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虎论坛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宝宝寒

[转帖] 铁血时代——以霸业为主线的春秋战国史----醉罢君山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3-19 11: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铁血时代-220)
  
  栾黡的弟弟栾鍼就是一个积极的主战派,他对哥哥的临阵脱逃很不以为然,他对部下说:“大军出征是为了报仇,如果无功而返,是国家之耻辱。”他与中军副司令士匄的儿子士鞅是好朋友,两人各自带着自己的部队,拒绝撤退。
  身为武士,战死也比逃跑光荣。
  栾鍼要选择光荣之路。他与士鞅合兵,主动出击,迎战秦军。这次出击,没有任何援兵,以弱击强,以寡击众,但栾鍼没有丝毫胆怯,他视死如归,冲入敌营……
  这是荣誉之战。栾鍼赢得了荣誉,但牺牲了性命。在秦军优势兵力的阻击下,栾鍼英勇战死沙场,士鞅则率残兵突出重围,回到了晋国。
  栾黡对弟弟之死大为悲痛,他把责任推到士鞅身上。他向士鞅的父亲、中军副帅士匄讨公道:“我弟弟本来不想打仗,是你儿子怂恿的。现在我弟弟战死了,你儿子却活着回来了。是他害死了我弟弟,如果你不把儿子驱逐出境,那么我就亲手杀死他。”
  其实栾黡是瞎捣乱。
  栾鍼之死,其实就是栾黡一手造成的,正是他临阵逃跑,栾鍼为了捍卫武士家族的尊严,宁可选择战死沙场。可是栾黡却归罪于士鞅,并公然威胁士匄。
  按理说,士匄作为中军副帅,在军队中排名第二,而栾黡作为下军司令,排名第五,栾黡怎么敢威胁中军副帅呢?这正是其家族背景在起作用,当年栾书杀晋厉公、立晋悼公,其家族之势力如日中天,无论是荀偃还是士匄,都不敢轻易得罪栾氏家族。
  士匄不得不作出重大让步。让儿子士鞅出国避避风头。
  
  伐秦之战,虎头蛇尾,草草而终。战争的节奏非常慢,诸侯联军无心作战,每到一处就拖拖拉拉,故意耗时间,最后晋军内讧,对秦国的打击不了了之,后来史家把这场战争叫做“迁延之役”。
  迁延之役暴露了晋国的两大问题:
  第一大问题是晋国高层内部矛盾。一部晋国史,就是一部晋国卿家的斗争史,自从赵氏家族被屠、三郤被诛后,晋悼公时代,晋国卿家之间的内斗有所缓和,但是并没有停止。在迁延之役中,栾黡公然违抗元帅命令,是晋军失利的最主要原因,事后他不仅没有遭到处罚,反而还气焰嚣张地向士匄问罪。栾氏家族与其他家族的矛盾日益激化,这也为日后栾氏灭族埋下伏笔。
  第二大问题是诸侯国与晋国之间貌合神离。各诸侯国的军队虽然跟在晋国后面屁颠屁颠的,但早已厌倦了晋国的霸业战争了,而且这些国家还要遭到晋国的盘削。对于一些没有能力保护自己的国家,当然还是愿意拥晋国为霸主,但对于象齐国这样的国家,早就憋足了一口气,可以想象得到,只要有机会,齐国一定会向晋国开战。
  雄才大略的晋悼公没有时间来解决以上两大问题。在伐秦之战后的第二年(公元前558年),晋悼公便去世了。晋悼公之死,使得公室复兴之梦破灭,之后晋国的卿家势力又开始上演威逼君权、相互倾轧的故事。
  晋悼公在位时间总计十六年,英年早逝,年仅三十岁。他是一位颇有才能的君主,在他的统治下,晋国内部相当团结,虽然众卿之间磕磕踫踫在所难免,但并没有引发流血冲突,晋国的国际影响力达到空前的地位,听命于晋国的中原诸侯达到十二个之多。
  在与楚国的争霸中,晋国在沉闷的争夺战中,晋国最终完全胜利,重新控制郑国,从而遏制了楚国北进的步伐。
  
  事实上,楚国已经显露出衰弱的迹象。
  楚共王比晋悼公早两年去世(公元前660年),在临死之前,他回想起自担任国君以来,有愧先父楚庄王的事业,令国家蒙受羞辱,心中郁郁寡欢。平心而论,楚共王在位三十一年期间,还是兢兢业业,如履薄冰,小心翼翼地让楚国这个巨型航母安全地行驶,然而在与晋国的争霸中,还是落入下风。
  这一段时间里,对楚国最大的打击有三:其一,鄢陵会战的失利,在这场战争中,楚共王还被射瞎了一只眼睛;其二,东面遭到崛起的吴国的骚扰,吴国正悄然成为楚国的心腹之患;其三,在楚共王晚年时,长期归附楚国的郑国,最终弃楚从晋,使楚国的霸业再遭打击。
  楚共王回顾自己三十一年的君王生涯,不禁心生愧疚,如何对得起祖先之英灵呢?
  楚国一直是明君辈出,而且几乎每一任君王在国家扩张上都有贡献,从楚武王、楚文王到楚成王、楚穆王,后来就是楚庄王,楚国的势力更是如日中天,想到这些,他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悲凉,他决定要惩罚自己,怎么惩罚呢?
  他把大臣们叫了过来,立下遗嘱,自己死了之后,所用的谥号选择“灵”或“厉”,谥号其实就是对君主一生事业的评价,“灵”、“厉”都是恶谥,乱而不损曰“灵”,戮杀不辜为“厉”。楚共王传话给大臣了,我这一辈子,事业无成,只准用这两个恶谥,不然自己会不安心的。
  然而楚共王去世后,楚国的大臣们并没有把恶谥加给他,而是认为楚共王所说的,只是谦逊美德的的表现,因此谥为“共”,就是“恭”的意思。
  
  楚共王与晋悼公相续去世,也意味着晋楚争霸渐趋尾声。
  有两个国家悄然兴起,一个是齐国,一个是吴国。
  齐国将在北方狙击晋国,而吴国则在南方叫板楚国。
  
  
  (下一章《走向弭兵》)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3-20 11:58:17 | 显示全部楼层
  
  (铁血时代-221)
  
  一、齐国的机会来了?
  
  晋厉公的死讯传来,齐灵公有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
  十六年了,在晋厉公在位的十六年间,齐灵公仿佛被一张巨大的罗网所束缚,他感到一种窒息与屈辱。
  自齐桓公之后,齐国的霸业凋零,但光荣与梦想,仍然存留在一代代的国君心中,要恢复齐国的霸主地位,首先必须要狙击晋国。在公元前589年,齐灵公的父亲齐顷公迈出了坚强的一步,结果却在鞍之战中惨败给了晋国人,威风扫地。齐顷公不得不前往晋国朝见霸主晋景公,这对于齐国来说,乃是一大耻辱。
  齐灵公继位后,开始为摆脱晋国的控制而努力。
  在他在位的第九年(公元前573年),晋国爆发政变,栾书杀死晋厉公,迎立晋悼公,晋的内乱,齐灵公认为机会到了,可以摆脱晋国人的魔掌了。这一年,楚国发动侵宋战争,并且在宋国彭城建立一个傀儡政权,晋悼公号召各路诸侯共同出兵,但齐灵公却采取观望的态度,拒绝出兵。彭城之战结束后,晋国马上纠集诸侯国,对齐国发动讨伐战争,齐灵公这才明白晋国却没有因为内乱而走向衰落,他不得不接受晋国人所提出的和谈条件:将太子姜光作为人质送往晋国,以换取和平。
  雄心壮志的齐灵公,又一次吞咽下屈辱的苦果。
  
  虽然屈从于晋国,齐国在东方仍然是一大势力,作有拥有雄心的大国,唯有扩张才能有机会与晋国对抗。首先,齐灵公在东方推行小霸权政策,积极拉拢莒国,莒国在齐国的支持下,于公元前567年,吞并了鲁国的附庸国鄫国;同年,齐灵公大举出兵,消灭了邻国莱国,莱国的土地面积与齐国相当,但是军事力量薄弱,在齐国的打击下,莱国彻底被齐国吞并,齐国的土地面积扩大了一倍。
  吞并莱国是齐国史上非常重要的事件,对齐国后来的崛起有着关键作用,齐国得到了更为丰富的渔盐资源,巩固其经济上的优势,而且从史料纪载看,莱国的冶铁业发达,根据现存的“叔夷钟铭文”,灭莱之战中有功的齐国将领叔夷得到了四千名铁匠,由是可见莱国冶铁业之盛,这次扩张使得齐国的实力得到了极大的增长。
  扫平莱国后,齐国在东方最大的对手就是鲁国。
  在齐国的支持下,莒国在公元前565年与公元前561年,两度入侵鲁国。莒国作为一个小国,频频与鲁国作对,这惹恼了大霸主晋国,公元前559年,在一次国际会议上,晋国以莒国政府通楚为借口,将莒国会议代表扣押,实际上是对背后操纵者齐灵公的一次警告。
  
  齐国与晋国的矛盾开始走向明朗化。
  由于连年战争,诸侯国对晋国的命令越来越消极对待,这在讨伐秦国一役,即所谓的“迁延之役”中尽现无遗。齐灵公判断晋国的霸业已经走到终点了,应该是齐国出头之日了。公元前558年,齐灵公率领军队入侵鲁国北部,同时指使其喽啰国邾国入侵鲁国南部。
  晋悼公终于忍无可忍了,他打算要召开诸侯会议,商讨出兵讨伐邾国与莒国。
  为什么不直接打击齐国,而只是讨伐其喽啰国邾国与莒国呢?
  晋国有难言的苦衷,首先南方的楚国仍然对中原虎视眈眈,不可不防;其次,对秦国的军事打击虎头蛇尾,没有取得任何成果,晋国的西部仍然受秦国的威胁。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与齐国发动战争,那么晋国将陷入三面受敌的困境中。
  但是晋悼公还没有来得及实施打击计划,便因病而英年早逝,年幼的晋平公继位。
  晋平公刚刚上台,为了巩固霸主地位,迫不急待召开盟国峰会。
  齐灵公没有出席,甚至以往多次参加会议的太子姜光也没有出席,齐国只是派了代表高厚参加会议,其他的十来个国家都是由国君亲自出席。齐灵公显然不愿意在联盟中充当小角色,但是也不愿意与晋国过不去,派大夫高厚参加会议,只不过是表明齐国还是在这个盟联中的。
  
  晋国人不给齐国面子。
  在大会上,晋国提出来,要求联盟中的各成员国,必须要把所侵占的其他国家的领土归还给所在国,并当场逮捕了邾国与莒国两国的国君,因为这两个国家都参予对鲁国的入侵。邾国与莒国都只是小国,小国就是比较容易被欺负,其实鲁国真正的敌人是齐国,晋国碍于齐国是一个大国,还不敢公然在大会上将齐国的代表高厚也逮捕,只是杀鸡骇猴,拿邾国与莒国下手。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3-20 11:59:16 | 显示全部楼层
  
  (铁血时代-222)
  
  不过晋国人耍了一个花招。
  晋平公大设宴会,招待各国的代表们。在宴会上,要求各国的大夫们,表演歌舞节目,要一边唱歌一边跳舞,而且歌舞一定要合拍。看来在春秋时期,当个政客也不太容易,还必须要有几分歌星的天份才行。看上去各国的大夫们都表演得不错,迎来一阵阵的掌声,轮到了齐国的大夫高厚表演了。
  也不知是高厚这个人歌舞水平不高呢?还是晋国人有意找茬。高厚表演结束后,晋国元帅荀偃很愤怒地站了起来,当着众代表的面责问高厚:“你怎么搞的,你唱歌的节拍跟跳舞的节拍就根本不相配嘛。”然后又意味深长地说:“看来诸侯当中,是有心怀二志的国家。”众位代表都把目光投向齐国代表高厚身上。
  荀偃看了众代表一眼,又说:“各国代表这些天都签订了双边条约,惟独齐国的代表还未签订,不如趁热打铁,宴会之后,齐国便与各国签订条约吧。”荀偃又狠狠地瞪了高厚一眼,高厚含糊其辞应付了一下。
  高厚这个代表当得不容易,根据大会的精神,齐国必须要吐出所占领鲁国的地盘,所以高厚不敢签订这样的条约,但另一方面,晋国人又让他出洋相,当众奚落他,他心中觉得十分的窝囊,怎么办?高厚坐立不安,思来想去的,最后下定决心:还是逃吧!
  于是他起身如厕,趁众人不注意,一溜烟跑了出去,驾着一辆马车,自己跑回齐国去了。
  高厚这一跑,正是落入晋国人的彀中。荀偃当众宣布:“早看出齐国就是心怀二志的国家了,一定要武力讨伐才行。”于是晋国、鲁国、宋国、卫国、郑国等国家共同签订盟约,盟约发表声明:“共同讨伐不忠于盟主的人。”
  
  高厚跑回齐国后,向齐灵公汇报了盟国会议的情况,并且刻意暄染晋国如何当着众诸侯之面,奚落齐国,根本不把齐国放在眼中。齐灵公听了之后大为生气,恨恨地说:“我齐国一个泱泱大国,居然被晋国如此玩弄,真是没有面子。”
  晋国要我归还所占领的鲁国地盘,我偏不还。
  不仅不还,我还要得寸进尺哩。
  晋悼公死了,现在国君年幼,对齐灵公来说,这是一次咸鱼翻身的绝佳机会。
  齐灵公铁了一条心,不惜与晋国反目成仇。
  
  这一年(公元前557年)的秋季,齐灵公亲自率军,围攻鲁国北部的城市成邑。
  面对齐国强大的军事压力,鲁国左盼右盼,晋国方面还是没有消息。鲁襄公对大夫叔孙豹说:“怎么回事啊?盟国峰会条约都签订了半年了,晋国不是要讨伐心怀二志的齐国吗?怎么还迟迟不出兵呢?”叔孙豹说:“晋国人就是这样子,看来我得亲自去晋国一趟,进行游说一番了。”
  叔孙豹驱车到了晋国,见了晋平公,对晋平公说:“自盟国峰会之后,齐国不仅不归还所占鲁国的土地,还变本加利,不停地出兵骚扰敝国,还是恳请贵国作为盟主,出来主持公道啊。”
  晋平公和稀泥道:“哎,寡人一直挂念这件事哩,只是前任君主悼公刚去世不久,丧期未过,此时出兵,不太合适吧。”
  叔孙豹一听,这还了得,以当时礼制,国君丧期三年,以晋平公之议,莫不成要等上三年方可出手援助不成?叔孙豹急了:“鲁国被齐国侵犯已经有一年之久了,鲁国的老百姓,天天翘首西望,看晋国的援兵是不是来了,左盼右盼,却始终看不到一兵一卒啊。若是要等到贵国前国君丧期满,恐怕到时鲁国都被齐国吞掉了哩,还用得着援助吗?”
  晋国这个盟主的称号,是以凭借着强大的国力而当上的,但是这个盟主在履行自己的义务方面,确实有点问题。晋平公吱吱唔唔的,顾左右而言他。
  叔孙豹叹了一口气,看来要把希望寄托在晋国的首相兼中军元帅荀偃身上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3-20 12:00:31 | 显示全部楼层
  
  (铁血时代-223)
  
  大概荀偃是个诗歌的爱好者,叔孙豹见了荀偃,不说明话,只是吟诗。
  他先吟了一首《祈父》,祈父,是官名,就是掌管兵甲的司马,他吟道:“司马啊,我是王的爪牙,你为何陷我于忧患中啊,使我不得安居哪。司马啊,我是王的卫士,你为何陷我于忧患中啊,使我漂泊不定啊。”
  荀偃听出名堂来了,他当即向叔孙豹行礼,谢罪说:“荀偃知错,岂敢不与你共计国事,而让鲁国陷于危境中呢?”
  荀偃明确表态,叔孙豹大喜过望,中军元帅表态了,接下来,他得去找一找军中的二号人物,中军副帅士匄了。
  士匄也是个诗歌爱好者,所以叔孙豹照样吟诗,这次吟诵的诗是《鸿雁》的最后一节:
  “鸿雁于飞,哀鸣嗷嗷。惟有聪明睿智者,知我艰辛劳苦,而那些蠢愚之人,还以为我逞强意气。”
  叔孙豹暗示士匄,我不远千里来到晋国,可是为国事辛苦奔波的,不是来走秀的。士匄也听出弦外之音,便对叔孙豹行礼回答说:“请阁下放心,有士匄在此,岂可坐视鲁国受欺负而不理呢?”
  晋国的中军元帅与副帅先后都表态了,晋国一定不会对鲁国的处境坐视不理,叔孙豹高高兴兴回国交差了。
  可是这一回,鲁国人还是要失望了。
  
  望穿秋水又一年。
  鲁国人没有等来西边的晋国援军,反而又迎来东边齐国的新一轮进攻了。
  公元556年的秋季,距离叔孙豹访晋一年,齐国兵分两路杀向鲁国。一路由齐灵公亲自率领,围攻鲁国北方城镇桃邑;另一路由齐国大夫高厚统领,围困了鲁国军事重镇防城。
  当时鲁国大夫臧纥正好在防城,刚要返回国都,不想被齐军围困,没有办法出城。鲁襄公心里很是着急,就派出一支军队前往接应。这支军队抵达离防城不远的旅松时,停了下来,面对黑压压一片齐军时,不敢前往解围。便派人趁夜黑时,绕过齐军的防线,进入防城,通知城内守军将领:“你们把臧纥先生带出来,我们在旅松这个地方接应。”
  防城的守将是谁呢?未来的大思想家孔子的老爹,偪阳之战的勇士叔梁纥。
  接应臧纥的部队不敢硬闯齐军的阵营,那么将臧纥送出城外的重任,就落在守将叔梁纥的身上了。叔梁纥招集了三百名甲士,都是武艺高超,勇猛过人的战士,趁着夜幕降临时,对齐军阵营发动突袭。齐军根本没有想到鲁国人在久困之后,还有胆量勇闯齐军的防线,一时间被打个措手不及,叔梁纥与三百勇士硬是突破齐军的防线,将臧纥送到后方接应部队手中。
  齐国人还以为这批鲁国人是不是准备要弃城而去,不料一会功夫,叔梁纥又带领三百甲士驾着战车杀了回来,直奔城里去了。叔梁纥进出齐国的防线,如入无人之境,其胆魄赢得了鲁国人的一阵喝彩。
  但是臧纥的一位族人,叫臧坚,却不幸在战斗中负伤,落入齐国人之手。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臧坚依然手握利剑,全无惧色,又劈倒了几名齐军士兵,直到气力用竭,被齐军士兵一拥而上,捆绑到了齐营。被俘的臧坚拒绝就食,只想速死。
  齐灵公听说臧坚这个人表现得十分英勇,心中有几分钦佩,就派了一外宦官去慰问他,宦官传达了齐灵公的话:“你可别自寻短见啊。”宦官走了之后,臧坚对看守他的齐国官吏说道:“贵国国君的好意,在下心领了,但贵国国君既然要赐我不死,却又派来一个受过宫刑的奴才来看我,我是堂堂的鲁国官员,觉得这是一种羞辱。”
  说完之后,臧坚拿起一根削尖的木棍,狠地往胸口一扎,看守他的齐国官吏来不及阻止,就当即气绝身亡。
  
  鲁国与齐国在停停打打间又过了一年。
  到了公元前555年,也就是晋悼公去世三周年,晋国这下没有理由再推脱责任了。晋平公当时对叔孙豹推脱的理由就是晋悼公去世,国丧期未满,现在三年丧期已过了,况且中军元帅荀偃与副帅士匄的激昂之辞也言犹在耳。
  这一年的秋季,齐灵公再度对鲁国发动强攻。
  晋国高层开始研究援鲁的计划。晋国的中军元帅荀偃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到了当年自己参与杀害的国君晋厉公:他与晋厉公在阎王节的面前打官司,结果他败诉了,晋厉公就用戈把他的脑袋割下来,他就把自己的脑袋从地来拾了起来,安在自己的脖子上,用手扶着脑袋走路,走着走着时,遇到了一个术士巫皋。他从梦境中惊醒,对这个梦百思不得其解。
  几天后,荀偃真的在路上遇到了术士巫皋,便对他说起这个古怪的梦。巫皋听了之后大吃一惊:“哎,我在同一时间做了跟你同样的梦。”这可真是更加的稀奇古怪了。荀偃忙问:“那先生帮我解解这个梦,究竟有何含义?”
  荀偃说:“你梦到脑袋被割下来,看来今年你必死无疑。但梦里你要又脑袋安回脖子,扶着它走路,说明你还有一件事必须做。这件事是不是讨伐东方的齐国呢,你的最后愿望应该可以实现的。”
  巫皋这么一说,荀偃更加坚定东征的想法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3-20 12: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铁血时代-224)
  
  二、平阴成了一座空城
  
  公元前555年十月,初冬来临,天气开始严寒。
  元帅荀偃统领精锐的晋国三军,向东行军,在跨过国界时,荀偃不自觉地回头看一眼故土,他有一种预感,这是他最后一次凝视自己的祖国,此番出征,也许就是自己生命的终点吧。人谁能无死呢?如果要死,就以一场辉煌的胜利来迎接死神吧。
  晋军一路向西,进入鲁国境内。此时鲁、宋、卫、郑等十个诸侯国的军队,也在霸主的召唤下,在济水河畔与晋军会师。在联军中,也包括莒国的军队,这个小国一度归附于齐国,可是现在很识相地倒向了晋国。
  不甘示弱的齐灵公亲临平阴城,布置防务。初冬的寒风已经冻彻骨髓,面对着军容庞大的联军,齐灵公的心头不禁打了个冷颤,可是很快这个寒意被他的雄心驱散了。只要能击败晋国人,中原的霸主就要换人了,到时齐国又可以再现昔日的辉煌!想到这里,他鼓起勇气,准备依托坚固的堡垒,挫败晋国人的进攻。
  晋国人的速度好快,已经跨过齐鲁边界,直逼平阴城下。
  平阴城矗立在平原之上,除了坚固的城墙,惟一的防御工事就是在城外所挖掘的一条宽达一里的深沟,可是这条深沟,只能迟滞晋国人的进攻,却无法阻止其深入。作为齐灵公的心腹宦官,夙沙卫对平阴的守备忧心忡忡。
  夙沙卫虽然是一名宦官,可是颇懂战略,他意识到平阴地势平坦,无险可守,便建议齐灵公:“不可在这种无险可守之处作战,不如后撤到地形险要的地方,据险固守。”刚愎自用的齐灵公哪里肯听,他说:“就这样逃离城邑,会影响我方士气的,一定要与晋国人一决死战。”
  
  齐灵公寄希望于联军内部的内讧,就象当年入攻秦国的迁延之役一样。可是他的希望落空了,当年进攻秦国时,诸侯国消极怠工,是因为秦国并未危及自己的生存,而齐国的情况却不同,鲁国已经深受其害了,倘若任由齐国坐大,那么卫国、宋国以及其他小国,岂能在齐国人的卧榻旁酣睡呢?
  事实证明,一里宽的深沟,并没能阻挡住联军的进攻。
  晋军对平阴城发起猛攻,齐军伤亡惨重。
  面对被动的战局,齐灵公的信心动摇了。必须要派一个人去打探一下晋军的虚实,派谁去呢?齐国大夫析文子与晋国中军副帅士匄的私交不错,是个合适的人选。析文子便以私人身份出城,拜见士匄。
  士匄热情地接见老朋友,他心里十分清楚,析文子此来,是想弄清楚晋军的下一步军事部署。既然如此,何不来个将计就计,对齐国人施加些心理压力呢?
  士匄请析文子喝酒,喝了几杯下肚后,故意装成酒后话多的样子,对析文子说:“老朋友啊,我跟你说实话吧。现在鲁国与莒国各派一千辆战车,准备在两个方向上同时对齐国发动攻击,齐国这次一定是顶不住了,必定灭亡。老朋友啊,你要为自己打算一下啊。”
  从士匄的话中,我们也可以看出,随着战争的进展,诸侯国的军事力量比起春秋初期要强大许多,连莒国这样的小国都拥有一千辆的战车了。
  借着酒力,士匄大放烟雾弹,把析文子听得胆战心惊。殊不知鲁国被齐国打了三年,哪里还有力气发动大规模进攻呢?而莒国长期是齐国的小喽啰,只是障于晋国的面子,勉强参加对齐战争罢了,怎么敢有灭掉齐国的念头呢?
  可是士匄伪装得很象,析文子中计了。喝了几盅酒后,析文子以不胜酒力为由,向士匄告辞,急急忙忙地返回齐军大本营里,向齐灵公汇报得来的情报。
  
  齐灵公吓呆了。
  齐国的重兵都集中到了平阴战线,光眼前这支联军就令齐灵公十分头疼了,而按析文子的说法,还有两支奇兵将随时出动,突袭齐国。要是情报属实,那么齐军的后路将被切断,到时平阴将成为他的葬身之所……
  坐立不安的齐灵公亲自登上巫山,远眺联军兵营。
  只见联军兵营背靠山丘,漫山遍野都插满了各国军队的旌旗。“哎,居然来了这么多部队。”齐灵公手脚一阵冰凉,再往山下看去,只见联军的战车正在进行演习,每辆战车有四名官兵,战车掀起漫天的飞尘,以致于他都没法算得清联军战车的具体数量。
  齐灵公心中暗暗叫苦,心里琢磨了一下,根本没有信心打赢这场战斗,看来三十六计,走为上计。黑夜降临,喧嚣的战场也平静下来,平阴城东大门悄悄地打开一条门缝,紧接着几辆马车闪出来,不一会儿便响着急促的马蹄声以及车轮的吱吱声。
  作了一国元首,齐灵公偷偷地溜掉了。
  其实他中招了。
  齐灵公看到漫山遍野的联军部队是怎么回事?这是晋军统帅部导演的戏罢了,荀偃设下疑兵,齐灵公所见到漫山遍野的旌旗,也不过是旌旗罢了,看上去挺吓人的,其实并没有多少人。那么卷起漫天飞尘的战车又是怎么回事?那是车后拖着树枝扬起的尘埃,车上其实只有一名战士,其他三名都是稻草人,只是齐灵公远远看不清楚。
  兵者,诡道也。在此役的较量中,晋军将领表现出高超的指挥艺术,密布疑云、虚实莫测,制造假情报,正体现了“上兵伐谋”的至高境界。
  
  齐灵公溜走了。
  几天后,齐军发现元首逃跑了,这下更无人恋战了,怎么办?跟着溜呗。十月二十九日(农历),这值月末,正是月光最暗淡的日子,在夜色的掩护下,齐军全体开拔,撤退了。
  第二天,平阴已经成为一座空城了。
  晋平公身上带着一位大音乐家,这个人就是师旷,师旷远远听到平阴城内的乌鸦声,他静静地听着,然后对晋平公说:“平阴城的乌鸦欢快地叫鸣着,一定是平阴城的齐军撤退了。”还有几个人也看出来了,晋国大夫邢伯说:“城内有几匹马的嘶鸣声,非常悲切,一定是与其他马匹别离,孤伶伶的,看来齐军已经撤出平阴城了。”另一位晋国大夫叔向也判断说:“平阴城墙上有许多乌鸦,这说明城内已经没有驻军了。”
  要是齐灵公能亲耳听了这几个人的话,一定会为自己的判断能力而汗颜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3-20 12:05:34 | 显示全部楼层
  
  (铁血时代-225)
  
  元帅荀偃没有满足于占领平阴城,因为他知道,齐军的主力还未被歼灭,他没有逗留在城内,立即下令追击齐军。
  齐灵公逃跑时,将军队交给心腹夙沙卫。夙沙卫虽然是宦官,但颇有胆识,他知道放弃平阴城之后,晋军很快就会追上来,撤退时一定不能乱了章法,否则将后果不堪设想。夙沙卫一路撤退,一路观察地形,齐军穿过一处山间隘口,这里地形狭窄,易守难攻,是一处狙击晋军的理想阵地。
  夙沙卫当机立断,他下令将军队中的辎重车辆连接起来,沿着隘口一字排开,作为障碍物来阻滞晋军的追击,并亲自留下来断后。看来齐灵公那么信任这位宦官,也不是全无道理。
  可是宦官执掌兵权,引起了将领们的普遍不满。
  齐军将领殖绰、郭最两人嚷嚷道:“你不过是个宦官,让你来殿后,简直是齐国军队的耻辱,你还是走吧,我们两人来。”在他们眼中,夙沙卫不过是个佞臣罢了,心里看不起他,充满敌意。
  人都是有自尊心的,宦官们心理更复杂,自卑与自尊相交错。殖绰与郭最两人的一番话,让夙沙卫怒从心生,起初他为了表示对齐灵公的忠诚,不惜留下来断后,把危险留给自己,这时他心头一酸,自己做再多的事情,在别人眼里,他永远是个贱人。他一言不发扭头就走,一不做二不休,既然那两个家伙想找死,就多送点礼物吧!夙沙卫在临走前,让士兵们用大石块把退路封死了。
  
  事实证明殖绰与郭最两人其实也并非那么英勇。
  当夙沙卫率大军撤走后,只剩下殖绰与郭最,以及少量的士兵,山谷空音,一片死寂,这时两人心中涌出莫名的恐惧。很快,从远处传来了马车奔驰的声音,声音渐渐由近及远,晋国的追兵来了!
  一马当先的,是晋军将领州绰,他急于立功,马不停蹄地冲到山隘前,只见道路被一排辎重车挡住了,可以看到少量的兵车与齐国士兵,站在车上的一人身披皮甲,一望可知是位齐国将领。州绰立马搭箭上弦,瞄准后“嗖——”的就是一箭,射中那位将领的左肩膀。
  殖绰猛然觉得一阵疼痛,踉跄了一下,他掏出弓箭,正准备还击,不想说时迟,那时快,州绰的第二支箭如闪电般地射出。这支箭穿透了皮甲,深深地刺入殖绰的右肩膀。殖绰左、右两边各中一箭,血流不止,这时只听得对方大喊一声:“你不要逃跑,乖乖做我晋军的俘虏,要是再逃的话,下一支箭,势必会射在你的咽喉了。”
  螳臂挡车,徒劳无益。殖绰心虚了,他猛喊道:“那你要发誓不杀我。”
  州绰指着天上说:“有太阳为证。”
  殖绰与郭最这两个断后的勇士扔了武器,束手就擒。看来他们还真没有资格嘲笑夙沙卫哩。
  
  夙沙卫率齐军主力退守都城临淄。
  晋军一路高歌猛进,横扫齐国,连战连捷。荀偃指挥中军攻克了京兹;魏绎、栾盈(栾的儿子)攻下了寺地;赵武、韩起兵围卢地。经过一个月的作战,到十二月初,联军已经攻打到了齐国都城临淄的外围。
  谁才是真正的霸主,这是一目了然吗?齐灵公也太自不量力了吧。
  联军在临淄城下不急着攻城,却忙着砍树。
  为什么要砍树呢?因为十二月,正是晚冬,天气十分的寒冷,砍树要用来取暖。等到砍足了数量后,联军开始放火,烧了离齐都城比较近的一片竹子林,这样齐军要到城外砍树取暖就不容易了,除了烧树林外,联军又放火烧临淄城的城门,以及东南西北四面外城都烧了;又派了几支小分队装作攻城的样子。
  果然,这个志大才疏的齐灵公被晋军这一套战术搞得神魂不安,天天前方发回报告,这里被烧,那里被烧,其实齐都临淄的守兵并没有遭受重创,但齐灵公已经坐立不安了。外厉内茬的齐灵公想了半天: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准备逃跑。
  马车备好了,齐灵公跳上马车,吩咐御夫逃向邮棠(山东平度东南),准备去避难了。
  
  齐国太子姜光一听到消息,怎么回事啊?齐国的临淄城固若金汤,晋军不过只在城外砍砍树,纵纵火罢了,齐军的守军并没有遭到损失,倒是国君想溜了,要是国君在此时溜走,势必军心大乱,到时局面就很难收拾了,不行,一定要拦住齐灵公。
  想到这里,太子光与齐国大夫郭荣快马追上了齐灵公,拦住了齐灵公的马车,齐灵公咆哮道:“你们两人快给我让开。”
  太子光拽住马车上的缰绳,大声说道:“晋军本来就不想与我国作对,这次来势汹汹,无非是想捞点好处,掠夺此财物,现在临淄城外已经被晋军劫掠一空了,晋军很快就会退兵了。我们城池高大坚固,守军根本是毫发未损,有什么好害怕的?一国之君,绝对不可以轻举妄动,否则会失去民心的,一定要坚守国都啊。”
  齐灵公不听,催促御夫快快赶车。
  太子光急了,拔出宝剑,“唰唰唰”几下,把套在马脖子上的皮革给砍断了,马车走不动了,齐灵公这才无可奈何地下了马车,停止了他的亡命之旅。
  但太子光的判断是正确的。晋军根本就不想对临淄城发动强攻,除了鲁国之外,其他的联盟国也不想卖这个力气。两天后,联军就对临淄撤围了,因为在临淄城外,该捞的东西都捞了,还是到其他地方去找找新的财源。
  于是联军绕过了临淄城,向东、南两个方向挺进,继续扫荡齐国,打家劫舍,向东打到了潍水,向南打到了沂水。
  
  齐国人只有招架之功,全无还手之力。
  曾经壮志凌云的齐灵公此时完全丧失斗志,任由晋国人蹂躏齐国的土地。
  就在这个时候,楚国人救了齐国。晋国元帅荀偃接到情报:楚国人兵分三路,在首相子庚的率领下,大举进攻郑国。
  荀偃听了之后大吃一惊,要是楚国人得手,就有可能切断晋军西归的通道,不行,必须从齐国撤军,回援郑国。
  晋国与多国部队火速撤兵,被吓破胆的齐灵公阴差阳错地躲过一劫。
  楚国人怎么突然对郑国发起突袭,其中又有何秘密呢?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3-21 11: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铁血时代-226)
  
  三、子孔的阴谋
  
  郑国首相子孔执政已经九年了,但他的恐惧感越来越强。
  在九年前(公元前564年)的西宫政变中,郑国首相子驷、司马子国、司空子耳三人被叛军所杀,而事先得知叛乱消息的子孔却隐而不报,借叛军之手除掉子驷、子国、子耳三人,并顺理成章地接任首相。
  从上台开始,子孔就一直谋求独裁,伴随权力欲的是一种无名的恐惧。他有时在梦中,梦见子驷血淋淋地站在他面前,指着他用恐怖阴森的声音说:“你为什么要害死我?”他从床上惊醒,哆哆嗦嗦,冷汗直流。
  对子孔来说,还有更坏的消息。这些年来,郑国政府一直在通缉在逃的叛乱分子,并从多个渠道了解到,子孔是事先得知叛乱的阴谋,但他不仅未制止叛乱,而反坐视子驷等人被杀。但是一来子孔现在是首相,位高权重,二来这件事已经过去九年,缺少直接的证据,所以要扳倒他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可是,想扳倒他的大有人在。
  子驷的儿子子西就是其中之一。子西现在已经成为郑国六位上卿之一,每当子孔见到他时,总是不由自主地感到一种威胁,担心总有一天,子西会找他清算旧账。为了自保,子孔必须要巩固自己的权力,把潜在的敌人打倒在地,他曾发布过独裁令,但在子产、子西等人的强烈反对下,又不得不收回。
  不行,必须要主动出击。光凭自己的力量是不够的,得要有外援,不如借楚国人之手,除掉自己的敌人,想到这里,子孔的眼睛里,露出几分杀机。
  
  机会出现了。
  晋国号召诸侯国出兵,进攻齐国。郑简公积极响应盟主的号召,亲自带上三名上卿,领军出征,而子孔、子展、子西三人留守国都。
  郑国的精锐都调往齐国战场,国内兵力不多。子孔悄悄地派出自己的心腹,潜入楚国,试图说服楚国出兵,只要楚国人帮他杀死政敌们,他就准备向楚国拱手称臣。
  楚共王去世后,楚康王继位,不久后,楚国首相子囊也去世,由子庚接任。在子囊去世前,曾告诫子庚,楚国的心腹之患,不是晋国,而是吴国。子庚执政期间,牢记子囊的遗训,放弃了楚国数十年来奉行的“争夺郑国、进取中原”的战略,将战略重心放在对付东线的吴国。
  面对子孔的特使,子庚不为所动,他态度明确地拒绝了子孔的请求。在子庚看来,就算得到了郑国,也只会使楚国增加不必要的麻烦,并且将开始新一轮的晋、楚争霸,到时吴国将乘虚而入,后果不堪设想。
  楚康王不高兴了。
  当了五年的国君,可是楚康王觉得自己一无所成。历代楚王,都勇武善战,武功赫赫,楚康王继位后,楚国曾对吴国开战,可竟遭到惨败(此次战役后述),在子庚执政下,楚国已经多年不曾对外用兵了,楚康王早就憋不住了。如今郑国送上门了,子孔已经答应要做内应,楚国攻取郑国应该是易如反掌,可是怎么子庚还是拒绝了呢?
  楚康王派人传话给首相子庚:“五年来,楚国的军队还没有出战过,现在别人都以为本王只图安逸享乐的生活,将先王的伟大事业抛之脑后了。要不要出兵郑国,请你再认真考虑一下。”
  虽然楚康王的语气并不强硬,并且表现出对首相应有的尊重,但子庚听出了楚康王的不满,他叹了一口气道:“大王大概是责备我贪图安逸享乐吧,如今楚国之患,不在北方,而在吴国,我也是为国家打算啊。”
  子庚回复楚康王:“如今郑国与晋国友善,干涉郑国内政,晋国人必然会插手。不然这样吧,我们先做一次试探性的进攻,如果顺利的话,就可以继续用兵,如果不顺利的话,就退兵回国,这样也可以避免损失。”
  这是一个折衷的建议,楚康王同意了。
  
  楚军兵分三路:左路军由首相子庚率领,出鱼陵,进逼郑都;中路军由大司马蒍子冯率领,目标是占领郑国的东北部,以阻止晋军可能从齐国回师增援;右路军作为战略预备部队,在上棘修筑军事据点。
  中路军的进展十分顺利,蒍子冯率楚军精锐,连下费滑、胥靡、献于、雍梁四城。而子庚的左路军也挥师疾进,直抵郑都城下。根据原先的计划,子孔将作为内应,打开城门,迎接楚军入城,可是子庚的楚军等了两天,却没有丝毫的动静。
  出了什么意外了吗?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3-21 11:24:30 | 显示全部楼层
  
  (铁血时代-227)
  
  不错。子西对子孔早有防备之心,他有自己的情报来源,得到确切的消息,子孔打算引狼入室。子西当即与子展联合起来,发布命令,动员军队进入级战备状态,并且修固城墙,严阵以待,同时派人快马加鞭,赶往齐国,通知正在齐国参战的郑简公与晋军元帅荀偃,请求速来增援。
  在子西与子展的严防之下,子孔根本没有机会与子庚里应外合,献城投降,甚至连通风报信的机会也没有。
  经过两天的等待后,子庚知道子孔的计划破产了,这时又传来另一个消息,晋军总司令荀偃已经下令,火速回师,救援郑国。本来对出兵不甚积极的子庚,在这种情况下,理所当然地选择了放弃。
  楚国人偷鸡不成反蚀把米,在回师途中,遭遇到大雨,天寒地冻,死了不少士兵。
  
  郑国的局势转危为安。
  子孔的阴谋失败了。可是他仍然不死心,仗着自己是首相,大权在手,仍然想以高压手段,钳制众人之口。
  子西与子展决心展开反击,他们在郑国大造舆论,向国人披露子孔的两大罪行:第一,当年明知尉止叛乱集团即将发动政变时,故意隐瞒不报;第二,勾结楚国人,出卖国家利益。当民众得知事情的真相后,群情激昂,纷纷要求郑简公严惩子孔。
  叛国罪乃是重罪,子孔穷途末路,狗急跳墙,困兽犹斗,与其坐以待毙,不如铤而走险,拼他的鱼死网破。子孔纠集家族的私人武装,准备负隅顽抗。
  对子孔来说,这是一场大赌局,要么通赢,要么全输。
  可是不幸的,他的结局只有一个,就是输得精光。
  子展与子西早就做好充分的准备,子孔还没来得及叛乱,由士兵与自愿兵组成的反子孔武装,已经杀到他的府祗。子孔仓促应战,但很快被击败了,从大院打到内厅,从内厅打到卧室,子孔的手下死的死,降的降,逃的逃,最后只剩下他孤家寡人一人,他拎着一把剑,浑身发抖,只见得眼前数十把兵戈寒光闪闪,向他猛刺过来……
  子孔死了。
  子展与子西发了一笔横财,两人瓜分了子孔庞大的家产。
  重新洗牌后的郑国政坛,资深上卿子展总揽国政(当国),子西出任首相,而曾经在平定尉止叛乱中立下奇功的子产出任上卿,正式跨入权力核心层。子西、子产都是少壮派中的佼佼者,他们的当权,意味着郑国政坛春天的到来。
  
  救援郑国成了晋国元帅荀偃指挥的最后一次军事行动。
  他染上疾病,身上长了毒疮,脸部开始溃烂,面目全非,无药可治。副帅士匄想进帐蓬探望他,但遭到拒绝,荀偃不想让其他将领见到自己这可怜的模样。士匄没有办法,只好在帐蓬外问道:“元帅若有不测,谁可以成为家族的接班人呢?”荀偃吃力地张开口:“荀吴可以。”
  士匄听到元帅的声音变得如此苍老,心中涌出一种凄凉之感。
  荀偃在病魔的折磨下,最终带着痛苦与遗憾离开人世。他死的时侯,没有瞑目。
  副帅士匄抚摸着荀偃的尸体道:“元帅死不瞑目,是不是还有放心不下的事情?是不是担心儿子荀吴呢?我会照顾您的儿子的。”
  可是荀偃的眼睛仍然睁着,站在一旁的栾盈提醒士匄:“会不会是因为征讨齐国之役还没成功呢?”经栾盈一说,士匄猛然省悟,又抚着荀偃的尸体说:“您放心,我一定会继承您的遗志,继续讨伐齐国,我以河神的名义起誓。”
  这时奇迹发生了,死去的荀偃缓缓闭上的眼睛了。
  亲眼目睹这一幕后,士匄以尊崇的语气说道:“元帅一心为国,我却以为他放心不下家事,看来我真是太浅薄了。”
  
  荀偃去世后,士匄成为晋军实际的统帅,他决心要继续发动伐齐之战,直到齐国人投降,以慰荀偃在天之灵。
  公元前554年的夏季,晋军又一次踏上远征之路。当士匄挺进到了谷地时,这时传来了一个消息:齐灵公死了。
  不伐有丧之国,这是春秋时代的惯例,也是文明的体现。当然,晋国人并不是完全遵守这个惯例,在郑成公死时,晋国就曾经悍然入侵郑国。不过士匄还是遵循国际公约,宣布从齐国撤军,很显然,晋国还是想以德服人,而不是以武服人。
  晋军撤走了,可是齐国却因为灵公之死,引爆了一场政坛地震。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3-21 11: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铁血时代-228)
  
  四、夙沙卫的叛乱
  
  齐灵公是在恐惧与彷徨中死去的。
  平心而论,作了君主,齐灵公还是有些可圈点之处,他在任期间吞并莱国,使得齐国的土地面积猛增一倍,这为日后齐国的崛起奠定了很坚实的基础。但他好高骛远,自以为可以同晋国分庭抗礼,入侵鲁国,意图称霸东方,可是晋国人一反击,他就明白了,齐国远远不是晋国的对手。
  荀偃的第一波进攻,齐灵公便弃平阴城而逃,兵围临淄后,他已成惊弓之鸟,如是不是太子姜光拦住他的马车,他又要弃国都而逃亡了。荀偃死后,晋军新任统帅士匄为完成他的遗志,又一次发动对齐国的攻势。
  心力交瘁的齐灵公终于在惊恐中病倒了。
  眼看着齐灵公的病情一天天地恶化,谁会是权力的继承人呢?原本平静的宫廷,开始暗流涌动,一场尔虞我诈的的宫廷斗争白热化了。
  太子姜光是法定的君位继承人。自从齐国被迫屈服于晋国后,齐灵公羞愧难当,他拒绝出席晋国主持的诸侯峰会,每次都称病不往,太子姜光便以齐国代表的身份多次参加诸侯大会,成为齐国政坛的重要人物。
  可是齐灵公并不喜欢太子姜光,有两个原因:
  其一,姜光是母亲鬷声姬并不受宠。齐灵公的正娶夫人是鲁国的颜懿姬,颜懿姬出嫁时,她的侄女鬷声姬跟着她陪嫁。颜懿姬没有儿子,可是鬷声姬却给齐灵公生了一个儿子姜光,颜懿姬就把姜光当作亲生儿子看待,因而姜光后来被立为太子。可是后来齐灵公宠幸爱妾仲子、戎子,颜懿姬、鬷声姬被冷落了,当然,太子姜光也不为齐灵公所喜欢。
  第二,在晋军围困临淄时,齐灵公想逃跑,可是太子姜光却拦下他的马车,公然要挟国君,虽然这件事姜光并没过错,可是让齐灵公很觉没面子。他对姜光越来越厌恶,以致于想废掉其太子之位。
  
  戎子是齐灵公最宠爱的女人,但她也没有生下男孩,可是齐灵公将另一位爱妾仲子的儿子公子牙过继了戎子。
  公子牙是戎子亲手养大的,她希望自己的养子能成为下一任的国君。
  眼看着齐灵公的身体每况愈下,戎子内心很焦急。但女人有女人的本事,她一边在服伺齐灵公时,吹枕边风,劝他立公子牙为太子。齐灵公虽然有废掉太子姜光的念头,可是姜光毕竟根基很深,不容易撼动,他犹豫不决。
  这时,一个人的态度决定了一切。
  这个人就是夙沙卫。他是宦官,同时也是齐灵公的宠臣,更重要的,他有本事。戎子知道夙沙卫是个关键人物,便使尽种种手段,拉拢他支持自己。作为宦官,一朝君主一朝臣,夙沙卫也得考虑自己的前途,倘若在立储一事上立了大功,便可保住自己的地位了,最后,他决定与戎子共进退。
  在夙沙卫的支持下,齐灵公终于狠下心,废除太子姜光,并将他流放到齐国东部,囚禁起来。公子牙被立为太子,齐灵公指派大夫高厚、宦官夙沙卫辅佐新太子。
  眼看戎子的阴谋就要得逞了,可是事情往往是一波三折,半路杀出了个程咬金。
  在这场废立太子的漩涡中,有一个人一直在冷眼旁观。
  他是齐国大夫崔杼。
  崔杼是个精于权谋的人,显然,他希望能在这场太子之争中渔翁得利。如果公子牙顺利继位君位,那么得益者不会是他崔杼,而是夙沙卫与高厚,可是,如果自己能协助姜光重新夺回权力与地位呢?
  在崔杼看来,朝中大臣们对废掉太子姜光是非常不满的,姜光当了十几年的太子,有自己的势力,而且他的政治才华也远远超过年幼无知的公子牙。倘若自己出手,帮姜光一把,姜光就可以咸鱼翻身了,只是这样做,就是公然与齐灵公与敌了。可是,谁在乎一个将死的国君呢?
  
  齐灵公病危了。
  崔杼觉得时机到了,他悄悄地派人将姜光从囚禁地解救出来,秘密返回国都临淄,并宣布拥立姜光为太子。
  太子姜光振臂一呼,果然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支持。弥留之际的齐灵公已经奄奄一息了,没能亲自镇压这次政变,事实上他无能为力了。姜光率领军队冲入宫廷,当着齐灵公的面,杀死他最心爱的女人戎子,灵公已经说出话了,只是老泪纵横……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3-21 11:30:14 | 显示全部楼层
  (铁血时代-229)
  
  姜光对这个女人恨之入骨,杀了之后还不解恨,还将她的尸体拖到朝中示众。春秋时代是男人无畏厮杀的时代,对女人还是比较文明的,并没有特别的刑罚,即便是女人犯法处死,也没有陈尸示众的惯例,因而姜光的所作所为,是过分了,这也说明他对这个女人恨到什么程度。
  病床上的齐灵公眼睁睁看着儿子造反,爱妾玉体横陈,他终于受不了了,悲愤交加,两脚一蹬,死了。死后他被谥为“灵公”,这是个恶谥,虽然灵公后期有临淄之围、太子之变,但他早年开疆拓土,功不可没,对齐国功过各半,并非一无是处。
  姜光继承君位,史称齐庄公。
  齐庄公继位后,继续扫清政敌。原先被立为太子的公子牙被逮捕囚禁,辅佐公子牙的大夫高厚则被崔杼捕杀,崔杼还乘机霸占了高厚的宠大家产,一跃成为齐国最有权势的家族。当然,这也是齐庄公姜光对他的回报。
  但是夙沙卫却漏网了,这个精明的宦官见到大势不妙,一溜烟逃到高唐城,拥兵叛乱。
  齐国的内战爆发了。
  
  夙沙卫颇有军事才华,也有几分胆识,这从抗击晋军入侵的表现中可以看出。占据高唐城后,夙沙卫心里明白,很快政府军就会前来攻打了,他积极备战,修缮工事,屯积粮草,打算长久作战。
  很快,政府军在齐国大夫庆封的率领下,兵临高唐城下,对高唐城发动猛攻。夙沙卫指挥叛军挫败了政府军的多次进攻,庆封损兵折将,也无法攻破高唐城,最后没有办法,只好撤回临淄,向齐庄公负荆请罪了。
  齐庄公决心御驾亲征,彻氏铲除夙沙卫叛乱集团。
  时值冬季(公元前554年),寒风彻骨。政府军第二度兵临高唐城。
  夙沙卫站在城楼上,远远地望见齐庄公,齐庄公向他打招呼,要求出城对话。夙沙卫打开城门,走下城楼,与齐庄公隔着护城河相见。
  齐庄公指着背后精锐的部队说:“你的防御工事能否阻挡住我的千军万马呢?”
  夙沙卫冷冷地答道:“齐侯前来,高唐城没有什么防御。”他心里很明白,就算投降,齐庄公也不会放过他的。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但两人仍然很有礼貌地相互行礼,正所谓先礼后兵也。齐庄公回到军中,夙沙卫又返回城池,登上城楼,准备应付政府军随时可能发动的进攻。
  这天晚上,政府军开始迫近城墙,准备强行进攻,夙沙卫知道大战将近,便下令犒赏部队,让全部士兵饱食一餐,紧接着便要拼死抵抗了。
  不想这个时候,高唐城将领殖绰叛变了。
  殖绰的叛变,其实也不意外。
  在晋国入侵齐国时,夙沙卫以宦官宠臣的身份节制殖绰的军队,殖绰认为这是个耻辱,当面挖苦夙沙卫,夙沙卫一怒之下,断了殖绰的后路,以致使他成为晋国人的俘虏。被释回国后,殖绰被贬到高唐城,不巧冤家碰头,又遇到夙沙卫据城叛乱。殖绰与夙沙卫本来就有矛盾,焉肯为他效死呢?
  正当高唐城将士饮酒吃肉,准备饱餐一顿与政府军决战时,殖绰却悄悄地与自己一名亲信,在夜幕中缒城而下,秘密向齐庄公请降。齐庄公大喜过望,紧接着,殖绰的部下打开城门,政府军一拥而入。
  夙沙卫正想给士兵们打气时,政府军已经杀入城内。吃饱喝足的叛军一哄而散,走的走,散的散,政府军没有遇到多大的抵抗,便生擒夙沙卫。齐庄公毫不留情地将他处死,并将他的尸体剁成一堆肉泥,以泄心头之恨。
  
  齐国的叛乱被镇压了。
  内忧外患之中的齐国政府采取果断措施,主动与晋国媾和。晋国新任元帅士匄并不打算与齐国谈和,他曾在荀偃面前发过誓,一定要完成其遗志,武力征服齐国。可是晋平公并没有什么雄心壮志,见得齐国主动前来请和,又何乐不为呢?
  就这样,齐国重返中原联盟。表面上看,这是晋国人的胜利,但这个胜利并不彻底,因为齐国的强大武装并没遭到重大损失,齐庄公只是暂时性的退让,他耐心地等侯时机,狠狠地反击晋国。
  耐心总会有回报。
  晋国人自己先内讧了。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及公众号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星虎 ( 黔ICP备05004538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5-21 00: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