霸占晋大夫蒯得的土地,蒯得一直想得报仇。正好晋灵公想提拔箕郑父、先都、士穀、梁益耳四人,由于先克的出面干涉,使得四人的升迁无望,便迁怒于先克,便与蒯得勾结起来,一起策划暗杀了中军副司令先克。
  历史的真相是否如此?这个实在很难令人相信,很明显,刺杀先克对于箕、先、士、梁四人并没有什么好处,顶多就是吐口恶气罢了,倘若只是一两人意气用事倒也罢了,如果四位军方高层都是这样心胸狭窄、冲动行事,这未免不合常理。
  笔者认为历史的事实很可能是:先克之死主要是与蒯得之间的土地纠纷,背后可能有晋灵公、穆嬴夫人势力的支持;而赵盾充分利用先克之死,罗织罪状,强加于箕郑父、先都、士穀、梁益耳四人,结果这四位军界高级将全部遭到处决,这是一次对反赵集团的大清洗,同时赵盾摆明给刚上任不久的晋灵公一个下马威,巩固自己的军队及政府中的地位。
  晋灵公与赵盾的第一回合的较量败下阵来,赵盾俨然成为晋国的无冕之王,居然以大夫的身份召集盟国举行国际会议,作为君主的晋灵公,不可能不对赵盾恨之入骨。
  然而,晋灵公仍然拥有赵盾所没有资本:君主的宝座。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及公众号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星虎 ( 黔ICP备05004538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4-28 19:0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